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视频拍摄注意

IT圈 admin 38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宣如)

相对于新手来说,数码摄像机还是个新事物,但同一部数码摄像机由不同的人来拍摄,

拍出来的效果肯定大不相同,拍摄回来的影带自己总不会很满意。新手在进行摄像时总是

抓不住拍摄的重点,从而让大好时机白白溜走,您如果掌握了以下几点,就会轻松地抓住

精典的时刻,让拍出的影片很精彩了。

一、拍摄前观察环境

摄像前要先注意周遭的状况,这样在拍摄时就可以考虑哪些镜头可以选择,哪些场面

可以用什么景色。另外,拍摄时可千万不要大意。时刻不可忘记周遭或是身后的状况,特

别对背后的沟渠、马路等要引起重视,不要脚踩空或来往车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就连很

多经验丰富的老DV,都常常会因为注意力过于集中在被拍摄的景物及人物上,而没有留

意到其他的危险状况,在移动位置的过程中发生了摔跤、碰撞甚至跌落深处的意外。

二、拍摄要为剪辑做准备

拍摄时要为今后的剪辑工作做准备。DV时代的革命方向,便是为摄编一体化的个人

创作提供物质上的便利条件,使从构思到出品的完整影像表达成为可能。拍摄只是一场计

划周密的战役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从技术与艺术上掌握镜头摄制与剪接的基本规律。

当我们用摄像机记录眼前的景物时,每一个机位的选择,每一次“推、拉、摇、移”的运

作,都要考虑到后期制作时的编辑可能性,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拍摄方案来。

三、从多个角度拍摄

拍摄同一物体拍摄角度不同,图像的形象也会大有不同。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高方位角度拍摄 从高于拍摄物体的角度拍摄,使拍摄物体看起来比实物小,比实际位

置远;水平方位角度拍摄 与拍摄物体保持水平角度拍摄,拍摄出来的效果与肉眼看到的相

同。比如在拍摄儿童时,就要从跟他差不多高的水平角度拍摄;低方位角度拍摄 从低于拍

摄物体的角度拍摄,使拍摄物体看起来比实物大,更有魅力.

四、善于捕捉事件的高潮

虽然平淡也是一种美,但在庆典、婚礼之类的场合下,火爆热闹的高潮场面却是不可

或缺的影像元素。人们喜欢在一波又一波的浪头上颠簸,却不愿意长时间地看一场沉闷的

演出,这也是为什么业余摄像师们经常发现自己辛勤拍摄的录像片乏人问津的原因所在。

当我们参与一场盛大的典礼,并用DV摄像机进行拍摄的时候,对戏剧性场面的出现要有

敏感的预见性和迅猛的捕获能力。为了强化现场的气氛,应着意利用镜头的表现力,不是

以一个全景镜头贯彻始终,而是尽可能地变换不同的景别与视角,悉心观察每一位心潮澎

湃的人,突出每一个姿态张扬的动作,记录每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将情绪贯注于镜头里,

浓墨重彩地呈现一场人生的盛宴。

五、围绕中心人物拍摄

每一次活动或庆典当中,中心人物只能是一个或不多的几个人,婚礼上的新郎、新娘,

刚刚满月的婴儿,寿筵上的老人或者是从远方归来团聚的亲友。DV拍摄者应当将主要的

精力放在这些事件主人公的身上,而不是蜻蜓点水般地为每一位到场的来宾都立此存照。

中心人物的行为、言语和情绪变化构成了整部作品的逻辑主线。无论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上

互致爱意的海誓山盟,抑或是摇篮里婴儿天真稚拙的表情,都将是我们的DV影片中不可

多得的珍贵镜头,也是吸引他人热心观看的精华段落。即便是拍摄其他人的言行,也都应

围绕着影片的主要人物着笔,不可喧宾夺主,搞成一部拉杂琐碎的流水账。面对摄像机,

许多人--特别是活动中的主人公??都愿意有所表示,或者手舞足蹈,或者侃侃而谈。在影

片中穿插他们此时彼刻的即时感受,昭示他们未能完全展现的内心情感,能够让你的DV

作品更加深人,更具有打动心灵的力量。

六、注重环境与细节的拍摄

衡量一部影像作品的优劣,对细节刻画的成功与否却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摄像

机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能够更为宏观或微观地审视我们周遭的环境,它所呈现出来的视

觉空间,自然是一个由更多全景与细节交织构成的主观世界。对于不少DV新人来说,他

们还不太习惯让摄像机观察自己的肉眼看不真切的地方,因而记录下来的,大多是人所共

见的平庸影像。但优秀的创作者则是全方位的观察家,他们善于用镜头捕捉神情微妙的面

孔,紧张发抖的双手、衣衫下摆的民间纹样、窗外叮咚作响的风铃以及种种一现即逝的精

彩瞬间。

相信大家学习了上面的技巧后,就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视频,制作后上传到爱问视频搜

索,让大家分享您的快乐!

晚会拍摄注意事项

前提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舞台布光是否均匀,舞台灯光的色温是多少,这些都很重要。

如果你的摄像机比较专业,建议色温滤色片设置为3200K(一般为第一档),让灯光

师将舞台灯光打开,用一张标准白纸在舞台灯光下手动调整白平衡(调整时用自动光圈),

(如果舞台灯光的色温为标准的3200K,使用预置白平衡也可),请一位演员站到舞台中

央,将斑马纹打开(100%),推镜头拍摄脸部特写,然后将光圈设置为手动,手动调整光

圈值,调整到鼻尖有少许斑马纹即可。

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

在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

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是在构图。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

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

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

地位。

一幅完美的构图 ,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看的注意力,降低可视度,

弱化主体的地位。拍摄前应该剔除画面中碍眼的杂物,或者换一个角度去拍摄,避免不相

干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

2、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

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摄像构图的一般规则

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

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

要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须在

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要保证摄录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

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如

果你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但是你可以把

你的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同时把整个场景扫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

外。

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

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

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

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不平衡的构图。拍摄距离太远,背景太杂、太多、太乱,主要人物不能很好的突现

出来。)

很多专家推行“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摄像实践表明,让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好位

于画面1/3处——而不是在正中央,这样的画面比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甚至比主角

在正中央的画面要有美感得多。一个完整画面被两根垂直和两根水平方向上的线都分成九

等份,其中垂直线与水平线交会的4个点,这就是画面中最能讨好视觉的部分,可以把这

个位置作为主体最重要的部分的中心。(人物位于画面中的三分之一处,面部正好处在左上

角的两线的交点上,是符合“三分之一”构图原则的。并且背景也不杂乱,人物形象被很

好的突出出来。)

人物的摄像构图

当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与画面垂直时,他们面对或前进方向的前面要留下的

空间——“前视空间”,多过他们后面的空间——“多余空间” ,应该将“多余空间”减

少到最低程度。

(不平衡的构图。人物身后多余的空间多于前进方向的空间。)

(平衡的构图。)

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乏美

感。如果画面中人物身高不及画面的三分之一,观众就得集中目力仔细辨认,时间稍长就

会感到乏味。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持在画面上方1/3的高度,如果面孔在这个高度以下,

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

(不平衡的画面,头顶的空间过大。)

(平衡的构图,看起来舒服多了。)

进行人物的构图时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电线杆突出在画面人

物的头顶上、建筑物的水平面与画面人物的脖子等高、电线横在脖子上等等。

关于裁身点。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如果你以远景拍

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要把

被拍摄者的身体从下往上依次递增的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那么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

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除非你进行的

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

摄像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忌面面俱到、淡化主题。

新手在摄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用远景,将过多的背景放在画面中,导

致主次不分。看到眼里的花花草草就爱不释手,恨不得都拍摄进来,生怕有漏掉的地方,

主体人物倒成了花草的点缀,看上去像一个风景片。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近景乃至特写

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人物丰富的表情才会清晰可见。

二忌死搬硬套、教条主义。

我们应当熟悉规则、学会运用规则,活学活用,顺势而为,切不可盲目听从一般的陈

规旧套。如果我们只知道刻板地去运用“规则”,那么我们的作品就会显得呆板生硬,失去

美感。

摄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是有规则但更无规则的。所谓的构图规则,只是摄像

创作的基础套餐,并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画画一样,好的作品是脱胎于规则但不拘泥于规

则的。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

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需要提示的是:为了不拍到别人的后脑,建议你把机位放高一点,不然观众走来走去,

片子上脑袋转来转去,拍出来没意思。

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宣如)

相对于新手来说,数码摄像机还是个新事物,但同一部数码摄像机由不同的人来拍摄,

拍出来的效果肯定大不相同,拍摄回来的影带自己总不会很满意。新手在进行摄像时总是

抓不住拍摄的重点,从而让大好时机白白溜走,您如果掌握了以下几点,就会轻松地抓住

精典的时刻,让拍出的影片很精彩了。

一、拍摄前观察环境

摄像前要先注意周遭的状况,这样在拍摄时就可以考虑哪些镜头可以选择,哪些场面

可以用什么景色。另外,拍摄时可千万不要大意。时刻不可忘记周遭或是身后的状况,特

别对背后的沟渠、马路等要引起重视,不要脚踩空或来往车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就连很

多经验丰富的老DV,都常常会因为注意力过于集中在被拍摄的景物及人物上,而没有留

意到其他的危险状况,在移动位置的过程中发生了摔跤、碰撞甚至跌落深处的意外。

二、拍摄要为剪辑做准备

拍摄时要为今后的剪辑工作做准备。DV时代的革命方向,便是为摄编一体化的个人

创作提供物质上的便利条件,使从构思到出品的完整影像表达成为可能。拍摄只是一场计

划周密的战役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从技术与艺术上掌握镜头摄制与剪接的基本规律。

当我们用摄像机记录眼前的景物时,每一个机位的选择,每一次“推、拉、摇、移”的运

作,都要考虑到后期制作时的编辑可能性,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拍摄方案来。

三、从多个角度拍摄

拍摄同一物体拍摄角度不同,图像的形象也会大有不同。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高方位角度拍摄 从高于拍摄物体的角度拍摄,使拍摄物体看起来比实物小,比实际位

置远;水平方位角度拍摄 与拍摄物体保持水平角度拍摄,拍摄出来的效果与肉眼看到的相

同。比如在拍摄儿童时,就要从跟他差不多高的水平角度拍摄;低方位角度拍摄 从低于拍

摄物体的角度拍摄,使拍摄物体看起来比实物大,更有魅力.

四、善于捕捉事件的高潮

虽然平淡也是一种美,但在庆典、婚礼之类的场合下,火爆热闹的高潮场面却是不可

或缺的影像元素。人们喜欢在一波又一波的浪头上颠簸,却不愿意长时间地看一场沉闷的

演出,这也是为什么业余摄像师们经常发现自己辛勤拍摄的录像片乏人问津的原因所在。

当我们参与一场盛大的典礼,并用DV摄像机进行拍摄的时候,对戏剧性场面的出现要有

敏感的预见性和迅猛的捕获能力。为了强化现场的气氛,应着意利用镜头的表现力,不是

以一个全景镜头贯彻始终,而是尽可能地变换不同的景别与视角,悉心观察每一位心潮澎

湃的人,突出每一个姿态张扬的动作,记录每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将情绪贯注于镜头里,

浓墨重彩地呈现一场人生的盛宴。

五、围绕中心人物拍摄

每一次活动或庆典当中,中心人物只能是一个或不多的几个人,婚礼上的新郎、新娘,

刚刚满月的婴儿,寿筵上的老人或者是从远方归来团聚的亲友。DV拍摄者应当将主要的

精力放在这些事件主人公的身上,而不是蜻蜓点水般地为每一位到场的来宾都立此存照。

中心人物的行为、言语和情绪变化构成了整部作品的逻辑主线。无论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上

互致爱意的海誓山盟,抑或是摇篮里婴儿天真稚拙的表情,都将是我们的DV影片中不可

多得的珍贵镜头,也是吸引他人热心观看的精华段落。即便是拍摄其他人的言行,也都应

围绕着影片的主要人物着笔,不可喧宾夺主,搞成一部拉杂琐碎的流水账。面对摄像机,

许多人--特别是活动中的主人公??都愿意有所表示,或者手舞足蹈,或者侃侃而谈。在影

片中穿插他们此时彼刻的即时感受,昭示他们未能完全展现的内心情感,能够让你的DV

作品更加深人,更具有打动心灵的力量。

六、注重环境与细节的拍摄

衡量一部影像作品的优劣,对细节刻画的成功与否却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摄像

机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能够更为宏观或微观地审视我们周遭的环境,它所呈现出来的视

觉空间,自然是一个由更多全景与细节交织构成的主观世界。对于不少DV新人来说,他

们还不太习惯让摄像机观察自己的肉眼看不真切的地方,因而记录下来的,大多是人所共

见的平庸影像。但优秀的创作者则是全方位的观察家,他们善于用镜头捕捉神情微妙的面

孔,紧张发抖的双手、衣衫下摆的民间纹样、窗外叮咚作响的风铃以及种种一现即逝的精

彩瞬间。

相信大家学习了上面的技巧后,就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视频,制作后上传到爱问视频搜

索,让大家分享您的快乐!

晚会拍摄注意事项

前提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舞台布光是否均匀,舞台灯光的色温是多少,这些都很重要。

如果你的摄像机比较专业,建议色温滤色片设置为3200K(一般为第一档),让灯光

师将舞台灯光打开,用一张标准白纸在舞台灯光下手动调整白平衡(调整时用自动光圈),

(如果舞台灯光的色温为标准的3200K,使用预置白平衡也可),请一位演员站到舞台中

央,将斑马纹打开(100%),推镜头拍摄脸部特写,然后将光圈设置为手动,手动调整光

圈值,调整到鼻尖有少许斑马纹即可。

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

在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

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是在构图。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

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

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

地位。

一幅完美的构图 ,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看的注意力,降低可视度,

弱化主体的地位。拍摄前应该剔除画面中碍眼的杂物,或者换一个角度去拍摄,避免不相

干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

2、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

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摄像构图的一般规则

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

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

要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须在

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要保证摄录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

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如

果你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但是你可以把

你的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同时把整个场景扫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

外。

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

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

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

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不平衡的构图。拍摄距离太远,背景太杂、太多、太乱,主要人物不能很好的突现

出来。)

很多专家推行“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摄像实践表明,让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好位

于画面1/3处——而不是在正中央,这样的画面比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甚至比主角

在正中央的画面要有美感得多。一个完整画面被两根垂直和两根水平方向上的线都分成九

等份,其中垂直线与水平线交会的4个点,这就是画面中最能讨好视觉的部分,可以把这

个位置作为主体最重要的部分的中心。(人物位于画面中的三分之一处,面部正好处在左上

角的两线的交点上,是符合“三分之一”构图原则的。并且背景也不杂乱,人物形象被很

好的突出出来。)

人物的摄像构图

当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与画面垂直时,他们面对或前进方向的前面要留下的

空间——“前视空间”,多过他们后面的空间——“多余空间” ,应该将“多余空间”减

少到最低程度。

(不平衡的构图。人物身后多余的空间多于前进方向的空间。)

(平衡的构图。)

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乏美

感。如果画面中人物身高不及画面的三分之一,观众就得集中目力仔细辨认,时间稍长就

会感到乏味。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持在画面上方1/3的高度,如果面孔在这个高度以下,

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

(不平衡的画面,头顶的空间过大。)

(平衡的构图,看起来舒服多了。)

进行人物的构图时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电线杆突出在画面人

物的头顶上、建筑物的水平面与画面人物的脖子等高、电线横在脖子上等等。

关于裁身点。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如果你以远景拍

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要把

被拍摄者的身体从下往上依次递增的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那么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

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除非你进行的

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

摄像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忌面面俱到、淡化主题。

新手在摄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用远景,将过多的背景放在画面中,导

致主次不分。看到眼里的花花草草就爱不释手,恨不得都拍摄进来,生怕有漏掉的地方,

主体人物倒成了花草的点缀,看上去像一个风景片。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近景乃至特写

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人物丰富的表情才会清晰可见。

二忌死搬硬套、教条主义。

我们应当熟悉规则、学会运用规则,活学活用,顺势而为,切不可盲目听从一般的陈

规旧套。如果我们只知道刻板地去运用“规则”,那么我们的作品就会显得呆板生硬,失去

美感。

摄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是有规则但更无规则的。所谓的构图规则,只是摄像

创作的基础套餐,并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画画一样,好的作品是脱胎于规则但不拘泥于规

则的。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

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需要提示的是:为了不拍到别人的后脑,建议你把机位放高一点,不然观众走来走去,

片子上脑袋转来转去,拍出来没意思。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