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光含雁)
公共危机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D;
A、危害性 B、不确定性
C、超常性 D、不可转化性
2、发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
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C;
A、一般危机事件 B、较大危机事件
C、重大危机事件 D、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3、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
上的明确规定;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A;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4、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B;
A、紧急状态法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
负责、D;
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 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
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 D、属地管理为主
6、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
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做出的
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
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景下做出的
7、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A;
A、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B、保证正规渠道畅通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 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8、下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C;
A、 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 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9、关于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一定要及时、准确,争取先声夺人;
B、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有些很严重的危机事件暂时说得轻些;
C、不能因为没有弄清楚情况而对相关信息不予披露;
D、新闻发布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新闻通稿、记者采访、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
多种方式进行;
10、当强烈地震发生时,民众在自救中不应有的行为是C;
A、躲进卫生间 B、就近找个枕头、坐垫、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
C、赶快乘坐电梯下楼 D、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机应对技
能训练;
C、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D、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是以B为基本行政单元实施灾情管理;
A乡镇级 B县级 C地市级 D省级
13、一级响应只需要满足下面选项中哪一条就可以 A
A、死亡200人以上
B、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少于90万
C、倒塌严重损坏房屋5万间以上,少于15万间
D、死亡人口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14、重大、较大、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
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A
A、15 B、18 C、10 D、20
15、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 C
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 D、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6、下列不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的是D;
A成因的多样性 B传播的广泛性 C分布的差异性 D治理的单一性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B的原则;
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C、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D、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18、能否处理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关键原则是B;
A、以人为本原则 B、尽早化解原则
C、依法处理原则 D、当地领导负责原则
19、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旦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B;
A、领导与群众直接对话 B、迅速控制事态
C、主导舆论导向 D、动用武装力量
20、当前,国际反恐的主导是D;
A、八国集团 B、欧安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联合国
21、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
实行 B ;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22、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
介等诸多因素属于 D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23、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 A 的建设
目标;
A、 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24、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公
共危机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B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25、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
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 D ;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26、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
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 C ;
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C、信息的不充分性 D、资源的有限性
27、制定公共危机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 B ;
A、现场调查 B、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 C、事故等级和类型的划分
D、应急响应机制
28、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公共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
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 D ;
A、 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29、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
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 B ;
A、 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地管理 C、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30、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 B ;
A、危机决策机制 B、危机预警机制 C、危机资源配置机制 D、危机保障机制
多选
1、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概括起来叫做“一案三制”,其中“三制”是ACD
A、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 B、应急预案 C、运行机制 D、法制
1、 科学技术是处置突发事件的依靠,这就要求ABCD
A、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B、要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灾救灾知识水平
C、需要得到各方面专家的智力支持D、必须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工具
2、 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预防和应急准备的制度,包括ABCD
A、规定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B、建立了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应急议案体系
C、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网络、预警机制、信息收集报告制度
D、建立了社会大众学习安全知识,并参加应急演练的制度
3、 最小代价原则的要求包括ABCD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光含雁)
公共危机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D;
A、危害性 B、不确定性
C、超常性 D、不可转化性
2、发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
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C;
A、一般危机事件 B、较大危机事件
C、重大危机事件 D、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3、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
上的明确规定;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A;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4、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B;
A、紧急状态法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
负责、D;
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 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
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 D、属地管理为主
6、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
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做出的
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
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景下做出的
7、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A;
A、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B、保证正规渠道畅通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 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8、下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C;
A、 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 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9、关于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一定要及时、准确,争取先声夺人;
B、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有些很严重的危机事件暂时说得轻些;
C、不能因为没有弄清楚情况而对相关信息不予披露;
D、新闻发布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新闻通稿、记者采访、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
多种方式进行;
10、当强烈地震发生时,民众在自救中不应有的行为是C;
A、躲进卫生间 B、就近找个枕头、坐垫、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
C、赶快乘坐电梯下楼 D、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机应对技
能训练;
C、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D、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是以B为基本行政单元实施灾情管理;
A乡镇级 B县级 C地市级 D省级
13、一级响应只需要满足下面选项中哪一条就可以 A
A、死亡200人以上
B、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少于90万
C、倒塌严重损坏房屋5万间以上,少于15万间
D、死亡人口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14、重大、较大、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
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A
A、15 B、18 C、10 D、20
15、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 C
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 D、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6、下列不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的是D;
A成因的多样性 B传播的广泛性 C分布的差异性 D治理的单一性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B的原则;
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C、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D、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18、能否处理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关键原则是B;
A、以人为本原则 B、尽早化解原则
C、依法处理原则 D、当地领导负责原则
19、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旦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B;
A、领导与群众直接对话 B、迅速控制事态
C、主导舆论导向 D、动用武装力量
20、当前,国际反恐的主导是D;
A、八国集团 B、欧安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联合国
21、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
实行 B ;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22、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
介等诸多因素属于 D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23、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 A 的建设
目标;
A、 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24、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公
共危机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B ;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25、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
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 D ;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26、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
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 C ;
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C、信息的不充分性 D、资源的有限性
27、制定公共危机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 B ;
A、现场调查 B、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 C、事故等级和类型的划分
D、应急响应机制
28、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公共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
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 D ;
A、 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29、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
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 B ;
A、 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地管理 C、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30、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 B ;
A、危机决策机制 B、危机预警机制 C、危机资源配置机制 D、危机保障机制
多选
1、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概括起来叫做“一案三制”,其中“三制”是ACD
A、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 B、应急预案 C、运行机制 D、法制
1、 科学技术是处置突发事件的依靠,这就要求ABCD
A、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B、要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灾救灾知识水平
C、需要得到各方面专家的智力支持D、必须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工具
2、 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预防和应急准备的制度,包括ABCD
A、规定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B、建立了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应急议案体系
C、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网络、预警机制、信息收集报告制度
D、建立了社会大众学习安全知识,并参加应急演练的制度
3、 最小代价原则的要求包括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