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vip专享]《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大纲

IT圈 admin 40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休鸿博)

《魏晋南北朝史考论》

作者:严耀中著 页数:340 出版日期:2010.06

简介:本书从宗法社会、家族伦理以及官吏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等角度研究魏晋南北

朝与隋唐时期的社会变迁大势。

ISBN:978-7-208-09244-0

主题词: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课程代码:0614X008

适用对象:全校公选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任选课,主要讲述目前全球各地世界文化与自

然遗产的由来、种类、分布及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并介绍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保护世

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标准(凯恩斯决议)世界遗产(含濒危遗产)申报及

确定程序。向学生全面展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让学生在欣赏人类

伟大创造力杰作与自然界壮美景色的同时,切身感受世界遗产正在面临的各种威胁。特别

是通过对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含预备世界遗产名录)的形成、分布、价值、保护利用的

原则、方法的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和分析,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理解和

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的责任感。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对世界各重要文明区域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有所认识,提

高对人类文明史及生存自然环境的认识。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根据各自情

况,作一些较为合理的旅行计划,实地考察人类文明的伟大遗迹和自然造物赐予人类的杰

出景观,丰富人生阅历,提高素养。

3、教法特点说明

本课程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同时根据讲述内容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场地设施上

的要求具有多媒体设备。主讲教师结合在国内世界遗产地现场考察的亲身经历,活用精彩

的多媒体课件,师生双方共同探讨人类文明进程、有效保护世界遗产的方案等问题。

二、课题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36

教学内容

第1章 世界遗产概论

第2章 亚洲地区遗产(不含中国)

第3章 非洲地区遗产

第4章 欧洲地区遗产

讲 课

2

4

4

4

实验和实践合 计

2

4

4

4

1

第5章 美洲地区遗产

第6章 大洋州地区遗产

第7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

第8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二)

第9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三)

第10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第11章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第12章 中国的世界口述与非物质遗产

第13章 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合计

4

4

2

2

2

2

2

2

2

36

4

4

2

2

2

2

2

2

2

36

三、理论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世界遗产概论

学时:2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类型、主要特征,了解《世界遗产公约》

和世界遗产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义务和权利、“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以及

世界遗产,了解中国在世界遗产申报方面的成果。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

第一节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内容

一、概念(A)

二、“世界遗产”项目的分布(A)

三、“世界遗产”的主要类型(A)

第二节 《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

一、《世界遗产公约》(A)

二、世界遗产组织(A)

三、缔约国需承担和承认的义务和原则(B)

四、缔约国享有的权利(C)

五、“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B)

第三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现状

一、中国的遗产政策与行动(B)

二、中国加入世界遗产组织(B)

三、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A)

四、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总体特征(A)

五、中国近期世界遗产项目的申报(B)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遗产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

第二章 亚洲地区遗产(不含中国)

学时:4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亚洲地区主要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熟悉这些遗产形成的过

程,知道最主要几处遗产地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2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休鸿博)

《魏晋南北朝史考论》

作者:严耀中著 页数:340 出版日期:2010.06

简介:本书从宗法社会、家族伦理以及官吏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等角度研究魏晋南北

朝与隋唐时期的社会变迁大势。

ISBN:978-7-208-09244-0

主题词: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课程代码:0614X008

适用对象:全校公选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任选课,主要讲述目前全球各地世界文化与自

然遗产的由来、种类、分布及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并介绍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保护世

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标准(凯恩斯决议)世界遗产(含濒危遗产)申报及

确定程序。向学生全面展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让学生在欣赏人类

伟大创造力杰作与自然界壮美景色的同时,切身感受世界遗产正在面临的各种威胁。特别

是通过对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含预备世界遗产名录)的形成、分布、价值、保护利用的

原则、方法的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和分析,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理解和

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的责任感。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对世界各重要文明区域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有所认识,提

高对人类文明史及生存自然环境的认识。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根据各自情

况,作一些较为合理的旅行计划,实地考察人类文明的伟大遗迹和自然造物赐予人类的杰

出景观,丰富人生阅历,提高素养。

3、教法特点说明

本课程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同时根据讲述内容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场地设施上

的要求具有多媒体设备。主讲教师结合在国内世界遗产地现场考察的亲身经历,活用精彩

的多媒体课件,师生双方共同探讨人类文明进程、有效保护世界遗产的方案等问题。

二、课题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36

教学内容

第1章 世界遗产概论

第2章 亚洲地区遗产(不含中国)

第3章 非洲地区遗产

第4章 欧洲地区遗产

讲 课

2

4

4

4

实验和实践合 计

2

4

4

4

1

第5章 美洲地区遗产

第6章 大洋州地区遗产

第7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

第8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二)

第9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三)

第10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第11章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第12章 中国的世界口述与非物质遗产

第13章 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合计

4

4

2

2

2

2

2

2

2

36

4

4

2

2

2

2

2

2

2

36

三、理论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世界遗产概论

学时:2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类型、主要特征,了解《世界遗产公约》

和世界遗产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义务和权利、“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以及

世界遗产,了解中国在世界遗产申报方面的成果。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

第一节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内容

一、概念(A)

二、“世界遗产”项目的分布(A)

三、“世界遗产”的主要类型(A)

第二节 《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

一、《世界遗产公约》(A)

二、世界遗产组织(A)

三、缔约国需承担和承认的义务和原则(B)

四、缔约国享有的权利(C)

五、“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B)

第三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现状

一、中国的遗产政策与行动(B)

二、中国加入世界遗产组织(B)

三、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A)

四、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总体特征(A)

五、中国近期世界遗产项目的申报(B)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遗产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

第二章 亚洲地区遗产(不含中国)

学时:4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亚洲地区主要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熟悉这些遗产形成的过

程,知道最主要几处遗产地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2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