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休鸿博)
《魏晋南北朝史考论》
作者:严耀中著 页数:340 出版日期:2010.06
简介:本书从宗法社会、家族伦理以及官吏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等角度研究魏晋南北
朝与隋唐时期的社会变迁大势。
ISBN:978-7-208-09244-0
主题词: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课程代码:0614X008
适用对象:全校公选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任选课,主要讲述目前全球各地世界文化与自
然遗产的由来、种类、分布及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并介绍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保护世
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标准(凯恩斯决议)世界遗产(含濒危遗产)申报及
确定程序。向学生全面展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让学生在欣赏人类
伟大创造力杰作与自然界壮美景色的同时,切身感受世界遗产正在面临的各种威胁。特别
是通过对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含预备世界遗产名录)的形成、分布、价值、保护利用的
原则、方法的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和分析,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理解和
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的责任感。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对世界各重要文明区域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有所认识,提
高对人类文明史及生存自然环境的认识。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根据各自情
况,作一些较为合理的旅行计划,实地考察人类文明的伟大遗迹和自然造物赐予人类的杰
出景观,丰富人生阅历,提高素养。
3、教法特点说明
本课程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同时根据讲述内容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场地设施上
的要求具有多媒体设备。主讲教师结合在国内世界遗产地现场考察的亲身经历,活用精彩
的多媒体课件,师生双方共同探讨人类文明进程、有效保护世界遗产的方案等问题。
二、课题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36
教学内容
第1章 世界遗产概论
第2章 亚洲地区遗产(不含中国)
第3章 非洲地区遗产
第4章 欧洲地区遗产
讲 课
2
4
4
4
实验和实践合 计
2
4
4
4
1
第5章 美洲地区遗产
第6章 大洋州地区遗产
第7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
第8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二)
第9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三)
第10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第11章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第12章 中国的世界口述与非物质遗产
第13章 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合计
4
4
2
2
2
2
2
2
2
36
4
4
2
2
2
2
2
2
2
36
三、理论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世界遗产概论
学时:2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类型、主要特征,了解《世界遗产公约》
和世界遗产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义务和权利、“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以及
世界遗产,了解中国在世界遗产申报方面的成果。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
第一节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内容
一、概念(A)
二、“世界遗产”项目的分布(A)
三、“世界遗产”的主要类型(A)
第二节 《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
一、《世界遗产公约》(A)
二、世界遗产组织(A)
三、缔约国需承担和承认的义务和原则(B)
四、缔约国享有的权利(C)
五、“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B)
第三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现状
一、中国的遗产政策与行动(B)
二、中国加入世界遗产组织(B)
三、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A)
四、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总体特征(A)
五、中国近期世界遗产项目的申报(B)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遗产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
第二章 亚洲地区遗产(不含中国)
学时:4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亚洲地区主要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熟悉这些遗产形成的过
程,知道最主要几处遗产地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2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休鸿博)
《魏晋南北朝史考论》
作者:严耀中著 页数:340 出版日期:2010.06
简介:本书从宗法社会、家族伦理以及官吏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等角度研究魏晋南北
朝与隋唐时期的社会变迁大势。
ISBN:978-7-208-09244-0
主题词: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课程代码:0614X008
适用对象:全校公选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任选课,主要讲述目前全球各地世界文化与自
然遗产的由来、种类、分布及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并介绍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保护世
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标准(凯恩斯决议)世界遗产(含濒危遗产)申报及
确定程序。向学生全面展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让学生在欣赏人类
伟大创造力杰作与自然界壮美景色的同时,切身感受世界遗产正在面临的各种威胁。特别
是通过对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含预备世界遗产名录)的形成、分布、价值、保护利用的
原则、方法的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和分析,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理解和
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的责任感。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对世界各重要文明区域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有所认识,提
高对人类文明史及生存自然环境的认识。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根据各自情
况,作一些较为合理的旅行计划,实地考察人类文明的伟大遗迹和自然造物赐予人类的杰
出景观,丰富人生阅历,提高素养。
3、教法特点说明
本课程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同时根据讲述内容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场地设施上
的要求具有多媒体设备。主讲教师结合在国内世界遗产地现场考察的亲身经历,活用精彩
的多媒体课件,师生双方共同探讨人类文明进程、有效保护世界遗产的方案等问题。
二、课题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36
教学内容
第1章 世界遗产概论
第2章 亚洲地区遗产(不含中国)
第3章 非洲地区遗产
第4章 欧洲地区遗产
讲 课
2
4
4
4
实验和实践合 计
2
4
4
4
1
第5章 美洲地区遗产
第6章 大洋州地区遗产
第7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
第8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二)
第9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三)
第10章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第11章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第12章 中国的世界口述与非物质遗产
第13章 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合计
4
4
2
2
2
2
2
2
2
36
4
4
2
2
2
2
2
2
2
36
三、理论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世界遗产概论
学时:2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类型、主要特征,了解《世界遗产公约》
和世界遗产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义务和权利、“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以及
世界遗产,了解中国在世界遗产申报方面的成果。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
第一节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内容
一、概念(A)
二、“世界遗产”项目的分布(A)
三、“世界遗产”的主要类型(A)
第二节 《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
一、《世界遗产公约》(A)
二、世界遗产组织(A)
三、缔约国需承担和承认的义务和原则(B)
四、缔约国享有的权利(C)
五、“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B)
第三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现状
一、中国的遗产政策与行动(B)
二、中国加入世界遗产组织(B)
三、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A)
四、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总体特征(A)
五、中国近期世界遗产项目的申报(B)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遗产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
第二章 亚洲地区遗产(不含中国)
学时:4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亚洲地区主要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熟悉这些遗产形成的过
程,知道最主要几处遗产地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