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7日发(作者:度山雁)
可穿戴设备下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研究——以小米手环和支付
宝相结合为例
王静;朱袆
【摘 要】随着NFC技术的迅速发展,可穿戴设备的免密支付功能成为许多手机厂
商的重点开发对象,如近年来的apple watch,小米手环等,然而,这种支付方式的安
全性却成为了消费者最大的顾虑.因此,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结合深入访谈,构建了
产品安全性影响消费者初始使用意愿的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建立
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地分析有关产品安全性的各种因素对消费者初始使用意愿的影
响程度,最终为企业的产品改进和推广提出建议.
【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
【年(卷),期】2017(017)005
【总页数】9页(P144-152)
【关键词】免密支付;技术接受模型;计量经济模型;安全性
【作 者】王静;朱袆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西安710129;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
法学院,西安71012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626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便捷支付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飞速发展,在国内,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作为一种使用移动设备通过无线
方式完成支付行为的新的支付方式,近年来对其相关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热潮。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在国内逐渐流行,小米手环,华为手表等崭露头角,同时支付
宝作为一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其免密支付在近几年中也取得了不容小觑的成果,两
者各自的发展都呈现出一种增长的潜质,而且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也取得了
很大的进展,在现实生活中,国内可穿戴设备和免密支付相结合的典范是小米手环
和支付宝的成功结合。对于一种新的支付方式,人们通常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安全性,
因此这种新型移动支付方式的安全性研究不容忽视。[1]
移动支付在国外也有发展,理论上,结合国内外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研究
会更为全面,研究结果也会更具说服力。但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移动支付在以美
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近七成美国人和近四成英国
人对移动支付持不看好态度,究其关键原因是安全性问题。在美国,其他支付方式
简便易用且相对安全,基本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移动支付作为一种较新的
支付方式,安全性有待实践检验,因此国外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使用相对保守。鉴
于此现状,本文只针对国内进行研究。由于可穿戴设备的免密支付是对支付方式和
技术的创新,还未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大多数消费者对这项功能并不了解,而大学
生一直被认为是引领消费潮流的人,比较容易接受和尝试新技术新理念,因此我们
进一步把研究范围缩小至国内大学生群体。
由于本文的研究范围是国内,所以在此对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再加以阐述。现对
国内关于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及其安全性的研究现状做以下总结性陈述与分析:
1.1 可穿戴设备相关研究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成为一种热潮,如小米手环、小米智能鞋、多媒
体眼镜等的出现,同时这些产品也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尤其在健身领域,其受欢迎
程度超过了其他任何方面的应用,通过搜集整理文献,现对国内可穿戴设备的研究
做以下陈述性总结,具体如下:
在《基于体域网和云服务的智能穿戴系统研究与实现》这一研究论文中,学者马聪
聪和李文锋[2]二人基于体域网和云服务的健康管理和运动健身这一重要的应用方
向,从实际出发,先是构建了以体域网和云服务为基准的系统平台,然后构建了与
其相配合的多种以人为中心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该系统不仅可以满足用户自身
健康管理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辅助医护人员的监护,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
义。本文虽然对可穿戴设备在健身、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做了相关的研究分析,但
并未涉及其支付功能以及安全性的研究。
在《除了手表和手环,可穿戴还有哪些机遇与挑战》这一文章中,学者王莹和叶雷
[3]基于现今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从可穿戴设备的生产、产品设计以及实际应
用三方面分别对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做了相应的分析与总结。本文虽涉及可穿戴
设备产品形态的安全性研究,但还只是针对运动健康、医疗保健等方面,并未涉及
到免密支付。
1.2 免密支付相关研究
免密支付是一种新兴的移动支付方式,相比于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的研究就显得
更为丰富与多元化一些,现对国内免密支付的研究现状做以下总结性陈述:
在《支付宝扫码模式浅析》这一文章中,学者代琪瑶[4]以学生为导向来对支付宝
线下支付——扫码支付的市场状况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多分类logistic 回归
模型来了解支付宝扫码支付的市场特征,然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支付宝是我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因此本文以其免密支付功能作为研究对象具
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并未对该支付方式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在《移动支付的发展之路与未来》这一文章中,学者王莹[5]从移动支付的安全问
题、最新动态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其中更是强调免密支付的发展前景。
在NFC技术的支持下,作为移动支付工具之一的手机,其支付方式也会发生一定
程度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手机快速支付以及相应安全性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如指
纹识别等等。本文虽然对免密支付及其安全性做了一定程度的阐述,但并没有将可
穿戴设备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1.3 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相关研究
对于此类的研究,国内只是在一定的层面上有所涉及,并未有实质性的深入研究,
但现实中可穿戴设备和免密支付的结合,具体为小米手环和支付宝的结合,使得对
可穿戴设备和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根据以上文献综述,不难看出,国内目前对移动支付的研究较多,同时对可穿戴设
备和免密支付的研究有逐渐增长的趋势[6],但只是单一地研究可穿戴设备或免密
支付的安全性,而对于可穿戴设备下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研究,国内学者只是有提及,
并未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同时,随着国内小米手环和支付宝的结合,使得可穿戴
设备下的免密支付成为一种现实存在,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支付方式,其安全性不
可忽视。针对国内的研究及发展现状,本文将以国内可穿戴设备的领军“人物”小
米手环和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相结合为例,对可穿戴设备下免密支付
的安全性进行研究。
2.1 TAM模型
TAM模型是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的简称,它是Davis
在1989年运用理性行为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提出
技术接受模型最初的目的是对计算机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做以解释说明。
技术接受模型认为系统使用是由行为意向决定的,而行为意向由想用的态度和感知
的有用性共同决定,想用的态度由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共同决定,感知的有用性
由感知的易用性和外部变量共同决定,感知的易用性是由外部变量决定的。外部变
量包括系统设计特征、用户特征(包括感知形式和其他个性特征)、任务特征、开发
或执行过程的本质、政策影响、组织结构等等,为技术接受模型中存在的内部信念、
态度、意向和不同个人之间的差异、环境约束、可控制的干扰因素之间建立起一种
联系。[7]
对于小米手环的支付功能来说,产品的技术安全性,信息安全性,人体安全性以及
个人风险意识作为外部变量,对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产生影响,而消
费者对该功能的感知易用性又会进一步影响到其感知有用性,进而两者共同对消费
者的初始使用意愿产生影响[8]。因此,先初步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H1:有关安全性的外部变量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进而影响初始使用意愿。
H2:有关安全性的外部变量通过影响感知易用性进而影响初始使用意愿。
2.2 深入访谈
为了初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可穿戴设备的免密支付功能的认知程度和对其安全性的
态度,我们对不同地区的25名大学生通过微信、电话以及面谈等不同形式进行了
深入的访谈,其中有5人对该功能没有任何了解且不感兴趣,暂定剔除,只对20
个有效受访者进一步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我们首先询问被访者对可穿戴设备免密
支付的认识并与之交流,以确保他们是在充分认识该功能的基础上给出的看法,保
证访谈的质量;在对安全性进行调查之前,我们先对受访者对此功能的感知价值做
了初步调查,以了解消费者对此功能的定位;接着询问他们对该功能的安全性的认
识,是否认为该功能存在安全隐患并做具体阐述,我们通过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扩充
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安全性的内涵,防止自身考虑不周导致研究对象的遗漏或偏误;
通过对上一问题的归纳总结,我们罗列出了技术安全性,个人信息安全性,消费者
对技术的认知,手环丢失恶意支付,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对身体辐射等)以及维修时
信息泄露等安全性相关方面,让受访者对以上因素对初始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从大
到小进行排序,初步判断各因素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询问受访者对这些因素所带来
的负面影响的态度,来判断这些因素是通过影响有用性还是通过影响易用性来进一
步影响到初始使用意愿的。
访谈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对此项功能持观望态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其安
全性有所顾虑,他们表示,如果该功能的安全性有所保证,并在消费者的使用过程
中不易发生信息泄露、盗付、电信诈骗,误操作等事件,他们愿意尝试该功能,因
此安全性对消费的初始使用意愿有重要影响。根据访谈结果,我们提取出了有关安
全性的几个方面作为进一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分别是:技术不成熟、支付时信
息泄露、个人风险意识弱、手环辐射、手环丢失、维修时的信息泄露。
3.1 问卷设计
首先我们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整理,再结合研究的目的设计出问卷的主体内容。
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对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对可穿戴设备
免密支付安全性的态度;针对有关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安全性的六个因素分别对有
用性和易用性的影响程度进行打分,作为衡量各个因素对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影响的
指标数据,然后通过预期提升价格来调查消费者对各个因素的感知价值,作为衡量
消费者初始使用意愿的指标。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开头对该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以
帮助被调查者更好地理解问卷内容,并在结尾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收集消费
者对该功能的意见和建议。
3.2 预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借助网上平台,以不同地区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先后进行了预
调查和实际调查,样本容量分别为20和100。在前期的预调查中,我们要求每一
位调查对象对问卷的内容进行反馈,以帮助我们查找问卷设计中存在的不足。通过
对反馈的意见进行收集,我们发现问卷的设计存在太偏重专业性,不够通俗易懂等
问题,因此我们对问卷进行了修改,把一些专业术语用普通消费者能够理解的词语
替换,提问的方式也更加简洁明了,然后将完善后的问卷正式发布,开始统计数据。
3.3 数据收集
首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人未使用过小米手环的支付功能,使用过的人
只占12%,但是不管是在使用过的群体中,还是未使用过的群体中,认为该功能
存在安全隐患的人占大多数,分别为83.33%和73.86%,这也再次验证了本次研
究的实际意义。在调查消费者对技术不成熟、支付时信息泄露、个人风险意识弱、
手环辐射、手环丢失、维修时的信息泄露等六个有关安全性的因素对该功能有用性
和易用性的影响程度的态度时,从图2可以看出,有29人认为这些因素会导致该
功能不易学不易用,即易用性会受到影响;有86人认为这些因素会导致功能不实
用和使用风险增大,即有用性会受到影响。然而这只是对其进行定性的分析,具体
各因素对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影响程度还需要进行定量地调查和分析。
其次,为了进行定量地分析,我们让消费者针对每个因素分别对有用性和易用性的
影响程度进行打分,取值范围为1~6。从图3和图4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使用过
该功能的人认为支付时信息泄露这一安全隐患是影响功能有用性的最主要的因素,
其次是手环丢失和个人风险意识弱,接着根据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维修时信息
泄露、手环辐射和技术不成熟;而对于未使用过该功能的人来说,手环丢失是他们
认为是影响有用性的最大的因素,其次才是支付时信息泄露和维修时信息泄露,最
后依次是个人风险意识弱风、技术不成熟和手环辐射。由此可见,支付时信息泄露
和手环丢失是影响该功能有用性的两大主要因素。而在调查上述因素对易用性的影
响程度时,两个群体的态度出现相同的趋势。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两者都认
为支付时信息泄露是影响该功能易用性的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维修时信息泄露和
手环丢失等。可见同一安全隐患对于有用性和易用性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且不同
群体的人对其态度也是不同的,需要进一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确定各因素所
占的比重。
最后,为了对消费者的初始使用意愿进行调查,我们以顾客预期价值作为初始使用
意愿的衡量指标,即单方面的因素达到理想状态时,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提价幅度。
从图7可以看出,有26.15%的人认为如果支付时信息泄露和手环丢失的问题可以
得到解决,则产品价格提高40元以上是合理的,说明该因素存在很高的潜在价值。
而对于手环辐射和技术不成熟问题,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若该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那
么手环可以提价20~30元。由此可见,以上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消费者的
初始使用意愿,其中支付时信息泄露和手环丢失是消费者认为的最大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技术不成熟、支付时信息泄露、个人风险意识弱、手
环辐射、手环丢失、维修时的信息泄露等六个因素会通过影响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
功能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进一步影响初始使用意愿,其中支付时信息泄露和手环丢失
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但以上分析局限于定性分析,不能准确地判断各因素对初
始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以及可靠性,因此需要通过建立模型对以上数据进行回归分
析,对定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4.1 模型简述
基于研究的目的和TAM理论,我们需要建立两个多元线性回归的单方程模型,分
别用以验证各因素通过影响功能有用性进而影响消费者初始使用意愿(方程1)和各
因素通过影响功能易用性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初始使用意愿(方程2)。两个方程均以
消费者初始使用意愿作为因变量,前者以各因素对有用性的影响程度作为自变量,
后者以各因素对易用性的影响程度作为自变量。根据经济意义,参数应为正值,影
响程度越高,该因素得到改善后预期价格的提升幅度越大。[9]
由于研究内容的限制,数据只能采用直接法获得,因此我们在问卷部分将用于建模
的问题进行量化,作为模型的数据来源。我们以消费者的预期提升价格作为衡量初
始使用意愿的指标,把每位受访者对每一个因素得到改善后的预期提升价格的均值
作为因变量的样本数据,将受访者对各因素对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影响程度的评分分
别作为两个方程自变量的样本数据。由于样本较多,只在本文截取部分样本数据作
以说明(见表1),其中Y代表因变量,X1~X6代表方程1的自变量,Z1~Z6代
表方程2的自变量,依次分别为:技术不成熟、支付时信息泄露、个人风险意识
弱、手环辐射、手环丢失、维修时信息泄露。
4.2 建立模型与参数估计
根据以上分析,可建立以下两个模型:
模型1:Y=c1+c2*X1+c3*X2+c4*X3+c5*X4+c6*X5+c7*X6+e1
模型2: Y=c1+c2*Z1+c3*Z2+c4*Z3+c5*Z4+c6*Z5+c7*Z6+e2
c1~c7为参数,e1~e2为残差。
在进行参数估计时,我们借助Eviews软件。该方程的自变量均为非随机变量,因
此采用OLS,将数据输入后,得到如下计算结果:
4.3 模型检验
由于是抽样所得的数据,上述结果还不能直接用于分析,还需要对其依次进行经济
意义检验,统计准则检验,计量经济准则检验和稳定性检验[9]。首先,方程1中
各参数的值均为正值,符合前面对参数的设定,经济意义合理,但方程2中的符
号却和经济意义相违背,可能方程各解释变量存在共线性,有待进一步检验。其次,
查F分布表可得,两个方程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F检验,说明方程整体
显著性强,各变量联合起来对因变量的影响显著;但X2和X3没有通过显著性水
平为0.25的t检验,说明支付时信息泄露和个人风险意识弱不能通过影响有用性
而影响初始使用意愿,这与前面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发生矛盾,因此需要进行计量
经济准则检验。
首先可通过White检验判断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检验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方程1的nR2为9.253 048,方程2的nR2为12.568 70,查χ2分布表可得,
(6)=12.592,两个方程的值均小于临界值,因此两个方程都不存在异方差。其次,
从表4和表5可得,两个方程的DW值分别为2.052 634和2.013 577,查DW
检验表可知,DL=1.57,DU=1.78,两个方程的DW值都落在无自相关的区域内,
因此方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最后,用简单相关系数法对两个方程进行多重共线性
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和表7所示,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两个方
程都存在不完全多重共线性。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最后分别剔除两个方程中的
X2和Z2、Z3,修改后的模型中各解释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且F检验的值也增
大了(如表8和表9所示)。最后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随机去掉两个样本数据
后的估计结果和原结果并无太大差距,说明模型的稳定性较好。
将删除不显著变量后的估计结果整理如下:
方程1
Y=2.217618+0.780033*X1+0.552420*X3+1.943893*X4+1.601928*X5+1.78
1157*X6
s=(1.668206) (0.753991) (0.692237) (0.728094) (0.947144) (0.969634)
t=(1.329342) (1.034540) (0.798021) (2.669838) (1.691324) (1.836937)
方程2
Y=2.369186+2.355240*Z1+2.163169*Z4+1.790365*Z5+0.681649*Z6
s=(1.378261) (0.661887) (0.600544) (0.897905) (0.993465)
t=(1.718968) (3.558371) (3.602016) (1.993936) (0.686133)
DW=2.021009 F=76.34806
4.4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在显著性为0.01水平下,方程1和方程2都通过了F
检验,假设1和假设2都得到了支持,即有关安全性的因素会通过有用性和易用
性影响消费者的初始使用意愿。但是支付时信息泄露对初始使用意愿的影响会被其
他因素所代替,如技术不成熟和个人风险意识弱等;个人风险意识弱只会单方面地
通过影响有用性来影响初始使用意愿,其余的四个因素则是通过两个方面最终对初
始使用意愿产生影响,按综合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手环辐射,技术不成熟,
手环丢失和维修时信息泄露。
针对以上对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具体为小米手环免密支付)安全性的研究,现对研
究结论及不足做以下阐述;
5.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基于TAM模型,提出有关安全性的外部变量影响感知易用性
和感知有用性这两个基本假设,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访谈提炼出技
术不成熟、支付时信息泄露、个人风险意识弱、手环辐射、手环丢失、维修时信息
泄露这六大影响小米手环免密支付安全性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调查问卷,
统计出上述因素分别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进而影响消费者初始使用意
愿的样本数据,作为建立计量模型的数据基础,借助Eviews软件得出相应的模型
参数,经检验得到两个多元线性回归单方程模型,作为定量研究小米手环免密支付
安全性的基础,通过以上对小米手环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比问卷调查和模型分析的结果,会得出一个看似矛盾的结论:问卷调查中
支付时信息泄露是影响初始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但这一因素却在模型的检验中被
剔除了。这是因为支付时信息泄露这一因素与其他因素存在高度相关性,在进行回
归分析时,这一因素的作用被其他因素替代了,这也正好显示了两种分析方法的互
补性。因此综合两种方法可以得出,支付时信息泄露仍然会对初始使用意愿产生较
为重要的影响。
2)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免密支付功能,安全性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初始
使用意愿,这一结论在问卷分析中就已得出,在后面的模型分析中也得到了验证。
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技术不成熟、手环辐射、手环丢失、维修时信息泄露,这些
因素可以分别通过有用性和易用性影响使用意愿。
5.2 研究的不足
本文从近年来流行的可穿戴设备着手,研究该设备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立意较新;
小米手环的免密支付作为一种新的移动支付方式,对其安全性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
意义;同时本文结构严谨,以TAM模型这一理论支撑研究,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
合,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同时也具有一些不足,以下做以说明:
1)本文研究对象为当代大学生,对于一种新的支付方式,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群体,
而是面向大众,理想化的研究就是通过调查广大的消费者或者能够代表广大消费者
的样本群体,从中获取研究数据,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因此本文得出的结果可能具
有一定的群体特征;
2)本文对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安全性的研究是以小米手环和支付宝的结合为例,虽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但华为手表、Apple Watch等可穿戴设备的免密支付
方式各有特色,小米手环无法代表所有可穿戴设备的免密支付,这也正是该研究成
果的局限所在;
3)本文是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研究,虽然近年来该支付方式的发展显现出
增长的态势,但毕竟是一种新的支付方式,所以本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项
预测性研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4)本文的安全性因素指标是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得到的,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研
究对象的意愿,但这些指标并没有延伸或者涉及到技术方面,因此无法从技术层面
进行研究,缺少技术性指标的支撑。
6.1 前景分析
通过研究可穿戴设备下免密支付的安全性,具体为小米手环的免密支付功能,并结
合国内发展现状,做以下前景分析:
1)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且不需要支付密码,安全性应该是大多数消费者首要考
虑的问题,小米手环的免密支付是以NFC技术为基础,所以其安全性在一定程度
上有所保障,但大多数消费者对该项技术的了解程度不是太深,同时该项技术也确
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未来对该项支付技术的安全性研究会备受关注;
2)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考虑到安全性的同时,支付方式的便捷性也备受消费者
的关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支付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消费者逐渐重视支
付方式的便捷性。在国内,当前支付宝支付、微信红包等线上支付的便捷性受到广
大消费者的认可,作为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的代表,小米手环的免密支付方式在一
定程度上其便捷性优于上述支付方式,但消费者并没有清楚地了解或者认识到,当
消费者清楚认识到该项支付方式的便捷性时,一项新的支付方式便开始流行;
3)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小米手环的免密支付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但与此同时,
面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主要可分为同类产品的竞争和不同支付方式的竞争。对于
同类产品的竞争,国内有华为手表、咕咚手环等,相比于其他产品,小米手环在价
格上更占优势,但支付方式各有特色,互相竞争;对于不同支付方式的竞争,小米
手环的免密支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与以前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其技术更为
先进,支付更加便捷,但与此同时,其用户粘性却无法和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即
该功能目前还没有形成忠诚的顾客群,因此目前的市场竞争力较弱,但不同支付方
式的互相竞争必然会优胜劣汰,新的技术必然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免密支付的发展
将是大势所趋。
6.2 建议
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的在校大学生没有听说过或者是未使用过小米手环的免
密支付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宣传力度欠缺,因此小米公司应该对手环免密
支付功能加大宣传,虽然小米手环主打运动、健康,但免密支付功能可以为其加分
诸多,提高其竞争力,最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销量。根据深入访谈结果,大多
数受访者认为小米手环的外观设计有待提升,因此小米手环在外观设计上应该做以
调整,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当然,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安全性对消费者初始
使用意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小米公司对安全性的研究应该投入更多,改善其
各方面的性能以增强消费者的初始使用意愿,提高竞争力。
【相关文献】
[1] 迎九,金旺.移动支付:从手机到可穿戴的安全策略初探[J].电子产品世界,2016,23(8):17-
19.
[2] 马聪聪,李文锋.基于体域网和云服务的智能穿戴系统研究与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6(4):778-781.
[3] 王莹,叶雷.除了手表和手环,可穿戴还有哪些机遇与挑战[J].电子产品世界,2015(3):9-14.
[4] 代琪瑶.支付宝扫码支付模式浅析——基于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6(9):
115-116.
[5] 王莹,金旺,田陌晨,耿峰.移动支付的发展之路与未来[J].电子产品世界,2016,23(4):14-
16.
[6] 毛琳.浅析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J].金融经济,2016(8):186-188.
[7] 谢黎蓉.技术接受模型演变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21(1):155-161.
[8] 郭恺强,王洪伟.移动支付初始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学术论坛,2015,38(8):69-74.
[9] 孙敬水,马淑琴.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30-150.
2024年4月7日发(作者:度山雁)
可穿戴设备下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研究——以小米手环和支付
宝相结合为例
王静;朱袆
【摘 要】随着NFC技术的迅速发展,可穿戴设备的免密支付功能成为许多手机厂
商的重点开发对象,如近年来的apple watch,小米手环等,然而,这种支付方式的安
全性却成为了消费者最大的顾虑.因此,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结合深入访谈,构建了
产品安全性影响消费者初始使用意愿的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建立
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地分析有关产品安全性的各种因素对消费者初始使用意愿的影
响程度,最终为企业的产品改进和推广提出建议.
【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
【年(卷),期】2017(017)005
【总页数】9页(P144-152)
【关键词】免密支付;技术接受模型;计量经济模型;安全性
【作 者】王静;朱袆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西安710129;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
法学院,西安71012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626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便捷支付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飞速发展,在国内,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作为一种使用移动设备通过无线
方式完成支付行为的新的支付方式,近年来对其相关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热潮。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在国内逐渐流行,小米手环,华为手表等崭露头角,同时支付
宝作为一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其免密支付在近几年中也取得了不容小觑的成果,两
者各自的发展都呈现出一种增长的潜质,而且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也取得了
很大的进展,在现实生活中,国内可穿戴设备和免密支付相结合的典范是小米手环
和支付宝的成功结合。对于一种新的支付方式,人们通常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安全性,
因此这种新型移动支付方式的安全性研究不容忽视。[1]
移动支付在国外也有发展,理论上,结合国内外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研究
会更为全面,研究结果也会更具说服力。但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移动支付在以美
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近七成美国人和近四成英国
人对移动支付持不看好态度,究其关键原因是安全性问题。在美国,其他支付方式
简便易用且相对安全,基本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移动支付作为一种较新的
支付方式,安全性有待实践检验,因此国外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使用相对保守。鉴
于此现状,本文只针对国内进行研究。由于可穿戴设备的免密支付是对支付方式和
技术的创新,还未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大多数消费者对这项功能并不了解,而大学
生一直被认为是引领消费潮流的人,比较容易接受和尝试新技术新理念,因此我们
进一步把研究范围缩小至国内大学生群体。
由于本文的研究范围是国内,所以在此对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再加以阐述。现对
国内关于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及其安全性的研究现状做以下总结性陈述与分析:
1.1 可穿戴设备相关研究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成为一种热潮,如小米手环、小米智能鞋、多媒
体眼镜等的出现,同时这些产品也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尤其在健身领域,其受欢迎
程度超过了其他任何方面的应用,通过搜集整理文献,现对国内可穿戴设备的研究
做以下陈述性总结,具体如下:
在《基于体域网和云服务的智能穿戴系统研究与实现》这一研究论文中,学者马聪
聪和李文锋[2]二人基于体域网和云服务的健康管理和运动健身这一重要的应用方
向,从实际出发,先是构建了以体域网和云服务为基准的系统平台,然后构建了与
其相配合的多种以人为中心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该系统不仅可以满足用户自身
健康管理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辅助医护人员的监护,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
义。本文虽然对可穿戴设备在健身、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做了相关的研究分析,但
并未涉及其支付功能以及安全性的研究。
在《除了手表和手环,可穿戴还有哪些机遇与挑战》这一文章中,学者王莹和叶雷
[3]基于现今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从可穿戴设备的生产、产品设计以及实际应
用三方面分别对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做了相应的分析与总结。本文虽涉及可穿戴
设备产品形态的安全性研究,但还只是针对运动健康、医疗保健等方面,并未涉及
到免密支付。
1.2 免密支付相关研究
免密支付是一种新兴的移动支付方式,相比于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的研究就显得
更为丰富与多元化一些,现对国内免密支付的研究现状做以下总结性陈述:
在《支付宝扫码模式浅析》这一文章中,学者代琪瑶[4]以学生为导向来对支付宝
线下支付——扫码支付的市场状况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多分类logistic 回归
模型来了解支付宝扫码支付的市场特征,然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支付宝是我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因此本文以其免密支付功能作为研究对象具
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并未对该支付方式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在《移动支付的发展之路与未来》这一文章中,学者王莹[5]从移动支付的安全问
题、最新动态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其中更是强调免密支付的发展前景。
在NFC技术的支持下,作为移动支付工具之一的手机,其支付方式也会发生一定
程度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手机快速支付以及相应安全性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如指
纹识别等等。本文虽然对免密支付及其安全性做了一定程度的阐述,但并没有将可
穿戴设备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1.3 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相关研究
对于此类的研究,国内只是在一定的层面上有所涉及,并未有实质性的深入研究,
但现实中可穿戴设备和免密支付的结合,具体为小米手环和支付宝的结合,使得对
可穿戴设备和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根据以上文献综述,不难看出,国内目前对移动支付的研究较多,同时对可穿戴设
备和免密支付的研究有逐渐增长的趋势[6],但只是单一地研究可穿戴设备或免密
支付的安全性,而对于可穿戴设备下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研究,国内学者只是有提及,
并未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同时,随着国内小米手环和支付宝的结合,使得可穿戴
设备下的免密支付成为一种现实存在,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支付方式,其安全性不
可忽视。针对国内的研究及发展现状,本文将以国内可穿戴设备的领军“人物”小
米手环和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相结合为例,对可穿戴设备下免密支付
的安全性进行研究。
2.1 TAM模型
TAM模型是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的简称,它是Davis
在1989年运用理性行为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提出
技术接受模型最初的目的是对计算机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做以解释说明。
技术接受模型认为系统使用是由行为意向决定的,而行为意向由想用的态度和感知
的有用性共同决定,想用的态度由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共同决定,感知的有用性
由感知的易用性和外部变量共同决定,感知的易用性是由外部变量决定的。外部变
量包括系统设计特征、用户特征(包括感知形式和其他个性特征)、任务特征、开发
或执行过程的本质、政策影响、组织结构等等,为技术接受模型中存在的内部信念、
态度、意向和不同个人之间的差异、环境约束、可控制的干扰因素之间建立起一种
联系。[7]
对于小米手环的支付功能来说,产品的技术安全性,信息安全性,人体安全性以及
个人风险意识作为外部变量,对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产生影响,而消
费者对该功能的感知易用性又会进一步影响到其感知有用性,进而两者共同对消费
者的初始使用意愿产生影响[8]。因此,先初步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H1:有关安全性的外部变量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进而影响初始使用意愿。
H2:有关安全性的外部变量通过影响感知易用性进而影响初始使用意愿。
2.2 深入访谈
为了初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可穿戴设备的免密支付功能的认知程度和对其安全性的
态度,我们对不同地区的25名大学生通过微信、电话以及面谈等不同形式进行了
深入的访谈,其中有5人对该功能没有任何了解且不感兴趣,暂定剔除,只对20
个有效受访者进一步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我们首先询问被访者对可穿戴设备免密
支付的认识并与之交流,以确保他们是在充分认识该功能的基础上给出的看法,保
证访谈的质量;在对安全性进行调查之前,我们先对受访者对此功能的感知价值做
了初步调查,以了解消费者对此功能的定位;接着询问他们对该功能的安全性的认
识,是否认为该功能存在安全隐患并做具体阐述,我们通过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扩充
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安全性的内涵,防止自身考虑不周导致研究对象的遗漏或偏误;
通过对上一问题的归纳总结,我们罗列出了技术安全性,个人信息安全性,消费者
对技术的认知,手环丢失恶意支付,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对身体辐射等)以及维修时
信息泄露等安全性相关方面,让受访者对以上因素对初始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从大
到小进行排序,初步判断各因素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询问受访者对这些因素所带来
的负面影响的态度,来判断这些因素是通过影响有用性还是通过影响易用性来进一
步影响到初始使用意愿的。
访谈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对此项功能持观望态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其安
全性有所顾虑,他们表示,如果该功能的安全性有所保证,并在消费者的使用过程
中不易发生信息泄露、盗付、电信诈骗,误操作等事件,他们愿意尝试该功能,因
此安全性对消费的初始使用意愿有重要影响。根据访谈结果,我们提取出了有关安
全性的几个方面作为进一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分别是:技术不成熟、支付时信
息泄露、个人风险意识弱、手环辐射、手环丢失、维修时的信息泄露。
3.1 问卷设计
首先我们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整理,再结合研究的目的设计出问卷的主体内容。
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对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对可穿戴设备
免密支付安全性的态度;针对有关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安全性的六个因素分别对有
用性和易用性的影响程度进行打分,作为衡量各个因素对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影响的
指标数据,然后通过预期提升价格来调查消费者对各个因素的感知价值,作为衡量
消费者初始使用意愿的指标。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开头对该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以
帮助被调查者更好地理解问卷内容,并在结尾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收集消费
者对该功能的意见和建议。
3.2 预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借助网上平台,以不同地区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先后进行了预
调查和实际调查,样本容量分别为20和100。在前期的预调查中,我们要求每一
位调查对象对问卷的内容进行反馈,以帮助我们查找问卷设计中存在的不足。通过
对反馈的意见进行收集,我们发现问卷的设计存在太偏重专业性,不够通俗易懂等
问题,因此我们对问卷进行了修改,把一些专业术语用普通消费者能够理解的词语
替换,提问的方式也更加简洁明了,然后将完善后的问卷正式发布,开始统计数据。
3.3 数据收集
首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人未使用过小米手环的支付功能,使用过的人
只占12%,但是不管是在使用过的群体中,还是未使用过的群体中,认为该功能
存在安全隐患的人占大多数,分别为83.33%和73.86%,这也再次验证了本次研
究的实际意义。在调查消费者对技术不成熟、支付时信息泄露、个人风险意识弱、
手环辐射、手环丢失、维修时的信息泄露等六个有关安全性的因素对该功能有用性
和易用性的影响程度的态度时,从图2可以看出,有29人认为这些因素会导致该
功能不易学不易用,即易用性会受到影响;有86人认为这些因素会导致功能不实
用和使用风险增大,即有用性会受到影响。然而这只是对其进行定性的分析,具体
各因素对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影响程度还需要进行定量地调查和分析。
其次,为了进行定量地分析,我们让消费者针对每个因素分别对有用性和易用性的
影响程度进行打分,取值范围为1~6。从图3和图4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使用过
该功能的人认为支付时信息泄露这一安全隐患是影响功能有用性的最主要的因素,
其次是手环丢失和个人风险意识弱,接着根据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维修时信息
泄露、手环辐射和技术不成熟;而对于未使用过该功能的人来说,手环丢失是他们
认为是影响有用性的最大的因素,其次才是支付时信息泄露和维修时信息泄露,最
后依次是个人风险意识弱风、技术不成熟和手环辐射。由此可见,支付时信息泄露
和手环丢失是影响该功能有用性的两大主要因素。而在调查上述因素对易用性的影
响程度时,两个群体的态度出现相同的趋势。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两者都认
为支付时信息泄露是影响该功能易用性的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维修时信息泄露和
手环丢失等。可见同一安全隐患对于有用性和易用性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且不同
群体的人对其态度也是不同的,需要进一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确定各因素所
占的比重。
最后,为了对消费者的初始使用意愿进行调查,我们以顾客预期价值作为初始使用
意愿的衡量指标,即单方面的因素达到理想状态时,消费者能接受的产品提价幅度。
从图7可以看出,有26.15%的人认为如果支付时信息泄露和手环丢失的问题可以
得到解决,则产品价格提高40元以上是合理的,说明该因素存在很高的潜在价值。
而对于手环辐射和技术不成熟问题,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若该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那
么手环可以提价20~30元。由此可见,以上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消费者的
初始使用意愿,其中支付时信息泄露和手环丢失是消费者认为的最大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技术不成熟、支付时信息泄露、个人风险意识弱、手
环辐射、手环丢失、维修时的信息泄露等六个因素会通过影响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
功能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进一步影响初始使用意愿,其中支付时信息泄露和手环丢失
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但以上分析局限于定性分析,不能准确地判断各因素对初
始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以及可靠性,因此需要通过建立模型对以上数据进行回归分
析,对定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4.1 模型简述
基于研究的目的和TAM理论,我们需要建立两个多元线性回归的单方程模型,分
别用以验证各因素通过影响功能有用性进而影响消费者初始使用意愿(方程1)和各
因素通过影响功能易用性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初始使用意愿(方程2)。两个方程均以
消费者初始使用意愿作为因变量,前者以各因素对有用性的影响程度作为自变量,
后者以各因素对易用性的影响程度作为自变量。根据经济意义,参数应为正值,影
响程度越高,该因素得到改善后预期价格的提升幅度越大。[9]
由于研究内容的限制,数据只能采用直接法获得,因此我们在问卷部分将用于建模
的问题进行量化,作为模型的数据来源。我们以消费者的预期提升价格作为衡量初
始使用意愿的指标,把每位受访者对每一个因素得到改善后的预期提升价格的均值
作为因变量的样本数据,将受访者对各因素对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影响程度的评分分
别作为两个方程自变量的样本数据。由于样本较多,只在本文截取部分样本数据作
以说明(见表1),其中Y代表因变量,X1~X6代表方程1的自变量,Z1~Z6代
表方程2的自变量,依次分别为:技术不成熟、支付时信息泄露、个人风险意识
弱、手环辐射、手环丢失、维修时信息泄露。
4.2 建立模型与参数估计
根据以上分析,可建立以下两个模型:
模型1:Y=c1+c2*X1+c3*X2+c4*X3+c5*X4+c6*X5+c7*X6+e1
模型2: Y=c1+c2*Z1+c3*Z2+c4*Z3+c5*Z4+c6*Z5+c7*Z6+e2
c1~c7为参数,e1~e2为残差。
在进行参数估计时,我们借助Eviews软件。该方程的自变量均为非随机变量,因
此采用OLS,将数据输入后,得到如下计算结果:
4.3 模型检验
由于是抽样所得的数据,上述结果还不能直接用于分析,还需要对其依次进行经济
意义检验,统计准则检验,计量经济准则检验和稳定性检验[9]。首先,方程1中
各参数的值均为正值,符合前面对参数的设定,经济意义合理,但方程2中的符
号却和经济意义相违背,可能方程各解释变量存在共线性,有待进一步检验。其次,
查F分布表可得,两个方程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F检验,说明方程整体
显著性强,各变量联合起来对因变量的影响显著;但X2和X3没有通过显著性水
平为0.25的t检验,说明支付时信息泄露和个人风险意识弱不能通过影响有用性
而影响初始使用意愿,这与前面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发生矛盾,因此需要进行计量
经济准则检验。
首先可通过White检验判断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检验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方程1的nR2为9.253 048,方程2的nR2为12.568 70,查χ2分布表可得,
(6)=12.592,两个方程的值均小于临界值,因此两个方程都不存在异方差。其次,
从表4和表5可得,两个方程的DW值分别为2.052 634和2.013 577,查DW
检验表可知,DL=1.57,DU=1.78,两个方程的DW值都落在无自相关的区域内,
因此方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最后,用简单相关系数法对两个方程进行多重共线性
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和表7所示,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两个方
程都存在不完全多重共线性。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最后分别剔除两个方程中的
X2和Z2、Z3,修改后的模型中各解释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且F检验的值也增
大了(如表8和表9所示)。最后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随机去掉两个样本数据
后的估计结果和原结果并无太大差距,说明模型的稳定性较好。
将删除不显著变量后的估计结果整理如下:
方程1
Y=2.217618+0.780033*X1+0.552420*X3+1.943893*X4+1.601928*X5+1.78
1157*X6
s=(1.668206) (0.753991) (0.692237) (0.728094) (0.947144) (0.969634)
t=(1.329342) (1.034540) (0.798021) (2.669838) (1.691324) (1.836937)
方程2
Y=2.369186+2.355240*Z1+2.163169*Z4+1.790365*Z5+0.681649*Z6
s=(1.378261) (0.661887) (0.600544) (0.897905) (0.993465)
t=(1.718968) (3.558371) (3.602016) (1.993936) (0.686133)
DW=2.021009 F=76.34806
4.4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在显著性为0.01水平下,方程1和方程2都通过了F
检验,假设1和假设2都得到了支持,即有关安全性的因素会通过有用性和易用
性影响消费者的初始使用意愿。但是支付时信息泄露对初始使用意愿的影响会被其
他因素所代替,如技术不成熟和个人风险意识弱等;个人风险意识弱只会单方面地
通过影响有用性来影响初始使用意愿,其余的四个因素则是通过两个方面最终对初
始使用意愿产生影响,按综合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手环辐射,技术不成熟,
手环丢失和维修时信息泄露。
针对以上对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具体为小米手环免密支付)安全性的研究,现对研
究结论及不足做以下阐述;
5.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基于TAM模型,提出有关安全性的外部变量影响感知易用性
和感知有用性这两个基本假设,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访谈提炼出技
术不成熟、支付时信息泄露、个人风险意识弱、手环辐射、手环丢失、维修时信息
泄露这六大影响小米手环免密支付安全性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调查问卷,
统计出上述因素分别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进而影响消费者初始使用意
愿的样本数据,作为建立计量模型的数据基础,借助Eviews软件得出相应的模型
参数,经检验得到两个多元线性回归单方程模型,作为定量研究小米手环免密支付
安全性的基础,通过以上对小米手环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比问卷调查和模型分析的结果,会得出一个看似矛盾的结论:问卷调查中
支付时信息泄露是影响初始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但这一因素却在模型的检验中被
剔除了。这是因为支付时信息泄露这一因素与其他因素存在高度相关性,在进行回
归分析时,这一因素的作用被其他因素替代了,这也正好显示了两种分析方法的互
补性。因此综合两种方法可以得出,支付时信息泄露仍然会对初始使用意愿产生较
为重要的影响。
2)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免密支付功能,安全性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初始
使用意愿,这一结论在问卷分析中就已得出,在后面的模型分析中也得到了验证。
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技术不成熟、手环辐射、手环丢失、维修时信息泄露,这些
因素可以分别通过有用性和易用性影响使用意愿。
5.2 研究的不足
本文从近年来流行的可穿戴设备着手,研究该设备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立意较新;
小米手环的免密支付作为一种新的移动支付方式,对其安全性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
意义;同时本文结构严谨,以TAM模型这一理论支撑研究,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
合,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同时也具有一些不足,以下做以说明:
1)本文研究对象为当代大学生,对于一种新的支付方式,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群体,
而是面向大众,理想化的研究就是通过调查广大的消费者或者能够代表广大消费者
的样本群体,从中获取研究数据,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因此本文得出的结果可能具
有一定的群体特征;
2)本文对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安全性的研究是以小米手环和支付宝的结合为例,虽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但华为手表、Apple Watch等可穿戴设备的免密支付
方式各有特色,小米手环无法代表所有可穿戴设备的免密支付,这也正是该研究成
果的局限所在;
3)本文是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的安全性研究,虽然近年来该支付方式的发展显现出
增长的态势,但毕竟是一种新的支付方式,所以本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项
预测性研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4)本文的安全性因素指标是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得到的,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研
究对象的意愿,但这些指标并没有延伸或者涉及到技术方面,因此无法从技术层面
进行研究,缺少技术性指标的支撑。
6.1 前景分析
通过研究可穿戴设备下免密支付的安全性,具体为小米手环的免密支付功能,并结
合国内发展现状,做以下前景分析:
1)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且不需要支付密码,安全性应该是大多数消费者首要考
虑的问题,小米手环的免密支付是以NFC技术为基础,所以其安全性在一定程度
上有所保障,但大多数消费者对该项技术的了解程度不是太深,同时该项技术也确
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未来对该项支付技术的安全性研究会备受关注;
2)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考虑到安全性的同时,支付方式的便捷性也备受消费者
的关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支付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消费者逐渐重视支
付方式的便捷性。在国内,当前支付宝支付、微信红包等线上支付的便捷性受到广
大消费者的认可,作为可穿戴设备免密支付的代表,小米手环的免密支付方式在一
定程度上其便捷性优于上述支付方式,但消费者并没有清楚地了解或者认识到,当
消费者清楚认识到该项支付方式的便捷性时,一项新的支付方式便开始流行;
3)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小米手环的免密支付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但与此同时,
面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主要可分为同类产品的竞争和不同支付方式的竞争。对于
同类产品的竞争,国内有华为手表、咕咚手环等,相比于其他产品,小米手环在价
格上更占优势,但支付方式各有特色,互相竞争;对于不同支付方式的竞争,小米
手环的免密支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与以前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其技术更为
先进,支付更加便捷,但与此同时,其用户粘性却无法和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即
该功能目前还没有形成忠诚的顾客群,因此目前的市场竞争力较弱,但不同支付方
式的互相竞争必然会优胜劣汰,新的技术必然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免密支付的发展
将是大势所趋。
6.2 建议
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的在校大学生没有听说过或者是未使用过小米手环的免
密支付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宣传力度欠缺,因此小米公司应该对手环免密
支付功能加大宣传,虽然小米手环主打运动、健康,但免密支付功能可以为其加分
诸多,提高其竞争力,最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销量。根据深入访谈结果,大多
数受访者认为小米手环的外观设计有待提升,因此小米手环在外观设计上应该做以
调整,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当然,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安全性对消费者初始
使用意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小米公司对安全性的研究应该投入更多,改善其
各方面的性能以增强消费者的初始使用意愿,提高竞争力。
【相关文献】
[1] 迎九,金旺.移动支付:从手机到可穿戴的安全策略初探[J].电子产品世界,2016,23(8):17-
19.
[2] 马聪聪,李文锋.基于体域网和云服务的智能穿戴系统研究与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6(4):778-781.
[3] 王莹,叶雷.除了手表和手环,可穿戴还有哪些机遇与挑战[J].电子产品世界,2015(3):9-14.
[4] 代琪瑶.支付宝扫码支付模式浅析——基于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6(9):
115-116.
[5] 王莹,金旺,田陌晨,耿峰.移动支付的发展之路与未来[J].电子产品世界,2016,23(4):14-
16.
[6] 毛琳.浅析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J].金融经济,2016(8):186-188.
[7] 谢黎蓉.技术接受模型演变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21(1):155-161.
[8] 郭恺强,王洪伟.移动支付初始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学术论坛,2015,38(8):69-74.
[9] 孙敬水,马淑琴.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3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