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发(作者:南门如冬)
钻孔与机械加工Drilling and Mechanical Processing 印制电路信息2012 No
4
.
V—cut深度标准浅析
Paper Code:S一1 64
王金
(沧州环宇电路板有限公司,河北沧州061001)
摘要 随着电子产品产业化的发展,PCB45-,_lk量产化增速,拼板带来的加工便利与材料节约显
而易见,而其中V割的成形方式,也成为客户的首选。本丈即以这种成形方式为例,
对V—cut成形的标准作以浅析,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关键词 V—cut;深度标准
中图分类号:TN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96(2012)04—0022—02
V-cut depth standard analysis
WANGJi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products industry,the jigsaw processing facilities and
materials savings are obvious.where V-cut forming method has also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customers.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orming method,examples,and analysis,hoping to get everyone’S correction on the standard
V-cut shape.
Key words V-cut;depth standard
1 前言
对于印制板加工企业而言,面对印制板加工类
型的千变万化,环节控制的繁琐可想可知,V-cut的
一
在初期问题的分析中,我们调取客户的原始加
工资料,流程工单,包括所有的过程记录,资料却
都显示管控良好:首件、首批、最终出厂检测均无
例不符合报告,即使是入库存档的存板,经检测
过程算不上管控的重点,可就是这个非重点的常规
T控环节,却成了客户报怨投诉的重头1
也都没有问题,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为了确定和解决问题,我们对投诉客户进行了
现场技术分析,也确认了客户所投诉的分板困难、
变形、分板效果不同等问题的存在。问题的根本原
2 V-cut投诉
客户是PCB ̄N工企业的衣食父母,其抱怨投诉
白是不容小视。通过与客户多次联系、沟通、问题
描述和样板确认,关于V-cut的投诉总结大致有如下
几种情况:
(1)V-cut不到位,焊接后分板困难;
(2)V-cut太过,导致焊接过程板子存在变形;
(3)V-cu ̄ ̄、横方向不一致,分板效果大不相同。
因就在于——我们那一成不变的V-cut标准(每边各
V.cut板厚的1/3),与客户干差万别的PCB设计用
途,两者隔了一条不匹配的代沟!
通常PCB ̄I工企业对于V-cut的标准要求,都是每
面V-cut进板厚的1/3,这和业界标准是一致的,严格
按标准执行,似乎无可厚非。但真正执行起来,就会
发现,同样的1/3标准,如果基板厚度不同、铜箔厚
..
22..
印制电路信息2012 No.4 钻子L与机械加工Drilling and Mechanical Processing
度不同、板子规格不同、拼板规格不同等,其V-cut后
(2)当PCB边长规格>150 mm时
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如同如下实例: ①板厚≥1.6 min,残厚设定值仍为板厚度的
(1)相同规格的PCB板,板厚不同,其标准
1/5:即1.6残厚0.32 mm;2.0残厚0.4 mm;2.5残厚
V.cut后的残厚大致如表1。仅就板厚而言,残厚不
0.5 mm;3.0残厚0.6 mm;
同,分板手感都已是大相径庭。
②板厚≤1.2 mm,残厚设定值按板厚1/4;即1.2
表1
残厚0.3 mill;1.0残厚0.25 mm;0.8残厚0.2 mm 0.6残
厚0.15 mm。
通过表5对比两个板规格的贱厚。
(2)板厚相同,规格不同,见表2所示。
表5
r
板厚/mm 0 6 O 8 1 0 1 2 1 6 2 0 2 5 J 3,0
表2
板规格 ——
>l50mm 01 5 0 2 0 25 0 3 0 32 0 4 0 5 0 6
板N/rmn
十
『
一
l 6
——1一…
J1 6
—r—一———————————r—————一
ll 6 I 1 6
板规格
一
150x60 I100xl50 I 200x180
≤l50ram
0l2 016 (1 2 0 24 【】32 0 4 0 5 0 6
规格,rm I 30x20
我们试验了上述规格,同样板厚,最小的30×
主要提高了≤1.2 mm板厚的残厚度,以保障其
20规格,分板非常吃力;最大的规格呢,只是相对
在焊接时的承受力。
轻松,毕竟力距不同。可即使是使用辅助工具能够
(3)当PCB外型为细长板型时
将板顺利分开,但原标准由于残厚过高,残留的粗
按长、宽方向尺寸分别执行上述公差要求,下
糙毛边也使得印制板的整体外观大打折扣。
图为例:板厚1.2 mm,单板规格30×l80。
(3)不同的板厚,相同的拼版规格见表3所示。
(4)当PCB长、宽接近,近似正方形时,可取
表3
近似值对应上述公差原则执行。
广 ] ;■厂一 —T—I6—[_ ■工 ]
(5)原流程工单上用户有特殊要求的必须按要
I堕塑塑 【i ! :l! i ! I: j×J!! J
求执行。 (特殊情况必须特殊对待,我们就有一位
PCB)JH工企业普遍是以“深度仪”做为测量依
客户,四拼接板,每拼板焊接时的承重量达500 g,
据的,并且只管“割”不管“掰”。而客户的测量
1.6 mm板厚残厚要求保留No.8 mm!)
依据不是你是否符合标准,而是焊接效果和实际分
(6)当外形V-cut处同时设计有漏空开槽时,为
板的“手感”。这里不存在谁更科学的问题,关键
保障承件能力,开槽长度超过单板规格1/3时残厚需
在于,我们的产品,是最终为客户的焊接和使用服
增加0.05 mm。
务的。客户的抱怨投诉已经感同身受,标准的制定
也就势在必行,确认了这一点,我们就更加坚定了
4效果回馈
调整V-cut标准的计划。
得到用户首肯后,新标准在6月份开始试行了两个
月,期间多次通过电话和邮件与客户沟通使用效果,
3 V-out标准的调整
从客户端或焊接厂家的反馈信息来看(发出调查讯息45
通过技术人员、V-cut操作员工多次的试验、数
次,得到回复讯息42次),回复认可结果为100%1
据调整,我们暂定了如下的V-cut标准:
(1)当PCB边长规格≤150 mm时,残厚设定值为
5结论
板厚度的1/5:即O.6残厚值0.12 mm;0.8残厚0.16 1TID'I;
任何行业的标准,其使用期应该控制在五年之
1.0残厚0.2 nlii1;1.2残厚0.24 mm;1.6残厚0.32 arm;2.0
内,面对飞速发展的电子行业,标准的适宜性、有
残厚0.4mm;2.5残厚0.5IIllTl;3.0残厚0.6Inrn。
效性、可执行性更需要适时而变。当然,再严谨的
通过表4与之前的标准对比残厚。
标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有从
表4
自己产品的结构特点出发,永远以客户的要求和潜
板厚/mm 0 6 0 8 l 0 l 2 1 6 2 0 2 5 3 0
在要求做为改进的方向,调整工艺与检验的标准,
现残厚柚m 012 0 16 0 2 0 24 0 32 0 4 0 5 0 6
才能得到更多客户的认可和满意!圆
原残厚, 0 2 J 0,27 0 33 1 0.4 O 53 O 67 O 83 1 O
..
23..
2024年4月8日发(作者:南门如冬)
钻孔与机械加工Drilling and Mechanical Processing 印制电路信息2012 No
4
.
V—cut深度标准浅析
Paper Code:S一1 64
王金
(沧州环宇电路板有限公司,河北沧州061001)
摘要 随着电子产品产业化的发展,PCB45-,_lk量产化增速,拼板带来的加工便利与材料节约显
而易见,而其中V割的成形方式,也成为客户的首选。本丈即以这种成形方式为例,
对V—cut成形的标准作以浅析,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关键词 V—cut;深度标准
中图分类号:TN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96(2012)04—0022—02
V-cut depth standard analysis
WANGJi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products industry,the jigsaw processing facilities and
materials savings are obvious.where V-cut forming method has also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customers.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orming method,examples,and analysis,hoping to get everyone’S correction on the standard
V-cut shape.
Key words V-cut;depth standard
1 前言
对于印制板加工企业而言,面对印制板加工类
型的千变万化,环节控制的繁琐可想可知,V-cut的
一
在初期问题的分析中,我们调取客户的原始加
工资料,流程工单,包括所有的过程记录,资料却
都显示管控良好:首件、首批、最终出厂检测均无
例不符合报告,即使是入库存档的存板,经检测
过程算不上管控的重点,可就是这个非重点的常规
T控环节,却成了客户报怨投诉的重头1
也都没有问题,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为了确定和解决问题,我们对投诉客户进行了
现场技术分析,也确认了客户所投诉的分板困难、
变形、分板效果不同等问题的存在。问题的根本原
2 V-cut投诉
客户是PCB ̄N工企业的衣食父母,其抱怨投诉
白是不容小视。通过与客户多次联系、沟通、问题
描述和样板确认,关于V-cut的投诉总结大致有如下
几种情况:
(1)V-cut不到位,焊接后分板困难;
(2)V-cut太过,导致焊接过程板子存在变形;
(3)V-cu ̄ ̄、横方向不一致,分板效果大不相同。
因就在于——我们那一成不变的V-cut标准(每边各
V.cut板厚的1/3),与客户干差万别的PCB设计用
途,两者隔了一条不匹配的代沟!
通常PCB ̄I工企业对于V-cut的标准要求,都是每
面V-cut进板厚的1/3,这和业界标准是一致的,严格
按标准执行,似乎无可厚非。但真正执行起来,就会
发现,同样的1/3标准,如果基板厚度不同、铜箔厚
..
22..
印制电路信息2012 No.4 钻子L与机械加工Drilling and Mechanical Processing
度不同、板子规格不同、拼板规格不同等,其V-cut后
(2)当PCB边长规格>150 mm时
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如同如下实例: ①板厚≥1.6 min,残厚设定值仍为板厚度的
(1)相同规格的PCB板,板厚不同,其标准
1/5:即1.6残厚0.32 mm;2.0残厚0.4 mm;2.5残厚
V.cut后的残厚大致如表1。仅就板厚而言,残厚不
0.5 mm;3.0残厚0.6 mm;
同,分板手感都已是大相径庭。
②板厚≤1.2 mm,残厚设定值按板厚1/4;即1.2
表1
残厚0.3 mill;1.0残厚0.25 mm;0.8残厚0.2 mm 0.6残
厚0.15 mm。
通过表5对比两个板规格的贱厚。
(2)板厚相同,规格不同,见表2所示。
表5
r
板厚/mm 0 6 O 8 1 0 1 2 1 6 2 0 2 5 J 3,0
表2
板规格 ——
>l50mm 01 5 0 2 0 25 0 3 0 32 0 4 0 5 0 6
板N/rmn
十
『
一
l 6
——1一…
J1 6
—r—一———————————r—————一
ll 6 I 1 6
板规格
一
150x60 I100xl50 I 200x180
≤l50ram
0l2 016 (1 2 0 24 【】32 0 4 0 5 0 6
规格,rm I 30x20
我们试验了上述规格,同样板厚,最小的30×
主要提高了≤1.2 mm板厚的残厚度,以保障其
20规格,分板非常吃力;最大的规格呢,只是相对
在焊接时的承受力。
轻松,毕竟力距不同。可即使是使用辅助工具能够
(3)当PCB外型为细长板型时
将板顺利分开,但原标准由于残厚过高,残留的粗
按长、宽方向尺寸分别执行上述公差要求,下
糙毛边也使得印制板的整体外观大打折扣。
图为例:板厚1.2 mm,单板规格30×l80。
(3)不同的板厚,相同的拼版规格见表3所示。
(4)当PCB长、宽接近,近似正方形时,可取
表3
近似值对应上述公差原则执行。
广 ] ;■厂一 —T—I6—[_ ■工 ]
(5)原流程工单上用户有特殊要求的必须按要
I堕塑塑 【i ! :l! i ! I: j×J!! J
求执行。 (特殊情况必须特殊对待,我们就有一位
PCB)JH工企业普遍是以“深度仪”做为测量依
客户,四拼接板,每拼板焊接时的承重量达500 g,
据的,并且只管“割”不管“掰”。而客户的测量
1.6 mm板厚残厚要求保留No.8 mm!)
依据不是你是否符合标准,而是焊接效果和实际分
(6)当外形V-cut处同时设计有漏空开槽时,为
板的“手感”。这里不存在谁更科学的问题,关键
保障承件能力,开槽长度超过单板规格1/3时残厚需
在于,我们的产品,是最终为客户的焊接和使用服
增加0.05 mm。
务的。客户的抱怨投诉已经感同身受,标准的制定
也就势在必行,确认了这一点,我们就更加坚定了
4效果回馈
调整V-cut标准的计划。
得到用户首肯后,新标准在6月份开始试行了两个
月,期间多次通过电话和邮件与客户沟通使用效果,
3 V-out标准的调整
从客户端或焊接厂家的反馈信息来看(发出调查讯息45
通过技术人员、V-cut操作员工多次的试验、数
次,得到回复讯息42次),回复认可结果为100%1
据调整,我们暂定了如下的V-cut标准:
(1)当PCB边长规格≤150 mm时,残厚设定值为
5结论
板厚度的1/5:即O.6残厚值0.12 mm;0.8残厚0.16 1TID'I;
任何行业的标准,其使用期应该控制在五年之
1.0残厚0.2 nlii1;1.2残厚0.24 mm;1.6残厚0.32 arm;2.0
内,面对飞速发展的电子行业,标准的适宜性、有
残厚0.4mm;2.5残厚0.5IIllTl;3.0残厚0.6Inrn。
效性、可执行性更需要适时而变。当然,再严谨的
通过表4与之前的标准对比残厚。
标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有从
表4
自己产品的结构特点出发,永远以客户的要求和潜
板厚/mm 0 6 0 8 l 0 l 2 1 6 2 0 2 5 3 0
在要求做为改进的方向,调整工艺与检验的标准,
现残厚柚m 012 0 16 0 2 0 24 0 32 0 4 0 5 0 6
才能得到更多客户的认可和满意!圆
原残厚, 0 2 J 0,27 0 33 1 0.4 O 53 O 67 O 83 1 O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