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翠海桃)
岳鹏 学号:31275025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彩电的价格弹性)
一、 彩电市场概述
根据有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彩电
拥有率已经达到了96.3%。单从拥有率看,目前我国城市电视机
市场已经饱和。从电视机拥有量看,当前城市居民家庭中拥有1
台彩电的家庭比重为63.7%,约有3成的居民家庭彩电拥有台数
超过两台以上。从全国范围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居民
家庭彩电拥有率基本接近,主要区别在于所拥有的彩电品牌、大
小和类型。
从1996年由长虹开始挑起价格战到现在,中国彩电业进入
一个微利行业时期,市场对企业不断进行大浪淘沙,据信息产业
部资料显示,1995年我国有91家彩电企业,产量超过100万台
的有10家;到2002年底,超过100万台生产规模的企业仍然
有10家,但总数量却减少到了68家。据分析,正是6年多来
的彩电价格竞争促使市场大踏步向强势品牌集中。长虹、TCL、
康佳、创维、海信、上广电等占据了中国彩电80%以上的市场。
进入2003年更是已不到50家,而被淘汰的18家彩电企业腾出
来的市场份额基本上都被前五名的彩电巨头分食,这样又拉动了
中国彩电业几大巨头业绩的回升。有专家认为未来我国电视机市
场主要由三类企业构成。第一类是目前生产规模巨大的企业,它
们的产品线完整,生产成本低、销售渠道覆盖率高,具有良好的
品牌知名度,这类企业将维持在两三家。第二类企业是目前占据
着电视机高端市场的国外品牌。它们的品牌形象好,产品技术领
先,获取的单台利润较高。这些国外品牌的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
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市场。第三类企业是以边缘市场为主的企
业。这些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主要面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
城市边缘消费群体和农村市场。这类企业一般不重视品牌宣传,
但较为重视经销渠道的建设。这三类电视机生产企业总量预计将
维持在15家左右,由于总体市场产销趋于平衡,所以市场竞争
格局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会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
二、 彩电市场结构分析
从案例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排名前十位彩电厂家2001年产销存出口概况(单位:万台)
企业
产量
销量
库存
出口
长虹
634.
5
599.
8
202.
5
44.6 40.4 93.2 60.5 16.4 35.4 24.6 108.88.5 50.6 17.0
TCL
567.
0
567.
8
62.4
创维
411.
9
419.
2
52.9
康佳
346.
8
429.
2
71.2
海信
303.
7
304.
4
12.0
厦华
154.
1
151.
5
6.4
海尔
145.
2
144.
1
3.7
长白
137.
8
140.
2
1.8
大连熊猫
东芝
126.
9
124.
4
7.5
109.
3
5.5
102.
8
14.9
99.6
上广
电
98.1
5
合计产量为3043.6万台,销量为3092.7,占国内市场份额
的80%,因此彩电市场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在普通彩电领域,
产品差别不大,企业间利害关系直接,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当一
家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其它企业的销售量和
利润,这样势必会引起这些企业作出强烈的反应。所以任何一家
企业对自己的价格和产量的决策,都是在充分考虑了相互影响的
条件下作出的。
而从本案例给出的数据还可以看出,2002年彩电市场产销
量出现较大的增长,主要并不是国内需求扩大,而是外销出口增
加造成的,2001年出口了579.7万台,而2002年1-6月累计已
出口了743.1万台,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2002年全年中国
出口彩电1800万台,是1997年时的5倍。作为彩电业今年最
大的亮点,100%的出口增长着实让中国彩电在国际市场上火
了一把。国际市场的增长缓解了国内彩电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海信、长虹、TCL等企业不约而同地调整了国际市场的出口计
划。
因此,出口的拉动作用造成了彩管需求增加,价格上升。
三、 彩电市场价格需求弹性分析
由于国内彩电市场是寡头垄断市场,因此如果一个主要企业
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别的主要企业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
因此提价的企业销量会减少很多,从而对自己很不利,从斯维齐
模型可以看出这时的降价企业需求状况,是一条相对富有弹性的
需求曲线。而且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利润,只能是在技术上有了
很大的突破,企业成本变化很大,才需对价格重新做出调整。
国内近两年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大型彩电企业竟相往高端
发展,广东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进行的最新调查表明,高
端彩电正在被中国消费者接受,而合理的价格策略则是重要的市
场突破口。
调查显示:接近60%的被访者知道背投彩电,其中长虹认
知率比较接近洋品牌;有44%的被访者知道等离子彩电,其中
TCL知名度较高。只有5%的被访者家中拥有背投或等离子彩电。
另有13%的被访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购买背投彩电,有8%的被
访者则会考虑购买等离子彩电。
据分析,相对传统家电的意向购买率来看,超过20%的购买
意向是相当诱人的。因此调查预测,国内“高清”彩电市场在2003
年、2004年将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从2002年末到2003年春
节期间,市场彩电的平均价格水平将比去年10月份上扬10%。
市场内彩电的总体平均售价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这种上升并不是
来自于单台彩电价格的提升,而是结构调整所即高端产品在总销
量中的比例在逐步增加。擅长以低价冲击市场的广州国美电器方
面表示,在元旦开始的销售旺季以来,卖场内背投、等离子、液
晶等高端彩电的销售比重“明显增加”。
他们提供的数字显示,2002年彩电高端产品的销售比重由2001
年的4%上升到了9%。
同时我们注意到,往年年末必然上演的“彩电跳水”大戏,在
2002年也基本被高端产品的密集投放阵势取代:长虹彩电销售
“封王”、TCL发力背投、康佳布阵DSP、创维力推等离子……洋
品牌最近也是动作连连,松下、索尼、LG、三星等企业相继加
大了对中国高端彩电的技术和生产投入。
四、 本案例分析结论
从以上的各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在同质的市场上,对交叉弹
性的需求分析,价格应该采用竟合策略,尽管占彩电成本一半的
彩管价格上涨了10%,但是各彩电企业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也
不会采取涨价的策略。而是会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努力降低生
产成本,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研发力度,使彩电由低端向
高端发展,从高端产品中获得高额利润。
如果我是某个彩电企业老总,我必须首先对本企业进行市场
定位,通过分析本企业的优势、劣势,产品满足市场的功能效用,
了解本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在细分市场方面确立自己的客
户群体,在满足这部分客户群的同时,了解国际市场情况,利用
现有的硬件设施,开发符合国外相关市场的产品标准,努力开拓
国外市场。同时,在国内不能采用提价策略,而是实行品牌开发
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翠海桃)
岳鹏 学号:31275025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彩电的价格弹性)
一、 彩电市场概述
根据有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彩电
拥有率已经达到了96.3%。单从拥有率看,目前我国城市电视机
市场已经饱和。从电视机拥有量看,当前城市居民家庭中拥有1
台彩电的家庭比重为63.7%,约有3成的居民家庭彩电拥有台数
超过两台以上。从全国范围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居民
家庭彩电拥有率基本接近,主要区别在于所拥有的彩电品牌、大
小和类型。
从1996年由长虹开始挑起价格战到现在,中国彩电业进入
一个微利行业时期,市场对企业不断进行大浪淘沙,据信息产业
部资料显示,1995年我国有91家彩电企业,产量超过100万台
的有10家;到2002年底,超过100万台生产规模的企业仍然
有10家,但总数量却减少到了68家。据分析,正是6年多来
的彩电价格竞争促使市场大踏步向强势品牌集中。长虹、TCL、
康佳、创维、海信、上广电等占据了中国彩电80%以上的市场。
进入2003年更是已不到50家,而被淘汰的18家彩电企业腾出
来的市场份额基本上都被前五名的彩电巨头分食,这样又拉动了
中国彩电业几大巨头业绩的回升。有专家认为未来我国电视机市
场主要由三类企业构成。第一类是目前生产规模巨大的企业,它
们的产品线完整,生产成本低、销售渠道覆盖率高,具有良好的
品牌知名度,这类企业将维持在两三家。第二类企业是目前占据
着电视机高端市场的国外品牌。它们的品牌形象好,产品技术领
先,获取的单台利润较高。这些国外品牌的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
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市场。第三类企业是以边缘市场为主的企
业。这些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主要面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
城市边缘消费群体和农村市场。这类企业一般不重视品牌宣传,
但较为重视经销渠道的建设。这三类电视机生产企业总量预计将
维持在15家左右,由于总体市场产销趋于平衡,所以市场竞争
格局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会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
二、 彩电市场结构分析
从案例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排名前十位彩电厂家2001年产销存出口概况(单位:万台)
企业
产量
销量
库存
出口
长虹
634.
5
599.
8
202.
5
44.6 40.4 93.2 60.5 16.4 35.4 24.6 108.88.5 50.6 17.0
TCL
567.
0
567.
8
62.4
创维
411.
9
419.
2
52.9
康佳
346.
8
429.
2
71.2
海信
303.
7
304.
4
12.0
厦华
154.
1
151.
5
6.4
海尔
145.
2
144.
1
3.7
长白
137.
8
140.
2
1.8
大连熊猫
东芝
126.
9
124.
4
7.5
109.
3
5.5
102.
8
14.9
99.6
上广
电
98.1
5
合计产量为3043.6万台,销量为3092.7,占国内市场份额
的80%,因此彩电市场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在普通彩电领域,
产品差别不大,企业间利害关系直接,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当一
家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其它企业的销售量和
利润,这样势必会引起这些企业作出强烈的反应。所以任何一家
企业对自己的价格和产量的决策,都是在充分考虑了相互影响的
条件下作出的。
而从本案例给出的数据还可以看出,2002年彩电市场产销
量出现较大的增长,主要并不是国内需求扩大,而是外销出口增
加造成的,2001年出口了579.7万台,而2002年1-6月累计已
出口了743.1万台,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2002年全年中国
出口彩电1800万台,是1997年时的5倍。作为彩电业今年最
大的亮点,100%的出口增长着实让中国彩电在国际市场上火
了一把。国际市场的增长缓解了国内彩电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海信、长虹、TCL等企业不约而同地调整了国际市场的出口计
划。
因此,出口的拉动作用造成了彩管需求增加,价格上升。
三、 彩电市场价格需求弹性分析
由于国内彩电市场是寡头垄断市场,因此如果一个主要企业
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别的主要企业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
因此提价的企业销量会减少很多,从而对自己很不利,从斯维齐
模型可以看出这时的降价企业需求状况,是一条相对富有弹性的
需求曲线。而且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利润,只能是在技术上有了
很大的突破,企业成本变化很大,才需对价格重新做出调整。
国内近两年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大型彩电企业竟相往高端
发展,广东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进行的最新调查表明,高
端彩电正在被中国消费者接受,而合理的价格策略则是重要的市
场突破口。
调查显示:接近60%的被访者知道背投彩电,其中长虹认
知率比较接近洋品牌;有44%的被访者知道等离子彩电,其中
TCL知名度较高。只有5%的被访者家中拥有背投或等离子彩电。
另有13%的被访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购买背投彩电,有8%的被
访者则会考虑购买等离子彩电。
据分析,相对传统家电的意向购买率来看,超过20%的购买
意向是相当诱人的。因此调查预测,国内“高清”彩电市场在2003
年、2004年将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从2002年末到2003年春
节期间,市场彩电的平均价格水平将比去年10月份上扬10%。
市场内彩电的总体平均售价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这种上升并不是
来自于单台彩电价格的提升,而是结构调整所即高端产品在总销
量中的比例在逐步增加。擅长以低价冲击市场的广州国美电器方
面表示,在元旦开始的销售旺季以来,卖场内背投、等离子、液
晶等高端彩电的销售比重“明显增加”。
他们提供的数字显示,2002年彩电高端产品的销售比重由2001
年的4%上升到了9%。
同时我们注意到,往年年末必然上演的“彩电跳水”大戏,在
2002年也基本被高端产品的密集投放阵势取代:长虹彩电销售
“封王”、TCL发力背投、康佳布阵DSP、创维力推等离子……洋
品牌最近也是动作连连,松下、索尼、LG、三星等企业相继加
大了对中国高端彩电的技术和生产投入。
四、 本案例分析结论
从以上的各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在同质的市场上,对交叉弹
性的需求分析,价格应该采用竟合策略,尽管占彩电成本一半的
彩管价格上涨了10%,但是各彩电企业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也
不会采取涨价的策略。而是会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努力降低生
产成本,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研发力度,使彩电由低端向
高端发展,从高端产品中获得高额利润。
如果我是某个彩电企业老总,我必须首先对本企业进行市场
定位,通过分析本企业的优势、劣势,产品满足市场的功能效用,
了解本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在细分市场方面确立自己的客
户群体,在满足这部分客户群的同时,了解国际市场情况,利用
现有的硬件设施,开发符合国外相关市场的产品标准,努力开拓
国外市场。同时,在国内不能采用提价策略,而是实行品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