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2005 2005 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竞争分析

IT圈 admin 31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11日发(作者:僧雅寒)

2006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论坛 论文稿

2005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竞争分析

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竞争分析

与2006年平板市场预测

年平板市场预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 陆刃波

一、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现状

随着彩电技术的不断升级,等离子和液晶为代表的平板电视成为国内外电视机生产企

业的重点,平板电视取代传统的CRT电视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经历了多年市场培育后,

2005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在规模上上了一个台阶,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

课题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平板市场需求规模接近200万台。

平板电视产品概念的竞争可谓是2005年国内市场的一大亮点,一部分厂家都在平板电

视的各种产品指标上大做文章(色彩、对比度、分辨率、像素,甚至尺寸等等)。但是,信

息的不对称却给消费者带来了选购陷阱和茫然,比如:三星玩文字游戏的5490亿色的色彩

处理;索尼虚标几千的对比度(目前面板厂商标称最高的对比度普遍不会超过1000:1),

被称为动态对比度;创维在“三基色”原理上“制造”出来的“六基色”等等。在某些企

业大玩概念迷惑消费者的同时,海信、长虹、厦华等品牌以其务实的态度推动着中国平板

产业的发展。海信自主创新开发出“Hiview信芯”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 彻底打破了中国

彩电行业长期以来核心芯片依赖于国外的状况;长虹“博大精声”平板电视,贴近消费者

需求,获得良好的市场表现。

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品牌竞争形势经历了多次变化,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平板电视

市场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开始超过外资品牌,以海信、厦华为首的平板彩电企业依靠敏锐的

市场嗅觉和快速的市场反应,在这场平板电视品牌份额之争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而长

虹、TCL等老牌电视机企业也在2005年下半年逐渐调整策略,为国内外品牌的市场份额

之争奠定了筹码,到2005年底,国内品牌市场销售比重初步形成“八二”格局(国产品牌

市场销量份额超过80%),国产品牌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国产品牌这种过份依赖价格

换取市场规模的竞争手段,且在短时间内仍不能掌握核心零部件的形式下,必将会在未来

平板市场的争夺中逐渐显现出后劲不足的状况;而纵观整个2005年,外资品牌依旧保持着

高昂的姿态,虽然索尼、三星、夏普在市场份额严重萎缩的现实下,被迫加入到降价的行

列,开始调整销售策略,但其丢失的市场份额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夺取。

我们认为国产品牌集体胜出的关键因素有:一、中国的消费者对国产彩电品牌已经从

技术、质量、服务上高度信任。广大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平板的品牌信任度、忠诚度的提高,

关键是国内外品牌的技术差距在缩小;二、国产品牌经过充分竞争后,在技术储备和自主

DRC -1-

2006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论坛 论文稿

研发上沉淀了一定基础,做好在产业升级换代前的准备工作上,几乎与日本、韩国、欧美

的品牌是一个水平,甚至在一些功能、性能指标上还更好;三、中国品牌的营销网络和售

后服务网络非常健全,政府及媒体的消费引导也起到关键作用,这一点是任何一个外资品

牌所做不到的;四、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增加,导致产品的性能价格比非常具备诱惑力,

对于城市市场消费水平来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当然房地产、娱乐业等相关产业的拉动

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中国平板市场城市消费需求状况

中国平板市场城市

消费需求状况

消费需求状况

从2005年初开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与中国电子商会、北京顾能市

场调研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开展了中国城市平板电视消费需求状况四个季度的连续性跟踪

调研,对中国30个城市进行入户式调查访问,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国内平板电视需求旺盛,

2005年上半年平板电视总销量为74.1万台,其中液晶为52.2万台,PDP为21.9万台。在

经过了二季度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之后,三季度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规模在50.3万台

左右,四季度更是达到了65.6万台。 2005年全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规模超过185万台,

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在大中城市,平板电视的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传统的CRT电视。截止

2005年底,国内平板城市消费市场,尤其是在整个市场价格快速下降情况下,城市消费者

对于平板电视产品的使用及购买心理不断的改变:

① 平板电视家庭拥有率变化:平板电视城市家庭拥有率从2004年以来呈现快速增长

平板电视家庭拥有率变化

的趋势,但总体上看,目前城市家庭平板电视的拥有率普遍还不高,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

视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在拥有液晶电视的家庭中,海信、康佳、厦华保持领先地位,长虹、

TCL等传统品牌企业开始逐渐赶超。而在等离子电视方面,松下则位居榜首。在经过了“五

一”黄金周的市场快速增长后,国内平板市场在第三季度进入平稳增长期,城市家庭液晶

电视拥有率达到了3.56%,而等离子电视拥有率也达到了2.81%。家用消费品的普及过程

可分为“炫耀期-普及期-细分期”,作为刚刚启动的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的普及速度取决于

未来市场的产品导向和价格导向,而目前真正细分期市场仍未启动。

② 平板电视拥有家庭使用特征:进入2004年后,国内平板电视的购买需求迅速提升,

平板电视拥有家庭使用特征

而购买习惯也反应出了国内“假日经济”的特点。今年的平板市场的波峰显像出现在几次

大的节日上,比如:元旦、春节、五一,以及十一黄金周市场,都是消费的高峰。节假日

消费拉动,加速平板市场的火爆。从市场上看,2005年以来,国内品牌平板电视的价格降

价幅度远远大于外资品牌企业,同类型产品比外资品牌要低10%~20%左右,价格加上宣

传渠道上的综合优势,致使目前消费者对国内品牌平板电视性价比度有较高的认可度。消

费者对等离子品牌性价比满意度较高的有海信、康佳、TCL;液晶品牌中,海信、厦华、康

佳的性价比满意度较高。相比2005年上半年,索尼、三星、东芝等外资品牌的用户满意度

降幅较大。

DRC -2-

2024年4月11日发(作者:僧雅寒)

2006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论坛 论文稿

2005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竞争分析

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竞争分析

与2006年平板市场预测

年平板市场预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 陆刃波

一、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现状

随着彩电技术的不断升级,等离子和液晶为代表的平板电视成为国内外电视机生产企

业的重点,平板电视取代传统的CRT电视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经历了多年市场培育后,

2005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在规模上上了一个台阶,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

课题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平板市场需求规模接近200万台。

平板电视产品概念的竞争可谓是2005年国内市场的一大亮点,一部分厂家都在平板电

视的各种产品指标上大做文章(色彩、对比度、分辨率、像素,甚至尺寸等等)。但是,信

息的不对称却给消费者带来了选购陷阱和茫然,比如:三星玩文字游戏的5490亿色的色彩

处理;索尼虚标几千的对比度(目前面板厂商标称最高的对比度普遍不会超过1000:1),

被称为动态对比度;创维在“三基色”原理上“制造”出来的“六基色”等等。在某些企

业大玩概念迷惑消费者的同时,海信、长虹、厦华等品牌以其务实的态度推动着中国平板

产业的发展。海信自主创新开发出“Hiview信芯”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 彻底打破了中国

彩电行业长期以来核心芯片依赖于国外的状况;长虹“博大精声”平板电视,贴近消费者

需求,获得良好的市场表现。

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品牌竞争形势经历了多次变化,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平板电视

市场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开始超过外资品牌,以海信、厦华为首的平板彩电企业依靠敏锐的

市场嗅觉和快速的市场反应,在这场平板电视品牌份额之争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而长

虹、TCL等老牌电视机企业也在2005年下半年逐渐调整策略,为国内外品牌的市场份额

之争奠定了筹码,到2005年底,国内品牌市场销售比重初步形成“八二”格局(国产品牌

市场销量份额超过80%),国产品牌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国产品牌这种过份依赖价格

换取市场规模的竞争手段,且在短时间内仍不能掌握核心零部件的形式下,必将会在未来

平板市场的争夺中逐渐显现出后劲不足的状况;而纵观整个2005年,外资品牌依旧保持着

高昂的姿态,虽然索尼、三星、夏普在市场份额严重萎缩的现实下,被迫加入到降价的行

列,开始调整销售策略,但其丢失的市场份额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夺取。

我们认为国产品牌集体胜出的关键因素有:一、中国的消费者对国产彩电品牌已经从

技术、质量、服务上高度信任。广大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平板的品牌信任度、忠诚度的提高,

关键是国内外品牌的技术差距在缩小;二、国产品牌经过充分竞争后,在技术储备和自主

DRC -1-

2006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论坛 论文稿

研发上沉淀了一定基础,做好在产业升级换代前的准备工作上,几乎与日本、韩国、欧美

的品牌是一个水平,甚至在一些功能、性能指标上还更好;三、中国品牌的营销网络和售

后服务网络非常健全,政府及媒体的消费引导也起到关键作用,这一点是任何一个外资品

牌所做不到的;四、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增加,导致产品的性能价格比非常具备诱惑力,

对于城市市场消费水平来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当然房地产、娱乐业等相关产业的拉动

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中国平板市场城市消费需求状况

中国平板市场城市

消费需求状况

消费需求状况

从2005年初开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与中国电子商会、北京顾能市

场调研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开展了中国城市平板电视消费需求状况四个季度的连续性跟踪

调研,对中国30个城市进行入户式调查访问,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国内平板电视需求旺盛,

2005年上半年平板电视总销量为74.1万台,其中液晶为52.2万台,PDP为21.9万台。在

经过了二季度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之后,三季度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规模在50.3万台

左右,四季度更是达到了65.6万台。 2005年全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规模超过185万台,

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在大中城市,平板电视的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传统的CRT电视。截止

2005年底,国内平板城市消费市场,尤其是在整个市场价格快速下降情况下,城市消费者

对于平板电视产品的使用及购买心理不断的改变:

① 平板电视家庭拥有率变化:平板电视城市家庭拥有率从2004年以来呈现快速增长

平板电视家庭拥有率变化

的趋势,但总体上看,目前城市家庭平板电视的拥有率普遍还不高,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

视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在拥有液晶电视的家庭中,海信、康佳、厦华保持领先地位,长虹、

TCL等传统品牌企业开始逐渐赶超。而在等离子电视方面,松下则位居榜首。在经过了“五

一”黄金周的市场快速增长后,国内平板市场在第三季度进入平稳增长期,城市家庭液晶

电视拥有率达到了3.56%,而等离子电视拥有率也达到了2.81%。家用消费品的普及过程

可分为“炫耀期-普及期-细分期”,作为刚刚启动的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的普及速度取决于

未来市场的产品导向和价格导向,而目前真正细分期市场仍未启动。

② 平板电视拥有家庭使用特征:进入2004年后,国内平板电视的购买需求迅速提升,

平板电视拥有家庭使用特征

而购买习惯也反应出了国内“假日经济”的特点。今年的平板市场的波峰显像出现在几次

大的节日上,比如:元旦、春节、五一,以及十一黄金周市场,都是消费的高峰。节假日

消费拉动,加速平板市场的火爆。从市场上看,2005年以来,国内品牌平板电视的价格降

价幅度远远大于外资品牌企业,同类型产品比外资品牌要低10%~20%左右,价格加上宣

传渠道上的综合优势,致使目前消费者对国内品牌平板电视性价比度有较高的认可度。消

费者对等离子品牌性价比满意度较高的有海信、康佳、TCL;液晶品牌中,海信、厦华、康

佳的性价比满意度较高。相比2005年上半年,索尼、三星、东芝等外资品牌的用户满意度

降幅较大。

DRC -2-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