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翦翠丝)
维普资讯
交流
R801调速器中全负荷校正器体的工艺改进
邓兴贵 ,蒋宏伟
l湖南建树高等专科学棱.湖南衡阳421008;2.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套司,湖南衡阳421007)
摘要:本文彳r绍丁全负荷校正器体的结构特点和工艺l蜚求.指出了两种离废品率的传统加工工艺艘工装的缺点,并通过工
艺方案的改进,大大提高丁产品的台格率
关麓词:全负荷校正器体 结构特点;工艺改进{夹具设}r
中围分类号:U464 13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492(2[x】2)03—0052=02
1引言
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生产的R801调速器
点保证的尺寸)
③复位的销轴孔的中心线与校正器体底面的平行度为
0.05mm;
(与PN泵或AD泵台用).广泛应用于中、轻型柴油汽车
上.能使汽车获得大功率,同时能实现低油耗、低噪音、
低排放。围l为R801词速器中垒负荷校正器体零件图.
④全负荷校正器体内腔~侧面与其底面的垂直度为
005ram;
它是调速器中的重要零件之一,其结构特点及主要技术指
标为:
⑤复位销轴上下两孔的同轴度为∞.02mm
2原采用的加工方案
全负荷技正器体的材料为ZAL102.通过用压力铸造
出来的坯件可选到I级毛坯精度。由零件图分析比较可知.
除了用于安装复位滑块的中 mm销轴孔与2-中3 心mm
①全负荷校正器体内腔两侧面的尺寸在垂直方向为
29mm.水平方向为42ram.二者均为自由公差;
②全负荷校正器体设有使滑头复位的销轴,轴孔中一
线距其体内腔一侧的尺寸及精度为19 5 (装配要求重
定位销孔的尺寸精度(精度等级为ITg)及位置精度较高
外,其余的精度要求都低于
IT9.因此全负荷校正器体这个
其余、
零件整体精度不高.重点是保
证销轴孔和其内腔的加工.因
此可用一般普通精度的机床和
加工方法来加工它。我们先前
采用过两种工艺方案如下:
(1) ~面两孔”定位加
工方法
全负荷校正器体零件尺寸
较小,内腔空间加工距离只有
29tom。为了简化夹具的设计和
F向
便于工人的操作.我们对整个
零件的加工采用了统一的定位
基准.即采用了“一面二孔
的定位方式.用全负荷校正器
体上的结台面和结台面上的两
个
囤1全负荷校正器件零件图
5ram的通孔定位加工。
采用这种传统的“基准统一”
收稿日期:200l一12—25;修订日期2 ̄02-01~29
[二]_至工二]
维普资讯
,、
经验交流
原则米加工这十零件,理论上是可行的.过在传统的箱体
零件加工中也经常采用,但由于全负荷校正器体结构尺寸
1 2 3 4 5
小,结合面上的两十定位孔精度不高,再加上加工中6::
mm销轴孔的铰刀的尺寸小,刀具的刚度差,使得在这个
翻~ ’匿
方案加工出来的零件中,中6 :mm孔中心线距其内腔一
侧的尺寸及精度满足不了要求,产品的合格率仅为3㈣.
造成极大的浪费。
(2 面定位加工孔的方法
l 一,一0
1
由于 一面两孔”定位方式加工出来的零件合格率
低,所以对其工艺方案进行改进。根据传统的“基准重
合”和 先面后孔”的定位加工原则,这次我们采用的工
艺方案是先加工全负荷校正器体内腔一侧面,然昏以全负
荷校正器体的结合面(底面)与这十侧面联合定位,加工
图2垒负荷校正器体铣内侧夹具图
1夹具体2长定位销3标准定位销4螺钉
6定位扳
5定位板
销轴孔唾.6:等mm 采用该方案加工这个孔时.为了提高
铰刀加工过程中的支承刚度.我们在加工这个孔的夹具
中.增设了一叶、起支承作用的中间铰套,这样就使得夹具
结构较复杂.操作不太方便。用这个工艺方案加工出来的
7压紧气缸8活动压板9连接螺桂10压紧螺桂
该工艺方案较前方案改进之处在于先加工销孔,再以
销孔和底面定位联合加工全负荷校正器体内腔侧面
(2)铣全负荷校正器体内腔侧面夹具的设计
在改进后的工艺方案中工序12的夹具如图2所示
我们所设计的这副全负荷校正器体铣内侧丧具中,定
全负荷校正器体合格率有所提高,但也仅提高到60%.还
是有较高的废品率.仍满足不了生产要求 究其原因是铰
刀R寸较小,刚性差,铰刀引进较长所致
3加工工艺的改进与夹具设计
t¨加工工艺方案的改进
由于全负荷校正器体零件结构尺寸小,空间小.加工
的刀具刖性差,这1、客观问题的存在使得加工田难.而传
位销轴的尺寸为 6: mm.全负荷校正器体上中6mm孔
中心到其内腔一侧面的R寸为19.5mm,扣除定位销轴直
径的一半,耶还有19.5—6/2=16.5(mm)的空间,用中12mm
统的 一面两孔”定位方式及“先面后孔 (以面定位加
的铣刀加工,下刀空问足够 全负荷校正器体上%::
mm孔中 到其内腔另一侧面的尺寸为9.5ram,扣除定位
销轴直径的一半,还有6.5mtn空间,夹具上的定位板6有
4.5ram厚的悬下部分(用于定位销轴安装好工件后与其接
触定位).这样还留有4 51irm的余地。
工孔)的加工方法并无原则性错误 固此要提高产品的合
格率,按一般常理,就不得不考虑提高机床本身的精度,
而提高机床的精度.就得进行大的投资或改造,很不经
济.况且全负荷校正器体这个零件的整个精度并不很高,
也没有这个必要 难道说陈了提高机床精度外就没有别的
4结论
由于改进方案加工零件时是先加工孔,后加工面,用
定位销轴穿过两侧销孔定位,避免了前两次方案铰刀引进
办法了吗?为此,我们再一次对加工工艺方案进行了大胆
的改进和调整.其方案如F:
1)铣安装结合面(底面);2)铣右侧面;3)钻安装
用的4一中6 5mm孔(以孔扩孔);4)钻上顶面2一M6的螺
纹底孔舛.9ram;5)钻右侧面4一M6的螺纹底孔
时刚度不足这个缺点.这样使零件的合格率高达99%,较
前两次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估算一下它带来的经济效
益:全负荷校正器体铸造毛坯成本是每件17 5元.经机加
工后每件成本达200元.如果血业每年接60000件生产,
则每年可 避免浪费60(K)Ox20x(99%一60%)=46 8(万
元)
舛9mm}6)钻右侧面阶梯孔中26mn ̄及中20 5mm(复台
钻);7)钻左侧面复台孔中13mm及中4 9mm(复合钻);
8)钻铰安装结合面的2一中3销孔;9)钻中5舟mm孔;
1O)钻复台孔中13mm及中9mm(复合刀具);11)以安装
底面和其上的两个孔定位,铰中6 冀mm孔;12 以底面
和嘶::m r【L孔组合定位加工全负荷校正器体内侧面;13)
攻丝
作者筒介:邓必贵,男,1964年生.湖南常宁人.研究生.讲
师 研究领域:机艟设计、CAD/CAPP/CAM 已发表论文7
篇
[二] 二]=
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翦翠丝)
维普资讯
交流
R801调速器中全负荷校正器体的工艺改进
邓兴贵 ,蒋宏伟
l湖南建树高等专科学棱.湖南衡阳421008;2.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套司,湖南衡阳421007)
摘要:本文彳r绍丁全负荷校正器体的结构特点和工艺l蜚求.指出了两种离废品率的传统加工工艺艘工装的缺点,并通过工
艺方案的改进,大大提高丁产品的台格率
关麓词:全负荷校正器体 结构特点;工艺改进{夹具设}r
中围分类号:U464 13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492(2[x】2)03—0052=02
1引言
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生产的R801调速器
点保证的尺寸)
③复位的销轴孔的中心线与校正器体底面的平行度为
0.05mm;
(与PN泵或AD泵台用).广泛应用于中、轻型柴油汽车
上.能使汽车获得大功率,同时能实现低油耗、低噪音、
低排放。围l为R801词速器中垒负荷校正器体零件图.
④全负荷校正器体内腔~侧面与其底面的垂直度为
005ram;
它是调速器中的重要零件之一,其结构特点及主要技术指
标为:
⑤复位销轴上下两孔的同轴度为∞.02mm
2原采用的加工方案
全负荷技正器体的材料为ZAL102.通过用压力铸造
出来的坯件可选到I级毛坯精度。由零件图分析比较可知.
除了用于安装复位滑块的中 mm销轴孔与2-中3 心mm
①全负荷校正器体内腔两侧面的尺寸在垂直方向为
29mm.水平方向为42ram.二者均为自由公差;
②全负荷校正器体设有使滑头复位的销轴,轴孔中一
线距其体内腔一侧的尺寸及精度为19 5 (装配要求重
定位销孔的尺寸精度(精度等级为ITg)及位置精度较高
外,其余的精度要求都低于
IT9.因此全负荷校正器体这个
其余、
零件整体精度不高.重点是保
证销轴孔和其内腔的加工.因
此可用一般普通精度的机床和
加工方法来加工它。我们先前
采用过两种工艺方案如下:
(1) ~面两孔”定位加
工方法
全负荷校正器体零件尺寸
较小,内腔空间加工距离只有
29tom。为了简化夹具的设计和
F向
便于工人的操作.我们对整个
零件的加工采用了统一的定位
基准.即采用了“一面二孔
的定位方式.用全负荷校正器
体上的结台面和结台面上的两
个
囤1全负荷校正器件零件图
5ram的通孔定位加工。
采用这种传统的“基准统一”
收稿日期:200l一12—25;修订日期2 ̄02-01~29
[二]_至工二]
维普资讯
,、
经验交流
原则米加工这十零件,理论上是可行的.过在传统的箱体
零件加工中也经常采用,但由于全负荷校正器体结构尺寸
1 2 3 4 5
小,结合面上的两十定位孔精度不高,再加上加工中6::
mm销轴孔的铰刀的尺寸小,刀具的刚度差,使得在这个
翻~ ’匿
方案加工出来的零件中,中6 :mm孔中心线距其内腔一
侧的尺寸及精度满足不了要求,产品的合格率仅为3㈣.
造成极大的浪费。
(2 面定位加工孔的方法
l 一,一0
1
由于 一面两孔”定位方式加工出来的零件合格率
低,所以对其工艺方案进行改进。根据传统的“基准重
合”和 先面后孔”的定位加工原则,这次我们采用的工
艺方案是先加工全负荷校正器体内腔一侧面,然昏以全负
荷校正器体的结合面(底面)与这十侧面联合定位,加工
图2垒负荷校正器体铣内侧夹具图
1夹具体2长定位销3标准定位销4螺钉
6定位扳
5定位板
销轴孔唾.6:等mm 采用该方案加工这个孔时.为了提高
铰刀加工过程中的支承刚度.我们在加工这个孔的夹具
中.增设了一叶、起支承作用的中间铰套,这样就使得夹具
结构较复杂.操作不太方便。用这个工艺方案加工出来的
7压紧气缸8活动压板9连接螺桂10压紧螺桂
该工艺方案较前方案改进之处在于先加工销孔,再以
销孔和底面定位联合加工全负荷校正器体内腔侧面
(2)铣全负荷校正器体内腔侧面夹具的设计
在改进后的工艺方案中工序12的夹具如图2所示
我们所设计的这副全负荷校正器体铣内侧丧具中,定
全负荷校正器体合格率有所提高,但也仅提高到60%.还
是有较高的废品率.仍满足不了生产要求 究其原因是铰
刀R寸较小,刚性差,铰刀引进较长所致
3加工工艺的改进与夹具设计
t¨加工工艺方案的改进
由于全负荷校正器体零件结构尺寸小,空间小.加工
的刀具刖性差,这1、客观问题的存在使得加工田难.而传
位销轴的尺寸为 6: mm.全负荷校正器体上中6mm孔
中心到其内腔一侧面的R寸为19.5mm,扣除定位销轴直
径的一半,耶还有19.5—6/2=16.5(mm)的空间,用中12mm
统的 一面两孔”定位方式及“先面后孔 (以面定位加
的铣刀加工,下刀空问足够 全负荷校正器体上%::
mm孔中 到其内腔另一侧面的尺寸为9.5ram,扣除定位
销轴直径的一半,还有6.5mtn空间,夹具上的定位板6有
4.5ram厚的悬下部分(用于定位销轴安装好工件后与其接
触定位).这样还留有4 51irm的余地。
工孔)的加工方法并无原则性错误 固此要提高产品的合
格率,按一般常理,就不得不考虑提高机床本身的精度,
而提高机床的精度.就得进行大的投资或改造,很不经
济.况且全负荷校正器体这个零件的整个精度并不很高,
也没有这个必要 难道说陈了提高机床精度外就没有别的
4结论
由于改进方案加工零件时是先加工孔,后加工面,用
定位销轴穿过两侧销孔定位,避免了前两次方案铰刀引进
办法了吗?为此,我们再一次对加工工艺方案进行了大胆
的改进和调整.其方案如F:
1)铣安装结合面(底面);2)铣右侧面;3)钻安装
用的4一中6 5mm孔(以孔扩孔);4)钻上顶面2一M6的螺
纹底孔舛.9ram;5)钻右侧面4一M6的螺纹底孔
时刚度不足这个缺点.这样使零件的合格率高达99%,较
前两次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估算一下它带来的经济效
益:全负荷校正器体铸造毛坯成本是每件17 5元.经机加
工后每件成本达200元.如果血业每年接60000件生产,
则每年可 避免浪费60(K)Ox20x(99%一60%)=46 8(万
元)
舛9mm}6)钻右侧面阶梯孔中26mn ̄及中20 5mm(复台
钻);7)钻左侧面复台孔中13mm及中4 9mm(复合钻);
8)钻铰安装结合面的2一中3销孔;9)钻中5舟mm孔;
1O)钻复台孔中13mm及中9mm(复合刀具);11)以安装
底面和其上的两个孔定位,铰中6 冀mm孔;12 以底面
和嘶::m r【L孔组合定位加工全负荷校正器体内侧面;13)
攻丝
作者筒介:邓必贵,男,1964年生.湖南常宁人.研究生.讲
师 研究领域:机艟设计、CAD/CAPP/CAM 已发表论文7
篇
[二]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