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王万斌:“ 太极功夫” 成就一个教育传奇
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桥文惠)
王万斌:“ 太极功夫” 成就一个教育传
奇
作者:王俊文 周丽
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22期
2017年11月17日, 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从全国各地评选出来的先进单
位代表、先进个人代表,这其中就包括启迪中学校长王万斌。
王万斌,有着西北汉子特有的魁梧身材,一张时常保持着微笑的娃娃脸。初见之时,你一
定估摸不透他的年龄。他为人谦和朴实,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带领着创办不到10年的启迪中
学的教育青年军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造着教育“传奇”。教育部专家这样高度赞誉启迪中学:
“一所学校代表一座城市。”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在调研启迪中学时认为:
“ 启迪中学很好地践行了‘ 启智育人,修德立身’的校训,办学就该这样办。” 咸阳市市长
卫华自豪地说:“ 启迪中学是咸阳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
巨涛狂澜中的“定海神针”
如果把王万斌比作启迪人心中的“定海神针”,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启迪中学创办至今,
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他都从不言退。任凭巨涛狂澜,他自岿然不动。他的从容、自信、执着、
坚定,也让整个团队有了主心骨。
专注安定,执着向前。王万斌对教育,特别是教师岗位十分痴迷。即使他当了校长都始终
有个不变的情结——天天不离讲台,教导更多的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早在30多年前,刚
从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王万斌,因是学校的“三好毕业生”,就被爱才惜才的高陵县委
组织部看中。部长诚恳地邀请他留在县委组织部工作。可憨厚的王万斌经过两天的思想斗争之
后,毅然回答:“ 想来想去还是做老师好。”
被分配到高陵县城关中学任教的王万斌,就这样成了一名教师,且一教就是35年,最终成
长为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一名优秀的一线教师。随后他又因为认真敬业,获得了学生、家长
的高度认可和校领导的赏识,被提拔为这所全国知名中学的教务主任。他在西工大附中的16年
里,做老师,爱生如子,学生喜欢;做下属,勤奋踏实,领导信任;做领导,平易近人,老师
尊重。在他担任西工大附中教务主任期间,学校教学成绩名列前茅,成为陕西省家喻户晓、万
千学子仰慕的名校。
意志坚定,敢创大业。学校创办伊始,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王万斌面对困
难却信心十足,他认为事在人为、业在人创,只要坚定信心,遵循规律,团结拼搏,就一定能
够攻坚克难,创造奇迹。为了打响头炮,当时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王万斌带领大家发扬
“吃三睡五干十六”的精神。他们深入到咸阳市的乡镇和村庄,请家长和孩子来体验试听。也
许是被他们的真诚与执着所打动,陆续有家长和学生走进启迪中学的课堂,他们慢慢对启迪中
学有所了解,并对启迪教师的讲课水平也给予了认可。于是,学校第一年就招到了近1000名学
生。学生招来了,质量就要有保证。为此,王万斌和老师们几乎吃住在学校,每个环节都争取
做到极致。功夫不负苦心人,2009年中考,启迪中学异军突起,获得咸阳市总评第一的好成绩。
首战告捷,王万斌他们乘风顺势,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现在的办学规模达到了近7000人,成
为三秦大地基础教育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指挥若定,胆识过人。“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12年,
王万斌全面主持学校工作,他的办学理念与思路不断完善。每到重要关头,他总是多谋善断,
先人一步,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表现出超前的胆识和谋略。这不,他第一个同时拿下全
省“示范高中”和“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第一个建成“ 全国校园足球示范学校”“ 全国啦
啦操示范学校”……
2015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
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结题年会秘书组在全国征集承办单位,王万斌向秘书组表达了承办之意。
王万斌运筹帷幄,坐镇指挥,从全国各地2700余名代表的入住到散会离校,各个环节和细节都
认真把关,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历时一周的大会开得很成功,成为了全国性学术交流的“百家
讲坛”,与会领导和同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位专家高兴地说:“从启迪中学的接待水平,
我就看到了这个学校的实力,也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层次。”真是“ 一所学校代表一座城市”啊!
引力强大似磁石,凝心聚力铸堡垒
身为一校之长,王万斌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尚的人格和勤奋的作风影响和带动大
家。学校艺术中心吴艳主任说:“王校长非常勤奋和细心,历来是身教重于言教。”她讲了这
么一件事情,在陕西省示范高中、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挂牌仪式的时候,作为大会的编导
和主持人,吴艳当时事情特别多。大会的前一天晚上,细心的王万斌要把整个流程再过一遍,
结束时已经是深夜11点多钟了。当时打印出来的主持词上,吴艳用钢笔把临时修改的地方写得
密密麻麻的,有点乱。王校长把这个主持词拿走时,吴艳以为他只是要再看看,没想到却是连
夜重新打印了一份。
作为一校之长,王万斌权力不可谓不大,但在权力和诱惑面前,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他带头学习和践行党的方针政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筑起反腐防变的
思想长城,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凡是同王万斌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浓浓的亲和力、人格魅力所感染。在启迪公司老总们
为初三和高三老师举行的一次庆功会上,王万斌在向大家介绍老师的时候,两个年级60名老师,
他都能报出老师的姓名、履历和工作业绩,信息准确而具体。大家既惊讶于他的记忆和用心,
同时也有一种被尊重的满足。老师们觉得,校长这么在乎我,我怎么能不努力?平时要是在路
上碰到哪位老师,王万斌如果没有急事,肯定还会开车送一程。
王万斌深知“ 腰里无铜,不能称雄”的道理,平时用钱很节省的他,在教师培训上却舍得
投入。他认为,要办一流的学校,就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而一流的教师队伍,就要舍得
培训的成本。他不仅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带头参加各种培训,而且还注重整个团队建
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王万斌是要把每位老师由拘谨保守的“教书匠”,变成思维开
阔、秀外慧中的“教育家”。启迪中学在他的带领下,可谓“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每个人
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尽情释放自己的潜能。晁晓锋、王晓宇、张小航、陶志军、石晓琪、
孔若平、慕亚成、王帅等一批教学骨干,经他指点和培养,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走上领导
岗位后,个个都能独挡一面,成为各自岗位上的“ 顶梁柱”。
花儿千姿百态,倾注真情灌溉
现在,启迪中学的口碑非常好,全国各地的很多人挤破头想进来。
用晁晓锋副校长的话来讲,王万斌对学生是关心、爱护,极力为学生修路、拓境。如果你
不走近王万斌,就很难理解,很难读懂他对学生的大爱情怀。
问心无愧,多举措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王万斌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坚持以德树人、以
文化人、以情动人,坚持走“精致化管理、多元化培育、国际化视野”的特色办学之路。通过
戏剧进校园、“ 一球一操”全面推广、国内国际研学等这些特色教育活动,让具备各类潜质的
孩子,尽早地被发现,并引导他们走向更好的发展道路。
学生有差异,学校无差生。王万斌始终站在一个很高的战略层面,对生命始终有一种敬畏
感,对全面发展的认知是非常到位的。他强调,“我们一定要办有良知的教育,要去爱孩子,
就是要不注水分,不打激素,不设禁区,不贴标签,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天地尽情地释放自己的
个性。”有一个孩子叫刘思涵,来启迪中学就读前,第一次高考成绩不到300分。他拿这个分
数去其他学校复读,很多学校都不接收。但王万斌见他有足球天赋,就破格收了他。在启迪中
学复读一年后,他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他说:“ 如果不是王校长,我可能还在社会
游荡呢。”像这样在“ 迷津大雾”中找到“指路灯塔”的学生不在少数。没有人计算过,王万
斌的特色教育理念,对孩子们乃至千家万户是件多大的功德啊。
大爱无痕,把学子当亲子。“入校第一天,想他六年后,为他一辈子。”这是王万斌经常
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慢慢地也变成启迪老师们的信条。把学子当亲子,这是王万斌一贯的风格,
他经常让老师们做这样的设问——假如是你的孩子,你会怎样呢?有一个学生,现在已经大学
毕业。当年就读启迪,下了晚自习孩子在宿舍不小心将头磕在硬物上晕了过去。王万斌听到消
息,立即同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将学生送到陕西省人民医院,并带她全面检查,亲自陪护。他
一直忙到凌晨3点钟,直到确认没有任何危险了才离开,不少医护人员都误以为王校长是孩子
的亲人。
2016年5月,在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启迪中学与陕西省足球运动管
理中心决定共建一支陕西省男子青年足球队。这支共建的省青年足球队,文化课学习和日常训
练均放在启迪中学。这种模式几乎没人愿意做,先不说别的,就这30多个队员要占30多个学
位,吃、住、教学、训练……这该是一笔多大的经济支出啊。但“教体共建”就是为了给孩子
们搭建一个成才平台,这个挑战王万斌愿意迎接。王万斌做什么事都强调要真抓实干,整个学
校就像是一盘棋——学生外出比赛要人有人,要车有车,孩子们每次活动的开展都有强而有力
的保障。他经常这样讲:“能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为他们找到实现人生价值
的坐标,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多少金钱也无法换来的。”
润物无声,让小写的“我”变成大写的“人”。立德树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是王万斌
培养优秀学子的核心和关键。
王万斌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并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他量身打造入学之初的适应性、规范
性德育模式,帮助新生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形成良好的纪律规范;步入正轨后,又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每年3月的赴“银杏养老院”送温暖活动、4月的到“咸
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活动、5月的“十八岁成人礼”仪式以及体育节、科技节、社团节、艺
术节、朗诵节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节日主题活动有章有序,常态开展,渗透在日常教育中。
2016年10月,启迪中学成功承办了“全国校园足球新长征·陕西站”启动仪式活动,2017年
又成功举办了陕西省“十八岁成人礼”示范仪式和陕西省第二届“美德少年”颁奖典礼。这类
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爱国、爱党、爱校、爱家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教育。
王万斌对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他凭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挚爱和语文人的执着,经
过数年精心打造,形成了启迪中学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他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寸空间,
着眼于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一草一木,从楼宇、操场、校园道路的命名,到过道、走廊的墙壁、
道旗的布置设计,再到遍布校园的开放书亭、雕塑、标语,还有花草树木的选种、栽培、排设
等,都努力使其契合“文雅”“秀雅”“博雅”的启迪之意和启迪之气,使之成为展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和启迪精魂的好地方,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素质教育的能量库。其中独具一格
的“ 天井苑·文化长廊”,更是于方寸间尽显祖国上下5000年文化之精髓。学校成为全省校
园文化建设示范窗口学校,使大批来访的国际国内友人流连忘返,啧啧称叹。
比尔·盖茨讲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倒下,假如你的信念还站立的话。如果将
“ 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 太极功夫”称作中国智慧的最高境界,王万斌无疑是一个太极
高手。正是这样的“ 太极功夫”,成就了启迪中学的教育传奇,也使王万斌成为一个怀有信念,
永远不会被困难击倒的人。如今的他,正带领着一群敢于超越的启迪人,瞄准教育界的顶峰奋
力攀登!
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桥文惠)
王万斌:“ 太极功夫” 成就一个教育传
奇
作者:王俊文 周丽
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22期
2017年11月17日, 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从全国各地评选出来的先进单
位代表、先进个人代表,这其中就包括启迪中学校长王万斌。
王万斌,有着西北汉子特有的魁梧身材,一张时常保持着微笑的娃娃脸。初见之时,你一
定估摸不透他的年龄。他为人谦和朴实,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带领着创办不到10年的启迪中
学的教育青年军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造着教育“传奇”。教育部专家这样高度赞誉启迪中学:
“一所学校代表一座城市。”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在调研启迪中学时认为:
“ 启迪中学很好地践行了‘ 启智育人,修德立身’的校训,办学就该这样办。” 咸阳市市长
卫华自豪地说:“ 启迪中学是咸阳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
巨涛狂澜中的“定海神针”
如果把王万斌比作启迪人心中的“定海神针”,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启迪中学创办至今,
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他都从不言退。任凭巨涛狂澜,他自岿然不动。他的从容、自信、执着、
坚定,也让整个团队有了主心骨。
专注安定,执着向前。王万斌对教育,特别是教师岗位十分痴迷。即使他当了校长都始终
有个不变的情结——天天不离讲台,教导更多的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早在30多年前,刚
从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王万斌,因是学校的“三好毕业生”,就被爱才惜才的高陵县委
组织部看中。部长诚恳地邀请他留在县委组织部工作。可憨厚的王万斌经过两天的思想斗争之
后,毅然回答:“ 想来想去还是做老师好。”
被分配到高陵县城关中学任教的王万斌,就这样成了一名教师,且一教就是35年,最终成
长为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一名优秀的一线教师。随后他又因为认真敬业,获得了学生、家长
的高度认可和校领导的赏识,被提拔为这所全国知名中学的教务主任。他在西工大附中的16年
里,做老师,爱生如子,学生喜欢;做下属,勤奋踏实,领导信任;做领导,平易近人,老师
尊重。在他担任西工大附中教务主任期间,学校教学成绩名列前茅,成为陕西省家喻户晓、万
千学子仰慕的名校。
意志坚定,敢创大业。学校创办伊始,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王万斌面对困
难却信心十足,他认为事在人为、业在人创,只要坚定信心,遵循规律,团结拼搏,就一定能
够攻坚克难,创造奇迹。为了打响头炮,当时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王万斌带领大家发扬
“吃三睡五干十六”的精神。他们深入到咸阳市的乡镇和村庄,请家长和孩子来体验试听。也
许是被他们的真诚与执着所打动,陆续有家长和学生走进启迪中学的课堂,他们慢慢对启迪中
学有所了解,并对启迪教师的讲课水平也给予了认可。于是,学校第一年就招到了近1000名学
生。学生招来了,质量就要有保证。为此,王万斌和老师们几乎吃住在学校,每个环节都争取
做到极致。功夫不负苦心人,2009年中考,启迪中学异军突起,获得咸阳市总评第一的好成绩。
首战告捷,王万斌他们乘风顺势,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现在的办学规模达到了近7000人,成
为三秦大地基础教育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指挥若定,胆识过人。“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12年,
王万斌全面主持学校工作,他的办学理念与思路不断完善。每到重要关头,他总是多谋善断,
先人一步,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表现出超前的胆识和谋略。这不,他第一个同时拿下全
省“示范高中”和“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第一个建成“ 全国校园足球示范学校”“ 全国啦
啦操示范学校”……
2015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
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结题年会秘书组在全国征集承办单位,王万斌向秘书组表达了承办之意。
王万斌运筹帷幄,坐镇指挥,从全国各地2700余名代表的入住到散会离校,各个环节和细节都
认真把关,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历时一周的大会开得很成功,成为了全国性学术交流的“百家
讲坛”,与会领导和同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位专家高兴地说:“从启迪中学的接待水平,
我就看到了这个学校的实力,也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层次。”真是“ 一所学校代表一座城市”啊!
引力强大似磁石,凝心聚力铸堡垒
身为一校之长,王万斌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尚的人格和勤奋的作风影响和带动大
家。学校艺术中心吴艳主任说:“王校长非常勤奋和细心,历来是身教重于言教。”她讲了这
么一件事情,在陕西省示范高中、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挂牌仪式的时候,作为大会的编导
和主持人,吴艳当时事情特别多。大会的前一天晚上,细心的王万斌要把整个流程再过一遍,
结束时已经是深夜11点多钟了。当时打印出来的主持词上,吴艳用钢笔把临时修改的地方写得
密密麻麻的,有点乱。王校长把这个主持词拿走时,吴艳以为他只是要再看看,没想到却是连
夜重新打印了一份。
作为一校之长,王万斌权力不可谓不大,但在权力和诱惑面前,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他带头学习和践行党的方针政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筑起反腐防变的
思想长城,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凡是同王万斌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浓浓的亲和力、人格魅力所感染。在启迪公司老总们
为初三和高三老师举行的一次庆功会上,王万斌在向大家介绍老师的时候,两个年级60名老师,
他都能报出老师的姓名、履历和工作业绩,信息准确而具体。大家既惊讶于他的记忆和用心,
同时也有一种被尊重的满足。老师们觉得,校长这么在乎我,我怎么能不努力?平时要是在路
上碰到哪位老师,王万斌如果没有急事,肯定还会开车送一程。
王万斌深知“ 腰里无铜,不能称雄”的道理,平时用钱很节省的他,在教师培训上却舍得
投入。他认为,要办一流的学校,就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而一流的教师队伍,就要舍得
培训的成本。他不仅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带头参加各种培训,而且还注重整个团队建
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王万斌是要把每位老师由拘谨保守的“教书匠”,变成思维开
阔、秀外慧中的“教育家”。启迪中学在他的带领下,可谓“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每个人
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尽情释放自己的潜能。晁晓锋、王晓宇、张小航、陶志军、石晓琪、
孔若平、慕亚成、王帅等一批教学骨干,经他指点和培养,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走上领导
岗位后,个个都能独挡一面,成为各自岗位上的“ 顶梁柱”。
花儿千姿百态,倾注真情灌溉
现在,启迪中学的口碑非常好,全国各地的很多人挤破头想进来。
用晁晓锋副校长的话来讲,王万斌对学生是关心、爱护,极力为学生修路、拓境。如果你
不走近王万斌,就很难理解,很难读懂他对学生的大爱情怀。
问心无愧,多举措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王万斌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坚持以德树人、以
文化人、以情动人,坚持走“精致化管理、多元化培育、国际化视野”的特色办学之路。通过
戏剧进校园、“ 一球一操”全面推广、国内国际研学等这些特色教育活动,让具备各类潜质的
孩子,尽早地被发现,并引导他们走向更好的发展道路。
学生有差异,学校无差生。王万斌始终站在一个很高的战略层面,对生命始终有一种敬畏
感,对全面发展的认知是非常到位的。他强调,“我们一定要办有良知的教育,要去爱孩子,
就是要不注水分,不打激素,不设禁区,不贴标签,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天地尽情地释放自己的
个性。”有一个孩子叫刘思涵,来启迪中学就读前,第一次高考成绩不到300分。他拿这个分
数去其他学校复读,很多学校都不接收。但王万斌见他有足球天赋,就破格收了他。在启迪中
学复读一年后,他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他说:“ 如果不是王校长,我可能还在社会
游荡呢。”像这样在“ 迷津大雾”中找到“指路灯塔”的学生不在少数。没有人计算过,王万
斌的特色教育理念,对孩子们乃至千家万户是件多大的功德啊。
大爱无痕,把学子当亲子。“入校第一天,想他六年后,为他一辈子。”这是王万斌经常
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慢慢地也变成启迪老师们的信条。把学子当亲子,这是王万斌一贯的风格,
他经常让老师们做这样的设问——假如是你的孩子,你会怎样呢?有一个学生,现在已经大学
毕业。当年就读启迪,下了晚自习孩子在宿舍不小心将头磕在硬物上晕了过去。王万斌听到消
息,立即同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将学生送到陕西省人民医院,并带她全面检查,亲自陪护。他
一直忙到凌晨3点钟,直到确认没有任何危险了才离开,不少医护人员都误以为王校长是孩子
的亲人。
2016年5月,在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启迪中学与陕西省足球运动管
理中心决定共建一支陕西省男子青年足球队。这支共建的省青年足球队,文化课学习和日常训
练均放在启迪中学。这种模式几乎没人愿意做,先不说别的,就这30多个队员要占30多个学
位,吃、住、教学、训练……这该是一笔多大的经济支出啊。但“教体共建”就是为了给孩子
们搭建一个成才平台,这个挑战王万斌愿意迎接。王万斌做什么事都强调要真抓实干,整个学
校就像是一盘棋——学生外出比赛要人有人,要车有车,孩子们每次活动的开展都有强而有力
的保障。他经常这样讲:“能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为他们找到实现人生价值
的坐标,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多少金钱也无法换来的。”
润物无声,让小写的“我”变成大写的“人”。立德树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是王万斌
培养优秀学子的核心和关键。
王万斌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并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他量身打造入学之初的适应性、规范
性德育模式,帮助新生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形成良好的纪律规范;步入正轨后,又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每年3月的赴“银杏养老院”送温暖活动、4月的到“咸
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活动、5月的“十八岁成人礼”仪式以及体育节、科技节、社团节、艺
术节、朗诵节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节日主题活动有章有序,常态开展,渗透在日常教育中。
2016年10月,启迪中学成功承办了“全国校园足球新长征·陕西站”启动仪式活动,2017年
又成功举办了陕西省“十八岁成人礼”示范仪式和陕西省第二届“美德少年”颁奖典礼。这类
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爱国、爱党、爱校、爱家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教育。
王万斌对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他凭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挚爱和语文人的执着,经
过数年精心打造,形成了启迪中学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他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寸空间,
着眼于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一草一木,从楼宇、操场、校园道路的命名,到过道、走廊的墙壁、
道旗的布置设计,再到遍布校园的开放书亭、雕塑、标语,还有花草树木的选种、栽培、排设
等,都努力使其契合“文雅”“秀雅”“博雅”的启迪之意和启迪之气,使之成为展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和启迪精魂的好地方,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素质教育的能量库。其中独具一格
的“ 天井苑·文化长廊”,更是于方寸间尽显祖国上下5000年文化之精髓。学校成为全省校
园文化建设示范窗口学校,使大批来访的国际国内友人流连忘返,啧啧称叹。
比尔·盖茨讲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倒下,假如你的信念还站立的话。如果将
“ 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 太极功夫”称作中国智慧的最高境界,王万斌无疑是一个太极
高手。正是这样的“ 太极功夫”,成就了启迪中学的教育传奇,也使王万斌成为一个怀有信念,
永远不会被困难击倒的人。如今的他,正带领着一群敢于超越的启迪人,瞄准教育界的顶峰奋
力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