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汗雪风)
何为镜头感
(更多更好的美文,美图,敬请关注“吴书摄影公社”) 所谓的镜头感到底是
什么,好想很抽象,玄学一般。大家都知道有镜头感这个东西,可是镜头感到底长什么样?
看不见摸不着。笔者作为管理学硕士,最喜欢理论结合实践,认为即便是摄影这种主观的
艺术,其实也存在客观的一面。所以镜头感这东西,不是玄学,他可以意会,也能言传,
且听我慢慢道来。 何为镜头感?就是不同镜头之间的视觉差异。除去色彩、分辨率、
色散、通光量、焦外二线性、口径蚀这些专业性的成像质量差异之外(这些不懂也没关系,
并不影响摄影创作。非专业器材党,根本看不出这其中的差异。),最重要的是透视感的差
异。所以本文的重点在于为你分析何为透视感,不同焦段之间都有什么差异。这个特别重
要,直接影响你的拍摄手法。 那么何为透视感,学美术的都知道近大远小的基本原理。
所以透视感,第一奥义,就是近大远小。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是很多人其实并不明白真
正的含义。举个例子,在你面前的柜子明明是四四方方的一个平面,为何拍出来却是上头
小,下头大呢?甚至连线条也不是直的呢?
相机和眼睛不同,相机是单眼成像,而眼睛是双眼成像,外加人脑视觉纠正。所以眼
睛看到处于一个平面方方正正的柜子,但是相机里看到的却是圆桶梯形。根据图示,我们
可以看到柜子之间相机的距离,中部偏下的绿色圆弧最近,底部红色圆弧处次之,最远的
就是顶上蓝色圆弧了。近大远小,所以你得到的成像必然是这样。
这就是著名的桶形畸变。这也是为什么照片拍出来的人脸总比实际要大的根本原因,
有科学根据的。所以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脸小的人比较上镜。这也就是为什
么很多看起来一般的人,一到镜头面前就容光焕发。而很多本人很美,一到镜头面前就变
丑的原因之一。不过聪明的科学家们,早就考虑到这问题。所以就有了镜头校正这个东西。
根据图示我们可以看到镜头校正,基本解决了桶形畸变这个问题,把弯的线条拉直了。
但是依然没能解决近大远小的透视问题,方方正正的柜子,依然是个梯形。怎么办呢?很
简单,站远一点,越远透视越正,因为半径越大,圆弧的弧面就越平。
所以理论上当你站在无穷远时,这个圆弧接近一条直线。就能拍出方方正正的柜子。
可是站那远,我估计就算拍到柜子,在画面里面也只是一个小小点。这样的方正的柜子又
有何意义?
所以这里再引入一个概念,就是焦段。焦段的数值越大,能够拍的越远。把远处的景
物拍到眼前。所以你用24焦段,拍摄全身人像和用85焦段拍摄出来全身人像拍摄位置距
离是完全不同的,拍摄出来的透视感也完全不同,依然还是因为近大远小。 不同焦段
之间可视角度完全不同,以85定焦为例,垂直可视角度一般在16°左右。24焦段垂直可
视角度则高达53°。而透视感的奥秘就在这里了,不同焦段可视角度不同,拍摄距离不同,
所得到的画面完全不同。而这就是所谓的镜头感。如果这篇文章到此结束,你一定认为镜
头感依然还是玄学。如果我再列出一大堆公式,给你计算不同镜头的透视成像,你肯定也
看不下去。(其实公式我也不会。)但是这其中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简单的来说,就是。焦段越小,凑得越近,畸变越大。焦段越大,站着越远,畸变越
小。 那么根据这个理论,是不是超广角这类畸变大的镜头就不能用呢?也不是,因为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叫移轴镜头,他可以通过移动镜组来抵消镜头畸变,特别适合拍建筑,
室内空间这种需要方方正正,真实还原空间感的拍摄需求。此外,善于利用超广角的畸变,
也可以带来非常独特的视觉效果。而这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比如你可以利用畸变拍个大
长腿。16端超广角视角下,巧用畸变拍摄的大长腿欧巴,我好心虚啊。这是桶形畸变的另
一个特征,中心部分畸变小,边缘畸变拉伸严重。所以拍摄超广人像时,如果把人物放在
画面中心附近位置,就可以拉出非常夸张的大长腿。但是缺点就是脚也变得非常大。怎么
办呢?很简单,遮住他。
同样是运用超广角拉长了模特的大长腿,但是又用裙子遮住了畸变过度的脚。完美。
所以通常来说,用超广角拍摄人像时,脸部尽量靠近中心区域,人物画面占比尽量小。当
然,这也不是绝对,因为很多时候不按常规出牌,也一样能得到非常特别的效果。比如这
样。 16端贴身拍摄的近大远小透视感,大头娃娃的即视感。而这些都是超广角镜头下透
视感,夸张的变形,并且吸入大量的画面进入镜头。拍摄你可以把手里镜头想象成成一个
水平开口约为108度,垂直开口63度的类是矩形的扇形曲面。正对着镜头部分的畸变最
小。边缘部分画质变形最严重。通过不断拍摄,来培养这份空间感,镜头感,才能最终驾
驭他。 随着焦段数值越大,视角越窄,拍摄距离也更远。当到放大24焦段时,算是
一个将畸变控制的比较好的广角端。又一常用的焦段,缺少16端那种夸张的视角,但是
又能吸纳足够多的画面。
相对16焦段,24焦段的画面更平一点,更窄一点。初学者也许很难察觉两者画面的
细微差别,可是当你深入使用之后,你会发现哪怕试着毫厘之差,带来的视觉体验也完全
不同。如果说16端为了让畸变更容易接收,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中的占比尽量小一些的话,
那么到了24端,即便是人物画面占比非常饱和的全身照,其畸变程度也还能接收。或者
说16端是为了超广风景和环境人像而生,那么24端的镜头感除了用来拍摄视觉相对工整
一点的透视感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让你在狭小的空间拍摄也游刃有余。 人文视
角,35定焦。传说中最接近人眼视觉的焦段,其实这里的接近,大概是指人眼看到的距离
和大小接近。并不是指透视感和人眼接近,人眼可没有35定焦那么严重的畸变。原因很
简单,人眼是双眼成像,大脑自带镜头校正功能。所以人眼看到的画面,几乎是0畸变。
但是相机不同,单眼成像,理论上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0畸变。 但35定焦的拍摄距离是
和人眼看到的距离比较接近的,所以如果你想培养一只镜头的透视感,在没拿起想之前就
知道站在什么合适的位置可以得到全身照、半身照的话,那么35定焦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汗雪风)
何为镜头感
(更多更好的美文,美图,敬请关注“吴书摄影公社”) 所谓的镜头感到底是
什么,好想很抽象,玄学一般。大家都知道有镜头感这个东西,可是镜头感到底长什么样?
看不见摸不着。笔者作为管理学硕士,最喜欢理论结合实践,认为即便是摄影这种主观的
艺术,其实也存在客观的一面。所以镜头感这东西,不是玄学,他可以意会,也能言传,
且听我慢慢道来。 何为镜头感?就是不同镜头之间的视觉差异。除去色彩、分辨率、
色散、通光量、焦外二线性、口径蚀这些专业性的成像质量差异之外(这些不懂也没关系,
并不影响摄影创作。非专业器材党,根本看不出这其中的差异。),最重要的是透视感的差
异。所以本文的重点在于为你分析何为透视感,不同焦段之间都有什么差异。这个特别重
要,直接影响你的拍摄手法。 那么何为透视感,学美术的都知道近大远小的基本原理。
所以透视感,第一奥义,就是近大远小。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是很多人其实并不明白真
正的含义。举个例子,在你面前的柜子明明是四四方方的一个平面,为何拍出来却是上头
小,下头大呢?甚至连线条也不是直的呢?
相机和眼睛不同,相机是单眼成像,而眼睛是双眼成像,外加人脑视觉纠正。所以眼
睛看到处于一个平面方方正正的柜子,但是相机里看到的却是圆桶梯形。根据图示,我们
可以看到柜子之间相机的距离,中部偏下的绿色圆弧最近,底部红色圆弧处次之,最远的
就是顶上蓝色圆弧了。近大远小,所以你得到的成像必然是这样。
这就是著名的桶形畸变。这也是为什么照片拍出来的人脸总比实际要大的根本原因,
有科学根据的。所以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脸小的人比较上镜。这也就是为什
么很多看起来一般的人,一到镜头面前就容光焕发。而很多本人很美,一到镜头面前就变
丑的原因之一。不过聪明的科学家们,早就考虑到这问题。所以就有了镜头校正这个东西。
根据图示我们可以看到镜头校正,基本解决了桶形畸变这个问题,把弯的线条拉直了。
但是依然没能解决近大远小的透视问题,方方正正的柜子,依然是个梯形。怎么办呢?很
简单,站远一点,越远透视越正,因为半径越大,圆弧的弧面就越平。
所以理论上当你站在无穷远时,这个圆弧接近一条直线。就能拍出方方正正的柜子。
可是站那远,我估计就算拍到柜子,在画面里面也只是一个小小点。这样的方正的柜子又
有何意义?
所以这里再引入一个概念,就是焦段。焦段的数值越大,能够拍的越远。把远处的景
物拍到眼前。所以你用24焦段,拍摄全身人像和用85焦段拍摄出来全身人像拍摄位置距
离是完全不同的,拍摄出来的透视感也完全不同,依然还是因为近大远小。 不同焦段
之间可视角度完全不同,以85定焦为例,垂直可视角度一般在16°左右。24焦段垂直可
视角度则高达53°。而透视感的奥秘就在这里了,不同焦段可视角度不同,拍摄距离不同,
所得到的画面完全不同。而这就是所谓的镜头感。如果这篇文章到此结束,你一定认为镜
头感依然还是玄学。如果我再列出一大堆公式,给你计算不同镜头的透视成像,你肯定也
看不下去。(其实公式我也不会。)但是这其中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简单的来说,就是。焦段越小,凑得越近,畸变越大。焦段越大,站着越远,畸变越
小。 那么根据这个理论,是不是超广角这类畸变大的镜头就不能用呢?也不是,因为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叫移轴镜头,他可以通过移动镜组来抵消镜头畸变,特别适合拍建筑,
室内空间这种需要方方正正,真实还原空间感的拍摄需求。此外,善于利用超广角的畸变,
也可以带来非常独特的视觉效果。而这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比如你可以利用畸变拍个大
长腿。16端超广角视角下,巧用畸变拍摄的大长腿欧巴,我好心虚啊。这是桶形畸变的另
一个特征,中心部分畸变小,边缘畸变拉伸严重。所以拍摄超广人像时,如果把人物放在
画面中心附近位置,就可以拉出非常夸张的大长腿。但是缺点就是脚也变得非常大。怎么
办呢?很简单,遮住他。
同样是运用超广角拉长了模特的大长腿,但是又用裙子遮住了畸变过度的脚。完美。
所以通常来说,用超广角拍摄人像时,脸部尽量靠近中心区域,人物画面占比尽量小。当
然,这也不是绝对,因为很多时候不按常规出牌,也一样能得到非常特别的效果。比如这
样。 16端贴身拍摄的近大远小透视感,大头娃娃的即视感。而这些都是超广角镜头下透
视感,夸张的变形,并且吸入大量的画面进入镜头。拍摄你可以把手里镜头想象成成一个
水平开口约为108度,垂直开口63度的类是矩形的扇形曲面。正对着镜头部分的畸变最
小。边缘部分画质变形最严重。通过不断拍摄,来培养这份空间感,镜头感,才能最终驾
驭他。 随着焦段数值越大,视角越窄,拍摄距离也更远。当到放大24焦段时,算是
一个将畸变控制的比较好的广角端。又一常用的焦段,缺少16端那种夸张的视角,但是
又能吸纳足够多的画面。
相对16焦段,24焦段的画面更平一点,更窄一点。初学者也许很难察觉两者画面的
细微差别,可是当你深入使用之后,你会发现哪怕试着毫厘之差,带来的视觉体验也完全
不同。如果说16端为了让畸变更容易接收,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中的占比尽量小一些的话,
那么到了24端,即便是人物画面占比非常饱和的全身照,其畸变程度也还能接收。或者
说16端是为了超广风景和环境人像而生,那么24端的镜头感除了用来拍摄视觉相对工整
一点的透视感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让你在狭小的空间拍摄也游刃有余。 人文视
角,35定焦。传说中最接近人眼视觉的焦段,其实这里的接近,大概是指人眼看到的距离
和大小接近。并不是指透视感和人眼接近,人眼可没有35定焦那么严重的畸变。原因很
简单,人眼是双眼成像,大脑自带镜头校正功能。所以人眼看到的画面,几乎是0畸变。
但是相机不同,单眼成像,理论上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0畸变。 但35定焦的拍摄距离是
和人眼看到的距离比较接近的,所以如果你想培养一只镜头的透视感,在没拿起想之前就
知道站在什么合适的位置可以得到全身照、半身照的话,那么35定焦是比较容易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