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隆康盛)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点;
(2)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方法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
(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对国家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2.行程问题涉及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合作学习: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获得51枚金牌,比银牌数的二倍还多9枚。2008年奥运会我
国获得几枚银牌?
适当地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实际问题[板书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二)应用新知
共同探究:
5位教师和一群学生一起去看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教师按全票价每人200元,学生特价
票票价仅为教师票价的二十分之一。如果门票总价计1490元,那么学生有多少人?
问1.题中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
2.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能用表格去表示吗?
1 /4
3.设哪个未知数为
x
?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教师
人数
票价
总票价
等量关系
5
200
学生
x
合计
1
200=10
20
520010x
1490
教师的总票价+学生的总票价= 1490
解:设学生有
x
人,根据题意,得
1
5200200x1490
。
20
解这个方程,得
x49
。
检验:
x49
适合方程,且符合题意。
答:学生有49人。
问题一:
甲、乙两名运动员从相距为18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
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经过多少
时间两人相遇?
分析等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
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的路程=180
甲行驶的路程
乙行驶的路程
180千米
问题二:
甲、乙两名运动员从A地出发前往B地,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匀速
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如果甲先行1时后乙才出发,问
经过多少时间乙追上甲?
分析等量关系:甲行4小时的路程+甲行
x
小时的路程=乙行
x
小时的路程
2 /4
甲行4小时的路程
甲行
x
小时
的路程
乙行
x
小时
的路程
问题三:
甲、乙两名运动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
匀速行驶,出发后经3时两人相遇。已知在相遇时乙比甲多行驶了90千米,相遇后经1时乙
到达A地。问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分析:等量关系: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90=相遇前乙行驶的路程;
相遇后乙行驶的路程=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
相遇前甲行驶
的路程
相遇前乙行驶
的路程
相遇后乙行驶
的路程
设甲行驶的速度为
x
千米/时,则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为3
x
千米,乙行驶的路程为
3x90
(3
x
+90)千米,乙行驶的速度为千米/时,由题意,得
3
3x90
13x
。
3
解这个方程,得
x
=15.
检验:
x
=15适合方程,且符合题意。
3x903x9031590
将
x
=15代入,得==45.
333
答:甲行驶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行驶的速度为45千米/时。
想一想:
甲、乙两名运动员从相距为18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
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经过多少
时间两人相距30千米?
3 /4
解
分析等量关系: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的路程+30=180
或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的路程-30=180
30千米
乙行驶的路程甲行驶的路程
180千米
或
甲行驶的路程
30千米
乙行驶的路程
180千米
(三)小结归纳
说一说: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审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及其关系;
2.设元:选择一个适当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例如x);
...
3.列方程: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检验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
4 /4
2024年4月21日发(作者:隆康盛)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点;
(2)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方法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
(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对国家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2.行程问题涉及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合作学习: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获得51枚金牌,比银牌数的二倍还多9枚。2008年奥运会我
国获得几枚银牌?
适当地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实际问题[板书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二)应用新知
共同探究:
5位教师和一群学生一起去看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教师按全票价每人200元,学生特价
票票价仅为教师票价的二十分之一。如果门票总价计1490元,那么学生有多少人?
问1.题中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
2.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能用表格去表示吗?
1 /4
3.设哪个未知数为
x
?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教师
人数
票价
总票价
等量关系
5
200
学生
x
合计
1
200=10
20
520010x
1490
教师的总票价+学生的总票价= 1490
解:设学生有
x
人,根据题意,得
1
5200200x1490
。
20
解这个方程,得
x49
。
检验:
x49
适合方程,且符合题意。
答:学生有49人。
问题一:
甲、乙两名运动员从相距为18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
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经过多少
时间两人相遇?
分析等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
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的路程=180
甲行驶的路程
乙行驶的路程
180千米
问题二:
甲、乙两名运动员从A地出发前往B地,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匀速
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如果甲先行1时后乙才出发,问
经过多少时间乙追上甲?
分析等量关系:甲行4小时的路程+甲行
x
小时的路程=乙行
x
小时的路程
2 /4
甲行4小时的路程
甲行
x
小时
的路程
乙行
x
小时
的路程
问题三:
甲、乙两名运动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
匀速行驶,出发后经3时两人相遇。已知在相遇时乙比甲多行驶了90千米,相遇后经1时乙
到达A地。问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分析:等量关系: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90=相遇前乙行驶的路程;
相遇后乙行驶的路程=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
相遇前甲行驶
的路程
相遇前乙行驶
的路程
相遇后乙行驶
的路程
设甲行驶的速度为
x
千米/时,则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为3
x
千米,乙行驶的路程为
3x90
(3
x
+90)千米,乙行驶的速度为千米/时,由题意,得
3
3x90
13x
。
3
解这个方程,得
x
=15.
检验:
x
=15适合方程,且符合题意。
3x903x9031590
将
x
=15代入,得==45.
333
答:甲行驶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行驶的速度为45千米/时。
想一想:
甲、乙两名运动员从相距为18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
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经过多少
时间两人相距30千米?
3 /4
解
分析等量关系: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的路程+30=180
或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的路程-30=180
30千米
乙行驶的路程甲行驶的路程
180千米
或
甲行驶的路程
30千米
乙行驶的路程
180千米
(三)小结归纳
说一说: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审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及其关系;
2.设元:选择一个适当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例如x);
...
3.列方程: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检验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