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意境与当代审美

IT圈 admin 34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星妙芙)

万方数据

-S&I考M THE MEW OOM4L FWOA7一一

2001年第6期

第27卷

--YWMea Uiuvems v'sJmmalnl'Humeiuiiasaudsvma/&-'mew z成t学义灵老矛刀笋奋

No. 6,2001

Vol.27

意境与当代审美

古                         风

(扬州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扬州,2                          25002)

      摘要:意境与当代审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近代学者梁启超和王国维的努

力,完成了意境由近代向现代的转换,进而成为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祷,在当代美学体系的建构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意境在当代审美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传统美学资

源具有示范意义。

关健词:意境;当代审美;美学范吟;审美实践    

中圈分类号:1    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一778X (2001) 06一0063一04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in the Contemporayr Era

GU                            Feng

(          School of the Humanities,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Jiangsu, 225002, China)

    Abstract: 1'he atr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in the contemporayr era aer erlated

mainly in two aspects.First, through the efotrs of Liang Qichao and Wang Guowei,the atristic conception be-

come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禅咖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

temporary aesthetics. Second,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s widely used in the contemporary aesthetic practice, and

is of exemplary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ersources.

Key     words: atristic conception;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aesthetic concept;

aesthetic practice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意境与当代审美的关系

约定俗成而已。

问题:其一,从历史与逻辑结合的角度,论述意境由

    关于意境是一个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问题,我们

诗学范畴向文艺学范畴和当代美学范畴转化;其二,

可以从逻辑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加以论证。从逻辑的

论述意境在当代审美实践中的广泛运用。

角度看,“美学”是舶来之物,在中国的发展也就是

意境作为当代美学范畴          

100年左右的时间。这说明,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美学

的,那么,意境又怎能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呢?

    意境首先是一个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这是我们

这似乎是个悖论。其实不然。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到

讨论间题的前提。

现在也不过只有250年左右的历史。如果说中国古代

目前,国内美学界人士普遍认为,意境是中国古      

没有美学,那么西方古代也同样没有美学。应该看

典美学的一个范畴,而且是核心范礴。现在的问题

到,美学学科的产生,是人类审美文化长期积累的产

是,这一观点在理论上能否成立?虽然表面看来这似

物。也就是说,鲍姆嘉登并不是偶尔心血来潮才创立

乎不能成为一个间题,但却从未有人对此作过论述。

了美学学科,而完全是历史赐予他的机遇。美学的产

实际情形只不过是你这样说,他也这样说,如此渐渐

生是必然的,鲍姆嘉登不做这件事,还会有人来做

收稿日期:2001一02一20

榨类rft*f& 0*: 14: At州轰弋i1.95t#*-7-), X, F窖AACDl;OM-}tiE}, k-子'4hItMk'a度软全攀}*.1t!*Dtr晨亨璧#4t, . . ) -}lhr.李A'  }t tx      c毓   -a}E `研:。

万方数据

的。在他的同时代,有许多学者对美的问题进行了专

云:“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梁启超《中国

门的探讨,诸如英国学者荷迩兹的《美的分析》、休

之美文及其历史》也认为,诗是“人类好美性”的表

漠的《论审美趣味的标准》,法国学者狄德罗的《论

征。由此可见,诗便是“美文”,是“人类好美性”

美》,德国学者康德的《审美判断力的批判》等等。

的艺术显现。季札观乐,一连用了n次“美哉”的

再说,如果没有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和沃尔

审美判断,就是最好的证明。诗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审

夫的哲学研究作基础,也就不会有鲍姆嘉登的《美

美对象之一,因而诗学精神也就是美学精神。意境作

学》。特别是沃尔夫对鲍氏的影响更大。他“就想到为中国人诗学审美意识上升到观念和理论高度的产

在沃尔夫的逻辑学,即清晰的认识方法前面增添一门

物,由诗学范畴转化为美学范畴,便是自然而然的

更在先的科学,即感觉的或膝胧的认识方法,叫做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意境在唐代到宋元时期,主

‘埃斯特惕克’。”①所以,西方美学就不能狭隘地指

要是诗学范畴;宋元以后到近代,则转化为文艺学范

鲍姆嘉登以后的美学,也包括他以前的许多时代的美

畴,即在诗、词、曲、文、小说、音乐、绘画、书法

学。正因为如此,鲍桑葵的《美学史》就从“苏格拉

和园林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使用。⑤近代以来,随着

底时代”写起,并声明他是写一部“审美观念史”,

西方美学的引人和中国美学的建构,意境就再由文艺

或者说写“一部审美意识的历史”,“而不是一部美学学范畴转化为一个美学范畴了。这种转化在梁启超和

家的历史”。②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西方

王国维那里就基本上完成了。

人爱美,有审美意识,那么中国人也是如此,这就好其次,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意境也是一个中国      

比西方人会吃饭,中国人也会吃饭一样简单。尽管有

当代美学的范畴。中国现代美学还只是一种处于启蒙

西餐和中餐之别,但一样是吃饭。只要翻阅中国古代状态的美学,即主要是对于西方美学的翻译、介绍和

的文化典籍,大量谈论美和美感的文字就会纷纷扑面模仿,或者说是“以西方美学为美学”。中国现代美

而来。这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即使对中国美学抱有

学还没有自立门户,只是西方美学的学生。因此,意

偏见的鲍桑葵,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审美意识”③的

境在中国现代美学中还没有确立其地位。尽管宗白华

存在。所以,无论在古代西方,还是在古代中国,都

先生于1936年在《妇女月刊》第6卷第5期上就发表

大量存在着关于“美”的意识、观点和理论。审美是了那篇著名的意境论文,但目的只是“对旧文化的检

人类共同的心理藉求和普遍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文

讨”,并“给予新的评价”。⑥这只是对中国古典美学

明结构中的基本内容。这些古已有之的关于“美”的

范畴(如意境等)的现代阐释和转化,还不属于真正

意识、观点和理论,是形成美学学科的渊源和基础。

的中国现代美学建构。发表于1937年的张其春的

正因为有了前者,才会出现后者。后者是美学,那么

《中西意境之巧合》和周振甫的《抒情与境界》也是

前者也应该是美学,是一种“前美学”或“潜美学”。

如此。中国当代美学,特别是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

尽管西方有西方形态的美学,中国有中国形态的美来的中国美学研究,才开始尝试着建构中国自己的美

学,但两者都是美学,这是毫无疑问的。

学体系。也就在这时,意境才逐渐成为中国当代美学

既然中国古代也存在着一种      “潜美学’,④,那么

的一个重要的范畴。这大概是从李泽厚先生开始的。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意境是不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

1957年,他在《“意境”杂谈》一文中明确指出,意

畴”了。“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学领域,宋境“仍然是我们今日美学中的基本范畴”。但在中国

元以后扩展到文艺学领域,是古代中国人审美意识、

当代美学界真正确立起这种观念则是20世纪80年代

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高度集中的表现。而且,从逻了。诸如蓝华增的《意境—诗的基本审美范畴》

辑的深层看,意境的产生和发展,还有一个“天人合(1981),潘世秀的《略论意境说的美学意义》(1981),

一”的哲学基础和一个“观物取象”、“借景抒情”的

张少康的《论意境的美学特征》(1983)、陈伟的《试

民族审美心理基础,是情景交融、人与自然审美统一论艺术意境的美学性质》(1984),郭东培的《意境的

的产物。所以说,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从逻

审美模糊性》(1986)、张文勋的《论“意境”的美学

辑上是能够成立的。

内涵》(1987)、李元洛的《从中西美学思想的比较看

当然,这还浦要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论证。从历史      

“意境’,》(1987)和郁玩的《意境的审美特征与创造

的角度看,意境不仅有一个自身孕育、产生和发展的

规律》(1990)等等。这一系列论文表明,当代学者

历史,而且还关涉到中国人审美意识、观念和理论的

不仅确立了意境美学范畴的观念,而且将它作为当代

美学史,甚至关涉到更为宽泛的审美文化史。这是一美学中的重要问题来研究。特别是在当代文艺理论和

个十分复杂的学术问题,需要专门研究。这里要说的

当代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都把意境范畴当作一项

是,意境从作为诗学范畴、文艺学范畴到美学范畴,重要的内容。诸如在当代文艺理论方面,有黄世瑜主

不仅有一个逻辑的转化间题,还有一个历史的发展问

编的(文学理论新编》(1986)和童庆炳主编的《文

题,两者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从逻辑的转化来看,

学理论教程》(1992);在当代美学理论方面,有杨

意境最早是一个诗学范畴。司马光《赵朝议文稿序》

辛、甘霖的《美学原理》(1983)和丁枫、张锡坤的

①②③〔英〕鲍桑葵:《美学史》,商务印书馆,1

④古

⑤如清代书法家周星莲认为.书法作品应是由“I物之形”与

风:《<诗经>的潜美学思想》,载《人文杂志》1

9&5年版,第

988年

240页、第5页、第6页、第2页。

第5期。

⑥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0页。

“抽我之心”相结合的产物,因而能“于洒落处见意境”。见其‘临池营见入

64

万方数据

《美学导论》(1986);在当代部门美学理论方面,则

天女)在台上表演的时候,要使观众有同样的感觉,

有肖驰的《中国诗歌美学》(1986)、金学智的《中国就需要把绷带舞起,才能有飞翔的意境。”当关羽面

园林美学》(1990)和胡经之的《文艺美学》(1989)

对江水,深情唱到“好似当年英雄血一般”时,便是

等。将意境范畴纳人中国当代美学体系之中,这是中

戏曲《单刀会》的“愈境的所在。”⑤

国传统美学资源开发和现代转换的成功范例,也是中

电影      剧作家谢逢松认为:“意境是电影的灵

国当代美学自立门户、创构体系的一个良好开端。

魂。”韩尚义也认为,在当今电影美术设计中,应重

意境与当代审美实践            

视意境的创造。⑥

音乐    在声乐上,各地的民歌都生动活泼,富有

    蔡元培先生说:“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①

情趣和意境。特别是流行于山西河曲、保德、偏关和

这说明中国人很重视审美实践。虽然中国人不像搜于

陕西府谷、神木一带的山曲,“在意境上也较辽阔、

思辩的德国人那样为人类创立一门美学,但中国人的

深远。”而器乐曲,“则往往利用联觉构成分外美妙的

这种“富于美感”,也许更接近于“美学”,或者说是

意境。”“如《高山流水》,便将对崇高的迫求,转化

一种名副其实的“美学”,而不是德国人的那种名不

为对意境的向往。”⑦

副实的“感性学(Aesthetik )”。从原始彩陶、教煌壁

画到明清园林,从锦衣绣服、红木家具到雕梁画栋,

舞蹈    当代著名舞蹈理论家吴晓邦先生认为,

大到长城、故宫,小到扇子、耳坠,都能够看到这些

“舞蹈是一种由对客观事物的情感而引起的,又通过

饱经沧桑的美感的存在。至于历代文献典籍中所记载

想象产生意境和形象的一门艺术。”“舞蹈家必须塑造

的美的观点、思想和理论,则是多不胜举。中国人审

好形象,从凝聚情感去产生出舞蹈意境来。”⑧

美的太阳,普照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审美文

绘画    北宋画家王洗的《渔村小雪图》,“构图严

化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代。所以,虽然经历了近代、

谨,笔里精练,气象浑成,意境深远。”现代画家徐

“五四”和新时期三次西方美学的洗礼,但是中国当

悲鸿的《牧童》,“一个小孩牵着水牛,站立在水草丛

代审美实践仍然与传统审美文化一脉相承。正是由于

生的地方,”远处“是一片空白”,留下了令人遐想的

这个原因,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之一的意境,不仅在当

“意境”。⑨

代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而且在

书法      “书法在创作时,要求诗文意境与笔墨意

当代审美实践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境之间相吻合。”“金冬心的漆书的笨拙平实与郑板桥

诗    大庆诗人柳迎彬有一组诗名曰《意境后面的

的六分半书的敬侧桃达,不音也反映出了两人心目中

风》,分别由“月落乌啼”、“无边落木”、“清明时节”

各别的韵趣标准,因而他们的意境也就判若宵壤

和“野渡无人”②四首诗构成,是对唐诗意境的现代

了。”0

重写。

旅刻    “意境是篆刻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散文当代诗人、评论家龙彼德说:“焦菊隐的

“如吴昌硕的‘明月前身’朱文印,是他六十六岁时

《槐香》的成功就在于意境。”“我、失意人、槐花三

怀念其未婚妻的作品。……用小篆朱文,留空较多,

者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地步。”③

表现了清秀、娟美之姿,明月皎洁、清朗之意和恬

小说    陆文夫《漫话情节》说:“现今的小说有

静、幽深之境。加之边壁之造象,也是以婉转、娟秀

了很大发展,……有的简直谈不上什么故事,只是一

之线和大块空白之景,铸成与印面同样的意境,显得

种意境,一种感受而已。”王蒙说:“还有许多抒情性

很谐调一致。”0

强的小说,其主要追求不在塑造人物,而在创造意

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家受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

境、情趣。”何立伟也说:“我以为短篇小说很值得借

把意境视为雕塑艺术的生命,“而形体只是为了更好

镜它(引者按:指古典诗词特别是唐人绝句)那瞬间

地表达意境。”如“霍去病墓石雕,以简练的轮廓线

的刺激而博取广阔意境且余响不绝的表现方式。’,④

刻,传达无尽的意境,逸笔草草,尽得风流。’,0

戏曲      当年,梅兰芳偶尔在朋友家里看到一幅

建筑    “从美学上讲,建筑以造型美、色彩美和

《散花图》,引起了创作的灵感。后来,他与朋友们一意境美满足人的视觉享受。”中国传统建筑是最讲究

起参考了许多木刻、石刻和敦煌壁画,创作了戏曲

意境美的。“自东晋以后,在建筑处理上渐渐重视空

《天女散花》。他说:“当演员(引者按:梅兰芳扮演

间的艺术处理,如纤余委曲,如含蓄、意境之类。到

①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载于《延安文学》1991,年1-2期合刊第145页.

分别是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杜甫(登高》、杜牧《清明》和韦应物《滁州西涧》的

983年版,第181页。

。③

 乙

《散文诗艺术技巧100种》,华夏出版社,

  1998年版,第246页。

⑤梅

 

:《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许姬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第

3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年版,第65页一第6

,1981年版,第4

7页。

9页;薛宝琅:《怎样欣赏戏曲艺术》,

191

花山文艺出版

136页。

191

国优秀民歌赏析》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第85页;叶纯之、蒋‘民:《音乐美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

(舞蹈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

《美术欣赏》,四川人民出版社,1

《书法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

986年版,第1

85年版,第1页、第85页。

・…

993年版,第1

50页、第5

79页、第1

7页。

《膝塑造型与装饰鉴赏》,中国致公出版杜.1

条刻美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6

6页。

994年版.第,页、第2页。

3页、第66页。

万方数据

了唐代,便沿着这种建筑艺术方向发展,把建筑与园

它在造型方面就取得了更广阔的回旋余地,使种种服

林相结合,并运用其他艺术门类的意境,所谓‘诗情

装造型为意境服务,这就是中国的写意服饰艺术体

画意’,来丰富建筑艺术”。如天坛建筑群就是这样。

系。”“写实的服饰也能反映出某种意境,但它以人体

“皇帝在每年冬至要到圈丘来祭天。由于这个仪式似

美为前提;写意的服饰也能创造出体态的美,但它着

向天帝‘报告’,所以在建筑上要象征出皇帝(天子)

力追求的是意境。”⑤

和天帝之间的‘直接’会面的意境。”①雨花石    藏石界普遍认为,“若能集质、色、纹、

园林      当代著名园艺大师陈从周先生说:“文学

形之美于一石,出图像,出意境之石,当更属上乘。”

艺术作品言意境,造园亦言意境。……园林之诗情画

“石上的画面符合诗的意境,以诗句命名者称诗趣。”

意即诗与画之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统名之曰意

“魏毓庆珍藏一枚‘清晖玉臂寒’,冷月西斜,少妇沉

境。”“造园一名构园,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

思,意境幽深。”“在南京雨花石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

他批评上海淀山湖“曲水园”竹子种得太少,劝园林

展出时,纵光出一石,有月亮如有晕,端圆晶透,意

工作者体会一下杜甫“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臂”的

境不凡。”⑥

意境。②

从以上所列举的众多资料中,可以看出    “意境”

盆景      “意境是盆景作品的灵魂。没有意境或意

范畴已被广泛地使用于当代审美实践活动中。也许各

境浅薄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盆景造型之

人的意境观念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妨碍“意境”范畴

前,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意境。”“有人认为盆景是园

的使用和交流。这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传统美学资

林、绘画、文学等艺术的结晶”,“故在盆景中表现出

源具有示范性意义。还值得一提的是季素彩、朱金兴

的意境又是复杂多样,千变万化的。”所以,“为盆景

等人对“幽默意境”作了开发性的研究,并认真辨析

确定一个好的景名,可以点明境界,突出情感内容,

了幽默意境与其他喜剧意境诸如讽刺意境、滑稽意境

深化意境。”③

的细微差别。⑦这是传统意境理论在当代审美实践中

摄影      自然风景的摄影作品更能够表现出意境。

的新发展。这些充分说明,意境作为传统美学范畴,

诸如,“在摄影艺术创作中,风的表现有助于动感、

不仅成功地走向了中国当代的审美实践和美学理论

气象、意境的渲染。”“在风景摄影中,雾经常被运用

其活力、生命力和建构力都异常旺盛,而且正在走向

到画面之中,或美化画面,遮挡掉一些不必要的景

世界。⑧只要我们以开放的胸怀,以世界的眼光,去

物;或构成意境,产生朦胧含蓄之美。”“摄影师们常

开发利用传统美学的资源,走中国人自己的美学之

常将云与景相联系,表现某种意境、情思或气氛。”

路,中国美学的前途就一定是光明的!

“在以群山为拍摄对象的作品中,意境的表达,要求

作者选择富有审美价值的山景局部为画面内容。”④

(责任编辑洪颖)

服饰      中国的服饰“不着眼于突出人体的外形,

    ①鲁

第131页。

斌:(20世纪大建筑》,21世纪出版社,1993年版,第68页;沈福煦:《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同挤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3页

②司

常选《陈从周天趣美文》,广东人民出版社,1

:《盆景造型艺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年版,第33页、第36页、

999年版,第56页、第134,

③潘

第138页。

社,1

第37页;

993

,第208页。

忠:《中国盆景技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图说景物摄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第15页、

:《雨花石谱》,南京出版社,1

:《服饰艺术与美》,重庆出版社.1

朱金兴等人:《幽狱美学》,河北教育出版社.互

995年版,第1

987年版,第43页、第44页。

第22页、

第36页。

48页、第240页、第250页、

第25

《意境理论的现代化与世界化》.续《中国杜会科学》1

卯,年版,第3

998年第3期。

86页 ̄

2页。

喇刀页。

2024年4月22日发(作者:星妙芙)

万方数据

-S&I考M THE MEW OOM4L FWOA7一一

2001年第6期

第27卷

--YWMea Uiuvems v'sJmmalnl'Humeiuiiasaudsvma/&-'mew z成t学义灵老矛刀笋奋

No. 6,2001

Vol.27

意境与当代审美

古                         风

(扬州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扬州,2                          25002)

      摘要:意境与当代审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近代学者梁启超和王国维的努

力,完成了意境由近代向现代的转换,进而成为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祷,在当代美学体系的建构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意境在当代审美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传统美学资

源具有示范意义。

关健词:意境;当代审美;美学范吟;审美实践    

中圈分类号:1    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一778X (2001) 06一0063一04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in the Contemporayr Era

GU                            Feng

(          School of the Humanities,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Jiangsu, 225002, China)

    Abstract: 1'he atr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in the contemporayr era aer erlated

mainly in two aspects.First, through the efotrs of Liang Qichao and Wang Guowei,the atristic conception be-

come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禅咖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

temporary aesthetics. Second,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s widely used in the contemporary aesthetic practice, and

is of exemplary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ersources.

Key     words: atristic conception;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aesthetic concept;

aesthetic practice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意境与当代审美的关系

约定俗成而已。

问题:其一,从历史与逻辑结合的角度,论述意境由

    关于意境是一个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问题,我们

诗学范畴向文艺学范畴和当代美学范畴转化;其二,

可以从逻辑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加以论证。从逻辑的

论述意境在当代审美实践中的广泛运用。

角度看,“美学”是舶来之物,在中国的发展也就是

意境作为当代美学范畴          

100年左右的时间。这说明,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美学

的,那么,意境又怎能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呢?

    意境首先是一个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这是我们

这似乎是个悖论。其实不然。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到

讨论间题的前提。

现在也不过只有250年左右的历史。如果说中国古代

目前,国内美学界人士普遍认为,意境是中国古      

没有美学,那么西方古代也同样没有美学。应该看

典美学的一个范畴,而且是核心范礴。现在的问题

到,美学学科的产生,是人类审美文化长期积累的产

是,这一观点在理论上能否成立?虽然表面看来这似

物。也就是说,鲍姆嘉登并不是偶尔心血来潮才创立

乎不能成为一个间题,但却从未有人对此作过论述。

了美学学科,而完全是历史赐予他的机遇。美学的产

实际情形只不过是你这样说,他也这样说,如此渐渐

生是必然的,鲍姆嘉登不做这件事,还会有人来做

收稿日期:2001一02一20

榨类rft*f& 0*: 14: At州轰弋i1.95t#*-7-), X, F窖AACDl;OM-}tiE}, k-子'4hItMk'a度软全攀}*.1t!*Dtr晨亨璧#4t, . . ) -}lhr.李A'  }t tx      c毓   -a}E `研:。

万方数据

的。在他的同时代,有许多学者对美的问题进行了专

云:“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梁启超《中国

门的探讨,诸如英国学者荷迩兹的《美的分析》、休

之美文及其历史》也认为,诗是“人类好美性”的表

漠的《论审美趣味的标准》,法国学者狄德罗的《论

征。由此可见,诗便是“美文”,是“人类好美性”

美》,德国学者康德的《审美判断力的批判》等等。

的艺术显现。季札观乐,一连用了n次“美哉”的

再说,如果没有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和沃尔

审美判断,就是最好的证明。诗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审

夫的哲学研究作基础,也就不会有鲍姆嘉登的《美

美对象之一,因而诗学精神也就是美学精神。意境作

学》。特别是沃尔夫对鲍氏的影响更大。他“就想到为中国人诗学审美意识上升到观念和理论高度的产

在沃尔夫的逻辑学,即清晰的认识方法前面增添一门

物,由诗学范畴转化为美学范畴,便是自然而然的

更在先的科学,即感觉的或膝胧的认识方法,叫做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意境在唐代到宋元时期,主

‘埃斯特惕克’。”①所以,西方美学就不能狭隘地指

要是诗学范畴;宋元以后到近代,则转化为文艺学范

鲍姆嘉登以后的美学,也包括他以前的许多时代的美

畴,即在诗、词、曲、文、小说、音乐、绘画、书法

学。正因为如此,鲍桑葵的《美学史》就从“苏格拉

和园林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使用。⑤近代以来,随着

底时代”写起,并声明他是写一部“审美观念史”,

西方美学的引人和中国美学的建构,意境就再由文艺

或者说写“一部审美意识的历史”,“而不是一部美学学范畴转化为一个美学范畴了。这种转化在梁启超和

家的历史”。②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西方

王国维那里就基本上完成了。

人爱美,有审美意识,那么中国人也是如此,这就好其次,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意境也是一个中国      

比西方人会吃饭,中国人也会吃饭一样简单。尽管有

当代美学的范畴。中国现代美学还只是一种处于启蒙

西餐和中餐之别,但一样是吃饭。只要翻阅中国古代状态的美学,即主要是对于西方美学的翻译、介绍和

的文化典籍,大量谈论美和美感的文字就会纷纷扑面模仿,或者说是“以西方美学为美学”。中国现代美

而来。这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即使对中国美学抱有

学还没有自立门户,只是西方美学的学生。因此,意

偏见的鲍桑葵,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审美意识”③的

境在中国现代美学中还没有确立其地位。尽管宗白华

存在。所以,无论在古代西方,还是在古代中国,都

先生于1936年在《妇女月刊》第6卷第5期上就发表

大量存在着关于“美”的意识、观点和理论。审美是了那篇著名的意境论文,但目的只是“对旧文化的检

人类共同的心理藉求和普遍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文

讨”,并“给予新的评价”。⑥这只是对中国古典美学

明结构中的基本内容。这些古已有之的关于“美”的

范畴(如意境等)的现代阐释和转化,还不属于真正

意识、观点和理论,是形成美学学科的渊源和基础。

的中国现代美学建构。发表于1937年的张其春的

正因为有了前者,才会出现后者。后者是美学,那么

《中西意境之巧合》和周振甫的《抒情与境界》也是

前者也应该是美学,是一种“前美学”或“潜美学”。

如此。中国当代美学,特别是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

尽管西方有西方形态的美学,中国有中国形态的美来的中国美学研究,才开始尝试着建构中国自己的美

学,但两者都是美学,这是毫无疑问的。

学体系。也就在这时,意境才逐渐成为中国当代美学

既然中国古代也存在着一种      “潜美学’,④,那么

的一个重要的范畴。这大概是从李泽厚先生开始的。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意境是不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

1957年,他在《“意境”杂谈》一文中明确指出,意

畴”了。“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学领域,宋境“仍然是我们今日美学中的基本范畴”。但在中国

元以后扩展到文艺学领域,是古代中国人审美意识、

当代美学界真正确立起这种观念则是20世纪80年代

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高度集中的表现。而且,从逻了。诸如蓝华增的《意境—诗的基本审美范畴》

辑的深层看,意境的产生和发展,还有一个“天人合(1981),潘世秀的《略论意境说的美学意义》(1981),

一”的哲学基础和一个“观物取象”、“借景抒情”的

张少康的《论意境的美学特征》(1983)、陈伟的《试

民族审美心理基础,是情景交融、人与自然审美统一论艺术意境的美学性质》(1984),郭东培的《意境的

的产物。所以说,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从逻

审美模糊性》(1986)、张文勋的《论“意境”的美学

辑上是能够成立的。

内涵》(1987)、李元洛的《从中西美学思想的比较看

当然,这还浦要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论证。从历史      

“意境’,》(1987)和郁玩的《意境的审美特征与创造

的角度看,意境不仅有一个自身孕育、产生和发展的

规律》(1990)等等。这一系列论文表明,当代学者

历史,而且还关涉到中国人审美意识、观念和理论的

不仅确立了意境美学范畴的观念,而且将它作为当代

美学史,甚至关涉到更为宽泛的审美文化史。这是一美学中的重要问题来研究。特别是在当代文艺理论和

个十分复杂的学术问题,需要专门研究。这里要说的

当代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都把意境范畴当作一项

是,意境从作为诗学范畴、文艺学范畴到美学范畴,重要的内容。诸如在当代文艺理论方面,有黄世瑜主

不仅有一个逻辑的转化间题,还有一个历史的发展问

编的(文学理论新编》(1986)和童庆炳主编的《文

题,两者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从逻辑的转化来看,

学理论教程》(1992);在当代美学理论方面,有杨

意境最早是一个诗学范畴。司马光《赵朝议文稿序》

辛、甘霖的《美学原理》(1983)和丁枫、张锡坤的

①②③〔英〕鲍桑葵:《美学史》,商务印书馆,1

④古

⑤如清代书法家周星莲认为.书法作品应是由“I物之形”与

风:《<诗经>的潜美学思想》,载《人文杂志》1

9&5年版,第

988年

240页、第5页、第6页、第2页。

第5期。

⑥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0页。

“抽我之心”相结合的产物,因而能“于洒落处见意境”。见其‘临池营见入

64

万方数据

《美学导论》(1986);在当代部门美学理论方面,则

天女)在台上表演的时候,要使观众有同样的感觉,

有肖驰的《中国诗歌美学》(1986)、金学智的《中国就需要把绷带舞起,才能有飞翔的意境。”当关羽面

园林美学》(1990)和胡经之的《文艺美学》(1989)

对江水,深情唱到“好似当年英雄血一般”时,便是

等。将意境范畴纳人中国当代美学体系之中,这是中

戏曲《单刀会》的“愈境的所在。”⑤

国传统美学资源开发和现代转换的成功范例,也是中

电影      剧作家谢逢松认为:“意境是电影的灵

国当代美学自立门户、创构体系的一个良好开端。

魂。”韩尚义也认为,在当今电影美术设计中,应重

意境与当代审美实践            

视意境的创造。⑥

音乐    在声乐上,各地的民歌都生动活泼,富有

    蔡元培先生说:“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①

情趣和意境。特别是流行于山西河曲、保德、偏关和

这说明中国人很重视审美实践。虽然中国人不像搜于

陕西府谷、神木一带的山曲,“在意境上也较辽阔、

思辩的德国人那样为人类创立一门美学,但中国人的

深远。”而器乐曲,“则往往利用联觉构成分外美妙的

这种“富于美感”,也许更接近于“美学”,或者说是

意境。”“如《高山流水》,便将对崇高的迫求,转化

一种名副其实的“美学”,而不是德国人的那种名不

为对意境的向往。”⑦

副实的“感性学(Aesthetik )”。从原始彩陶、教煌壁

画到明清园林,从锦衣绣服、红木家具到雕梁画栋,

舞蹈    当代著名舞蹈理论家吴晓邦先生认为,

大到长城、故宫,小到扇子、耳坠,都能够看到这些

“舞蹈是一种由对客观事物的情感而引起的,又通过

饱经沧桑的美感的存在。至于历代文献典籍中所记载

想象产生意境和形象的一门艺术。”“舞蹈家必须塑造

的美的观点、思想和理论,则是多不胜举。中国人审

好形象,从凝聚情感去产生出舞蹈意境来。”⑧

美的太阳,普照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审美文

绘画    北宋画家王洗的《渔村小雪图》,“构图严

化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代。所以,虽然经历了近代、

谨,笔里精练,气象浑成,意境深远。”现代画家徐

“五四”和新时期三次西方美学的洗礼,但是中国当

悲鸿的《牧童》,“一个小孩牵着水牛,站立在水草丛

代审美实践仍然与传统审美文化一脉相承。正是由于

生的地方,”远处“是一片空白”,留下了令人遐想的

这个原因,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之一的意境,不仅在当

“意境”。⑨

代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而且在

书法      “书法在创作时,要求诗文意境与笔墨意

当代审美实践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境之间相吻合。”“金冬心的漆书的笨拙平实与郑板桥

诗    大庆诗人柳迎彬有一组诗名曰《意境后面的

的六分半书的敬侧桃达,不音也反映出了两人心目中

风》,分别由“月落乌啼”、“无边落木”、“清明时节”

各别的韵趣标准,因而他们的意境也就判若宵壤

和“野渡无人”②四首诗构成,是对唐诗意境的现代

了。”0

重写。

旅刻    “意境是篆刻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散文当代诗人、评论家龙彼德说:“焦菊隐的

“如吴昌硕的‘明月前身’朱文印,是他六十六岁时

《槐香》的成功就在于意境。”“我、失意人、槐花三

怀念其未婚妻的作品。……用小篆朱文,留空较多,

者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地步。”③

表现了清秀、娟美之姿,明月皎洁、清朗之意和恬

小说    陆文夫《漫话情节》说:“现今的小说有

静、幽深之境。加之边壁之造象,也是以婉转、娟秀

了很大发展,……有的简直谈不上什么故事,只是一

之线和大块空白之景,铸成与印面同样的意境,显得

种意境,一种感受而已。”王蒙说:“还有许多抒情性

很谐调一致。”0

强的小说,其主要追求不在塑造人物,而在创造意

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家受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

境、情趣。”何立伟也说:“我以为短篇小说很值得借

把意境视为雕塑艺术的生命,“而形体只是为了更好

镜它(引者按:指古典诗词特别是唐人绝句)那瞬间

地表达意境。”如“霍去病墓石雕,以简练的轮廓线

的刺激而博取广阔意境且余响不绝的表现方式。’,④

刻,传达无尽的意境,逸笔草草,尽得风流。’,0

戏曲      当年,梅兰芳偶尔在朋友家里看到一幅

建筑    “从美学上讲,建筑以造型美、色彩美和

《散花图》,引起了创作的灵感。后来,他与朋友们一意境美满足人的视觉享受。”中国传统建筑是最讲究

起参考了许多木刻、石刻和敦煌壁画,创作了戏曲

意境美的。“自东晋以后,在建筑处理上渐渐重视空

《天女散花》。他说:“当演员(引者按:梅兰芳扮演

间的艺术处理,如纤余委曲,如含蓄、意境之类。到

①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载于《延安文学》1991,年1-2期合刊第145页.

分别是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杜甫(登高》、杜牧《清明》和韦应物《滁州西涧》的

983年版,第181页。

。③

 乙

《散文诗艺术技巧100种》,华夏出版社,

  1998年版,第246页。

⑤梅

 

:《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许姬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第

3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年版,第65页一第6

,1981年版,第4

7页。

9页;薛宝琅:《怎样欣赏戏曲艺术》,

191

花山文艺出版

136页。

191

国优秀民歌赏析》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第85页;叶纯之、蒋‘民:《音乐美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

(舞蹈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

《美术欣赏》,四川人民出版社,1

《书法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

986年版,第1

85年版,第1页、第85页。

・…

993年版,第1

50页、第5

79页、第1

7页。

《膝塑造型与装饰鉴赏》,中国致公出版杜.1

条刻美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6

6页。

994年版.第,页、第2页。

3页、第66页。

万方数据

了唐代,便沿着这种建筑艺术方向发展,把建筑与园

它在造型方面就取得了更广阔的回旋余地,使种种服

林相结合,并运用其他艺术门类的意境,所谓‘诗情

装造型为意境服务,这就是中国的写意服饰艺术体

画意’,来丰富建筑艺术”。如天坛建筑群就是这样。

系。”“写实的服饰也能反映出某种意境,但它以人体

“皇帝在每年冬至要到圈丘来祭天。由于这个仪式似

美为前提;写意的服饰也能创造出体态的美,但它着

向天帝‘报告’,所以在建筑上要象征出皇帝(天子)

力追求的是意境。”⑤

和天帝之间的‘直接’会面的意境。”①雨花石    藏石界普遍认为,“若能集质、色、纹、

园林      当代著名园艺大师陈从周先生说:“文学

形之美于一石,出图像,出意境之石,当更属上乘。”

艺术作品言意境,造园亦言意境。……园林之诗情画

“石上的画面符合诗的意境,以诗句命名者称诗趣。”

意即诗与画之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统名之曰意

“魏毓庆珍藏一枚‘清晖玉臂寒’,冷月西斜,少妇沉

境。”“造园一名构园,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

思,意境幽深。”“在南京雨花石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

他批评上海淀山湖“曲水园”竹子种得太少,劝园林

展出时,纵光出一石,有月亮如有晕,端圆晶透,意

工作者体会一下杜甫“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臂”的

境不凡。”⑥

意境。②

从以上所列举的众多资料中,可以看出    “意境”

盆景      “意境是盆景作品的灵魂。没有意境或意

范畴已被广泛地使用于当代审美实践活动中。也许各

境浅薄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盆景造型之

人的意境观念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妨碍“意境”范畴

前,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意境。”“有人认为盆景是园

的使用和交流。这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传统美学资

林、绘画、文学等艺术的结晶”,“故在盆景中表现出

源具有示范性意义。还值得一提的是季素彩、朱金兴

的意境又是复杂多样,千变万化的。”所以,“为盆景

等人对“幽默意境”作了开发性的研究,并认真辨析

确定一个好的景名,可以点明境界,突出情感内容,

了幽默意境与其他喜剧意境诸如讽刺意境、滑稽意境

深化意境。”③

的细微差别。⑦这是传统意境理论在当代审美实践中

摄影      自然风景的摄影作品更能够表现出意境。

的新发展。这些充分说明,意境作为传统美学范畴,

诸如,“在摄影艺术创作中,风的表现有助于动感、

不仅成功地走向了中国当代的审美实践和美学理论

气象、意境的渲染。”“在风景摄影中,雾经常被运用

其活力、生命力和建构力都异常旺盛,而且正在走向

到画面之中,或美化画面,遮挡掉一些不必要的景

世界。⑧只要我们以开放的胸怀,以世界的眼光,去

物;或构成意境,产生朦胧含蓄之美。”“摄影师们常

开发利用传统美学的资源,走中国人自己的美学之

常将云与景相联系,表现某种意境、情思或气氛。”

路,中国美学的前途就一定是光明的!

“在以群山为拍摄对象的作品中,意境的表达,要求

作者选择富有审美价值的山景局部为画面内容。”④

(责任编辑洪颖)

服饰      中国的服饰“不着眼于突出人体的外形,

    ①鲁

第131页。

斌:(20世纪大建筑》,21世纪出版社,1993年版,第68页;沈福煦:《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同挤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3页

②司

常选《陈从周天趣美文》,广东人民出版社,1

:《盆景造型艺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年版,第33页、第36页、

999年版,第56页、第134,

③潘

第138页。

社,1

第37页;

993

,第208页。

忠:《中国盆景技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图说景物摄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第15页、

:《雨花石谱》,南京出版社,1

:《服饰艺术与美》,重庆出版社.1

朱金兴等人:《幽狱美学》,河北教育出版社.互

995年版,第1

987年版,第43页、第44页。

第22页、

第36页。

48页、第240页、第250页、

第25

《意境理论的现代化与世界化》.续《中国杜会科学》1

卯,年版,第3

998年第3期。

86页 ̄

2页。

喇刀页。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