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黑客帝国》系列电影特效分析

IT圈 admin 51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仉溥心)

龙源期刊网

《黑客帝国》系列电影特效分析

作者:周梦迪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4期

摘要:《黑客帝国》第一部于1998年拍摄,1999年上映。《黑客帝国》二、三部于2000

年采用同期拍摄的方式拍摄,2003年上映。相比第一部来说,二、三部在特效上有了很大的

突破和飞跃。

关键词:黑客帝国;电影特效;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31-01

一、《黑客帝国》第一部特效核心

片中大量动作场景中的超级慢动作画面需要摄影机达到将近每秒12000帧,沃卓斯基兄弟

称之为“子弹时间摄影术”。拍摄“子弹时间”镜头时,是以120架尼康照相机围绕着被拍摄对

象,然后让这些相机的快门按照电脑预先编程好的顺序和时间间隔开始拍照,然后把各个角度

拍得的照片全部扫描进电脑,由电脑对相邻两张照片之间的差异进行虚拟修补,这样就能获得

360度镜头下拍摄对象的连贯、顺滑的动作,最后再由电脑将该连贯的动态图象与背景融合,

才有了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令人拍案叫绝的新奇镜头。

“子弹时间”本身只适合拍摄在一个有限空间里、少量对象物体的动作,当拍摄对象数量众

多,而且涉及更复杂的镜头运动时,“子弹时间”就应付不来了。因此,视觉特效总监盖特在沃

卓斯基兄弟的同意下,联合全球六大顶尖视觉特效公司,共同完成了两部续集中多达2500个

的特效镜头,是第一集412个特效镜头的六倍多,同时也完成了他本人和沃卓斯基的心愿:创

造出了不能被模仿的视觉特效。

二、《黑客帝国》第二部特效突破

(一)革命性的突破一“虚拟拍摄”

所谓“虚拟拍摄”,在沃卓斯基兄弟的构想中,就是在电脑的虚拟场景中完成导演所要求的

效果。拍摄所需的各种元素全部被整合进了电脑,然后,导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在电脑中

"指挥"角色的表演和动作,从任意角度取景。100个史密斯的虚拟人形象是从扮演史密斯的雨

果·维文和他的12个替身演员身上提取数据的。当替身们对雨果的模仿达到导演满意的程度

后,动作指导袁和平的小组和基努·李维斯加入了进来,开始动作戏的排练,在这过程中,用

“动作捕捉”(Motion-Capture)技术将所有尼奥和100个“史密斯”该完成的动作全部输入电

脑。在所有动作被记录、输入进电脑后,虚拟人将被盖特的特效团队赋予肌肉和骨骼,然后再

被覆盖上和照片一般清晰、真实的肌肤和衣服。在创造虚拟人的过程中,盖特的特效小组又发

明出一项尖端技术——“全息捕捉”(Universal Capture),简称U-Capture。他们使用5台索尼

龙源期刊网

超高精度HDW900型数码摄像机,呈半圆形对准演员的面部,当演员开始表演时,摄像机捕

捉下演员脸部的每一个精细反应,从一根发丝的摆动到每条皱纹的抽动方式都不会错过

(HDW900能清晰拍摄到毛囊和毛细血管)。然后综合5台机器的数据,就可以得到演员面部

的三维精确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未被压缩,而是直接输入大型电脑系统,每秒钟的数据流量

超过1G。特效小组再将这些真实的面部表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情节"贴"到相应的虚拟人身

上。由于无论是虚拟人的身材、动作、表情,还是他们的服装在动作时的变化,都是直接从真

实表演中复制过来的,虚拟人也就和真实世界中的演员别无二致了。

最后,另外“复制”好的虚拟场景、道具,和一些影片需要的特殊效果被加了进来,完美的

组合成和真实世界如出一辙的虚拟世界。

(二)革命性突破二“视觉预览”

剧组决定采用“视觉预览”系统来编排这场影史上最复杂的追车戏。简言之,“视觉预览”就

是在电脑上模拟出一个实际场景来,然后在其中对机位和角度等进行试验,从而找到最佳方

式,最后用动画演练,以观后效并相应做出调整。为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场景准确无误的进行,

剧组在正式开拍的一年前就开始准备,设计人员和工程师用三维模型来确定每部高速行驶的车

辆的轨迹以及在碰撞和爆炸过程中的移动方向。最终,通过“视觉预览”系统,特效和特技小组

将每部车的速度精确到1英里/小时,同时也为每位特技驾驶员制定出了详细操作流程,使得

这场超级大追车得以完全按计划进行,同时又看不出编排的痕迹。

三、《黑客帝国》第三部特效突破

尼奥与史密斯特工的颠峰对决是《矩阵革命》中的重头戏。为了完成沃卓斯基兄弟的夸张

想法,制作团队不得不又研发出新的技术装备。片中的滂沱大雨气势逼人,有别于其他影片中

的雨景,因为这种新装备可以让水不停循环和净化,而且制造的雨滴额外硕大。

为了营造空中场景的失重感,特技和特效部门携手发明了一种名为“Tuning Forks”的装

置,这是一种能让演员和特技人在打斗时模拟失重状态的特殊索具。这段场景是在被蓝屏包围

的盒状布景“蛋箱”中拍摄,然后再在背景中加入虚拟场景。

四、总结

从最初的设想到准备和完成,《黑客帝国》系列影片中的特效和特技的创造水平和才华是

无与伦比的。特技协调总监R·A·罗德尔总结说:“为了力求完美,我们曾在一天中拍过70个

镜头。我们都变成了超级完美主义者,不超常发挥就会失望不已。"总的来说,我认为不管续

集的剧情如何的有漏洞,在特效制作上,《黑客帝国》在视觉上能够足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仉溥心)

龙源期刊网

《黑客帝国》系列电影特效分析

作者:周梦迪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4期

摘要:《黑客帝国》第一部于1998年拍摄,1999年上映。《黑客帝国》二、三部于2000

年采用同期拍摄的方式拍摄,2003年上映。相比第一部来说,二、三部在特效上有了很大的

突破和飞跃。

关键词:黑客帝国;电影特效;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31-01

一、《黑客帝国》第一部特效核心

片中大量动作场景中的超级慢动作画面需要摄影机达到将近每秒12000帧,沃卓斯基兄弟

称之为“子弹时间摄影术”。拍摄“子弹时间”镜头时,是以120架尼康照相机围绕着被拍摄对

象,然后让这些相机的快门按照电脑预先编程好的顺序和时间间隔开始拍照,然后把各个角度

拍得的照片全部扫描进电脑,由电脑对相邻两张照片之间的差异进行虚拟修补,这样就能获得

360度镜头下拍摄对象的连贯、顺滑的动作,最后再由电脑将该连贯的动态图象与背景融合,

才有了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令人拍案叫绝的新奇镜头。

“子弹时间”本身只适合拍摄在一个有限空间里、少量对象物体的动作,当拍摄对象数量众

多,而且涉及更复杂的镜头运动时,“子弹时间”就应付不来了。因此,视觉特效总监盖特在沃

卓斯基兄弟的同意下,联合全球六大顶尖视觉特效公司,共同完成了两部续集中多达2500个

的特效镜头,是第一集412个特效镜头的六倍多,同时也完成了他本人和沃卓斯基的心愿:创

造出了不能被模仿的视觉特效。

二、《黑客帝国》第二部特效突破

(一)革命性的突破一“虚拟拍摄”

所谓“虚拟拍摄”,在沃卓斯基兄弟的构想中,就是在电脑的虚拟场景中完成导演所要求的

效果。拍摄所需的各种元素全部被整合进了电脑,然后,导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在电脑中

"指挥"角色的表演和动作,从任意角度取景。100个史密斯的虚拟人形象是从扮演史密斯的雨

果·维文和他的12个替身演员身上提取数据的。当替身们对雨果的模仿达到导演满意的程度

后,动作指导袁和平的小组和基努·李维斯加入了进来,开始动作戏的排练,在这过程中,用

“动作捕捉”(Motion-Capture)技术将所有尼奥和100个“史密斯”该完成的动作全部输入电

脑。在所有动作被记录、输入进电脑后,虚拟人将被盖特的特效团队赋予肌肉和骨骼,然后再

被覆盖上和照片一般清晰、真实的肌肤和衣服。在创造虚拟人的过程中,盖特的特效小组又发

明出一项尖端技术——“全息捕捉”(Universal Capture),简称U-Capture。他们使用5台索尼

龙源期刊网

超高精度HDW900型数码摄像机,呈半圆形对准演员的面部,当演员开始表演时,摄像机捕

捉下演员脸部的每一个精细反应,从一根发丝的摆动到每条皱纹的抽动方式都不会错过

(HDW900能清晰拍摄到毛囊和毛细血管)。然后综合5台机器的数据,就可以得到演员面部

的三维精确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未被压缩,而是直接输入大型电脑系统,每秒钟的数据流量

超过1G。特效小组再将这些真实的面部表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情节"贴"到相应的虚拟人身

上。由于无论是虚拟人的身材、动作、表情,还是他们的服装在动作时的变化,都是直接从真

实表演中复制过来的,虚拟人也就和真实世界中的演员别无二致了。

最后,另外“复制”好的虚拟场景、道具,和一些影片需要的特殊效果被加了进来,完美的

组合成和真实世界如出一辙的虚拟世界。

(二)革命性突破二“视觉预览”

剧组决定采用“视觉预览”系统来编排这场影史上最复杂的追车戏。简言之,“视觉预览”就

是在电脑上模拟出一个实际场景来,然后在其中对机位和角度等进行试验,从而找到最佳方

式,最后用动画演练,以观后效并相应做出调整。为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场景准确无误的进行,

剧组在正式开拍的一年前就开始准备,设计人员和工程师用三维模型来确定每部高速行驶的车

辆的轨迹以及在碰撞和爆炸过程中的移动方向。最终,通过“视觉预览”系统,特效和特技小组

将每部车的速度精确到1英里/小时,同时也为每位特技驾驶员制定出了详细操作流程,使得

这场超级大追车得以完全按计划进行,同时又看不出编排的痕迹。

三、《黑客帝国》第三部特效突破

尼奥与史密斯特工的颠峰对决是《矩阵革命》中的重头戏。为了完成沃卓斯基兄弟的夸张

想法,制作团队不得不又研发出新的技术装备。片中的滂沱大雨气势逼人,有别于其他影片中

的雨景,因为这种新装备可以让水不停循环和净化,而且制造的雨滴额外硕大。

为了营造空中场景的失重感,特技和特效部门携手发明了一种名为“Tuning Forks”的装

置,这是一种能让演员和特技人在打斗时模拟失重状态的特殊索具。这段场景是在被蓝屏包围

的盒状布景“蛋箱”中拍摄,然后再在背景中加入虚拟场景。

四、总结

从最初的设想到准备和完成,《黑客帝国》系列影片中的特效和特技的创造水平和才华是

无与伦比的。特技协调总监R·A·罗德尔总结说:“为了力求完美,我们曾在一天中拍过70个

镜头。我们都变成了超级完美主义者,不超常发挥就会失望不已。"总的来说,我认为不管续

集的剧情如何的有漏洞,在特效制作上,《黑客帝国》在视觉上能够足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