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薄洲)
维普资讯
第5卷第2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I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01.5
No.2
2006年6月
Jun.
2oo6
“ 辋川别业"不是园林
乔永强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摘要:从陈铁民先生的现场求证和研究结果来看,唐代<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许多景点都不在唐代诗人王维的
辋川别业的范围之内。国内园林史学界将<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证明“辋川别业”是“别墅
园林”或“郊野园林”的证据并不能成立。该文通过对<辋川图》中“辋川居所”与城市园林在“私权边界”、“主人身
份”以及周边“自然山水的人工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王维的辋川别业和<辋川图》中的辋川居所不但在
空间结构上与城市园林有着明显不同,在逻辑关系上也不应被划在园林的范畴之内。
关键词:辋川另0业;空间结构;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16(2006).02.0043.03
‘‘Wangchuan Villa’’is not a Garden
QIAO Yong-qiang
(School ofLandscape Architecture,B ̄ing Forestry University,100083,P。R.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udies of CHEN Tie—min(1938一),a famous specialist who researched the
poems ofTang Dynasty,most ofthe landscapes which are described in Wangchuan Painting and Wangchuan
PoetyAnrthology are not in the“Wangchuan villa”which belonged to WANG Wei(701—761),a great poet
nd painter of Taang Dynasty.The evidence of considering the landscapes which are described in Wangchuan
Painting and Wangchuan Poetry Anthology as a whole doesn’t achieve the result that the‘‘Wangchuan vila”
is a garden.Comparative analysis on“Wangchuan residences”and city gardens in the respects of the boundary
of personal right,the owner’S identity and the artificial factors of environment,the paper holds that
“Wangchuan vila”not only is different with city gardens in the spatial construction but also is not a gc ̄rden in
logic.
Key words: Wangchuan vila;spatial structure;garden
辋川别业在中国园林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
一
置。由于明清之前中国园林遗存实例的湮没,没有
人能够形象地说明中国园林在明清之前的详细情
、
王维选择辋川I别业的理由
按照《新唐书》的记载和园林史家的分析u],王
维选择辋川别业作为居所主要是出于仕途的坎坷经
历。由于厌倦了官场生活,王维选择这个远离城市
况。辋川别业是中国在明清之前惟一既有图画,又
有诗歌和史书记载,彼此可以相互印证的所谓园林
实例 。抛开绘画本身在透视、写意等方面的问题
的郊区作为退隐之所。这其实只是王维选择辋川别
业的一个方面。按照这种逻辑,王维可以选择任何一
不说,《辋川图》确实对人们研究唐代人的生活环境
状况有重要的帮助。但这并不能成为将辋川别业判
定为园林的理由和根据。
个郊区或者外地来生活,没必要单单选择辋J JI ̄U业作
为生活居所。其中,应当还有更深的考虑和原因。
收稿日期:2005.12.21
作者简介:乔永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园林规划与设计。电话:Ol 6239l428 Emai]:qiaoyonsqian¥@163.corn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
①史书有载且同为唐代卢鸿的‘草堂图)与‘十志词),按照徐复观等人的考证,现存的‘草堂图)与‘十志词)均非卢鸿本人所作,极有可能是后
人根据历史记载的附会之作。
维普资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5卷
(一)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
按照陈铁民等人的实地考证,当时的辋川别业
所在的辋川地区,早已因山水风光之美而成为京郊
比较成熟的风景区了。王维之所以选择辋川作为居
住地,不仅有宋之问向其出售别墅的机缘,同时,出
于山水画家和诗人的天性,王维对这一地区的山水
景色的认可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二)与京城不即不离的位置关系
王维与中国古代的其他文人一样,其“退隐”乃
假隐而非真隐。其所隐之处离城不能太近,也不能
太远,还必须要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保证与京
城之内诗友、酒友等各种社会关系的正常沟通。从
距离上来讲,辋川距长安约40 km,恰是古代车马一
天的路程,可以满足王维与京城不即不离的心理与
社会需求。
(三)较为稳定的物质生活保障
从日本圣福寺所藏的唐代《辋川图》来看,在王
维所生活的时代,辋川不仅有风景优美的自然山水,
同时也有大型的建筑群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这表明
了此区域并非是人们印象中的偏僻之地。绘画中超
乎常人想象的大型建筑群显示,这一区域具有与普
通郊区截然不同的人口密度和繁荣程度,同时也暗
示了辋川具有保证其区域内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物
质供应体系。有了稳定的物质供应保障,才能保证
王维安然、舒适地在这里写诗作画。
二、《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
景点与辋川别业的关系
周维权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认为,《辋川
图》和《辋川I诗》中的景点是王维辋川I别业的一部
分…。但事实是否如此呢?除了逻辑上“得到如此
面积广大的区域需要多大的经济实力,以及修整如
此面积巨大的区域需要多长时间”的疑问以外,也有
基于这种疑问的实地求证。陈铁民先生在两度实地
考察辋川别业故址的基础上,结合《蓝田县志》、《类
编长安志》、《元和郡县图志》等文献记载及王维诗
作,断定冯贽《云仙杂记》以来所持“辋川别业乃一游
址达二十处之多的大庄园”的观点并不正确。文章
认为,辋川并非一个与世隔绝的桃源;王维在辋川的
宅第,也就是辋川别业的主建筑,不在20处游址内;
这20处游址并非都为王维所营造,归其所有,也不
都在王维别业的范围内 ]。这些结论,有助于澄清
王维的辋川别业与《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相关景点
关系的某些误解。
三、辋川别业的形态
从陈铁民先生的考证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推论。
首先,《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许多景点都不
在辋川别业的范围之内,那么,将《辋川图》和《辋川
诗》中的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证明辋川别业是园林的
证据就不能成立;其次,如果辋川别业的主建筑不在
《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景点范围之内,那么,辋川
别业的主建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和结构呢?
从国内和日本保存的两种《辋川图》摹本的分析
来看,《辋川图》中的建筑居所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建筑居所或山环,或水抱,都镶嵌在一块风水较为
合理,景色较为优美的自然环境中;②建筑围合而成
的院内空间比较紧凑,加上周边优美的自然山水环
境,院内空间没有太多人工山水;③建筑居所与周围
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嵌入式”,建筑空间与外围的植
物和山水的关系是一种环状的包围关系,植物和山
水将建筑包围起来,而非建筑的内部空间将植物和
山水包围起来;④从建筑居所周围植物的生长状态
来看,主要以自然生长的植物为主,且已具有了很长
的生长时间,不像是人工短期所为,人工对植物的整
理只可能以作为“减法”的简单清理为主;⑤建筑居
所周围的山水环境都是天然的、以土石山区地貌为
主的大体量山水环境,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大规模
的改造与整理,既没有美学和视觉上的必要,也超出
了王维这些官宦文人的财力和物力,建筑居所周围
的山水环境更像是天然所成;⑥两个版本的《辋川图》
都显示出辋川地区的建筑居所具有安全和私权领域
方面的“双重边界”,建筑和篱笆围栏构成居住者的
“安全边界”,山体、水岸和植物构成居住者范围模糊
的“私权边界”——居住者在这一区域拥有一定的使
用权。
作为《辋川图》和《辋川诗》景点范围之外的王维
辋川别业的主建筑,应当也具有《辋川I图》和《辋川I
诗》景点范围建筑之内居所的这些共同特征。否则,
只能讨论《辋川图》和《辋川诗》景点范围内建筑居所
与园林的关系,不在其景点范围之内的辋川别业与
园林的关系就无从谈起。
四、辋川别业或者《辋川图》内的
建筑居所与园林的关系
现在就切人到辋川别业或者《辋川图》内的建筑
居所与园林是什么样关系的问题上来。既然《辋川
图》内的建筑居所不是王维别业的主建筑,那么也未
必都是京城之内人们的别业,并不排除其为当地人
士居所的可能性。出于行文的简便和论述的严谨,
下文将辋川别业或者《辋川图》内的建筑居所统一简
称为“辋川居所”。
从以上辋川居所的各项特征来看,判定它们是
维普资讯
第2期 乔永强:“辋川别业”不是园林 45
不是园林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与城市园林在空间结构方面的差异性
按照上文对辋川居所之双重边界的区分,辋川
特征:①其建筑居所所形成的院内空间在尺度上既
不适合也没必要再添加一些人工山水的成分,周围
的自然山水要比所谓的人工山水要好得多;②它也
具有范围不同的双重边界,既有安全意义上由建筑
和围栏所构成的安全边界,又有使用权意义上边界
模糊的私权边界。
居所之双重边界同城市园林中每个园林单元只有一
个私权边界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对城市园
林的建筑居所与园林空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话,大
致可以分为四种。
1)居所园林共生型 如同潘谷西先生所谓的
“庭景”,园林空间位于建筑空间所构成的内向性空
间之内,建筑空间与园林空间的面积比例大致相当,
考虑到辋川居所与城市园林在空间结构方面的
差异。如果硬要将辋川居所的空间结构范型划为园
林的一种类型的话。从辋川居所在空间结构上与独
立型民居的相似性来看,这种定性和划分方法就有
建筑居所与园林空间之间没有边界关系,如江南的
芥舟园和壶园。
2)居所园林并列型 园林并不在建筑居所形成
的内向性空间之内,建筑居所和园林之间有各自独
立的边界,彼此互不包含。两者通过围墙和居所所
开的门户联系。这种空间结构如同潘谷西先生所谓
之“园林”,如江南的残粒园。
3)建筑居所在园林之中的“嵌入型”建筑居所
和园林之间没有独立的边界,但建筑空间与园林空
间的面积比例极不平衡,园林空间的面积比例远大
于建筑居所,如苏州的狮子林。
4)建筑居所与园林相互包含的“复合型” 大园
林空间之中包含建筑居所,建筑居所之中又包含小
园林空间。这种空间结构其实是由“庭景型”、“园林
型”和“嵌入型”各种园林空间范型单元所构成的复
合体,如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
这四种建筑居所和园林空间的构成模式与辋川
居所都不相同。首先,这些居所建筑和园林空间都
只有一个私权边界。无论是居所园林共生型和居所
园林并列型中由建筑和园林围墙所构成的私权边
界,还是“嵌入型”和“复合型”中由园林围墙所构成
的边界,他们既是安全意义上的安全边界,也是使用
权意义上的私权边界。而在辋川居所中,不但这两
个边界不重合,辋川居所使用权意义上的私权边界
还呈现出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个边界与周边作为公
共资源的自然山水并没有人工标识的明显界限。
(二)辋川居所与自然山水环境中的独立型民居
在空间结构方面的相似性
在山区的民居形态中,按照居住的集中程度可
以分为居住集中的聚落型和居住分散的独立型。在
现在西安周边的山区中,这两种民居形态都还可以
见到。
从辋川居所与自然山水环境的关系来看。辋川
居所在空间结构上更接近于独立型民居。除了辋川
居所不一定具有为维持日常生活而必需的农田之
外。山区的独立型民居具有辋川居所的大部分空间
将园林类型“泛化”的危险。假如辋川居所被划在园
林的范畴之中。岂不是辋川山区乃至全国众多风景
区的独立型民居也被划在园林的范畴之内?
或许可以认为只有权贵和文人所拥有的辋川居
所才能被称作“别墅园林”或“郊野园林”。但使用者
的社会身份并不能掩盖辋川居所与山区独立型民居
在奎询结构上的相似性。是否是园林,应当由园林
的空间结构和使用意向来决定。以权贵和文人的身
份来判定辋川居所是不是园林,无疑是否定了山区
居民对自然审美的天然本能。
(三)辋川居所周边自然山水的人工因素
正如上文所言,从《辋川图》摹本中植物的生长
状况来看,主要以自然生长的植物为主,且已具有了
很长的生长时间,不像是人工短期所为。同样,居所
建筑周围的山水环境由于是大体量的山水环境,在
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与整理,既没有美
学和视觉上的必要,也超出了王维这些官宦文人的
财力和物力。既然辋川居所周边山水环境主要以自
然环境为主,又没有体现私权意义的人工标识的边
界,这与学者们所界定的园林内涵有一定的距离。
综上所述,国内园林史学界将《辋川图》和《辋川
诗》中的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证明辋川别业是园林
的证据不能成立。《辋川图》中的辋川居所和王维的
辋川别业不但在空间结构上与城市园林有着明显不
同,在逻辑关系上也不应当被划在园林的范畴之内,
在类别上应当单独列项研究。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64.167.
[2]陈铁民.辋川别业遗址与王维辋川诗[J].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7(4):10-14.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彭--1 ̄'1.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l986.
[5]张家骥.中国造园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孔艳)
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薄洲)
维普资讯
第5卷第2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I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01.5
No.2
2006年6月
Jun.
2oo6
“ 辋川别业"不是园林
乔永强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摘要:从陈铁民先生的现场求证和研究结果来看,唐代<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许多景点都不在唐代诗人王维的
辋川别业的范围之内。国内园林史学界将<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证明“辋川别业”是“别墅
园林”或“郊野园林”的证据并不能成立。该文通过对<辋川图》中“辋川居所”与城市园林在“私权边界”、“主人身
份”以及周边“自然山水的人工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王维的辋川别业和<辋川图》中的辋川居所不但在
空间结构上与城市园林有着明显不同,在逻辑关系上也不应被划在园林的范畴之内。
关键词:辋川另0业;空间结构;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16(2006).02.0043.03
‘‘Wangchuan Villa’’is not a Garden
QIAO Yong-qiang
(School ofLandscape Architecture,B ̄ing Forestry University,100083,P。R.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udies of CHEN Tie—min(1938一),a famous specialist who researched the
poems ofTang Dynasty,most ofthe landscapes which are described in Wangchuan Painting and Wangchuan
PoetyAnrthology are not in the“Wangchuan villa”which belonged to WANG Wei(701—761),a great poet
nd painter of Taang Dynasty.The evidence of considering the landscapes which are described in Wangchuan
Painting and Wangchuan Poetry Anthology as a whole doesn’t achieve the result that the‘‘Wangchuan vila”
is a garden.Comparative analysis on“Wangchuan residences”and city gardens in the respects of the boundary
of personal right,the owner’S identity and the artificial factors of environment,the paper holds that
“Wangchuan vila”not only is different with city gardens in the spatial construction but also is not a gc ̄rden in
logic.
Key words: Wangchuan vila;spatial structure;garden
辋川别业在中国园林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
一
置。由于明清之前中国园林遗存实例的湮没,没有
人能够形象地说明中国园林在明清之前的详细情
、
王维选择辋川I别业的理由
按照《新唐书》的记载和园林史家的分析u],王
维选择辋川别业作为居所主要是出于仕途的坎坷经
历。由于厌倦了官场生活,王维选择这个远离城市
况。辋川别业是中国在明清之前惟一既有图画,又
有诗歌和史书记载,彼此可以相互印证的所谓园林
实例 。抛开绘画本身在透视、写意等方面的问题
的郊区作为退隐之所。这其实只是王维选择辋川别
业的一个方面。按照这种逻辑,王维可以选择任何一
不说,《辋川图》确实对人们研究唐代人的生活环境
状况有重要的帮助。但这并不能成为将辋川别业判
定为园林的理由和根据。
个郊区或者外地来生活,没必要单单选择辋J JI ̄U业作
为生活居所。其中,应当还有更深的考虑和原因。
收稿日期:2005.12.21
作者简介:乔永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园林规划与设计。电话:Ol 6239l428 Emai]:qiaoyonsqian¥@163.corn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
①史书有载且同为唐代卢鸿的‘草堂图)与‘十志词),按照徐复观等人的考证,现存的‘草堂图)与‘十志词)均非卢鸿本人所作,极有可能是后
人根据历史记载的附会之作。
维普资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5卷
(一)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
按照陈铁民等人的实地考证,当时的辋川别业
所在的辋川地区,早已因山水风光之美而成为京郊
比较成熟的风景区了。王维之所以选择辋川作为居
住地,不仅有宋之问向其出售别墅的机缘,同时,出
于山水画家和诗人的天性,王维对这一地区的山水
景色的认可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二)与京城不即不离的位置关系
王维与中国古代的其他文人一样,其“退隐”乃
假隐而非真隐。其所隐之处离城不能太近,也不能
太远,还必须要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保证与京
城之内诗友、酒友等各种社会关系的正常沟通。从
距离上来讲,辋川距长安约40 km,恰是古代车马一
天的路程,可以满足王维与京城不即不离的心理与
社会需求。
(三)较为稳定的物质生活保障
从日本圣福寺所藏的唐代《辋川图》来看,在王
维所生活的时代,辋川不仅有风景优美的自然山水,
同时也有大型的建筑群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这表明
了此区域并非是人们印象中的偏僻之地。绘画中超
乎常人想象的大型建筑群显示,这一区域具有与普
通郊区截然不同的人口密度和繁荣程度,同时也暗
示了辋川具有保证其区域内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物
质供应体系。有了稳定的物质供应保障,才能保证
王维安然、舒适地在这里写诗作画。
二、《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
景点与辋川别业的关系
周维权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认为,《辋川
图》和《辋川I诗》中的景点是王维辋川I别业的一部
分…。但事实是否如此呢?除了逻辑上“得到如此
面积广大的区域需要多大的经济实力,以及修整如
此面积巨大的区域需要多长时间”的疑问以外,也有
基于这种疑问的实地求证。陈铁民先生在两度实地
考察辋川别业故址的基础上,结合《蓝田县志》、《类
编长安志》、《元和郡县图志》等文献记载及王维诗
作,断定冯贽《云仙杂记》以来所持“辋川别业乃一游
址达二十处之多的大庄园”的观点并不正确。文章
认为,辋川并非一个与世隔绝的桃源;王维在辋川的
宅第,也就是辋川别业的主建筑,不在20处游址内;
这20处游址并非都为王维所营造,归其所有,也不
都在王维别业的范围内 ]。这些结论,有助于澄清
王维的辋川别业与《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相关景点
关系的某些误解。
三、辋川别业的形态
从陈铁民先生的考证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推论。
首先,《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许多景点都不
在辋川别业的范围之内,那么,将《辋川图》和《辋川
诗》中的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证明辋川别业是园林的
证据就不能成立;其次,如果辋川别业的主建筑不在
《辋川图》和《辋川诗》中的景点范围之内,那么,辋川
别业的主建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和结构呢?
从国内和日本保存的两种《辋川图》摹本的分析
来看,《辋川图》中的建筑居所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建筑居所或山环,或水抱,都镶嵌在一块风水较为
合理,景色较为优美的自然环境中;②建筑围合而成
的院内空间比较紧凑,加上周边优美的自然山水环
境,院内空间没有太多人工山水;③建筑居所与周围
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嵌入式”,建筑空间与外围的植
物和山水的关系是一种环状的包围关系,植物和山
水将建筑包围起来,而非建筑的内部空间将植物和
山水包围起来;④从建筑居所周围植物的生长状态
来看,主要以自然生长的植物为主,且已具有了很长
的生长时间,不像是人工短期所为,人工对植物的整
理只可能以作为“减法”的简单清理为主;⑤建筑居
所周围的山水环境都是天然的、以土石山区地貌为
主的大体量山水环境,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大规模
的改造与整理,既没有美学和视觉上的必要,也超出
了王维这些官宦文人的财力和物力,建筑居所周围
的山水环境更像是天然所成;⑥两个版本的《辋川图》
都显示出辋川地区的建筑居所具有安全和私权领域
方面的“双重边界”,建筑和篱笆围栏构成居住者的
“安全边界”,山体、水岸和植物构成居住者范围模糊
的“私权边界”——居住者在这一区域拥有一定的使
用权。
作为《辋川图》和《辋川诗》景点范围之外的王维
辋川别业的主建筑,应当也具有《辋川I图》和《辋川I
诗》景点范围建筑之内居所的这些共同特征。否则,
只能讨论《辋川图》和《辋川诗》景点范围内建筑居所
与园林的关系,不在其景点范围之内的辋川别业与
园林的关系就无从谈起。
四、辋川别业或者《辋川图》内的
建筑居所与园林的关系
现在就切人到辋川别业或者《辋川图》内的建筑
居所与园林是什么样关系的问题上来。既然《辋川
图》内的建筑居所不是王维别业的主建筑,那么也未
必都是京城之内人们的别业,并不排除其为当地人
士居所的可能性。出于行文的简便和论述的严谨,
下文将辋川别业或者《辋川图》内的建筑居所统一简
称为“辋川居所”。
从以上辋川居所的各项特征来看,判定它们是
维普资讯
第2期 乔永强:“辋川别业”不是园林 45
不是园林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与城市园林在空间结构方面的差异性
按照上文对辋川居所之双重边界的区分,辋川
特征:①其建筑居所所形成的院内空间在尺度上既
不适合也没必要再添加一些人工山水的成分,周围
的自然山水要比所谓的人工山水要好得多;②它也
具有范围不同的双重边界,既有安全意义上由建筑
和围栏所构成的安全边界,又有使用权意义上边界
模糊的私权边界。
居所之双重边界同城市园林中每个园林单元只有一
个私权边界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对城市园
林的建筑居所与园林空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话,大
致可以分为四种。
1)居所园林共生型 如同潘谷西先生所谓的
“庭景”,园林空间位于建筑空间所构成的内向性空
间之内,建筑空间与园林空间的面积比例大致相当,
考虑到辋川居所与城市园林在空间结构方面的
差异。如果硬要将辋川居所的空间结构范型划为园
林的一种类型的话。从辋川居所在空间结构上与独
立型民居的相似性来看,这种定性和划分方法就有
建筑居所与园林空间之间没有边界关系,如江南的
芥舟园和壶园。
2)居所园林并列型 园林并不在建筑居所形成
的内向性空间之内,建筑居所和园林之间有各自独
立的边界,彼此互不包含。两者通过围墙和居所所
开的门户联系。这种空间结构如同潘谷西先生所谓
之“园林”,如江南的残粒园。
3)建筑居所在园林之中的“嵌入型”建筑居所
和园林之间没有独立的边界,但建筑空间与园林空
间的面积比例极不平衡,园林空间的面积比例远大
于建筑居所,如苏州的狮子林。
4)建筑居所与园林相互包含的“复合型” 大园
林空间之中包含建筑居所,建筑居所之中又包含小
园林空间。这种空间结构其实是由“庭景型”、“园林
型”和“嵌入型”各种园林空间范型单元所构成的复
合体,如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
这四种建筑居所和园林空间的构成模式与辋川
居所都不相同。首先,这些居所建筑和园林空间都
只有一个私权边界。无论是居所园林共生型和居所
园林并列型中由建筑和园林围墙所构成的私权边
界,还是“嵌入型”和“复合型”中由园林围墙所构成
的边界,他们既是安全意义上的安全边界,也是使用
权意义上的私权边界。而在辋川居所中,不但这两
个边界不重合,辋川居所使用权意义上的私权边界
还呈现出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个边界与周边作为公
共资源的自然山水并没有人工标识的明显界限。
(二)辋川居所与自然山水环境中的独立型民居
在空间结构方面的相似性
在山区的民居形态中,按照居住的集中程度可
以分为居住集中的聚落型和居住分散的独立型。在
现在西安周边的山区中,这两种民居形态都还可以
见到。
从辋川居所与自然山水环境的关系来看。辋川
居所在空间结构上更接近于独立型民居。除了辋川
居所不一定具有为维持日常生活而必需的农田之
外。山区的独立型民居具有辋川居所的大部分空间
将园林类型“泛化”的危险。假如辋川居所被划在园
林的范畴之中。岂不是辋川山区乃至全国众多风景
区的独立型民居也被划在园林的范畴之内?
或许可以认为只有权贵和文人所拥有的辋川居
所才能被称作“别墅园林”或“郊野园林”。但使用者
的社会身份并不能掩盖辋川居所与山区独立型民居
在奎询结构上的相似性。是否是园林,应当由园林
的空间结构和使用意向来决定。以权贵和文人的身
份来判定辋川居所是不是园林,无疑是否定了山区
居民对自然审美的天然本能。
(三)辋川居所周边自然山水的人工因素
正如上文所言,从《辋川图》摹本中植物的生长
状况来看,主要以自然生长的植物为主,且已具有了
很长的生长时间,不像是人工短期所为。同样,居所
建筑周围的山水环境由于是大体量的山水环境,在
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与整理,既没有美
学和视觉上的必要,也超出了王维这些官宦文人的
财力和物力。既然辋川居所周边山水环境主要以自
然环境为主,又没有体现私权意义的人工标识的边
界,这与学者们所界定的园林内涵有一定的距离。
综上所述,国内园林史学界将《辋川图》和《辋川
诗》中的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证明辋川别业是园林
的证据不能成立。《辋川图》中的辋川居所和王维的
辋川别业不但在空间结构上与城市园林有着明显不
同,在逻辑关系上也不应当被划在园林的范畴之内,
在类别上应当单独列项研究。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64.167.
[2]陈铁民.辋川别业遗址与王维辋川诗[J].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7(4):10-14.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彭--1 ̄'1.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l986.
[5]张家骥.中国造园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孔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