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笃德庸)
精心整理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着读后感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是一本由田涛/吴春波着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
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
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一):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以前写的,有幸当时从华为高层直接获得赠书阅读,读完之后的读后感,然后
却并未及时反馈回去。2015年11月25日写的。当时是很用心读的,也是很用心写
的。需要写到140字,才能发表这个图片,那么,就拷贝一下以前写的凑字数。-
-----------其实还没读完,剩下一小部分。经过和那么多的人沟通后,
作者开始接触到华为深层次一些东西了,然而作者脑子里的东西太多,还没消化。
所以虽然大纲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逻辑还是有点混乱,举例子乱七八糟,东拉西
扯,完全会把人给绕晕了。然后稍微一停留,才发现所举例子完全可以用更简单的
描述抓住重点让人一下子就明白。据说无法用简洁清晰的话来阐述就是因为没吃透
的话,那么作者没吃透。不然,就是作者文字的功底码字的逻辑性有待加强。又或
者是作者故意用难懂的逻辑和描述以显示其高深的功力?只想给2.5颗星。---
---------我是很钦佩华为这家公司的!!!很钦佩任正非的为人,另外一
个钦佩的就是我现在公司的德国老板了。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二):华为的成功密码
华为天地,斜为是,正乃非,任由评说。
2015年,华为销售收入预计3900亿元,约合600亿美元。
当BAT等互联网企业炒得热血沸腾的时候,当有识之士竭力惊呼制造业是国家
立身之本的时候,华为,这家通信行业的制造企业默默地用数字证明:不仅互联网
精心整理
企业可以在二三十年里成功,制造业也可以。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田涛、吴春波以任氏特有的危机感,提示读者,
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百倍的努力,而一个企业的倒下,或许只是稍不留神的疏忽。
1987年,深圳,任正非44岁,初创华为。在南方这片改革的热土上,华为在于
制度改革的正向竞跑中脱颖而出。“我们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资源,我们除了
拥有自己,其他一无所有。”任正非如是说。然而,人是最大的财富,人是最大的资
源。一个企业的文化基因源于领导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
斗。”这是任正非一以贯之的治企理念,在二十七年的华为奋斗史中,这一理念渗透
在华为每一位员工的骨髓中。
以客户为中心。在弱肉强食的市场丛林法则中,华为的诞生,可谓强敌环视。
幸好彼时的国内市场需求迫切,全球电信厂商瓜分市场,但自大,并不过多考虑客
户需求。华为在极其弱小的条件下,抓住客户痛点,以近距离客户服务赢得客户。“为
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源动力。”“客户重要,还
是领导重要?这才是大是大非,关系到公司的胜败存亡。”在不断的自省与纠偏中,
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被牢牢树立。“我们不能简单取悦客户,而应该从客户的立场出
发,,坚持产品质量和创新底线,为客户的最终满意度负责,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
式。”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不只是停留在媒体和宣传的口号,而是真正
落地的实践,并且随着市场、技术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做任何事,都要因时因地
而改变,不能教条,关键是客户需求。”本着这一理念,全球各大电信厂商在自大、
反应迟钝等种种积弊中重重倒下,华为逐渐壮大。
以奋斗者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不眠的硅谷》似乎给任正非某
种启示,只有奋斗才有机会成功。这一点从华为初创开始就认识清晰。所以,“垫子
文化”、“狼文化”无不体现着华为人的拼搏。“以客户为中心,只有奋斗才能成功。”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
2/8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笃德庸)
精心整理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着读后感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是一本由田涛/吴春波着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
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
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一):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以前写的,有幸当时从华为高层直接获得赠书阅读,读完之后的读后感,然后
却并未及时反馈回去。2015年11月25日写的。当时是很用心读的,也是很用心写
的。需要写到140字,才能发表这个图片,那么,就拷贝一下以前写的凑字数。-
-----------其实还没读完,剩下一小部分。经过和那么多的人沟通后,
作者开始接触到华为深层次一些东西了,然而作者脑子里的东西太多,还没消化。
所以虽然大纲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逻辑还是有点混乱,举例子乱七八糟,东拉西
扯,完全会把人给绕晕了。然后稍微一停留,才发现所举例子完全可以用更简单的
描述抓住重点让人一下子就明白。据说无法用简洁清晰的话来阐述就是因为没吃透
的话,那么作者没吃透。不然,就是作者文字的功底码字的逻辑性有待加强。又或
者是作者故意用难懂的逻辑和描述以显示其高深的功力?只想给2.5颗星。---
---------我是很钦佩华为这家公司的!!!很钦佩任正非的为人,另外一
个钦佩的就是我现在公司的德国老板了。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二):华为的成功密码
华为天地,斜为是,正乃非,任由评说。
2015年,华为销售收入预计3900亿元,约合600亿美元。
当BAT等互联网企业炒得热血沸腾的时候,当有识之士竭力惊呼制造业是国家
立身之本的时候,华为,这家通信行业的制造企业默默地用数字证明:不仅互联网
精心整理
企业可以在二三十年里成功,制造业也可以。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田涛、吴春波以任氏特有的危机感,提示读者,
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百倍的努力,而一个企业的倒下,或许只是稍不留神的疏忽。
1987年,深圳,任正非44岁,初创华为。在南方这片改革的热土上,华为在于
制度改革的正向竞跑中脱颖而出。“我们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资源,我们除了
拥有自己,其他一无所有。”任正非如是说。然而,人是最大的财富,人是最大的资
源。一个企业的文化基因源于领导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
斗。”这是任正非一以贯之的治企理念,在二十七年的华为奋斗史中,这一理念渗透
在华为每一位员工的骨髓中。
以客户为中心。在弱肉强食的市场丛林法则中,华为的诞生,可谓强敌环视。
幸好彼时的国内市场需求迫切,全球电信厂商瓜分市场,但自大,并不过多考虑客
户需求。华为在极其弱小的条件下,抓住客户痛点,以近距离客户服务赢得客户。“为
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源动力。”“客户重要,还
是领导重要?这才是大是大非,关系到公司的胜败存亡。”在不断的自省与纠偏中,
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被牢牢树立。“我们不能简单取悦客户,而应该从客户的立场出
发,,坚持产品质量和创新底线,为客户的最终满意度负责,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
式。”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不只是停留在媒体和宣传的口号,而是真正
落地的实践,并且随着市场、技术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做任何事,都要因时因地
而改变,不能教条,关键是客户需求。”本着这一理念,全球各大电信厂商在自大、
反应迟钝等种种积弊中重重倒下,华为逐渐壮大。
以奋斗者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不眠的硅谷》似乎给任正非某
种启示,只有奋斗才有机会成功。这一点从华为初创开始就认识清晰。所以,“垫子
文化”、“狼文化”无不体现着华为人的拼搏。“以客户为中心,只有奋斗才能成功。”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