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实用!)

IT圈 admin 56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伟艾)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

声波: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5.

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6.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

1500m/s;在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

5200m/s. 重点注意:

(1)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

振动停止声音并没有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

在。(3 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 v

>v

>v

;②温度,同种介质,

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二、乐音的特性

1.

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影响响度的因素:(1)声源的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2.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另一个特色,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

关。重点注意:

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 粗细、松紧有关,声源越短、越

细、越紧、越小音调越高;

三、噪声的危害及

控制1.噪声

(1)由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的声音,称为噪声。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甚至对人体有害的声

音, 也称为噪声。

2.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1)

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dB 是人们刚能

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

危害:①>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②>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③>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噪声的控制: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第 1 页 共 11 页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性强、易于获

得较为集中的声能,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波。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

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可

以绕开障碍物传播的很远。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 物质的三种状态:

(1)

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

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3)

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

质。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

态变化。

3.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

触。重点注意:

(1)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

(2)

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二、物态变化

1.

六种物态变化示意图:

2.

蒸发和沸腾:

(1)

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2)

不同点: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表面和

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达到沸点。

(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

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第 2 页 共 11 页

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伟艾)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

声波: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5.

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6.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

1500m/s;在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

5200m/s. 重点注意:

(1)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

振动停止声音并没有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

在。(3 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 v

>v

>v

;②温度,同种介质,

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二、乐音的特性

1.

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影响响度的因素:(1)声源的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2.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另一个特色,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

关。重点注意:

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 粗细、松紧有关,声源越短、越

细、越紧、越小音调越高;

三、噪声的危害及

控制1.噪声

(1)由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的声音,称为噪声。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甚至对人体有害的声

音, 也称为噪声。

2.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1)

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dB 是人们刚能

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

危害:①>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②>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③>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噪声的控制: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第 1 页 共 11 页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性强、易于获

得较为集中的声能,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波。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

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可

以绕开障碍物传播的很远。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 物质的三种状态:

(1)

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

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3)

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

质。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

态变化。

3.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

触。重点注意:

(1)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

(2)

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二、物态变化

1.

六种物态变化示意图:

2.

蒸发和沸腾:

(1)

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2)

不同点: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表面和

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达到沸点。

(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

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第 2 页 共 11 页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