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伟艾)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
声波: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5.
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6.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
1500m/s;在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
5200m/s. 重点注意:
(1)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
振动停止声音并没有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
在。(3 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 v
固
>v
液
>v
气
;②温度,同种介质,
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二、乐音的特性
1.
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影响响度的因素:(1)声源的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2.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另一个特色,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
关。重点注意:
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 粗细、松紧有关,声源越短、越
细、越紧、越小音调越高;
三、噪声的危害及
控制1.噪声
(1)由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的声音,称为噪声。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甚至对人体有害的声
音, 也称为噪声。
2.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1)
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dB 是人们刚能
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
危害:①>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②>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③>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噪声的控制: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第 1 页 共 11 页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性强、易于获
得较为集中的声能,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波。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
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可
以绕开障碍物传播的很远。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 物质的三种状态:
(1)
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
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3)
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
质。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
态变化。
3.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
触。重点注意:
(1)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
(2)
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二、物态变化
1.
六种物态变化示意图:
2.
蒸发和沸腾:
(1)
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2)
不同点: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表面和
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达到沸点。
(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
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第 2 页 共 11 页
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伟艾)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
声波: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5.
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6.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
1500m/s;在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
5200m/s. 重点注意:
(1)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
振动停止声音并没有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
在。(3 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 v
固
>v
液
>v
气
;②温度,同种介质,
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二、乐音的特性
1.
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影响响度的因素:(1)声源的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2.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另一个特色,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
关。重点注意:
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 粗细、松紧有关,声源越短、越
细、越紧、越小音调越高;
三、噪声的危害及
控制1.噪声
(1)由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的声音,称为噪声。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甚至对人体有害的声
音, 也称为噪声。
2.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1)
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dB 是人们刚能
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
危害:①>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②>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③>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噪声的控制: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第 1 页 共 11 页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性强、易于获
得较为集中的声能,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波。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
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可
以绕开障碍物传播的很远。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 物质的三种状态:
(1)
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
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3)
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
质。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
态变化。
3.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
触。重点注意:
(1)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
(2)
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二、物态变化
1.
六种物态变化示意图:
2.
蒸发和沸腾:
(1)
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2)
不同点: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表面和
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达到沸点。
(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
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第 2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