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宣帝弊政及对西汉后期政局的影响

IT圈 admin 29浏览 0评论

2024年4月27日发(作者:富清宁)

20l2年第1期 

姓才谕怂 

THE N0RTHERN FORUM 

No.1,2012 

(总第231期) 

Total No.231 

【史学博士论坛】 

宣帝弊政及对西汉后期政局的影响 

李 峰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河南

[摘

新乡453007) 

要]汉宣帝是西汉中期颇有作为的君主,由于他治国有方,汉朝国力在其统治期间呈现持续恢 

复与发展势头。但受特殊身世及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在他统治期间,也出现了乞灵鬼神、任用宦官 

外戚、诛杀功臣贤臣、奢侈享乐等诸多弊政。这些弊政在经济上耗费了国家大量财富,在思想上使国家对 

舆论的主导权日渐丧失,在政治上导致官风由进取转向保守和外戚宦官专权,所有这一切都加速了汉代由 

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汉宣帝;弊政;西汉后期 

[中图分类号]K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2)01—0082—06 

To Analyze the Negative Policy of Han Xuan Emperor and Its Impact 

on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 

LI Feng 

(College of Social Development,Henan Normal University,Henan 453007,China) 

Abstract:Ahhough Han Xuan Emperor was a great monarch,but by his own special origin,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In his reign,he touted ghosts,appointed his cronies,killed many excellent minister,and pursuited Luxurious pleasure.These 

brought a h)t of negative effects to the rule of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accelerated the decline of the Han Dynasty. 

Key words:Han Xuan Emperor;negative policy;the late Western Han Dyra ̄sty 

由于汉宣帝治国有方,汉朝的国力在其统治期间呈 任用宦官外戚、诛杀功臣贤臣、奢侈享乐等。 

现持续恢复与发展的势头,故在历史上颇获盛誉,如刘 

向认为:“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_lj( 粥 。班固 

称,其“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 

周宣矣。”l2 

(一)迷信鬼神 

首先,认可睦弘的将有平民为天子之说,一即位, 

即征眭孟之子为郎。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泰山大 

崔实赞其统治期间,“海内清肃,天下 

石自立,昌邑枯社木复生,上林苑中断枯柳树自立生, 

密如。”【=l_ ”凹 但也不乏微词。如刘向称:“文帝之节 

有虫食叶成文字日:“公孙病已立”。眭弘推《春秋》之 

 

俭约身,以率天下,忍容言者,含咽臣子之短,此亦通 

意,上书朝廷,认为“此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并说:

人难及,似出于孝宣皇帝者也。”_ll(p.99)吕祖谦认为: 

“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 

“论其功则为中兴之君,论其罪则为基祸之主。”l4儿 

始。”I5』(p.558)吕思勉所谓:“先汉之衰乱,不得不归咎于 

帝之诒谋不臧矣。” “ ¨关于宣帝之治的积极之处, 

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 

于民间,即位,征孟子为郎。”[2](pp.3153 

张}式声称: “宣帝则威文之罪人也,西京之亡自宣帝 

命。”结果眭弘被以大逆不道罪处死,“后五年,宣帝兴 

其次,声称他尊崇武帝为世宗后,迭有瑞应。史载: 

“告祠世宗庙日,有白鹤集后庭。又立世宗庙告祠孝昭 

有鸟如白鹤,前赤后青。神光又兴于房中,如烛状。广 

川国世宗殿上有钟音,门户大开,夜有光,殿上尽 

明。’’[2_!(p 。 

学者已屡有论述;对于消极之处,多语焉不详。事实上, 

远,颇有探讨之必要。 

宣帝在位期间许多消极行为对汉代政治的影响也极其深 

寝,有雁五色集殿前。西河筑世宗庙,神光兴于殿旁, 

汉宣帝统治时期的弊政 

汉宣帝统治时期,弊政颇多,大致而言有迷信鬼神、 

[收稿日期]2011—09—23 

再次,表彰祥瑞。据《汉书・宣帝纪》载,宣帝在 

82一 

2儿 

位25年,其中l4年中先后17活动为次表彰祥瑞。象征 

黄霸也讨好外戚史高,“荐高可太尉”_。于此可 

 

祥瑞的珍物包括凤凰、神雀、甘露、嘉谷玄稷、金芝、 

见当时外戚权势之盛。

同时,宣帝还起用宦官协助自己处理国事政务,其 

奇兽、白虎、神鱼、神光、黄龙等,其中尤以凤凰出现 

中尤以石显、弘恭最受信任。史书记载:“宣帝时任中书 

 

“凤凰下郡国凡五十余所”l2](pl】 ’。宣帝统治中后期, 

官,恭明习法令故事,善为请奏,能称其职。恭为令,

”[2](p.3726)“宣帝不甚从儒术,任用法律,而 

更是“嘉瑞并见”,如神爵元年:“乃元康四年嘉谷玄稷 

显为仆射。

降于郡国,神爵仍集,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九 

中书宦官用事。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明习文 

次数最多,达12次,并且范围最广,史称宣帝一朝, 

真献奇兽,南郡获白虎威凤为宝。朕之不明,震于珍物, 

法’’ p。 。 

饬躬斋精,祈为百姓。东济大河,天气清静,神鱼舞河。 

幸万岁宫,神爵翔集。”五凤二年(公元前55年),“朕 

(三)诛除霍氏集团及盖宽饶等贤臣 

关于霍光对汉朝的贡献,班固曾有全面评价:“霍光 

饬躬斋戒,郊上帝,祠后土,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 

耀斋宫,十有余刻。甘露降,神爵集。已诏有司告祠上 

帝、宗庙。三月辛丑,鸾凤又集长乐宫东阙中树上,飞 

下止地,文章五色,留十余刻,吏民并观。朕之不敏, 

惧不能任,娄蒙嘉瑞,获兹祉福。”[2](pp.242-272) 

最后,以祥瑞为年号,如神爵、五凤、甘露等年号 

皆因祥瑞而得。 

(二)信任外戚宦官 

宣帝在位期间,重用外戚、宦官,一些重要官职尽 

量选派许、史、王等外戚担任。例如,霍光去世后,宣 

帝封许广汉为“平恩侯,位特进”,并参与军国重 

事 J( ;此后,又任命许延寿为“大司马车骑将 

军”[ ]‘p。 ;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 ]‘p 。 

在清除霍氏集团过程中,“诸领胡越骑、羽林及两宫卫将 

屯兵,悉易以所亲信许、史子弟代之。”[2 3(pp.2952-2953)同 

时又对他们大行封赏。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四月, 

许广汉封平恩侯,食邑5 600户;地节四年(公元前66 

年)--lf,封其外祖母号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两县 

户万一千为汤沐邑;其舅王无故为平昌侯、王武为乐昌 

侯,食邑各6 000户。八月封其祖母兄子史高封乐陵侯, 

食邑2 300户。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三月封皇后父 

王奉光邛成侯,食邑2 750户;元康三年三月,封其祖 

母兄子史曾将陵侯,食邑2 200户;其祖母兄子史玄平 

台侯,食邑2 900户;封许广汉之弟长乐卫尉许舜博望 

侯、侍中光禄大夫许延寿乐成侯,食邑各1 500户。 

由于宣帝提携,外戚很快发展成为朝中强大的政治 

势力,这从当时朝臣对外戚的追捧攀附行为可以得知。 

例如,魏相能受到宣帝赏识,很快进位为丞相,一个重 

要原因在于他同平恩侯许广汉等外戚关系密切,故黄震 

称:“魏相假许、史为重,进不以正。”[7 lH”许广汉迁 

入新居,举朝重臣道贺,“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 

史、将军、中二千石皆贺”,酒酣之际,长信少府檀长卿 

为讨好许广汉,不顾自己列卿的身份,“起舞,为沐猴与 

狗斗”_2儿 。右扶风陈万年倾其家财结好外戚许、 

史,在乐陵侯史高身上下的功夫尤其大。史记:“赂遗外 

戚许、史,倾家自尽,尤事乐陵侯史高。”_2](pl2 鲫 丞相 

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受 

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 

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 

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 

公、阿衡,何以加此!”[ ]‘p_2 ’由于霍光有大功于汉朝, 

故霍光去世后,许多人希望宣帝能保全其家族,如茂陵 

徐生曾上疏劝宣帝对霍家“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然奏疏“三上,辄报闻”_2]‘ 柳 。张敞上疏请求宣帝 

对霍光死后的政局妥加处置,使“霍氏世世无所患苦。” 

宣帝虽“甚善其计”,但并没采纳其建议 l(pI3 ,最 

终仍然诛灭霍氏家族。对此,司马光称:“夫以显、禹、 

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 

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I8 ( 跎” 

宣帝统治期间,优秀官员甚众,例如,司隶校尉盖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仅靠“奉钱 

月数千”为生。并且“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 

“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 

义!”[2 3(pp.3245I3 河南太守严延年治郡“令行禁止,郡 

中正清。”[2](p.3669)诸吏光禄勋杨恽为人“轻财好义”, 

为官“廉洁无私”[2](0.2890)但由于这些官员冒犯了宣帝, 

为宣帝所不容,结果盖宽饶被逼自杀,严延年被斩首, 

杨恽遭腰斩。 

(四)车服之盛。宣帝追求享乐,生活奢靡 

“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 

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 

向、张子侨、华龙、柳褒等侍诏金马门。神爵、五凤之 

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 

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 

召见待诏。”宣帝多次令王褒等随其“放猎,所幸宫馆, 

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当时他又“颇好神 

仙”[2](pp.2821 ,“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 

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大夫刘更生献 

淮南枕中洪宝苑秘之方,令尚方铸作。”_2]( ∞“是时 

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室车服盛于昭帝。”E2](p.3o62) 

二、宣帝弊政出现的原因 

宣帝统治期间弊政不断,究其原因,既与其出身特 

83— 

殊有关,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书每下,民欣然若更生。”但却“可谓至恩,未可谓本 

务也。”因为他身边的公卿大臣,“未有建万世之长策, (一)宣帝自身的特殊情况 

如所周知,宣帝以昭帝继承人的身份入继大统。但 举明主于三代之隆者也。其务在于期会簿书,断狱听讼 

宣帝为昭帝侄孙,礼只有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无以孙 而已。”希望宣帝能“承天心,发大业,与公卿大臣延 

继祖者,故王鸣盛所谓:“昭帝,武帝子;宣帝,武帝曾 及儒生,述IFDL,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孙;以嗣昭帝,乱昭穆之序,奚可哉!” 另外,宣 

则俗何以不若成康,寿何以不若高宗?”俨然是对宣帝当 

帝虽为武帝曾孙,但受其祖卫太子牵连,以庶人身份由 

官府抚养成人:“幸得以庶人衣食县官” 

政的全盘否定,但是,因王吉疏中言辞语重心长,使宣 

。地位 帝感觉到王吉的忠君忧国之心溢于言表,虽不认可王吉 

低贱,并不具备储君候选人资格。所以,宣帝为天子, 

的言论,却也并不生气,只是“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 

’_2.(PP 一。 ’ 

无论是在正统性,还是合理性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缺陷。 

也。’

当广陵王刘胥得知宣帝被立为天子后,非常惊讶与愤怒 

地说:“太子孙何以反得立?”[2](p.2761)而另一贵族楚王 

刘延寿则以为:“广陵王胥武帝子,天下有变必得立,阴 

欲附倚辅助之”,因遗书刘胥,提醒他要“长耳目,毋 

后人有天下。”l2 J( 兜 显现出宣帝因得国不正而面临的 

政治窘境。由此带来了两个后果: 

其一,为了彰显自己得国的正统性与合理性,宣帝 

频繁乞灵于鬼神,“大力宣扬灾异祥瑞,作为自己‘受 

命于天’的证明”[10](p.321 。吏民见宣帝热衷于祥瑞之 

事,遂“争言祥瑞,以中其欲。”于是,祥瑞频 

现 ‘P 。 

其二,诛杀直臣。虽然宣帝频频利用天命证明自己 

得国的正统性与合理性,但毕竟出身卑微,是被选立的, 

可谓得国不正,故非常忌讳臣下有涉及这方面的言论, 

因此,无论是当面明确指斥,还是背后旁敲侧击地嘲讽, 

经发现,必遭严惩。 

历代学者论及宣帝处死盖宽饶等,多认为是宣帝性 

情刻薄,缺乏容人之量所致。例如,苏辙认为,宣帝 

“虽明察有余,而性本忌克”[12](p.972)。吕思勉先生认 

为,宣帝“天资近于刻薄,故喜柔媚之人,而不能容骨 

骰之士。”_6l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宣帝治国,继 

承的是其曾祖武帝以来儒法兼用、阳儒阴法的施政理念, 

在道德教化方面,注重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说教,同时 

也认为:“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 

不知所守”_2 。法家由于主张因时制法,与时俱 

进。所谓:“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 

之备。”l】 ”Ⅲ 因此,在治理国家过程中,“不甚从儒 

术,任用法律” (p.3284)。并任用明习法令之士以为已 

助, “用事之人皆明习法令”_2 ∽,而“不甚用 

儒”l2 (p.3332)。在这种施政理念指导下,汉代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国力蒸蒸日上,宣帝对此颇为自豪:“汉家自 

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 

乎 。 ’由于对自己的施政理念充满自信,故宣帝 

对于异见颇能宽容。 

如王吉上疏宣帝,认为宣帝虽励精图治:“躬圣质, 

总万方,帝王图籍日陈于前,惟思世务,将兴太平。诏 

84一 

反观盖宽饶等人,对宣帝之政的否定程度皆不及王 

吉,却不为宣帝所容,究其原因,在于他们触犯了宣帝 

的忌讳。如盖宽饶奏疏中,“引《韩氏易传》言:‘五帝 

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若四时之 

运,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_2_ "分明 

是在借《韩氏易传》批评宣帝如果干不好,还不如让给 

另外的贤人。宣帝由因此大怒,必欲置盖宽饶于死地而 

后快。严延年为河南太守时,其邻郡颖川郡太守黄霸阿 

宣帝之意,频奏祥瑞,严延年甚为不满,当时河南郡中 

发生蝗灾,严延年因对人说:“此蝗岂凤皇食邪?”明显 

是对当时臣下迎合宣帝的心理,与其一起共同虚构其正 

统地位的行为的嘲讽 “ ㈣ 。诸吏光禄勋杨恽屡 

屡出言抨击宣帝:“恽上观西阁上画人,指桀纣画谓乐昌 

侯王武日:‘天子过此,一二问其过,可以得师矣。’画 

人有尧舜禹汤,不称而举桀纣。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 

杀,恽日:‘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 

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竞以灭亡;令亲任大 

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云云 l【 ”。 

由于严延年、杨恽的政敌深知宣帝最忌臣下嘲讽自己, 

所以,专门挑触犯宣帝忌讳之事告发他们,并每每得逞。 

另外,宣帝重用外戚也与个人经历有关。宣帝与外 

戚感情深厚,如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宣帝遇赦后, 

曾一度为史家养育,史记:“治狱使者邴吉怜皇曾孙无所 

归,载以付史恭。恭母贞君年老,见孙孤,甚哀之,自 

养视焉。”_2_( ¨长大成人后,“(张贺)为取暴室啬夫 

许广汉女,曾孙因依倚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 

云 拍I2卯’。被立为帝后,在与霍氏集团斗争过程 

中,宣帝利用许史外戚支持,免除霍氏亲党的兵权,而 

易以许史子弟,“诸领胡越骑、羽林及两宫卫将屯兵,悉 

易以所亲信许、史子弟代之。”[2](pp.2952 ’正是这些人 

给了他强有力的支持,使他在霍光一死,便轻松地铲除 

了这个强大的家族。所有这一切都让宣帝对外戚充满了 

信任,重用外戚可以理解。 

最后,宣帝追求享乐,应与其“喜游侠”有一定关 

系 ](p.237)。因为游侠追求及时行乐、享受人生。如荆 

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到燕后,“爱 

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 

托付给大臣是不可靠的。而宣帝在霍光死后铲除霍氏集 

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 团,则标志着始自文帝的通过优待臣下以换取其忠诚的 

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得到燕太 

试验的破产。由于此前外戚、宗室已相继被皇权抛弃, 

子丹的赏识后,“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 

如今又与大臣交恶,这似乎会让皇权面临无所依靠的窘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14](pp.2527 ¨。剧 

况。而事实上由于宣帝的特殊经历,使他对外戚的看法 

孟“好博,多少年之戏”[2](p.3700)。宣帝既然喜为游侠, 

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对外戚充满信任,故在除掉霍氏集 

必然会受到其享乐文化的影响,事实确的如此。宣帝微 

团的同时,已将其引入统治机构之中,以为已助,在除 

时即喜“斗鸡走马¨ (p.237)。当时,长陵王奉光“少时 掉霍氏集团后更是大力培植外戚势力。同时宦官由于在 

好斗鸡,宣帝在民阀数与奉光会,相识。”[2]( _ 螂 陈遂, 

朝廷没有亲党,作为皇室的家奴完全听命于君主,也非 

“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2]‘p.3瑚’由于 

常值得信任,因而宣帝在利用外戚势力的同时,又让一 

宣帝热衷享乐,故一旦大权在握,尤其是在取得一定成 

就之后,便忍不住也奢侈起来。 

(二)文景以来的政治试验破产 

秦朝建立后,官员们从加强地方统治及制约官僚体 

系考虑,要求秦始皇提拔宗室,作为皇权助手。如丞相 

王绾等加强对地方统治出发,向秦始皇提出建议:“诸侯 

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 

子,唯上幸许。”[14](pp.238 博士淳于越则从制约权臣 

角度出发,要求分封秦始皇分封宗室:“臣闻殷周之王千 

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 

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 

哉?”_1 J(p.254)但由于种种原因,秦始皇没有听从他们的 

建议,及至秦亡,时人多归咎于此。故汉初惩亡秦之戒, 

大封同姓以为朝廷之助:“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 

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 

爵。” J( 吕后专权期间,又引入外戚势力,“欲连固 

根本牢甚” l J( 啷’。然诸吕用事,不仅削弱了军功官 

僚集团的权力,而且有倾危刘氏社稷之险,结果促使军 

功官僚集团与宗室合流,最终在吕后死后联手消灭了诸 

吕。此后,文景时期外戚成为皇权防范的对象,文帝之 

舅轵侯薄昭因杀汉使者被文帝逼令自杀。 

但从后来形势发展看,一些所谓的忠臣与此前的外 

戚、宗室同样不可靠。先是以上官桀为首的官僚集团阴 

谋伏兵格杀霍光,“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霍光发 

觉后,将其铲除 1( ・拼 。继而独揽朝政的霍光将他的 

子侄、女婿、外孙等,以及亲信皆安插在朝廷的要害部 

位上,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党亲连体,根 

据于朝廷。” 儿 舛 昭帝去世后,在旬月之间,他先是 

将昌邑王刘贺立而复废,后又拥立宣帝,变易君主如同 

弈棋一般。故宣帝虽是由他所立,但宣帝对他不是满怀 

感激,而是充满畏惧。“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 

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2](p.2958)霍光去 

世后,时人用八个字总结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至 

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这段历史:“禄去王室,政由 

冢宰”[2](p.3135)。通察武帝所托付的几位忠臣的所作所 

为,再加上宣帝的亲身经历,使他深切地感受到将国事 

些宦官也协助自己处理国事。 

(三)神学思想流行 

宣帝时期迷信鬼神还与当时神学思想流行有关。可 

以说自先秦以至于汉,天人感应、帝王受命而王之说一 

直大行于世。如《易传》:“天垂象,见吉gl。”[1 ](pl7 

《中庸》: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 

孽。” J( 粥’邹衍所谓:“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 

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蛟大蝼,黄帝日:‘土气 

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文王之时, 

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日:‘火气盛。’ 

火气盛,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 I1 而在汉 

代被推为儒宗的董仲舒更明确指出:“王者,必受天命而 

后王”,而帝王受天命的表现就是天降祥瑞:“帝王之将 

兴也,其美祥亦先见”[19](p.358)。“天之所大奉使之王 

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 

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2 ̄(p.2500) 

武帝中后期,为维护其动荡不安的统治,遂有意识 

地利用董仲舒的神学思想来文饰其政治,于是祥瑞大兴。 

元狩元年十月,行幸雍,祠五畸。获白麟,作《白 

麟之歌》。元狩二年夏,马生余吾水中。南越献驯象、能 

言鸟。元鼎元年得鼎汾水上。元鼎四年六月,得宝鼎后 

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 

歌。元封元年正月,行幸缑氏。诏称于中岳获驳廪,见 

夏后启母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成 

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元封二年六月,诏称甘泉 

宫内中产芝,九茎连叶,作《芝房之歌》。元封四年三 

月,祠后土。诏称武帝祭后土地祗之时,见光集于灵坛, 

夜三烛。幸中都宫,殿上见光。元封六年三月,行幸 

河东,祠后土。……太始三年,行幸东海,获赤雁,作 

《朱雁之歌》 ](PP・" 一 )。 

武帝时期的这些活动,不免使董仲舒的祥瑞说深入 

人心。及至宣帝即位,为了昭示其继统的正统性与合法 

性,遂利用此说以惑众。 

三、宣帝弊政的消极影响 

宣帝所施行的一系列弊政,给汉朝的统治带来了诸 

85~ 

多的消极影响。 

(一)增加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宣帝在乞灵鬼神过 

程中,耗费人力物力甚巨。如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 

阴阳错氛,夏寒冬温,春热秋荣,日月无光,星辰错行, 

民多疾病,国多不祥,群生不寿,而五谷不 

登。 ’。 M’及至董仲舒又提出系统的天谴说:“天地 

正月,宣帝临幸甘泉宫,在泰畴祭奠天神。三月,临幸 

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 

河东,在后土祭祀地神。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正 

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 

月幸甘泉,祭泰畴;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正月再 不知,乃畏之以威。《诗》云:‘畏天之威。’殆此谓也。 

幸甘泉,祭泰峙,又赴雍城的五畴祭祀天帝。五凤三年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 

(公元前55年)又赴河东,祭后土。汉代,祭祀天地活 

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 

动最为隆重,往往声势浩大:“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 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 

干乘万骑,太仆执辔,大将军陪乘,名之大驾之卤 

而不欲陷人也。”【 ¨ "’又称:“《春秋》之中,视前世 

簿。”[2。l( 当时五岳、四渎等高山、大河宣帝虽不亲 

至,也要经常祭祀。“皆使者持节侍祠。唯泰山与河岁五 

祠,江水四,余皆一祷而三祠云。”又立祠祭祀其他神 

灵,史载:“时,南郡获白虎,献其皮牙爪,上为立祠。 

又以方士言,为随侯、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 

于未央宫中。又祠太室山于即墨,三户山于下密,祠天 

封苑火井于鸿门。又立岁星、辰星、太白、荧惑、南斗 

祠于长安城旁。又祠参山八神于曲城,蓬山石社石鼓于 

临朐,之罘山于雁,成山于不夜,莱山于黄。成山祠日, 

莱山祠月。又祠四时于琅邪,蚩尤于寿良。京师近县鄂, 

则有劳谷、五床山、日月、五帝、仙人、玉女祠。云阳 

有径路神祠,祭休屠王也。又立五龙山仙人祠及黄帝、 

天神、帝原水,凡四祠于肤施。”另外,又在出现祥瑞的 

地方修建宫殿。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正月,因 

“凤凰集祓栩,于所集处得玉宝,起步寿宫,乃下诏赦天 

下。”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冬,“凤凰集上林,乃 

作凤凰殿,以答嘉瑞。”[ ]‘PP ’ 

热衷享乐,浪费了大量的财富。宣帝去世后的次年, 

贡禹上奏章,论及当时的奢侈程度说:“故时齐三服官输 

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 

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 

万,东西织室亦然。厩马食粟将万匹。”考虑到元帝刚继 

位,故贡禹所言,实际上说的是宣帝时的事情 ‘ 。 ㈩。 

(二)为后世易代思潮兴起埋下伏笔。宣帝频繁地 

将自然现象与人事相比附,从而使二者在世人的观念中 

形成了直接的对应关系,即上天时刻关注着人世的一举 

动,同时又通过所谓的祥瑞或灾异现象表达其对人事 

的看法,亦即任何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都是有着神秘寓 

意的。统治者虽可借此文饰政治,但由于自然现象的不 

可预知性,故无形中也给现实政治带来了巨大风险。因 

为在祥瑞说流行的同时,还存在天谴说,此说意为帝王 

行事若不符合上天的心意,上天会降下灾异来提醒甚至 

惩罚统治者。陆贾云:“恶政生恶气,恶气生灾异。螟虫 

之类,随气而生;虹蚬之属,因政而见。治道失于下, 

则天文变于卜;恶政流于民,则螟虫生于野。” 

韩婴云:“《传》日:‘国无道则飘风厉疾,暴雨折木, 

86一 

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_2 然而, 

董仲舒的天谴说并不止于天以灾异警示帝王,董仲舒还 

认为,天并不私于一姓,“无常予,无常夺也。”无道便 

没有资格统治天下,就应该被有道者所取代:“王者,天 

之所予也,其所伐者皆天之所夺也。……故夏无道而殷 

伐之,殷无道而周伐之,周无道而秦伐之,秦无道而汉 

伐之。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所从来久矣”[19](p.220)。 

据此,如果上天总是降下预示灾异的凶兆,那么是否意 

味着皇朝要被取代? 

有鉴于此,汉代自高祖以至于景帝,鲜有君主以祥 

瑞文饰其统治者,因灾异而罪己者也只有文帝一人,且 

仅有一次。武帝贪祥瑞说之利,大肆鼓吹之,而于史不 

绝书的灾异不置一词,不免给人以自欺欺人之感。因此, 

到了昭帝时,利用祥瑞说文饰政治就变得有点难以为继, 

在位l3年,表彰祥瑞活动只有两次。到宣帝在位时,便 

面临着是否利用天人感应之说的抉择,要么及时刹住利 

用祥瑞说文饰政治之风,要么全面接受天人感应之说, 

在鼓吹祥瑞的同时,也对灾异现象给予回应。而宣帝最 

终选择的是后者,在褒贬祥瑞的同时,对灾异现象也给 

予重视,如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诏称: “盖灾异 

者,天地之戒也。”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十月,诏 

称“乃者九月壬申地震,朕甚惧焉。”五风四年(公元 

前54年)四月辛丑晦,日食,诏称:“皇天见异,以戒 

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甘露元年(公元265 

年)四月,太上皇庙、文帝庙先后发生火灾,宣帝“素 

服五日'' 。 

既然认可了灾异天谴说,则允许臣民探讨灾异出现 

的原因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于是前代禁止以灾异推演 

政治的禁忌也得以解除。当董仲舒提出祥瑞天谴说之时, 

即热衷于以《春秋》为指导推演当代的天象以预测时 

事。但由于实际上是在窥测汉室的兴衰,故朝廷对于臣 

下猜测天意颇为疑忌。董仲舒因此获罪,武帝“下仲舒 

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 ’也 

就是说,武帝时对于董仲舒的祥瑞天谴说朝廷有所保留。 

昭帝时,眭弘因借天意推演祸福,被处死。但到了宣帝 领尚书事”。但同时又拜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 

( 。 韶’。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又居中用 

时,一即位便任命眭弘之子为郎,此举即承认了眭弘的 

军,总揽朝政 ]

“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之说,在事实上为眭弘平了 事,史称:“外有史高总朝廷之事,内有恭显制枢机之 

 【p・H¨。遂萧望之、周堪在施政过程中处处受到外 

反。同时又屡屡诏求天下对灾异现象发表看法。如本始 

权”

四年(公元前70年)因地震下诏,“乃者地震北海、琅 戚、宦官的限制,最终矛盾激化,萧望之等被清除,外 

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丞相、御史其与列侯、中二 

戚、宦官专权,由此开启了汉代新的历史进程。 

千石博问经学之士,有以应变,辅朕之不逮,毋有所 

讳。”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十月,诏“乃者九月壬 

总之,汉宣帝在位期间虽然社会进步值得肯定,但 

由于宣帝迷信神灵,允许吏民对灾异现象自由发表意见, 

申地震,朕甚惧焉。有能箴朕过失,及贤良方正直言极 

遂使汉朝对舆论的主导权逐渐丧失,为易代思潮的兴起 

谏之士以匡朕之不逮,毋讳有司0”[2](pp.245-2 这样一 

铺平了道路;任用外戚宦官,开创了汉代后期外戚主政 

来,等于解除了此前不准论说灾异的禁忌,每个人都可 

以对祥瑞灾异现象发表看法,从而使国家对舆论的主导 

权渐渐丧失;同时元成哀平时期频繁的灾异现象,又使 

汉家即将灭亡的观点深入人心,易代思潮随之而起。 

(三)官场因循成风。宣帝悍然诛除霍氏,世俗皆以 

为是因为权重得祸:“故俗传之日:‘威震主者不畜,霍 

氏之祸萌于骖乘。” ]( ・ 。’故后人因担心行权召忌,而 

自远权势。诛杀盖宽饶、杨恽等忠直之臣,让贤臣寒心。 

以至于“高才之士侧足而履其朝。陵迟至于元、成,朝无 

重臣”。ll J(p.972)虽然宣帝时进取之势颇劲,但是,汉世官 

风由进取转向保守从此时开始。如富平侯张安世,“素小 

心畏忌”,当霍氏被族诛之际,“已内忧矣”。宣帝赦其女 

孙张敬,“以尉其意。安世浸恐。”因而“匿名迹远权 

势”,又喜“隐人过失”_2]( 。李贽论及张安世 

日:“忧谗畏讥,鉴霍光者。” l( 丙吉为相,“上宽 

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 

案验。”[21(p.3145)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称:“今以四海之 

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 

门之利,忘国家之政。”I2】r pl3 汉成帝时,司隶校尉王尊 

弹劾丞相匡衡与御史大夫甄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 

势,作威福,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谀曲 

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奏上后,“群下多是王 

尊者。”[ ]‘即・ I3。 丞相张禹“为人谨厚”[2](p.3349),孔 

光典掌枢机,对成帝“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为官 

“既性自守” J(0.3354)。李贽怒斥孙光: “真畜生 

也。”l2 【p ”¨元延元年(公元前l2年)七月诏称:“乃 

者,日蚀星陨,谪见于天,大异重仍。在位默然,罕有忠 

言。”_2 J(p.236)哀帝时,谏大夫鲍宣上疏称:“群臣幸得居 

尊官,食重禄,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助陛下流教化者 

邪?志但在营私家,称宾客,为奸利而已。以苟容曲从为 

贤,以拱默尸禄为智,谓如臣宣等为愚。”l2 J(p.3088) 

(四)导致外戚专权。由于宣帝疑忌臣僚,故当其 

临终托付之际,虽拜贤臣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 

勋、太子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让他们“受遗诏辅政,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 

的新政治格局;诛除霍氏集团及盖宽饶等贤臣,导致汉 

代的官风由进取转向保守。凡此种种原因,都加速了西 

汉皇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 

l981.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袁了凡,王凤洲.纲鉴合编[M].北京:中国书店,1985. 

[5]张}式.南轩集[M].四库全书第1167册. 

[6]吕思勉.秦汉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黄震.黄氏日抄[M].四库全书第708册. 

[8]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9]王鸣盛.十七史商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1]王应麟.通鉴答问[M].玉海(6)[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1987. 

[12]苏辙撰,陈宏天,高秀芳点校.栾城后集[M].苏辙集[z].北 

京:中华书局,1990. 

[13]陈其猷校注.韩非子集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14]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63. 

[15]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 

l984. 

[16]孔颖达.周易正义[M].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 

1980. 

[1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8]高诱注.吕氏春秋[M].诸子集成(6)[z].上海:上海书店 

出版社,1996. 

[19]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 

2002. 

[2O]葛洪撰,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 

2O06. 

[21]王利器.新语校注[M].新编诸子集成(1)[z].北京:中华书 

局,1986. 

[22]韩婴撰,许维通校释.韩诗外传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3]李贽.史纲评要[M].李贽文集(第6卷)[M].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张晓校] 

87— 

2024年4月27日发(作者:富清宁)

20l2年第1期 

姓才谕怂 

THE N0RTHERN FORUM 

No.1,2012 

(总第231期) 

Total No.231 

【史学博士论坛】 

宣帝弊政及对西汉后期政局的影响 

李 峰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河南

[摘

新乡453007) 

要]汉宣帝是西汉中期颇有作为的君主,由于他治国有方,汉朝国力在其统治期间呈现持续恢 

复与发展势头。但受特殊身世及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在他统治期间,也出现了乞灵鬼神、任用宦官 

外戚、诛杀功臣贤臣、奢侈享乐等诸多弊政。这些弊政在经济上耗费了国家大量财富,在思想上使国家对 

舆论的主导权日渐丧失,在政治上导致官风由进取转向保守和外戚宦官专权,所有这一切都加速了汉代由 

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汉宣帝;弊政;西汉后期 

[中图分类号]K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2)01—0082—06 

To Analyze the Negative Policy of Han Xuan Emperor and Its Impact 

on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 

LI Feng 

(College of Social Development,Henan Normal University,Henan 453007,China) 

Abstract:Ahhough Han Xuan Emperor was a great monarch,but by his own special origin,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In his reign,he touted ghosts,appointed his cronies,killed many excellent minister,and pursuited Luxurious pleasure.These 

brought a h)t of negative effects to the rule of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accelerated the decline of the Han Dynasty. 

Key words:Han Xuan Emperor;negative policy;the late Western Han Dyra ̄sty 

由于汉宣帝治国有方,汉朝的国力在其统治期间呈 任用宦官外戚、诛杀功臣贤臣、奢侈享乐等。 

现持续恢复与发展的势头,故在历史上颇获盛誉,如刘 

向认为:“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_lj( 粥 。班固 

称,其“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 

周宣矣。”l2 

(一)迷信鬼神 

首先,认可睦弘的将有平民为天子之说,一即位, 

即征眭孟之子为郎。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泰山大 

崔实赞其统治期间,“海内清肃,天下 

石自立,昌邑枯社木复生,上林苑中断枯柳树自立生, 

密如。”【=l_ ”凹 但也不乏微词。如刘向称:“文帝之节 

有虫食叶成文字日:“公孙病已立”。眭弘推《春秋》之 

 

俭约身,以率天下,忍容言者,含咽臣子之短,此亦通 

意,上书朝廷,认为“此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并说:

人难及,似出于孝宣皇帝者也。”_ll(p.99)吕祖谦认为: 

“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 

“论其功则为中兴之君,论其罪则为基祸之主。”l4儿 

始。”I5』(p.558)吕思勉所谓:“先汉之衰乱,不得不归咎于 

帝之诒谋不臧矣。” “ ¨关于宣帝之治的积极之处, 

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 

于民间,即位,征孟子为郎。”[2](pp.3153 

张}式声称: “宣帝则威文之罪人也,西京之亡自宣帝 

命。”结果眭弘被以大逆不道罪处死,“后五年,宣帝兴 

其次,声称他尊崇武帝为世宗后,迭有瑞应。史载: 

“告祠世宗庙日,有白鹤集后庭。又立世宗庙告祠孝昭 

有鸟如白鹤,前赤后青。神光又兴于房中,如烛状。广 

川国世宗殿上有钟音,门户大开,夜有光,殿上尽 

明。’’[2_!(p 。 

学者已屡有论述;对于消极之处,多语焉不详。事实上, 

远,颇有探讨之必要。 

宣帝在位期间许多消极行为对汉代政治的影响也极其深 

寝,有雁五色集殿前。西河筑世宗庙,神光兴于殿旁, 

汉宣帝统治时期的弊政 

汉宣帝统治时期,弊政颇多,大致而言有迷信鬼神、 

[收稿日期]2011—09—23 

再次,表彰祥瑞。据《汉书・宣帝纪》载,宣帝在 

82一 

2儿 

位25年,其中l4年中先后17活动为次表彰祥瑞。象征 

黄霸也讨好外戚史高,“荐高可太尉”_。于此可 

 

祥瑞的珍物包括凤凰、神雀、甘露、嘉谷玄稷、金芝、 

见当时外戚权势之盛。

同时,宣帝还起用宦官协助自己处理国事政务,其 

奇兽、白虎、神鱼、神光、黄龙等,其中尤以凤凰出现 

中尤以石显、弘恭最受信任。史书记载:“宣帝时任中书 

 

“凤凰下郡国凡五十余所”l2](pl】 ’。宣帝统治中后期, 

官,恭明习法令故事,善为请奏,能称其职。恭为令,

”[2](p.3726)“宣帝不甚从儒术,任用法律,而 

更是“嘉瑞并见”,如神爵元年:“乃元康四年嘉谷玄稷 

显为仆射。

降于郡国,神爵仍集,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九 

中书宦官用事。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明习文 

次数最多,达12次,并且范围最广,史称宣帝一朝, 

真献奇兽,南郡获白虎威凤为宝。朕之不明,震于珍物, 

法’’ p。 。 

饬躬斋精,祈为百姓。东济大河,天气清静,神鱼舞河。 

幸万岁宫,神爵翔集。”五凤二年(公元前55年),“朕 

(三)诛除霍氏集团及盖宽饶等贤臣 

关于霍光对汉朝的贡献,班固曾有全面评价:“霍光 

饬躬斋戒,郊上帝,祠后土,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 

耀斋宫,十有余刻。甘露降,神爵集。已诏有司告祠上 

帝、宗庙。三月辛丑,鸾凤又集长乐宫东阙中树上,飞 

下止地,文章五色,留十余刻,吏民并观。朕之不敏, 

惧不能任,娄蒙嘉瑞,获兹祉福。”[2](pp.242-272) 

最后,以祥瑞为年号,如神爵、五凤、甘露等年号 

皆因祥瑞而得。 

(二)信任外戚宦官 

宣帝在位期间,重用外戚、宦官,一些重要官职尽 

量选派许、史、王等外戚担任。例如,霍光去世后,宣 

帝封许广汉为“平恩侯,位特进”,并参与军国重 

事 J( ;此后,又任命许延寿为“大司马车骑将 

军”[ ]‘p。 ;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 ]‘p 。 

在清除霍氏集团过程中,“诸领胡越骑、羽林及两宫卫将 

屯兵,悉易以所亲信许、史子弟代之。”[2 3(pp.2952-2953)同 

时又对他们大行封赏。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四月, 

许广汉封平恩侯,食邑5 600户;地节四年(公元前66 

年)--lf,封其外祖母号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两县 

户万一千为汤沐邑;其舅王无故为平昌侯、王武为乐昌 

侯,食邑各6 000户。八月封其祖母兄子史高封乐陵侯, 

食邑2 300户。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三月封皇后父 

王奉光邛成侯,食邑2 750户;元康三年三月,封其祖 

母兄子史曾将陵侯,食邑2 200户;其祖母兄子史玄平 

台侯,食邑2 900户;封许广汉之弟长乐卫尉许舜博望 

侯、侍中光禄大夫许延寿乐成侯,食邑各1 500户。 

由于宣帝提携,外戚很快发展成为朝中强大的政治 

势力,这从当时朝臣对外戚的追捧攀附行为可以得知。 

例如,魏相能受到宣帝赏识,很快进位为丞相,一个重 

要原因在于他同平恩侯许广汉等外戚关系密切,故黄震 

称:“魏相假许、史为重,进不以正。”[7 lH”许广汉迁 

入新居,举朝重臣道贺,“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 

史、将军、中二千石皆贺”,酒酣之际,长信少府檀长卿 

为讨好许广汉,不顾自己列卿的身份,“起舞,为沐猴与 

狗斗”_2儿 。右扶风陈万年倾其家财结好外戚许、 

史,在乐陵侯史高身上下的功夫尤其大。史记:“赂遗外 

戚许、史,倾家自尽,尤事乐陵侯史高。”_2](pl2 鲫 丞相 

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受 

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 

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 

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 

公、阿衡,何以加此!”[ ]‘p_2 ’由于霍光有大功于汉朝, 

故霍光去世后,许多人希望宣帝能保全其家族,如茂陵 

徐生曾上疏劝宣帝对霍家“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然奏疏“三上,辄报闻”_2]‘ 柳 。张敞上疏请求宣帝 

对霍光死后的政局妥加处置,使“霍氏世世无所患苦。” 

宣帝虽“甚善其计”,但并没采纳其建议 l(pI3 ,最 

终仍然诛灭霍氏家族。对此,司马光称:“夫以显、禹、 

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 

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I8 ( 跎” 

宣帝统治期间,优秀官员甚众,例如,司隶校尉盖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仅靠“奉钱 

月数千”为生。并且“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 

“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 

义!”[2 3(pp.3245I3 河南太守严延年治郡“令行禁止,郡 

中正清。”[2](p.3669)诸吏光禄勋杨恽为人“轻财好义”, 

为官“廉洁无私”[2](0.2890)但由于这些官员冒犯了宣帝, 

为宣帝所不容,结果盖宽饶被逼自杀,严延年被斩首, 

杨恽遭腰斩。 

(四)车服之盛。宣帝追求享乐,生活奢靡 

“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 

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 

向、张子侨、华龙、柳褒等侍诏金马门。神爵、五凤之 

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 

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 

召见待诏。”宣帝多次令王褒等随其“放猎,所幸宫馆, 

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当时他又“颇好神 

仙”[2](pp.2821 ,“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 

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大夫刘更生献 

淮南枕中洪宝苑秘之方,令尚方铸作。”_2]( ∞“是时 

宣帝颇修武帝故事,宫室车服盛于昭帝。”E2](p.3o62) 

二、宣帝弊政出现的原因 

宣帝统治期间弊政不断,究其原因,既与其出身特 

83— 

殊有关,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书每下,民欣然若更生。”但却“可谓至恩,未可谓本 

务也。”因为他身边的公卿大臣,“未有建万世之长策, (一)宣帝自身的特殊情况 

如所周知,宣帝以昭帝继承人的身份入继大统。但 举明主于三代之隆者也。其务在于期会簿书,断狱听讼 

宣帝为昭帝侄孙,礼只有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无以孙 而已。”希望宣帝能“承天心,发大业,与公卿大臣延 

继祖者,故王鸣盛所谓:“昭帝,武帝子;宣帝,武帝曾 及儒生,述IFDL,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孙;以嗣昭帝,乱昭穆之序,奚可哉!” 另外,宣 

则俗何以不若成康,寿何以不若高宗?”俨然是对宣帝当 

帝虽为武帝曾孙,但受其祖卫太子牵连,以庶人身份由 

官府抚养成人:“幸得以庶人衣食县官” 

政的全盘否定,但是,因王吉疏中言辞语重心长,使宣 

。地位 帝感觉到王吉的忠君忧国之心溢于言表,虽不认可王吉 

低贱,并不具备储君候选人资格。所以,宣帝为天子, 

的言论,却也并不生气,只是“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 

’_2.(PP 一。 ’ 

无论是在正统性,还是合理性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缺陷。 

也。’

当广陵王刘胥得知宣帝被立为天子后,非常惊讶与愤怒 

地说:“太子孙何以反得立?”[2](p.2761)而另一贵族楚王 

刘延寿则以为:“广陵王胥武帝子,天下有变必得立,阴 

欲附倚辅助之”,因遗书刘胥,提醒他要“长耳目,毋 

后人有天下。”l2 J( 兜 显现出宣帝因得国不正而面临的 

政治窘境。由此带来了两个后果: 

其一,为了彰显自己得国的正统性与合理性,宣帝 

频繁乞灵于鬼神,“大力宣扬灾异祥瑞,作为自己‘受 

命于天’的证明”[10](p.321 。吏民见宣帝热衷于祥瑞之 

事,遂“争言祥瑞,以中其欲。”于是,祥瑞频 

现 ‘P 。 

其二,诛杀直臣。虽然宣帝频频利用天命证明自己 

得国的正统性与合理性,但毕竟出身卑微,是被选立的, 

可谓得国不正,故非常忌讳臣下有涉及这方面的言论, 

因此,无论是当面明确指斥,还是背后旁敲侧击地嘲讽, 

经发现,必遭严惩。 

历代学者论及宣帝处死盖宽饶等,多认为是宣帝性 

情刻薄,缺乏容人之量所致。例如,苏辙认为,宣帝 

“虽明察有余,而性本忌克”[12](p.972)。吕思勉先生认 

为,宣帝“天资近于刻薄,故喜柔媚之人,而不能容骨 

骰之士。”_6l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宣帝治国,继 

承的是其曾祖武帝以来儒法兼用、阳儒阴法的施政理念, 

在道德教化方面,注重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说教,同时 

也认为:“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 

不知所守”_2 。法家由于主张因时制法,与时俱 

进。所谓:“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 

之备。”l】 ”Ⅲ 因此,在治理国家过程中,“不甚从儒 

术,任用法律” (p.3284)。并任用明习法令之士以为已 

助, “用事之人皆明习法令”_2 ∽,而“不甚用 

儒”l2 (p.3332)。在这种施政理念指导下,汉代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国力蒸蒸日上,宣帝对此颇为自豪:“汉家自 

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 

乎 。 ’由于对自己的施政理念充满自信,故宣帝 

对于异见颇能宽容。 

如王吉上疏宣帝,认为宣帝虽励精图治:“躬圣质, 

总万方,帝王图籍日陈于前,惟思世务,将兴太平。诏 

84一 

反观盖宽饶等人,对宣帝之政的否定程度皆不及王 

吉,却不为宣帝所容,究其原因,在于他们触犯了宣帝 

的忌讳。如盖宽饶奏疏中,“引《韩氏易传》言:‘五帝 

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若四时之 

运,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_2_ "分明 

是在借《韩氏易传》批评宣帝如果干不好,还不如让给 

另外的贤人。宣帝由因此大怒,必欲置盖宽饶于死地而 

后快。严延年为河南太守时,其邻郡颖川郡太守黄霸阿 

宣帝之意,频奏祥瑞,严延年甚为不满,当时河南郡中 

发生蝗灾,严延年因对人说:“此蝗岂凤皇食邪?”明显 

是对当时臣下迎合宣帝的心理,与其一起共同虚构其正 

统地位的行为的嘲讽 “ ㈣ 。诸吏光禄勋杨恽屡 

屡出言抨击宣帝:“恽上观西阁上画人,指桀纣画谓乐昌 

侯王武日:‘天子过此,一二问其过,可以得师矣。’画 

人有尧舜禹汤,不称而举桀纣。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 

杀,恽日:‘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 

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竞以灭亡;令亲任大 

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云云 l【 ”。 

由于严延年、杨恽的政敌深知宣帝最忌臣下嘲讽自己, 

所以,专门挑触犯宣帝忌讳之事告发他们,并每每得逞。 

另外,宣帝重用外戚也与个人经历有关。宣帝与外 

戚感情深厚,如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宣帝遇赦后, 

曾一度为史家养育,史记:“治狱使者邴吉怜皇曾孙无所 

归,载以付史恭。恭母贞君年老,见孙孤,甚哀之,自 

养视焉。”_2_( ¨长大成人后,“(张贺)为取暴室啬夫 

许广汉女,曾孙因依倚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 

云 拍I2卯’。被立为帝后,在与霍氏集团斗争过程 

中,宣帝利用许史外戚支持,免除霍氏亲党的兵权,而 

易以许史子弟,“诸领胡越骑、羽林及两宫卫将屯兵,悉 

易以所亲信许、史子弟代之。”[2](pp.2952 ’正是这些人 

给了他强有力的支持,使他在霍光一死,便轻松地铲除 

了这个强大的家族。所有这一切都让宣帝对外戚充满了 

信任,重用外戚可以理解。 

最后,宣帝追求享乐,应与其“喜游侠”有一定关 

系 ](p.237)。因为游侠追求及时行乐、享受人生。如荆 

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到燕后,“爱 

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 

托付给大臣是不可靠的。而宣帝在霍光死后铲除霍氏集 

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 团,则标志着始自文帝的通过优待臣下以换取其忠诚的 

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得到燕太 

试验的破产。由于此前外戚、宗室已相继被皇权抛弃, 

子丹的赏识后,“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 

如今又与大臣交恶,这似乎会让皇权面临无所依靠的窘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14](pp.2527 ¨。剧 

况。而事实上由于宣帝的特殊经历,使他对外戚的看法 

孟“好博,多少年之戏”[2](p.3700)。宣帝既然喜为游侠, 

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对外戚充满信任,故在除掉霍氏集 

必然会受到其享乐文化的影响,事实确的如此。宣帝微 

团的同时,已将其引入统治机构之中,以为已助,在除 

时即喜“斗鸡走马¨ (p.237)。当时,长陵王奉光“少时 掉霍氏集团后更是大力培植外戚势力。同时宦官由于在 

好斗鸡,宣帝在民阀数与奉光会,相识。”[2]( _ 螂 陈遂, 

朝廷没有亲党,作为皇室的家奴完全听命于君主,也非 

“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2]‘p.3瑚’由于 

常值得信任,因而宣帝在利用外戚势力的同时,又让一 

宣帝热衷享乐,故一旦大权在握,尤其是在取得一定成 

就之后,便忍不住也奢侈起来。 

(二)文景以来的政治试验破产 

秦朝建立后,官员们从加强地方统治及制约官僚体 

系考虑,要求秦始皇提拔宗室,作为皇权助手。如丞相 

王绾等加强对地方统治出发,向秦始皇提出建议:“诸侯 

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 

子,唯上幸许。”[14](pp.238 博士淳于越则从制约权臣 

角度出发,要求分封秦始皇分封宗室:“臣闻殷周之王千 

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 

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 

哉?”_1 J(p.254)但由于种种原因,秦始皇没有听从他们的 

建议,及至秦亡,时人多归咎于此。故汉初惩亡秦之戒, 

大封同姓以为朝廷之助:“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 

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 

爵。” J( 吕后专权期间,又引入外戚势力,“欲连固 

根本牢甚” l J( 啷’。然诸吕用事,不仅削弱了军功官 

僚集团的权力,而且有倾危刘氏社稷之险,结果促使军 

功官僚集团与宗室合流,最终在吕后死后联手消灭了诸 

吕。此后,文景时期外戚成为皇权防范的对象,文帝之 

舅轵侯薄昭因杀汉使者被文帝逼令自杀。 

但从后来形势发展看,一些所谓的忠臣与此前的外 

戚、宗室同样不可靠。先是以上官桀为首的官僚集团阴 

谋伏兵格杀霍光,“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霍光发 

觉后,将其铲除 1( ・拼 。继而独揽朝政的霍光将他的 

子侄、女婿、外孙等,以及亲信皆安插在朝廷的要害部 

位上,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党亲连体,根 

据于朝廷。” 儿 舛 昭帝去世后,在旬月之间,他先是 

将昌邑王刘贺立而复废,后又拥立宣帝,变易君主如同 

弈棋一般。故宣帝虽是由他所立,但宣帝对他不是满怀 

感激,而是充满畏惧。“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 

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2](p.2958)霍光去 

世后,时人用八个字总结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至 

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这段历史:“禄去王室,政由 

冢宰”[2](p.3135)。通察武帝所托付的几位忠臣的所作所 

为,再加上宣帝的亲身经历,使他深切地感受到将国事 

些宦官也协助自己处理国事。 

(三)神学思想流行 

宣帝时期迷信鬼神还与当时神学思想流行有关。可 

以说自先秦以至于汉,天人感应、帝王受命而王之说一 

直大行于世。如《易传》:“天垂象,见吉gl。”[1 ](pl7 

《中庸》: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 

孽。” J( 粥’邹衍所谓:“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 

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蛟大蝼,黄帝日:‘土气 

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文王之时, 

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日:‘火气盛。’ 

火气盛,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 I1 而在汉 

代被推为儒宗的董仲舒更明确指出:“王者,必受天命而 

后王”,而帝王受天命的表现就是天降祥瑞:“帝王之将 

兴也,其美祥亦先见”[19](p.358)。“天之所大奉使之王 

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 

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2 ̄(p.2500) 

武帝中后期,为维护其动荡不安的统治,遂有意识 

地利用董仲舒的神学思想来文饰其政治,于是祥瑞大兴。 

元狩元年十月,行幸雍,祠五畸。获白麟,作《白 

麟之歌》。元狩二年夏,马生余吾水中。南越献驯象、能 

言鸟。元鼎元年得鼎汾水上。元鼎四年六月,得宝鼎后 

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 

歌。元封元年正月,行幸缑氏。诏称于中岳获驳廪,见 

夏后启母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成 

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元封二年六月,诏称甘泉 

宫内中产芝,九茎连叶,作《芝房之歌》。元封四年三 

月,祠后土。诏称武帝祭后土地祗之时,见光集于灵坛, 

夜三烛。幸中都宫,殿上见光。元封六年三月,行幸 

河东,祠后土。……太始三年,行幸东海,获赤雁,作 

《朱雁之歌》 ](PP・" 一 )。 

武帝时期的这些活动,不免使董仲舒的祥瑞说深入 

人心。及至宣帝即位,为了昭示其继统的正统性与合法 

性,遂利用此说以惑众。 

三、宣帝弊政的消极影响 

宣帝所施行的一系列弊政,给汉朝的统治带来了诸 

85~ 

多的消极影响。 

(一)增加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宣帝在乞灵鬼神过 

程中,耗费人力物力甚巨。如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 

阴阳错氛,夏寒冬温,春热秋荣,日月无光,星辰错行, 

民多疾病,国多不祥,群生不寿,而五谷不 

登。 ’。 M’及至董仲舒又提出系统的天谴说:“天地 

正月,宣帝临幸甘泉宫,在泰畴祭奠天神。三月,临幸 

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 

河东,在后土祭祀地神。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正 

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 

月幸甘泉,祭泰畴;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正月再 不知,乃畏之以威。《诗》云:‘畏天之威。’殆此谓也。 

幸甘泉,祭泰峙,又赴雍城的五畴祭祀天帝。五凤三年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 

(公元前55年)又赴河东,祭后土。汉代,祭祀天地活 

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 

动最为隆重,往往声势浩大:“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 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 

干乘万骑,太仆执辔,大将军陪乘,名之大驾之卤 

而不欲陷人也。”【 ¨ "’又称:“《春秋》之中,视前世 

簿。”[2。l( 当时五岳、四渎等高山、大河宣帝虽不亲 

至,也要经常祭祀。“皆使者持节侍祠。唯泰山与河岁五 

祠,江水四,余皆一祷而三祠云。”又立祠祭祀其他神 

灵,史载:“时,南郡获白虎,献其皮牙爪,上为立祠。 

又以方士言,为随侯、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 

于未央宫中。又祠太室山于即墨,三户山于下密,祠天 

封苑火井于鸿门。又立岁星、辰星、太白、荧惑、南斗 

祠于长安城旁。又祠参山八神于曲城,蓬山石社石鼓于 

临朐,之罘山于雁,成山于不夜,莱山于黄。成山祠日, 

莱山祠月。又祠四时于琅邪,蚩尤于寿良。京师近县鄂, 

则有劳谷、五床山、日月、五帝、仙人、玉女祠。云阳 

有径路神祠,祭休屠王也。又立五龙山仙人祠及黄帝、 

天神、帝原水,凡四祠于肤施。”另外,又在出现祥瑞的 

地方修建宫殿。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正月,因 

“凤凰集祓栩,于所集处得玉宝,起步寿宫,乃下诏赦天 

下。”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冬,“凤凰集上林,乃 

作凤凰殿,以答嘉瑞。”[ ]‘PP ’ 

热衷享乐,浪费了大量的财富。宣帝去世后的次年, 

贡禹上奏章,论及当时的奢侈程度说:“故时齐三服官输 

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 

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 

万,东西织室亦然。厩马食粟将万匹。”考虑到元帝刚继 

位,故贡禹所言,实际上说的是宣帝时的事情 ‘ 。 ㈩。 

(二)为后世易代思潮兴起埋下伏笔。宣帝频繁地 

将自然现象与人事相比附,从而使二者在世人的观念中 

形成了直接的对应关系,即上天时刻关注着人世的一举 

动,同时又通过所谓的祥瑞或灾异现象表达其对人事 

的看法,亦即任何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都是有着神秘寓 

意的。统治者虽可借此文饰政治,但由于自然现象的不 

可预知性,故无形中也给现实政治带来了巨大风险。因 

为在祥瑞说流行的同时,还存在天谴说,此说意为帝王 

行事若不符合上天的心意,上天会降下灾异来提醒甚至 

惩罚统治者。陆贾云:“恶政生恶气,恶气生灾异。螟虫 

之类,随气而生;虹蚬之属,因政而见。治道失于下, 

则天文变于卜;恶政流于民,则螟虫生于野。” 

韩婴云:“《传》日:‘国无道则飘风厉疾,暴雨折木, 

86一 

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_2 然而, 

董仲舒的天谴说并不止于天以灾异警示帝王,董仲舒还 

认为,天并不私于一姓,“无常予,无常夺也。”无道便 

没有资格统治天下,就应该被有道者所取代:“王者,天 

之所予也,其所伐者皆天之所夺也。……故夏无道而殷 

伐之,殷无道而周伐之,周无道而秦伐之,秦无道而汉 

伐之。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所从来久矣”[19](p.220)。 

据此,如果上天总是降下预示灾异的凶兆,那么是否意 

味着皇朝要被取代? 

有鉴于此,汉代自高祖以至于景帝,鲜有君主以祥 

瑞文饰其统治者,因灾异而罪己者也只有文帝一人,且 

仅有一次。武帝贪祥瑞说之利,大肆鼓吹之,而于史不 

绝书的灾异不置一词,不免给人以自欺欺人之感。因此, 

到了昭帝时,利用祥瑞说文饰政治就变得有点难以为继, 

在位l3年,表彰祥瑞活动只有两次。到宣帝在位时,便 

面临着是否利用天人感应之说的抉择,要么及时刹住利 

用祥瑞说文饰政治之风,要么全面接受天人感应之说, 

在鼓吹祥瑞的同时,也对灾异现象给予回应。而宣帝最 

终选择的是后者,在褒贬祥瑞的同时,对灾异现象也给 

予重视,如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诏称: “盖灾异 

者,天地之戒也。”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十月,诏 

称“乃者九月壬申地震,朕甚惧焉。”五风四年(公元 

前54年)四月辛丑晦,日食,诏称:“皇天见异,以戒 

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甘露元年(公元265 

年)四月,太上皇庙、文帝庙先后发生火灾,宣帝“素 

服五日'' 。 

既然认可了灾异天谴说,则允许臣民探讨灾异出现 

的原因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于是前代禁止以灾异推演 

政治的禁忌也得以解除。当董仲舒提出祥瑞天谴说之时, 

即热衷于以《春秋》为指导推演当代的天象以预测时 

事。但由于实际上是在窥测汉室的兴衰,故朝廷对于臣 

下猜测天意颇为疑忌。董仲舒因此获罪,武帝“下仲舒 

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 ’也 

就是说,武帝时对于董仲舒的祥瑞天谴说朝廷有所保留。 

昭帝时,眭弘因借天意推演祸福,被处死。但到了宣帝 领尚书事”。但同时又拜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 

( 。 韶’。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又居中用 

时,一即位便任命眭弘之子为郎,此举即承认了眭弘的 

军,总揽朝政 ]

“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之说,在事实上为眭弘平了 事,史称:“外有史高总朝廷之事,内有恭显制枢机之 

 【p・H¨。遂萧望之、周堪在施政过程中处处受到外 

反。同时又屡屡诏求天下对灾异现象发表看法。如本始 

权”

四年(公元前70年)因地震下诏,“乃者地震北海、琅 戚、宦官的限制,最终矛盾激化,萧望之等被清除,外 

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丞相、御史其与列侯、中二 

戚、宦官专权,由此开启了汉代新的历史进程。 

千石博问经学之士,有以应变,辅朕之不逮,毋有所 

讳。”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十月,诏“乃者九月壬 

总之,汉宣帝在位期间虽然社会进步值得肯定,但 

由于宣帝迷信神灵,允许吏民对灾异现象自由发表意见, 

申地震,朕甚惧焉。有能箴朕过失,及贤良方正直言极 

遂使汉朝对舆论的主导权逐渐丧失,为易代思潮的兴起 

谏之士以匡朕之不逮,毋讳有司0”[2](pp.245-2 这样一 

铺平了道路;任用外戚宦官,开创了汉代后期外戚主政 

来,等于解除了此前不准论说灾异的禁忌,每个人都可 

以对祥瑞灾异现象发表看法,从而使国家对舆论的主导 

权渐渐丧失;同时元成哀平时期频繁的灾异现象,又使 

汉家即将灭亡的观点深入人心,易代思潮随之而起。 

(三)官场因循成风。宣帝悍然诛除霍氏,世俗皆以 

为是因为权重得祸:“故俗传之日:‘威震主者不畜,霍 

氏之祸萌于骖乘。” ]( ・ 。’故后人因担心行权召忌,而 

自远权势。诛杀盖宽饶、杨恽等忠直之臣,让贤臣寒心。 

以至于“高才之士侧足而履其朝。陵迟至于元、成,朝无 

重臣”。ll J(p.972)虽然宣帝时进取之势颇劲,但是,汉世官 

风由进取转向保守从此时开始。如富平侯张安世,“素小 

心畏忌”,当霍氏被族诛之际,“已内忧矣”。宣帝赦其女 

孙张敬,“以尉其意。安世浸恐。”因而“匿名迹远权 

势”,又喜“隐人过失”_2]( 。李贽论及张安世 

日:“忧谗畏讥,鉴霍光者。” l( 丙吉为相,“上宽 

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 

案验。”[21(p.3145)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称:“今以四海之 

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 

门之利,忘国家之政。”I2】r pl3 汉成帝时,司隶校尉王尊 

弹劾丞相匡衡与御史大夫甄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 

势,作威福,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谀曲 

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奏上后,“群下多是王 

尊者。”[ ]‘即・ I3。 丞相张禹“为人谨厚”[2](p.3349),孔 

光典掌枢机,对成帝“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为官 

“既性自守” J(0.3354)。李贽怒斥孙光: “真畜生 

也。”l2 【p ”¨元延元年(公元前l2年)七月诏称:“乃 

者,日蚀星陨,谪见于天,大异重仍。在位默然,罕有忠 

言。”_2 J(p.236)哀帝时,谏大夫鲍宣上疏称:“群臣幸得居 

尊官,食重禄,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助陛下流教化者 

邪?志但在营私家,称宾客,为奸利而已。以苟容曲从为 

贤,以拱默尸禄为智,谓如臣宣等为愚。”l2 J(p.3088) 

(四)导致外戚专权。由于宣帝疑忌臣僚,故当其 

临终托付之际,虽拜贤臣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 

勋、太子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让他们“受遗诏辅政,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 

的新政治格局;诛除霍氏集团及盖宽饶等贤臣,导致汉 

代的官风由进取转向保守。凡此种种原因,都加速了西 

汉皇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 

l981.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袁了凡,王凤洲.纲鉴合编[M].北京:中国书店,1985. 

[5]张}式.南轩集[M].四库全书第1167册. 

[6]吕思勉.秦汉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黄震.黄氏日抄[M].四库全书第708册. 

[8]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9]王鸣盛.十七史商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1]王应麟.通鉴答问[M].玉海(6)[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1987. 

[12]苏辙撰,陈宏天,高秀芳点校.栾城后集[M].苏辙集[z].北 

京:中华书局,1990. 

[13]陈其猷校注.韩非子集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14]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63. 

[15]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 

l984. 

[16]孔颖达.周易正义[M].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 

1980. 

[1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8]高诱注.吕氏春秋[M].诸子集成(6)[z].上海:上海书店 

出版社,1996. 

[19]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 

2002. 

[2O]葛洪撰,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 

2O06. 

[21]王利器.新语校注[M].新编诸子集成(1)[z].北京:中华书 

局,1986. 

[22]韩婴撰,许维通校释.韩诗外传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3]李贽.史纲评要[M].李贽文集(第6卷)[M].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张晓校] 

87—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