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发(作者:以明俊)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课题
学习
目标
评价
设计
学生
课前
比较线段的长短
1.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知道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2.通过合作探究,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学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能利用线段的中点进行线段长度的有关计算.
1.通过探究一达成目标1
2.通过探究二达成目标2
3.通过探究三达成目标3
4.通过探究四及能力检测达成目标4
知识准备:根据导学案预习本节课内容
技能准备:练习使用圆规
准备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
教学
环节
情景
观察图片,并根据
老师的提示来迅速
思考回答问题.这
个问题切合生活实
际,不难做出正确
的解答.
教师活动及提问 预设学生活动
应对措施及
注意事项
1.引导学生观察
图片,根据生活实
践回答:
路程更近或者更
节省时间
2.还要引导学生,
不能为了缩短路
程就横穿马路,应
选择安全的路径
更为恰当.
将发生在学生身
边的情景引入课
题,学生更容易理
解和接受,同时也
提高了继续探究
的兴趣.
设计意图说明
导入
出示情景图片并提问:
【问题1】请同学们看一看
这是石岛的什么地方?
这里虽然建了天桥,可是
那些上下班的工人依然要
横穿马路,这是为什么?
探
究
活
动
一
学生会根据直觉迅
速回答选择第二条
路线.
因为第二条路明显
较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
进行总结:
两点之间的所有
连线中, 最短.
简述为:
两点之间线段最
短.(板书)
这一问题的提出
是继情景问题之
后的进一步延伸,
使学生从抽象的
问题中总结得到
线段的性质
出示图形并提问:
【问题2】从A到B之间
有三条路线,你会选择哪
一条?为什么?
【问题3】生活中还有哪些
事例体现了这一事实?
学生可能短时间内
联想不到与这一事
实相关联的事例,
此时老师可以举例
说明.
学生可以课后再继
续去寻找这一问题
的答案.
学生的回答可能不
准确,只要能用自
【问题4】图中A
、
B两点己的语言表述出大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致的含义即可.
如果学生没有很
好的生活事例举
出,老师可以引导
学生.例如:我们
打的到一个陌生
的地方,有些司机
就会绕路行驶,这
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
两点之间
的长度,叫做这两
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幅图片的
展示,让学生意识
到当两个物体的
长度相差较大时,
可以直接目测出
他们的长短,也就
是估测法
让学生感受到数
学就在身边
从已有的认知结
构中抽取出数学
模型,让学生容易
理解和接受“两点
之间的距离”的含
义
一个高大的体坛
名将和一个矮小
的喜剧明星搭在
一起,不仅让学生
充满了探究的欲
望,同时也能很好
的达到传授知识
目的
探
究
活
动
二
学生对这幅图片会
很感兴趣,同时也
很容易就看出,他
们的身高差别很大
欣赏一张图片并提问:
【问题5】一眼望去,这两
位明星人物最大的区别是
什么?
2024年5月4日发(作者:以明俊)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课题
学习
目标
评价
设计
学生
课前
比较线段的长短
1.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知道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2.通过合作探究,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学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能利用线段的中点进行线段长度的有关计算.
1.通过探究一达成目标1
2.通过探究二达成目标2
3.通过探究三达成目标3
4.通过探究四及能力检测达成目标4
知识准备:根据导学案预习本节课内容
技能准备:练习使用圆规
准备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
教学
环节
情景
观察图片,并根据
老师的提示来迅速
思考回答问题.这
个问题切合生活实
际,不难做出正确
的解答.
教师活动及提问 预设学生活动
应对措施及
注意事项
1.引导学生观察
图片,根据生活实
践回答:
路程更近或者更
节省时间
2.还要引导学生,
不能为了缩短路
程就横穿马路,应
选择安全的路径
更为恰当.
将发生在学生身
边的情景引入课
题,学生更容易理
解和接受,同时也
提高了继续探究
的兴趣.
设计意图说明
导入
出示情景图片并提问:
【问题1】请同学们看一看
这是石岛的什么地方?
这里虽然建了天桥,可是
那些上下班的工人依然要
横穿马路,这是为什么?
探
究
活
动
一
学生会根据直觉迅
速回答选择第二条
路线.
因为第二条路明显
较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
进行总结:
两点之间的所有
连线中, 最短.
简述为:
两点之间线段最
短.(板书)
这一问题的提出
是继情景问题之
后的进一步延伸,
使学生从抽象的
问题中总结得到
线段的性质
出示图形并提问:
【问题2】从A到B之间
有三条路线,你会选择哪
一条?为什么?
【问题3】生活中还有哪些
事例体现了这一事实?
学生可能短时间内
联想不到与这一事
实相关联的事例,
此时老师可以举例
说明.
学生可以课后再继
续去寻找这一问题
的答案.
学生的回答可能不
准确,只要能用自
【问题4】图中A
、
B两点己的语言表述出大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致的含义即可.
如果学生没有很
好的生活事例举
出,老师可以引导
学生.例如:我们
打的到一个陌生
的地方,有些司机
就会绕路行驶,这
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
两点之间
的长度,叫做这两
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幅图片的
展示,让学生意识
到当两个物体的
长度相差较大时,
可以直接目测出
他们的长短,也就
是估测法
让学生感受到数
学就在身边
从已有的认知结
构中抽取出数学
模型,让学生容易
理解和接受“两点
之间的距离”的含
义
一个高大的体坛
名将和一个矮小
的喜剧明星搭在
一起,不仅让学生
充满了探究的欲
望,同时也能很好
的达到传授知识
目的
探
究
活
动
二
学生对这幅图片会
很感兴趣,同时也
很容易就看出,他
们的身高差别很大
欣赏一张图片并提问:
【问题5】一眼望去,这两
位明星人物最大的区别是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