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0日发(作者:城初雪)
明代永嘉棋派述略
潘猛补
【摘 要】温州明代围棋运动十分繁荣,溯其源首推刘基父子。到明中期永嘉、新
安、京师三大流派鼎足而立,永嘉鲍一中品居第一。万历年间,方子谦兄弟名噪一
时。本文系统论述永嘉棋派源流,并对其代表人物生平一一进行考证。%To trace
the origin of the prosperity of the game of go in Wenzhou in Ming
Dynasty, it was Liuji and his son who led the field. The three cliques,
Yongjia, Xinan and Jingshi, presented a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in mid-
Ming dynasty, and Bao Yizhong who came from Yongjia ranked first at that
time. Fang Ziqian brothers was very famous during the Wanli Era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essay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Yongjia
chess clique and investigates the biography of leading representatives.
【期刊名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2)001
【总页数】6页(P85-90)
【关键词】明代;围棋;永嘉棋派;鲍一中;方子谦兄弟
【作 者】潘猛补
【作者单位】温州市图书馆,浙江温州32500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91.3
温州明代围棋运动十分繁荣。如果要溯其源的话,首先要推被誉为明代“一统江山
的刘伯温”了。刘基喜爱弈棋,常与朱元璋对弈。明王文禄《龙兴慈记》有这样的
记载:“圣祖赐刘诚意一金瓜,曰‘击门锥’,有急则击之。一夕,夜将半,击宫
门。乃洞开重门迎之,曰:‘何也?’曰:‘睡不安,思圣上弈棋耳。’命棋对弈。
俄顷,报太仓灾,命驾往救,刘止之曰:‘且弈,请先遣一内使充乘与往。’遂如
言。回则内使已毙车中。圣祖惊曰:‘何以知朕厄?’曰:‘观乾象有变,特来奏
闻耳。’”[1]以弈棋救朱元璋一命,事近荒诞。而洪武四年刘基辞官归隐山中,
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却是史实。这也说明棋是刘基生平之好,不能须臾分离。
刘基的爱好自然也影响了他的后代。其次子刘璟也有同好。刘璟曾与成祖朱棣下棋,
并因此得罪了朱棣。据《明史》载:“璟尝与成祖弈,成祖曰:‘卿不少让耶?’
璟正色曰:‘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成祖默然。”[2]卷128刘璟的
性格颇类其父,性刚嫉恶,与物多忤,刚直不阿。本来在棋艺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不能掺杂私心杂念。但是在封建社会,艺不敌贵,高手故意让棋,阿谀奉承权贵的
现象屡见不鲜。像刘璟这样“不可让者不敢让也”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到了明中期,围棋开始在市民阶层中发展,民间棋手日益增多。琴棋书画成为士大
夫阶层的雅好,对棋手的偏见自然消失。随着国手的地位日益提高,围棋也成为他
们谋生的职业,开始归属社会名流的范围之内。
当时全国名手辈出,永嘉、新安、京师三大流派鼎足而立,各擅胜场。所谓的流派
主要是以地域划分,同一地区接连出现高手,时人遂用地区名派。永嘉派的代表人
物鲍一中、李冲、周源、徐希圣、方子谦等更是名噪一时的平民棋手。而江南是明
王朝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围棋国手云集的重镇,在那里他们进行频繁的民间比
赛活动,驰骋棋坛。
王世贞《宛委余编·弈旨》中曾对永嘉派的源流及棋手技艺特点进行论述,认为
“正徳中,宰揆之地如李文正东阳、杨文襄一清、乔庄简宇诸公皆好奕,而四明范
洪重。洪之后,永嘉鲍一中重。鲍生晚,不及与洪角,而格胜之。文襄呼鲍小友,
为延誉江淮间。而其郡李冲晚出,遂与雁行。周源又晚出于李,徐希圣又晚出于周,
惜早死,皆骎骎角鲍者也。此所谓永嘉派也。”[3]卷171王世贞少年时曾亲见鲍
一中的对局,但“不能悉其妙,第见其批亢捣虚无衡阵耳。”[3]卷171及长才知
鲍一中棋风特点是“巧”。这一评价倒符合温州人性格特点。
作为永嘉派的开创者鲍一中,王世贞在《永嘉行赠李冲》诗中也再次提到:“永嘉
鲍生奕者师,十七人间当国手。丁卯桥头遇杨相,籍甚文章呼小友。”[3]卷19可
见鲍一中十七岁与杨一清相识,其相识地点在京口丁卯桥,其相识时间在正德十年,
时杨一清罢相赋闲在镇江家中。由于宰辅杨一清的提携,招鲍一中为幕客帮闲,与
其成为忘年交,因此鲍一中才崭露头角。后游踪半天下,但以留居江南的时间最长。
乐清侯一麟撰有《鲍奕士小传》,是鲍一中生平最详细的传记,指出“君用批亢捣
虚之策,设开户突围之奇” [4]卷19,下棋从来都让子,有以少击众的棋风,胜九
负一的技艺,豪放平易的生活,博彩百金的收益,为我们了解鲍一中提供了难得的
资料。可惜《小传》未及其名字号及生卒年,所幸吴承恩的赠诗倒透露出一些信息。
当时一中名声之广,社会对棋之推崇,国手身份之荣耀,下棋场面之壮观,夸耀一
时。吴承恩在《围棋歌赠鲍景远》中这样描写:“海内即今推善弈,温州鲍君居第
一。我于二十五年前,已见纵横妙无匹。当时弱冠游淮安,后来踪迹多江南。品流
不让范元博,收奖先蒙杨邃庵。能棋处处争雄长,一旦遇君皆怅惆。甲第公侯饰马
迎,玉堂学士题诗访。”[5]卷1诗中回忆二十五年前的情景和鲍一中高超棋艺。
当时鲍一中在棋界已是首屈一指,上流社会引以为友。吴承恩与鲍一中第二次相逢
是写此诗的去年,在南京鸡鸣寺中,今年又见条侯家。条侯即淮安周于德,周乃一
武将,却好文修艺,与一起饮酒和歌下棋。此写于嘉靖二十一年,诗中表现出了作
为棋手的鲍景远的性格及其生存状况。并指出鲍一中棋风特点是“下子巧成功”,
谓其是棋中师。
从嘉靖二十一年前推二十五年,为正德十三年,时鲍方弱冠,正与当年正德十年十
七岁遇杨一清时间吻合,故可知鲍一中当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又据王世贞
《布衣李时养墓碣铭》“独颜与李子仅六十,鲍佹及子。”[6]卷117可见鲍亦活
了六十岁,卒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
关于其名字号,何白《方汤夫传》有“前辈有鲍涧泉名一中者,为国朝国手冠”
[7]卷26的记载,可见鲍一中号涧泉。然嘉靖三十四年陈鹤旅温,有《重会鲍鉴泉
漫赠(鲍精棋术)》诗,可见其号当为鉴泉。乐清侯一元《赠鲍六北游》:“鲍生
年二八,国手已名闻。”[8]大名稿卷13。嘉靖三十二年梁辰鱼旅温,有《永嘉逢
鲍六景远》诗:“回首苏台岁屡迁,忆君玄度即凄然。” [9]卷27。可见其雁行六,
又称“鲍六”。然嘉靖三十三年赵廷松致仕回乐清,所撰《鉴泉篇赠弈者鲍景远》
有“弈秋国手今鲍明” [10]卷4及《梅渠篇赠严子》有“曾为鲍明歌鉴泉”[10]
卷4句。据此,陈瑞赞在《侯一元·赠鲍六北游》注和《永嘉弈派 兄弟国手》文中
认为:“鲍六即鲍一明。鲍一明,字景远,号鉴泉”[8]大名稿卷13,“鲍一中与
鲍一明应该是两个人,是一对兄弟” [11]。可是温州的围棋国手见于《弈旨》、
《弈旦评》等棋史著作中,只有鲍一中而无鲍一明。
王世贞在《弈旨》中有“(鲍一中)文襄呼鲍小友,为延誉江淮间。”[3]卷171
汪廷讷《奕中九仙歌·鲍小友》:“鲍中磊落羡青年,人呼小友至今传。”[12]卷4
王世懋《赠奕者李生》:“永嘉鲍生擅弈棋,弱冠见赏杨少师。”[13]诗部卷3王
寅《赠鲍一鸣[明]》诗“武宗当朝杨相国,归休潇洒情无极。年少如君讶一逢,时
师笑杀无颜色。”[14]卷2所谓“文襄”、“邃庵”、“杨少师”、“杨相国”指
的是杨一清。陈鹤有《重会鲍鉴泉漫赠》诗:“十载逢君鬓又皤,年来弈兴复如
何?”[15]卷1胡应麟《围棋歌赠黄生应魁》有“嘉隆奕者师鲍髯” [17]卷25句。
吴维岳有《赠弈客鲍景远》诗:“江湖浪迹抗风尘,对酒围棋岸角巾。”[16]卷
19王世贞也有《永嘉行赠李冲》:“鲍生昨者死以酒” [3]卷19和《后围棋歌赠
李时养》有“永嘉髯鲍故前辈”[3]卷19的记载。何白《方汤夫传》有“从故老觅
鲍所藏秘录,及鲍同时周源、徐希圣所传图势。”[7]卷26李维桢《东嘉方君墓志
铭》有“里有鲍一中,弈品于永嘉派为第一,死久矣。(方君)从故老得鲍所藏秘
法案习之。”[18]卷87而温州图书馆现存的海内孤本《棋经》二卷附《棋经图说》
一卷。书卷首题:石室老人秘法,永嘉鲍一明编。”可见所藏秘录,即《棋经》。
考侯一元嘉靖三十八三十九年罢职在家,所撰《哀鲍六》诗 [8]江右稿卷10当在
此时,故可推鲍六卒年。
然而从以上文献对比发现:虽一作“一中”,一作“一明”,但两者均同为国手,
同居第一;十六七岁出名,年龄相同;杨一清提携,受知相同;久居江淮间,游踪
相同;生须白鬓,相貌相同;豪酒善饮,癖好相同;秘录《棋经》,著作相同;批
亢捣虚,棋风相同;涧泉鉴泉,音义相近;死于嘉靖三十九,卒年相同。然若为两
人,不当有如此多的相同之处,故可判断鲍一中即是鲍一明,为同一人。当时弈人
作为市民阶层刚进入上流社会的群体,其姓名颇多同音异名,字号相混,“鲍一中”
又作“鲍一明”、“鲍一鸣”就是此现象之一例,不足为奇。
这也解开王世贞《布衣李时养墓碣铭》“天下之名弈,南则鲍□,北则颜伦” [6]
卷117,鲍后空一格未刻字之谜:是王氏也不知当用早先的“鲍中”,或用后来
的“鲍明”所致。《明诗纪事》陈田案语引王世贞所云“洪之后,永嘉鲍子
明。”“嘉靖时,子明同郡李冲晚出,与鲍雁行。”[19]已签目卷1竟还有“子明”
之名,可见其名之混乱。
明永嘉姜准在《岐海琐谈》中还载有一段故事:嘉靖二十七年“当时曹兵宪汴与谭
分守棨晤于东瓯,曹连弈不胜。闻永嘉鲍一中善此技,招致助己,求以胜之。次日
复弈,移枰空庭,辟左右,以鲍一中执盖,穿盖为小窍漏影,有所指点,辄移影就
之,以俾下着”[20]卷11而取胜。这种打着伞,伞中挖洞,以阳光指点下棋的作
弊取胜伎俩,后来竟也成为民间传说或戏曲中的情节,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鲍一中之后永嘉派有名者就当李冲了。李冲,一作李中,字小山。由于当时高手众
多,彼此之间竞争激烈。李冲“十年落魄江湖间”,后拜谒王世贞,以“自挟朱门
酒肉走”为生。王世贞称赞 “其乡李子虽后出,别有神机暗中授” [3]卷19并劝
饮。李冲以鲍一中死于酗酒为鉴,辞却王世贞劝饮。王世懋有《赠永嘉李生》诗中
亦云:“本朝围棋推绝品,颜生在北南鲍生。”“李生近出鲍家里,晚有意气殊峥
嵘。”“十年之间鲍生死,江海声名竟归尔。”[13]诗部卷3另有《赠弈者李生》
诗:“二十曾逢颜子明,三十还交永嘉李。” [13]诗部卷3,从王世懋年龄推测,
其与李冲相交往时在嘉靖末年。此时鲍一中已卒,李冲成了永嘉派领袖。李冲皮肤
较黑,故得了个绰号叫“李黑”,而侯一元《赠李黑游吴中谒凤洲公》诗有:“陇
西将种不徒然,难弟相将亦比肩。似欲长公称独步,不辞驱砮为君先。”诗后注云:
“小山弟亦善弈,时称‘小黑’。”[8]近稿卷10项元淇《赠李小山手谈》:“江
南品棋谁绝伦?二赵前驱继范陈。鲍子狂酣方擅胜,李生闲雅更称神。” “借问
当场无敌者,苍髯黑面李将军。”[21]卷4京师派的李釜曾向的李冲挑战。李冲大
败,数避匿。如鲍一中、李冲虽都可膺国手之列,领袖群伦,但还没有一人长期稳
执棋坛牛耳。
这些人精湛的棋艺名满天下,对自己的声誉十分看重。正如王世贞所述,“永嘉守
修郡志,志伎艺曰:鲍一中弈品第一,李冲次之。李冲意不乐,遂罢不复志。”[3]
卷171此郡志即嘉靖四十四年编纂的《温州府续志》,现仅存侯一麟撰代叙,连
《温州经籍志》也未著录。李冲的意见竟可以左右郡志的编纂,可见其当时在温州
的地位之高。
永嘉派稍后有名者为周源、徐希圣,但周、徐死在李前。[18]卷87周源,一作周
躔,又作周缠,乐清人。隆庆《乐清县志》载其“曾为郡掾吏。为人沉静,工弈。
鲍一中技绝天下,独称其咄咄逼人,乃心畏之。”[22]卷7嘉庆《扬州府志》有
“永嘉徐希圣游广陵,与乡人颜子明俱擅国手”[23]卷54语,误将京师颜子明为
永嘉人,从一侧面说明当时永嘉派的强大,才有此误。嘉庆《扬州府志》又载徐希
圣“死之夕,新生。新于弈有神解,人谓徐后身也。”[23]卷54刚死去不久,方
新刚好出生。后方新成为围棋名手,时人都有说是徐希圣转世的。此说更为永嘉派
增添了神奇。从上可知徐希圣亦游弈在外,成名在外,且身死扬州,岁数也不长。
按光绪《永嘉县志》载,周源、徐希圣曾有棋局图谱传世[24]卷17。但今未见其
谱,可能早已佚失。除了周源、徐希圣外,赵廷松《鉴泉篇赠弈者鲍景远》诗中还
有“闻君足迹半天下,永嘉二赵吾疑亚。象浦三麾周草窗,龙山坐屈黄南华”[10]
卷4的描写 ,从中可知永嘉派有姓赵二人和周草窗、黄南华二人。
所谓二赵,据隆庆《乐清县志》载:有赵文旦,以善弈著称。赵文韶,字克虞,号
箫泉,建八老亭,赵廷松常与其奕于亭。[22]卷7周草窗即周珙,永嘉状元周旋孙,
字汝美,号草窗,正德十四年举人,福宁知州。黄南华即黄一鹏,字文振,号南华,
永嘉人。嘉靖十九年举人,武宁令。侯一元《编苕集序》云:“黄子自为诸生时即
以诗翰擅名吾郡。”“又雅好弈,则日与其里之诗人、弈者为橘中之会。”[8]近
稿卷1他们都是永嘉派的中坚力量。永嘉派国手辈出,盛称江淮间。
到了万历年间,永嘉派实力有所下降,先盛后衰,当时温州围棋国手首推方子谦。
《五杂组》中明确记有“新安有方生,一时称国手。而方于诸子,有白眉之
誉。”“入赀为大官丞,谈诗书。”[25]卷6这里的方生即《弈旦评》中所记的
“新安方子谦”[26]。方氏在新安属于名族,故当时才有此误。方子谦是永嘉人毫
无疑义,李维桢为子谦父方道言写的《方茂才严孺人墓表》云:“方茂才道言者,
浙温州永嘉人也,字守信,别号思谷。其先闽人,始迁祖曰彬园。初为温州批验所
大使,卜温东门康乐里居焉。”“日升娶新河全氏女,蚤卒;继娶狮溪刘氏女,生
二子三女”[18]卷107,是正宗的温州人,其当回归入永嘉派为是。早年日升挟技
浪游江湖,万历十四年方日升应邵俊之邀至余姚,与邵甲及新安汪绍庆等比赛棋艺,
是永嘉新安京师之派与新崛起的四明地方高手较量的盛会,在围棋史上占有重要的
地位。孙鑛作为裁判记录了当时的盛况。
孙鑛《述棋赠汪生绍庆》有“近从丙戌秋,始出陪游宴。时有东瓯子,袖势来吾县。
问姓亦方氏,非彼维扬彦。会与诸邵奕,余等共为监。”[27]卷6和《赠永嘉弈方
生日升》“主人折简招国手,并坐看君试长技。”[27]卷6的记载。吴国伦《观方
子谦弈棋赠之长歌》“永嘉山水称多奇,何物方生山水姿。”“批亢捣虚势莫测,
弹远击近途阽危。”[28]诗部卷2可见继承了永嘉派的风格。尝两谒王世贞,蒙激
赏。后游北京,留居三年,见闻益博。李维桢《方子谦像赞》称:“将糊其口,四
方是适。坐隐手谈,寄趣在弈。碣石之宫,名声薰炙。七贵五侯,坐虚左
席。”[18]卷125明代的围棋国手雍熙日,著有《弈正》,是方子谦的好友,雍
通过方的关系,求得李维桢《弈正序》。李在《弈正序》中认为方子谦“其弈品号
第二” [18]卷14。方子谦不仅善弈,并能诗精文字学。诗弈皆擅长可以是后期永
嘉派的突出特点。故梅鼎祚《送方子谦赴楚从李本宁参知入蜀》称其“由来称国手,
不独弈超群。”[29]卷13
万历十九年,李氏门人郝敬知永嘉县,李氏托其物色塾师,郝敬即以日升荐。此后,
日升跟从李氏长达二十余年,著有《古今韵会举要小补》。关于其生年,据李维桢
《方茂才严孺人墓表》其父“嘉靖卒乙卯十有一月十日,長子日升甫六岁,次子日
新在腹”[18]卷107。知其生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其卒年史无记载,然据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刻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而方日升曾为李氏校刊文集,
故推测日升卒年当在此后。而《岐海琐谈》记载有“节妇林氏,方日升之妻”[20]
卷4的故事,此方日升与方子谦生平不符,当为同名的另一人,然后人朱烈《鹿
城诗人寻踪录》将其相混,误推方子谦卒年。[30]P140《岐海琐谈》点校者、
《宋元明清温州文化编年纪事》等均沿其误。
有独无偶,与方子谦同为国手的其弟方日新(1555-1598)也有同名之人,而且
也为国手。永嘉方日新,字汤夫。而另一方日新,即又称所谓徐希圣转世的方新,
江都扬州人,字子振,号渭津。永嘉方日新,学习永嘉派秘录图势,继承永嘉派风
格,指画方卦悟妙谛。何白《方汤夫传》记录其战胜永嘉前辈的故事:“汤夫名日
新,世居郡龙首桥里。时李小山冲,年七十余,弈家宿将,雅自负,足对垒鲍君,
周、徐以下弗论也。汤夫往与角,李遂北,已再试,再北。李嚼齿掷局于地,大呼
曰:‘神哉!’遂敛膺叹服。于是永嘉小方之名满天下。”[7]卷26从此打破前辈
一统棋坛的旧格局,促成万历年间英才辈出,棋风多样的新局面。
万历十六年,慈溪刘志选由刑部主事谪福宁州判,慕日新名,聘为门客。日新后随
刘宦游,卒于合肥,年四十四。同时称国手则广陵之方、新安之吕、温陵之蔡,彼
三人鼎峙海内,人人自谓得大将军未知鹿死谁手也。既闻汤夫名,莫不爽然自
废。”[18]卷87广陵之方是指扬州与方日新同名的方子振渭津,王世贞《永嘉方
子谦能诗奕品在第二》“颜鲍墓荒程李死,人间祗合剰方郎(谓扬州方也)。君行
乞得孤山谱,来向交游诧二方。”[6]卷25李维桢《东嘉方君墓志铭》有“维扬亦
有与君同姓名者,及兄子谦咸国手,于是人号君“东嘉小方”[18]卷87云。胡应
麟《围棋歌赠黄生应魁》“何能突过颜鲍右,迩来国手归维扬。方生日新最擅场,
天马行空绝蹊径。”[19]卷25《后围棋歌再赠黄山人》“隆万以来攻奕者,晚得
方生最称快。方生巧思凌古今,游戏神通了无碍。永嘉方生并时出,名姓俱同剧堪
怪。”[19]卷25由于同名姓,当时就将两人相混,《岐海琐谈》记有:“姚江岑
少峰游永嘉,见十一岁方渭津妙弈。后岑两负方渭津,遂呕血而死。”[20]卷11
的传说。显误将扬州方日新的故事归在永嘉方日新身上。
万历时以弈游于公卿间的还有陈谦寿。王世贞《弈旨》中所云“今后进中闽有陈生”
[3]卷171。将陈谦寿归入闽,大概也是其流寓于闽的缘故。这也许与我们现代棋
赛中运动员只认代表队,不认籍贯有相似之处吧。乾隆《温州府志》中有传,云:
“陈谦寿,号少南(一作肖南),永嘉人。数游燕、赵、三吴,以善弈名满天下。
邵太仆俊镌其姓氏于所弈枰,其取重如此。孙宗伯鑛尝联巨公十八人与结诗弈社。
著有《弈书则易》及诗稿传于世。”[31]卷20孙鑛在家乡余姚举棋会,邵俊被推
为盟主。可见其与邵俊、孙鑛交往甚密,当也曾参加过万历十四年的余姚棋赛。陈
谦寿为当时棋坛翘楚,并培养了一批棋手,如永嘉包厥初,字幼白,在闽跟从其游
学,遂精于弈。大学士曹能始一见称之,尝为之延誉。[24]卷17但从此后永嘉派
已逐渐式微,一蹶不振。
明冯元仲《奕旦评》缕述明代国手,有“永嘉僧郑野雪”[26],野雪,一作雪野,
俗姓郑,永嘉人,出家于天台国清寺,就是汪廷讷《奕中九仙歌》中的临海僧和
《五杂组》中提到的永嘉郑头陀。可见其成名于万历三十四年左右。何白有《溪堂
对弈歌赠小郑郑豪于酒》诗,云:“永嘉鲍髯弈中圣,李叟方生亦起乘。谁其后来
陈与郑,郑生晚出益□(走+参)□(走+覃)。”[7]卷7这里的小郑,就是郑野
雪。明姚旅《露书》也记录了万历三十六年郑野雪的一场下棋场面。“七夕集许无
念宅,与吴嗣仙对枰。嗣仙第一手,沉思而后下子,野雪殊不顾,对客闲谈,随手
应敌,无不取胜。”[32]卷12光绪《婺源县志》也载:天启崇祯间名手“婺源江
用卿,字君辅,有释子号野雪者,亦以弈名天下,遇用卿犹稍逊。[33]卷35永嘉
僧野雪虽以弈称,负多胜少,但是温州围棋史上唯一有对局棋谱遗世的棋手。《弈
墨》、《弈时初编》、《寄青霞馆弈选》、《周懒予先生围棋谱》均刊有野雪与周
元服、林符卿、江君辅、周嫩予、许敬仲等名手对局棋谱。为后人研究温州明时永
嘉派棋风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
永嘉派的棋手不仅有实践经验,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创新。值得一提的就是林应龙的
《适情录》了。这原是日本棋手的著作。日本僧人虚中来中国定居,尤精于弈,曾
著《决胜图》二卷,对中国围棋界有一定的影响。林应龙少年时即见过《决胜图》,
认为“妙语悟旨,犹仙方也,大方家当自得之。”[34]卷首于是先将《决胜图》改
编为《玄通集》,约二十年后又再次整理包括《决胜图》在内的资料,增添大量内
容,最终完成《适情录》。因此不妨说《适情录》是中日两国棋手合作的结晶,这
在中日围棋交流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佳话。《适情录》二十卷成于嘉靖四年,书中
共载棋图近千种,堪称皇皇巨著,在明代棋谱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诗文书法亦为
同辈推许,还撰有《棋史》一书,开创我国棋史之先河。王世贞在《弈问》中指出:
“唯永嘉林生有集焉,而品第五也。此工于文者也,非与于品者也。”[3]卷171
认为其虽棋艺水平不高,但文学水平颇高,故能写出棋史等好书来。
总之,明代嘉靖年间永嘉弈派,一度在中国棋坛上称第一。永嘉棋派本质上说,是
一种反映温州市井社会和平民大众整体面貌的世俗文化,它是集群运作的代表。集
群运作是温州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温州人的一个突出性格。[35]前言一群群单个
个头不大的平民,结成充满活力的团体,推动着区域文化的发展,值得我们骄傲。
【相关文献】
[1]王文禄.龙兴慈记[M].丛书集成初编3961册.
[2]张廷玉,等.明史[M].中华书局,1974.
[3]王世贞.弇州四部稿[M].四库全书.
[4]侯一麟.龙门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5]吴承恩.吴承恩诗文集笺校[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6]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M].四库全书.
[7]何白.何白集[M].温州文献丛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8]侯一元.侯一元集[M].温州文献丛刊,黄山书社,2011.
[9]梁辰鱼.梁辰鱼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赵廷松.敝帚集[M].嘉靖间刻本.
[11]陈瑞赞.永嘉弈派 兄弟国手[N].温州日报,2010-10-28.
[12]汪廷讷.坐隐先生全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88册.
[13]王世懋.王奉常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33册.
[14]王寅.十岳山人诗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79册.
[15]陈鹤.海樵先生全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85-86册.
[16]吴维岳.天目山斋岁编[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05册.
[17]胡应麟.少室山房集[M].四库全书.
[18]李维桢.大泌山房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50-153册.
[19]陈田.明诗纪事[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710-1712册.
[20]姜准.岐海琐谈[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1]项元淇.少岳诗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43册.
[22]隆庆乐清县志[M].1918年石印.
[23]嘉庆扬州府志[M].嘉庆刻本.
[24]光绪永嘉县志[M].光绪刻本.
[25]谢肇淛.五杂组[M].上海:中华书局,1959.
[26]冯元仲.弈旦评[M].顺治刻本.
[27]孙鑛.姚江孙月峰先生全集[M].嘉庆十九年(1814)静远轩刻本.
[28]吴国伦.甔甀洞稿续[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22册.
[29]梅鼎祚.鹿裘石室集[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78-1379册.
[30]朱烈.鹿城诗人寻踪录[M].鹿城文史资料第十辑1996.
[31]乾隆温州府志[M].乾隆刻本.
[32]姚旅.露书[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33]光绪婺源县志[M].光绪刻本.
[34]林应龙.适情录[M].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097册.
[35]洪振宁.宋元明清温州文化编年纪事[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2024年5月10日发(作者:城初雪)
明代永嘉棋派述略
潘猛补
【摘 要】温州明代围棋运动十分繁荣,溯其源首推刘基父子。到明中期永嘉、新
安、京师三大流派鼎足而立,永嘉鲍一中品居第一。万历年间,方子谦兄弟名噪一
时。本文系统论述永嘉棋派源流,并对其代表人物生平一一进行考证。%To trace
the origin of the prosperity of the game of go in Wenzhou in Ming
Dynasty, it was Liuji and his son who led the field. The three cliques,
Yongjia, Xinan and Jingshi, presented a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in mid-
Ming dynasty, and Bao Yizhong who came from Yongjia ranked first at that
time. Fang Ziqian brothers was very famous during the Wanli Era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essay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Yongjia
chess clique and investigates the biography of leading representatives.
【期刊名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2)001
【总页数】6页(P85-90)
【关键词】明代;围棋;永嘉棋派;鲍一中;方子谦兄弟
【作 者】潘猛补
【作者单位】温州市图书馆,浙江温州32500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91.3
温州明代围棋运动十分繁荣。如果要溯其源的话,首先要推被誉为明代“一统江山
的刘伯温”了。刘基喜爱弈棋,常与朱元璋对弈。明王文禄《龙兴慈记》有这样的
记载:“圣祖赐刘诚意一金瓜,曰‘击门锥’,有急则击之。一夕,夜将半,击宫
门。乃洞开重门迎之,曰:‘何也?’曰:‘睡不安,思圣上弈棋耳。’命棋对弈。
俄顷,报太仓灾,命驾往救,刘止之曰:‘且弈,请先遣一内使充乘与往。’遂如
言。回则内使已毙车中。圣祖惊曰:‘何以知朕厄?’曰:‘观乾象有变,特来奏
闻耳。’”[1]以弈棋救朱元璋一命,事近荒诞。而洪武四年刘基辞官归隐山中,
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却是史实。这也说明棋是刘基生平之好,不能须臾分离。
刘基的爱好自然也影响了他的后代。其次子刘璟也有同好。刘璟曾与成祖朱棣下棋,
并因此得罪了朱棣。据《明史》载:“璟尝与成祖弈,成祖曰:‘卿不少让耶?’
璟正色曰:‘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成祖默然。”[2]卷128刘璟的
性格颇类其父,性刚嫉恶,与物多忤,刚直不阿。本来在棋艺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不能掺杂私心杂念。但是在封建社会,艺不敌贵,高手故意让棋,阿谀奉承权贵的
现象屡见不鲜。像刘璟这样“不可让者不敢让也”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到了明中期,围棋开始在市民阶层中发展,民间棋手日益增多。琴棋书画成为士大
夫阶层的雅好,对棋手的偏见自然消失。随着国手的地位日益提高,围棋也成为他
们谋生的职业,开始归属社会名流的范围之内。
当时全国名手辈出,永嘉、新安、京师三大流派鼎足而立,各擅胜场。所谓的流派
主要是以地域划分,同一地区接连出现高手,时人遂用地区名派。永嘉派的代表人
物鲍一中、李冲、周源、徐希圣、方子谦等更是名噪一时的平民棋手。而江南是明
王朝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围棋国手云集的重镇,在那里他们进行频繁的民间比
赛活动,驰骋棋坛。
王世贞《宛委余编·弈旨》中曾对永嘉派的源流及棋手技艺特点进行论述,认为
“正徳中,宰揆之地如李文正东阳、杨文襄一清、乔庄简宇诸公皆好奕,而四明范
洪重。洪之后,永嘉鲍一中重。鲍生晚,不及与洪角,而格胜之。文襄呼鲍小友,
为延誉江淮间。而其郡李冲晚出,遂与雁行。周源又晚出于李,徐希圣又晚出于周,
惜早死,皆骎骎角鲍者也。此所谓永嘉派也。”[3]卷171王世贞少年时曾亲见鲍
一中的对局,但“不能悉其妙,第见其批亢捣虚无衡阵耳。”[3]卷171及长才知
鲍一中棋风特点是“巧”。这一评价倒符合温州人性格特点。
作为永嘉派的开创者鲍一中,王世贞在《永嘉行赠李冲》诗中也再次提到:“永嘉
鲍生奕者师,十七人间当国手。丁卯桥头遇杨相,籍甚文章呼小友。”[3]卷19可
见鲍一中十七岁与杨一清相识,其相识地点在京口丁卯桥,其相识时间在正德十年,
时杨一清罢相赋闲在镇江家中。由于宰辅杨一清的提携,招鲍一中为幕客帮闲,与
其成为忘年交,因此鲍一中才崭露头角。后游踪半天下,但以留居江南的时间最长。
乐清侯一麟撰有《鲍奕士小传》,是鲍一中生平最详细的传记,指出“君用批亢捣
虚之策,设开户突围之奇” [4]卷19,下棋从来都让子,有以少击众的棋风,胜九
负一的技艺,豪放平易的生活,博彩百金的收益,为我们了解鲍一中提供了难得的
资料。可惜《小传》未及其名字号及生卒年,所幸吴承恩的赠诗倒透露出一些信息。
当时一中名声之广,社会对棋之推崇,国手身份之荣耀,下棋场面之壮观,夸耀一
时。吴承恩在《围棋歌赠鲍景远》中这样描写:“海内即今推善弈,温州鲍君居第
一。我于二十五年前,已见纵横妙无匹。当时弱冠游淮安,后来踪迹多江南。品流
不让范元博,收奖先蒙杨邃庵。能棋处处争雄长,一旦遇君皆怅惆。甲第公侯饰马
迎,玉堂学士题诗访。”[5]卷1诗中回忆二十五年前的情景和鲍一中高超棋艺。
当时鲍一中在棋界已是首屈一指,上流社会引以为友。吴承恩与鲍一中第二次相逢
是写此诗的去年,在南京鸡鸣寺中,今年又见条侯家。条侯即淮安周于德,周乃一
武将,却好文修艺,与一起饮酒和歌下棋。此写于嘉靖二十一年,诗中表现出了作
为棋手的鲍景远的性格及其生存状况。并指出鲍一中棋风特点是“下子巧成功”,
谓其是棋中师。
从嘉靖二十一年前推二十五年,为正德十三年,时鲍方弱冠,正与当年正德十年十
七岁遇杨一清时间吻合,故可知鲍一中当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又据王世贞
《布衣李时养墓碣铭》“独颜与李子仅六十,鲍佹及子。”[6]卷117可见鲍亦活
了六十岁,卒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
关于其名字号,何白《方汤夫传》有“前辈有鲍涧泉名一中者,为国朝国手冠”
[7]卷26的记载,可见鲍一中号涧泉。然嘉靖三十四年陈鹤旅温,有《重会鲍鉴泉
漫赠(鲍精棋术)》诗,可见其号当为鉴泉。乐清侯一元《赠鲍六北游》:“鲍生
年二八,国手已名闻。”[8]大名稿卷13。嘉靖三十二年梁辰鱼旅温,有《永嘉逢
鲍六景远》诗:“回首苏台岁屡迁,忆君玄度即凄然。” [9]卷27。可见其雁行六,
又称“鲍六”。然嘉靖三十三年赵廷松致仕回乐清,所撰《鉴泉篇赠弈者鲍景远》
有“弈秋国手今鲍明” [10]卷4及《梅渠篇赠严子》有“曾为鲍明歌鉴泉”[10]
卷4句。据此,陈瑞赞在《侯一元·赠鲍六北游》注和《永嘉弈派 兄弟国手》文中
认为:“鲍六即鲍一明。鲍一明,字景远,号鉴泉”[8]大名稿卷13,“鲍一中与
鲍一明应该是两个人,是一对兄弟” [11]。可是温州的围棋国手见于《弈旨》、
《弈旦评》等棋史著作中,只有鲍一中而无鲍一明。
王世贞在《弈旨》中有“(鲍一中)文襄呼鲍小友,为延誉江淮间。”[3]卷171
汪廷讷《奕中九仙歌·鲍小友》:“鲍中磊落羡青年,人呼小友至今传。”[12]卷4
王世懋《赠奕者李生》:“永嘉鲍生擅弈棋,弱冠见赏杨少师。”[13]诗部卷3王
寅《赠鲍一鸣[明]》诗“武宗当朝杨相国,归休潇洒情无极。年少如君讶一逢,时
师笑杀无颜色。”[14]卷2所谓“文襄”、“邃庵”、“杨少师”、“杨相国”指
的是杨一清。陈鹤有《重会鲍鉴泉漫赠》诗:“十载逢君鬓又皤,年来弈兴复如
何?”[15]卷1胡应麟《围棋歌赠黄生应魁》有“嘉隆奕者师鲍髯” [17]卷25句。
吴维岳有《赠弈客鲍景远》诗:“江湖浪迹抗风尘,对酒围棋岸角巾。”[16]卷
19王世贞也有《永嘉行赠李冲》:“鲍生昨者死以酒” [3]卷19和《后围棋歌赠
李时养》有“永嘉髯鲍故前辈”[3]卷19的记载。何白《方汤夫传》有“从故老觅
鲍所藏秘录,及鲍同时周源、徐希圣所传图势。”[7]卷26李维桢《东嘉方君墓志
铭》有“里有鲍一中,弈品于永嘉派为第一,死久矣。(方君)从故老得鲍所藏秘
法案习之。”[18]卷87而温州图书馆现存的海内孤本《棋经》二卷附《棋经图说》
一卷。书卷首题:石室老人秘法,永嘉鲍一明编。”可见所藏秘录,即《棋经》。
考侯一元嘉靖三十八三十九年罢职在家,所撰《哀鲍六》诗 [8]江右稿卷10当在
此时,故可推鲍六卒年。
然而从以上文献对比发现:虽一作“一中”,一作“一明”,但两者均同为国手,
同居第一;十六七岁出名,年龄相同;杨一清提携,受知相同;久居江淮间,游踪
相同;生须白鬓,相貌相同;豪酒善饮,癖好相同;秘录《棋经》,著作相同;批
亢捣虚,棋风相同;涧泉鉴泉,音义相近;死于嘉靖三十九,卒年相同。然若为两
人,不当有如此多的相同之处,故可判断鲍一中即是鲍一明,为同一人。当时弈人
作为市民阶层刚进入上流社会的群体,其姓名颇多同音异名,字号相混,“鲍一中”
又作“鲍一明”、“鲍一鸣”就是此现象之一例,不足为奇。
这也解开王世贞《布衣李时养墓碣铭》“天下之名弈,南则鲍□,北则颜伦” [6]
卷117,鲍后空一格未刻字之谜:是王氏也不知当用早先的“鲍中”,或用后来
的“鲍明”所致。《明诗纪事》陈田案语引王世贞所云“洪之后,永嘉鲍子
明。”“嘉靖时,子明同郡李冲晚出,与鲍雁行。”[19]已签目卷1竟还有“子明”
之名,可见其名之混乱。
明永嘉姜准在《岐海琐谈》中还载有一段故事:嘉靖二十七年“当时曹兵宪汴与谭
分守棨晤于东瓯,曹连弈不胜。闻永嘉鲍一中善此技,招致助己,求以胜之。次日
复弈,移枰空庭,辟左右,以鲍一中执盖,穿盖为小窍漏影,有所指点,辄移影就
之,以俾下着”[20]卷11而取胜。这种打着伞,伞中挖洞,以阳光指点下棋的作
弊取胜伎俩,后来竟也成为民间传说或戏曲中的情节,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鲍一中之后永嘉派有名者就当李冲了。李冲,一作李中,字小山。由于当时高手众
多,彼此之间竞争激烈。李冲“十年落魄江湖间”,后拜谒王世贞,以“自挟朱门
酒肉走”为生。王世贞称赞 “其乡李子虽后出,别有神机暗中授” [3]卷19并劝
饮。李冲以鲍一中死于酗酒为鉴,辞却王世贞劝饮。王世懋有《赠永嘉李生》诗中
亦云:“本朝围棋推绝品,颜生在北南鲍生。”“李生近出鲍家里,晚有意气殊峥
嵘。”“十年之间鲍生死,江海声名竟归尔。”[13]诗部卷3另有《赠弈者李生》
诗:“二十曾逢颜子明,三十还交永嘉李。” [13]诗部卷3,从王世懋年龄推测,
其与李冲相交往时在嘉靖末年。此时鲍一中已卒,李冲成了永嘉派领袖。李冲皮肤
较黑,故得了个绰号叫“李黑”,而侯一元《赠李黑游吴中谒凤洲公》诗有:“陇
西将种不徒然,难弟相将亦比肩。似欲长公称独步,不辞驱砮为君先。”诗后注云:
“小山弟亦善弈,时称‘小黑’。”[8]近稿卷10项元淇《赠李小山手谈》:“江
南品棋谁绝伦?二赵前驱继范陈。鲍子狂酣方擅胜,李生闲雅更称神。” “借问
当场无敌者,苍髯黑面李将军。”[21]卷4京师派的李釜曾向的李冲挑战。李冲大
败,数避匿。如鲍一中、李冲虽都可膺国手之列,领袖群伦,但还没有一人长期稳
执棋坛牛耳。
这些人精湛的棋艺名满天下,对自己的声誉十分看重。正如王世贞所述,“永嘉守
修郡志,志伎艺曰:鲍一中弈品第一,李冲次之。李冲意不乐,遂罢不复志。”[3]
卷171此郡志即嘉靖四十四年编纂的《温州府续志》,现仅存侯一麟撰代叙,连
《温州经籍志》也未著录。李冲的意见竟可以左右郡志的编纂,可见其当时在温州
的地位之高。
永嘉派稍后有名者为周源、徐希圣,但周、徐死在李前。[18]卷87周源,一作周
躔,又作周缠,乐清人。隆庆《乐清县志》载其“曾为郡掾吏。为人沉静,工弈。
鲍一中技绝天下,独称其咄咄逼人,乃心畏之。”[22]卷7嘉庆《扬州府志》有
“永嘉徐希圣游广陵,与乡人颜子明俱擅国手”[23]卷54语,误将京师颜子明为
永嘉人,从一侧面说明当时永嘉派的强大,才有此误。嘉庆《扬州府志》又载徐希
圣“死之夕,新生。新于弈有神解,人谓徐后身也。”[23]卷54刚死去不久,方
新刚好出生。后方新成为围棋名手,时人都有说是徐希圣转世的。此说更为永嘉派
增添了神奇。从上可知徐希圣亦游弈在外,成名在外,且身死扬州,岁数也不长。
按光绪《永嘉县志》载,周源、徐希圣曾有棋局图谱传世[24]卷17。但今未见其
谱,可能早已佚失。除了周源、徐希圣外,赵廷松《鉴泉篇赠弈者鲍景远》诗中还
有“闻君足迹半天下,永嘉二赵吾疑亚。象浦三麾周草窗,龙山坐屈黄南华”[10]
卷4的描写 ,从中可知永嘉派有姓赵二人和周草窗、黄南华二人。
所谓二赵,据隆庆《乐清县志》载:有赵文旦,以善弈著称。赵文韶,字克虞,号
箫泉,建八老亭,赵廷松常与其奕于亭。[22]卷7周草窗即周珙,永嘉状元周旋孙,
字汝美,号草窗,正德十四年举人,福宁知州。黄南华即黄一鹏,字文振,号南华,
永嘉人。嘉靖十九年举人,武宁令。侯一元《编苕集序》云:“黄子自为诸生时即
以诗翰擅名吾郡。”“又雅好弈,则日与其里之诗人、弈者为橘中之会。”[8]近
稿卷1他们都是永嘉派的中坚力量。永嘉派国手辈出,盛称江淮间。
到了万历年间,永嘉派实力有所下降,先盛后衰,当时温州围棋国手首推方子谦。
《五杂组》中明确记有“新安有方生,一时称国手。而方于诸子,有白眉之
誉。”“入赀为大官丞,谈诗书。”[25]卷6这里的方生即《弈旦评》中所记的
“新安方子谦”[26]。方氏在新安属于名族,故当时才有此误。方子谦是永嘉人毫
无疑义,李维桢为子谦父方道言写的《方茂才严孺人墓表》云:“方茂才道言者,
浙温州永嘉人也,字守信,别号思谷。其先闽人,始迁祖曰彬园。初为温州批验所
大使,卜温东门康乐里居焉。”“日升娶新河全氏女,蚤卒;继娶狮溪刘氏女,生
二子三女”[18]卷107,是正宗的温州人,其当回归入永嘉派为是。早年日升挟技
浪游江湖,万历十四年方日升应邵俊之邀至余姚,与邵甲及新安汪绍庆等比赛棋艺,
是永嘉新安京师之派与新崛起的四明地方高手较量的盛会,在围棋史上占有重要的
地位。孙鑛作为裁判记录了当时的盛况。
孙鑛《述棋赠汪生绍庆》有“近从丙戌秋,始出陪游宴。时有东瓯子,袖势来吾县。
问姓亦方氏,非彼维扬彦。会与诸邵奕,余等共为监。”[27]卷6和《赠永嘉弈方
生日升》“主人折简招国手,并坐看君试长技。”[27]卷6的记载。吴国伦《观方
子谦弈棋赠之长歌》“永嘉山水称多奇,何物方生山水姿。”“批亢捣虚势莫测,
弹远击近途阽危。”[28]诗部卷2可见继承了永嘉派的风格。尝两谒王世贞,蒙激
赏。后游北京,留居三年,见闻益博。李维桢《方子谦像赞》称:“将糊其口,四
方是适。坐隐手谈,寄趣在弈。碣石之宫,名声薰炙。七贵五侯,坐虚左
席。”[18]卷125明代的围棋国手雍熙日,著有《弈正》,是方子谦的好友,雍
通过方的关系,求得李维桢《弈正序》。李在《弈正序》中认为方子谦“其弈品号
第二” [18]卷14。方子谦不仅善弈,并能诗精文字学。诗弈皆擅长可以是后期永
嘉派的突出特点。故梅鼎祚《送方子谦赴楚从李本宁参知入蜀》称其“由来称国手,
不独弈超群。”[29]卷13
万历十九年,李氏门人郝敬知永嘉县,李氏托其物色塾师,郝敬即以日升荐。此后,
日升跟从李氏长达二十余年,著有《古今韵会举要小补》。关于其生年,据李维桢
《方茂才严孺人墓表》其父“嘉靖卒乙卯十有一月十日,長子日升甫六岁,次子日
新在腹”[18]卷107。知其生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其卒年史无记载,然据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刻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而方日升曾为李氏校刊文集,
故推测日升卒年当在此后。而《岐海琐谈》记载有“节妇林氏,方日升之妻”[20]
卷4的故事,此方日升与方子谦生平不符,当为同名的另一人,然后人朱烈《鹿
城诗人寻踪录》将其相混,误推方子谦卒年。[30]P140《岐海琐谈》点校者、
《宋元明清温州文化编年纪事》等均沿其误。
有独无偶,与方子谦同为国手的其弟方日新(1555-1598)也有同名之人,而且
也为国手。永嘉方日新,字汤夫。而另一方日新,即又称所谓徐希圣转世的方新,
江都扬州人,字子振,号渭津。永嘉方日新,学习永嘉派秘录图势,继承永嘉派风
格,指画方卦悟妙谛。何白《方汤夫传》记录其战胜永嘉前辈的故事:“汤夫名日
新,世居郡龙首桥里。时李小山冲,年七十余,弈家宿将,雅自负,足对垒鲍君,
周、徐以下弗论也。汤夫往与角,李遂北,已再试,再北。李嚼齿掷局于地,大呼
曰:‘神哉!’遂敛膺叹服。于是永嘉小方之名满天下。”[7]卷26从此打破前辈
一统棋坛的旧格局,促成万历年间英才辈出,棋风多样的新局面。
万历十六年,慈溪刘志选由刑部主事谪福宁州判,慕日新名,聘为门客。日新后随
刘宦游,卒于合肥,年四十四。同时称国手则广陵之方、新安之吕、温陵之蔡,彼
三人鼎峙海内,人人自谓得大将军未知鹿死谁手也。既闻汤夫名,莫不爽然自
废。”[18]卷87广陵之方是指扬州与方日新同名的方子振渭津,王世贞《永嘉方
子谦能诗奕品在第二》“颜鲍墓荒程李死,人间祗合剰方郎(谓扬州方也)。君行
乞得孤山谱,来向交游诧二方。”[6]卷25李维桢《东嘉方君墓志铭》有“维扬亦
有与君同姓名者,及兄子谦咸国手,于是人号君“东嘉小方”[18]卷87云。胡应
麟《围棋歌赠黄生应魁》“何能突过颜鲍右,迩来国手归维扬。方生日新最擅场,
天马行空绝蹊径。”[19]卷25《后围棋歌再赠黄山人》“隆万以来攻奕者,晚得
方生最称快。方生巧思凌古今,游戏神通了无碍。永嘉方生并时出,名姓俱同剧堪
怪。”[19]卷25由于同名姓,当时就将两人相混,《岐海琐谈》记有:“姚江岑
少峰游永嘉,见十一岁方渭津妙弈。后岑两负方渭津,遂呕血而死。”[20]卷11
的传说。显误将扬州方日新的故事归在永嘉方日新身上。
万历时以弈游于公卿间的还有陈谦寿。王世贞《弈旨》中所云“今后进中闽有陈生”
[3]卷171。将陈谦寿归入闽,大概也是其流寓于闽的缘故。这也许与我们现代棋
赛中运动员只认代表队,不认籍贯有相似之处吧。乾隆《温州府志》中有传,云:
“陈谦寿,号少南(一作肖南),永嘉人。数游燕、赵、三吴,以善弈名满天下。
邵太仆俊镌其姓氏于所弈枰,其取重如此。孙宗伯鑛尝联巨公十八人与结诗弈社。
著有《弈书则易》及诗稿传于世。”[31]卷20孙鑛在家乡余姚举棋会,邵俊被推
为盟主。可见其与邵俊、孙鑛交往甚密,当也曾参加过万历十四年的余姚棋赛。陈
谦寿为当时棋坛翘楚,并培养了一批棋手,如永嘉包厥初,字幼白,在闽跟从其游
学,遂精于弈。大学士曹能始一见称之,尝为之延誉。[24]卷17但从此后永嘉派
已逐渐式微,一蹶不振。
明冯元仲《奕旦评》缕述明代国手,有“永嘉僧郑野雪”[26],野雪,一作雪野,
俗姓郑,永嘉人,出家于天台国清寺,就是汪廷讷《奕中九仙歌》中的临海僧和
《五杂组》中提到的永嘉郑头陀。可见其成名于万历三十四年左右。何白有《溪堂
对弈歌赠小郑郑豪于酒》诗,云:“永嘉鲍髯弈中圣,李叟方生亦起乘。谁其后来
陈与郑,郑生晚出益□(走+参)□(走+覃)。”[7]卷7这里的小郑,就是郑野
雪。明姚旅《露书》也记录了万历三十六年郑野雪的一场下棋场面。“七夕集许无
念宅,与吴嗣仙对枰。嗣仙第一手,沉思而后下子,野雪殊不顾,对客闲谈,随手
应敌,无不取胜。”[32]卷12光绪《婺源县志》也载:天启崇祯间名手“婺源江
用卿,字君辅,有释子号野雪者,亦以弈名天下,遇用卿犹稍逊。[33]卷35永嘉
僧野雪虽以弈称,负多胜少,但是温州围棋史上唯一有对局棋谱遗世的棋手。《弈
墨》、《弈时初编》、《寄青霞馆弈选》、《周懒予先生围棋谱》均刊有野雪与周
元服、林符卿、江君辅、周嫩予、许敬仲等名手对局棋谱。为后人研究温州明时永
嘉派棋风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
永嘉派的棋手不仅有实践经验,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创新。值得一提的就是林应龙的
《适情录》了。这原是日本棋手的著作。日本僧人虚中来中国定居,尤精于弈,曾
著《决胜图》二卷,对中国围棋界有一定的影响。林应龙少年时即见过《决胜图》,
认为“妙语悟旨,犹仙方也,大方家当自得之。”[34]卷首于是先将《决胜图》改
编为《玄通集》,约二十年后又再次整理包括《决胜图》在内的资料,增添大量内
容,最终完成《适情录》。因此不妨说《适情录》是中日两国棋手合作的结晶,这
在中日围棋交流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佳话。《适情录》二十卷成于嘉靖四年,书中
共载棋图近千种,堪称皇皇巨著,在明代棋谱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诗文书法亦为
同辈推许,还撰有《棋史》一书,开创我国棋史之先河。王世贞在《弈问》中指出:
“唯永嘉林生有集焉,而品第五也。此工于文者也,非与于品者也。”[3]卷171
认为其虽棋艺水平不高,但文学水平颇高,故能写出棋史等好书来。
总之,明代嘉靖年间永嘉弈派,一度在中国棋坛上称第一。永嘉棋派本质上说,是
一种反映温州市井社会和平民大众整体面貌的世俗文化,它是集群运作的代表。集
群运作是温州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温州人的一个突出性格。[35]前言一群群单个
个头不大的平民,结成充满活力的团体,推动着区域文化的发展,值得我们骄傲。
【相关文献】
[1]王文禄.龙兴慈记[M].丛书集成初编3961册.
[2]张廷玉,等.明史[M].中华书局,1974.
[3]王世贞.弇州四部稿[M].四库全书.
[4]侯一麟.龙门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5]吴承恩.吴承恩诗文集笺校[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6]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M].四库全书.
[7]何白.何白集[M].温州文献丛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8]侯一元.侯一元集[M].温州文献丛刊,黄山书社,2011.
[9]梁辰鱼.梁辰鱼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赵廷松.敝帚集[M].嘉靖间刻本.
[11]陈瑞赞.永嘉弈派 兄弟国手[N].温州日报,2010-10-28.
[12]汪廷讷.坐隐先生全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88册.
[13]王世懋.王奉常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33册.
[14]王寅.十岳山人诗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79册.
[15]陈鹤.海樵先生全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85-86册.
[16]吴维岳.天目山斋岁编[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05册.
[17]胡应麟.少室山房集[M].四库全书.
[18]李维桢.大泌山房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50-153册.
[19]陈田.明诗纪事[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710-1712册.
[20]姜准.岐海琐谈[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1]项元淇.少岳诗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43册.
[22]隆庆乐清县志[M].1918年石印.
[23]嘉庆扬州府志[M].嘉庆刻本.
[24]光绪永嘉县志[M].光绪刻本.
[25]谢肇淛.五杂组[M].上海:中华书局,1959.
[26]冯元仲.弈旦评[M].顺治刻本.
[27]孙鑛.姚江孙月峰先生全集[M].嘉庆十九年(1814)静远轩刻本.
[28]吴国伦.甔甀洞稿续[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22册.
[29]梅鼎祚.鹿裘石室集[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78-1379册.
[30]朱烈.鹿城诗人寻踪录[M].鹿城文史资料第十辑1996.
[31]乾隆温州府志[M].乾隆刻本.
[32]姚旅.露书[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33]光绪婺源县志[M].光绪刻本.
[34]林应龙.适情录[M].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097册.
[35]洪振宁.宋元明清温州文化编年纪事[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