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背光源原理及简介

IT圈 admin 28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3日发(作者:旁骊雪)

背光源(Backlight)原理及简介

背光

背光源(Backlight)原理及简介

背光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所谓背光源(BackLight)应

该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

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

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源的发展可以追朔到二战时期。当时用超小型钨丝灯作

为飞机仪表的背光源。这是背光源发展的初始阶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

背光源已经成为电子独立学科,并逐步形成研究开发热点。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

域也在不断拓宽。受液晶显示器的市场拉动,背光源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须要藉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源

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外,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块的3-5%,

所消耗的电力更占模块的75%,可说是LCD模块中相当重要的零组件。高精细、

大尺寸的LCD,必须有高性能的背光技术与之配合,因此当LCD产业努力开拓新

应用领域的同时,背光技术的高性能化(如高亮度化、低成本化、低耗电化、轻

薄化等)亦扮演着幕后功臣的角色

背光源是提供LCD面板的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

等组成。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目前主要有EL、CCFL

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则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底背光

式)。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

成为目前背光源发展的主流。

电致发光(EL)背光源体薄量轻,提供的光线均匀一致。它的功耗很低,

要求的工作电压为80~100Vac,提供工作电压的逆变器可把5/12/24Vdc的输入

变换为交流输出。但EL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有限(在50%亮度条件下的平均使用寿

命为3000~5000小时,在更高的亮度水平上使用寿命将大为缩短),因此,理想

的EL背面照明用逆变器允许输出电压和频率随着EL灯泡的老化而增加,从而延

长采用EL的背面照明光源的显示器的有效使用寿命。

EL背面照明对于像手表、数字台式钟和单色PDA等需要极度微弱的照

明以便在光线朦胧或昏暗条件下使用的小型反射式LCD应用而言是较为适用的。

然而,低效率、低亮度以及短寿命使其不适用于诸如膝上型电脑和平板桌上型监

视器所要求的大型LCD这样的透射型背面照明用途。

LED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比EL长(超过5000小时),且使用直流电压,通

常应用于小型的单色显示器,比如电话、遥控器、微波炉、空调、仪器仪表、立

体声音频设备等。但是,其亮度目前也不足以为大型透射式显示器提供背面光源。

LED背光源与CCFL背光源在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其中主要的区别在于LED是

点光源,而CCFL是线光源。

小型冷阴极荧光灯(CCFL)提供了用于大型LCD所需的亮度和寿命(以及灯光

管制能力),这就是它至今仍是背光照明最为常用的方法的原因。但是,热量堆

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面板的亮度,并确保面板亮

度的均匀性,导光板的良优对背光板影响甚大,因此,侧光式背光板中导光板的

设计制作是关键技术之一。导光板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将丙烯压制成表面光滑

的板块,然后用具有高反射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导光板的底面用网版印刷的方式

印上扩散点,冷阴极荧光灯位于导光板侧边的厚端,冷阴极管所发出的光利用反

射往薄的一端传导,当光线射到扩散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

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利用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扩散点,可使导光板均

匀发光。反射板的用途在于将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用来提高光的使用

效率。

导光板按照工艺流程不同又可分为印刷式及非印刷式(射出成型形),印刷式

是在压克力平板上用具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导光板底面用网版印刷印上

圆形或方形的扩散点。非印刷式则是利用精密模具使导光板在射出成型时,在丙

烯材料中加入少量不同折射率的颗粒状材质,直接形成密布的微小凸点,其作用

有如网点。印刷法的效果不如非印刷法。非印刷法效果优异,使用人数少,速度

快,效率高,但是技术门槛很高,需要掌握精密射出成型,精密模具,光学等技

术才能掌握。目前世界上有三家企业精于此道,市场基本也有这三家把持,按照

2002年台湾IEK统计数据显示,市场份额分别是旭化成(35%)、三菱(25%)、

Kuraray(18%)、其余大多是印刷法生产的导光板。同时旭化成也是有机玻璃材料

的最大提供商,占据市场超过50%的份额。而三菱在有机玻璃生产加工技术方面

是全世界最优秀的。目前国内厂商大多仍采用印刷式的导光板作为导光组件,印

刷式的导光板具有开发成本低及生产快速的优点,而非印刷式的技术难度较高,

但在亮度上表现优异,模具开发技术为瓶颈所在,另外,根据形状可分为平板及

楔形板,平板多应用于监视器,楔型板多用于笔记型计算机。至于扩散板及主要

用途,在于提高正面的亮度,扩散板的作用在于让光的分布更加均匀使从正面看

不到反射点的影子。由于光自扩散板射出后,其光的指向性非常差,必须利用棱

镜片来修正光的方向,达到聚光的效果,提高正面的亮度。

可见,背光模组的作用无非就是把点光源或线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漫反射使之

成为面光源。但这个背光源大有学问,在搭配不同数量的灯管时其表面的纹理会

有不同的变化,背光板的设计涵盖了光学设计、精密模具以及蚀刻、印刷等精密

科技。

LCD-TV的背光模组大约占原材料成本的23%(15英寸)到37%(30英寸),

是LCD-TV原材料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背光模组中光学膜最昂贵,占到背光模

组成本的44%,导光板占16%,灯管占12%,其它如灯罩,外框等占28%。

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TN-LCD生产国。据统计:2000年中国显示器

产业销售额约为407亿元。其中液晶显示器为60亿元。到今年底,中国显示器

产业的工业总产值约为800亿元,其中液晶显示器约为180~200亿元。中国是

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巨大的潜在市场。

背光模组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很低,又是朝阳产业,因此初期产业进入障碍

并不高,吸引许多中小型厂商跨入此一领域。然而,由于背光板模块并不是可以

大量产的商品,在LCD面板应用范围越趋广泛下,产品尺寸及规格也就越来越多,

其中,导光板的规格、尺寸及厚薄各家面板厂商皆不相同,背光模块厂商必须针

对各家客户的需求,以设计各种不同的背光模块。此外,零组件的供应来源是否

齐备,线上人员的训练和品质,加上后段组立能否达到量产等议题皆值得追踪,

人力培训至上线均需至少3个月时间,人员制程熟练度影响其制程良率甚大,且

训练初期材料耗损较高,因此厂商如何控制成本为重点。故尽管在初期障碍不大

下,小厂林立,惟实际能争取到客源,稳定量产出货的厂商将仅是少数。

背光板模块获利遭LCD模组厂商挤压、及同业的竞争压力下,薄利多销现已

成为业界普遍的现象。激烈竞争的背光模组市场只有靠规模出效益,大者恒大。

不过由于背光模组上游竞争不充分,加上目前背光模组厂家度日维艰,价格一降

再降,因此背光模组的价格不可能下降很多。由于背光模块认证期间长,一旦

获得LCD面板厂商采用后将不会轻易改变,新竞争者将不易轻易介入,因此,在

市场上经营较早者,将占有一定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美市场上环保认证的推行,越来越多的背光源要舍弃

含铅汞成份的CCFL光源。加上近二年间LED亮度突破性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

低,所以加大力度研发LED为光源的背光系统作为替代CCFL背光源,是将来各

大背光源厂商的重要方向。

浅谈目前全球LED背光源的應用

最初,LED作为背光源一般仅应用于仪錶指示、电子设备屏幕、PDA、卫星

导航系统、手机及小尺寸LCD等市场,而CCFL冷阴极灯作为背光源广泛应用于

大尺寸LCD、LCDTV、扫描器、广告灯箱、笔记本电脑等方面。这是因为CCFL

灯管具有灯管细小、结构简单、灯管表面温升小、灯管表面亮度高、易加工成各

种形状(直管形、L形、U型、环形等);使用寿命长、显色性好、发光均匀等

优点。但是,LED比CCFL更省电、寿命更长、色彩饱和度高、反应速度快、耐

震耐压与体积小等多项优点。所以,采用LED作为背光光源,是未来最有希望替

代传统冷阴极萤光管的技术。

一、已取得的LED背光技术成就

LED背光技术应用于小尺寸LCD并不困难,但是在2004年以前,由于技术

问题并没有厂商推厂40吋以上的LED背光源产品。终于在2004年11月10日公

开发售三基色LED背光源的QUALIA005系列液晶电视后,大量电视机厂商开始热

衷于高附加值的大尺寸液晶电视LED背光源的研制。现简单介绍下目前已取得相

关研究成果的LED背光技术。

1.美国AgilentTechnologies公司开发的HDJD-JB01型亮度和顏色管理系

统(ICM)是一种用于液晶电视机的LED背光源。ICM系统除了在LCDTV上的应

用外,还可以E用于汽车面板、建筑物、手机、PDA以及其他嵌入式LCD的背光

上。

2.德国欧司朗光电半导体公司于2005年12月推出了GoldenDRAGONLED

产品系列。该系列产品提供了完美的顏色混合效果,适合于为32至82英寸的大

尺寸液晶显示器模组提供背光源。

3.日本欧姆龙LED背光源,采用的方法是将多个LED发光器件放在一个模组

中。模组中集中了多个红、绿、蓝色的LED。

4.2005年5月,美国Cree宣佈开发出第2代LED背光源。它可以大幅度

降低大尺寸LCD和TV的能耗。这种新型LED背光源比其他LED背光源降低能耗

60%,甚至比传统的CCFL背光源还省电18%。

二、LED背光源的应用优势

背光应用于液晶电视或液晶显示器,能够达到NTSC色域的105%,这

为液晶电视的色彩提升提供了保障。

背光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可以有效地减少厚度,面板厚度仅为CCFL

的1/2。并且比CCFL背光源面板节省20%~30%的电力。

3.由于LED本身具有无汞的特性,完全符合欧盟环保规范。

背光的寿命非常长,使用寿命最高可达10万小时,如果按每天开机

5小时计算,一台采用LED背光光源的液晶电视理论数值可以使用将近50年。

三、LED背光光源前景预测

目前制约LED背光发展的问题主要是成本高于CCFL背光。因此,LED背光

光源只能在高端液晶电视中出现。但是,厂商追求的是利益,用户追求的是技术

的进步。成品液晶屏材料中,背光源所占的成本比例要高于玻璃基板,并且背光

源的利润水准要比液晶面板本身更高。再加上大尺寸显示器所使用的LED背光模

组的市场前景逐渐看好,虽然短期内由于LCD降价影响,CCFL仍是主力产品,

但是随着LED背光模组的成本逐步降低,相信在价格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摒弃

CCFL背光是最为理想的。

1.台湾的亿光、晶电及威力盟等企业推动下,LED背光源模组的价格以每年

平均30%的速度下降2010年前后LED背光模组成本将极接近CCFL背光模组,并

且逐年降低,为LED背光的发展扫平了绊脚石。

2.2007年笔记本电脑采用LED背光率可达3%--5%,2008年更可以达到20%

3.由于笔记本电脑要求轻薄、省电,CCFL背光与LED背光成本相差不大,

所以笔记本电脑应用LED背光的发展速度要快于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器。

4.来平板显示器背光源应用还是以RGB型LED为主,并且将会更加注重成本、

散热技术与发光效率的改善。

四、实用LED背光源技术推荐

虽然LED背光源作为一种新型的背光源技术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其

种类也很多,但是还有些技术问题或成本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这些技术并未在

LCD器件中得到普遍应用,下面就简单归纳了几种较实用的LED背光技术。

1.静态照明LCD背光源

静态照明LCD背光源的主要原理是使LCD的每个亚象素只通过与其相应的色

元件进行照明从而省去了滤色器,提高了光效。器件的透射率达到了传统LCD

的三倍。同时,这种背光源又能使器件的结构得到简化,并且能够降低功耗,非

常适合作高亮度的应用。

2.回馈型LED背光源

采用红绿蓝色光的LED作为LCD背光源可以获得优异的色质,降低功耗,避

免使用汞造成的环境污染,需要控制白光的色温,以取得足够长的寿命。以红绿

蓝光LED为光源,采用了色感测器与回馈控制器的回馈式LCD背光源。利用这种

背光源,现已取得了<0.02的色稳定性与持续的亮度稳定性,这种光源具有色域

宽,色品度可调及环保的优点。

3.新型光导板结合式LED背光源

光导板结合式LED背光源是荷兰开发的一种新的LED背光源,它将分离的混

色光导板与传统的光抽光导板结合在一起。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坚固耐用、与

现存的背光源技术与制造机制相容、可以与各种光导板结合等优点。

4.高亮度直接型LED背光源

高亮度直接型LED背光源不用光导板,而是通过在LCD板后面的空腔中放置

LED阵列代替之。采用这种LED背光源,可以做到在保持良好的光效时,能够较

好地控制亮度与顏色的均匀性。

近年来,由于大尺寸液晶电视的迅速发展,CRT电视的市场逐渐萎缩,再加

上TFT-LCD显示器替代CRT显示器成为市场主流,极大地刺激了LCD背光源的研

究与开发。LED背光源的发展方向是低功耗、低成本、高亮度、长寿命、更轻薄。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研人员的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新型LED背光源将会得到更

全面的普及。

LED背光源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LED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从红光LED、绿光LED,一路开发到蓝光LED,

到了1998年才真正看到商品化。随着蓝光LED技术突破后,白光LED启动了广

泛的应用风潮:从显示、指示及手机光源,到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投影仪等

背光源。

2003年彩屏手机的换机风潮带动了LED的需求,尤其是彩色面板用的白光

LED更是供不应求。根据iSuppli的统计,如图1所示,2004年LED在背光源的

应用市场增长率较2003年提高44.5%。LED在背光的应用开始成为LED最大的

应用市场,市场占有率达25.2%,估计2005年比例将提升至26.4%。

图1、LED背光市场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iSuppli)

然而背光源的应用不仅如此,在中小尺寸面板的背光源如DSC、PDA、手持

游戏机及汽车卫星导航系统等市场量虽不及手机市场来的庞大,不过白光LED

却已开始悄悄地取代CCFL,成为中小尺寸LCD主要背光源。然而在10英寸以上

的LCD背光源的市场,LED的应用还受制于价格、技术成熟度等问题。

随着日本SONY公司于2004年开始销售全世界第一台以LED作为背光源的

46英寸LCD电视(QUALIA005)后,打破了LED在LCD背光源发展上由小尺寸循

序发展的定律,这让LED在背光源市场中有了更快速且多元化的发展。

未来LED最被看好的应用,是在7~46吋的平面显示器背光源市场,一旦LED

能成为平面显示器的主流背光源,其市场产值将会大幅成长。据iSuppli公司统

计,2005年用于大尺寸液晶的LED背光市场的销售额估计为300万美元,预计

2008年将达到1.6亿美元。

图2、大尺寸液晶LED背光市场预测(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iSuppli)

参考文献

1、LED逐渐在LCD背光源市场中茁壮成长

电子产品世界.2005(07A).-48-48,50,52

2、LED应用市场蓄势待发

/chi/news_events/feature/2006/

3、LEDsattemptthejumpfromsmallscreentolargescreen

/articles/magazine/10/12/5

LED背光源在LCD上的应用

在目前的提高光效,从而提高屏输出光与光源输出光的比例是改进LCD背

光源的一个重要途径。静态照明LCD背光源便是其中的一种,其主要原理是使

LCD的每个亚象素只通过与其相应的色元件进行照明(图1),从而省去了滤色

器,提高了光效。

2.1结构

在具有静态照明背光源的LCD中,像素层下面装有一微透镜阵列,并且使

每一个像素下均对应一个微透镜。这里采用的背光源照明系统是三原色直视背光

源,每种颜色的光源均在与之对应的亚象素上成像,井经由投影透镜投射在显示

屏上。

为了在显示屏上取得足够的亮度,并且提高显示的均匀度:在本LCD器件

中采用了光折射元件与总内部反射器(TIR)楔形光导板,光导板内具有合适的

折射层。

静态照明背光源通常采用红绿蓝三根CCFL。最近研发的静态背光照明LCD

采用了LED作为其背光源。

2.3静态照明的LCD背光源特性

在具有静态背光源LCD器件中,由TIR楔形光导管输出的光分布角为

70°~90°。使用这种背光源消除了因滤色层造成的光损失(省去了滤色层之

故),而使器件的透射率达到了传统LCD的三倍。同时,这种背光源又能使器件

的结构得到简化,并且能够降低功耗。

为了进一步减少光源的光损失,改进光的分布角度消除因使用汞产生的环

境污染问题,以LED取代CCFL作为器件的背光源成了静态照明LCD背光源的发

展趋势。目前已在33cm对角线的XGA级分辨率的LCD器件中成功地采用了LED

静态照明背光源。因这种器件的功耗大大降低了,故非常适合作高亮度的应用。

3反馈型LED背光源

采用红绿蓝色光的LED作为LCD背光源可以获得优异的色质,降低功耗,

避免使用汞造成的环境污染,需要控制白光的色温,以取得足够长的寿命。

最近开发了一种以红绿蓝光LED为光源,采用了色传感器与反馈控制器的

反馈式LCD背光源。利用这种背光源,现已取得了<0.02的色稳定性与持续的亮

度稳定性,并且还可以利用其任意控制器件的白色点与亮度。

3.1结构

反馈式LED背光源系统是由四个主要的功能模块组成,它们是具有滤色层

的传感器,反馈控制器,脉宽调制(PWM)LED驱动器以及红绿蓝lux-eonTM型

LED光源阵列元件。

3.1.1LED光源

此处的LED光源所使用的LED为luxeon式氮化铟镓(InGaN)的蓝光管与

绿光管以及磷化铝铟镓的(AllnGaP)红光管,它们都是大功率高效型的。图5

是这些LED背光源的发射光谱线性能,图6是在其温度为85℃时的典型寿命性

能。这种背光源具有很低的动态电阻,以PWM恒定电流驱动,光源的光输出正比

于PWM的脉宽。这种光源具有色域宽,色品度可调及环保的优点。

3.1.2传感器

这里使用的传感器是由具有滤色层的三只装在一个元件中的光电二极管及

其具有互相阻抗放大的印刷电路板组成。传感器的滤色层具有CIE193lXyzCMFs

近似值。利用这种传感器,可以获取测量辐射功率的输出电压。在将所获取的电

压馈送到控制器之前,该电压会被系统平均化。

3.l.3LuxeonTM型驱动器

这种驱动器是一个能升降输入电压的开关电源。它是由一个开关式电压

——电流放大器以及必要的电路组成,能够对用于LCD系统的600Hz高频PWM

进行预处理。为了不引起过量的电磁干扰、功率损失与抬高成本,本驱动器上无

反馈回路。

3.1.4反馈控制器

反馈控制器由三部分组成,即色控制器、占空因数控制器与光强度控制器。

色控制器具有一灵敏集成阵列,用于补偿来自传感器的输出误差,从而保持了输

出色度的恒定。光强度控制器的核心为一敏感矩阵,该矩阵具有把传感器输出向

LED电流占空因素转换的功能,并使输出亮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色度在任何时候

都保持不变,这可以从测量中得到。

3.2特性

采用反馈型LED背光源,可使LED器件在25℃~70℃的温度范围中,取得

<0.003A△u’v’的色漂移,并可以得到可接受的色稳定性:在处理光反馈信号

时,不需要有大的预处理功率。此外,如前文所述,这样做还有色域与环境保护

的好处。

4新型光导板结合式LED背光源

如果在LCD背光源系统中采用高亮度红绿蓝光LED就需要有混色装置,以

在光源的光到达LCD板前进行混色。在传统的LCD背光源中,混色是以独立于光

轴抽取结构(白色涂层或微透镜)的光导极中进行的。为了照亮整个显示区,就

得采用两块光导板,这会使背光源变得又重又厚,并且还会产生光导板的亮度与

色度难以匹配等缺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荷兰近来开发一种新的LED背光源,它将分离的混色光

导板与传统的光抽光导板结合在一起。

4.1结合式LED背光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背光源是由LED光源①、第一椭圆镜面②、混色光导板③、第二椭圆镜面

④、反射膜⑤、主光导板⑥、校准与偏振控制膜⑦、框架⑧与散热片⑨组成。这

些部分在图7与图8中,均以上述编号表示。

工作时,由LED光源①发出的光经第一椭圆②作90°的反射,耦合人混色

光导板③,光经混色光导板混合成相应的白光后,再被耦合入第二椭圆④作90°

反射,进入主光导极⑥。主光导板具有屏象素图案,该图案是为LED光源的光分

布而作了优化的。来自第二椭圆镜面的光经主光导板射向LCD板。

为了进一步改进色均匀度,在主光导板的光进入一边还配备了一条微棱镜,

它的作用是增加光的角分布,从而改进光色的混合。

在椭圆镜面上制以高反射率的铝膜,并采用了高反射率的线条,以提高反

射率。椭圆镜面使LED所发光的光学轴作了相对于光导平面90°的旋转,因而

使本背光源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

4.2性能与优点

本文中的光导板结合式LED背光源对角线为38cm,具有34只luxeomTM型

LED,管子的节距为9mm,驱动功率为45W。利用这种LED背光源,已取得了

4300cd/m2的峰值亮度。

新型光导板结合LED背光源有以下几个优点:

●重量轻,厚度薄,坚固耐用;

●与现存的背光源技术与制造机制兼容;

●可以与各种光导板,甚至包括具有预制象素图案的平面屏以及具有微往面

透镜结构的楔形光导板结合;

●适用屏的尺寸范围较大(25.4cm-5lcm),而LED的节距与光导板的长度

却可以保持不变;

●其每个LED的输出光通可以稳定地增加,从而可以在不增加LED数量与减

少LED节距的情况下达到给定的亮度;

●可以通过加长光导板长度,较容易地改进混色性能。

5高亮度直接型LED背光源

本LED背光源是一种边光式背光源。作为边光式背光源,它具有以下三个特

点:

●其发光面可以沿其光学轴作360°发射;

●可以用较薄的镜片覆盖较大的面积;

●可以用简单的结构进行混色。

先前的边光LCD用背光源存在着以下一些缺点:

●因为光导板是用丙烯酸制作的,因而用于大尺寸的LCD电视(LCD—TV)

时,会使其重量加大,并使成本增加;

●抑制与吸收紫外线;

●在用于彩色显示时,难以将大功率红绿蓝LED用在直接背光源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LED背光源的性能。美国与日本、荷兰以及马来西

亚合作,研发了一种新颖的高亮度直接型边光式LCD-TV用LED背光源。在这种

背光源中,不用光导板,而是通过在LCD板后面的空腔中放置LED阵列代替之。

采用这种LED背光源,可以做到在保持良好的光效时,能够较好地控制亮度与颜

色的均匀性。

5.1结构与工作原理

高亮度直接LED背光源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

(1)安装在金属芯印刷电路板上的两条由48只LED组成的线式阵列;

(2)装有上述LED阵列的金属盒,在盒的内表面涂有一层扩散反射膜,移

动该膜后面的LED非发光面,可以减少对光线的再吸收,从而取得高光效;

(3)位于LED阵列上方的换向器,其作用是防止LED在朝向屏的路径上脱

离轴光线。换向器可以做得很小,例如6mm,以阻止屏蔽对LCD屏的影响,因为

这种影响会波及到LCD的亮度。由于换向器的尺寸有所不同,故它对发自LED

的光有6%~40%的影响。同时,如果将换向器做得很小,便可使LED阵列置于一

普通而简明的空腔内。只要调节换向器,便可取得所需的高亮度特性;

(4)在上述金属盒内表面涂扩散发射膜,该膜可以取得30%~40%的反射率;

(5)位于LCD之间的亮度增强膜,用以增加屏的亮度;

(6)位于LCD板后面的朗伯反射空腔,其侧壁为镜面。由LED阵列发射的

光,有80%是在垂直于光轴±20°以内,在36O°方位上被射入反射腔内的。当

光线有效地进入背光源孔时,其自由路径达到最大化,而在采取了适当的LED

节距时,就可于紧靠LED阵列正上方的各个方向上取得良好的混色。在LED正上

方朝向屏区只有约5%的光。为了将LED正上方的色影响减到最小,利用换向器

使光线改向,返回LED与朗伯空腔,使这部分光线的平均行程增加,因而产生了

附加混色,降低了在LED正上方的色影响。

5.2应用与特征

美、日、荷、马四国开发的高亮度直接LED背光源是用于屏对角线为56cm

之LCD-TV的,其尺寸为503mm×282mm。它具有两个由48只LED组成的边光阵

列,两阵列的间距为150mm,其中的LED间距为9mm。所用的LED中,24只红光

LED的总光通量为1039lm,48只绿光LED的总光通量为2436lm,24只蓝光LED

的总光通量为109lm。所有LED的驱动电流为350mA。当室温下的白点色温为

9000K时,光效为33.2lm/W。在不使用亮度增强膜时,此背光源可取得5000cd/m2

以上的高亮度:若使用亮度增强膜,则可以取得10000cd/m2的亮度。当将这种

LED背光源用于LCD板透射率为5%的LCD-TV时,可使后者具有500cd/m2的亮度。

这种背光源与采用了这种背光源的LCD-TV之性能见表1。

6结束语

LCD-TV市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LCD背光源的研究与开发。由于LCD

用的LED背光源具有寿命、色域、调率等性能及环保方面的优势,因而成了倍受

青睐的新一代LCD背光源,目前正在蓬勃地发展着。LED背光源的发展方向是功

耗与成本更低、光致更高、寿命更长、更亮与更薄更轻。随着微机械、微电子及

材料科技的进步,必将会有更多朝着上述发展方向的新型LCD用的LED背光源问

世。

背光模组上游关键零组件

1、导光板(LightGuidePlate)

2、扩散片(Diffuser)

3、增光膜(BrightEnhancementFilm)

4、棱镜片(PrismSheet)

5、反射片(Reflector)

6、背光灯源(Lamp)

2024年5月13日发(作者:旁骊雪)

背光源(Backlight)原理及简介

背光

背光源(Backlight)原理及简介

背光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所谓背光源(BackLight)应

该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

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

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源的发展可以追朔到二战时期。当时用超小型钨丝灯作

为飞机仪表的背光源。这是背光源发展的初始阶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

背光源已经成为电子独立学科,并逐步形成研究开发热点。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

域也在不断拓宽。受液晶显示器的市场拉动,背光源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须要藉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源

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外,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块的3-5%,

所消耗的电力更占模块的75%,可说是LCD模块中相当重要的零组件。高精细、

大尺寸的LCD,必须有高性能的背光技术与之配合,因此当LCD产业努力开拓新

应用领域的同时,背光技术的高性能化(如高亮度化、低成本化、低耗电化、轻

薄化等)亦扮演着幕后功臣的角色

背光源是提供LCD面板的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

等组成。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目前主要有EL、CCFL

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则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底背光

式)。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

成为目前背光源发展的主流。

电致发光(EL)背光源体薄量轻,提供的光线均匀一致。它的功耗很低,

要求的工作电压为80~100Vac,提供工作电压的逆变器可把5/12/24Vdc的输入

变换为交流输出。但EL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有限(在50%亮度条件下的平均使用寿

命为3000~5000小时,在更高的亮度水平上使用寿命将大为缩短),因此,理想

的EL背面照明用逆变器允许输出电压和频率随着EL灯泡的老化而增加,从而延

长采用EL的背面照明光源的显示器的有效使用寿命。

EL背面照明对于像手表、数字台式钟和单色PDA等需要极度微弱的照

明以便在光线朦胧或昏暗条件下使用的小型反射式LCD应用而言是较为适用的。

然而,低效率、低亮度以及短寿命使其不适用于诸如膝上型电脑和平板桌上型监

视器所要求的大型LCD这样的透射型背面照明用途。

LED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比EL长(超过5000小时),且使用直流电压,通

常应用于小型的单色显示器,比如电话、遥控器、微波炉、空调、仪器仪表、立

体声音频设备等。但是,其亮度目前也不足以为大型透射式显示器提供背面光源。

LED背光源与CCFL背光源在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其中主要的区别在于LED是

点光源,而CCFL是线光源。

小型冷阴极荧光灯(CCFL)提供了用于大型LCD所需的亮度和寿命(以及灯光

管制能力),这就是它至今仍是背光照明最为常用的方法的原因。但是,热量堆

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面板的亮度,并确保面板亮

度的均匀性,导光板的良优对背光板影响甚大,因此,侧光式背光板中导光板的

设计制作是关键技术之一。导光板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将丙烯压制成表面光滑

的板块,然后用具有高反射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导光板的底面用网版印刷的方式

印上扩散点,冷阴极荧光灯位于导光板侧边的厚端,冷阴极管所发出的光利用反

射往薄的一端传导,当光线射到扩散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

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利用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扩散点,可使导光板均

匀发光。反射板的用途在于将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用来提高光的使用

效率。

导光板按照工艺流程不同又可分为印刷式及非印刷式(射出成型形),印刷式

是在压克力平板上用具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导光板底面用网版印刷印上

圆形或方形的扩散点。非印刷式则是利用精密模具使导光板在射出成型时,在丙

烯材料中加入少量不同折射率的颗粒状材质,直接形成密布的微小凸点,其作用

有如网点。印刷法的效果不如非印刷法。非印刷法效果优异,使用人数少,速度

快,效率高,但是技术门槛很高,需要掌握精密射出成型,精密模具,光学等技

术才能掌握。目前世界上有三家企业精于此道,市场基本也有这三家把持,按照

2002年台湾IEK统计数据显示,市场份额分别是旭化成(35%)、三菱(25%)、

Kuraray(18%)、其余大多是印刷法生产的导光板。同时旭化成也是有机玻璃材料

的最大提供商,占据市场超过50%的份额。而三菱在有机玻璃生产加工技术方面

是全世界最优秀的。目前国内厂商大多仍采用印刷式的导光板作为导光组件,印

刷式的导光板具有开发成本低及生产快速的优点,而非印刷式的技术难度较高,

但在亮度上表现优异,模具开发技术为瓶颈所在,另外,根据形状可分为平板及

楔形板,平板多应用于监视器,楔型板多用于笔记型计算机。至于扩散板及主要

用途,在于提高正面的亮度,扩散板的作用在于让光的分布更加均匀使从正面看

不到反射点的影子。由于光自扩散板射出后,其光的指向性非常差,必须利用棱

镜片来修正光的方向,达到聚光的效果,提高正面的亮度。

可见,背光模组的作用无非就是把点光源或线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漫反射使之

成为面光源。但这个背光源大有学问,在搭配不同数量的灯管时其表面的纹理会

有不同的变化,背光板的设计涵盖了光学设计、精密模具以及蚀刻、印刷等精密

科技。

LCD-TV的背光模组大约占原材料成本的23%(15英寸)到37%(30英寸),

是LCD-TV原材料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背光模组中光学膜最昂贵,占到背光模

组成本的44%,导光板占16%,灯管占12%,其它如灯罩,外框等占28%。

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TN-LCD生产国。据统计:2000年中国显示器

产业销售额约为407亿元。其中液晶显示器为60亿元。到今年底,中国显示器

产业的工业总产值约为800亿元,其中液晶显示器约为180~200亿元。中国是

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巨大的潜在市场。

背光模组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很低,又是朝阳产业,因此初期产业进入障碍

并不高,吸引许多中小型厂商跨入此一领域。然而,由于背光板模块并不是可以

大量产的商品,在LCD面板应用范围越趋广泛下,产品尺寸及规格也就越来越多,

其中,导光板的规格、尺寸及厚薄各家面板厂商皆不相同,背光模块厂商必须针

对各家客户的需求,以设计各种不同的背光模块。此外,零组件的供应来源是否

齐备,线上人员的训练和品质,加上后段组立能否达到量产等议题皆值得追踪,

人力培训至上线均需至少3个月时间,人员制程熟练度影响其制程良率甚大,且

训练初期材料耗损较高,因此厂商如何控制成本为重点。故尽管在初期障碍不大

下,小厂林立,惟实际能争取到客源,稳定量产出货的厂商将仅是少数。

背光板模块获利遭LCD模组厂商挤压、及同业的竞争压力下,薄利多销现已

成为业界普遍的现象。激烈竞争的背光模组市场只有靠规模出效益,大者恒大。

不过由于背光模组上游竞争不充分,加上目前背光模组厂家度日维艰,价格一降

再降,因此背光模组的价格不可能下降很多。由于背光模块认证期间长,一旦

获得LCD面板厂商采用后将不会轻易改变,新竞争者将不易轻易介入,因此,在

市场上经营较早者,将占有一定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美市场上环保认证的推行,越来越多的背光源要舍弃

含铅汞成份的CCFL光源。加上近二年间LED亮度突破性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

低,所以加大力度研发LED为光源的背光系统作为替代CCFL背光源,是将来各

大背光源厂商的重要方向。

浅谈目前全球LED背光源的應用

最初,LED作为背光源一般仅应用于仪錶指示、电子设备屏幕、PDA、卫星

导航系统、手机及小尺寸LCD等市场,而CCFL冷阴极灯作为背光源广泛应用于

大尺寸LCD、LCDTV、扫描器、广告灯箱、笔记本电脑等方面。这是因为CCFL

灯管具有灯管细小、结构简单、灯管表面温升小、灯管表面亮度高、易加工成各

种形状(直管形、L形、U型、环形等);使用寿命长、显色性好、发光均匀等

优点。但是,LED比CCFL更省电、寿命更长、色彩饱和度高、反应速度快、耐

震耐压与体积小等多项优点。所以,采用LED作为背光光源,是未来最有希望替

代传统冷阴极萤光管的技术。

一、已取得的LED背光技术成就

LED背光技术应用于小尺寸LCD并不困难,但是在2004年以前,由于技术

问题并没有厂商推厂40吋以上的LED背光源产品。终于在2004年11月10日公

开发售三基色LED背光源的QUALIA005系列液晶电视后,大量电视机厂商开始热

衷于高附加值的大尺寸液晶电视LED背光源的研制。现简单介绍下目前已取得相

关研究成果的LED背光技术。

1.美国AgilentTechnologies公司开发的HDJD-JB01型亮度和顏色管理系

统(ICM)是一种用于液晶电视机的LED背光源。ICM系统除了在LCDTV上的应

用外,还可以E用于汽车面板、建筑物、手机、PDA以及其他嵌入式LCD的背光

上。

2.德国欧司朗光电半导体公司于2005年12月推出了GoldenDRAGONLED

产品系列。该系列产品提供了完美的顏色混合效果,适合于为32至82英寸的大

尺寸液晶显示器模组提供背光源。

3.日本欧姆龙LED背光源,采用的方法是将多个LED发光器件放在一个模组

中。模组中集中了多个红、绿、蓝色的LED。

4.2005年5月,美国Cree宣佈开发出第2代LED背光源。它可以大幅度

降低大尺寸LCD和TV的能耗。这种新型LED背光源比其他LED背光源降低能耗

60%,甚至比传统的CCFL背光源还省电18%。

二、LED背光源的应用优势

背光应用于液晶电视或液晶显示器,能够达到NTSC色域的105%,这

为液晶电视的色彩提升提供了保障。

背光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可以有效地减少厚度,面板厚度仅为CCFL

的1/2。并且比CCFL背光源面板节省20%~30%的电力。

3.由于LED本身具有无汞的特性,完全符合欧盟环保规范。

背光的寿命非常长,使用寿命最高可达10万小时,如果按每天开机

5小时计算,一台采用LED背光光源的液晶电视理论数值可以使用将近50年。

三、LED背光光源前景预测

目前制约LED背光发展的问题主要是成本高于CCFL背光。因此,LED背光

光源只能在高端液晶电视中出现。但是,厂商追求的是利益,用户追求的是技术

的进步。成品液晶屏材料中,背光源所占的成本比例要高于玻璃基板,并且背光

源的利润水准要比液晶面板本身更高。再加上大尺寸显示器所使用的LED背光模

组的市场前景逐渐看好,虽然短期内由于LCD降价影响,CCFL仍是主力产品,

但是随着LED背光模组的成本逐步降低,相信在价格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摒弃

CCFL背光是最为理想的。

1.台湾的亿光、晶电及威力盟等企业推动下,LED背光源模组的价格以每年

平均30%的速度下降2010年前后LED背光模组成本将极接近CCFL背光模组,并

且逐年降低,为LED背光的发展扫平了绊脚石。

2.2007年笔记本电脑采用LED背光率可达3%--5%,2008年更可以达到20%

3.由于笔记本电脑要求轻薄、省电,CCFL背光与LED背光成本相差不大,

所以笔记本电脑应用LED背光的发展速度要快于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器。

4.来平板显示器背光源应用还是以RGB型LED为主,并且将会更加注重成本、

散热技术与发光效率的改善。

四、实用LED背光源技术推荐

虽然LED背光源作为一种新型的背光源技术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其

种类也很多,但是还有些技术问题或成本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这些技术并未在

LCD器件中得到普遍应用,下面就简单归纳了几种较实用的LED背光技术。

1.静态照明LCD背光源

静态照明LCD背光源的主要原理是使LCD的每个亚象素只通过与其相应的色

元件进行照明从而省去了滤色器,提高了光效。器件的透射率达到了传统LCD

的三倍。同时,这种背光源又能使器件的结构得到简化,并且能够降低功耗,非

常适合作高亮度的应用。

2.回馈型LED背光源

采用红绿蓝色光的LED作为LCD背光源可以获得优异的色质,降低功耗,避

免使用汞造成的环境污染,需要控制白光的色温,以取得足够长的寿命。以红绿

蓝光LED为光源,采用了色感测器与回馈控制器的回馈式LCD背光源。利用这种

背光源,现已取得了<0.02的色稳定性与持续的亮度稳定性,这种光源具有色域

宽,色品度可调及环保的优点。

3.新型光导板结合式LED背光源

光导板结合式LED背光源是荷兰开发的一种新的LED背光源,它将分离的混

色光导板与传统的光抽光导板结合在一起。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坚固耐用、与

现存的背光源技术与制造机制相容、可以与各种光导板结合等优点。

4.高亮度直接型LED背光源

高亮度直接型LED背光源不用光导板,而是通过在LCD板后面的空腔中放置

LED阵列代替之。采用这种LED背光源,可以做到在保持良好的光效时,能够较

好地控制亮度与顏色的均匀性。

近年来,由于大尺寸液晶电视的迅速发展,CRT电视的市场逐渐萎缩,再加

上TFT-LCD显示器替代CRT显示器成为市场主流,极大地刺激了LCD背光源的研

究与开发。LED背光源的发展方向是低功耗、低成本、高亮度、长寿命、更轻薄。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研人员的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新型LED背光源将会得到更

全面的普及。

LED背光源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LED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从红光LED、绿光LED,一路开发到蓝光LED,

到了1998年才真正看到商品化。随着蓝光LED技术突破后,白光LED启动了广

泛的应用风潮:从显示、指示及手机光源,到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投影仪等

背光源。

2003年彩屏手机的换机风潮带动了LED的需求,尤其是彩色面板用的白光

LED更是供不应求。根据iSuppli的统计,如图1所示,2004年LED在背光源的

应用市场增长率较2003年提高44.5%。LED在背光的应用开始成为LED最大的

应用市场,市场占有率达25.2%,估计2005年比例将提升至26.4%。

图1、LED背光市场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iSuppli)

然而背光源的应用不仅如此,在中小尺寸面板的背光源如DSC、PDA、手持

游戏机及汽车卫星导航系统等市场量虽不及手机市场来的庞大,不过白光LED

却已开始悄悄地取代CCFL,成为中小尺寸LCD主要背光源。然而在10英寸以上

的LCD背光源的市场,LED的应用还受制于价格、技术成熟度等问题。

随着日本SONY公司于2004年开始销售全世界第一台以LED作为背光源的

46英寸LCD电视(QUALIA005)后,打破了LED在LCD背光源发展上由小尺寸循

序发展的定律,这让LED在背光源市场中有了更快速且多元化的发展。

未来LED最被看好的应用,是在7~46吋的平面显示器背光源市场,一旦LED

能成为平面显示器的主流背光源,其市场产值将会大幅成长。据iSuppli公司统

计,2005年用于大尺寸液晶的LED背光市场的销售额估计为300万美元,预计

2008年将达到1.6亿美元。

图2、大尺寸液晶LED背光市场预测(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iSuppli)

参考文献

1、LED逐渐在LCD背光源市场中茁壮成长

电子产品世界.2005(07A).-48-48,50,52

2、LED应用市场蓄势待发

/chi/news_events/feature/2006/

3、LEDsattemptthejumpfromsmallscreentolargescreen

/articles/magazine/10/12/5

LED背光源在LCD上的应用

在目前的提高光效,从而提高屏输出光与光源输出光的比例是改进LCD背

光源的一个重要途径。静态照明LCD背光源便是其中的一种,其主要原理是使

LCD的每个亚象素只通过与其相应的色元件进行照明(图1),从而省去了滤色

器,提高了光效。

2.1结构

在具有静态照明背光源的LCD中,像素层下面装有一微透镜阵列,并且使

每一个像素下均对应一个微透镜。这里采用的背光源照明系统是三原色直视背光

源,每种颜色的光源均在与之对应的亚象素上成像,井经由投影透镜投射在显示

屏上。

为了在显示屏上取得足够的亮度,并且提高显示的均匀度:在本LCD器件

中采用了光折射元件与总内部反射器(TIR)楔形光导板,光导板内具有合适的

折射层。

静态照明背光源通常采用红绿蓝三根CCFL。最近研发的静态背光照明LCD

采用了LED作为其背光源。

2.3静态照明的LCD背光源特性

在具有静态背光源LCD器件中,由TIR楔形光导管输出的光分布角为

70°~90°。使用这种背光源消除了因滤色层造成的光损失(省去了滤色层之

故),而使器件的透射率达到了传统LCD的三倍。同时,这种背光源又能使器件

的结构得到简化,并且能够降低功耗。

为了进一步减少光源的光损失,改进光的分布角度消除因使用汞产生的环

境污染问题,以LED取代CCFL作为器件的背光源成了静态照明LCD背光源的发

展趋势。目前已在33cm对角线的XGA级分辨率的LCD器件中成功地采用了LED

静态照明背光源。因这种器件的功耗大大降低了,故非常适合作高亮度的应用。

3反馈型LED背光源

采用红绿蓝色光的LED作为LCD背光源可以获得优异的色质,降低功耗,

避免使用汞造成的环境污染,需要控制白光的色温,以取得足够长的寿命。

最近开发了一种以红绿蓝光LED为光源,采用了色传感器与反馈控制器的

反馈式LCD背光源。利用这种背光源,现已取得了<0.02的色稳定性与持续的亮

度稳定性,并且还可以利用其任意控制器件的白色点与亮度。

3.1结构

反馈式LED背光源系统是由四个主要的功能模块组成,它们是具有滤色层

的传感器,反馈控制器,脉宽调制(PWM)LED驱动器以及红绿蓝lux-eonTM型

LED光源阵列元件。

3.1.1LED光源

此处的LED光源所使用的LED为luxeon式氮化铟镓(InGaN)的蓝光管与

绿光管以及磷化铝铟镓的(AllnGaP)红光管,它们都是大功率高效型的。图5

是这些LED背光源的发射光谱线性能,图6是在其温度为85℃时的典型寿命性

能。这种背光源具有很低的动态电阻,以PWM恒定电流驱动,光源的光输出正比

于PWM的脉宽。这种光源具有色域宽,色品度可调及环保的优点。

3.1.2传感器

这里使用的传感器是由具有滤色层的三只装在一个元件中的光电二极管及

其具有互相阻抗放大的印刷电路板组成。传感器的滤色层具有CIE193lXyzCMFs

近似值。利用这种传感器,可以获取测量辐射功率的输出电压。在将所获取的电

压馈送到控制器之前,该电压会被系统平均化。

3.l.3LuxeonTM型驱动器

这种驱动器是一个能升降输入电压的开关电源。它是由一个开关式电压

——电流放大器以及必要的电路组成,能够对用于LCD系统的600Hz高频PWM

进行预处理。为了不引起过量的电磁干扰、功率损失与抬高成本,本驱动器上无

反馈回路。

3.1.4反馈控制器

反馈控制器由三部分组成,即色控制器、占空因数控制器与光强度控制器。

色控制器具有一灵敏集成阵列,用于补偿来自传感器的输出误差,从而保持了输

出色度的恒定。光强度控制器的核心为一敏感矩阵,该矩阵具有把传感器输出向

LED电流占空因素转换的功能,并使输出亮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色度在任何时候

都保持不变,这可以从测量中得到。

3.2特性

采用反馈型LED背光源,可使LED器件在25℃~70℃的温度范围中,取得

<0.003A△u’v’的色漂移,并可以得到可接受的色稳定性:在处理光反馈信号

时,不需要有大的预处理功率。此外,如前文所述,这样做还有色域与环境保护

的好处。

4新型光导板结合式LED背光源

如果在LCD背光源系统中采用高亮度红绿蓝光LED就需要有混色装置,以

在光源的光到达LCD板前进行混色。在传统的LCD背光源中,混色是以独立于光

轴抽取结构(白色涂层或微透镜)的光导极中进行的。为了照亮整个显示区,就

得采用两块光导板,这会使背光源变得又重又厚,并且还会产生光导板的亮度与

色度难以匹配等缺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荷兰近来开发一种新的LED背光源,它将分离的混色光

导板与传统的光抽光导板结合在一起。

4.1结合式LED背光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背光源是由LED光源①、第一椭圆镜面②、混色光导板③、第二椭圆镜面

④、反射膜⑤、主光导板⑥、校准与偏振控制膜⑦、框架⑧与散热片⑨组成。这

些部分在图7与图8中,均以上述编号表示。

工作时,由LED光源①发出的光经第一椭圆②作90°的反射,耦合人混色

光导板③,光经混色光导板混合成相应的白光后,再被耦合入第二椭圆④作90°

反射,进入主光导极⑥。主光导板具有屏象素图案,该图案是为LED光源的光分

布而作了优化的。来自第二椭圆镜面的光经主光导板射向LCD板。

为了进一步改进色均匀度,在主光导板的光进入一边还配备了一条微棱镜,

它的作用是增加光的角分布,从而改进光色的混合。

在椭圆镜面上制以高反射率的铝膜,并采用了高反射率的线条,以提高反

射率。椭圆镜面使LED所发光的光学轴作了相对于光导平面90°的旋转,因而

使本背光源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

4.2性能与优点

本文中的光导板结合式LED背光源对角线为38cm,具有34只luxeomTM型

LED,管子的节距为9mm,驱动功率为45W。利用这种LED背光源,已取得了

4300cd/m2的峰值亮度。

新型光导板结合LED背光源有以下几个优点:

●重量轻,厚度薄,坚固耐用;

●与现存的背光源技术与制造机制兼容;

●可以与各种光导板,甚至包括具有预制象素图案的平面屏以及具有微往面

透镜结构的楔形光导板结合;

●适用屏的尺寸范围较大(25.4cm-5lcm),而LED的节距与光导板的长度

却可以保持不变;

●其每个LED的输出光通可以稳定地增加,从而可以在不增加LED数量与减

少LED节距的情况下达到给定的亮度;

●可以通过加长光导板长度,较容易地改进混色性能。

5高亮度直接型LED背光源

本LED背光源是一种边光式背光源。作为边光式背光源,它具有以下三个特

点:

●其发光面可以沿其光学轴作360°发射;

●可以用较薄的镜片覆盖较大的面积;

●可以用简单的结构进行混色。

先前的边光LCD用背光源存在着以下一些缺点:

●因为光导板是用丙烯酸制作的,因而用于大尺寸的LCD电视(LCD—TV)

时,会使其重量加大,并使成本增加;

●抑制与吸收紫外线;

●在用于彩色显示时,难以将大功率红绿蓝LED用在直接背光源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LED背光源的性能。美国与日本、荷兰以及马来西

亚合作,研发了一种新颖的高亮度直接型边光式LCD-TV用LED背光源。在这种

背光源中,不用光导板,而是通过在LCD板后面的空腔中放置LED阵列代替之。

采用这种LED背光源,可以做到在保持良好的光效时,能够较好地控制亮度与颜

色的均匀性。

5.1结构与工作原理

高亮度直接LED背光源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

(1)安装在金属芯印刷电路板上的两条由48只LED组成的线式阵列;

(2)装有上述LED阵列的金属盒,在盒的内表面涂有一层扩散反射膜,移

动该膜后面的LED非发光面,可以减少对光线的再吸收,从而取得高光效;

(3)位于LED阵列上方的换向器,其作用是防止LED在朝向屏的路径上脱

离轴光线。换向器可以做得很小,例如6mm,以阻止屏蔽对LCD屏的影响,因为

这种影响会波及到LCD的亮度。由于换向器的尺寸有所不同,故它对发自LED

的光有6%~40%的影响。同时,如果将换向器做得很小,便可使LED阵列置于一

普通而简明的空腔内。只要调节换向器,便可取得所需的高亮度特性;

(4)在上述金属盒内表面涂扩散发射膜,该膜可以取得30%~40%的反射率;

(5)位于LCD之间的亮度增强膜,用以增加屏的亮度;

(6)位于LCD板后面的朗伯反射空腔,其侧壁为镜面。由LED阵列发射的

光,有80%是在垂直于光轴±20°以内,在36O°方位上被射入反射腔内的。当

光线有效地进入背光源孔时,其自由路径达到最大化,而在采取了适当的LED

节距时,就可于紧靠LED阵列正上方的各个方向上取得良好的混色。在LED正上

方朝向屏区只有约5%的光。为了将LED正上方的色影响减到最小,利用换向器

使光线改向,返回LED与朗伯空腔,使这部分光线的平均行程增加,因而产生了

附加混色,降低了在LED正上方的色影响。

5.2应用与特征

美、日、荷、马四国开发的高亮度直接LED背光源是用于屏对角线为56cm

之LCD-TV的,其尺寸为503mm×282mm。它具有两个由48只LED组成的边光阵

列,两阵列的间距为150mm,其中的LED间距为9mm。所用的LED中,24只红光

LED的总光通量为1039lm,48只绿光LED的总光通量为2436lm,24只蓝光LED

的总光通量为109lm。所有LED的驱动电流为350mA。当室温下的白点色温为

9000K时,光效为33.2lm/W。在不使用亮度增强膜时,此背光源可取得5000cd/m2

以上的高亮度:若使用亮度增强膜,则可以取得10000cd/m2的亮度。当将这种

LED背光源用于LCD板透射率为5%的LCD-TV时,可使后者具有500cd/m2的亮度。

这种背光源与采用了这种背光源的LCD-TV之性能见表1。

6结束语

LCD-TV市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LCD背光源的研究与开发。由于LCD

用的LED背光源具有寿命、色域、调率等性能及环保方面的优势,因而成了倍受

青睐的新一代LCD背光源,目前正在蓬勃地发展着。LED背光源的发展方向是功

耗与成本更低、光致更高、寿命更长、更亮与更薄更轻。随着微机械、微电子及

材料科技的进步,必将会有更多朝着上述发展方向的新型LCD用的LED背光源问

世。

背光模组上游关键零组件

1、导光板(LightGuidePlate)

2、扩散片(Diffuser)

3、增光膜(BrightEnhancementFilm)

4、棱镜片(PrismSheet)

5、反射片(Reflector)

6、背光灯源(Lamp)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