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发(作者:姒馥芬)
第28卷第2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lES
VOI.28 No.2
2011年4月
Apr.201 1
荸
《诗品》论¨被
胡大雷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
,,
541004)
摘要:《诗品》评价了左思、班固、袁宏的《咏史》之作,此三人分别列于上品、下品、中品。从《诗品》的评价,展现了钟嵘所
认为的《咏史》之作的写作规范: “老于掌故”的、有“有感叹之词”的,其内容或为“怨”,但要与自我联系在一起的及“得讽谕之
致”指向社会。其语辞运用应该是不深不浅的,风格应该是具“风力”的“仗气爱奇,动多振绝”、“鲜明劲健”。总体评价应该是“高风
跨俗”的,应该避免诸如“质木无文”或太实太露的缺点。
关键词:咏史;左思;班固;袁宏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2011)O2—o053一O5
Poems on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des of Poetry
HUDa—lei
(College ofLiteratur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angxi Guilin,541004)
Abstract:Grades of Poetry evaluates出e poems on history of Zuo Si,Ban Gu and Yuan Hong.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Grades of Poety,irt
shows the writing norms ofPoems on History,which is elegant and magniifcent
Key words:poems on history,Zuo Si,Ban Gu,Yuan Hong
《诗品》在好几处论及“咏史”类诗作或论及创
作过“咏史”类作品的诗人,综合这些言论,或可看
出《诗品》对“咏史”类诗作的一个总体评价,看出
《诗品》所认为的“咏史”类诗作的创作规范。
一
、
关于左思的风格品评
钟嵘在《诗品》列“晋记室左思”人上品,品
评日:
其源出于公干。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
谕之致。虽浅于陆机,而深于潘岳。谢康乐尝
言: “左太冲诗,潘安仁诗,古今难比。”
尽管没有看到钟嵘明言是品评左思的什么诗作,但从
诗史上左思的名声与今存作品来看,左思诗作以《咏
史八首》为主体,数量最多,水平也最高;于是,人
们可以理所当然认为这是品评左思《咏史》。就赋而
言,左思的代表作是《三都赋》,《三都赋》就代表
左思;就诗而言,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咏
史》就代表左思。所以《文心雕龙・才略》云:
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
萃于《咏史》,无遗力矣。
钟嵘对左思的具体评价为“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
讽谕之致”,以下具体分析。
“文典以怨”。典,简册,指可以作为典范的重要
书籍。《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
典有则,贻厥子孙。”孔传:“典,谓经籍。”汉王符
《潜夫论・赞学》: “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
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经也,先圣之所
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玄圣创典,
收稿日期:2010—12—26
素王述训。”古语有“数典”,指历举典故史实,许文
雨《诗品讲疏》:“按:太冲《咏史》云‘卓荦观群
书’,则其典可知。”即称左思是依照古书所载的典故
史实来创作的。左思诗作吟咏的历史人物有:贾谊、
司马相如、司马穰苴、金日碑、张汤、冯唐、段干
木、鲁仲连、扬雄、主父偃、朱买臣、陈平、苏秦、
李斯,等。那么,此处的“典”应该指叙述史实,古
语有“数典忘祖”,《左传・昭公十五年》载,春秋时
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周景王问谈:晋国何以没有贡
物?谈答以晋国从来没有受到周王室器物的赏赐,所
以无器物可献。周王指出,从晋的始祖唐叔开始,就
不断受到王室的赏赐,责备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
裔,竟不知道这些史实,说他是“数典而忘其祖”。
怨,是钟嵘很欣赏的一种情感抒发,《咏史八
首》中,左思的怨是显而易见的,如: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
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
海,豪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
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其六)
何焯《义门读书记》称:“‘荆轲’首,又言虽博徒
狗屠,犹有轶伦之才,视碌碌豪右、自诧攀龙者,方
复夷然不屑,况吾侪也。”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卖臣困樵采,伉
俪不安宅。陈平无产业,归来医负郭。长卿还成
都,壁立何寥廓。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当
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追遑,由来自古
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其七)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云:“此章单承‘英俊沉下僚’。
前英俊止冯公一人,此又引出主父等四人以见由来
作者简介:胡大雷(195o_-),男,宁夏银川人,文学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
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文论的教学与
研究。
一
53—
2011年第2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4月25日出版
非一,不是说英俊多,却是说少。前于冯公云‘不
见招’,此处连说炎凉世态,逼起末章之意。”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
影守空庐。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计策弃不
收,块若枯池鱼。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亲
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苏秦经游说,李斯西上
书。俯仰生荣华,咄嗟复凋枯。饮河期满腹,贵
足不愿馀。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其八)
张玉毂《古诗赏析》云: “此章慨不安贫贱者之终罹
祸也。”
因此,“文典以怨”之“典”,非典雅之义,
“得讽谕之致”,是指左思《咏史》的社会效果。
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讥刺、指责。《韩非
子・八经》:“故使之讽,讽定而怒。”王先慎集解:
“讽,劝谏。”陈奇猷集释: “不以正言谓之讽。”
谕,告晓;告知。《周礼・秋官・讶士》: “掌四方之
狱讼,谕罪刑于邦国。”郑注: “告晓以丽罪及制刑
之本意。”孙诒让正义: “谓以刑书告晓邦国。 ‘制
刑之本意’,谓依罪之轻重制作刑法以治之,其意义
或深远难知,讶士则解释告晓之,若后世律书之有疏
议也。”《汉书・董仲舒传》: “子大夫明先圣之业,
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El久矣,其明以
《西京杂记》卷三: “司马长卿赋,时人皆称典而
丽。”南朝梁萧统《答玄圃园讲颂启令》:“辞典文
艳,既温且雅。”这些“典”是典雅之义。而称左思
是“文典以怨”,典与怨是相反的,称典不能称怨,
称怨不能称典。
但是, “怨”在左思《咏史八首》中有更突出的
表现,那就是自我的充分体现。《论语・阳货》:“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何晏集解引孔
安国日: “怨,刺上政。”《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以为宾荣,其能久
乎?幸而后亡。”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
“怨,刺也。言伯有志诬其君,于君享赵孟之时,赋
《鹑之贲贲》之诗,公然讥束 之,以为宾荣宠也。”诗
“可以怨”之怨,一般就解作讥讽。但,怨本来就有
强烈的自我抒发意味,《易・系辞下》:“益以兴利,
困以寡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由此
大怨灌夫、魏其。”钟嵘《诗品序》就谈到“故日:
《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者,
莫尚于诗矣”。这里的“怨”,就是强调自我抒发。就
左思之作来看,强调自我抒发正是其特点,沈德潜
《古诗源》卷七日:
太冲《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
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此千秋绝唱也。后惟明
远、太白能之。
张玉觳《古诗赏析》十一云:
太冲《咏史》,初非呆衍史事,特借史事以
咏己之怀抱也。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
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
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
如果生硬地把张玉觳所说左思诗中自我与史事的关系
进行搭配的话,那么,“弱冠弄柔翰”、“皓天舒白
日”二首,为“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郁郁涧
底松”、“济济京城内”二首,为“止述史事,而己
意默寓”;“吾希段干木”、“习习笼中鸟”二首,为
“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 “荆轲饮燕市”、“主
父宦不达”二首,为“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
这就是咏史诗的个人与史事的有机结合。
“文典以怨”是钟嵘对左思《咏史》叙述史实与
抒情的评价,而“颇为精切”,就是称叙述史实与抒
情都十分到位。
——
54——
谕朕。”颜师古注: “谕,谓晓告也。”钟嵘认为左思
《咏史》达到了“讽谕”的最高境界,所谓抨击门阀
制度云云。
“虽浅于陆机,而深于潘岳”,这是联系陆机、潘
岳谈左思诗作的“深、浅”。《诗品》上品“晋黄门
郎潘岳”条也论及陆机、潘岳的“深、浅”,其云:
其源出于仲宣。《翰林》叹其翩翩然如翔禽
之有羽毛,衣服之有绡毂,犹浅于陆机。谢混
云: “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
金,往往见宝。”嵘谓益寿轻华,故以潘为胜;
《翰林》笃论,故叹陆为深。余常言: “陆才如
海,潘才如江。”
杨明注云:
深:指辞旨深隐,非一览就晓。按:此就表
现风格而言,非指思想意义之深浅。如《抱朴子
外篇・释义》: “其深者则患于僻烦言冗。”《文
心雕龙・定势》引曹植语: “世之作者,或好烦
文博采,深沉其旨者。”都将深与文辞繁富相联
系。文辞繁富,易流于芜杂而不清便,故谢混云
如披沙简金而以潘为胜。但由繁富亦可见其才
大,《翰林论》叹陆为深,亦即寓有赞其才大之
意,故钟嵘称为笃论,即深入而不只看表面的议
论。
这是很精彩的论断。这就是所谓的“颇为精切”,不
深不浅正合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 “而
《集灵》诸赋,偏浅无才,故知长于讽论,不及丽文
也。”就文采来说,左思之作也是“长于讽论”,那么
其不深不浅也正合适。
二、左思“其源出于公干”考辨
钟嵘品评左思,首称“其源出于公干”。来看钟
蝾对刘桢的品评,上品“魏文学刘桢”:
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
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
然自陈思已下,桢称独步。
左思到底哪个地方“源出于公干”?根据刘桢的诗作
与钟嵘对刘桢的品评,起码可以从三个地方来探
索。其一,比格的运用。刘桢有《赠送从弟诗三
首》,其云:
第28卷 胡大雷 《诗品》论“咏史” (总第75期)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
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
葵,懿此出深泽。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
寒,松柏有本性。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
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
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
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恩古歌鸡鸣。忧
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
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所谓“老于掌故”,或称其熟悉史实,其《咏史》所
咏缇萦救父即西汉旧事;或称其终身致力于治史,班
固作为史家有《汉书》传世。因此,无论“老于掌
仪,将须圣明君。
《咏史八首》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
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地势使之
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
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沈德潜《古诗源》卷六云刘桢之作:“赠人之作,通
用比体,亦是以格。”此作分别以苹藻、松、凤凰比
拟其堂弟,而左思之作既比拟自己又比拟前辈,何焯
《义门读书记》称: “‘郁郁’首,良图莫骋,职由困
于资地;托前代以自鸣所不平也。”钟嵘所谓“其源
出于公干”,当有此比拟之义吧。
其二,左思诗风直逼刘桢, “左思风力”与“仗
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的一脉相承。《诗品
序》称好诗须“干之以风力”,中品“宋征士陶潜”
条又称赏陶潜诗歌“又协左思风力”。沈德潜《说诗
啐语》: “左太冲拔出众流之中,胸次高旷,而笔力
足以达之,自应尽掩诸家。”“世胄蹑高位,英俊沈
下僚”之类“左思风力”的呼喊,比刘桢由队长而无
不及!
其三,左思、刘桢诗作在叙写内容与风格上有
“高风跨俗”之类的一脉相承。何焯《义门读书记》
评刘桢《赠送从弟诗三首》云: “此教以修身俟时,
首章致其洁也;次章励其节也;三章择其从也。峻骨
凌霜,高风跨俗,要惟此种足以当之。”总体而言,
左思《咏史八首》中的古人,也都称得上“仗气爱
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具体而言,
刘桢咏“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左思咏“郁郁
涧底松”,何其相似乃尔。
其四,钟嵘称刘桢之作“气过其文,雕润恨
少”,陈衍也指出左思亦是如此,其《诗品平议》:
“窃谓笔力雄迈,自是太冲本色,胸次亦自高旷。但
说得太实太露,便近矫饰。”
三、班固《咏史》
中古咏史,以左思之作最上乘,钟嵘也是将左思
列于上品;《诗品》中还论及他人的咏史之作,以下
叙之。
《诗品》下品“汉令史班固”:
孟坚才流,而老于掌故。观其《咏史》,有
感叹之词。
班固《咏史》云:
故”是否就《咏史》而言,班固《咏史》所吟咏的史
实是合乎历史真实的。
所谓“有感叹之词”,一般指“百男何愦愦,不
如一缇萦”而言,《后汉书・班固传》载班固之死:
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
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
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
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
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
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
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
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
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郑文解释说: “末二句致慨于‘诸子多不遵法度’,
以致己身入狱,而无一人能如缇萦纸为己昭雪也。”
口” 曹旭解释末二旬日: “《后汉书・班固传》云:
‘固以自二世才术,位不过郎,感东方朔、杨雄自
论,以不遭苏、张、范、蔡之时,作《宾戏》以自通
焉。’可参阅。” ]359班固因“诸子多不遵法度”而入
狱,于是借吟咏缇萦救父之事“有感叹之词”,感叹
“百男何愦愦”,非但不能救自己,自己反而受其牵
连。曹植《稗舞歌・精微篇》咏“精微”之人,其中
咏缇萦也有较长的片段,其云:
太仓令有罪,远徵当就拘。自悲居无男,祸
至无与俱。缇萦痛父言,荷担西上书。盘桓北阙
下,泣泪何涟如。乞得并姊弟,没身赎父躯。汉
文感其义,肉刑法用除。其父得以免,辩义在列
图。多男亦何为,一女足成居。
与班固之作如出一辙。或以为曹植此篇隐叙自己的
“精微”,满含对曹丕宽宥自己的期望。
左思《咏史》“文典以怨”为上品,班固《咏
史》“有感叹之词”为下品,其中固然有《诗品序 》
所谓“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
文”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钟嵘是在称赏左思
的抒情方式。左思与班固在咏史诗上的差异,一是个
人与史事有机的结合、相融,一是借他人之事“有感
叹之词”的外在的结合;一是叙说“士不遇”的普遍
现象,一是叙说自己的个人遭遇,当然前者更能引起
更广大的读者的共鸣。
钟嵘《诗品序》论兴、比、赋有这样的话:
故诗有三义焉:一日兴,二日比,三日赋
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
一
55—
2011年第2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4月25日出版
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
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
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
意深则词踬。若专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
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左思的咏史,可谓“文已尽而意有馀”,称说史事则
己事“意有馀”,称说己事则史事“意有馀”。班固的
咏史,可称其“专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或不知
史事人物与诗人的关系,或史事人物与诗人的关系以
为显得浅薄。
四、袁宏《咏史》
《诗品》中品“晋吏部郎袁宏”:
彦伯《咏史》,虽文体未遒,而鲜明劲健,
去凡俗远矣。
其诗日: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
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袁宏演化之。
袁宏《咏史诗二首》,其一云:
周昌梗概臣,辞达不为讷。汲黯社稷器,栋
袁宏《咏史》,实际上叙说了人生的两端,一是
能够“俱令道不没”人物的人生,一是“躬耕南山
下”人物的人生。但是,不管人生如何,袁宏吟咏起
来却都是“吐音非凡唱”,这也从《世说新语・文学》
所载袁宏吟咏时的场景可见: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
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
声,甚有情致;所咏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
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
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注引《晋阳秋日》:
虎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为《咏史》诗,
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而贫,以运租为业,谢尚时
镇牛渚,乘秋佳风月,微服泛江,会虎在运租船
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非尚所曾闻。乃
遣问讯。答日: “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
之作也。
梁表天骨。陆贾厌解纷,时与酒祷杌。婉转将相
门,一言和平勃。趋舍各有之,俱令道不没。
与班固《咏史》叙事不同,袁宏之作是继左思而来的
隐括古人生平写法。周昌,秦时为泗水卒史,从刘邦
起兵,人关破秦,任中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
侯。所谓“辞达不为讷”,《史记・张丞相列传》载,
刘邦欲废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周昌廷争,其
为人口吃,又盛怒,日: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
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欣
然而笑。汲黯,字长孺,汉武帝时为东海太守,继为
主爵都尉,武帝称其社稷之臣;天骨,星相家谓天庭
多奇骨者,为人物气度、格调杰出。《史记・汲黯列
传》“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
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絮,好直谏,数犯主
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陆贾,《史记・
陆贾列传》载,高祖谓陆生日: “试为我着秦所以失
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于是陆贾
乃粗述存亡之征,凡着12篇,号其书日“新语”。祷
杌,《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祷杌》,
鲁之《春秋》,一也。”周勃,汉初大臣,《史记・高
祖本纪》载,刘邦日: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
必勃也。”是他在吕后死后定计诛杀诸吕,迎立文
帝。
从诗作本身来看,历史人物形象鲜明,其事迹跌宕动
人,其诗句铿锵有力,此即所谓“鲜明劲健”。而称
袁宏《咏史》“是其风情所寄”,风情,一般理解为
风采;那么,袁宏的《咏史》风采,就是把史家之才
完全展示出来而已。
《晋书・文苑传》袁宏有传,其载袁宏叙事作品云:
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
独不栽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
之。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
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
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 “闻君作《东征
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日: “尊
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
温疑不实,乃日: “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
“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
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温泫然而止。宏赋又
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于曲室抽刃问宏日: “家
君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急,答曰:
其二云:
无名困蝼蚁,有名世所疑。中庸难为体,狂
狷不及时。杨恽非忌贵,知及有馀辞。躬耕南山
下,芜秽不遑治。赵瑟奏哀音,秦声歌新诗。吐
音非凡唱,负此欲何之。
主要吟咏杨恽事迹,杨恽《与孙会宗书》: “臣之得
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
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
琴,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
一
“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日: “精金百
汰,在割能断,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
勋,为史所赞。”胡奴乃止。
《晋书》本传载其“撰《后汉纪》三十卷及《竹林名
士传》三卷”,袁宏的运用自有史家本色。
钟嵘认为,作为“咏史”,袁宏之作“文体未
道”。“遒”,尽,曹丕《与吴质书》“公干有逸气,
但未遒耳”,《文选》五臣注之吕延济日: “遒,尽
也。言未尽美也。”袁宏的“咏史”之作哪些地方未
尽美呢?那就是人们在其诗作看不到袁宏的身影与思
想,袁宏之作也是对后世有影响的,《诗品》有所记
叙。其下品“齐记室王巾、齐绥远太守卞彬、齐端溪
令卞铄”:
王、二卞诗,并爱奇崭绝。慕袁彦伯之风。
56一
第28卷 胡大雷 《诗品》论“咏史” (总第75期)
虽不宏绰,而文体剿净,去平美远矣。
“爱奇崭绝”、“文体剿净”可说是继承袁宏“鲜明劲
健”而来,袁宏“去凡俗远矣”,而王、二卞诗亦
“去平美远矣”。又,下品“晋征士戴逵”:
安道诗虽嫩弱,有清工之句,裁长补短,袁
彦伯之亚乎?
“清工”,人称为清新工巧,亦是继承袁宏“鲜明劲
健”而来。许文雨《讲疏》: “彦伯泛渚游吟,脱去
凡俗;安道不为王门伶人,可称放达。仲伟以戴拟
袁,亦是有意欤。”
五、钟嵘对中古咏史的总体评价
从上述《诗品》对左思、班固、袁宏“咏史”
之作的评价,可知钟嵘心目中的“咏史”之作的写
作模式、理想风格,即其“文体”之“道”应该是
怎么样的。
其一,应该是“老于掌故”的、数“典”的,即
“咏史”应该是“颇为精切”的。
其二,应该是“有感叹之词”的,其内容或为
“怨”,要与自我联系在一起的;要有所谓“得讽谕之
致”之类的指向社会现象。
其三,其语辞运用应该是不深不浅的,所谓“浅
于陆机,而深于潘岳”,以及“清工”。
其四,其风格应该是所谓“左思风力”,即承袭
刘桢“仗气爱奇,动多振绝”,发展成为“鲜明劲
健”。
其五,其总体评价应该是“高风跨俗”、“去凡
俗远矣”、“去平美远矣”。
其六,应该避免的缺点,诸如“质木无文”,或
太实太露。
六、关于《文选》诗的“咏史”类
《文选》诗“咏史”类录诗九人十题,唐人《六
臣注文选》(中华书局影印)对其有所评价,或为唐
人语,或为唐人引前人语,以下依次叙来,可以看出
时代与社会对咏史诗的期待。
王仲宣《咏史诗一首》咏“秦穆杀三良”,吕向
注日:
谓览史书咏其行事得失,或自寄情焉。曹公
好以己事诛杀贤良,(王)粲故托言秦穆公杀三
良自殉以讽之。
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咏“秦穆杀三良”,刘良注日:
亦咏史也,义与前诗同。(曹)植被文帝责
黜,意者是悔不随武帝死,而托是诗。
以上二诗同题共作,为咏史而咏史。虽然也有诗人
的情感抒发,但却是大众化的,看不出与诗人自身
的关系。除同题共作外,曹植还有专题咏史,其
《稗舞歌・精微篇》专咏“精微”之人,计有杞妻、
子丹、邹衍、关东贤女苏来卿、缇萦、女涓等,或
有隐含之意。
左太冲《咏史八首》,吕向注日:
是诗之意,多以喻己。
张景阳《咏史一首》,李善注日:
臧荣绪《晋书》日:张协,字景阳,载之弟
也。兄弟并守道不竞,以属咏自娱。少辟公府,
后为黄门侍郎。因托疾,遂绝人事。协见朝廷贪
禄位者众,故咏此诗以刺之。
这是对社会现象的运用,因此多为概括陛叙说。
卢子谅《览古一首》,吕延济注日:
徐广《晋纪》云:(卢)谌善属文,西晋之
末,天下丧乱,北投刘琨,琨以为从事中郎,后
为段匹碑别驾。尝览史籍至蔺相如传,睹其志,
思其人,故咏之。
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刘良注日:
晋末宋高祖北伐见张良庙毁,乃修之,并命
诸人为诗。瞻时为豫章太守,遥以和此;虽是和
诗,而实咏之。
颜延年《秋胡诗一首》,刘良注日:
延年咏此,以刺为君之义不固也。
颜延年《五君咏五首》比较多的是对精神风流倜
傥的吟咏,李善注日:
沈约《宋书》日:颜延年领步兵,好酒疏
诞,不能斟酌当时。刘湛言于彭城王义康,出为
永嘉太守。延年甚怨愤,乃作《五君咏》,以述
竹林七贤。山涛王戎以贵显被黜。咏嵇康日:鸾
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咏阮籍日:物故不可
论,途穷能无恸。咏阮咸日:屡荐不入官,一麾
乃出守。咏刘伶日:韬精日沈饮,谁知非荒宴。
此四句盖自序也。
鲍明远《咏史一首》,张铣注日:
此诗独美严公,以诮当时奢丽。
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吕向注日:
霍去病为汉骠骑将军,以匈奴。羲羡之,是
以咏矣。
上述评价,或以自喻称之,或以讥时刺世称之,力求
张扬诗歌情感与时代、社会、历史的关系。有之则说
有,无之亦说有,这表明读者对咏史诗的期望,就在
于超越史事的吟咏而针对现实的吟咏。从本文前面的
论述中可以知道,这些观念是对钟嵘《诗品》对咏史
诗的评价在某些方面的发挥或强化。
参考文献:
…杨明.文赋诗品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郑文.汉诗选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曹旭.诗品集注[3】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罗瑞宁J
一
57—
2024年5月14日发(作者:姒馥芬)
第28卷第2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lES
VOI.28 No.2
2011年4月
Apr.201 1
荸
《诗品》论¨被
胡大雷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
,,
541004)
摘要:《诗品》评价了左思、班固、袁宏的《咏史》之作,此三人分别列于上品、下品、中品。从《诗品》的评价,展现了钟嵘所
认为的《咏史》之作的写作规范: “老于掌故”的、有“有感叹之词”的,其内容或为“怨”,但要与自我联系在一起的及“得讽谕之
致”指向社会。其语辞运用应该是不深不浅的,风格应该是具“风力”的“仗气爱奇,动多振绝”、“鲜明劲健”。总体评价应该是“高风
跨俗”的,应该避免诸如“质木无文”或太实太露的缺点。
关键词:咏史;左思;班固;袁宏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2011)O2—o053一O5
Poems on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des of Poetry
HUDa—lei
(College ofLiteratur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angxi Guilin,541004)
Abstract:Grades of Poetry evaluates出e poems on history of Zuo Si,Ban Gu and Yuan Hong.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Grades of Poety,irt
shows the writing norms ofPoems on History,which is elegant and magniifcent
Key words:poems on history,Zuo Si,Ban Gu,Yuan Hong
《诗品》在好几处论及“咏史”类诗作或论及创
作过“咏史”类作品的诗人,综合这些言论,或可看
出《诗品》对“咏史”类诗作的一个总体评价,看出
《诗品》所认为的“咏史”类诗作的创作规范。
一
、
关于左思的风格品评
钟嵘在《诗品》列“晋记室左思”人上品,品
评日:
其源出于公干。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
谕之致。虽浅于陆机,而深于潘岳。谢康乐尝
言: “左太冲诗,潘安仁诗,古今难比。”
尽管没有看到钟嵘明言是品评左思的什么诗作,但从
诗史上左思的名声与今存作品来看,左思诗作以《咏
史八首》为主体,数量最多,水平也最高;于是,人
们可以理所当然认为这是品评左思《咏史》。就赋而
言,左思的代表作是《三都赋》,《三都赋》就代表
左思;就诗而言,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咏
史》就代表左思。所以《文心雕龙・才略》云:
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
萃于《咏史》,无遗力矣。
钟嵘对左思的具体评价为“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
讽谕之致”,以下具体分析。
“文典以怨”。典,简册,指可以作为典范的重要
书籍。《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
典有则,贻厥子孙。”孔传:“典,谓经籍。”汉王符
《潜夫论・赞学》: “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
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经也,先圣之所
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玄圣创典,
收稿日期:2010—12—26
素王述训。”古语有“数典”,指历举典故史实,许文
雨《诗品讲疏》:“按:太冲《咏史》云‘卓荦观群
书’,则其典可知。”即称左思是依照古书所载的典故
史实来创作的。左思诗作吟咏的历史人物有:贾谊、
司马相如、司马穰苴、金日碑、张汤、冯唐、段干
木、鲁仲连、扬雄、主父偃、朱买臣、陈平、苏秦、
李斯,等。那么,此处的“典”应该指叙述史实,古
语有“数典忘祖”,《左传・昭公十五年》载,春秋时
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周景王问谈:晋国何以没有贡
物?谈答以晋国从来没有受到周王室器物的赏赐,所
以无器物可献。周王指出,从晋的始祖唐叔开始,就
不断受到王室的赏赐,责备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
裔,竟不知道这些史实,说他是“数典而忘其祖”。
怨,是钟嵘很欣赏的一种情感抒发,《咏史八
首》中,左思的怨是显而易见的,如: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
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
海,豪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
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其六)
何焯《义门读书记》称:“‘荆轲’首,又言虽博徒
狗屠,犹有轶伦之才,视碌碌豪右、自诧攀龙者,方
复夷然不屑,况吾侪也。”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卖臣困樵采,伉
俪不安宅。陈平无产业,归来医负郭。长卿还成
都,壁立何寥廓。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当
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追遑,由来自古
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其七)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云:“此章单承‘英俊沉下僚’。
前英俊止冯公一人,此又引出主父等四人以见由来
作者简介:胡大雷(195o_-),男,宁夏银川人,文学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
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文论的教学与
研究。
一
53—
2011年第2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4月25日出版
非一,不是说英俊多,却是说少。前于冯公云‘不
见招’,此处连说炎凉世态,逼起末章之意。”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
影守空庐。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计策弃不
收,块若枯池鱼。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亲
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苏秦经游说,李斯西上
书。俯仰生荣华,咄嗟复凋枯。饮河期满腹,贵
足不愿馀。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其八)
张玉毂《古诗赏析》云: “此章慨不安贫贱者之终罹
祸也。”
因此,“文典以怨”之“典”,非典雅之义,
“得讽谕之致”,是指左思《咏史》的社会效果。
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讥刺、指责。《韩非
子・八经》:“故使之讽,讽定而怒。”王先慎集解:
“讽,劝谏。”陈奇猷集释: “不以正言谓之讽。”
谕,告晓;告知。《周礼・秋官・讶士》: “掌四方之
狱讼,谕罪刑于邦国。”郑注: “告晓以丽罪及制刑
之本意。”孙诒让正义: “谓以刑书告晓邦国。 ‘制
刑之本意’,谓依罪之轻重制作刑法以治之,其意义
或深远难知,讶士则解释告晓之,若后世律书之有疏
议也。”《汉书・董仲舒传》: “子大夫明先圣之业,
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El久矣,其明以
《西京杂记》卷三: “司马长卿赋,时人皆称典而
丽。”南朝梁萧统《答玄圃园讲颂启令》:“辞典文
艳,既温且雅。”这些“典”是典雅之义。而称左思
是“文典以怨”,典与怨是相反的,称典不能称怨,
称怨不能称典。
但是, “怨”在左思《咏史八首》中有更突出的
表现,那就是自我的充分体现。《论语・阳货》:“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何晏集解引孔
安国日: “怨,刺上政。”《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以为宾荣,其能久
乎?幸而后亡。”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
“怨,刺也。言伯有志诬其君,于君享赵孟之时,赋
《鹑之贲贲》之诗,公然讥束 之,以为宾荣宠也。”诗
“可以怨”之怨,一般就解作讥讽。但,怨本来就有
强烈的自我抒发意味,《易・系辞下》:“益以兴利,
困以寡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由此
大怨灌夫、魏其。”钟嵘《诗品序》就谈到“故日:
《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者,
莫尚于诗矣”。这里的“怨”,就是强调自我抒发。就
左思之作来看,强调自我抒发正是其特点,沈德潜
《古诗源》卷七日:
太冲《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
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此千秋绝唱也。后惟明
远、太白能之。
张玉觳《古诗赏析》十一云:
太冲《咏史》,初非呆衍史事,特借史事以
咏己之怀抱也。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
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
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
如果生硬地把张玉觳所说左思诗中自我与史事的关系
进行搭配的话,那么,“弱冠弄柔翰”、“皓天舒白
日”二首,为“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郁郁涧
底松”、“济济京城内”二首,为“止述史事,而己
意默寓”;“吾希段干木”、“习习笼中鸟”二首,为
“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 “荆轲饮燕市”、“主
父宦不达”二首,为“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
这就是咏史诗的个人与史事的有机结合。
“文典以怨”是钟嵘对左思《咏史》叙述史实与
抒情的评价,而“颇为精切”,就是称叙述史实与抒
情都十分到位。
——
54——
谕朕。”颜师古注: “谕,谓晓告也。”钟嵘认为左思
《咏史》达到了“讽谕”的最高境界,所谓抨击门阀
制度云云。
“虽浅于陆机,而深于潘岳”,这是联系陆机、潘
岳谈左思诗作的“深、浅”。《诗品》上品“晋黄门
郎潘岳”条也论及陆机、潘岳的“深、浅”,其云:
其源出于仲宣。《翰林》叹其翩翩然如翔禽
之有羽毛,衣服之有绡毂,犹浅于陆机。谢混
云: “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
金,往往见宝。”嵘谓益寿轻华,故以潘为胜;
《翰林》笃论,故叹陆为深。余常言: “陆才如
海,潘才如江。”
杨明注云:
深:指辞旨深隐,非一览就晓。按:此就表
现风格而言,非指思想意义之深浅。如《抱朴子
外篇・释义》: “其深者则患于僻烦言冗。”《文
心雕龙・定势》引曹植语: “世之作者,或好烦
文博采,深沉其旨者。”都将深与文辞繁富相联
系。文辞繁富,易流于芜杂而不清便,故谢混云
如披沙简金而以潘为胜。但由繁富亦可见其才
大,《翰林论》叹陆为深,亦即寓有赞其才大之
意,故钟嵘称为笃论,即深入而不只看表面的议
论。
这是很精彩的论断。这就是所谓的“颇为精切”,不
深不浅正合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 “而
《集灵》诸赋,偏浅无才,故知长于讽论,不及丽文
也。”就文采来说,左思之作也是“长于讽论”,那么
其不深不浅也正合适。
二、左思“其源出于公干”考辨
钟嵘品评左思,首称“其源出于公干”。来看钟
蝾对刘桢的品评,上品“魏文学刘桢”:
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
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
然自陈思已下,桢称独步。
左思到底哪个地方“源出于公干”?根据刘桢的诗作
与钟嵘对刘桢的品评,起码可以从三个地方来探
索。其一,比格的运用。刘桢有《赠送从弟诗三
首》,其云:
第28卷 胡大雷 《诗品》论“咏史” (总第75期)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
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
葵,懿此出深泽。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
寒,松柏有本性。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
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
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
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恩古歌鸡鸣。忧
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
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所谓“老于掌故”,或称其熟悉史实,其《咏史》所
咏缇萦救父即西汉旧事;或称其终身致力于治史,班
固作为史家有《汉书》传世。因此,无论“老于掌
仪,将须圣明君。
《咏史八首》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
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地势使之
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
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沈德潜《古诗源》卷六云刘桢之作:“赠人之作,通
用比体,亦是以格。”此作分别以苹藻、松、凤凰比
拟其堂弟,而左思之作既比拟自己又比拟前辈,何焯
《义门读书记》称: “‘郁郁’首,良图莫骋,职由困
于资地;托前代以自鸣所不平也。”钟嵘所谓“其源
出于公干”,当有此比拟之义吧。
其二,左思诗风直逼刘桢, “左思风力”与“仗
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的一脉相承。《诗品
序》称好诗须“干之以风力”,中品“宋征士陶潜”
条又称赏陶潜诗歌“又协左思风力”。沈德潜《说诗
啐语》: “左太冲拔出众流之中,胸次高旷,而笔力
足以达之,自应尽掩诸家。”“世胄蹑高位,英俊沈
下僚”之类“左思风力”的呼喊,比刘桢由队长而无
不及!
其三,左思、刘桢诗作在叙写内容与风格上有
“高风跨俗”之类的一脉相承。何焯《义门读书记》
评刘桢《赠送从弟诗三首》云: “此教以修身俟时,
首章致其洁也;次章励其节也;三章择其从也。峻骨
凌霜,高风跨俗,要惟此种足以当之。”总体而言,
左思《咏史八首》中的古人,也都称得上“仗气爱
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具体而言,
刘桢咏“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左思咏“郁郁
涧底松”,何其相似乃尔。
其四,钟嵘称刘桢之作“气过其文,雕润恨
少”,陈衍也指出左思亦是如此,其《诗品平议》:
“窃谓笔力雄迈,自是太冲本色,胸次亦自高旷。但
说得太实太露,便近矫饰。”
三、班固《咏史》
中古咏史,以左思之作最上乘,钟嵘也是将左思
列于上品;《诗品》中还论及他人的咏史之作,以下
叙之。
《诗品》下品“汉令史班固”:
孟坚才流,而老于掌故。观其《咏史》,有
感叹之词。
班固《咏史》云:
故”是否就《咏史》而言,班固《咏史》所吟咏的史
实是合乎历史真实的。
所谓“有感叹之词”,一般指“百男何愦愦,不
如一缇萦”而言,《后汉书・班固传》载班固之死:
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
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
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
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
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
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
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
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
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郑文解释说: “末二句致慨于‘诸子多不遵法度’,
以致己身入狱,而无一人能如缇萦纸为己昭雪也。”
口” 曹旭解释末二旬日: “《后汉书・班固传》云:
‘固以自二世才术,位不过郎,感东方朔、杨雄自
论,以不遭苏、张、范、蔡之时,作《宾戏》以自通
焉。’可参阅。” ]359班固因“诸子多不遵法度”而入
狱,于是借吟咏缇萦救父之事“有感叹之词”,感叹
“百男何愦愦”,非但不能救自己,自己反而受其牵
连。曹植《稗舞歌・精微篇》咏“精微”之人,其中
咏缇萦也有较长的片段,其云:
太仓令有罪,远徵当就拘。自悲居无男,祸
至无与俱。缇萦痛父言,荷担西上书。盘桓北阙
下,泣泪何涟如。乞得并姊弟,没身赎父躯。汉
文感其义,肉刑法用除。其父得以免,辩义在列
图。多男亦何为,一女足成居。
与班固之作如出一辙。或以为曹植此篇隐叙自己的
“精微”,满含对曹丕宽宥自己的期望。
左思《咏史》“文典以怨”为上品,班固《咏
史》“有感叹之词”为下品,其中固然有《诗品序 》
所谓“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
文”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钟嵘是在称赏左思
的抒情方式。左思与班固在咏史诗上的差异,一是个
人与史事有机的结合、相融,一是借他人之事“有感
叹之词”的外在的结合;一是叙说“士不遇”的普遍
现象,一是叙说自己的个人遭遇,当然前者更能引起
更广大的读者的共鸣。
钟嵘《诗品序》论兴、比、赋有这样的话:
故诗有三义焉:一日兴,二日比,三日赋
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
一
55—
2011年第2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4月25日出版
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
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
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
意深则词踬。若专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
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左思的咏史,可谓“文已尽而意有馀”,称说史事则
己事“意有馀”,称说己事则史事“意有馀”。班固的
咏史,可称其“专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或不知
史事人物与诗人的关系,或史事人物与诗人的关系以
为显得浅薄。
四、袁宏《咏史》
《诗品》中品“晋吏部郎袁宏”:
彦伯《咏史》,虽文体未遒,而鲜明劲健,
去凡俗远矣。
其诗日: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
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袁宏演化之。
袁宏《咏史诗二首》,其一云:
周昌梗概臣,辞达不为讷。汲黯社稷器,栋
袁宏《咏史》,实际上叙说了人生的两端,一是
能够“俱令道不没”人物的人生,一是“躬耕南山
下”人物的人生。但是,不管人生如何,袁宏吟咏起
来却都是“吐音非凡唱”,这也从《世说新语・文学》
所载袁宏吟咏时的场景可见: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
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
声,甚有情致;所咏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
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
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注引《晋阳秋日》:
虎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为《咏史》诗,
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而贫,以运租为业,谢尚时
镇牛渚,乘秋佳风月,微服泛江,会虎在运租船
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非尚所曾闻。乃
遣问讯。答日: “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
之作也。
梁表天骨。陆贾厌解纷,时与酒祷杌。婉转将相
门,一言和平勃。趋舍各有之,俱令道不没。
与班固《咏史》叙事不同,袁宏之作是继左思而来的
隐括古人生平写法。周昌,秦时为泗水卒史,从刘邦
起兵,人关破秦,任中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
侯。所谓“辞达不为讷”,《史记・张丞相列传》载,
刘邦欲废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周昌廷争,其
为人口吃,又盛怒,日: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
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欣
然而笑。汲黯,字长孺,汉武帝时为东海太守,继为
主爵都尉,武帝称其社稷之臣;天骨,星相家谓天庭
多奇骨者,为人物气度、格调杰出。《史记・汲黯列
传》“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
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絮,好直谏,数犯主
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陆贾,《史记・
陆贾列传》载,高祖谓陆生日: “试为我着秦所以失
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于是陆贾
乃粗述存亡之征,凡着12篇,号其书日“新语”。祷
杌,《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祷杌》,
鲁之《春秋》,一也。”周勃,汉初大臣,《史记・高
祖本纪》载,刘邦日: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
必勃也。”是他在吕后死后定计诛杀诸吕,迎立文
帝。
从诗作本身来看,历史人物形象鲜明,其事迹跌宕动
人,其诗句铿锵有力,此即所谓“鲜明劲健”。而称
袁宏《咏史》“是其风情所寄”,风情,一般理解为
风采;那么,袁宏的《咏史》风采,就是把史家之才
完全展示出来而已。
《晋书・文苑传》袁宏有传,其载袁宏叙事作品云:
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
独不栽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
之。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
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
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 “闻君作《东征
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日: “尊
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
温疑不实,乃日: “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
“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
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温泫然而止。宏赋又
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于曲室抽刃问宏日: “家
君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急,答曰:
其二云:
无名困蝼蚁,有名世所疑。中庸难为体,狂
狷不及时。杨恽非忌贵,知及有馀辞。躬耕南山
下,芜秽不遑治。赵瑟奏哀音,秦声歌新诗。吐
音非凡唱,负此欲何之。
主要吟咏杨恽事迹,杨恽《与孙会宗书》: “臣之得
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
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
琴,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
一
“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日: “精金百
汰,在割能断,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
勋,为史所赞。”胡奴乃止。
《晋书》本传载其“撰《后汉纪》三十卷及《竹林名
士传》三卷”,袁宏的运用自有史家本色。
钟嵘认为,作为“咏史”,袁宏之作“文体未
道”。“遒”,尽,曹丕《与吴质书》“公干有逸气,
但未遒耳”,《文选》五臣注之吕延济日: “遒,尽
也。言未尽美也。”袁宏的“咏史”之作哪些地方未
尽美呢?那就是人们在其诗作看不到袁宏的身影与思
想,袁宏之作也是对后世有影响的,《诗品》有所记
叙。其下品“齐记室王巾、齐绥远太守卞彬、齐端溪
令卞铄”:
王、二卞诗,并爱奇崭绝。慕袁彦伯之风。
56一
第28卷 胡大雷 《诗品》论“咏史” (总第75期)
虽不宏绰,而文体剿净,去平美远矣。
“爱奇崭绝”、“文体剿净”可说是继承袁宏“鲜明劲
健”而来,袁宏“去凡俗远矣”,而王、二卞诗亦
“去平美远矣”。又,下品“晋征士戴逵”:
安道诗虽嫩弱,有清工之句,裁长补短,袁
彦伯之亚乎?
“清工”,人称为清新工巧,亦是继承袁宏“鲜明劲
健”而来。许文雨《讲疏》: “彦伯泛渚游吟,脱去
凡俗;安道不为王门伶人,可称放达。仲伟以戴拟
袁,亦是有意欤。”
五、钟嵘对中古咏史的总体评价
从上述《诗品》对左思、班固、袁宏“咏史”
之作的评价,可知钟嵘心目中的“咏史”之作的写
作模式、理想风格,即其“文体”之“道”应该是
怎么样的。
其一,应该是“老于掌故”的、数“典”的,即
“咏史”应该是“颇为精切”的。
其二,应该是“有感叹之词”的,其内容或为
“怨”,要与自我联系在一起的;要有所谓“得讽谕之
致”之类的指向社会现象。
其三,其语辞运用应该是不深不浅的,所谓“浅
于陆机,而深于潘岳”,以及“清工”。
其四,其风格应该是所谓“左思风力”,即承袭
刘桢“仗气爱奇,动多振绝”,发展成为“鲜明劲
健”。
其五,其总体评价应该是“高风跨俗”、“去凡
俗远矣”、“去平美远矣”。
其六,应该避免的缺点,诸如“质木无文”,或
太实太露。
六、关于《文选》诗的“咏史”类
《文选》诗“咏史”类录诗九人十题,唐人《六
臣注文选》(中华书局影印)对其有所评价,或为唐
人语,或为唐人引前人语,以下依次叙来,可以看出
时代与社会对咏史诗的期待。
王仲宣《咏史诗一首》咏“秦穆杀三良”,吕向
注日:
谓览史书咏其行事得失,或自寄情焉。曹公
好以己事诛杀贤良,(王)粲故托言秦穆公杀三
良自殉以讽之。
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咏“秦穆杀三良”,刘良注日:
亦咏史也,义与前诗同。(曹)植被文帝责
黜,意者是悔不随武帝死,而托是诗。
以上二诗同题共作,为咏史而咏史。虽然也有诗人
的情感抒发,但却是大众化的,看不出与诗人自身
的关系。除同题共作外,曹植还有专题咏史,其
《稗舞歌・精微篇》专咏“精微”之人,计有杞妻、
子丹、邹衍、关东贤女苏来卿、缇萦、女涓等,或
有隐含之意。
左太冲《咏史八首》,吕向注日:
是诗之意,多以喻己。
张景阳《咏史一首》,李善注日:
臧荣绪《晋书》日:张协,字景阳,载之弟
也。兄弟并守道不竞,以属咏自娱。少辟公府,
后为黄门侍郎。因托疾,遂绝人事。协见朝廷贪
禄位者众,故咏此诗以刺之。
这是对社会现象的运用,因此多为概括陛叙说。
卢子谅《览古一首》,吕延济注日:
徐广《晋纪》云:(卢)谌善属文,西晋之
末,天下丧乱,北投刘琨,琨以为从事中郎,后
为段匹碑别驾。尝览史籍至蔺相如传,睹其志,
思其人,故咏之。
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刘良注日:
晋末宋高祖北伐见张良庙毁,乃修之,并命
诸人为诗。瞻时为豫章太守,遥以和此;虽是和
诗,而实咏之。
颜延年《秋胡诗一首》,刘良注日:
延年咏此,以刺为君之义不固也。
颜延年《五君咏五首》比较多的是对精神风流倜
傥的吟咏,李善注日:
沈约《宋书》日:颜延年领步兵,好酒疏
诞,不能斟酌当时。刘湛言于彭城王义康,出为
永嘉太守。延年甚怨愤,乃作《五君咏》,以述
竹林七贤。山涛王戎以贵显被黜。咏嵇康日:鸾
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咏阮籍日:物故不可
论,途穷能无恸。咏阮咸日:屡荐不入官,一麾
乃出守。咏刘伶日:韬精日沈饮,谁知非荒宴。
此四句盖自序也。
鲍明远《咏史一首》,张铣注日:
此诗独美严公,以诮当时奢丽。
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吕向注日:
霍去病为汉骠骑将军,以匈奴。羲羡之,是
以咏矣。
上述评价,或以自喻称之,或以讥时刺世称之,力求
张扬诗歌情感与时代、社会、历史的关系。有之则说
有,无之亦说有,这表明读者对咏史诗的期望,就在
于超越史事的吟咏而针对现实的吟咏。从本文前面的
论述中可以知道,这些观念是对钟嵘《诗品》对咏史
诗的评价在某些方面的发挥或强化。
参考文献:
…杨明.文赋诗品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郑文.汉诗选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曹旭.诗品集注[3】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罗瑞宁J
一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