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沁水盆地东南缘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地层特征研究

IT圈 admin 27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仇涵阳)

沁水盆地东南缘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地层特征研究

孙 杰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从地层分区上来看,沁水盆地隶属于山西地层分区,沁水盆地北部属太行山中段地层小区,沁水

盆地南部属太行山南段地层小区。两个小区在划分下石盒子和上石盒子组地层时采用的方案一样,以岩石地

层划分标准为依据,以下石盒子组顶部出现“桃花泥岩”为特征来划分上下石盒子组。左权和和顺一线以北

的广大地区,上石盒子组总体以紫色为主,其次为黄绿色。其中,阳泉、盂县一带含有一定数量的杏黄色岩

层。从颜色反映出,左权和和顺一线以北地区在晚二叠世气候环境以氧化环境为主,并且潮湿气候居多。和

顺—左权—襄垣往南至长治—晋城—阳城—沁水,这一带岩层以醒目的杏黄色为主,黄绿色次之,紫色较

少。说明晚二叠世这一带气候环境多变,主要介于弱氧化—弱还原过渡环境,气候相对干旱。

关键词:上石盒子组;桃花泥岩;气候环境

中图分类号:P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87(2018)03-27-3

1 区域地质背景

沁水盆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北纬35°-38°,东经

111°00'-113°50',总体呈北北东向延伸,中间窄,呈

哑铃状。盆地东西宽约120km,南北长约330km,总面积逾

3×10

4

km

2

。古构造带上属于华北地台中带,是在燕山期剪切

挤压不断增强、隆升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形成的残余构造盆

地。燕山期,华北地区剪切挤压应力作用不断增强,早-中侏

罗世的大华北盆地逐渐向鄂尔多斯地区退缩,至晚侏罗-早白

垩世的燕山运动中期山西地区已成为隆升区,位于其上规模

最大的复式向斜型沁水盆地最终成型(陈刚等,1998)。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的地层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之

上,自下而上包括湖田段、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

上石盒子组、孙家沟组。湖田段为奥陶系灰岩侵蚀面之上一

套铁铝岩层的组合。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岩系,太原

组主要以石灰岩、铝土质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砂岩

为主,厚44.9-193.48m,含多层可采煤层,煤层总厚0-

16.89m,平均7.19m。山西组以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

厚18.6-213.25m,含可采煤层1-2层,总厚0-10m,平均

4.2m。太原组的15号煤层和山西组的3号煤层在全区广泛分

布,横向分布稳定,厚度较大,是该区的主采煤层和煤层气

储层。石盒子组以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全

组厚度400-600m,分为5个岩性段,即骆驼脖子段,化客头

段,天龙寺段,神岩段、平顶山段,纵向上底部夹有煤线和

薄煤层,下部主要为黄、绿色砂岩夹泥、页岩,中部以杏黄

图1 沁水盆地位置示意图(图中实线为剖面位置)

色夹紫红色泥页岩为主,上部杏黄色与紫色、巧克力色泥岩

互层或以后者为主,顶部为黄绿色、灰黄色、灰白色砂岩为

主夹杂色泥岩。孙家沟组为石千峰群下部地层,主要由红

色、砖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砂岩组成。

作者简介:孙杰(1981—),男,山西临汾人,助理工程师,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方

向:资源勘查工程。(邮箱)451092054@

华北地台作为华北盆地的一部分,在晚古生带主要是海

陆交互的古地理背景(彭格林等,1999),在湖田段—太

原组沉积期主要为障壁-泻湖及滨外碳酸盐陆棚沉积体系,

在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沉积期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在上石

盒子组沉积期主要为冲积平原沉积体系,在孙家沟组沉积

期以湖泊沉积体系为主。

本次工作主要针对沁水盆地东南缘上石盒子组的地层特

征进行研究。

2 地层基本特征

从地层分区上来看,沁水盆地隶属于山西地层分区,沁

水盆地北部属太行山中段地层小区,沁水盆地南部属太行山

南段地层小区。两个小区在划分下石盒子和上石盒子组地层

时采用的方案一样,以岩石地层划分标准为依据,以下石盒

子组顶部出现“桃花泥岩”为特征来划分上下石盒子组。

图2 山西省地层分区图

本次在沁水盆地上共选取了5个地层剖面,来对比上石盒

子组地层特征。太行山中段地层小区选取了平定县索簧剖

面,和顺县狐凹村剖面,武乡县墨镫剖面3个剖面,太行山南

段地层小区选取了高平市野川剖面,沁水杏峪剖面2个剖面。

1)厚度变化

5个剖面上石盒子组的厚度从北东向南西一线依次为:

索簧496.56m,狐凹村326.95m,墨镫517.57m,野川

523.4m,杏峪525.30m。其中,和顺县狐凹村最薄,向两侧

依次增厚,向南西到杏峪逐渐增厚到525.30m。

上石盒子组分三个岩性段:石盒子组三段(P

3

3

sh),

石盒子组四段(P

4

3

sh),石盒子组五段(P

3

sh

5

)。其中,

狐凹村三段最薄仅为276.90m,向北东到平定索簧厚度变为

407.83m,向南西墨镫厚度为363.19m,野川厚度为

392.50m,杏峪厚度为397.00m。三段厚度从狐凹村到杏峪

有逐渐增厚的趋势。

其中四段以狐凹村最薄,仅为38.80m,向南西到武乡墨

镫厚度变为136.54m,为剖面中厚度最大的,野川为

91.30m,杏峪为78.3m,向北东到索簧厚度为54.34m。四段

厚度从墨镫到杏峪有逐渐减薄的趋势。从墨镫—野川—杏

峪,石盒子组三、四段厚度出现此消彼长的特点,三段逐

渐增厚,四段逐渐减薄。

五段以狐凹村最薄,厚度为11.25m,向南西到墨镫为

17.84m,野川为39.60m,杏峪为50.00m,有逐渐增厚的趋

势,向北东到索簧为34.39m。

图3 剖面横向对比图

2)标志层对比

上下石盒子组划分,以出现“桃花页岩”来划分。“桃

花页岩”名称是原山西煤田地区勘探局一一四队霍东普查

区在沁源以西之柏子镇至王和镇一带工作中获得的认识,

总体的特征为“含有鲕状结构的铝土页岩,有时变为铝土

矿(薄层)”,其颜色有时为桃花红色,故名桃花页岩。

所谓“桃花页岩”是1-3层紫红色、杂色、褐黄色、桃

红色或少量黄绿色的含锰铁质鲕粒的铝土页岩。有时鲕粒

被风化脱落留下小圆孔洞,锰铁质亦可沿裂隙或节理淋滤

构成褐红、紫褐色的网脉状构造,也可使岩石具铁锰质皮

壳。局部地区出现的含锰铁矿层或透镜体往往与鲕状锰铁

(下转第31页)

40°至40°以及70°至80°的25-40m的范围内,推断为

低阻充水区。

4 结论

从本次探测现场采集的数据并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

在探测位置顶板出现的低电阻异常(高电压异常)区推测

为煤岩层富水所致;顺层出现的低电阻异常(高电压异

常)推测为采空区积水或煤岩层富水所致;底板未出现低

电阻异常推测为煤岩层未富水。后期矿方本着有疑必探的

原则,在掘进之前对划定的异常区进行钻探验证,放出

5m

3

水,充分说明矿井瞬变电磁法应用PROTEM47CM仪器探测

井下掘进头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云波,李好.矿井瞬变电磁法富水体超前探测原理及

图5 俯角45°探测拟视电阻率断面图

图5看出由近到远均匀变化,分层良好,推断煤层底板

向下无异常反应。

应用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40(2): 69-72.

[2] 刘树才,岳建华,刘志新.煤矿水文物探技术与应用[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上接第28页)

质岩石共生或呈上下层位关系。(肖素珍等,1982,山西

的二叠系)。

从剖面标志层对比来看,“桃花页岩”标志层并不是各

地一样的,也存在着差别,索簧和杏峪剖面为含锰铁质粘土

层,鲕粒少或不发育,狐凹村剖面为杂色的粘土岩,含铝土

质,鲕粒少或不发育,墨镫和野川剖面为典型的桃花页岩。

沁水盆地“桃花页岩”最发育的地区在阳城县町店公社

义城—银匠山一带,厚约5米,鲕粒粗大,直径为3-

3.5mm,并有锰铁质结核层(近2米)。本次工作未收集到

相应资料,仅在文字中予以说明。

3)岩层色调及其变化

沉积岩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岩石的成分,即决定于岩石中

所含的染色物质-色素,含量仅百分之几,或小于1%,但决

定了整个岩石的主体颜色。

暗色(灰色、灰黑、黑色):有机质(炭质、沥青质)或

分散状硫化铁(黄铁矿、白铁矿)。形成于还原-强还原环境。

红色(红、紫、紫红色):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赤

铁矿、褐铁矿)、氧化锰等,红色常见于炎热潮湿气候条

件下的陆相或海陆过渡相沉积物中,也可见于海相沉积物

中。形成于强氧化环境。

过渡色(绿、黄绿、黄色):绿色:多数是由于含低铁

的矿物,如海绿石,鲕绿泥石等。少数是由于含铜的化合

物,如孔雀石。有时是由于含有绿色的碎屑矿物,如角闪

石、阳起石等。其中黄色常见于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的陆

相沉积物中。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的过渡环境。

还需要注意一点的是,颜色的不同与含铁总量无关,而

与Fe

3+

与Fe

2+

比值有关。

参考文献:

[1] 邵龙义,等.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高分辨率层

序地层及聚煤模式[J].地质科学,2008(10).

[2] 萧素珍,等.山西的二叠系[M].山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

调查队,1982.

[3] 武铁山,等.山西省岩石地层[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7.

[4] 姜在兴.沉积学(第二版)[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5] 山西省1:25万侯马市测区区域地质报告[R].2007.

[6] 山西省1:5万昔阳测区区域地质报告[R].2015.

[7] 山西省1:25万长治市测区区域地质报告[R].2008.

左权和和顺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上石盒子组总体以紫

色为主,其次为黄绿色。其中,阳泉、盂县一带含有一定数

量的杏黄色岩层。从颜色反映出,左权和和顺一线以北地区

在晚二叠世气候环境以氧化环境为主,并且潮湿气候居多。

和顺—左权—襄垣往南至长治—晋城—阳城—沁水,在

这一带岩层以醒目的杏黄色为主,黄绿色次之,紫色较

少。说明晚二叠世这一带气候环境多变,主要介于弱氧

化—弱还原过渡环境,并且气候相对干旱。

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仇涵阳)

沁水盆地东南缘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地层特征研究

孙 杰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从地层分区上来看,沁水盆地隶属于山西地层分区,沁水盆地北部属太行山中段地层小区,沁水

盆地南部属太行山南段地层小区。两个小区在划分下石盒子和上石盒子组地层时采用的方案一样,以岩石地

层划分标准为依据,以下石盒子组顶部出现“桃花泥岩”为特征来划分上下石盒子组。左权和和顺一线以北

的广大地区,上石盒子组总体以紫色为主,其次为黄绿色。其中,阳泉、盂县一带含有一定数量的杏黄色岩

层。从颜色反映出,左权和和顺一线以北地区在晚二叠世气候环境以氧化环境为主,并且潮湿气候居多。和

顺—左权—襄垣往南至长治—晋城—阳城—沁水,这一带岩层以醒目的杏黄色为主,黄绿色次之,紫色较

少。说明晚二叠世这一带气候环境多变,主要介于弱氧化—弱还原过渡环境,气候相对干旱。

关键词:上石盒子组;桃花泥岩;气候环境

中图分类号:P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87(2018)03-27-3

1 区域地质背景

沁水盆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北纬35°-38°,东经

111°00'-113°50',总体呈北北东向延伸,中间窄,呈

哑铃状。盆地东西宽约120km,南北长约330km,总面积逾

3×10

4

km

2

。古构造带上属于华北地台中带,是在燕山期剪切

挤压不断增强、隆升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形成的残余构造盆

地。燕山期,华北地区剪切挤压应力作用不断增强,早-中侏

罗世的大华北盆地逐渐向鄂尔多斯地区退缩,至晚侏罗-早白

垩世的燕山运动中期山西地区已成为隆升区,位于其上规模

最大的复式向斜型沁水盆地最终成型(陈刚等,1998)。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的地层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之

上,自下而上包括湖田段、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

上石盒子组、孙家沟组。湖田段为奥陶系灰岩侵蚀面之上一

套铁铝岩层的组合。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岩系,太原

组主要以石灰岩、铝土质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砂岩

为主,厚44.9-193.48m,含多层可采煤层,煤层总厚0-

16.89m,平均7.19m。山西组以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

厚18.6-213.25m,含可采煤层1-2层,总厚0-10m,平均

4.2m。太原组的15号煤层和山西组的3号煤层在全区广泛分

布,横向分布稳定,厚度较大,是该区的主采煤层和煤层气

储层。石盒子组以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全

组厚度400-600m,分为5个岩性段,即骆驼脖子段,化客头

段,天龙寺段,神岩段、平顶山段,纵向上底部夹有煤线和

薄煤层,下部主要为黄、绿色砂岩夹泥、页岩,中部以杏黄

图1 沁水盆地位置示意图(图中实线为剖面位置)

色夹紫红色泥页岩为主,上部杏黄色与紫色、巧克力色泥岩

互层或以后者为主,顶部为黄绿色、灰黄色、灰白色砂岩为

主夹杂色泥岩。孙家沟组为石千峰群下部地层,主要由红

色、砖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砂岩组成。

作者简介:孙杰(1981—),男,山西临汾人,助理工程师,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方

向:资源勘查工程。(邮箱)451092054@

华北地台作为华北盆地的一部分,在晚古生带主要是海

陆交互的古地理背景(彭格林等,1999),在湖田段—太

原组沉积期主要为障壁-泻湖及滨外碳酸盐陆棚沉积体系,

在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沉积期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在上石

盒子组沉积期主要为冲积平原沉积体系,在孙家沟组沉积

期以湖泊沉积体系为主。

本次工作主要针对沁水盆地东南缘上石盒子组的地层特

征进行研究。

2 地层基本特征

从地层分区上来看,沁水盆地隶属于山西地层分区,沁

水盆地北部属太行山中段地层小区,沁水盆地南部属太行山

南段地层小区。两个小区在划分下石盒子和上石盒子组地层

时采用的方案一样,以岩石地层划分标准为依据,以下石盒

子组顶部出现“桃花泥岩”为特征来划分上下石盒子组。

图2 山西省地层分区图

本次在沁水盆地上共选取了5个地层剖面,来对比上石盒

子组地层特征。太行山中段地层小区选取了平定县索簧剖

面,和顺县狐凹村剖面,武乡县墨镫剖面3个剖面,太行山南

段地层小区选取了高平市野川剖面,沁水杏峪剖面2个剖面。

1)厚度变化

5个剖面上石盒子组的厚度从北东向南西一线依次为:

索簧496.56m,狐凹村326.95m,墨镫517.57m,野川

523.4m,杏峪525.30m。其中,和顺县狐凹村最薄,向两侧

依次增厚,向南西到杏峪逐渐增厚到525.30m。

上石盒子组分三个岩性段:石盒子组三段(P

3

3

sh),

石盒子组四段(P

4

3

sh),石盒子组五段(P

3

sh

5

)。其中,

狐凹村三段最薄仅为276.90m,向北东到平定索簧厚度变为

407.83m,向南西墨镫厚度为363.19m,野川厚度为

392.50m,杏峪厚度为397.00m。三段厚度从狐凹村到杏峪

有逐渐增厚的趋势。

其中四段以狐凹村最薄,仅为38.80m,向南西到武乡墨

镫厚度变为136.54m,为剖面中厚度最大的,野川为

91.30m,杏峪为78.3m,向北东到索簧厚度为54.34m。四段

厚度从墨镫到杏峪有逐渐减薄的趋势。从墨镫—野川—杏

峪,石盒子组三、四段厚度出现此消彼长的特点,三段逐

渐增厚,四段逐渐减薄。

五段以狐凹村最薄,厚度为11.25m,向南西到墨镫为

17.84m,野川为39.60m,杏峪为50.00m,有逐渐增厚的趋

势,向北东到索簧为34.39m。

图3 剖面横向对比图

2)标志层对比

上下石盒子组划分,以出现“桃花页岩”来划分。“桃

花页岩”名称是原山西煤田地区勘探局一一四队霍东普查

区在沁源以西之柏子镇至王和镇一带工作中获得的认识,

总体的特征为“含有鲕状结构的铝土页岩,有时变为铝土

矿(薄层)”,其颜色有时为桃花红色,故名桃花页岩。

所谓“桃花页岩”是1-3层紫红色、杂色、褐黄色、桃

红色或少量黄绿色的含锰铁质鲕粒的铝土页岩。有时鲕粒

被风化脱落留下小圆孔洞,锰铁质亦可沿裂隙或节理淋滤

构成褐红、紫褐色的网脉状构造,也可使岩石具铁锰质皮

壳。局部地区出现的含锰铁矿层或透镜体往往与鲕状锰铁

(下转第31页)

40°至40°以及70°至80°的25-40m的范围内,推断为

低阻充水区。

4 结论

从本次探测现场采集的数据并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

在探测位置顶板出现的低电阻异常(高电压异常)区推测

为煤岩层富水所致;顺层出现的低电阻异常(高电压异

常)推测为采空区积水或煤岩层富水所致;底板未出现低

电阻异常推测为煤岩层未富水。后期矿方本着有疑必探的

原则,在掘进之前对划定的异常区进行钻探验证,放出

5m

3

水,充分说明矿井瞬变电磁法应用PROTEM47CM仪器探测

井下掘进头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云波,李好.矿井瞬变电磁法富水体超前探测原理及

图5 俯角45°探测拟视电阻率断面图

图5看出由近到远均匀变化,分层良好,推断煤层底板

向下无异常反应。

应用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40(2): 69-72.

[2] 刘树才,岳建华,刘志新.煤矿水文物探技术与应用[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上接第28页)

质岩石共生或呈上下层位关系。(肖素珍等,1982,山西

的二叠系)。

从剖面标志层对比来看,“桃花页岩”标志层并不是各

地一样的,也存在着差别,索簧和杏峪剖面为含锰铁质粘土

层,鲕粒少或不发育,狐凹村剖面为杂色的粘土岩,含铝土

质,鲕粒少或不发育,墨镫和野川剖面为典型的桃花页岩。

沁水盆地“桃花页岩”最发育的地区在阳城县町店公社

义城—银匠山一带,厚约5米,鲕粒粗大,直径为3-

3.5mm,并有锰铁质结核层(近2米)。本次工作未收集到

相应资料,仅在文字中予以说明。

3)岩层色调及其变化

沉积岩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岩石的成分,即决定于岩石中

所含的染色物质-色素,含量仅百分之几,或小于1%,但决

定了整个岩石的主体颜色。

暗色(灰色、灰黑、黑色):有机质(炭质、沥青质)或

分散状硫化铁(黄铁矿、白铁矿)。形成于还原-强还原环境。

红色(红、紫、紫红色):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赤

铁矿、褐铁矿)、氧化锰等,红色常见于炎热潮湿气候条

件下的陆相或海陆过渡相沉积物中,也可见于海相沉积物

中。形成于强氧化环境。

过渡色(绿、黄绿、黄色):绿色:多数是由于含低铁

的矿物,如海绿石,鲕绿泥石等。少数是由于含铜的化合

物,如孔雀石。有时是由于含有绿色的碎屑矿物,如角闪

石、阳起石等。其中黄色常见于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的陆

相沉积物中。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的过渡环境。

还需要注意一点的是,颜色的不同与含铁总量无关,而

与Fe

3+

与Fe

2+

比值有关。

参考文献:

[1] 邵龙义,等.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高分辨率层

序地层及聚煤模式[J].地质科学,2008(10).

[2] 萧素珍,等.山西的二叠系[M].山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

调查队,1982.

[3] 武铁山,等.山西省岩石地层[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7.

[4] 姜在兴.沉积学(第二版)[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5] 山西省1:25万侯马市测区区域地质报告[R].2007.

[6] 山西省1:5万昔阳测区区域地质报告[R].2015.

[7] 山西省1:25万长治市测区区域地质报告[R].2008.

左权和和顺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上石盒子组总体以紫

色为主,其次为黄绿色。其中,阳泉、盂县一带含有一定数

量的杏黄色岩层。从颜色反映出,左权和和顺一线以北地区

在晚二叠世气候环境以氧化环境为主,并且潮湿气候居多。

和顺—左权—襄垣往南至长治—晋城—阳城—沁水,在

这一带岩层以醒目的杏黄色为主,黄绿色次之,紫色较

少。说明晚二叠世这一带气候环境多变,主要介于弱氧

化—弱还原过渡环境,并且气候相对干旱。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