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发(作者:都鹏程)
技术立企与自主创新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经典演讲
演讲背景
演 讲 人 周厚健
国 籍 中国
担任职务 海信集团董事长
演讲时间 2005 年12月9日
演讲地点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
演讲听众 北京大学师生及新闻界人士
相关背景 2005 年中旬,海信在北京发布了用5年时间埋
头自主研发的"hiview信芯”,并在随后成功大批量地进行整机
应用。"hiview信芯”意味着一颗真正的彩电“中国芯”的诞生,
是中国彩电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它标志着“年产7000多万
台中国彩电数字芯片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就此结束”。2005年9
月,海信集团与科龙公司签署了巨额收购协议,随后派出了经营
团队,注入巨资,迅速启动科龙的生产与销售工作,随着科龙的
全面复苏,海信集团在产能和销售规模以及整体竞争力上实现了
大幅度跨越。
个人介绍 山东牟平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子系。
1992 年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 1994年任青岛海信电器公司总
经理; 1995 年接任青岛电子仪表工业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青岛海信集团公司总载,青岛市电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
—1—
任; 1999年任海信集团总裁; 2000年起任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公司介绍 海信集团是以海信集团公司为投资母体组建的
国内大型专业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创业30多年,从最初的青岛
无线电二厂、到青岛电视机厂,海信电器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著
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演讲正文
先和大家道歉,我今天感冒很厉害。
各位老师、同学、新闻界的朋友们,下午好。能站在北大的
讲台上和大家交流,我感到很高兴、很荣幸。在我参加这次交流
以前,我特意在集团的网站上检索了一下海信员工的毕业学校,
最后我看到,海信拥有北大的毕业生不足20人,只占我们员工
总数的千分之一,太低了,这说明海信还不够优秀,说明海信的
影响力还不够。
今天我的演讲中可能要大量讲到海信,或许有褒扬自己的嫌
疑,如果我讲多了,请大家理解,这是海信对各位发出的盛情邀
请。
下面,我首先介绍一下海信的情况。
海信是一个以家电、通信和信息产业为主业的公司,技术立
企是海信最重要的战略。海信在技术拉动下,经营规模迅速增长,
估计到今年(2005年) 的12月31日,我们的销售收人将达到
300多亿元。
—2—
先讲今年对海信很重要的两件事情,并通过这两件事情说明
一下海信是怎样做的,技术对海信的影响力是怎么样的。
一个是今年6月份,我们通过了信息产业部为我们的芯片做
的技术鉴定,海信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
清晰度图像处理芯片,这个芯片是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我们成
功实现了自主研发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这个芯片的研制成功,意义是非常大的,中国每年彩电的产
量是7000万台,去年是7300万台,这7000万台电视机没有一
片核心芯片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随着海信这个芯片的诞生,这
段历史到此结束了,中国的彩电有了中国自己的芯片。
随后我们又成功研发并且成功鉴定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
冰箱控制技术矢量变频,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变频控制技术,
此前中国是没有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海信又成为中国的唯
一。
应该讲,这两项技术的完成,标志着海信或者说标志着中国
这个行业的自主创新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打破了在这些技术
上外国人长期垄断的格局。
另一件事,海信平板电视,包括PDP (等离子)电视、液晶
电视,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额占有率、销售量占有率率先超过了
国外的品牌。在海信之前一直是国外品牌占有第一位,并且将中
国品牌远远落下。海信平板电视打破了此前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
上的绝对垄断地位,并连续在14个月当中保持了占有率第一位。
—3—
这些事情都是今年实现的,但是这些工作都不是今年一年做的,
这些工作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下面讲一下技术立企对中国企业的重要性。
从历史来看,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上,中国错过了太多的
时间。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有这种氛围、有这种环境,但是由
于中国的闭关锁国,使得我们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得我们
无法发挥这种后发优势的经济理论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
只能关起门来自己搞,因此我们错过了很长的时间。
改革开放以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只知道引进,
忘掉了我们应该自主研发。我记得在1987年的时候,全国一片
引进之风,当时的电子工业部有一位处长,后来成为电子工业部
科技司的司长,很痛心、很担心地跟我讲了一句话:“中国人怎
么了? 中国人怎么只知道引进了?怎么忘记了还能自主开发了?”
这句话对我的刺激是非常强烈的。大家不要以为只是一句话,实
际上这种认识,这种内在的冲动本身是存在的,我当时就想,我
们的企业绝对不能走这一步 。
实际上,中国很多的企业正是因为持续这样走下去而步入了
困境,甚至是倒闭关门了。过去工业部门有一句话,叫“不上项
目是等死,上项目是找死”。找死的原因就是在于他只知道引进,
没有研发能力,最后引进的结果是,引进的产品很快在市场上落
后,引进的设备、引进的厂房都变成企业的负担,因此上项目实
际上是找死。
—4—
今天回头看,我们用了20年的时间证明,中国工业用市场
换技术而获取技术溢出的这种善良的初衷并没有实现。
所以,中国沦为全世界加工车间的风险的祸根早就种下了。
今天,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中国通过自主
创新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际上,目前我们中国有很多企业有很大的生产规模、但是
它只能加工,不能制造。加工和制造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加工
是有人给我图纸,我按照图纸做出来。制造是从这个产品的诞生
就能够设计它,然后把它再设计成一个产品,制造出来。中国很
快将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理由我认为并不充分。
1990年我去美国考察的时候,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芯片 (集
成电路)的设计对电子产业的支撑作用,因此回来以后我热血沸
腾地和当时的电子工业部的一位副部长讲到,中国的企业定要搞
自己的芯片。但当时由于海信太弱小,我们的人力、财力技术基
础都不具备自主开发芯片的条件,所以这个梦做了10年。但它
给我的强烈冲击始终没有磨灭,直到1999年我们决定上芯片的
时候,仍然必当年那种强烈冲击作用的结果。
讲了这些背景,只是想说明我们对技术的认识由来已久,但
是它绝不是海信走技术立企这条道路的具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什
么呢? 一是中国企业和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在技术上差距太大,
却要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因此技术成了我们跨出国门的巨大障
碍,这个门坎我们不突破的话,在中国的市场上,在中国自己家
—5—
门前,我们完全可能被他们挤出竞争舞台。所以,技术上的巨大
差距是海信树立技术企业战略的第一个原因。二是这本身是市场
经济的需要。专门搞市场经济研究的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讲过,
市场经济的最终主宰是技术竞争,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规律
的反映,不是是否能理解和见仁见智的问题,是必须做好的问题。
我们看到了国外很多巨头们斥巨资或在做研发的投入,或者在购
买技术,原因也在于此。
实际上,技术和其他资源的不同在于,技术的投入不遵循边
际效应递减规律,这也是国际巨头们对此加倍热衷的原因。
下面,我想以家电为例,进一步看一下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靠着迅速的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
国迅速成为家电大国。目前全球60%的家电最终产品产自中国,
但是这仅仅是数量的百分比,而不是技术含量的百分比。从制造
业的经济总量来看,日本每年是9110亿美元,中国是3825亿美
元,日本是中国的2.4倍。简单的数字总量比较背后隐藏着这样
一个事实,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组装国, 而我们越来越掉以轻心
的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延续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国际制造业
的中心地位。因而,从这个层面上讲,同为制造大国,但是在很
多日本电子企业眼中,我们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但却是可以轻
易摧垮的对手。
我把2004年日1月25日(日经产业新闻》)一篇文章的主要
内容给大家讲一下,《日经产业新闻》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经济
—6—
报纸,而且搞财经的人、搞企业的人,每天早晨必买此报。 这
篇文章写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厂家逐渐从日
本厂家手中夺回了庞大的市场份额,中国消费者纷纷把手伸向了
低价的中国制造的普及品。但是随着普及期的结束以及购买替换
阶段的开始,中国消费者纷纷把目标投向了价格虽高但质量好、
功能好的日本产品,中国厂家拿手的应付性附加功能,大幅度降
价、附加赠送等优势,已经蒙蔽不了中国消费者,中国厂家对这
一转变理解迟钝。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厂家激
烈的价格竞争,导致了企业无法向开发及研究工作调转资金,于
是消费者开始摒弃有质量不高的中国品牌,把目光转向了价格虽
高但质量好的日本品牌。”这就是日本媒体对未来中国的看法。
为什么这么看呢?原因只有一个,中国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
技术,没有创新的能力。而且这家媒体的看法绝对不是哪个记者。
哪个编辑的看法,而是日本全体企业的看法。对七家日本企业的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日本企业整体认为,中国企业在劳动力
成本方面的良好控制能力只能使其充当生产上的合作伙伴,而绝
对不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挑战力量。在调查中,日本企业对中国家
电企业比较客气的说法是,中国企业没有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
甚至连自主开发都谈不上,因此,现阶段中国企业只是用日本的
技术和设备在其国内加工而已。而某些日本企业蔑视性的评价则
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就是根据市场行情购买成型技术或进行
技术辅助性开发,实际是一些水果贩子,需要什么水果就包装什
—7—
么水果,什么好卖就卖什么。”韩国管理学会的会长朴成辅说:
“ 我访问了40名家跨国公司,50%以上都认为,中国的优势在
未来必然会消失。”我讲的这两段话绝不是为了要挑起什么民族
仇恨,这两段话我经常在海信讲,而且我讲了很多次,反复讲,
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广大员工知耻而后勇的精神。我始终认为:中
国的大企业和中国一流大学的大学生一定要具备国家责任感。而
树立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要知耻,要知道我们的落后之处。
作为一个业内人士,客观地说,日本人对中国企业的评价本
身基本反映了行业的现状和事实。放大到整个国家,我们的经济
总量在世界上排第7位,经济总额在世界上排第3位,可是我们
的创造力只排到第28位,自主创新力的薄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
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
问题,这是涉及到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
这就是我要讲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立企已经是迫在眉
睫了。
下面通过我们“信芯”的突破!谈一下海信。
“信芯”是我们给这个芯片起的名字。作为本土生长的民族
企业,现在海信已经“知耻”了,而且正在行动中(后勇)。5年
以前,鉴于企业前途的危机,我们想牢牢把握住自已的命运,我
们很果断地组织了一支由青年人组成的队伍并派往上海,开始了
芯片的研发。应该讲,这项研发是一次非常艰苦的征程。大家知
道,芯片被人们称做电子信息产业的心脏,有人计算过,一块钱
—8—
的芯片能够拉动上下游产业十块钱的增值,因为芯片具有如此大
的产业拉动效益,所以我们经常在专业的文章上看到人们把它叫
做“工业粮食”,即工业上必须用的东西。
然而,中国的“心脏”方面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大概差了
10 年以上。以彩电为例,中国有68家彩电生产厂,7000 万
台的年产量,全部依赖国外进口的芯片。这个芯片用在彩电上,
到底它影响彩电的什么?实际上,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你就决
定不了彩电的性能,决定不了彩电的功能,也决定不了彩电内部
电路的层次,因此你是没有决定产品的权力的,更找不到你产品
的差异化所在。刚才我讲的这些,都是由集成电路来决定的,没
有这个集成电路,你永远是跟着别人走,别人出一个芯片系统,
你就要跟着做一个与之配套的产品方案。 所以中国年产7000
多万台彩电, 实际上没有自己说了算的产品,因为你没有芯片。
因此,掌握技术,掌握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决定
产品差异化的道路,这是任何企业都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也是海
信5年前立志做好我们高清数字视频处理芯片的原因。
我们历经了1600 多个日日夜夜,我们承受着难以想象的
寂寞与枯燥,实际上这是非常寂寞、非常枯燥的(我后面还要讲,
这种能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是海信芯片研制成功的根本原因)。5
年看不到头的极度挑战,我们这支令人敬佩的研究团队,在一个
小小的集成板上成功做成了200多万个电路、700多万个晶体管,
并且很快实现了批量生产。5年对一个人来讲,是漫长的,是最
—9—
出成绩的阶段,所以创新是很艰苦的事情。
下面,就我们的感受和同学们探讨下一个共勉的话题。 这
一芯片是十几个很优秀的年经人用了5年的时间创造出来的,而
且他们受到了很高的嘉奖。我想,他们的成功对在座的各位定有
很多的启发。我认为他们的成功,除了他们的技术基础,还有两
点、可能比企业创造的条件和技术基础更重要:一是他们的热情
与激情。5年前,我们把他们封闭在上海搞开发的时候,这个团
队几乎没有任何经验,他们几乎是在科技的荒漠上开采。但是最
后,这批年经人凭着他们的热情,凭着他们的激情,凭着他们追
求事业的满腔热枕,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他们做成了。
现在,我们这批年经人在第一代芯片成功研发并产业化以后,
马上就开始了第二代的开发,他们跟我讲了一名话,让我很是感
动。他们说,“我们相信,早晚有一天,中国的芯片技术会在世
界上无可匹敌。”当然,这是他们的豪言、但是这反映了他们的
激情、我认为就是这种激情激励他们度过了这5年、并且取得了
成就。
前不久、中央台热播《亮剑》,评论很多、主要是讲共和国
培养的一位将军、他大字不识几个、做却是个常胜将军,总能把
仗打赢,总能把事做好。最后归结原因是什么观?实际上就是我
们心中总在呼唤,或者我们心目中都需要一种精神、就是果断出
手、勇往直前,把我们的能力发挥到极限。以我的理解、从这个
角度讲,这种精神、这种激情、有时候比专业、比知识更重要。
—10—
而且、他们成功以后,大家发现,有的人未必脑袋多聪明、未必
知识面多宽、但是他总能把事做好。什么原因呢?共性的原因是
他们都有《亮剑》的精神,所以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这个片子,
非常有启发。
第二、青年人要踏实,要耐得住寂寞去做事,这对青年人来
说是非常难的事情。大家想一想,5年的时间,这个团队在做一
件什么事情呢?他们在做一件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工作成果,结
果又很可能失败的事情,但是他们认准了这种做法的意义,因此
他们耐得住寂寞,不仅仅耐住了专业上的寂寞,也耐住了社会上
的各种利益、娱乐的诱感。最后,他们踏踏实实地做了5年,把
这个芯片做出来了。我认为,他们面对的首先是和寂寞挑战,是
和这种枯燥挑战,甚至是和极度的寂寞、极度的枯燥抗争。我认
为,我们民族需要这种精神、我们的同学们需要这种精神。应该
讲,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商品化特点越来越突出,做到这
一点就越来越困难。然而恰在实际工作中,要出成绩、耐得住寂
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人要讲人生规划,企业也是这样的,从这
个意义上讲,人生也是场战略规划,年轻人一定要戒浮躁、戒急
功近利。如果企业眼光短线、鼠目寸光,实际是在透支未来,人
也是这样。
向果各位能够养成踏实、扎实的作风,积累自己的资本——
资本是有长期回报的,这就是厚积薄发。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
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字作为北大的校训,而海信是“海纳百川,
—11—
信诚无限”。我们是另外一方面的包容,希望各位加盟海信,希
望在未来的海信能出现更多北大学子。谢谢各位。
演讲赏析
上来即向大家道歉,言明自己当天患了重感冒,演讲者的真
诚让人感动。本篇演讲言辞亲切,条理清晰,以自已领导的公司
为例,极具说服力。
—12—
2024年5月16日发(作者:都鹏程)
技术立企与自主创新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经典演讲
演讲背景
演 讲 人 周厚健
国 籍 中国
担任职务 海信集团董事长
演讲时间 2005 年12月9日
演讲地点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
演讲听众 北京大学师生及新闻界人士
相关背景 2005 年中旬,海信在北京发布了用5年时间埋
头自主研发的"hiview信芯”,并在随后成功大批量地进行整机
应用。"hiview信芯”意味着一颗真正的彩电“中国芯”的诞生,
是中国彩电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它标志着“年产7000多万
台中国彩电数字芯片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就此结束”。2005年9
月,海信集团与科龙公司签署了巨额收购协议,随后派出了经营
团队,注入巨资,迅速启动科龙的生产与销售工作,随着科龙的
全面复苏,海信集团在产能和销售规模以及整体竞争力上实现了
大幅度跨越。
个人介绍 山东牟平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子系。
1992 年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 1994年任青岛海信电器公司总
经理; 1995 年接任青岛电子仪表工业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青岛海信集团公司总载,青岛市电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
—1—
任; 1999年任海信集团总裁; 2000年起任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公司介绍 海信集团是以海信集团公司为投资母体组建的
国内大型专业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创业30多年,从最初的青岛
无线电二厂、到青岛电视机厂,海信电器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著
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演讲正文
先和大家道歉,我今天感冒很厉害。
各位老师、同学、新闻界的朋友们,下午好。能站在北大的
讲台上和大家交流,我感到很高兴、很荣幸。在我参加这次交流
以前,我特意在集团的网站上检索了一下海信员工的毕业学校,
最后我看到,海信拥有北大的毕业生不足20人,只占我们员工
总数的千分之一,太低了,这说明海信还不够优秀,说明海信的
影响力还不够。
今天我的演讲中可能要大量讲到海信,或许有褒扬自己的嫌
疑,如果我讲多了,请大家理解,这是海信对各位发出的盛情邀
请。
下面,我首先介绍一下海信的情况。
海信是一个以家电、通信和信息产业为主业的公司,技术立
企是海信最重要的战略。海信在技术拉动下,经营规模迅速增长,
估计到今年(2005年) 的12月31日,我们的销售收人将达到
300多亿元。
—2—
先讲今年对海信很重要的两件事情,并通过这两件事情说明
一下海信是怎样做的,技术对海信的影响力是怎么样的。
一个是今年6月份,我们通过了信息产业部为我们的芯片做
的技术鉴定,海信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
清晰度图像处理芯片,这个芯片是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我们成
功实现了自主研发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这个芯片的研制成功,意义是非常大的,中国每年彩电的产
量是7000万台,去年是7300万台,这7000万台电视机没有一
片核心芯片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随着海信这个芯片的诞生,这
段历史到此结束了,中国的彩电有了中国自己的芯片。
随后我们又成功研发并且成功鉴定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
冰箱控制技术矢量变频,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变频控制技术,
此前中国是没有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海信又成为中国的唯
一。
应该讲,这两项技术的完成,标志着海信或者说标志着中国
这个行业的自主创新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打破了在这些技术
上外国人长期垄断的格局。
另一件事,海信平板电视,包括PDP (等离子)电视、液晶
电视,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额占有率、销售量占有率率先超过了
国外的品牌。在海信之前一直是国外品牌占有第一位,并且将中
国品牌远远落下。海信平板电视打破了此前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
上的绝对垄断地位,并连续在14个月当中保持了占有率第一位。
—3—
这些事情都是今年实现的,但是这些工作都不是今年一年做的,
这些工作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下面讲一下技术立企对中国企业的重要性。
从历史来看,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上,中国错过了太多的
时间。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有这种氛围、有这种环境,但是由
于中国的闭关锁国,使得我们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得我们
无法发挥这种后发优势的经济理论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
只能关起门来自己搞,因此我们错过了很长的时间。
改革开放以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只知道引进,
忘掉了我们应该自主研发。我记得在1987年的时候,全国一片
引进之风,当时的电子工业部有一位处长,后来成为电子工业部
科技司的司长,很痛心、很担心地跟我讲了一句话:“中国人怎
么了? 中国人怎么只知道引进了?怎么忘记了还能自主开发了?”
这句话对我的刺激是非常强烈的。大家不要以为只是一句话,实
际上这种认识,这种内在的冲动本身是存在的,我当时就想,我
们的企业绝对不能走这一步 。
实际上,中国很多的企业正是因为持续这样走下去而步入了
困境,甚至是倒闭关门了。过去工业部门有一句话,叫“不上项
目是等死,上项目是找死”。找死的原因就是在于他只知道引进,
没有研发能力,最后引进的结果是,引进的产品很快在市场上落
后,引进的设备、引进的厂房都变成企业的负担,因此上项目实
际上是找死。
—4—
今天回头看,我们用了20年的时间证明,中国工业用市场
换技术而获取技术溢出的这种善良的初衷并没有实现。
所以,中国沦为全世界加工车间的风险的祸根早就种下了。
今天,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中国通过自主
创新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际上,目前我们中国有很多企业有很大的生产规模、但是
它只能加工,不能制造。加工和制造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加工
是有人给我图纸,我按照图纸做出来。制造是从这个产品的诞生
就能够设计它,然后把它再设计成一个产品,制造出来。中国很
快将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理由我认为并不充分。
1990年我去美国考察的时候,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芯片 (集
成电路)的设计对电子产业的支撑作用,因此回来以后我热血沸
腾地和当时的电子工业部的一位副部长讲到,中国的企业定要搞
自己的芯片。但当时由于海信太弱小,我们的人力、财力技术基
础都不具备自主开发芯片的条件,所以这个梦做了10年。但它
给我的强烈冲击始终没有磨灭,直到1999年我们决定上芯片的
时候,仍然必当年那种强烈冲击作用的结果。
讲了这些背景,只是想说明我们对技术的认识由来已久,但
是它绝不是海信走技术立企这条道路的具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什
么呢? 一是中国企业和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在技术上差距太大,
却要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因此技术成了我们跨出国门的巨大障
碍,这个门坎我们不突破的话,在中国的市场上,在中国自己家
—5—
门前,我们完全可能被他们挤出竞争舞台。所以,技术上的巨大
差距是海信树立技术企业战略的第一个原因。二是这本身是市场
经济的需要。专门搞市场经济研究的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讲过,
市场经济的最终主宰是技术竞争,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规律
的反映,不是是否能理解和见仁见智的问题,是必须做好的问题。
我们看到了国外很多巨头们斥巨资或在做研发的投入,或者在购
买技术,原因也在于此。
实际上,技术和其他资源的不同在于,技术的投入不遵循边
际效应递减规律,这也是国际巨头们对此加倍热衷的原因。
下面,我想以家电为例,进一步看一下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靠着迅速的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
国迅速成为家电大国。目前全球60%的家电最终产品产自中国,
但是这仅仅是数量的百分比,而不是技术含量的百分比。从制造
业的经济总量来看,日本每年是9110亿美元,中国是3825亿美
元,日本是中国的2.4倍。简单的数字总量比较背后隐藏着这样
一个事实,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组装国, 而我们越来越掉以轻心
的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延续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国际制造业
的中心地位。因而,从这个层面上讲,同为制造大国,但是在很
多日本电子企业眼中,我们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但却是可以轻
易摧垮的对手。
我把2004年日1月25日(日经产业新闻》)一篇文章的主要
内容给大家讲一下,《日经产业新闻》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经济
—6—
报纸,而且搞财经的人、搞企业的人,每天早晨必买此报。 这
篇文章写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厂家逐渐从日
本厂家手中夺回了庞大的市场份额,中国消费者纷纷把手伸向了
低价的中国制造的普及品。但是随着普及期的结束以及购买替换
阶段的开始,中国消费者纷纷把目标投向了价格虽高但质量好、
功能好的日本产品,中国厂家拿手的应付性附加功能,大幅度降
价、附加赠送等优势,已经蒙蔽不了中国消费者,中国厂家对这
一转变理解迟钝。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厂家激
烈的价格竞争,导致了企业无法向开发及研究工作调转资金,于
是消费者开始摒弃有质量不高的中国品牌,把目光转向了价格虽
高但质量好的日本品牌。”这就是日本媒体对未来中国的看法。
为什么这么看呢?原因只有一个,中国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
技术,没有创新的能力。而且这家媒体的看法绝对不是哪个记者。
哪个编辑的看法,而是日本全体企业的看法。对七家日本企业的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日本企业整体认为,中国企业在劳动力
成本方面的良好控制能力只能使其充当生产上的合作伙伴,而绝
对不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挑战力量。在调查中,日本企业对中国家
电企业比较客气的说法是,中国企业没有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
甚至连自主开发都谈不上,因此,现阶段中国企业只是用日本的
技术和设备在其国内加工而已。而某些日本企业蔑视性的评价则
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就是根据市场行情购买成型技术或进行
技术辅助性开发,实际是一些水果贩子,需要什么水果就包装什
—7—
么水果,什么好卖就卖什么。”韩国管理学会的会长朴成辅说:
“ 我访问了40名家跨国公司,50%以上都认为,中国的优势在
未来必然会消失。”我讲的这两段话绝不是为了要挑起什么民族
仇恨,这两段话我经常在海信讲,而且我讲了很多次,反复讲,
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广大员工知耻而后勇的精神。我始终认为:中
国的大企业和中国一流大学的大学生一定要具备国家责任感。而
树立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要知耻,要知道我们的落后之处。
作为一个业内人士,客观地说,日本人对中国企业的评价本
身基本反映了行业的现状和事实。放大到整个国家,我们的经济
总量在世界上排第7位,经济总额在世界上排第3位,可是我们
的创造力只排到第28位,自主创新力的薄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
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
问题,这是涉及到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
这就是我要讲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立企已经是迫在眉
睫了。
下面通过我们“信芯”的突破!谈一下海信。
“信芯”是我们给这个芯片起的名字。作为本土生长的民族
企业,现在海信已经“知耻”了,而且正在行动中(后勇)。5年
以前,鉴于企业前途的危机,我们想牢牢把握住自已的命运,我
们很果断地组织了一支由青年人组成的队伍并派往上海,开始了
芯片的研发。应该讲,这项研发是一次非常艰苦的征程。大家知
道,芯片被人们称做电子信息产业的心脏,有人计算过,一块钱
—8—
的芯片能够拉动上下游产业十块钱的增值,因为芯片具有如此大
的产业拉动效益,所以我们经常在专业的文章上看到人们把它叫
做“工业粮食”,即工业上必须用的东西。
然而,中国的“心脏”方面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大概差了
10 年以上。以彩电为例,中国有68家彩电生产厂,7000 万
台的年产量,全部依赖国外进口的芯片。这个芯片用在彩电上,
到底它影响彩电的什么?实际上,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你就决
定不了彩电的性能,决定不了彩电的功能,也决定不了彩电内部
电路的层次,因此你是没有决定产品的权力的,更找不到你产品
的差异化所在。刚才我讲的这些,都是由集成电路来决定的,没
有这个集成电路,你永远是跟着别人走,别人出一个芯片系统,
你就要跟着做一个与之配套的产品方案。 所以中国年产7000
多万台彩电, 实际上没有自己说了算的产品,因为你没有芯片。
因此,掌握技术,掌握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决定
产品差异化的道路,这是任何企业都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也是海
信5年前立志做好我们高清数字视频处理芯片的原因。
我们历经了1600 多个日日夜夜,我们承受着难以想象的
寂寞与枯燥,实际上这是非常寂寞、非常枯燥的(我后面还要讲,
这种能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是海信芯片研制成功的根本原因)。5
年看不到头的极度挑战,我们这支令人敬佩的研究团队,在一个
小小的集成板上成功做成了200多万个电路、700多万个晶体管,
并且很快实现了批量生产。5年对一个人来讲,是漫长的,是最
—9—
出成绩的阶段,所以创新是很艰苦的事情。
下面,就我们的感受和同学们探讨下一个共勉的话题。 这
一芯片是十几个很优秀的年经人用了5年的时间创造出来的,而
且他们受到了很高的嘉奖。我想,他们的成功对在座的各位定有
很多的启发。我认为他们的成功,除了他们的技术基础,还有两
点、可能比企业创造的条件和技术基础更重要:一是他们的热情
与激情。5年前,我们把他们封闭在上海搞开发的时候,这个团
队几乎没有任何经验,他们几乎是在科技的荒漠上开采。但是最
后,这批年经人凭着他们的热情,凭着他们的激情,凭着他们追
求事业的满腔热枕,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他们做成了。
现在,我们这批年经人在第一代芯片成功研发并产业化以后,
马上就开始了第二代的开发,他们跟我讲了一名话,让我很是感
动。他们说,“我们相信,早晚有一天,中国的芯片技术会在世
界上无可匹敌。”当然,这是他们的豪言、但是这反映了他们的
激情、我认为就是这种激情激励他们度过了这5年、并且取得了
成就。
前不久、中央台热播《亮剑》,评论很多、主要是讲共和国
培养的一位将军、他大字不识几个、做却是个常胜将军,总能把
仗打赢,总能把事做好。最后归结原因是什么观?实际上就是我
们心中总在呼唤,或者我们心目中都需要一种精神、就是果断出
手、勇往直前,把我们的能力发挥到极限。以我的理解、从这个
角度讲,这种精神、这种激情、有时候比专业、比知识更重要。
—10—
而且、他们成功以后,大家发现,有的人未必脑袋多聪明、未必
知识面多宽、但是他总能把事做好。什么原因呢?共性的原因是
他们都有《亮剑》的精神,所以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这个片子,
非常有启发。
第二、青年人要踏实,要耐得住寂寞去做事,这对青年人来
说是非常难的事情。大家想一想,5年的时间,这个团队在做一
件什么事情呢?他们在做一件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工作成果,结
果又很可能失败的事情,但是他们认准了这种做法的意义,因此
他们耐得住寂寞,不仅仅耐住了专业上的寂寞,也耐住了社会上
的各种利益、娱乐的诱感。最后,他们踏踏实实地做了5年,把
这个芯片做出来了。我认为,他们面对的首先是和寂寞挑战,是
和这种枯燥挑战,甚至是和极度的寂寞、极度的枯燥抗争。我认
为,我们民族需要这种精神、我们的同学们需要这种精神。应该
讲,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商品化特点越来越突出,做到这
一点就越来越困难。然而恰在实际工作中,要出成绩、耐得住寂
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人要讲人生规划,企业也是这样的,从这
个意义上讲,人生也是场战略规划,年轻人一定要戒浮躁、戒急
功近利。如果企业眼光短线、鼠目寸光,实际是在透支未来,人
也是这样。
向果各位能够养成踏实、扎实的作风,积累自己的资本——
资本是有长期回报的,这就是厚积薄发。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
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字作为北大的校训,而海信是“海纳百川,
—11—
信诚无限”。我们是另外一方面的包容,希望各位加盟海信,希
望在未来的海信能出现更多北大学子。谢谢各位。
演讲赏析
上来即向大家道歉,言明自己当天患了重感冒,演讲者的真
诚让人感动。本篇演讲言辞亲切,条理清晰,以自已领导的公司
为例,极具说服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