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委弘懿)
梁模板(扣件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6、《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模板支架高度H(m)
模板支架纵向长度L(m)
梁侧楼板厚度(mm)
KL450*1000
3.6
194
250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模板支架横向长度B(m)
支架外侧模板高度Hm(mm)
450×1000
50
1000
二、荷载设计
面板
2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
1k
(kN/m)
面板及小梁
0.1
0.3
0.5
楼板模板
3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
2k
(kN/m)
24
3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G
3k
(kN/m)
1.5
3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G
3k
(kN/m)
1.1
施工荷载标准值Q
1k
(kN/m)
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
料自重标准值G
jk
(kN)
模板支拆环境是否考虑风荷载
2
3
1
是
风荷载参数:
风荷载标准值基
ω
k
(kN/m)
2
本
2
风压
省份
地区
安徽
0.25
阜阳市
ω
k
=ω
0
μ
z
μ
st
=0.031
ω
0
(kN/m)
地面粗糙度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
数μ
z
模板支架顶部离建
筑物地面高度(m)
单榀模板支架μ
st
C类(有密集建筑群
市区)
0.796
24
0.155
ω
fk
=ω
0
μ
z
μ
stw
=0.64
8
1.3
ω
mk
=ω
0
μ
z
μ
s
=0.259
风荷载体型系数μ
s
整体模板支架μ
stw
3.255
支架外侧模板μ
s
三、模板体系设计
结构重要性系数γ
0
脚手架安全等级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l
a
(mm)
梁两侧立杆横向间距l
b
(mm)
步距h(mm)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杆间距l
a
(mm)、l
b
(mm)
混凝土梁距梁两侧立杆中的位置
梁左侧立杆距梁中心线距离(mm)
梁底增加立杆根数
梁底增加立杆布置方式
梁底增加立杆依次距梁左侧立杆距离(mm)
梁底支撑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
每跨距内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每跨距内梁底支撑小梁间距(mm)
结构表面的要求
''
1
II级
梁两侧有板,梁底小梁垂直梁跨方向
800
800
1500
800、800
居中
400
2
按梁两侧立杆间距均分
267,533
200
5
200
结构表面隐蔽
设计简图如下: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委弘懿)
梁模板(扣件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6、《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模板支架高度H(m)
模板支架纵向长度L(m)
梁侧楼板厚度(mm)
KL450*1000
3.6
194
250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模板支架横向长度B(m)
支架外侧模板高度Hm(mm)
450×1000
50
1000
二、荷载设计
面板
2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
1k
(kN/m)
面板及小梁
0.1
0.3
0.5
楼板模板
3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
2k
(kN/m)
24
3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G
3k
(kN/m)
1.5
3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G
3k
(kN/m)
1.1
施工荷载标准值Q
1k
(kN/m)
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
料自重标准值G
jk
(kN)
模板支拆环境是否考虑风荷载
2
3
1
是
风荷载参数:
风荷载标准值基
ω
k
(kN/m)
2
本
2
风压
省份
地区
安徽
0.25
阜阳市
ω
k
=ω
0
μ
z
μ
st
=0.031
ω
0
(kN/m)
地面粗糙度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
数μ
z
模板支架顶部离建
筑物地面高度(m)
单榀模板支架μ
st
C类(有密集建筑群
市区)
0.796
24
0.155
ω
fk
=ω
0
μ
z
μ
stw
=0.64
8
1.3
ω
mk
=ω
0
μ
z
μ
s
=0.259
风荷载体型系数μ
s
整体模板支架μ
stw
3.255
支架外侧模板μ
s
三、模板体系设计
结构重要性系数γ
0
脚手架安全等级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l
a
(mm)
梁两侧立杆横向间距l
b
(mm)
步距h(mm)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杆间距l
a
(mm)、l
b
(mm)
混凝土梁距梁两侧立杆中的位置
梁左侧立杆距梁中心线距离(mm)
梁底增加立杆根数
梁底增加立杆布置方式
梁底增加立杆依次距梁左侧立杆距离(mm)
梁底支撑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
每跨距内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每跨距内梁底支撑小梁间距(mm)
结构表面的要求
''
1
II级
梁两侧有板,梁底小梁垂直梁跨方向
800
800
1500
800、800
居中
400
2
按梁两侧立杆间距均分
267,533
200
5
200
结构表面隐蔽
设计简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