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2018年生物识别行业分析报告

IT圈 admin 44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位书南)

2018

年生物识别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7月

目 录

一、百花齐放的生物识别技术 ........................................................... 5

(一)历史悠久但活力依旧的生物识别技术 ...................................................... 6

1、生物识别技术的分类:生物特征v.s.行为特征........................................................... 7

2、指纹:历久弥新的生物识别技术 ................................................................................. 8

2、人脸:最符合生活习惯的生物识别技术 ..................................................................... 9

3、其他:品类繁多的生物识别技术各有用武之地 ....................................................... 11

(二)技术演进:一切为了“准确、高效” ......................................................... 15

1、指纹识别的技术路线 ................................................................................................... 16

(1)指纹增强 ............................................................................................................. 16

(2)特征提取 ............................................................................................................. 17

(3)指纹匹配 ............................................................................................................. 17

2、人脸识别的技术路线 ................................................................................................... 22

二、智能化生活普及,成就生物识别技术光明前景 ........................ 25

(一)信息安全需求驱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张 .................................................... 25

(二)技术创新推动生物识别向多方下游市场渗透 ........................................ 28

1、移动终端,生物识别技术短期内持续渗透的主要方向 ........................................... 29

2、“以指为鉴”,人脸识别迎来移动端大时代 ............................................................... 29

3、创新演进,全面屏时代指纹识别推陈出新 ............................................................... 36

4、智慧家庭,生物识别成为信息守护者 ....................................................................... 38

5、智能汽车,不可忽视的重要应用场景 ....................................................................... 40

6、安全升级,多重识别悄然推进 ................................................................................... 43

三、总结及相关公司 ........................................................................ 44

(一)移动终端创新生物识别技术的空间测算 ................................................ 45

(二)相关公司 .................................................................................................... 47

1、欧菲科技:生物识别模组的龙头企业 ....................................................................... 47

看好作为信息安全保障之一的生物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一

方面在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无论是大众市场还是企业客户的关

注度都非常高,另外一方面,通过以人体特征作为密钥的功能在便捷

性和功能性方面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因此生物识别技术在其悠久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持续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渗透。

目前,关注生物识别行业向移动终端方面的渗透提升,其中看好

以3D Sensing 为代表的人脸识别技术的成长空间,其次建议关注在全

面屏变革中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空间。

对于3D Sensing的人脸识别市场的发展空间,参考从2013年到

2017年路径看,人脸识别拥有了类似的产业环境和发展条件,国内企

业在指纹识别中的发展机遇有望再次体现到人脸识别行业中,相关产

业的发展条件对比如下:

从上述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推动指纹识别从需求端到供给端的

条件逐步在人脸识别的行业中得到对应,其中条件四我们认为主要是

解决目前阻碍渗透率提升的核心因素成本的关键条件,参考指纹识别

市场的渗透率与成本之间的正反馈过程,随着国内企业的参与度提升

后,规模效应驱动的成本下降引发了渗透率的快速增加。我们认为,

目前在人脸识别领域国内企业的跃跃欲试有望解锁渗透率的最后一

个枷锁。

除了3D Sensing之外,指纹识别也在全面屏的变革中触发着自身

的创新动力,屏下指纹应用而生,预计在全面屏和OLED 成为市场

主流趋势的引领下,屏下指纹有望成为与3DSensing 二分中高端手机

市场的重要技术,并且可以看到以Vivo X21 为代表的国内旗舰机型

已经率先开始了市场的拓展。

信息安全驱动,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场景持续开拓:随着数据和信

息流的大幅度增加的时代,无论是企业团体还是个人大众,对于信息

传输和处理中的安全隐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信息安全的保护措

施也在不断提升。使用者身份确认是信息安全的首先步骤,而生物识

别技术作为身份确认的方式,在可靠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因而拥

有了悠久的历史,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以指纹、人脸、虹膜、语音

等不同方式的生物识别技术愈发向着便捷、高效、低成本、微小化等

趋势演进,下游的应用场景也从传统的门禁、考勤等领域向移动终端、

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领域快速渗透,认证、解锁、支付三大功能持

续发展。

移动终端中生物识别技术创新变革持续推进,产业活力值得期待:

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中,生物识别技术从2013年之后

开始了快速的应用渗透,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与渗透率的提升形

成了良好的正反馈效应。进入到2017年之后,全面屏的得到了各大终

端厂商的青睐,生物识别技术也迎来了变革,主要的方向有以iPhone

X 配置的Face ID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路线,以及以Vivo X21 为代

表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应用路线两种方案。随着技术创新以及消费市

场的接受度持续高企,移动终端市场的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行业最为

值得起来的板块。

人脸识别屏下指纹各有千秋,未来值得期待:从目前的市场情况

看,两者各自拥有着不同的产业链布局,形成了各自的产业阵营,中

短期看,屏下指纹在产业链环节上的成熟度预期较好,包括高通、

Synaptics、汇顶科技等国内外厂商均有着可行的解决方案,成本下降

过程值得期待。尽管3D Sensing 的人脸识别成本上较高,但是从长期

看未来拥有着AR 的潜在应用,结合人工智能带来的计算能力的大幅

度提升,场景应用空间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也有着较好的成长

前景。

根据对于市场空间的测算,生物识别创新技术的未来硬件环节有

着6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预期,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目前国内市场的参

与者仍然较为有限,从传统识别的发展路径看,国内厂商在模组制造

开始,逐步通过内生外延式的扩张进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环节,

是较为理想的发展方式。

一、百花齐放的生物识别技术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随身携带银行卡、现金以及公交卡等,而习

惯仅凭手机解决支付的需求。从密码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到现

在Face ID 的发布,生物识别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

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位书南)

2018

年生物识别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7月

目 录

一、百花齐放的生物识别技术 ........................................................... 5

(一)历史悠久但活力依旧的生物识别技术 ...................................................... 6

1、生物识别技术的分类:生物特征v.s.行为特征........................................................... 7

2、指纹:历久弥新的生物识别技术 ................................................................................. 8

2、人脸:最符合生活习惯的生物识别技术 ..................................................................... 9

3、其他:品类繁多的生物识别技术各有用武之地 ....................................................... 11

(二)技术演进:一切为了“准确、高效” ......................................................... 15

1、指纹识别的技术路线 ................................................................................................... 16

(1)指纹增强 ............................................................................................................. 16

(2)特征提取 ............................................................................................................. 17

(3)指纹匹配 ............................................................................................................. 17

2、人脸识别的技术路线 ................................................................................................... 22

二、智能化生活普及,成就生物识别技术光明前景 ........................ 25

(一)信息安全需求驱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张 .................................................... 25

(二)技术创新推动生物识别向多方下游市场渗透 ........................................ 28

1、移动终端,生物识别技术短期内持续渗透的主要方向 ........................................... 29

2、“以指为鉴”,人脸识别迎来移动端大时代 ............................................................... 29

3、创新演进,全面屏时代指纹识别推陈出新 ............................................................... 36

4、智慧家庭,生物识别成为信息守护者 ....................................................................... 38

5、智能汽车,不可忽视的重要应用场景 ....................................................................... 40

6、安全升级,多重识别悄然推进 ................................................................................... 43

三、总结及相关公司 ........................................................................ 44

(一)移动终端创新生物识别技术的空间测算 ................................................ 45

(二)相关公司 .................................................................................................... 47

1、欧菲科技:生物识别模组的龙头企业 ....................................................................... 47

看好作为信息安全保障之一的生物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一

方面在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无论是大众市场还是企业客户的关

注度都非常高,另外一方面,通过以人体特征作为密钥的功能在便捷

性和功能性方面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因此生物识别技术在其悠久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持续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渗透。

目前,关注生物识别行业向移动终端方面的渗透提升,其中看好

以3D Sensing 为代表的人脸识别技术的成长空间,其次建议关注在全

面屏变革中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空间。

对于3D Sensing的人脸识别市场的发展空间,参考从2013年到

2017年路径看,人脸识别拥有了类似的产业环境和发展条件,国内企

业在指纹识别中的发展机遇有望再次体现到人脸识别行业中,相关产

业的发展条件对比如下:

从上述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推动指纹识别从需求端到供给端的

条件逐步在人脸识别的行业中得到对应,其中条件四我们认为主要是

解决目前阻碍渗透率提升的核心因素成本的关键条件,参考指纹识别

市场的渗透率与成本之间的正反馈过程,随着国内企业的参与度提升

后,规模效应驱动的成本下降引发了渗透率的快速增加。我们认为,

目前在人脸识别领域国内企业的跃跃欲试有望解锁渗透率的最后一

个枷锁。

除了3D Sensing之外,指纹识别也在全面屏的变革中触发着自身

的创新动力,屏下指纹应用而生,预计在全面屏和OLED 成为市场

主流趋势的引领下,屏下指纹有望成为与3DSensing 二分中高端手机

市场的重要技术,并且可以看到以Vivo X21 为代表的国内旗舰机型

已经率先开始了市场的拓展。

信息安全驱动,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场景持续开拓:随着数据和信

息流的大幅度增加的时代,无论是企业团体还是个人大众,对于信息

传输和处理中的安全隐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信息安全的保护措

施也在不断提升。使用者身份确认是信息安全的首先步骤,而生物识

别技术作为身份确认的方式,在可靠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因而拥

有了悠久的历史,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以指纹、人脸、虹膜、语音

等不同方式的生物识别技术愈发向着便捷、高效、低成本、微小化等

趋势演进,下游的应用场景也从传统的门禁、考勤等领域向移动终端、

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领域快速渗透,认证、解锁、支付三大功能持

续发展。

移动终端中生物识别技术创新变革持续推进,产业活力值得期待:

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中,生物识别技术从2013年之后

开始了快速的应用渗透,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与渗透率的提升形

成了良好的正反馈效应。进入到2017年之后,全面屏的得到了各大终

端厂商的青睐,生物识别技术也迎来了变革,主要的方向有以iPhone

X 配置的Face ID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路线,以及以Vivo X21 为代

表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应用路线两种方案。随着技术创新以及消费市

场的接受度持续高企,移动终端市场的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行业最为

值得起来的板块。

人脸识别屏下指纹各有千秋,未来值得期待:从目前的市场情况

看,两者各自拥有着不同的产业链布局,形成了各自的产业阵营,中

短期看,屏下指纹在产业链环节上的成熟度预期较好,包括高通、

Synaptics、汇顶科技等国内外厂商均有着可行的解决方案,成本下降

过程值得期待。尽管3D Sensing 的人脸识别成本上较高,但是从长期

看未来拥有着AR 的潜在应用,结合人工智能带来的计算能力的大幅

度提升,场景应用空间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也有着较好的成长

前景。

根据对于市场空间的测算,生物识别创新技术的未来硬件环节有

着6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预期,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目前国内市场的参

与者仍然较为有限,从传统识别的发展路径看,国内厂商在模组制造

开始,逐步通过内生外延式的扩张进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环节,

是较为理想的发展方式。

一、百花齐放的生物识别技术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随身携带银行卡、现金以及公交卡等,而习

惯仅凭手机解决支付的需求。从密码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到现

在Face ID 的发布,生物识别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