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的守卫者记辽宁省卫生监督所潘德鸿同志b901c905a04f4f
2024年5月20日发(作者:佟平惠)
学生健康的守卫者
———
记辽宁省卫生监督所潘德鸿同志
辽宁省卫生监督所
辽宁省卫生监督所学校卫生监督科主任潘德
鸿
,
几十年如一日勤奋敬业
、
严于律己
,
襟怀坦白
、
甘于奉献
。
他恪尽职守
、
勇于创新不断彰显着共产
党员讲党性
、
重品行
、
作表率的深刻内涵
。
在全省
各级各类学校中
,
树立了可信
、
可靠
、
可敬
、
可亲的
良好形象
,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由国徽和橄榄枝组成
的卫生监督徽章的含义
。
在他的案头上
,
摆放着他头顶卫生监督徽章
,
身着卫生监督制服的照片
,
显得精神抖擞
。
潘德鸿
说
,
经常看这张照片
,
就是提示自己时刻牢记我是
一名卫生监督员
,
是大众健康的卫士
,
国徽象征国
家赋予我的执法权利
,
橄榄枝象征人民群众良好的
生活环境
,
我要无愧于闪闪的国徽
。
潘德鸿是卫生部学校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
。
2012
年第
19
卷第
2
期
经常被卫生部抽调研究全国学校卫生政策制定
、
形
势研判及发展规划工作
。
参与起草了卫生部
、
教育
部联合下发的
《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与管
理工作的通知
》;
起草了国家药监局
、
教育部联合下
发的
《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
见
》。
牵头修订了国家标准
《
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
价
》(GB/T18205)。
完成了
WHO、
卫生部等多项科
研课题
。
他经常承担全国卫生监督员学校卫生监
督的培训工作
;
承担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校卫生培
训及现场指导
;
经常被兄弟省邀请介绍辽宁学校卫
生工作经验
。
目前
,
他正在修改
《
学校卫生工作条
例
》、
牵头制定卫生部
《
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
学校卫生监督执法规程指引
》
等规章
。
多年来
,
潘德鸿恪尽职守
、
勤勉敬业
,
为推动全
省乃至全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做出
了不懈的努力
,
得到了卫生监督同行的广泛赞誉
。
1
恪尽职守
,
以保障全省学生身体健康为己任
潘德鸿带领学校卫生监督团队
,
走遍全省
14
个
市
、100
个县区
,
深入学校
300
余所
,
科学工作
,
在实
践中注意调查研究
,
总结经验
,
书写工作笔记
50
余
万字
。
利用风险评估理论
,
提出了学校食堂卫生
、
安全监管的
18
个重点环节
,
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
堂食品卫生管理找到了抓手
。
他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全省学校卫生工作的发
展方向
。
随着全国卫生监督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
和新法律法规的陆续实施
,
他审时度势
,
及时调整
工作思路
,
改变固有的只抓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的工
作模式
,
将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对学校传染病防
控
、
教学环境等卫生监督上来
,
使学生的生活环境
、
学习环境明显改善
,
有效堵塞了监管漏洞
。
在创先争优中
,
他首创
“
三级培训
”
模式
,
打造一支
过硬的战线队伍
。
他树立全省学校卫生监督一盘棋的
思想
,
注重战线队伍的培养
,
一方面树立卫生监督执法
的整体形象
,
另一方面促进学校卫生工作提质量
、
上水
平
。
所以他努力钻研业务
、
强化管理
,
及时掌握国内外
的最新动态
,
多次为所内和战线监督员培训法律法规
和新知识
、
新要求
,
及时为基层解决疑难问题
,
鼓励
、
引
导战线队伍向更高层次和领域迈进
,
不断提高队伍的
·123·
执法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
在不断研究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方法
,
探索长
效监管机制的同时
,
潘德鸿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全省
工作的组织协调
、
监督指导及大案要案的查处上
。
他直接参与查处各级各类学校违法案件
50
余件
,
罚
款
10
万余元
,
指导下级机构处理违法案件多件
。
多
次在全国会议或培训班上介绍辽宁省的经验并得
到推广
。
他组建了全国首个省级学校卫生法制专
业学术研究组织
—
辽宁省卫生法学会学校卫生法
制专业委员会
,
任主任委员
,
为全省学校卫生监督
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2
大胆探索
,
引领全国学校卫生监督创新发展
凭借多年卫生监督工作的扎实基础
,
潘德鸿提出
了
“
课题带工作
,
工作促课题高质量完成
”
的工作理念
。
承担并高质量地完成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
,
以此带
动全国学校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创新开展
。
他在全国率先主持研究
“
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
级管理
”
监管模式
,
提出用量化分级来评定学校卫
生信誉度等级从而加强管理的方法
,
得到了卫生部
监督局的大力支持
。2011
年
6
月
,
省卫生厅
、
教育
厅联合下发通知
,
要求此模式在全省试点
。
目前
,
全省已有
3000
余所各级各类学校参加试点
。
他主持研究
WHO《
中国北部
、
中部农村小学校
学生食品安全五个关键点的引入
》
工作
,
获得了卫
生部监督局
、WHO
亚太区的较高评价
。
他承担了卫
生部卫生监督中心重点科研项目
《
学校卫生监督执
法规程指引
》
的研制和中国卫生监督协会
《
学校卫
生监督管理办法
》
科研项目
;
参加编写
《
学校卫生监
督手册
》;
配合多家单位完成了其他多项国家级学
校卫生研究课题
。
他承担了修改
《
学校卫生工作条
例
》
的研究工作
;
带领辽宁省卫生监督所
、
中国医科
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制修订了多项国家标准
。
并参
与了卫生部
、
教育部
、
国家药监局有关学校卫生及
少儿卫生领域的政策制定和有关事宜的决策
。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
潘德鸿同志充分认识到自己
在工作中必须想在先
,
干在前
,
吃苦在前
,
享受在后
。
尤其在危难之时
,
他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用
,
无私奉献
,
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目标
。
《
·124·
3
抗击禽流感的一线的勇士
2005
年
11
月
4
日省卫生监督所接到上级通
知
,
需一批监督员赴辽宁省北宁
、
黑山县阻击
“
禽流
感
”
暴发
。
潘德鸿同志率先报名
、
带头请战
,
以队长
身份参加了抗击
“
禽流感
”
战斗
。
他带领全队人员
驻扎的疫点北宁市常台村
,
该村有
830
户人家
,
覆盖
面积大
,
每天起早贪黑步行到百姓家中
,
逐户
“
排
查
”,
不怕被感染
。
每天要步行四十里路
,
脚上磨出
了血泡
,
没有退缩
,
仍然坚持战斗
。
他既要给村民
测量体温
、
问疫情
、
搞流调
,
又要背起药箱
,
进行消
毒指导
;
有时老乡思想有顾虑
、
不配合
,
还要耐心做
解释和思想工作
。
晚上要集中汇总
、
统计上报情
况
,
还要去村委会值夜班
。
他的奉献精神
,
感化了
一方热土
。
村主任主动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馒头
、
米
粥和咸鸡蛋表达谢意
,
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
村委
会主任激动地说
:“
他们工作那个认真劲
,
真值得佩
服
”。
正是潘德鸿同志带领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
伍
,
成功地完成了禽流感疫情
“
阻击战
”,
有效地控
制了禽流感的发生
,
确保了一方民众的健康和安全
。
4
抗震救灾一线的战士
2008
年汶川大地震
,
潘德鸿同志两次深入灾区
,
参加什邡
、
安县灾后卫生防疫
、
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
突如其来的
“5·12”
汶川特大地震
,
打破了一
切平静
。
潘德鸿同志第一时间向所党委书面申请
,
要求赴灾区工作
。
2008
年
5
月
19
日
,
潘德鸿同志随省卫生厅百名
卫生监督员从沈阳日夜奔袭
,38
小时赶赴重灾区什
邡湔氐镇
。
他马上投入工作
,
深入灾民点走访
,
及时
掌握灾民生活卫生状况和卫生防疫现状
。
在重灾区
什邡湔氐镇
,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平常工作经验
,
充分
发挥省级专家的业务专长
,
提出了
《
关于加强大口井
防护及水质卫生管理的建议
》
等
7
个工作建议
,
有力
地指导了灾后救援阶段卫生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
2008
年
6
月
25
日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
辽宁省
卫生系统派出
70
名卫生监督员
,
对口支援安县卫生
监督工作队
,
刚由什邡返回几日的潘德鸿同志再次
赴安县灾区工作
。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为尽快掌握安县震后卫生监督工作方法
,
潘德
鸿同志带领监督员深入晓坝镇等重灾乡镇
,
了解受
灾群众安置点的集中供餐场所
、
建筑工地食堂
、
集
中式供水单位和学校等重点区域
、
重点人群的食品
和饮用水状况
。
针对存在的问题
,
和前线指挥部专
家一道
,
迅速提出了
“
科学
、
有序
、
规范
、
属地
”
的八
字工作方针
,
确定了卫生监督工作重点和思路
。
为
更好地指导灾后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
础
。
他带领同志们制定灾区食品
、
饮水等的八个卫
生要求
,
开展卫生知识宣传
,
实行三层培训制度
。
2008
年
7
月
3
日至
4
日是四川省高考的日子
。
从
7
月
1
日开始
,
潘德鸿同志即带领安县卫生局
、
监
督所及我省赴安县监督员对全县
2180
名高考考生
的饮食
、
饮水卫生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
帮助考点查
找食堂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
提出解决的办
法
,
有效的保障了高考学生的饮食饮水安全
。
正是他和队员们在安县震后卫生监督工作的
迅速全面展开
,
使得所有
20
个乡镇未发生一起食源
性疾患
、
饮用水污染
、
传染病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
事故
,
做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
5
清正廉洁
,
严于律己的健康卫士
多年来
,
潘德鸿注重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
,
认真研
读马列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
自觉按照
“
八个坚持
、
八个反对
”
严格要求自己
,
奉行
“
八荣八耻
”,
在日常卫
生监督执法过程中
,
始终恪守职业道德
,
做到
“
常修为
政之德
,
常思贪欲之害
,
常怀律己之心
”,
处处注意党员
干部的自身形象
,
维护卫生监督执法的整体形象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潘德鸿同志在政治上
的坚定性
、
品德上的纯洁性与业务能力上的先进
性
,
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由衷的赞誉
。
他带领的学校
卫生监督团队连续七年被评为卫生监督执法先进
集体
,
他本人连续多年被省卫生厅和省卫生监督所
评为先进工作者
,
并获得多项先进个人称号
。
工作之余
,
潘德鸿同志喜欢篆刻
。
他曾经将
金刚石
”
三字刻为一方印章以明志
,
以金刚石般的
坚韧毅力
,
做学生健康的守卫者
,
就是潘德鸿同志
人生的真实写照
。
“
2024年5月20日发(作者:佟平惠)
学生健康的守卫者
———
记辽宁省卫生监督所潘德鸿同志
辽宁省卫生监督所
辽宁省卫生监督所学校卫生监督科主任潘德
鸿
,
几十年如一日勤奋敬业
、
严于律己
,
襟怀坦白
、
甘于奉献
。
他恪尽职守
、
勇于创新不断彰显着共产
党员讲党性
、
重品行
、
作表率的深刻内涵
。
在全省
各级各类学校中
,
树立了可信
、
可靠
、
可敬
、
可亲的
良好形象
,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由国徽和橄榄枝组成
的卫生监督徽章的含义
。
在他的案头上
,
摆放着他头顶卫生监督徽章
,
身着卫生监督制服的照片
,
显得精神抖擞
。
潘德鸿
说
,
经常看这张照片
,
就是提示自己时刻牢记我是
一名卫生监督员
,
是大众健康的卫士
,
国徽象征国
家赋予我的执法权利
,
橄榄枝象征人民群众良好的
生活环境
,
我要无愧于闪闪的国徽
。
潘德鸿是卫生部学校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
。
2012
年第
19
卷第
2
期
经常被卫生部抽调研究全国学校卫生政策制定
、
形
势研判及发展规划工作
。
参与起草了卫生部
、
教育
部联合下发的
《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与管
理工作的通知
》;
起草了国家药监局
、
教育部联合下
发的
《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
见
》。
牵头修订了国家标准
《
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
价
》(GB/T18205)。
完成了
WHO、
卫生部等多项科
研课题
。
他经常承担全国卫生监督员学校卫生监
督的培训工作
;
承担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校卫生培
训及现场指导
;
经常被兄弟省邀请介绍辽宁学校卫
生工作经验
。
目前
,
他正在修改
《
学校卫生工作条
例
》、
牵头制定卫生部
《
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
学校卫生监督执法规程指引
》
等规章
。
多年来
,
潘德鸿恪尽职守
、
勤勉敬业
,
为推动全
省乃至全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做出
了不懈的努力
,
得到了卫生监督同行的广泛赞誉
。
1
恪尽职守
,
以保障全省学生身体健康为己任
潘德鸿带领学校卫生监督团队
,
走遍全省
14
个
市
、100
个县区
,
深入学校
300
余所
,
科学工作
,
在实
践中注意调查研究
,
总结经验
,
书写工作笔记
50
余
万字
。
利用风险评估理论
,
提出了学校食堂卫生
、
安全监管的
18
个重点环节
,
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
堂食品卫生管理找到了抓手
。
他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全省学校卫生工作的发
展方向
。
随着全国卫生监督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
和新法律法规的陆续实施
,
他审时度势
,
及时调整
工作思路
,
改变固有的只抓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的工
作模式
,
将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对学校传染病防
控
、
教学环境等卫生监督上来
,
使学生的生活环境
、
学习环境明显改善
,
有效堵塞了监管漏洞
。
在创先争优中
,
他首创
“
三级培训
”
模式
,
打造一支
过硬的战线队伍
。
他树立全省学校卫生监督一盘棋的
思想
,
注重战线队伍的培养
,
一方面树立卫生监督执法
的整体形象
,
另一方面促进学校卫生工作提质量
、
上水
平
。
所以他努力钻研业务
、
强化管理
,
及时掌握国内外
的最新动态
,
多次为所内和战线监督员培训法律法规
和新知识
、
新要求
,
及时为基层解决疑难问题
,
鼓励
、
引
导战线队伍向更高层次和领域迈进
,
不断提高队伍的
·123·
执法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
在不断研究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方法
,
探索长
效监管机制的同时
,
潘德鸿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全省
工作的组织协调
、
监督指导及大案要案的查处上
。
他直接参与查处各级各类学校违法案件
50
余件
,
罚
款
10
万余元
,
指导下级机构处理违法案件多件
。
多
次在全国会议或培训班上介绍辽宁省的经验并得
到推广
。
他组建了全国首个省级学校卫生法制专
业学术研究组织
—
辽宁省卫生法学会学校卫生法
制专业委员会
,
任主任委员
,
为全省学校卫生监督
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2
大胆探索
,
引领全国学校卫生监督创新发展
凭借多年卫生监督工作的扎实基础
,
潘德鸿提出
了
“
课题带工作
,
工作促课题高质量完成
”
的工作理念
。
承担并高质量地完成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
,
以此带
动全国学校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创新开展
。
他在全国率先主持研究
“
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
级管理
”
监管模式
,
提出用量化分级来评定学校卫
生信誉度等级从而加强管理的方法
,
得到了卫生部
监督局的大力支持
。2011
年
6
月
,
省卫生厅
、
教育
厅联合下发通知
,
要求此模式在全省试点
。
目前
,
全省已有
3000
余所各级各类学校参加试点
。
他主持研究
WHO《
中国北部
、
中部农村小学校
学生食品安全五个关键点的引入
》
工作
,
获得了卫
生部监督局
、WHO
亚太区的较高评价
。
他承担了卫
生部卫生监督中心重点科研项目
《
学校卫生监督执
法规程指引
》
的研制和中国卫生监督协会
《
学校卫
生监督管理办法
》
科研项目
;
参加编写
《
学校卫生监
督手册
》;
配合多家单位完成了其他多项国家级学
校卫生研究课题
。
他承担了修改
《
学校卫生工作条
例
》
的研究工作
;
带领辽宁省卫生监督所
、
中国医科
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制修订了多项国家标准
。
并参
与了卫生部
、
教育部
、
国家药监局有关学校卫生及
少儿卫生领域的政策制定和有关事宜的决策
。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
潘德鸿同志充分认识到自己
在工作中必须想在先
,
干在前
,
吃苦在前
,
享受在后
。
尤其在危难之时
,
他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用
,
无私奉献
,
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目标
。
《
·124·
3
抗击禽流感的一线的勇士
2005
年
11
月
4
日省卫生监督所接到上级通
知
,
需一批监督员赴辽宁省北宁
、
黑山县阻击
“
禽流
感
”
暴发
。
潘德鸿同志率先报名
、
带头请战
,
以队长
身份参加了抗击
“
禽流感
”
战斗
。
他带领全队人员
驻扎的疫点北宁市常台村
,
该村有
830
户人家
,
覆盖
面积大
,
每天起早贪黑步行到百姓家中
,
逐户
“
排
查
”,
不怕被感染
。
每天要步行四十里路
,
脚上磨出
了血泡
,
没有退缩
,
仍然坚持战斗
。
他既要给村民
测量体温
、
问疫情
、
搞流调
,
又要背起药箱
,
进行消
毒指导
;
有时老乡思想有顾虑
、
不配合
,
还要耐心做
解释和思想工作
。
晚上要集中汇总
、
统计上报情
况
,
还要去村委会值夜班
。
他的奉献精神
,
感化了
一方热土
。
村主任主动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馒头
、
米
粥和咸鸡蛋表达谢意
,
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
村委
会主任激动地说
:“
他们工作那个认真劲
,
真值得佩
服
”。
正是潘德鸿同志带领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
伍
,
成功地完成了禽流感疫情
“
阻击战
”,
有效地控
制了禽流感的发生
,
确保了一方民众的健康和安全
。
4
抗震救灾一线的战士
2008
年汶川大地震
,
潘德鸿同志两次深入灾区
,
参加什邡
、
安县灾后卫生防疫
、
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
突如其来的
“5·12”
汶川特大地震
,
打破了一
切平静
。
潘德鸿同志第一时间向所党委书面申请
,
要求赴灾区工作
。
2008
年
5
月
19
日
,
潘德鸿同志随省卫生厅百名
卫生监督员从沈阳日夜奔袭
,38
小时赶赴重灾区什
邡湔氐镇
。
他马上投入工作
,
深入灾民点走访
,
及时
掌握灾民生活卫生状况和卫生防疫现状
。
在重灾区
什邡湔氐镇
,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平常工作经验
,
充分
发挥省级专家的业务专长
,
提出了
《
关于加强大口井
防护及水质卫生管理的建议
》
等
7
个工作建议
,
有力
地指导了灾后救援阶段卫生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
2008
年
6
月
25
日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
辽宁省
卫生系统派出
70
名卫生监督员
,
对口支援安县卫生
监督工作队
,
刚由什邡返回几日的潘德鸿同志再次
赴安县灾区工作
。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为尽快掌握安县震后卫生监督工作方法
,
潘德
鸿同志带领监督员深入晓坝镇等重灾乡镇
,
了解受
灾群众安置点的集中供餐场所
、
建筑工地食堂
、
集
中式供水单位和学校等重点区域
、
重点人群的食品
和饮用水状况
。
针对存在的问题
,
和前线指挥部专
家一道
,
迅速提出了
“
科学
、
有序
、
规范
、
属地
”
的八
字工作方针
,
确定了卫生监督工作重点和思路
。
为
更好地指导灾后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
础
。
他带领同志们制定灾区食品
、
饮水等的八个卫
生要求
,
开展卫生知识宣传
,
实行三层培训制度
。
2008
年
7
月
3
日至
4
日是四川省高考的日子
。
从
7
月
1
日开始
,
潘德鸿同志即带领安县卫生局
、
监
督所及我省赴安县监督员对全县
2180
名高考考生
的饮食
、
饮水卫生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
帮助考点查
找食堂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
提出解决的办
法
,
有效的保障了高考学生的饮食饮水安全
。
正是他和队员们在安县震后卫生监督工作的
迅速全面展开
,
使得所有
20
个乡镇未发生一起食源
性疾患
、
饮用水污染
、
传染病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
事故
,
做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
5
清正廉洁
,
严于律己的健康卫士
多年来
,
潘德鸿注重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
,
认真研
读马列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
自觉按照
“
八个坚持
、
八个反对
”
严格要求自己
,
奉行
“
八荣八耻
”,
在日常卫
生监督执法过程中
,
始终恪守职业道德
,
做到
“
常修为
政之德
,
常思贪欲之害
,
常怀律己之心
”,
处处注意党员
干部的自身形象
,
维护卫生监督执法的整体形象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潘德鸿同志在政治上
的坚定性
、
品德上的纯洁性与业务能力上的先进
性
,
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由衷的赞誉
。
他带领的学校
卫生监督团队连续七年被评为卫生监督执法先进
集体
,
他本人连续多年被省卫生厅和省卫生监督所
评为先进工作者
,
并获得多项先进个人称号
。
工作之余
,
潘德鸿同志喜欢篆刻
。
他曾经将
金刚石
”
三字刻为一方印章以明志
,
以金刚石般的
坚韧毅力
,
做学生健康的守卫者
,
就是潘德鸿同志
人生的真实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