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SNB

IT圈 admin 47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21日发(作者:孙馨)

英特尔Intel Sandy Bridge 处理器

2011年Intel全新架构的32nm制程Sandy Bridge处理器将全面上市,取代现有的CPU系列

产品。

说到Intel全新的Sandy Bridge处理器,便不能不提其架构。我们知道,现在的处理器都

在提出一个新的理念“融合”。即将CPU和GPU集合起来。在核心代号为Clarkdale的32nm

工艺i3/i5处理器中,Intel已经做到了,不过之前的解决方案是将一颗32nm制程的CPU核

心和45nm的GPU核心封装在一起。而Sandy Bridge则是32nm的CPU和GFU都在一块晶圆上。

这将是革命性的。较现有同频率的产品之下,在维持相近的功耗,显示与处理效能至少有10%

以上的进步。

融合之王

板载显卡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思维中,板载显卡(指集成于主板芯片组中的显卡)不过是一种“不得已

而为之”的折中方案——两三年前确实如此。但以强劲的2010新酷睿家族为代表的“处理器

+英特尔高清显卡”的组合,已经开始挑战这种传统的观念。眼下,另一幅崭新的画卷正在

徐徐展开,汹涌而至的Sandy Bridge架构,其“处理器与无缝内置的图形处理芯片(即核

芯显卡)”的强势组合,已是大势所趋,并将彻底颠覆传统——板载显卡曾经的辉煌犹如回

光返照,浮华不再。

市场拐点提前到来

这不是想象中的场景,两则来自资深市场调研机构的报告可以佐证以上即将发生的事

实。Jon Peddie Research最近发布了一份题为《EPG、HPU创造的机遇、威胁和变革——拐

点一触即发》的报告,其中对板载显卡未来前景表示忧虑,他们认为到2015年,传统板载显

卡将彻底消失,这个过程会非常迅速,取而代之的将是整合度更高的CPU内嵌显卡方式。

无独有偶,不久前另一家调研机构iSuppli发布的一份报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不过

他们关注的是移动计算市场。报告预测到2014年,将有80%的笔记本电脑采用集成显示核心

的处理器,这意味着移动独立显卡将在未来4年内失去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显卡市场的拐点已经不期而至,无论在桌面市场还是移动市场,CPU核显将取代板载显

卡乃至独立显卡的变革不可逆转。对于IT产业而言,芯片技术带来的这起变革是一次良好

的发展契机——IT业有望向前迈进一大步;但更是生存挑战——对于一些显示芯片厂商来

说,实在没有什么能比丢掉大把市场份额更可怕。

高端独显岌岌可危

与板载显卡面临的局势相同,传统豪门高端独立显卡数年来苦心经营建立的优势也在逐

渐消失殆尽。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上演的事实,有数据为证:2008年以来,独立显卡

份额尚且能维持在30%上下,在过去的一年中甚至还有略微增长,但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回

光返照”。Jon Peddie Research的报告显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独立显卡份额已经开始

了新一轮的跌势,到2011年跌幅还将加剧,而到2015年,它们仅会保留可怜的10%的份额,

并且这还不是最坏的状况。

独立显卡面临的窘境来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CPU集成显卡性能的不断攀升令对不

需要极端3D性能需求的广大用户失去了采购高端独立显卡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显示芯

片厂商长久以来坚持的技术路线也正在遭遇瓶颈。以某图形芯片厂商为例,由于坚持大芯片

策略,近两年市场份额不断滑落。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由于GPU的复杂度不断攀升,

成本更是在竞争中占不到任何便宜,这更加凸显了处理器厂商的研发实力和产品优势。

种种迹象表明,一个属于集成显卡的新时代即将到来,不过这一次胜利女神并没有眷顾

传统的板载显卡而是CPU中的核显。与此同时,CPU核显的胜利来得如此之快,也有些让人

始料不及。

谁是幕后推手

技术总是优胜劣汰,物美价廉的成熟解决方案不会平白无故走向没落。那么,刚刚问世

不到一年的CPU核显为何有着如此令人憧憬的未来?

答案只有七个字:技术创新与变革。以英特尔即将发布的Sandy Bridge为代表的异构

处理器无论从技术的创新性、应用模式的超前性,还是解决方案的整合度等方面来说,都堪

称史无前例。这也难怪Jon Peddie Research的分析师对这款尚未发布的产品赞不绝口,称

之为 “革命性的技术”, 而两家分析机构极其类似的市场报告无疑也是基于对Sandy

Bridge等异构处理器乐观前景的预期。

实际上,Sandy Bridge并不是这股变革潮流的潮头,它更多的是一种青出于蓝的“锦

上添花”。早在今年年初,英特尔便试水了“CPU+GPU”这种全新的产品模式,以32nm酷睿

i3/i5处理器为标志的新酷睿家族首次将显示核心与CPU计算核心封装为一体,并以高速的

QPI总线互连。无论技术层面还是产业层面,这都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之举。

无需过多引述,迄今为止的市场反响已经证明了“CPU集成显示核心”这种新策略的成

功之处,而这只是一个开始,“独显→北桥板载集显→CPU”,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已经形

成并快速步入实质性阶段。

应用模式变革

尽管尚未发布,即将到来的Sandy Bridge处理器已经给予业界极高的期待值,这不仅

源于其充满变革的首度将CPU计算核心与显示核心完全融合在一颗硅芯片中,更是得益于它

将要引领的新一轮应用模式变革——以Sandy Bridge为核心构筑的PC,不再是一台简单的

家庭电脑,而是一个全新的影音体验中心。

借助Sandy Bridge强大的综合图形性能,用户无须购买独立显卡即可在较高的画质下

驾驭绝大部分主流3D游戏,其中便包括时下最热门的《星际争霸II》。利用其无线显示技术

(WiDi),小尺寸笔记本电脑上的内容即可实时流畅地传送至客厅的大屏幕电视,与家人一

同分享高清的精彩。此外,英特尔高速视频同步技术带来的数倍于传统PC的视频转码速度,

在应付Youtube、优酷等视频分享网站或各种不同格式的手持设备时,都将游刃有余。而英

特尔引触3D影院技术则能让你足不出户既能轻松搭建自己的立体3D影院„„随着一系列海

2024年5月21日发(作者:孙馨)

英特尔Intel Sandy Bridge 处理器

2011年Intel全新架构的32nm制程Sandy Bridge处理器将全面上市,取代现有的CPU系列

产品。

说到Intel全新的Sandy Bridge处理器,便不能不提其架构。我们知道,现在的处理器都

在提出一个新的理念“融合”。即将CPU和GPU集合起来。在核心代号为Clarkdale的32nm

工艺i3/i5处理器中,Intel已经做到了,不过之前的解决方案是将一颗32nm制程的CPU核

心和45nm的GPU核心封装在一起。而Sandy Bridge则是32nm的CPU和GFU都在一块晶圆上。

这将是革命性的。较现有同频率的产品之下,在维持相近的功耗,显示与处理效能至少有10%

以上的进步。

融合之王

板载显卡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思维中,板载显卡(指集成于主板芯片组中的显卡)不过是一种“不得已

而为之”的折中方案——两三年前确实如此。但以强劲的2010新酷睿家族为代表的“处理器

+英特尔高清显卡”的组合,已经开始挑战这种传统的观念。眼下,另一幅崭新的画卷正在

徐徐展开,汹涌而至的Sandy Bridge架构,其“处理器与无缝内置的图形处理芯片(即核

芯显卡)”的强势组合,已是大势所趋,并将彻底颠覆传统——板载显卡曾经的辉煌犹如回

光返照,浮华不再。

市场拐点提前到来

这不是想象中的场景,两则来自资深市场调研机构的报告可以佐证以上即将发生的事

实。Jon Peddie Research最近发布了一份题为《EPG、HPU创造的机遇、威胁和变革——拐

点一触即发》的报告,其中对板载显卡未来前景表示忧虑,他们认为到2015年,传统板载显

卡将彻底消失,这个过程会非常迅速,取而代之的将是整合度更高的CPU内嵌显卡方式。

无独有偶,不久前另一家调研机构iSuppli发布的一份报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不过

他们关注的是移动计算市场。报告预测到2014年,将有80%的笔记本电脑采用集成显示核心

的处理器,这意味着移动独立显卡将在未来4年内失去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显卡市场的拐点已经不期而至,无论在桌面市场还是移动市场,CPU核显将取代板载显

卡乃至独立显卡的变革不可逆转。对于IT产业而言,芯片技术带来的这起变革是一次良好

的发展契机——IT业有望向前迈进一大步;但更是生存挑战——对于一些显示芯片厂商来

说,实在没有什么能比丢掉大把市场份额更可怕。

高端独显岌岌可危

与板载显卡面临的局势相同,传统豪门高端独立显卡数年来苦心经营建立的优势也在逐

渐消失殆尽。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上演的事实,有数据为证:2008年以来,独立显卡

份额尚且能维持在30%上下,在过去的一年中甚至还有略微增长,但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回

光返照”。Jon Peddie Research的报告显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独立显卡份额已经开始

了新一轮的跌势,到2011年跌幅还将加剧,而到2015年,它们仅会保留可怜的10%的份额,

并且这还不是最坏的状况。

独立显卡面临的窘境来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CPU集成显卡性能的不断攀升令对不

需要极端3D性能需求的广大用户失去了采购高端独立显卡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显示芯

片厂商长久以来坚持的技术路线也正在遭遇瓶颈。以某图形芯片厂商为例,由于坚持大芯片

策略,近两年市场份额不断滑落。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由于GPU的复杂度不断攀升,

成本更是在竞争中占不到任何便宜,这更加凸显了处理器厂商的研发实力和产品优势。

种种迹象表明,一个属于集成显卡的新时代即将到来,不过这一次胜利女神并没有眷顾

传统的板载显卡而是CPU中的核显。与此同时,CPU核显的胜利来得如此之快,也有些让人

始料不及。

谁是幕后推手

技术总是优胜劣汰,物美价廉的成熟解决方案不会平白无故走向没落。那么,刚刚问世

不到一年的CPU核显为何有着如此令人憧憬的未来?

答案只有七个字:技术创新与变革。以英特尔即将发布的Sandy Bridge为代表的异构

处理器无论从技术的创新性、应用模式的超前性,还是解决方案的整合度等方面来说,都堪

称史无前例。这也难怪Jon Peddie Research的分析师对这款尚未发布的产品赞不绝口,称

之为 “革命性的技术”, 而两家分析机构极其类似的市场报告无疑也是基于对Sandy

Bridge等异构处理器乐观前景的预期。

实际上,Sandy Bridge并不是这股变革潮流的潮头,它更多的是一种青出于蓝的“锦

上添花”。早在今年年初,英特尔便试水了“CPU+GPU”这种全新的产品模式,以32nm酷睿

i3/i5处理器为标志的新酷睿家族首次将显示核心与CPU计算核心封装为一体,并以高速的

QPI总线互连。无论技术层面还是产业层面,这都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之举。

无需过多引述,迄今为止的市场反响已经证明了“CPU集成显示核心”这种新策略的成

功之处,而这只是一个开始,“独显→北桥板载集显→CPU”,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已经形

成并快速步入实质性阶段。

应用模式变革

尽管尚未发布,即将到来的Sandy Bridge处理器已经给予业界极高的期待值,这不仅

源于其充满变革的首度将CPU计算核心与显示核心完全融合在一颗硅芯片中,更是得益于它

将要引领的新一轮应用模式变革——以Sandy Bridge为核心构筑的PC,不再是一台简单的

家庭电脑,而是一个全新的影音体验中心。

借助Sandy Bridge强大的综合图形性能,用户无须购买独立显卡即可在较高的画质下

驾驭绝大部分主流3D游戏,其中便包括时下最热门的《星际争霸II》。利用其无线显示技术

(WiDi),小尺寸笔记本电脑上的内容即可实时流畅地传送至客厅的大屏幕电视,与家人一

同分享高清的精彩。此外,英特尔高速视频同步技术带来的数倍于传统PC的视频转码速度,

在应付Youtube、优酷等视频分享网站或各种不同格式的手持设备时,都将游刃有余。而英

特尔引触3D影院技术则能让你足不出户既能轻松搭建自己的立体3D影院„„随着一系列海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