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发(作者:由又蓝)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主要包含:工艺美术品制作与
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
的关于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篇1
浅探艺术设计与生活
摘 要:设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人们使用方便、快捷、美
观的产品时,是否会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习惯会因为使用这些设计而发
生改变,是否发现习以为常的行为后面是设计师事先设计好的?文章以
设计与生活行为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和反思,通过案例来探索设计与
行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设计; 生活; 行为; 无意识
“行为”是主体的活动或对环境的反应,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集体”和“组织”。①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由人与
环境的相互关系决定,而行为是指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所以只有
受行为环境调节的行为我们才将之称作为“行为”人的行为总是发生
在某一特定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②。
既然人的行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那么工具对于人的影响就必
然的存在。在早期人类阶段,智人还没有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只能
通过发现物体的其他用途来“发现”工具,例如长树枝可以当棍子使
用,干草可以垫在身子下面使休息更舒适。当人类的第一件工具被制
造出来时,随之而来的行为改变也就发生了。
因为任何工具的制造与产生都带有目的性,而由于有明确的目的
性,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举动,例如当人类发明的石刀,就会出现用
刀切割的动作形态,而在石刀出现之前,是没有任何“人”能理解切
割这个姿势所包含的意义和结果的。正如钻木取火的出现才使得人的
行为中大量的出现双手合十迅速摩擦的姿势,因为这是一种符号信息,
但凡有钻木取火经验的原始人看到这个动作,就会知道对方是在做什
么,而在钻木取火出现之前,有人能理解这一系列动作的含义么。
智人时期的“设计”,根本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至
现在,设计或者设计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
所使用的任何人造物都是经过设计的,是工程师与设计师共同完成的
一种行为载体,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于使用这些物品而大多数没有注意
到一个现象,就是设计活动不仅设计了我们所使用的人造物,同时也
设计了我们的行为。
那么,如何理解“行为设计”?在本文中,笔者所涉及到的“行为
设计”是指设计师在构思一件产品时就已经设想好与之相关的使用行
为与方式,即大众如何使用产品。举个简单的例子,电话发明之前,
人类普遍的肢体活动中,没有手持听筒这个姿势,因为不会有人长时
间的拿一个物体放在自己的脸旁,但是自从贝尔的电话成功后,人们
就接受了这种行为在生活中出现,因为这种行为利于我们通过打电话
沟通。
当这种行为在人们的生活中稀松平常时,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行为其实也是设计产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如何使用产品,是设
计师所提前构思设计好的,通过对产品的修改或改变就可以控制人的
肢体行为,而且人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这种预先设定好的指令。我
们继续以电话为例子,早期的电话都是手摇式,这就规定了人在使用
电话时需要先摇几圈,才能联系到接线员。
之后随着电话的发展,人的行为也开始变化,拨盘电话的出现改
变了手摇式电话复杂的操作方式,人们打电话的形态由手摇变为了拨
盘,而按键电话的出现使打电话又从拨盘变成了点击,人们一直接受
这种设计师给我们带来的新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随着产品的普及而
变的习以为常,当十几年前,我们的聚会是以聊天喝茶打牌为主时,
谁也不会想到如今的聚会许多人会在现场默默的玩弄自己的手机。设
计师不但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而且改变了人的行为方式,改变着人们的
认知。
人的行为之所以会随着产品的改变而变化是因为人的认知是不断
变化的,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讲“意识处于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意
识流,它有以下重要的特性:意识都是个人的,意识是经常变化着的,
2024年5月25日发(作者:由又蓝)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主要包含:工艺美术品制作与
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
的关于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篇1
浅探艺术设计与生活
摘 要:设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人们使用方便、快捷、美
观的产品时,是否会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习惯会因为使用这些设计而发
生改变,是否发现习以为常的行为后面是设计师事先设计好的?文章以
设计与生活行为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和反思,通过案例来探索设计与
行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设计; 生活; 行为; 无意识
“行为”是主体的活动或对环境的反应,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集体”和“组织”。①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由人与
环境的相互关系决定,而行为是指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所以只有
受行为环境调节的行为我们才将之称作为“行为”人的行为总是发生
在某一特定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②。
既然人的行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那么工具对于人的影响就必
然的存在。在早期人类阶段,智人还没有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只能
通过发现物体的其他用途来“发现”工具,例如长树枝可以当棍子使
用,干草可以垫在身子下面使休息更舒适。当人类的第一件工具被制
造出来时,随之而来的行为改变也就发生了。
因为任何工具的制造与产生都带有目的性,而由于有明确的目的
性,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举动,例如当人类发明的石刀,就会出现用
刀切割的动作形态,而在石刀出现之前,是没有任何“人”能理解切
割这个姿势所包含的意义和结果的。正如钻木取火的出现才使得人的
行为中大量的出现双手合十迅速摩擦的姿势,因为这是一种符号信息,
但凡有钻木取火经验的原始人看到这个动作,就会知道对方是在做什
么,而在钻木取火出现之前,有人能理解这一系列动作的含义么。
智人时期的“设计”,根本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至
现在,设计或者设计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
所使用的任何人造物都是经过设计的,是工程师与设计师共同完成的
一种行为载体,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于使用这些物品而大多数没有注意
到一个现象,就是设计活动不仅设计了我们所使用的人造物,同时也
设计了我们的行为。
那么,如何理解“行为设计”?在本文中,笔者所涉及到的“行为
设计”是指设计师在构思一件产品时就已经设想好与之相关的使用行
为与方式,即大众如何使用产品。举个简单的例子,电话发明之前,
人类普遍的肢体活动中,没有手持听筒这个姿势,因为不会有人长时
间的拿一个物体放在自己的脸旁,但是自从贝尔的电话成功后,人们
就接受了这种行为在生活中出现,因为这种行为利于我们通过打电话
沟通。
当这种行为在人们的生活中稀松平常时,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行为其实也是设计产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如何使用产品,是设
计师所提前构思设计好的,通过对产品的修改或改变就可以控制人的
肢体行为,而且人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这种预先设定好的指令。我
们继续以电话为例子,早期的电话都是手摇式,这就规定了人在使用
电话时需要先摇几圈,才能联系到接线员。
之后随着电话的发展,人的行为也开始变化,拨盘电话的出现改
变了手摇式电话复杂的操作方式,人们打电话的形态由手摇变为了拨
盘,而按键电话的出现使打电话又从拨盘变成了点击,人们一直接受
这种设计师给我们带来的新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随着产品的普及而
变的习以为常,当十几年前,我们的聚会是以聊天喝茶打牌为主时,
谁也不会想到如今的聚会许多人会在现场默默的玩弄自己的手机。设
计师不但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而且改变了人的行为方式,改变着人们的
认知。
人的行为之所以会随着产品的改变而变化是因为人的认知是不断
变化的,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讲“意识处于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意
识流,它有以下重要的特性:意识都是个人的,意识是经常变化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