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凤岗里三十六宅

IT圈 admin 25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26日发(作者:赏运鹏)

“凤岗里三十六宅”昔与今

“凤岗里三十六宅”具体包括哪些村落?目前的书报不仅出现了几种版本,有的还提

出“凤岗里一带不止36宅,而是38个村庄”,或者“凤岗里是48宅,而不是36宅”,

并认为:“凤岗里即今福州建新镇……应是北起洪山桥西端的郭厝里,南至台屿,西至洪塘,

东至闽江边的莫厝、李厝坡”。这种将凤岗里等同于建新镇以及“凤岗区……即飞凤山以北、

南台岛西北部的一块区域”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我们在仓山区工作已经二十年且对该问题感兴趣,经过查阅资料和多年的调查、核实,

了解到的情况是:

飞凤山以北、南台岛西北部的一块区域在清代属侯官县,以新垅港为界,北半部是洪

塘区,南半部才是凤岗区(俗称凤岗里)。

凤岗里(或凤冈里)之名来自境内的“飞凤山”,飞凤山之名的来源有两种传说:因

凤凰栖落此地或因该山形似凤凰。

凤岗里地域的大致范围,东以闽江(或闽江大道)为界,西以乌龙江为界,北以新垅

口至横江渡(在金山大道附近)为界,南以登平山、飞凤山南侧一线(靠近福湾路)为界。

“凤岗里三十六宅”的具体村落是:卢滨洲、后曹洲(含王厝里、许厝里、蔡厝里等)、

潘厝衕(又名潘厝里)、叶宅、洋中厝(又名洋墩厝)、石边头(含马厝里等)、朱宅(含

陈家坪)、谢宅、下道、上元、雁滨、路头、院前、葛屿(又名甲屿)、刘宅(含过透等)、

亭桥(又名陈桥)、冯宅(又名凤泽)、周宅、张宅(含镜浦)、高宅(含庵后等)、亭

头、登平(含杨桃岭、山头道、坊兜)、霞镜(又名下迳)、杨宅、后巷(含高流桥)、

浦上(曾名郭宅)、半道(含前林、后林、塘下洲等)、港头、凤冠、高螺头、山东岭(又

名雁峰岭)、江滨宅(含岭后)、玉兰谷(又名牛栏角)、阡前(又名天前)、西埔头(曾

名秦宅)、马排(含马洲、柴排等)。

以上村落有的依据“宅”的方位而名,如洋中厝、路头、后巷、浦上、半道、港头、

凤冠、高螺头、山东岭、江滨宅等;有的依照“宅”中多数居民的姓氏而名,如卢滨洲、

刘宅、高宅、杨宅等。

另有一些曾与姓氏同一的“宅”,随着时间推移,主体居民姓氏发生变化,但“宅”

名依旧。如石边头,因为石姓人家居住(不是“因为从前此地有一块高大的石头”)而得

名,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居住人家频繁搬迁,现在居民以马姓为主、史姓为次;还有,

潘厝衕现在居民多数姓林,葛屿多数姓李,冯宅多数姓游,张宅多数姓陈,周宅多数姓唐、

潘等,它们都没有因此改换“宅”名。

仅有个别改换“宅”名,据《建新镇志》记载:“朱宅自然村瑞震境原先是陈宅(陈

宅境)……904年,原陈宅居民全部迁出,朱姓人家迁入,陈宅改称朱宅。”后来,刘姓人

家迁入并繁衍壮大,朱宅现在居民多数姓刘,但没有再次改换“宅”名。

福州有一句方言俗语:“凤岗里三十六宅,行到目睭摆冷白。”“行”读giang(去

声),即“走”;“目睭”即“眼睛”、“摆冷”即“翻动”,“目睭摆冷白”即“翻白

眼”。

自古以来,这句俗语的本意就是:凤岗里地形地貌复杂,路难识、厝难认,陌生人到

此常常晕头转向,不知道应该怎么走,以致“目睭摆冷白”。福州民俗学者王启生的《福

州史话》就有比较准确的解释:“原因是古代凤岗里地广人稀,村落很小……内地闲花野草,

2024年5月26日发(作者:赏运鹏)

“凤岗里三十六宅”昔与今

“凤岗里三十六宅”具体包括哪些村落?目前的书报不仅出现了几种版本,有的还提

出“凤岗里一带不止36宅,而是38个村庄”,或者“凤岗里是48宅,而不是36宅”,

并认为:“凤岗里即今福州建新镇……应是北起洪山桥西端的郭厝里,南至台屿,西至洪塘,

东至闽江边的莫厝、李厝坡”。这种将凤岗里等同于建新镇以及“凤岗区……即飞凤山以北、

南台岛西北部的一块区域”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我们在仓山区工作已经二十年且对该问题感兴趣,经过查阅资料和多年的调查、核实,

了解到的情况是:

飞凤山以北、南台岛西北部的一块区域在清代属侯官县,以新垅港为界,北半部是洪

塘区,南半部才是凤岗区(俗称凤岗里)。

凤岗里(或凤冈里)之名来自境内的“飞凤山”,飞凤山之名的来源有两种传说:因

凤凰栖落此地或因该山形似凤凰。

凤岗里地域的大致范围,东以闽江(或闽江大道)为界,西以乌龙江为界,北以新垅

口至横江渡(在金山大道附近)为界,南以登平山、飞凤山南侧一线(靠近福湾路)为界。

“凤岗里三十六宅”的具体村落是:卢滨洲、后曹洲(含王厝里、许厝里、蔡厝里等)、

潘厝衕(又名潘厝里)、叶宅、洋中厝(又名洋墩厝)、石边头(含马厝里等)、朱宅(含

陈家坪)、谢宅、下道、上元、雁滨、路头、院前、葛屿(又名甲屿)、刘宅(含过透等)、

亭桥(又名陈桥)、冯宅(又名凤泽)、周宅、张宅(含镜浦)、高宅(含庵后等)、亭

头、登平(含杨桃岭、山头道、坊兜)、霞镜(又名下迳)、杨宅、后巷(含高流桥)、

浦上(曾名郭宅)、半道(含前林、后林、塘下洲等)、港头、凤冠、高螺头、山东岭(又

名雁峰岭)、江滨宅(含岭后)、玉兰谷(又名牛栏角)、阡前(又名天前)、西埔头(曾

名秦宅)、马排(含马洲、柴排等)。

以上村落有的依据“宅”的方位而名,如洋中厝、路头、后巷、浦上、半道、港头、

凤冠、高螺头、山东岭、江滨宅等;有的依照“宅”中多数居民的姓氏而名,如卢滨洲、

刘宅、高宅、杨宅等。

另有一些曾与姓氏同一的“宅”,随着时间推移,主体居民姓氏发生变化,但“宅”

名依旧。如石边头,因为石姓人家居住(不是“因为从前此地有一块高大的石头”)而得

名,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居住人家频繁搬迁,现在居民以马姓为主、史姓为次;还有,

潘厝衕现在居民多数姓林,葛屿多数姓李,冯宅多数姓游,张宅多数姓陈,周宅多数姓唐、

潘等,它们都没有因此改换“宅”名。

仅有个别改换“宅”名,据《建新镇志》记载:“朱宅自然村瑞震境原先是陈宅(陈

宅境)……904年,原陈宅居民全部迁出,朱姓人家迁入,陈宅改称朱宅。”后来,刘姓人

家迁入并繁衍壮大,朱宅现在居民多数姓刘,但没有再次改换“宅”名。

福州有一句方言俗语:“凤岗里三十六宅,行到目睭摆冷白。”“行”读giang(去

声),即“走”;“目睭”即“眼睛”、“摆冷”即“翻动”,“目睭摆冷白”即“翻白

眼”。

自古以来,这句俗语的本意就是:凤岗里地形地貌复杂,路难识、厝难认,陌生人到

此常常晕头转向,不知道应该怎么走,以致“目睭摆冷白”。福州民俗学者王启生的《福

州史话》就有比较准确的解释:“原因是古代凤岗里地广人稀,村落很小……内地闲花野草,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