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发(作者:初沛凝)
腾冲汉语方言的特点
摘要:通话是现代汉语的共同语,腾冲方言属于现代汉语北方
方言西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腾冲方言和普通话相比有相同之处,
又区别于普通话。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使得腾冲方言逐
渐区别于其他方言。本文就腾冲方言的地理概况、汉语方言的语音、
语法、词汇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便扩宽汉语方言大家族的研究领域,
促进该地区的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工作。
关键词:况;汉语方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
30-0094-02
一、腾冲县
(一)腾冲县概况
腾冲县地处云南西部边陲,位于东经98°05′—98°46′,北
纬24°38′-25°52′,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37公里。距省城
昆明市660公里。西部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148.075公里,县城
距缅甸克钦克首府密支那217公里。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和历史文
化名城,素有“极边第一城”的美誉。曾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化
模范县”、“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县”和“全国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先进县”。
全县国土总面积584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21个行政
村(办事处),2730个自然村,2003年末总人口60.9万。有汉、
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3种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6种。
1984年腾冲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和省级对外开放口岸,
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口岸。有归侨、侨眷4万多人,海外侨胞
11万多人,分布于缅甸、泰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台
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腾冲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西汉时称滇越,属益
州郡,东汉属永昌郡,唐时属南诏,宋时属大理国。公元1253年
(元宪宗3年)设腾冲府。后几经更名,于1913年改为腾冲县。
1942年5月,腾冲被日军侵占,1944年9月光复,是滇西抗战的
主战场,抗战时期中国战场后方重要运输线——史迪威公路(中印
公路)穿境而过,是中国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驿站,是历史上中缅贸
易集散地,也是我国最大的翡翠珠宝集散地。
(二)腾冲地区使用语言的概况
腾冲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2001年12月3日全县有少数民族
26种39392人,人口占全县总口59387的6.6%,其中世居少数民
族共6种,即傣族、傈僳族、回族、傣族、白族、阿昌族。提起腾
冲,人们都喜欢用“神奇丰富、五彩缤纷” 八个字来形容,这里 不
仅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其中,又以
傈僳族的民俗风情最有名,为中外游客所向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腾冲县汉语方言的主要特点
(一)语音
声母共23个,分别是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ch sh r
z c s ,韵母有 iu ie ang iang ai uai ong uong ai uaiei uei
era o iaoou iouan ianuan iu en in uen。
腾冲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调值分别是55、31、
42、53。变调凡是原调值用四声符号在原调位上,变调的新变值用
“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在右上角。
1、阳平的变调
阳平分为两类,一类是所有的阳平字,一类是包括一部分的阳
平字,前者用“阳平a”表示,后者用“阳平b”表示。
①阳平a在阳平b和去声后变为y53,如a发明fā24mǐn53
②阳平b在阳平a前面a24,在例见啊在阳平b+阳平a前变a35
如 独木桥
2、去声的变调
①去声在阳平a,去声前边a 24。如但去+去的称谓名词、儿语
等则是前面的去声变阳平。
②去声在“阳平b+阳平a”前,“去声+阳平a”前,“去+去”前
变a35,如漂白河piào35bě24húo53
③去声量词的变调 读去声的量词,前面省去“一”,在阴平、
阳平、上声后看
3、“一”和“不”的变调
“一”和“不”单念和去声前读阳平,如不见 ,在阴平、阳平、
上声前读本调阳平
4、非阴平字变阴平a55
①阳平、去声语素重叠构成的名词,第二个音节变成阴平。如
jiàjià55
②读阳平去去声的单音动词重叠,第二个音节变成阴平kànkà
n55
③词缀“子”在上声前变阴平,如椅子
④词缀“头”和表示方位的“前、下”有的也变阴平,如:石
头
⑤形容词的变调 有的双音形容词重叠,第二个音节变阴平,如:
客客气气,有的abb式形容词,bb部分分为阴平,如:孤零零
⑥有许多复音节词(约15个左右)。第二个有阳平、上声、变
为阴平。如:商量马虎
4、合音
方言中的双音节词,有些因快读而成合音。
腾冲话\普通话语音对应关系
声母的对应关系
b—bp—p m—mf—fd—dt—tn—n l—l g
—gk—k h—hj—jq—qx—xzh—zh ch—ch
sh—shr r je eqs sx
(二)词汇
基本词和一般词和普通话较为接近,但带有方言特色的词汇很
多。因为,当地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少数民族语言对当地汉语方
言词汇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啊糟——皮肤上的污垢巴鱼——鱼芭蕉果——芭蕉不单子
——可怜秋乎——想象中的怪物——用于吓唬小孩层子——散二
气——捣蛋——不合作寡——鸡蛋臭了玉麦——包谷客地老——
果名辣蒜——大蒜么么——感叹词哪点——哪里诺诺——睡觉日
不拢送——稀里糊涂——懒散呜呜——喝的水捂脖——围巾物件
——东西昨去年——去年
(三)语法
后缀“子”。
在腾冲方言中没有儿化音。普通话的儿化词,腾冲有的不儿化,
如普通话的“脸儿/门儿/芽儿”,方言说成“脸/门/豆芽”多数说
成“子”或者重叠语素。如“盖儿”说成“盖盖”,“勺儿”说成“勺
子”有些支重叠语素,如“堆儿”说成“堆堆”。
后缀“场”。
腾冲方言有“看头/想头”等用头做后缀表示动作行为的语素构
成的名词。方言里还有用场的,而且“场”的用途比“头”广泛,
用“头”的典范大多可以换成“场”,如“听头/玩头/想头”,用“场”
的地方不可以换成“头”,如“气场/包弹场”就不可换成“气头/
包弹头”。
形容词的构成。
1、双音名词+双音后缀
在腾冲方言里,bāsāhélé等后缀附加于名词之后,构成新
的词语,在句子中做定语、主语、补语,如:“鼻涕 nā nāng 的样
子,双手泥巴g ǔ cī 的,她哭得眼泪bá sā de ”
2、ab -l - ,ad--l-,ag-l-式形容词
腾冲方言有许多abb式形容词,但与普通话有同有异,同的
如“绿莹莹、黑黝黝”等。在腾冲方言里a带的bb往往是方言音,
如淡biá biá、浓 due24due53
有的语素带不同的bb,表示不同德感情色彩。如“白”带“白
生生”
3、二……二……
有的形容词语素放在“二”后,并与“二”一起重叠起来,表
示人们不喜欢的状态。如“二悠二悠、二诮二跷”
句子特殊表示。
1、干+动词 +湿+动词
一些单音动词放在“干”、“湿”之后,构成“干+动词 +湿+动
词”的格式,表示说话人所部喜欢的动作行为,如:干跳湿跳、干
闹湿闹,有时候不用“湿”,而连用“干“,意思也一样,如:干
跳干跳 。干跳干跳的“干”,音转为gá,则带有一种似嗔实喜的感
情,如:在学会走路就gá跳gá跳得。
2、“家”和“老”
方言中“家“房子数量词组后,有往多说或极言其多的意思,
如:”生了八个家小人“。有时,谓语后面加”到,句尾加“呢“说
或极言其多的意思更加明显。如:”生到了八个家小人呢“
“老”房子各位数和量词之间,有往少里说或者极言其少的意
思,如:吃了两老些,又不有多吃“、有时前面加”才:往往少里
说或者极言其少的意思更加明显,如吃了两老些,才不有多吃。“老”
还表示微嗔或不满,如:一个大老人,才提半桶水。
副词“又”。
普通话中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用语未实现,“又”则
用于已经实现,方言中“再”可以用于未实现,如“再吃一晚嘛”、
“我走了,明天再来”
概数、成都、被动表示。
概数表示法。
普通话中用“几”放在“十、百、千、万、“等后面表示概数,
如“三十几、四百几”方言中除这种用法外,还可以把“几”放在
个位数和“十、百、千、万、”之间。如他们学校有三几千学生。
这里的“三几千”是三千左右的意思。数量词组之间可以插入“几”
表示概数。如:打半几斤醋。就是谁半斤左右。
程度表示法。
形容词 ne 不得 ne如:热ne不得 ne
如热呢不得,还可以加靠 也就是热呢不得靠。表示心理活动的
的动词“喜欢”“害怕”“讨厌”等也可以用上述的表示法。如喜欢
ne 不得ne,喜欢到不到,喜欢到不得靠。
被动表示法方言中用着【zhuo】来表示被动。如:你的书着她
拿走了。
程度补语的省略。
方言对表示程度 的补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省略,方式有:其
一、省去得后面的词语,句末或加哟。如:今天我忙得喘不过气来,
可以改为,我今天忙得哟。省去后面的词语,后面加把,如把我忙
得。
参考文献:
[1]骆小所.现代汉语引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兴中、王渝光.语言学概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吴积才、颜晓云.云南方音辨正[m].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
[4]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语文出版社,1999.
[5]赵卫华.临沧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
范大学学报,2007.
[6]洪波.范畴组块材料—云南普通话学习者的语音知觉和加工
[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7]桂明超.昆明方言重叠结构对词的语义和声调的影响[j].语
言研究,1999.
[8]涂良军.少数民族语言对云南汉语方言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
[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9]李琳.小议云南下关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语音差别[j].云南
农业大学学报,2009.
2024年5月27日发(作者:初沛凝)
腾冲汉语方言的特点
摘要:通话是现代汉语的共同语,腾冲方言属于现代汉语北方
方言西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腾冲方言和普通话相比有相同之处,
又区别于普通话。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使得腾冲方言逐
渐区别于其他方言。本文就腾冲方言的地理概况、汉语方言的语音、
语法、词汇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便扩宽汉语方言大家族的研究领域,
促进该地区的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工作。
关键词:况;汉语方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
30-0094-02
一、腾冲县
(一)腾冲县概况
腾冲县地处云南西部边陲,位于东经98°05′—98°46′,北
纬24°38′-25°52′,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37公里。距省城
昆明市660公里。西部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148.075公里,县城
距缅甸克钦克首府密支那217公里。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和历史文
化名城,素有“极边第一城”的美誉。曾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化
模范县”、“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县”和“全国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先进县”。
全县国土总面积584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21个行政
村(办事处),2730个自然村,2003年末总人口60.9万。有汉、
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3种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6种。
1984年腾冲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和省级对外开放口岸,
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口岸。有归侨、侨眷4万多人,海外侨胞
11万多人,分布于缅甸、泰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台
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腾冲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西汉时称滇越,属益
州郡,东汉属永昌郡,唐时属南诏,宋时属大理国。公元1253年
(元宪宗3年)设腾冲府。后几经更名,于1913年改为腾冲县。
1942年5月,腾冲被日军侵占,1944年9月光复,是滇西抗战的
主战场,抗战时期中国战场后方重要运输线——史迪威公路(中印
公路)穿境而过,是中国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驿站,是历史上中缅贸
易集散地,也是我国最大的翡翠珠宝集散地。
(二)腾冲地区使用语言的概况
腾冲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2001年12月3日全县有少数民族
26种39392人,人口占全县总口59387的6.6%,其中世居少数民
族共6种,即傣族、傈僳族、回族、傣族、白族、阿昌族。提起腾
冲,人们都喜欢用“神奇丰富、五彩缤纷” 八个字来形容,这里 不
仅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其中,又以
傈僳族的民俗风情最有名,为中外游客所向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腾冲县汉语方言的主要特点
(一)语音
声母共23个,分别是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ch sh r
z c s ,韵母有 iu ie ang iang ai uai ong uong ai uaiei uei
era o iaoou iouan ianuan iu en in uen。
腾冲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调值分别是55、31、
42、53。变调凡是原调值用四声符号在原调位上,变调的新变值用
“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在右上角。
1、阳平的变调
阳平分为两类,一类是所有的阳平字,一类是包括一部分的阳
平字,前者用“阳平a”表示,后者用“阳平b”表示。
①阳平a在阳平b和去声后变为y53,如a发明fā24mǐn53
②阳平b在阳平a前面a24,在例见啊在阳平b+阳平a前变a35
如 独木桥
2、去声的变调
①去声在阳平a,去声前边a 24。如但去+去的称谓名词、儿语
等则是前面的去声变阳平。
②去声在“阳平b+阳平a”前,“去声+阳平a”前,“去+去”前
变a35,如漂白河piào35bě24húo53
③去声量词的变调 读去声的量词,前面省去“一”,在阴平、
阳平、上声后看
3、“一”和“不”的变调
“一”和“不”单念和去声前读阳平,如不见 ,在阴平、阳平、
上声前读本调阳平
4、非阴平字变阴平a55
①阳平、去声语素重叠构成的名词,第二个音节变成阴平。如
jiàjià55
②读阳平去去声的单音动词重叠,第二个音节变成阴平kànkà
n55
③词缀“子”在上声前变阴平,如椅子
④词缀“头”和表示方位的“前、下”有的也变阴平,如:石
头
⑤形容词的变调 有的双音形容词重叠,第二个音节变阴平,如:
客客气气,有的abb式形容词,bb部分分为阴平,如:孤零零
⑥有许多复音节词(约15个左右)。第二个有阳平、上声、变
为阴平。如:商量马虎
4、合音
方言中的双音节词,有些因快读而成合音。
腾冲话\普通话语音对应关系
声母的对应关系
b—bp—p m—mf—fd—dt—tn—n l—l g
—gk—k h—hj—jq—qx—xzh—zh ch—ch
sh—shr r je eqs sx
(二)词汇
基本词和一般词和普通话较为接近,但带有方言特色的词汇很
多。因为,当地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少数民族语言对当地汉语方
言词汇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啊糟——皮肤上的污垢巴鱼——鱼芭蕉果——芭蕉不单子
——可怜秋乎——想象中的怪物——用于吓唬小孩层子——散二
气——捣蛋——不合作寡——鸡蛋臭了玉麦——包谷客地老——
果名辣蒜——大蒜么么——感叹词哪点——哪里诺诺——睡觉日
不拢送——稀里糊涂——懒散呜呜——喝的水捂脖——围巾物件
——东西昨去年——去年
(三)语法
后缀“子”。
在腾冲方言中没有儿化音。普通话的儿化词,腾冲有的不儿化,
如普通话的“脸儿/门儿/芽儿”,方言说成“脸/门/豆芽”多数说
成“子”或者重叠语素。如“盖儿”说成“盖盖”,“勺儿”说成“勺
子”有些支重叠语素,如“堆儿”说成“堆堆”。
后缀“场”。
腾冲方言有“看头/想头”等用头做后缀表示动作行为的语素构
成的名词。方言里还有用场的,而且“场”的用途比“头”广泛,
用“头”的典范大多可以换成“场”,如“听头/玩头/想头”,用“场”
的地方不可以换成“头”,如“气场/包弹场”就不可换成“气头/
包弹头”。
形容词的构成。
1、双音名词+双音后缀
在腾冲方言里,bāsāhélé等后缀附加于名词之后,构成新
的词语,在句子中做定语、主语、补语,如:“鼻涕 nā nāng 的样
子,双手泥巴g ǔ cī 的,她哭得眼泪bá sā de ”
2、ab -l - ,ad--l-,ag-l-式形容词
腾冲方言有许多abb式形容词,但与普通话有同有异,同的
如“绿莹莹、黑黝黝”等。在腾冲方言里a带的bb往往是方言音,
如淡biá biá、浓 due24due53
有的语素带不同的bb,表示不同德感情色彩。如“白”带“白
生生”
3、二……二……
有的形容词语素放在“二”后,并与“二”一起重叠起来,表
示人们不喜欢的状态。如“二悠二悠、二诮二跷”
句子特殊表示。
1、干+动词 +湿+动词
一些单音动词放在“干”、“湿”之后,构成“干+动词 +湿+动
词”的格式,表示说话人所部喜欢的动作行为,如:干跳湿跳、干
闹湿闹,有时候不用“湿”,而连用“干“,意思也一样,如:干
跳干跳 。干跳干跳的“干”,音转为gá,则带有一种似嗔实喜的感
情,如:在学会走路就gá跳gá跳得。
2、“家”和“老”
方言中“家“房子数量词组后,有往多说或极言其多的意思,
如:”生了八个家小人“。有时,谓语后面加”到,句尾加“呢“说
或极言其多的意思更加明显。如:”生到了八个家小人呢“
“老”房子各位数和量词之间,有往少里说或者极言其少的意
思,如:吃了两老些,又不有多吃“、有时前面加”才:往往少里
说或者极言其少的意思更加明显,如吃了两老些,才不有多吃。“老”
还表示微嗔或不满,如:一个大老人,才提半桶水。
副词“又”。
普通话中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用语未实现,“又”则
用于已经实现,方言中“再”可以用于未实现,如“再吃一晚嘛”、
“我走了,明天再来”
概数、成都、被动表示。
概数表示法。
普通话中用“几”放在“十、百、千、万、“等后面表示概数,
如“三十几、四百几”方言中除这种用法外,还可以把“几”放在
个位数和“十、百、千、万、”之间。如他们学校有三几千学生。
这里的“三几千”是三千左右的意思。数量词组之间可以插入“几”
表示概数。如:打半几斤醋。就是谁半斤左右。
程度表示法。
形容词 ne 不得 ne如:热ne不得 ne
如热呢不得,还可以加靠 也就是热呢不得靠。表示心理活动的
的动词“喜欢”“害怕”“讨厌”等也可以用上述的表示法。如喜欢
ne 不得ne,喜欢到不到,喜欢到不得靠。
被动表示法方言中用着【zhuo】来表示被动。如:你的书着她
拿走了。
程度补语的省略。
方言对表示程度 的补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省略,方式有:其
一、省去得后面的词语,句末或加哟。如:今天我忙得喘不过气来,
可以改为,我今天忙得哟。省去后面的词语,后面加把,如把我忙
得。
参考文献:
[1]骆小所.现代汉语引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兴中、王渝光.语言学概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吴积才、颜晓云.云南方音辨正[m].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
[4]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语文出版社,1999.
[5]赵卫华.临沧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
范大学学报,2007.
[6]洪波.范畴组块材料—云南普通话学习者的语音知觉和加工
[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7]桂明超.昆明方言重叠结构对词的语义和声调的影响[j].语
言研究,1999.
[8]涂良军.少数民族语言对云南汉语方言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
[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9]李琳.小议云南下关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语音差别[j].云南
农业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