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邯钢3200m~3高炉开炉达产实践

IT圈 admin 49浏览 0评论

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悉听然)

第33卷第4期 

2011年8月 

甘肃冶金 

V0l_33 No.4 

Aug.,2011 

GANSU METALLURGY 

文章编号:1672-4461(2011)04-0011-04 

邯钢3 200 m3高炉开炉达产实践 

王强,孙康,朱云 

邯郸056015)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摘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烘炉和开炉方案,确定适宜的开炉工作参数,加强高炉操作调剂等措施,邯钢3 200 m 高 

炉实现了开炉快速达产。 

关键词:大型高炉;开炉方案;达产 

中图分类号:TF734.2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of Blowing in and Arrival at Full Capacity of 3 200 m3 

Blast Furnace in Hansteel 

WANG Qiang,SUN Kang,ZHU Yun 

(Hand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Ltd.,Handan 056015,China) 

Abstract:Through establishing reasonable dry—machine and blow—in program,and determining appropriate operating pa- 

rameters for blow-in,strengthening the furnace blast furnace operation adjustment measures,Handan iron and steel compa— 

ny 3 200 m blast furnace to achieved a quick arrival at full capacity. 

Key Words:large sized blast fUl31ace|blow—in plan;arrival at full capacity 

1概述 

邯钢3 200 m 高炉于2008年1月开工建设, 

2009年7月6日建成投产。高炉采用了新型并罐 

式无钟炉顶、雷达探尺、炉顶均压及放散系统小旋风 

除尘器及消音器、易于强化的矮胖炉型、高炉关键部 

位采用轧制带复合扁孔型水流通道的铜冷却壁、炉 

体冷却采用了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出铁场平 

坦化、全液压泥炮及开口机、卡式顶燃式热风炉、嘉 

恒法水渣、重力除尘配合干式布袋除尘煤气处理系 

统、双罐并列总管加分配器粉煤直接喷吹工艺等技 

术。高炉的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融合了目前的国内 

外大型高炉的最新技术成果。此外,在总体布置的 

优化、污染源的优化、污染源的消除及控制设施、能 

2 开炉准备工作 

(1)高炉烘炉。3 200 m 高炉于6月1日10:16 

开始送冷风100 clc左右,35个小时后于6月2日 

21:55开始升温,23 h后于6月3日21:00顶温达 

到300℃,恒温24 h至6月4日20:00以2O℃/h 

的速度升温,13 h后于5日9:00升至500 oC,进入 

500 oC恒温阶段。 

进入500 oC恒温阶段后,因受顶压的限制(非 

高炉因素),风量较小仅1 500 m /min,侧壁升温受 

到影响,炭砖内侧温度较低。6月13日14:30顶压 

方由2 kPa升至15 kPa,风量增加至2 000 m /min。 

14日6:53打开炉顶放散,烘炉结束。具体烘炉曲 

线见图1。 

源回收、废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充分贯彻了循环经济 

理念。 

邯钢3 200 m 高炉于2009年7月6日10:16 

分点火送风,7日3:58分出第一炉铁水,7月15日 

利用系数达到2.02。 

(2)高炉试压。6月14日9:13关闭所有放散开 

始试压查漏,10:15第一次升压200 kPa,1l:55第一 

次试压完毕,12:20开炉顶放散,15日热风炉试压, 

18日拆烘炉导管,试压、查漏、补漏工作到19日方 

结束,持续时间长达5 d。 

禳。 -c0m 

12 甘肃冶金 第33卷 

批,其中湿焦共597 t,灰石60多吨,空焦装完料线 

14.5 Ill。 

6月30日装第三段负荷料,料线12.9 m;7月3 

日装第四段负荷料,料线8.74 m,7月4日将第五段 

负荷料装完,第六段还剩两批料未装,料线1.37 1TI。 

7月5日安装吹管、封人孔。7月6日10:1 1点火送 

风后先上第六段负荷料的最后2批料,方开始继续 

上后续料。点火送风后采用料制 

。 ; ; ; 29(' ,:4O3 。i ,以后根据煤气流分布进行 

图1 3 200 II! 高炉烘炉曲线图 

微调。 

此次3 200 m 高炉开炉的含铁原料采用高碱度 

烧结矿并配加适量锰矿,炉渣碱度用硅石调节,初期 

3 装开炉料 

加萤石改善炉渣流动性。 

高炉开炉装料结构为:炉底铺3O多吨的底焦, 

本次3 200 m。高炉开炉前,详细计算了不同料 

炉缸风口中心线以下用木柴填充,净焦装至炉腹上 

线、不同溜槽角度下炉料的落点位置,为炉料的分布 

沿,空焦装至炉腰上沿以上4 m处。负荷料从炉腰 

规律提供理论基础。实际开炉装料时,从第三段负 

上沿以上4 In开始,自下而上负荷逐渐加重(开炉 

荷料开始按照预设的煤气流分布对焦炭、矿石采用 

料所有焦炭均为新区干熄焦,水分1%)。 

分档位、多环布料方式,随着料线的变化,用激光扫 

6月20日晚开始装枕木至22日晚完毕,25日 

描料面,测量平台宽度和漏斗深度,逐层变换角位, 

19:50开始装净焦,26日3:00结束,净焦装24批, 

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所有开炉料装毕,边缘平台清晰 

补了2批,湿焦共重415 t,折合干焦410 t,净焦装完 

可见约1.6 m,中心漏斗深约1.8 m,料面形状非常 

后料线21.26 m。26日10:O0装空焦,空焦装了32 

理想,开炉后就实现了“中心发展型”煤气流分布, 

煤气利用率提高。具体装料料制见表1。 

表1装料料制表 

料段 

料线范围 3 2 l 

第三段 

15~l3 

2 

取值:14 

2 2 

第四段 

13~9.5 

取值:12 

第五段 

9.5~5 

取值:8 

第六段料 

≤5 

间隔1 m取值 

后续正常料 

料线1.5 

4点火送风及后续操作主要情况 

气。21:o0—22:00间三个铁口均见渣堵口(1#铁口 

埋管通压缩空气),7日3:58分I#铁口出第一炉铁, 

根据开炉方案计划,点火及后续主要操作如下: [si]1.93%,铁水物理热1 320 oC,因煤粉喷吹系统 

(1)风口布置。3200高炉风口配置为:32个风口 

直不能正式投入使用,直至7月12 Ft 16:49分才 

长度均为600 mm,有22个风口直径为130 mm,另 

开始少量的试喷(一次3 t左右),7月15日产量突 

有lO个风口直径120 film。点火前堵10个风口,进 破6 400 t,利用系数达到了2.02 t/m ・d,3200高 

风面积0.2516 m 。 

炉开炉初期的主要操作参数见表2。 

(2)点火送风状况。7月6日上午10:16开始点 

(3)开风口速度、加风情况。7日共捅开5个风 

火送风,风量2 500 m。/min,风温起始750℃,送风 口,9:O0捅开第一个风口(9#风口),9:40捅开25# 

后料线控制在1.5 m,11:24半引煤气,l7:26开始 

风口,风量加到3 500 m /min。19:20捅开第五个 

采用加湿鼓风,初始加湿量为9 g/m ,2 h后加至l5 

被堵风口(7样风口),风量一度加至3 852 m /rain,7 

g/m ,18:34拔出2#、3#、4#铁口导管,2l:()(】全引煤 

日22:50受炉外的影响不能出铁,高炉减风,此后压 

雳 E-m aiI :GS嘛LYJ…L@i26.com 

第4期 王强,等:邯钢3 200 m 高炉开炉达产实践 13 

量关系紧张,憋风难行,但铁水硅素及物理热均不 

(4)出铁出渣情况。7 Et 3:58分打开1#铁口喷 

高,加风困难,8 Et 7:46出现气流,继而崩料,风量 

吹管上的阀门出第一炉铁,[si]1.93%,铁水物理 

减至最低2 0OO m /min,8日未增开风口,9日炉况 

热1 320 clC,碱度0.91,铁量53.3 t,从第一炉铁开 

有所进展,22:39捅开23#风口,14日5:45捅开最 

始就用的正式炭包。第六次铁l5:05出,炉温已降 

后一个风口(17#风口),风量达到5 500 m /min左 

至1。02%,碱度0.93。高炉开炉前期出铁出渣情况 

右,达到了全风作业。 

详见表3。 

表2 3200高炉开炉初期主要操作参数 

表3 3 200 m 高炉开炉前期出铁出渣情况 

(5)快速减焦降硅情况。3200高炉开炉负荷料 

焦比800 kg/t,送风两批料后矿批加到44 t,焦比减 

为709 kg/t;23批料后(约20:o0),矿批加至48 t, 

焦比调至650 kg/t。7日首次铁[si]1.93%,R :0. 

91,达到了开炉要求。铁后,将矿批加到52 t,炉料 

结构为:烧结矿78.8%+锰矿4.8%+自产球16. 

4%,焦比降到630 kg/t。第六炉铁[si]1.02%,但 

铁水物理热一直不高,低于1 400 oC,之后[Si]在1. 

图2 开炉后降硅趋势图 

O%一1.3%范围内。7日21:O0物理热上至1 411 

℃,[Si]1.3%,方将焦比降至610 kg/t,8日夜班观 

个被堵风口,风量达到5 500 m’/min以上,随着 

察炉温下降,1:00又加了10 kg焦比,8日白班610 

风量的逐渐加大,压量关系有所好转,15日利用系 

kg/t的焦比下来后炉温突降,[si]一直在0.5%~ 

数达到2.O2,考虑到边缘气流较弱调整料制疏导边 

0.65%之间,物理热1 430—1 465℃,直至中班炉温 

缘,拉大矿角差至l5度,但边缘还是未起,中心气流 

上至0.9%以上,23:00焦比减至610 kg/t,此时铁 

较旺,因焦炭质量波动较大,阶段性关系偏紧。经过 

水物理热已近1 480 ,9日[si]在1.0%左右,焦 

几天的几次少量试喷后,于19日16:10开始正式喷 

比减至590 kg/t,11日平均[Si]为0.6%,焦比减至 

煤13 t/h,同日23:O0开始富氧。 

570 kg/t。开炉后降硅趋势见图2。 

(7)达产情况。3 200 m 高炉开炉初期的主要经 

(6)后续喷煤富氧情况。在14日5:45捅开最后 

济指标如下表4所示。 

t 矗 稻瓣 u船 lel: 9 ̄5 1一嚣器 。tj 珏( 0m 

14 甘肃冶金 第33卷 

5 结语 

此次3 200 m。高炉开炉比较顺利,炉况恢复过 

程主线清晰,按照开炉方案制定措施和步骤进行,基 

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将其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如 

下: 

后期快速达产阶段过渡。 

(4)首次在3 200 In 级大型高炉上使用铁口埋管 

鼓风技术。高炉开炉第一炉出铁在大型高炉上首次 

使用铁口埋管鼓风技术,实现第一炉出铁时间零误 

差开口,有效强化了前期炉缸加热,利于炉况恢复。 

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加湿、风温的使用。开炉前期为保持炉况的 

(1)开炉配料计算方案更加全面。此次开炉配料 

方案对人炉原燃料的各种重要成分都进行了平衡计 

顺行及铁水流动性过多使用了加湿,而忽略了理论 

燃烧温度的合理控制,致使理论燃烧温度过低,热量 

不足,长期物理热低于1 400℃。故开炉加湿、风温 

算,除了常规的铁平衡和碱度平衡之外,并对炉渣中 

MgO、AI203、CaF,铁中Ti、Mn,以及人炉钛负荷、硫 

负荷、碱负荷、锌负荷进行平衡计算,并根据炉况恢 

复进程进行动态调整。 

的使用应围绕着保持一定的理论燃烧温度,第一次 

出铁前不应低于2 000 oC;铁后考虑开风口时不应 

低于2】O0 oC;可以进行喷煤时不应低于2 200 oC。 

(2)此次3 200 rn 开炉煤粉喷吹系统迟迟不能投 

入使用,长期使用全焦冶炼,炉子稳定受到一定影 

响,后期煤粉正常后,开始少量喷吹,炉况稳定性迅 

速好转,故开炉喷吹适量的煤粉,有利于稳定气流, 

从而可加快炉况恢复速度。 

(2)布料程序实现进行精确动态调整。 

布料程序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之上,在装料期间 

采用先进的激光扫描设备对布料溜槽布料的料流轨 

迹和料层分布进行测量和计算,精确掌握了高炉布 

料规律。点火送风后,根据料线变化和炉况需要,有 

计划的调整布料矩阵和矿批,准确设计料层分布形 

状,减少了过去调整布料的盲目性和随意胜。 

(3)高炉操作理念创新,炉况发展循序渐近。 

在送风制度方面,制定了“标准风速”和“实际 

(3)顶压的使用。此次3 200 m 开炉后期强化过 

程中,在炉子透气性相对较差时顶压绝对值使用过 

高,造成风量小、风速低,动能低,会延缓炉况的恢复 

速度,发现此问题后及时对顶压进行了调整、纠正。 

故顶压的使用要和原燃料条件相适应,和风速、动能 

向匹配,不宜盲目贪高。 

(4)矿批的使用。虽前期装料及后续料的矿批比 

较合理,但风量达到5 000 Ill /min后,片面的追求 

大矿批,用到75 t,造成矿批和风量、料速不匹配。 

后期也及时进行了纠正、调整退至72 t。故基本可 

风速”双控标准,加风和开风口节奏都围绕该标准 

向前推进,实现炉缸工作状态和冶炼强度协调统一。 

在热制度方面,为了实现快速降硅,设计了“前 

期快、中期稳、后期慢”的降硅原则,并制定了与之 

相匹配的降焦比步进计划。 

在造渣制度方面,为保证开炉初期的渣铁流动 

性,此次开炉同时采用锰矿、萤石两种熔剂,并且摒 

弃了过去萤石按吨铁消耗定量的方法,而是采用炉 

渣中CaF 含量作为控制标准的新理念。 

按3 000 1TI /rain对应50 t矿批,以后每增加100 

。/rain的风量增加1 t矿批的幅度调整矿批的使 

用,在此范围内根据实际炉况进行小幅调整。 

收稿日期:2011-03一l1 

作者简介:王强,工程师。 

在炉料结构的配比上,根据炉况恢复进度和达 

产计划,逐步去除熔剂,增加高品位的球团矿和天然 

矿配比,提高综合人炉品位,实现从前期炉缸蓄势向 

E-ma

il :GSLYJ

L@I26'corn 

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悉听然)

第33卷第4期 

2011年8月 

甘肃冶金 

V0l_33 No.4 

Aug.,2011 

GANSU METALLURGY 

文章编号:1672-4461(2011)04-0011-04 

邯钢3 200 m3高炉开炉达产实践 

王强,孙康,朱云 

邯郸056015)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摘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烘炉和开炉方案,确定适宜的开炉工作参数,加强高炉操作调剂等措施,邯钢3 200 m 高 

炉实现了开炉快速达产。 

关键词:大型高炉;开炉方案;达产 

中图分类号:TF734.2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of Blowing in and Arrival at Full Capacity of 3 200 m3 

Blast Furnace in Hansteel 

WANG Qiang,SUN Kang,ZHU Yun 

(Hand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Ltd.,Handan 056015,China) 

Abstract:Through establishing reasonable dry—machine and blow—in program,and determining appropriate operating pa- 

rameters for blow-in,strengthening the furnace blast furnace operation adjustment measures,Handan iron and steel compa— 

ny 3 200 m blast furnace to achieved a quick arrival at full capacity. 

Key Words:large sized blast fUl31ace|blow—in plan;arrival at full capacity 

1概述 

邯钢3 200 m 高炉于2008年1月开工建设, 

2009年7月6日建成投产。高炉采用了新型并罐 

式无钟炉顶、雷达探尺、炉顶均压及放散系统小旋风 

除尘器及消音器、易于强化的矮胖炉型、高炉关键部 

位采用轧制带复合扁孔型水流通道的铜冷却壁、炉 

体冷却采用了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出铁场平 

坦化、全液压泥炮及开口机、卡式顶燃式热风炉、嘉 

恒法水渣、重力除尘配合干式布袋除尘煤气处理系 

统、双罐并列总管加分配器粉煤直接喷吹工艺等技 

术。高炉的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融合了目前的国内 

外大型高炉的最新技术成果。此外,在总体布置的 

优化、污染源的优化、污染源的消除及控制设施、能 

2 开炉准备工作 

(1)高炉烘炉。3 200 m 高炉于6月1日10:16 

开始送冷风100 clc左右,35个小时后于6月2日 

21:55开始升温,23 h后于6月3日21:00顶温达 

到300℃,恒温24 h至6月4日20:00以2O℃/h 

的速度升温,13 h后于5日9:00升至500 oC,进入 

500 oC恒温阶段。 

进入500 oC恒温阶段后,因受顶压的限制(非 

高炉因素),风量较小仅1 500 m /min,侧壁升温受 

到影响,炭砖内侧温度较低。6月13日14:30顶压 

方由2 kPa升至15 kPa,风量增加至2 000 m /min。 

14日6:53打开炉顶放散,烘炉结束。具体烘炉曲 

线见图1。 

源回收、废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充分贯彻了循环经济 

理念。 

邯钢3 200 m 高炉于2009年7月6日10:16 

分点火送风,7日3:58分出第一炉铁水,7月15日 

利用系数达到2.02。 

(2)高炉试压。6月14日9:13关闭所有放散开 

始试压查漏,10:15第一次升压200 kPa,1l:55第一 

次试压完毕,12:20开炉顶放散,15日热风炉试压, 

18日拆烘炉导管,试压、查漏、补漏工作到19日方 

结束,持续时间长达5 d。 

禳。 -c0m 

12 甘肃冶金 第33卷 

批,其中湿焦共597 t,灰石60多吨,空焦装完料线 

14.5 Ill。 

6月30日装第三段负荷料,料线12.9 m;7月3 

日装第四段负荷料,料线8.74 m,7月4日将第五段 

负荷料装完,第六段还剩两批料未装,料线1.37 1TI。 

7月5日安装吹管、封人孔。7月6日10:1 1点火送 

风后先上第六段负荷料的最后2批料,方开始继续 

上后续料。点火送风后采用料制 

。 ; ; ; 29(' ,:4O3 。i ,以后根据煤气流分布进行 

图1 3 200 II! 高炉烘炉曲线图 

微调。 

此次3 200 m 高炉开炉的含铁原料采用高碱度 

烧结矿并配加适量锰矿,炉渣碱度用硅石调节,初期 

3 装开炉料 

加萤石改善炉渣流动性。 

高炉开炉装料结构为:炉底铺3O多吨的底焦, 

本次3 200 m。高炉开炉前,详细计算了不同料 

炉缸风口中心线以下用木柴填充,净焦装至炉腹上 

线、不同溜槽角度下炉料的落点位置,为炉料的分布 

沿,空焦装至炉腰上沿以上4 m处。负荷料从炉腰 

规律提供理论基础。实际开炉装料时,从第三段负 

上沿以上4 In开始,自下而上负荷逐渐加重(开炉 

荷料开始按照预设的煤气流分布对焦炭、矿石采用 

料所有焦炭均为新区干熄焦,水分1%)。 

分档位、多环布料方式,随着料线的变化,用激光扫 

6月20日晚开始装枕木至22日晚完毕,25日 

描料面,测量平台宽度和漏斗深度,逐层变换角位, 

19:50开始装净焦,26日3:00结束,净焦装24批, 

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所有开炉料装毕,边缘平台清晰 

补了2批,湿焦共重415 t,折合干焦410 t,净焦装完 

可见约1.6 m,中心漏斗深约1.8 m,料面形状非常 

后料线21.26 m。26日10:O0装空焦,空焦装了32 

理想,开炉后就实现了“中心发展型”煤气流分布, 

煤气利用率提高。具体装料料制见表1。 

表1装料料制表 

料段 

料线范围 3 2 l 

第三段 

15~l3 

2 

取值:14 

2 2 

第四段 

13~9.5 

取值:12 

第五段 

9.5~5 

取值:8 

第六段料 

≤5 

间隔1 m取值 

后续正常料 

料线1.5 

4点火送风及后续操作主要情况 

气。21:o0—22:00间三个铁口均见渣堵口(1#铁口 

埋管通压缩空气),7日3:58分I#铁口出第一炉铁, 

根据开炉方案计划,点火及后续主要操作如下: [si]1.93%,铁水物理热1 320 oC,因煤粉喷吹系统 

(1)风口布置。3200高炉风口配置为:32个风口 

直不能正式投入使用,直至7月12 Ft 16:49分才 

长度均为600 mm,有22个风口直径为130 mm,另 

开始少量的试喷(一次3 t左右),7月15日产量突 

有lO个风口直径120 film。点火前堵10个风口,进 破6 400 t,利用系数达到了2.02 t/m ・d,3200高 

风面积0.2516 m 。 

炉开炉初期的主要操作参数见表2。 

(2)点火送风状况。7月6日上午10:16开始点 

(3)开风口速度、加风情况。7日共捅开5个风 

火送风,风量2 500 m。/min,风温起始750℃,送风 口,9:O0捅开第一个风口(9#风口),9:40捅开25# 

后料线控制在1.5 m,11:24半引煤气,l7:26开始 

风口,风量加到3 500 m /min。19:20捅开第五个 

采用加湿鼓风,初始加湿量为9 g/m ,2 h后加至l5 

被堵风口(7样风口),风量一度加至3 852 m /rain,7 

g/m ,18:34拔出2#、3#、4#铁口导管,2l:()(】全引煤 

日22:50受炉外的影响不能出铁,高炉减风,此后压 

雳 E-m aiI :GS嘛LYJ…L@i26.com 

第4期 王强,等:邯钢3 200 m 高炉开炉达产实践 13 

量关系紧张,憋风难行,但铁水硅素及物理热均不 

(4)出铁出渣情况。7 Et 3:58分打开1#铁口喷 

高,加风困难,8 Et 7:46出现气流,继而崩料,风量 

吹管上的阀门出第一炉铁,[si]1.93%,铁水物理 

减至最低2 0OO m /min,8日未增开风口,9日炉况 

热1 320 clC,碱度0.91,铁量53.3 t,从第一炉铁开 

有所进展,22:39捅开23#风口,14日5:45捅开最 

始就用的正式炭包。第六次铁l5:05出,炉温已降 

后一个风口(17#风口),风量达到5 500 m /min左 

至1。02%,碱度0.93。高炉开炉前期出铁出渣情况 

右,达到了全风作业。 

详见表3。 

表2 3200高炉开炉初期主要操作参数 

表3 3 200 m 高炉开炉前期出铁出渣情况 

(5)快速减焦降硅情况。3200高炉开炉负荷料 

焦比800 kg/t,送风两批料后矿批加到44 t,焦比减 

为709 kg/t;23批料后(约20:o0),矿批加至48 t, 

焦比调至650 kg/t。7日首次铁[si]1.93%,R :0. 

91,达到了开炉要求。铁后,将矿批加到52 t,炉料 

结构为:烧结矿78.8%+锰矿4.8%+自产球16. 

4%,焦比降到630 kg/t。第六炉铁[si]1.02%,但 

铁水物理热一直不高,低于1 400 oC,之后[Si]在1. 

图2 开炉后降硅趋势图 

O%一1.3%范围内。7日21:O0物理热上至1 411 

℃,[Si]1.3%,方将焦比降至610 kg/t,8日夜班观 

个被堵风口,风量达到5 500 m’/min以上,随着 

察炉温下降,1:00又加了10 kg焦比,8日白班610 

风量的逐渐加大,压量关系有所好转,15日利用系 

kg/t的焦比下来后炉温突降,[si]一直在0.5%~ 

数达到2.O2,考虑到边缘气流较弱调整料制疏导边 

0.65%之间,物理热1 430—1 465℃,直至中班炉温 

缘,拉大矿角差至l5度,但边缘还是未起,中心气流 

上至0.9%以上,23:00焦比减至610 kg/t,此时铁 

较旺,因焦炭质量波动较大,阶段性关系偏紧。经过 

水物理热已近1 480 ,9日[si]在1.0%左右,焦 

几天的几次少量试喷后,于19日16:10开始正式喷 

比减至590 kg/t,11日平均[Si]为0.6%,焦比减至 

煤13 t/h,同日23:O0开始富氧。 

570 kg/t。开炉后降硅趋势见图2。 

(7)达产情况。3 200 m 高炉开炉初期的主要经 

(6)后续喷煤富氧情况。在14日5:45捅开最后 

济指标如下表4所示。 

t 矗 稻瓣 u船 lel: 9 ̄5 1一嚣器 。tj 珏( 0m 

14 甘肃冶金 第33卷 

5 结语 

此次3 200 m。高炉开炉比较顺利,炉况恢复过 

程主线清晰,按照开炉方案制定措施和步骤进行,基 

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将其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如 

下: 

后期快速达产阶段过渡。 

(4)首次在3 200 In 级大型高炉上使用铁口埋管 

鼓风技术。高炉开炉第一炉出铁在大型高炉上首次 

使用铁口埋管鼓风技术,实现第一炉出铁时间零误 

差开口,有效强化了前期炉缸加热,利于炉况恢复。 

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加湿、风温的使用。开炉前期为保持炉况的 

(1)开炉配料计算方案更加全面。此次开炉配料 

方案对人炉原燃料的各种重要成分都进行了平衡计 

顺行及铁水流动性过多使用了加湿,而忽略了理论 

燃烧温度的合理控制,致使理论燃烧温度过低,热量 

不足,长期物理热低于1 400℃。故开炉加湿、风温 

算,除了常规的铁平衡和碱度平衡之外,并对炉渣中 

MgO、AI203、CaF,铁中Ti、Mn,以及人炉钛负荷、硫 

负荷、碱负荷、锌负荷进行平衡计算,并根据炉况恢 

复进程进行动态调整。 

的使用应围绕着保持一定的理论燃烧温度,第一次 

出铁前不应低于2 000 oC;铁后考虑开风口时不应 

低于2】O0 oC;可以进行喷煤时不应低于2 200 oC。 

(2)此次3 200 rn 开炉煤粉喷吹系统迟迟不能投 

入使用,长期使用全焦冶炼,炉子稳定受到一定影 

响,后期煤粉正常后,开始少量喷吹,炉况稳定性迅 

速好转,故开炉喷吹适量的煤粉,有利于稳定气流, 

从而可加快炉况恢复速度。 

(2)布料程序实现进行精确动态调整。 

布料程序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之上,在装料期间 

采用先进的激光扫描设备对布料溜槽布料的料流轨 

迹和料层分布进行测量和计算,精确掌握了高炉布 

料规律。点火送风后,根据料线变化和炉况需要,有 

计划的调整布料矩阵和矿批,准确设计料层分布形 

状,减少了过去调整布料的盲目性和随意胜。 

(3)高炉操作理念创新,炉况发展循序渐近。 

在送风制度方面,制定了“标准风速”和“实际 

(3)顶压的使用。此次3 200 m 开炉后期强化过 

程中,在炉子透气性相对较差时顶压绝对值使用过 

高,造成风量小、风速低,动能低,会延缓炉况的恢复 

速度,发现此问题后及时对顶压进行了调整、纠正。 

故顶压的使用要和原燃料条件相适应,和风速、动能 

向匹配,不宜盲目贪高。 

(4)矿批的使用。虽前期装料及后续料的矿批比 

较合理,但风量达到5 000 Ill /min后,片面的追求 

大矿批,用到75 t,造成矿批和风量、料速不匹配。 

后期也及时进行了纠正、调整退至72 t。故基本可 

风速”双控标准,加风和开风口节奏都围绕该标准 

向前推进,实现炉缸工作状态和冶炼强度协调统一。 

在热制度方面,为了实现快速降硅,设计了“前 

期快、中期稳、后期慢”的降硅原则,并制定了与之 

相匹配的降焦比步进计划。 

在造渣制度方面,为保证开炉初期的渣铁流动 

性,此次开炉同时采用锰矿、萤石两种熔剂,并且摒 

弃了过去萤石按吨铁消耗定量的方法,而是采用炉 

渣中CaF 含量作为控制标准的新理念。 

按3 000 1TI /rain对应50 t矿批,以后每增加100 

。/rain的风量增加1 t矿批的幅度调整矿批的使 

用,在此范围内根据实际炉况进行小幅调整。 

收稿日期:2011-03一l1 

作者简介:王强,工程师。 

在炉料结构的配比上,根据炉况恢复进度和达 

产计划,逐步去除熔剂,增加高品位的球团矿和天然 

矿配比,提高综合人炉品位,实现从前期炉缸蓄势向 

E-ma

il :GSLYJ

L@I26'corn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