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2010版《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与体会

IT圈 admin 20浏览 0评论

2024年10月24日发(作者:壤驷华)

4。 主 竖 盘查 皇 版)2010年8月第4卷第4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nic Editi。n),August 2010,V。1.4,No.4 

腺癌的筛查与 坍诊 

题 

・ 专家论坛

201 0版((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 

解读与体会 

余之刚 李玉阳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的指南 

中,与乳腺癌相关的共有3种,分别是《NCCN乳 

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 

临床实践指南》和《NCCN降低乳腺癌风险临床实 

践指南》。其中《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 

国版)始于2006年,此后每年更新,已逐渐成为中 

国临床医师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而关于《NCCN 

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的讨论和应用相 

对较少,本文对2010年第1版《NCCN乳腺癌筛查 

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09年11月3日颁布,以 

下简称《指南》)进行解读,并介绍笔者在乳腺癌筛 

查中的一些体会。 

1更新内容 

NCCN指南的特点之一是更新较快,每版先 

介绍其更新内容。本版《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 

如下 : 

(1)将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评 

估分级定义作为脚注,并通用于整个指南。 

(2)体格检查过程中增加患者病史。 

(3)将Gail模型评分5年内患浸润性乳腺癌风 

险>lI 7X的35岁以上妇女单列为一项,建议此类妇 

女每年进行乳腺x线检查和每6~12个月进行临床 

乳房查体;强调乳房知晓(妇女应熟悉自己的乳房并 

及时向健康医疗机构报告乳房发生的变化,定期自 

我查体可增加对乳房的了解,绝经前妇女最好在月 

经结束后进行自检)和考虑降低乳腺癌危险,具体措 

施见{NCCN降低乳腺癌风险临床实践指南》。增加 

此项条款的目的是区别因乳腺癌家族史而致终生患 

病风险>20 的妇女。此类妇女除上述检查外,还 

需考虑每年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4)对于乳腺癌家族史或遗传素质的妇女,应 

作者单位:250033济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 

通信作者:余之刚,E mail:yzg@medmail.com.cn 

考虑咨询遗传学专家。 

(5)有关乳腺肿块诊断术语的修改,将肿块 

(1ump/mass)调整为显著肿块(dominant mass)。 

30岁以上、发现显著肿块的妇女应进行乳腺x线 

检查,其中BI—RADS 1~3级的病例,应进行乳腺 

超声检查。对发现的复合型囊肿进行了重新定 

义,其应同时包含囊性和实性成分,X线检查BI— 

RADS分级上升为4级,需进行影像引导活检或 

手术切除。对临床检查与超声检查一致诊断的单 

纯性囊肿,不予特殊处理,但对临床症状持续存在 

的患者应考虑治疗性穿刺。 

(6)对于乳腺囊肿穿刺抽吸后肿物消失的患 

者,如抽取液为血性液体,穿刺区域放置标记物, 

穿刺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如细胞学检查为阳性, 

放置定位夹或经皮真空辅助活检或手术切除;如 

为阴性结果,每6~12个月进行体格检查±乳腺 

超声或x线检查,持续1~2年评估病灶是否 

稳定。 

(7)对年龄≥30岁、腺体呈非对称增厚或有 

结节感者,已由2009年版的“乳腺X线检查±乳 

腺超声检查”修改为“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 

检查”。 

(8)对炎性乳腺癌的诊断,皮肤钻孔活检不足 

以排除临床怀疑的炎性乳腺癌,推荐进行进一步 

检查。 

(9)X线检查BI—RADS4级怀疑异常病灶或 

5级高度怀疑恶性病灶的患者,进行粗穿刺活检, 

病理诊断与影像诊断结论一致,均为良性病灶,每 

6~12个月进行乳腺X线检查,持续1~2年 

(2009年版无此时限)。 

2乳腺癌筛查与诊断 

2.1 病史与查体 

新版《指南》强调家族史、病史和临床查体的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第4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August 2010,Vo1.4,No.4 ・5・ 

方法,要求分别进行立位和仰卧位的视诊与触诊, 

以发现乳房细微的形状或轮廓改变,触诊应包括 

整个乳房和区域淋巴结。强调此项内容一方面能 

提醒社区医师重视乳房的视诊与淋巴结的触诊,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NCCN对临床基本技能的重 

视。与美国癌症学会(ACS)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不同,本版《指南》依然坚持推荐乳房自 

检,指出对266 064名妇女进行的随机临床研究 

证实乳房自检不会降低乳腺癌病死率,但可能有 

助于发现常规筛查的乳腺癌。中国人口众多,尚 

不具备每年对适龄妇女进行钼靶或超声检查的条 

件,临床工作中乳腺癌患者就诊原因仍为自己触 

及肿块。笔者认为根据中国国情,积极普及妇女 

乳腺疾病知识和自我查体方法,提高妇女的乳房 

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同时进行社区医师培训,规范 

临床查体,对提高社区居民乳腺癌早期诊断有积 

极意义。 

2.2 乳腺X线检查 

《指南》推荐年龄≥40岁的妇女每年进行乳 

腺X线摄像,其乳腺癌诊断总灵敏度为75 。妇 

女接受乳腺癌筛查的年龄上限依然没有确定。对 

于2O~40岁之间的妇女,如无危险因素、无症状 

且体格检查为阴性,建议1~3年进行体格检查和 

强调乳房知晓,不建议进行乳腺X线检查。与之 

不同的是,2009年底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 

(USPSTF)推出新版《乳腺癌筛查指南》,建议对 

于40~49岁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时医师应权 

衡利弊,并向其讲明X线检查可能给乳腺带来的 

影响,建议50岁以上妇女每2年进行1次乳房X 

线检查[2]。而对于3O~39岁女性,至少需要 

1000例女性接受周期性乳腺x线筛查才能避免 

1例乳腺癌死亡l3一。此年龄组妇女乳房的X线检 

查更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有选择的对高危青年女 

性进行X线检查。 

《指南》对比了传统钼靶屏/片与数字钼靶技 

术(DM),DM的优势在于方便计算机中存储住处 

和对图片进行调控。一项对49 528名妇女进行 

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种钼靶在总准确度方面无差 

异 4-5]。DM对年青女性及致密乳腺的检查显著 

优于普通钼靶,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乳房则 

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度。男一项研究显示在45 

69岁之间,利用DM进行筛查更易诊断出乳腺 

癌[6 3。《指南》强调钼靶报告诊断分级,并附加第 

4版BI—RADS分级标准。目前,美国食品及药物 

管理局依旧未批准CR(computed radiography)用 

于乳腺癌筛查。 

中国人口众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钼靶与高频 

超声设备普及不足,诊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 

广大农村地区,一个行政县可能仅有一台钼靶摄片 

机,以山东省为例,有很多县40岁以上妇女人口数 

量超过10万,按照《指南》对40岁以上妇女均进行 

钼靶摄片检查,放射科医师每天需对300名妇女进 

行摄片,工作量将是不可想象和无法完成的。根据 

2008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牵头启动在山东、江苏、 

河北、天津三省一市进行12万妇女进行筛查,发现 

这些地区乳腺癌患者确诊时平均年龄为46.8岁, 

较欧美国家提前1O~15年 一,乳腺癌危险人群平 

均年龄也相应提前,东方女性乳房相对较小且腺体 

较为致密,因此,如将钼靶筛查年龄提前,可能导致 

X线对青年女性致密乳腺诊断的准确度下降和不 

良影响增加。国内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日常工作 

中过早和过于频繁的进行乳腺钼靶检查值得商榷。 

在中国利用钼靶、超声进行普查会增加经济支出和 

占用大量医疗资源,且检出率有限。李树玲_g 认为 

中国不宜采用X线进行乳腺癌筛查。笔者认为合 

理的方案是首先建立适合中国女性应用的乳腺癌 

高危人群筛查模型和评估系统,对模型筛选出的高 

危人群进行乳腺X线检查并结合超声检查,在提高 

检出率的同时,减少X线给低危女性带来的不良影 

响和经济支出。 

2.3 超声在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 

多项研究证据显示,对于高危女性或乳腺组 

织较致密者可采用超声显像检查作为钼靶检查的 

辅助手段_9],但本版《指南》仍未将超声列为乳腺 

癌筛查方法,即使是对模型评估的高危人群或有 

家族史或有非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妇女,推 

荐或考虑进行乳腺MRI扫描,也没有考虑进行超 

声检查。本版《指南》超声建议见表1。 

2009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议报告 

了一项基于台湾人群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期结果 

明确了钼靶在发现早期乳腺癌方面的优势,并肯 

定超声检查对钼靶筛查具有补充作用,但最终结 

果仍待更长时间的随访。超声检查是国内乳腺专 

科医师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之 

超声检查无放射性、无创伤,检查费用低干钼 

靶,易于被女性接受;对致密型乳腺显像清楚;一 

次检查可同时完成乳房和区域淋巴结显像;能 

发现>2mm病灶并易于鉴别囊性和实性病变;超 

6・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第4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August 2010,Vo1.4,No.4 

表1《NCCN乳腺癌筛查与诊断临床实践指南》中关于超声应用的建议 

BI—RADS: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 

声设备在国内广泛普及。基于以上原因和中国女 感等不足,可考虑针对高危人群应用,以提高诊断 

准确率,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2.5 关于Gail模型 

性乳房结构特点,应考虑增加超声检查在中国妇 

女乳腺癌筛查中所占的权重,同时应该规范乳腺 

疾病超声诊断标准及推广超声BI—RADS诊断分 

级系统,并规范诊断报告书写形式。 

《指南》列出的Gail模型评估乳腺癌患病风 

险的高危因素:(1)筛查时年龄;(2)月经初潮年 

龄;(3)初次分娩年龄;(4)一级亲属乳腺癌患者数 

日;(5)既往良性乳腺病灶数目;(6)既往乳腺组织 

2.4 目前研究结果尚不支持将乳腺MRI作为乳 

腺癌普通风险妇女的筛查方法 

与乳房x线摄片相比MRI对乳腺癌诊断的灵 

敏度高、特异度低,导致部分假阳性结果,并且不易 

发现微小钙化灶。在随机临床实验中也未发现利 

用MRI进行筛查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口 “],因 

活检中是否存在非典型性增生;(7)种族(此模型 

适用于高加索人种)。年龄35岁以上、评分≥ 

1.7 者应列为乳腺癌危险人群,5年内患乳腺癌 

风险1.7 9/6是6O岁美国妇女患乳腺癌的平均风 

险,60岁也是美国乳腺癌患者被诊断出乳腺癌的 

此《指南》不考虑在普通人群中利用MRI进行筛 

查。美国癌症学会(ACS)和NCCN指南共同将 

MRI作为钼靶筛查的补充,其应用标准见表2。 

2007年欧洲乳腺影像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Breast Imaging)出版了关于乳腺MRI检查技术应 

中位年龄。笔者曾对山东省济南市23 000名妇 

女进行Gail一2模型评分,结果发现分值中位数为 

0.7,最高值为2.1,均未达到强烈推荐应用进行 

化学干预的条件,属于高危人群(≥1.66%)比例 

只有0.8 ,对其中641例已经病理证实为乳腺 

用指南,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也公布了关于乳腺MRI强化扫描操作 

指 。 

癌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属于高危人群(≥ 

1.66 )比例只有1.5 。主要原因为Gai1—2模 

国内用MRI对经钼靶和超声诊断的可疑病 

灶进行进一步检查,从而发现隐匿病灶和早期乳 

型只参考了白人和黑人的统计数据,可能Gai1—2 

评分针对年龄、活检次数和家族吏的权重较大,而 

腺癌,并作为保乳手术参考影像依据,应用日趋成 

熟。国内尚无MRI用于乳腺疾病筛查的报道。 

中国进行乳腺活检的人数较少,且中国人在乳腺 

结构、性激素水平、饮食和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与 

其存在着差异。据此,笔者认为Gail一2模型不适 

合中国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选。2008年山东大 

学第二医院牵头启动在山东、江苏、河北、天津三 

应正确认识MRI灵敏度高,软组织显像清晰、对 

病灶范围评价准确、可发现同侧和对侧乳房是否 

存在多发病灶、对致密性乳房诊断准确率高等优 

势_1 ,以及其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对钙化灶不敏 省一市进行12万妇女乳腺癌高危人群筛选模型及 

表2《NCCN乳腺癌筛查临床实践指南》中关于MRI应用的建议 

应用范围 

发生BRCA1/2突变 

本人未接受基因检查,但一级亲属中存在BRCA1/2突变 

Gail模型评分终生乳腺癌风险在2o --25 或以上者 

10 ̄30岁期间接受过胸部放射治疗,如Hodgkin氏病; 

本人或一级亲属TP53或PTEN基因突变 

人员或设备要求 

乳腺专用线圈 

经验丰富的MRI放射治疗专家 

能够在MRI引导下对MRI发现的病灶进行针吸活检或放置定位导丝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箜 塑 In 堡!! !垦 ! ! !垦 !!垒 : :!! : 。7‘ 

化学预防干预的研究[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 

学科重点项目],对2年内的新发病例进行对照比 

较,分析乳腺癌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初步建立了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模型,目前正在验证和评估。 

建立适合中国乳腺癌流行特征的高危人群筛查模 

型,在社区推广应用,对筛选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影 

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合理使用医疗资 

估,对于高危人群选择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 

行随访或采取进一步措施(超声、穿刺、活检),其 

思路明确,线路清晰,操作性强,有利用于社区医 

师在具体工作中借鉴参考,对中国如何科学进行 

乳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有很大启示和引导作用。 

《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在中国得以广 

泛推广和应用,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乳腺癌治疗 

源,使筛查工作有的放矢。 

2.6穿刺与活检 

细针穿刺活检因创伤较小和价格低廉仍继续 

得到推荐应用,但其诊断需要有经验的病理学专 

家、考虑非典型增生或恶性病变时仍需进行粗针 

穿刺等缺点仍未能解决。粗针穿刺活检有取得足 

够组织量、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可将标志导丝放 

置在病灶区域等优点。除少数情况外,多数乳腺 

开放手术前均建议进行粗针穿刺活检。对临床不 

能触及的肿物进行活检前,放射科医师会在可疑 

病灶区域放置标记物或导丝。在进行粗针穿刺 

后,以下情况推荐进行开放活检:(1)经粗针穿刺 

仍未明确诊断的病灶;(2)非典型增生和小叶原位 

癌;(3)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为良性,但影像学诊断 

不支持;(4)分泌黏液的病灶、潜在分叶状肿瘤、乳 

头状病变、放射状瘢痕以及其他病理学专家认为 

需要进一步取材的病理类型的病变。对于小叶原 

位癌、血管淋巴样增生、乳头状瘤、纤维腺瘤、放射 

瘢痕也可以进行密切观察。 

随着超声应用日益广泛,查体不能触及的乳 

腺病灶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中国很多医疗机构没 

有影像学引导放置导丝定位设备,盲目进行开放 

活检会导致切除范围过大或切除不全,而经超声、 

钼靶乃至MRI引导活检系统费用昂贵,部分患者 

无力承担。根据中国国情,在有条件的大型医院, 

可以根据《指南》进行密切随访或微创活检;在广 

大基层医院,一方面注意不能盲目扩大手术适应 

证,另一方面,对于可疑病灶,有条件者向上级医 

院转诊,或者进行超声定位,开放活检。规范乳腺 

疾病活检适应证,增加基层医院设备以及加强医 

疗保障力度将有利于解决此问题。 

3 结语 

《NCCN乳腺癌筛查与诊断临床实践指南》的 

流程是先收集病史,然后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和钼 

靶检查(40岁以上),利用Gail模型进行风险评 

工作主要是在较大的医疗机构进行。随着中国经 

济发展,多数省市级医院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配 

备齐全,并成立乳腺专科,治疗水平提高较快,医 

师接受国外研究结论和理念的能力较强。与之不 

同的是,《NCCN筛查与诊断临床实践指南》主要 

应用对象是基层社区医师,中国社区医师综合培 

训开展不久,医师诊疗病种多且水平参差不齐;而 

三级医院乳腺专科的医师忙于乳腺癌治疗和科研 

工作,难以将精力投入到社区妇女的筛查工作上, 

因此卫生部提出肿瘤防治重心工作要前移的任务 

主要落在社区医师身上。简言之,在中国,《NCCN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的主要应用者是三级医院乳 

腺专科医师,治疗对象是乳腺癌个体患者;《NCCN 

筛查与诊断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者是基层社区 

医师,对象是社区妇女。两种指南,应用人员不 

同,针对对象不同,特别是国内与欧美基层社区医 

疗机构在设备和诊疗水平方面差距很大,肿瘤防 

治网络不完善,《NCCN筛查与诊断临床实践指 

南》在中国应用存在很多困难,不可能照搬过来, 

用于国内乳腺癌普查。 

中国幅员广阔,人口基数巨大,乳腺癌发病呈 

持续上升趋势,全民进行乳腺癌筛查存在难度大、 

费用高、检出率低的问题。如何开展高效率、低成 

本、易为社区妇女和医师接受的筛查,做好早期乳 

腺癌诊断、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和预防是很有意 

义的工作。鉴于“乳腺癌调查一建立高危人群筛选 

模型一建立可供推广应用的高危人群筛选客观量 

化指标一进而规范化学干预治疗”模式的良好效 

果,笔者认为国内应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统一标 

准的长期乳腺癌筛查,以取得具有中国人口特征 

的乳腺癌流行病学资料,了解中国女性乳腺癌危 

险因素,建立实用性强且准确、可靠的高危人群筛 

选模型,使社区医师有具体、客观的筛选工具 。 

只有准确的筛选出乳腺癌高危人群,才能使预防 

工作有的放矢,高效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为 

及早进行乳腺癌的有效预防提供指导和借鉴,从 

主 堡 茎查 皇王 生 箜 鲞箜!塑 J BreastDis(Electronic Edition),August 2010,Vo1.4,No.4 

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关键词】乳腺肿瘤;筛查;临床实践指南 

【中图法分类号】R737.9 [ ̄itit标识码】A 

of Oslo II study.Radiology,2007,244:708—717

. 

E7]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Unitd Statees 

Cancer Statistics:2004 inddence and mortality

Washington:US 

epartD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07. 

参考文献 

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Clinical Practice 

[1] 

Nati

Guidelines in Oncology: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E8]李树玲.我国乳腺癌防治策略探讨.乳腺病杂志,2004,2:1 3. 

E9]Jemal A,Siegel R,Ward E,et a1.Cancer Statistics,2009.CA 

ancerC J Clin,2009,59:225 249. 

ElO]Mann RM,Kuhl CK,Kinkel K,et a1.Breast MRI:guidelines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Breast Imaging.Eur Radiol,2008, 

18:1307—1318. 

version.1.2010,11/03/03 2009. Washingto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Inc,2009:3

. 

E23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SCreening for breast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 

El1]Sehnall M,Orel S.Breast MR1 imaging in the diagnostic setting. 

Magn Reson Imaging Clin N Am,2006,14:329 337. 

Ann Intern Med,2009,151:716-726. 

[12]Lord SJ,Lei W,Craft P,et a1.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s an addition 

to mammography and ultrasound in screening young women at 

f SH.The 2009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recommendations of 

E33 

Wool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JAMA,2010,303: 

162—163. 

high risk of breast cancer.Eur J Cancer,2007,43:1905—1917. 

sano E1),Gatsonis C,Hendfick E,et a1.Diagnostic performance 

r-43 

Pi

of digital versus film mammography for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N 

[13]Sliverstein MJ,Lagios MD,Reche A,et a1.Image ̄detected breast 

cancer:State of the ar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Am(2oll Surg, 

2005,201:586_597. 

Engl J Med,2005,353:1773-1783. 

Es] 

Pisano ED,Hendrick RE,Yaffe MJ,et a1.Diagnostic accuracy of 

digital versus film mammography:exploratory analysis of selected 

population subgroups in DMIST.Radiology,2008,246:376—383

. 

[14]余之刚.应重视我国乳腺癌的预防.中华医学杂志,2010,90: 

505~507. 

(收稿日期:201O一07—19) 

[6] 

Skaane P,Hofvind S,Skjennald A.Randomized triaI of screen 

film versus 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with soft——copy reading 

in population based screening program:follow up and final results 

(本文编辑:范林军) 

余之刚,李玉阳.2010版《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与4 ̄k#[J/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0,4(4):361-367. 

・ 

肖 息 

《中华乳腺病杂 志( 

电子版)》征集2011年各期重点号选题 

为做好2011年各期重点号的选题工作,本刊编辑部特向业内X ̄FKK ̄2011年各期重点号选题

热忱欢迎广 

大编委、作者和读者根据乳腺病学科当前的重点、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向本刊推荐选题,本刊将择优采纳

联系方式: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邮编400038;电话:(023)68765277(可传真); 

E~mail:jchd@medmail.eom.cn。请在来信或邮件中注明“重点号选题”。 

本刊编辑部 

2024年10月24日发(作者:壤驷华)

4。 主 竖 盘查 皇 版)2010年8月第4卷第4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nic Editi。n),August 2010,V。1.4,No.4 

腺癌的筛查与 坍诊 

题 

・ 专家论坛

201 0版((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 

解读与体会 

余之刚 李玉阳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的指南 

中,与乳腺癌相关的共有3种,分别是《NCCN乳 

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 

临床实践指南》和《NCCN降低乳腺癌风险临床实 

践指南》。其中《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 

国版)始于2006年,此后每年更新,已逐渐成为中 

国临床医师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而关于《NCCN 

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的讨论和应用相 

对较少,本文对2010年第1版《NCCN乳腺癌筛查 

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09年11月3日颁布,以 

下简称《指南》)进行解读,并介绍笔者在乳腺癌筛 

查中的一些体会。 

1更新内容 

NCCN指南的特点之一是更新较快,每版先 

介绍其更新内容。本版《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 

如下 : 

(1)将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评 

估分级定义作为脚注,并通用于整个指南。 

(2)体格检查过程中增加患者病史。 

(3)将Gail模型评分5年内患浸润性乳腺癌风 

险>lI 7X的35岁以上妇女单列为一项,建议此类妇 

女每年进行乳腺x线检查和每6~12个月进行临床 

乳房查体;强调乳房知晓(妇女应熟悉自己的乳房并 

及时向健康医疗机构报告乳房发生的变化,定期自 

我查体可增加对乳房的了解,绝经前妇女最好在月 

经结束后进行自检)和考虑降低乳腺癌危险,具体措 

施见{NCCN降低乳腺癌风险临床实践指南》。增加 

此项条款的目的是区别因乳腺癌家族史而致终生患 

病风险>20 的妇女。此类妇女除上述检查外,还 

需考虑每年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4)对于乳腺癌家族史或遗传素质的妇女,应 

作者单位:250033济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 

通信作者:余之刚,E mail:yzg@medmail.com.cn 

考虑咨询遗传学专家。 

(5)有关乳腺肿块诊断术语的修改,将肿块 

(1ump/mass)调整为显著肿块(dominant mass)。 

30岁以上、发现显著肿块的妇女应进行乳腺x线 

检查,其中BI—RADS 1~3级的病例,应进行乳腺 

超声检查。对发现的复合型囊肿进行了重新定 

义,其应同时包含囊性和实性成分,X线检查BI— 

RADS分级上升为4级,需进行影像引导活检或 

手术切除。对临床检查与超声检查一致诊断的单 

纯性囊肿,不予特殊处理,但对临床症状持续存在 

的患者应考虑治疗性穿刺。 

(6)对于乳腺囊肿穿刺抽吸后肿物消失的患 

者,如抽取液为血性液体,穿刺区域放置标记物, 

穿刺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如细胞学检查为阳性, 

放置定位夹或经皮真空辅助活检或手术切除;如 

为阴性结果,每6~12个月进行体格检查±乳腺 

超声或x线检查,持续1~2年评估病灶是否 

稳定。 

(7)对年龄≥30岁、腺体呈非对称增厚或有 

结节感者,已由2009年版的“乳腺X线检查±乳 

腺超声检查”修改为“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 

检查”。 

(8)对炎性乳腺癌的诊断,皮肤钻孔活检不足 

以排除临床怀疑的炎性乳腺癌,推荐进行进一步 

检查。 

(9)X线检查BI—RADS4级怀疑异常病灶或 

5级高度怀疑恶性病灶的患者,进行粗穿刺活检, 

病理诊断与影像诊断结论一致,均为良性病灶,每 

6~12个月进行乳腺X线检查,持续1~2年 

(2009年版无此时限)。 

2乳腺癌筛查与诊断 

2.1 病史与查体 

新版《指南》强调家族史、病史和临床查体的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第4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August 2010,Vo1.4,No.4 ・5・ 

方法,要求分别进行立位和仰卧位的视诊与触诊, 

以发现乳房细微的形状或轮廓改变,触诊应包括 

整个乳房和区域淋巴结。强调此项内容一方面能 

提醒社区医师重视乳房的视诊与淋巴结的触诊,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NCCN对临床基本技能的重 

视。与美国癌症学会(ACS)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不同,本版《指南》依然坚持推荐乳房自 

检,指出对266 064名妇女进行的随机临床研究 

证实乳房自检不会降低乳腺癌病死率,但可能有 

助于发现常规筛查的乳腺癌。中国人口众多,尚 

不具备每年对适龄妇女进行钼靶或超声检查的条 

件,临床工作中乳腺癌患者就诊原因仍为自己触 

及肿块。笔者认为根据中国国情,积极普及妇女 

乳腺疾病知识和自我查体方法,提高妇女的乳房 

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同时进行社区医师培训,规范 

临床查体,对提高社区居民乳腺癌早期诊断有积 

极意义。 

2.2 乳腺X线检查 

《指南》推荐年龄≥40岁的妇女每年进行乳 

腺X线摄像,其乳腺癌诊断总灵敏度为75 。妇 

女接受乳腺癌筛查的年龄上限依然没有确定。对 

于2O~40岁之间的妇女,如无危险因素、无症状 

且体格检查为阴性,建议1~3年进行体格检查和 

强调乳房知晓,不建议进行乳腺X线检查。与之 

不同的是,2009年底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 

(USPSTF)推出新版《乳腺癌筛查指南》,建议对 

于40~49岁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时医师应权 

衡利弊,并向其讲明X线检查可能给乳腺带来的 

影响,建议50岁以上妇女每2年进行1次乳房X 

线检查[2]。而对于3O~39岁女性,至少需要 

1000例女性接受周期性乳腺x线筛查才能避免 

1例乳腺癌死亡l3一。此年龄组妇女乳房的X线检 

查更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有选择的对高危青年女 

性进行X线检查。 

《指南》对比了传统钼靶屏/片与数字钼靶技 

术(DM),DM的优势在于方便计算机中存储住处 

和对图片进行调控。一项对49 528名妇女进行 

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种钼靶在总准确度方面无差 

异 4-5]。DM对年青女性及致密乳腺的检查显著 

优于普通钼靶,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乳房则 

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度。男一项研究显示在45 

69岁之间,利用DM进行筛查更易诊断出乳腺 

癌[6 3。《指南》强调钼靶报告诊断分级,并附加第 

4版BI—RADS分级标准。目前,美国食品及药物 

管理局依旧未批准CR(computed radiography)用 

于乳腺癌筛查。 

中国人口众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钼靶与高频 

超声设备普及不足,诊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 

广大农村地区,一个行政县可能仅有一台钼靶摄片 

机,以山东省为例,有很多县40岁以上妇女人口数 

量超过10万,按照《指南》对40岁以上妇女均进行 

钼靶摄片检查,放射科医师每天需对300名妇女进 

行摄片,工作量将是不可想象和无法完成的。根据 

2008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牵头启动在山东、江苏、 

河北、天津三省一市进行12万妇女进行筛查,发现 

这些地区乳腺癌患者确诊时平均年龄为46.8岁, 

较欧美国家提前1O~15年 一,乳腺癌危险人群平 

均年龄也相应提前,东方女性乳房相对较小且腺体 

较为致密,因此,如将钼靶筛查年龄提前,可能导致 

X线对青年女性致密乳腺诊断的准确度下降和不 

良影响增加。国内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日常工作 

中过早和过于频繁的进行乳腺钼靶检查值得商榷。 

在中国利用钼靶、超声进行普查会增加经济支出和 

占用大量医疗资源,且检出率有限。李树玲_g 认为 

中国不宜采用X线进行乳腺癌筛查。笔者认为合 

理的方案是首先建立适合中国女性应用的乳腺癌 

高危人群筛查模型和评估系统,对模型筛选出的高 

危人群进行乳腺X线检查并结合超声检查,在提高 

检出率的同时,减少X线给低危女性带来的不良影 

响和经济支出。 

2.3 超声在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 

多项研究证据显示,对于高危女性或乳腺组 

织较致密者可采用超声显像检查作为钼靶检查的 

辅助手段_9],但本版《指南》仍未将超声列为乳腺 

癌筛查方法,即使是对模型评估的高危人群或有 

家族史或有非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妇女,推 

荐或考虑进行乳腺MRI扫描,也没有考虑进行超 

声检查。本版《指南》超声建议见表1。 

2009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议报告 

了一项基于台湾人群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期结果 

明确了钼靶在发现早期乳腺癌方面的优势,并肯 

定超声检查对钼靶筛查具有补充作用,但最终结 

果仍待更长时间的随访。超声检查是国内乳腺专 

科医师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之 

超声检查无放射性、无创伤,检查费用低干钼 

靶,易于被女性接受;对致密型乳腺显像清楚;一 

次检查可同时完成乳房和区域淋巴结显像;能 

发现>2mm病灶并易于鉴别囊性和实性病变;超 

6・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第4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August 2010,Vo1.4,No.4 

表1《NCCN乳腺癌筛查与诊断临床实践指南》中关于超声应用的建议 

BI—RADS: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 

声设备在国内广泛普及。基于以上原因和中国女 感等不足,可考虑针对高危人群应用,以提高诊断 

准确率,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2.5 关于Gail模型 

性乳房结构特点,应考虑增加超声检查在中国妇 

女乳腺癌筛查中所占的权重,同时应该规范乳腺 

疾病超声诊断标准及推广超声BI—RADS诊断分 

级系统,并规范诊断报告书写形式。 

《指南》列出的Gail模型评估乳腺癌患病风 

险的高危因素:(1)筛查时年龄;(2)月经初潮年 

龄;(3)初次分娩年龄;(4)一级亲属乳腺癌患者数 

日;(5)既往良性乳腺病灶数目;(6)既往乳腺组织 

2.4 目前研究结果尚不支持将乳腺MRI作为乳 

腺癌普通风险妇女的筛查方法 

与乳房x线摄片相比MRI对乳腺癌诊断的灵 

敏度高、特异度低,导致部分假阳性结果,并且不易 

发现微小钙化灶。在随机临床实验中也未发现利 

用MRI进行筛查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口 “],因 

活检中是否存在非典型性增生;(7)种族(此模型 

适用于高加索人种)。年龄35岁以上、评分≥ 

1.7 者应列为乳腺癌危险人群,5年内患乳腺癌 

风险1.7 9/6是6O岁美国妇女患乳腺癌的平均风 

险,60岁也是美国乳腺癌患者被诊断出乳腺癌的 

此《指南》不考虑在普通人群中利用MRI进行筛 

查。美国癌症学会(ACS)和NCCN指南共同将 

MRI作为钼靶筛查的补充,其应用标准见表2。 

2007年欧洲乳腺影像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Breast Imaging)出版了关于乳腺MRI检查技术应 

中位年龄。笔者曾对山东省济南市23 000名妇 

女进行Gail一2模型评分,结果发现分值中位数为 

0.7,最高值为2.1,均未达到强烈推荐应用进行 

化学干预的条件,属于高危人群(≥1.66%)比例 

只有0.8 ,对其中641例已经病理证实为乳腺 

用指南,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也公布了关于乳腺MRI强化扫描操作 

指 。 

癌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属于高危人群(≥ 

1.66 )比例只有1.5 。主要原因为Gai1—2模 

国内用MRI对经钼靶和超声诊断的可疑病 

灶进行进一步检查,从而发现隐匿病灶和早期乳 

型只参考了白人和黑人的统计数据,可能Gai1—2 

评分针对年龄、活检次数和家族吏的权重较大,而 

腺癌,并作为保乳手术参考影像依据,应用日趋成 

熟。国内尚无MRI用于乳腺疾病筛查的报道。 

中国进行乳腺活检的人数较少,且中国人在乳腺 

结构、性激素水平、饮食和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与 

其存在着差异。据此,笔者认为Gail一2模型不适 

合中国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选。2008年山东大 

学第二医院牵头启动在山东、江苏、河北、天津三 

应正确认识MRI灵敏度高,软组织显像清晰、对 

病灶范围评价准确、可发现同侧和对侧乳房是否 

存在多发病灶、对致密性乳房诊断准确率高等优 

势_1 ,以及其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对钙化灶不敏 省一市进行12万妇女乳腺癌高危人群筛选模型及 

表2《NCCN乳腺癌筛查临床实践指南》中关于MRI应用的建议 

应用范围 

发生BRCA1/2突变 

本人未接受基因检查,但一级亲属中存在BRCA1/2突变 

Gail模型评分终生乳腺癌风险在2o --25 或以上者 

10 ̄30岁期间接受过胸部放射治疗,如Hodgkin氏病; 

本人或一级亲属TP53或PTEN基因突变 

人员或设备要求 

乳腺专用线圈 

经验丰富的MRI放射治疗专家 

能够在MRI引导下对MRI发现的病灶进行针吸活检或放置定位导丝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8月第4卷箜 塑 In 堡!! !垦 ! ! !垦 !!垒 : :!! : 。7‘ 

化学预防干预的研究[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 

学科重点项目],对2年内的新发病例进行对照比 

较,分析乳腺癌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初步建立了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模型,目前正在验证和评估。 

建立适合中国乳腺癌流行特征的高危人群筛查模 

型,在社区推广应用,对筛选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影 

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合理使用医疗资 

估,对于高危人群选择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 

行随访或采取进一步措施(超声、穿刺、活检),其 

思路明确,线路清晰,操作性强,有利用于社区医 

师在具体工作中借鉴参考,对中国如何科学进行 

乳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有很大启示和引导作用。 

《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在中国得以广 

泛推广和应用,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乳腺癌治疗 

源,使筛查工作有的放矢。 

2.6穿刺与活检 

细针穿刺活检因创伤较小和价格低廉仍继续 

得到推荐应用,但其诊断需要有经验的病理学专 

家、考虑非典型增生或恶性病变时仍需进行粗针 

穿刺等缺点仍未能解决。粗针穿刺活检有取得足 

够组织量、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可将标志导丝放 

置在病灶区域等优点。除少数情况外,多数乳腺 

开放手术前均建议进行粗针穿刺活检。对临床不 

能触及的肿物进行活检前,放射科医师会在可疑 

病灶区域放置标记物或导丝。在进行粗针穿刺 

后,以下情况推荐进行开放活检:(1)经粗针穿刺 

仍未明确诊断的病灶;(2)非典型增生和小叶原位 

癌;(3)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为良性,但影像学诊断 

不支持;(4)分泌黏液的病灶、潜在分叶状肿瘤、乳 

头状病变、放射状瘢痕以及其他病理学专家认为 

需要进一步取材的病理类型的病变。对于小叶原 

位癌、血管淋巴样增生、乳头状瘤、纤维腺瘤、放射 

瘢痕也可以进行密切观察。 

随着超声应用日益广泛,查体不能触及的乳 

腺病灶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中国很多医疗机构没 

有影像学引导放置导丝定位设备,盲目进行开放 

活检会导致切除范围过大或切除不全,而经超声、 

钼靶乃至MRI引导活检系统费用昂贵,部分患者 

无力承担。根据中国国情,在有条件的大型医院, 

可以根据《指南》进行密切随访或微创活检;在广 

大基层医院,一方面注意不能盲目扩大手术适应 

证,另一方面,对于可疑病灶,有条件者向上级医 

院转诊,或者进行超声定位,开放活检。规范乳腺 

疾病活检适应证,增加基层医院设备以及加强医 

疗保障力度将有利于解决此问题。 

3 结语 

《NCCN乳腺癌筛查与诊断临床实践指南》的 

流程是先收集病史,然后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和钼 

靶检查(40岁以上),利用Gail模型进行风险评 

工作主要是在较大的医疗机构进行。随着中国经 

济发展,多数省市级医院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配 

备齐全,并成立乳腺专科,治疗水平提高较快,医 

师接受国外研究结论和理念的能力较强。与之不 

同的是,《NCCN筛查与诊断临床实践指南》主要 

应用对象是基层社区医师,中国社区医师综合培 

训开展不久,医师诊疗病种多且水平参差不齐;而 

三级医院乳腺专科的医师忙于乳腺癌治疗和科研 

工作,难以将精力投入到社区妇女的筛查工作上, 

因此卫生部提出肿瘤防治重心工作要前移的任务 

主要落在社区医师身上。简言之,在中国,《NCCN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的主要应用者是三级医院乳 

腺专科医师,治疗对象是乳腺癌个体患者;《NCCN 

筛查与诊断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者是基层社区 

医师,对象是社区妇女。两种指南,应用人员不 

同,针对对象不同,特别是国内与欧美基层社区医 

疗机构在设备和诊疗水平方面差距很大,肿瘤防 

治网络不完善,《NCCN筛查与诊断临床实践指 

南》在中国应用存在很多困难,不可能照搬过来, 

用于国内乳腺癌普查。 

中国幅员广阔,人口基数巨大,乳腺癌发病呈 

持续上升趋势,全民进行乳腺癌筛查存在难度大、 

费用高、检出率低的问题。如何开展高效率、低成 

本、易为社区妇女和医师接受的筛查,做好早期乳 

腺癌诊断、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和预防是很有意 

义的工作。鉴于“乳腺癌调查一建立高危人群筛选 

模型一建立可供推广应用的高危人群筛选客观量 

化指标一进而规范化学干预治疗”模式的良好效 

果,笔者认为国内应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统一标 

准的长期乳腺癌筛查,以取得具有中国人口特征 

的乳腺癌流行病学资料,了解中国女性乳腺癌危 

险因素,建立实用性强且准确、可靠的高危人群筛 

选模型,使社区医师有具体、客观的筛选工具 。 

只有准确的筛选出乳腺癌高危人群,才能使预防 

工作有的放矢,高效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为 

及早进行乳腺癌的有效预防提供指导和借鉴,从 

主 堡 茎查 皇王 生 箜 鲞箜!塑 J BreastDis(Electronic Edition),August 2010,Vo1.4,No.4 

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关键词】乳腺肿瘤;筛查;临床实践指南 

【中图法分类号】R737.9 [ ̄itit标识码】A 

of Oslo II study.Radiology,2007,244:708—717

. 

E7]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Unitd Statees 

Cancer Statistics:2004 inddence and mortality

Washington:US 

epartD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07. 

参考文献 

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Clinical Practice 

[1] 

Nati

Guidelines in Oncology: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E8]李树玲.我国乳腺癌防治策略探讨.乳腺病杂志,2004,2:1 3. 

E9]Jemal A,Siegel R,Ward E,et a1.Cancer Statistics,2009.CA 

ancerC J Clin,2009,59:225 249. 

ElO]Mann RM,Kuhl CK,Kinkel K,et a1.Breast MRI:guidelines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Breast Imaging.Eur Radiol,2008, 

18:1307—1318. 

version.1.2010,11/03/03 2009. Washingto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Inc,2009:3

. 

E23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SCreening for breast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 

El1]Sehnall M,Orel S.Breast MR1 imaging in the diagnostic setting. 

Magn Reson Imaging Clin N Am,2006,14:329 337. 

Ann Intern Med,2009,151:716-726. 

[12]Lord SJ,Lei W,Craft P,et a1.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s an addition 

to mammography and ultrasound in screening young women at 

f SH.The 2009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recommendations of 

E33 

Wool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JAMA,2010,303: 

162—163. 

high risk of breast cancer.Eur J Cancer,2007,43:1905—1917. 

sano E1),Gatsonis C,Hendfick E,et a1.Diagnostic performance 

r-43 

Pi

of digital versus film mammography for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N 

[13]Sliverstein MJ,Lagios MD,Reche A,et a1.Image ̄detected breast 

cancer:State of the ar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Am(2oll Surg, 

2005,201:586_597. 

Engl J Med,2005,353:1773-1783. 

Es] 

Pisano ED,Hendrick RE,Yaffe MJ,et a1.Diagnostic accuracy of 

digital versus film mammography:exploratory analysis of selected 

population subgroups in DMIST.Radiology,2008,246:376—383

. 

[14]余之刚.应重视我国乳腺癌的预防.中华医学杂志,2010,90: 

505~507. 

(收稿日期:201O一07—19) 

[6] 

Skaane P,Hofvind S,Skjennald A.Randomized triaI of screen 

film versus 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with soft——copy reading 

in population based screening program:follow up and final results 

(本文编辑:范林军) 

余之刚,李玉阳.2010版《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与4 ̄k#[J/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0,4(4):361-367. 

・ 

肖 息 

《中华乳腺病杂 志( 

电子版)》征集2011年各期重点号选题 

为做好2011年各期重点号的选题工作,本刊编辑部特向业内X ̄FKK ̄2011年各期重点号选题

热忱欢迎广 

大编委、作者和读者根据乳腺病学科当前的重点、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向本刊推荐选题,本刊将择优采纳

联系方式: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邮编400038;电话:(023)68765277(可传真); 

E~mail:jchd@medmail.eom.cn。请在来信或邮件中注明“重点号选题”。 

本刊编辑部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