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小空间、 低成本”视频直播访谈室搭建方案探讨
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青旭彬)
118
传媒业态
·
传媒技术
“小空间、低成本”视频直播访谈室搭建方案探讨
刘康华
(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 广东 广州 510030)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迎来了以短视频、移动客户端视频直播
为主流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非电视台单位、机构或民营公司由于业务发展,需要搭建小型视频访谈室,可以说,高清甚
至4K超高清访谈室已经越来越“平民化”,而不显得那么“高大上”。本文通过介绍新华社深圳特区支社建设的高清视频
访谈室的各项主要功能,分析如何在“小空间、低成本”的前提下搭建访谈室系统,实现包括摄像、切像、录像、推流、抠
像、字幕、调音、通话、提示、非编、配音、调光等功能,并就该类型访谈室设计方案中可能碰到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视频直播;访谈室;NDI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7-118-04 DOI:10.19483/.11-4653/n.2020.07.034
本文著录格式:刘康华.“小空间、低成本”视频直播访谈室搭建方案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20(7):118-121.
1.项目概况
深圳毗邻港澳,作为我国最早也是最成功的经济特
区之一,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将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媒体融合及跨界传播趋
势日益增长,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
加强深圳特区媒体融合报道技术力量,总社于2018年批
复建设深圳特区支社高清视频访谈室。
项目总预算不到一百万,其中视音频设备包括摄像
机及配件、视频切换系统、音频系统、通话提示系统等,
后期编辑设备包括非线性编辑工作站、音频编辑工作站等,
配置专业影视灯光,声学装饰,安装空调风机、电气设施,
并设计安装访谈背景。访谈室位于大厦高层,利用原有旧
的办公室空间进行改造,整个空间的长宽高尺寸约为7米
×5米×3米(面积约35平方米)。显然,在如此“精致”
的空间,既要兼顾声学指标,又要布置灯光内饰、设计背
景,还要考虑消防喷淋头和空调冷凝管、出风口位置,施
工很有难度。虽然是小型视频访谈室,但麻雀虽小五脏俱
全,可实现的功能包括摄像、切像、录像、推流、抠像、
字幕、调音、通话、提示、非编、配音、调光等。
2.主要功能介绍
2.1空间布局
访谈室面积不到35平方米,充分考虑访谈室的实用
性,兼顾现有空间的面积、地理位置等因素,设置两个
访谈区域,主区采用实体背景墙和访谈桌的形式,侧面(靠
玻璃外墙)可作为辅助访谈区。主背景区域采用双摄像
主机位拍摄,结合提词器和背景65寸电视机,实现主持
人现场播报或与嘉宾互动访谈。侧面背靠35层高的玻璃
外墙,可眺望天空及深圳地标高楼,日常可作为访谈背
景使用。在侧边同时配置电动三色背景卷幕,按需要打开,
通过切换系统自带色键功能或后期非编软件对背景抠像
合成,实现单机位播报,可大幅提高空间利用率。平面
布局见图1,实景见图2、图3、图4。
图1
图2
图3
2.2摄像机选型
配置两套索尼PXW-FS7M2K 4K超高清摄像机,
采用 4K Super 35mm CMOS 成像器,支持以 4K 60p 或全
高清拍摄,帧率最高可达到 180 fps,可直接拍摄4K标
准色域BT.2020的视频图像,色域范围远大于普通高清
BT.709标准,这一提升对增强画面色彩层次、过渡衔接
方面起关键作用。摄像机的HDR标准为我国广电标准
HLG,拍摄时即可直接完成HDR编码,后期不需专门处理,
通过更大的动态范围和更广的色彩空间产生更真实的现
场感,因此非常合适电视节目制作。由于访谈室面积不大,
整体纵深不到7米,安装完背景后,主持人和镜头之间
距离最远不到4米,配置18~110mm变焦范围的镜头已
足够满足需要。为提高设备使用率,摄像机自带录像存
储功能,日常可作单独外拍使用。访谈室墙上预留视频
接口,最多可支持4路摄像机信号接入系统。
2.3视音频切换系统
视音频切换系统是访谈室的核心设备,设计方案时
曾经考虑过使用传统的硬件切换台+显示屏的模式,但
由于传统切换台功能相对单一,一般只支持输入输出信
号切换、简单特技通道,也有部分支持格式转换。这样
还要考虑配置字幕机、图文包装设备,格式转换器等设
备,如果要实现推拉流,还可能要专门配置推拉流设备。
显然该方案在预算及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并不现实。后来
经过了解,目前市场上有直接基于Windows平台下安装
多功能专业切换软件,再在主机服务器上配置硬件采集
卡的方案。
本项目支持超高清视音频信号输入的切换系统
Livestudio,该系统集成了汉化版的国外主流直播切换平
台Livestream Studio和BMD公司的视音频采集卡,通过
专用的USB快捷切换面板,也可直接使用鼠标键盘实现
切换,支持5路最高2160p30的SDI或HDMI输入和1
路最高2160p30的SDI或HDMI输出。内置8路调音台、
2路本地字幕叠加、台标角标叠加、节目输入输出录制、
节目输出流媒体广播、视频抠像等多种功能,可将不同
类型的摄像机、手机、电脑等视频终端,不同分辨率、
格式的视音频信号通过RTMP、NDI等传输协议换成标
准信号,实现一套设备就能替代原来演播室内多种传统
设备相互连接协作才能完成的功能。输入视频信号支持
6G-SDI、3G-SDI、HDSDI、SDI、HDMI、VGA等多种格
式,可在SDI视频中解嵌出音频,并对音频进行单独调音。
设备具备一定视频存储空间,可存储节目,可对存储的
多种格式视频素材调出播放并直接切换播出。
传媒技术
·
传媒业态
119
图4
2.4音频和通话提示系统
除了视频切换系统自带调音功能外,作为应急备份,
系统还配置一台雅马哈的小型调音台,支持16路音频输
入,另外配置3个播音主持话筒、4个无线话筒、内外监
听音箱、主持返送监听耳机等音频设备。利用无线通话
系统,主持人和摄像可监听导播通话,通过摄像机外置
的双色提示灯了解机位切换情况,返送监视器可实时播
放现场切出的PGM节目信号。台词提示器自带蓝牙控制
器,主持人和控制室操作人员均可控制台词播放。
2.5录制和后期编辑系统
视音频切换系统支持同时4路广播级质量的本地信
号录制,可自定义设置路径和录制码率,每路码率最高
达到120Mbps,录制的视频可直接在切换系统的播放窗
口实时播放。为保障录制安全,配备一台4K存储卡录像
机,可支持最高2160p30格式记录ProRes或DNxHD文
件录制。同时为最大限度满足实时编辑需求,出于主备
考虑,配置两套Edius 9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服务器架构,
存储模式采用256G ssd 固态系统硬盘+4TB*2 SATA 素材
硬盘,最多可配备8块硬盘,且支持RAID,确保数据存
储安全。非编支持4K视频编辑,通过视频采集卡可实时
录制切换系统输出的PGM节目信号,另配置一套音频编
辑工作站,包括录音软件、声卡、录音话筒,实现从前
期录制到后期剪辑、配音等全流程节目生产制作。
2.6网络现场直播
为满足新媒体直播报道需要,系统在设计时考虑实
现流媒体编码和推送功能,支持包括RTMP、NDI等多种
流媒体传输协议,可接收多路RTMP、NDI视频流,可同
时多地址推流,自定义设置RTMP输出格式和码率,支
持多码率同时输出到一个地址、多码率同时输出到多个
地址,假如网络条件允许,最高可以同时推25个网络地
址。推流过程中可非常直观显示实时推流状态,生成推
流日志,状态信息包括视频帧率和码率。也可通过分社
120
传媒业态
·
传媒技术
配备的LiveU H.265 HEVC直播编码设备,借助有线网络、
无线WIFI或4G无线网络传送到北京总社新媒体发布平
台完成信号分发,第三方直播平台再从新媒体发布平台
拉流获取直播信号。
2.7灯光设计布局
配置25台新型的LED灯,其中17台平板灯,8台
聚光灯。色温从3200K-5600K可调,亮度从0-100%可
调而色温基本保持不变,显色系数达到95,发光均匀、
发热少。由于层高只有3米,中间还分布有空调管和消
防喷淋头,不适合安装导轨,要实现两个访谈区合用,
又要尽量减少操作人员工作量,这对平板灯的尺寸、噪
声和布局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平板灯采用自然冷确散热
方式,无风扇噪音,尺寸只有38cmX31cmX9cm,可最大
限度避开摄像机位,且基本覆盖两个访谈区域。
协议的技术优势:
该项目预算有限,在设计中需综合考虑先进性、经
济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尤其对于核心设备的选型,
在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充分调研后,基于对视频制作行
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最终考虑集成NDI协议的多功能切
换系统,可同时支持多路NDI信号的输入输出。随着业
内越来越多厂家设备支持NDI协议,将更有利于整个系
统日后功能的扩展。
NDI是Network Device Interface的简称,由美国
NewTek公司于2015年推出的版权免费的标准,可使兼
容的视频产品以高质量、低延迟、精确到帧的方式通讯、
传输和接收广播级质量的视音频,支持Alpha通道、双
向设备控制,自带通道信息,所以叠加字幕、包装图文
不用像传统切换台一样需要Fill+Key信号,而是直接识
别透明通道进行叠加。
NDI技术优势在于可以将HDMI或SDI视频信号在
IP工作流中实现低延时高质量双向转换。充分利用现有
的网络基础设施,借助有线网络或无线WIFI网络进行视
频传输,减少布线成本和部署时间,在局域网内的一个
设备可通过一根网线输出或接收多个NDI信号,非常适
合演播室、现场多机位视频直播的制作需求。使得视音
频数据在IP空间进行简捷高效的传输成为现实,这一特
性和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目前行业特定的有线连接
和传输模式(比如HDMI、SDI等)。
由于NDI协议版权免费,已经被全球很多软件及硬
件产品兼容。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只要有网络都可以使
系统和设备通过IP网络进行连接和通信,从而创建基于
IP的视音频生产环境,并对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进行
共享访问。
可以说,随着5G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宽带
速率的不断提高,基于IP传输方式的电视制作、直播方
案已经日益占领市场,且有逐渐成为行业主流的势头。
在近期央视5G媒体应用实验室搭建的4K IP切换系统中,
包括4K信号实时回传、4K信号协议转换、4K IP切换制
作、4K多画面监看和直播发布等子系统,整个系统采用
IP化架构,以NDI流为核心,通过编解码、网络协议转换,
全面兼容目前演播室的4×3G SDI 4K基带电视信号。
经NDI协议传输的视音频流都基于网络,比如单个
1080p60的全NDI流可能需要125Mbps,单个2160p60
的全NDI流则需要250Mbps。对于视频传输有高质量要
求,且需采用全NDI进行编码和传输的,则可能受本地
网络带宽限制,如千兆以太网仅能同时传输几个全NDI
源。为了提高传输效率,适应更多信号接入,现在有了
NDI|HX,相当于全NDI的低带宽版本,使用高度压缩的
Long-GOP H.264编码,但与全NDI相比,NDI|HX会产
生更多延时,延时大小取决于所采用的设备、帧速率、
视频分辨率和网络条件等。不同的全NDI源对应的大概
带宽需求见表:
表1
全NDI视频流类型(单路)大概带宽需求
2160p60视频流250Mbps
2160p30视频流200Mbps
1080p60视频流125Mbps
1080i60视频流100Mbps
720p60视频流90Mbps
576i视频流20Mbps
4.问题与思考
采用传统PC平台+专业切换软件这种方式搭建的直
播平台,优点是功能齐全,有的功能还可通过后期版本
升级逐渐增加,但并不是像有的厂家说的那么无所不能,
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笔者认为,在同类系统设计中需
要考虑以下问题:
4.1 PC平台的硬件处理性能问题
由于直播平台同时接入多路SDI、HDMI高清甚至4K
超高清视频信号,虽然有多块专业视频处理板卡支持,但
是对主板、内存、CPU和硬盘运行速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尤其在抠像、字幕角标、多通道同时高码率录制、播放、
多路推流拉流等高耗资源型的进程同时运行时,很容易出
现宕机,造成直播安全事故, 因此对PC平台软硬件的稳
定性要求比较高,而且通常只有PC平台作为单一节点,
要在推流前端做备份难度比较大,有条件的话,可考虑主
备双路设备同时推流。而在传统切换系统中,通过配备硬
件切换、硬件色键处理抠像、硬件推流、外置录像机、应
急切换矩阵等设备,出现这种问题的几率相对较低。
4.2声画不同步问题
项目搭建过程中,安装工程师把多路视频信号接入
到切换系统主机,经切换系统处理后输出,桌面话筒作
为音频信号源接入到调音台,通过调音台混音后输出,
最后把输出的视频和音频通过嵌入器形成PGM SDI信号
在系统搭建完毕后,进行录制测试,始终出现明显的声
画不同步,刚开始以为是录制设备有问题,后来发现问
题的根源在于视频、音频设备处理的时间长短不一致。
经测算,视频处理时间比音频处理时间长接近500ms。
解决办法有三种,分别是:
方案一:把调音台的音频总输出接入到某一路摄像
机,通过摄像机实现音频同步嵌入,见图5。
图5
方案二:在调音台总输出增加音频延时器,延时调
整后再接到嵌入器,与视频实现同步,见图6。
传媒技术
·
传媒业态
121
图6
方案三:把已接入调音台总输出的嵌入器放在视频
切换系统前端作为“SDI视频”信号源,通过切换系统调
整延时实现同步,见图7。
图7
本系统采用方案三的办法解决,由于切换系统自带
音频延时调整(最多支持2000ms),通过对嵌入器输出“SDI
视频”的内㠌音频延时调整后,切换系统的PGM带音频
输出的声画不同步问题得以解决,但需占用切换系统的
一个视频输入通道和操作系统部分运行资源。
5.后记
本项目只是小型视频访谈室系统搭建的一个例子,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
发展,搭建这类多功能直播系统的门槛将越来越低,使
用操作也更加便利,需要的操作人员也相对传统演播室
系统大幅减少。当然,由于该系统使用时间不长,个人
总结的经验毕竟有限,可能有描述不够全面或不够准确
的地方,请读者包涵,仅当抛砖引玉,期待未来出现更
多“小空间、低成本”的视频直播访谈室搭建方案。
参考文献
[1]汪波.4K IP切换系统在5G媒体集成制作中的应用[J]. 现
代电视技术,2019(06):94-98.
作者简介:刘康华(1984-),男,广东中山,技术中
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工程 通信工程。
(带音频),再经视频分配器分发到非编和录像机等设备,
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青旭彬)
118
传媒业态
·
传媒技术
“小空间、低成本”视频直播访谈室搭建方案探讨
刘康华
(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 广东 广州 510030)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迎来了以短视频、移动客户端视频直播
为主流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非电视台单位、机构或民营公司由于业务发展,需要搭建小型视频访谈室,可以说,高清甚
至4K超高清访谈室已经越来越“平民化”,而不显得那么“高大上”。本文通过介绍新华社深圳特区支社建设的高清视频
访谈室的各项主要功能,分析如何在“小空间、低成本”的前提下搭建访谈室系统,实现包括摄像、切像、录像、推流、抠
像、字幕、调音、通话、提示、非编、配音、调光等功能,并就该类型访谈室设计方案中可能碰到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视频直播;访谈室;NDI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7-118-04 DOI:10.19483/.11-4653/n.2020.07.034
本文著录格式:刘康华.“小空间、低成本”视频直播访谈室搭建方案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20(7):118-121.
1.项目概况
深圳毗邻港澳,作为我国最早也是最成功的经济特
区之一,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将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媒体融合及跨界传播趋
势日益增长,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
加强深圳特区媒体融合报道技术力量,总社于2018年批
复建设深圳特区支社高清视频访谈室。
项目总预算不到一百万,其中视音频设备包括摄像
机及配件、视频切换系统、音频系统、通话提示系统等,
后期编辑设备包括非线性编辑工作站、音频编辑工作站等,
配置专业影视灯光,声学装饰,安装空调风机、电气设施,
并设计安装访谈背景。访谈室位于大厦高层,利用原有旧
的办公室空间进行改造,整个空间的长宽高尺寸约为7米
×5米×3米(面积约35平方米)。显然,在如此“精致”
的空间,既要兼顾声学指标,又要布置灯光内饰、设计背
景,还要考虑消防喷淋头和空调冷凝管、出风口位置,施
工很有难度。虽然是小型视频访谈室,但麻雀虽小五脏俱
全,可实现的功能包括摄像、切像、录像、推流、抠像、
字幕、调音、通话、提示、非编、配音、调光等。
2.主要功能介绍
2.1空间布局
访谈室面积不到35平方米,充分考虑访谈室的实用
性,兼顾现有空间的面积、地理位置等因素,设置两个
访谈区域,主区采用实体背景墙和访谈桌的形式,侧面(靠
玻璃外墙)可作为辅助访谈区。主背景区域采用双摄像
主机位拍摄,结合提词器和背景65寸电视机,实现主持
人现场播报或与嘉宾互动访谈。侧面背靠35层高的玻璃
外墙,可眺望天空及深圳地标高楼,日常可作为访谈背
景使用。在侧边同时配置电动三色背景卷幕,按需要打开,
通过切换系统自带色键功能或后期非编软件对背景抠像
合成,实现单机位播报,可大幅提高空间利用率。平面
布局见图1,实景见图2、图3、图4。
图1
图2
图3
2.2摄像机选型
配置两套索尼PXW-FS7M2K 4K超高清摄像机,
采用 4K Super 35mm CMOS 成像器,支持以 4K 60p 或全
高清拍摄,帧率最高可达到 180 fps,可直接拍摄4K标
准色域BT.2020的视频图像,色域范围远大于普通高清
BT.709标准,这一提升对增强画面色彩层次、过渡衔接
方面起关键作用。摄像机的HDR标准为我国广电标准
HLG,拍摄时即可直接完成HDR编码,后期不需专门处理,
通过更大的动态范围和更广的色彩空间产生更真实的现
场感,因此非常合适电视节目制作。由于访谈室面积不大,
整体纵深不到7米,安装完背景后,主持人和镜头之间
距离最远不到4米,配置18~110mm变焦范围的镜头已
足够满足需要。为提高设备使用率,摄像机自带录像存
储功能,日常可作单独外拍使用。访谈室墙上预留视频
接口,最多可支持4路摄像机信号接入系统。
2.3视音频切换系统
视音频切换系统是访谈室的核心设备,设计方案时
曾经考虑过使用传统的硬件切换台+显示屏的模式,但
由于传统切换台功能相对单一,一般只支持输入输出信
号切换、简单特技通道,也有部分支持格式转换。这样
还要考虑配置字幕机、图文包装设备,格式转换器等设
备,如果要实现推拉流,还可能要专门配置推拉流设备。
显然该方案在预算及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并不现实。后来
经过了解,目前市场上有直接基于Windows平台下安装
多功能专业切换软件,再在主机服务器上配置硬件采集
卡的方案。
本项目支持超高清视音频信号输入的切换系统
Livestudio,该系统集成了汉化版的国外主流直播切换平
台Livestream Studio和BMD公司的视音频采集卡,通过
专用的USB快捷切换面板,也可直接使用鼠标键盘实现
切换,支持5路最高2160p30的SDI或HDMI输入和1
路最高2160p30的SDI或HDMI输出。内置8路调音台、
2路本地字幕叠加、台标角标叠加、节目输入输出录制、
节目输出流媒体广播、视频抠像等多种功能,可将不同
类型的摄像机、手机、电脑等视频终端,不同分辨率、
格式的视音频信号通过RTMP、NDI等传输协议换成标
准信号,实现一套设备就能替代原来演播室内多种传统
设备相互连接协作才能完成的功能。输入视频信号支持
6G-SDI、3G-SDI、HDSDI、SDI、HDMI、VGA等多种格
式,可在SDI视频中解嵌出音频,并对音频进行单独调音。
设备具备一定视频存储空间,可存储节目,可对存储的
多种格式视频素材调出播放并直接切换播出。
传媒技术
·
传媒业态
119
图4
2.4音频和通话提示系统
除了视频切换系统自带调音功能外,作为应急备份,
系统还配置一台雅马哈的小型调音台,支持16路音频输
入,另外配置3个播音主持话筒、4个无线话筒、内外监
听音箱、主持返送监听耳机等音频设备。利用无线通话
系统,主持人和摄像可监听导播通话,通过摄像机外置
的双色提示灯了解机位切换情况,返送监视器可实时播
放现场切出的PGM节目信号。台词提示器自带蓝牙控制
器,主持人和控制室操作人员均可控制台词播放。
2.5录制和后期编辑系统
视音频切换系统支持同时4路广播级质量的本地信
号录制,可自定义设置路径和录制码率,每路码率最高
达到120Mbps,录制的视频可直接在切换系统的播放窗
口实时播放。为保障录制安全,配备一台4K存储卡录像
机,可支持最高2160p30格式记录ProRes或DNxHD文
件录制。同时为最大限度满足实时编辑需求,出于主备
考虑,配置两套Edius 9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服务器架构,
存储模式采用256G ssd 固态系统硬盘+4TB*2 SATA 素材
硬盘,最多可配备8块硬盘,且支持RAID,确保数据存
储安全。非编支持4K视频编辑,通过视频采集卡可实时
录制切换系统输出的PGM节目信号,另配置一套音频编
辑工作站,包括录音软件、声卡、录音话筒,实现从前
期录制到后期剪辑、配音等全流程节目生产制作。
2.6网络现场直播
为满足新媒体直播报道需要,系统在设计时考虑实
现流媒体编码和推送功能,支持包括RTMP、NDI等多种
流媒体传输协议,可接收多路RTMP、NDI视频流,可同
时多地址推流,自定义设置RTMP输出格式和码率,支
持多码率同时输出到一个地址、多码率同时输出到多个
地址,假如网络条件允许,最高可以同时推25个网络地
址。推流过程中可非常直观显示实时推流状态,生成推
流日志,状态信息包括视频帧率和码率。也可通过分社
120
传媒业态
·
传媒技术
配备的LiveU H.265 HEVC直播编码设备,借助有线网络、
无线WIFI或4G无线网络传送到北京总社新媒体发布平
台完成信号分发,第三方直播平台再从新媒体发布平台
拉流获取直播信号。
2.7灯光设计布局
配置25台新型的LED灯,其中17台平板灯,8台
聚光灯。色温从3200K-5600K可调,亮度从0-100%可
调而色温基本保持不变,显色系数达到95,发光均匀、
发热少。由于层高只有3米,中间还分布有空调管和消
防喷淋头,不适合安装导轨,要实现两个访谈区合用,
又要尽量减少操作人员工作量,这对平板灯的尺寸、噪
声和布局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平板灯采用自然冷确散热
方式,无风扇噪音,尺寸只有38cmX31cmX9cm,可最大
限度避开摄像机位,且基本覆盖两个访谈区域。
协议的技术优势:
该项目预算有限,在设计中需综合考虑先进性、经
济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尤其对于核心设备的选型,
在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充分调研后,基于对视频制作行
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最终考虑集成NDI协议的多功能切
换系统,可同时支持多路NDI信号的输入输出。随着业
内越来越多厂家设备支持NDI协议,将更有利于整个系
统日后功能的扩展。
NDI是Network Device Interface的简称,由美国
NewTek公司于2015年推出的版权免费的标准,可使兼
容的视频产品以高质量、低延迟、精确到帧的方式通讯、
传输和接收广播级质量的视音频,支持Alpha通道、双
向设备控制,自带通道信息,所以叠加字幕、包装图文
不用像传统切换台一样需要Fill+Key信号,而是直接识
别透明通道进行叠加。
NDI技术优势在于可以将HDMI或SDI视频信号在
IP工作流中实现低延时高质量双向转换。充分利用现有
的网络基础设施,借助有线网络或无线WIFI网络进行视
频传输,减少布线成本和部署时间,在局域网内的一个
设备可通过一根网线输出或接收多个NDI信号,非常适
合演播室、现场多机位视频直播的制作需求。使得视音
频数据在IP空间进行简捷高效的传输成为现实,这一特
性和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目前行业特定的有线连接
和传输模式(比如HDMI、SDI等)。
由于NDI协议版权免费,已经被全球很多软件及硬
件产品兼容。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只要有网络都可以使
系统和设备通过IP网络进行连接和通信,从而创建基于
IP的视音频生产环境,并对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进行
共享访问。
可以说,随着5G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宽带
速率的不断提高,基于IP传输方式的电视制作、直播方
案已经日益占领市场,且有逐渐成为行业主流的势头。
在近期央视5G媒体应用实验室搭建的4K IP切换系统中,
包括4K信号实时回传、4K信号协议转换、4K IP切换制
作、4K多画面监看和直播发布等子系统,整个系统采用
IP化架构,以NDI流为核心,通过编解码、网络协议转换,
全面兼容目前演播室的4×3G SDI 4K基带电视信号。
经NDI协议传输的视音频流都基于网络,比如单个
1080p60的全NDI流可能需要125Mbps,单个2160p60
的全NDI流则需要250Mbps。对于视频传输有高质量要
求,且需采用全NDI进行编码和传输的,则可能受本地
网络带宽限制,如千兆以太网仅能同时传输几个全NDI
源。为了提高传输效率,适应更多信号接入,现在有了
NDI|HX,相当于全NDI的低带宽版本,使用高度压缩的
Long-GOP H.264编码,但与全NDI相比,NDI|HX会产
生更多延时,延时大小取决于所采用的设备、帧速率、
视频分辨率和网络条件等。不同的全NDI源对应的大概
带宽需求见表:
表1
全NDI视频流类型(单路)大概带宽需求
2160p60视频流250Mbps
2160p30视频流200Mbps
1080p60视频流125Mbps
1080i60视频流100Mbps
720p60视频流90Mbps
576i视频流20Mbps
4.问题与思考
采用传统PC平台+专业切换软件这种方式搭建的直
播平台,优点是功能齐全,有的功能还可通过后期版本
升级逐渐增加,但并不是像有的厂家说的那么无所不能,
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笔者认为,在同类系统设计中需
要考虑以下问题:
4.1 PC平台的硬件处理性能问题
由于直播平台同时接入多路SDI、HDMI高清甚至4K
超高清视频信号,虽然有多块专业视频处理板卡支持,但
是对主板、内存、CPU和硬盘运行速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尤其在抠像、字幕角标、多通道同时高码率录制、播放、
多路推流拉流等高耗资源型的进程同时运行时,很容易出
现宕机,造成直播安全事故, 因此对PC平台软硬件的稳
定性要求比较高,而且通常只有PC平台作为单一节点,
要在推流前端做备份难度比较大,有条件的话,可考虑主
备双路设备同时推流。而在传统切换系统中,通过配备硬
件切换、硬件色键处理抠像、硬件推流、外置录像机、应
急切换矩阵等设备,出现这种问题的几率相对较低。
4.2声画不同步问题
项目搭建过程中,安装工程师把多路视频信号接入
到切换系统主机,经切换系统处理后输出,桌面话筒作
为音频信号源接入到调音台,通过调音台混音后输出,
最后把输出的视频和音频通过嵌入器形成PGM SDI信号
在系统搭建完毕后,进行录制测试,始终出现明显的声
画不同步,刚开始以为是录制设备有问题,后来发现问
题的根源在于视频、音频设备处理的时间长短不一致。
经测算,视频处理时间比音频处理时间长接近500ms。
解决办法有三种,分别是:
方案一:把调音台的音频总输出接入到某一路摄像
机,通过摄像机实现音频同步嵌入,见图5。
图5
方案二:在调音台总输出增加音频延时器,延时调
整后再接到嵌入器,与视频实现同步,见图6。
传媒技术
·
传媒业态
121
图6
方案三:把已接入调音台总输出的嵌入器放在视频
切换系统前端作为“SDI视频”信号源,通过切换系统调
整延时实现同步,见图7。
图7
本系统采用方案三的办法解决,由于切换系统自带
音频延时调整(最多支持2000ms),通过对嵌入器输出“SDI
视频”的内㠌音频延时调整后,切换系统的PGM带音频
输出的声画不同步问题得以解决,但需占用切换系统的
一个视频输入通道和操作系统部分运行资源。
5.后记
本项目只是小型视频访谈室系统搭建的一个例子,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
发展,搭建这类多功能直播系统的门槛将越来越低,使
用操作也更加便利,需要的操作人员也相对传统演播室
系统大幅减少。当然,由于该系统使用时间不长,个人
总结的经验毕竟有限,可能有描述不够全面或不够准确
的地方,请读者包涵,仅当抛砖引玉,期待未来出现更
多“小空间、低成本”的视频直播访谈室搭建方案。
参考文献
[1]汪波.4K IP切换系统在5G媒体集成制作中的应用[J]. 现
代电视技术,2019(06):94-98.
作者简介:刘康华(1984-),男,广东中山,技术中
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工程 通信工程。
(带音频),再经视频分配器分发到非编和录像机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