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发(作者:秦访文)
2020.2
蔬
菜
金塔县辣椒疫病防控栽培技术
刘福中
(
金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金塔
735300
)
摘要
:
辣椒疫病是辣椒产业发展中的的
“
癌症
”
,
一旦扩散极难防治
,
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甚至绝
收
。
采用起垄栽培
、
穴盘育苗移栽
、
膜下滴灌
、
生育盛期滴施硫酸铜预防的四项配套技术
,
有效预防
了辣椒疫病的发生,
使疫病通过栽培措施得到有效防控
遥
关键词
:
辣椒疫病
;
防控
;
栽培技术
金塔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北部边缘,
深居内陆
,
2
播前准备
根据用途(青椒
、
红椒)选择丰产性
、
早熟性
、
抗
种植区海拔
1
150~1
270
m,
平均气温
8
益
,
昼夜温差
2.1
品种选择
15
益
,
逸
10
益的有效积温
3
249
益
,
年无霜期
145
d,
年
日照时数
3
193
h,
日照率
70%
,
平均太阳辐射总量
病性好
、
色正
、
受市场喜欢的品种
,
目前在本县种植
153
kj/cm
2
。
年降水量
59.5
mm,
蒸发量
2
538.6
mm
。
表现较好的红椒有新红美
、
美国红等
。
光热资源丰富
,
气候干燥
,
属灌溉农业
,
灌溉条件
2.2
地膜准备
好
,
是发展优质辣椒生产的理想区域
。
年种植青红
以
1.2
m
幅宽为宜
,
膜厚为
0.010
mm
。
辣椒
5
万亩左右
,
是金塔县农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
2.3
滴灌带
径
,
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
,
辣椒疫病同时也蔓延
,
选择耐晒无粘连
、
无滴漏渗漏的内镶式滴管带
,
成了辣椒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
发病地块减产
辣椒滴头间距
25
cm,
滴头流量
2.5
L/h
o
30%
以上
,
甚至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
通过多年栽培研
3
育苗移栽
究
,
破解了辣椒疫病的危害
,
总结出起垄一育苗一滴
3.1
采用穴盘基质育苗
灌辣椒疫病防控栽培技术
。
3.1.1
种子处理
一是晒种
,
播种前将种子摊在报
纸上在太阳下晒
1~2do
二是温汤浸种
,
先把种子用
1
选择地块
,
施足基肥
地块选土壤肥力中上
、
土层厚
1m
以上
、
盐碱
水浸胀
,
把浸胀的种子沥干水
,
倒入
52
益耀
55
益的热
轻
、排灌方便的地块
。
结合秋耕亩深施农家肥
5
m
3
以
水中烫
15
min
(
对热水调温保持)
。
从热水中取出
,
投
上
,
播前亩施硝铵磷
10~15
kg
、
磷酸二铵
20~25
kg
、
入冷水中冷却
。
三是消毒
,
用
1%
的次氯酸钠浸种
5~
硫酸钾
5
kg
、
硫酸亚铁
1~2
kg
作基肥
。
10
min
后用清水洗净待播
。
作者简介
:
刘福中
(
1965-),
男
,
高级农艺师
。
电话
:
[5]
谷建中
,
郭敏杰
,
邓丽
,
等
.
基于亲缘系数的高油酸花生骨干亲
农业科技通讯
,2017(7):288-289.
[9]
李阳
,
姚潜
,
任丽
,
邓丽
,
等
.
花生新品种开农
1715
选育及丰产
本开选
016
的育种价值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47(9):
47-52.
性稳产性分析
[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6):280-281.
[6]
张忠信
,
董文召
,
高伟
,
等
.
早熟高油高产花生新品种豫花
47
号的选育
[J]
.
中国种业
,2018(5):77-78.
[10]
周彦忠
,
李飞
,
姬小玲
,
等
.
优质
、
矮秆
、
高岀仁率花生新品种
漯花
4011
的选育
[J].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56(8):1432-1434.
[7]
周彦忠
,
李飞
,
姬小玲
,
等
.
矮秆
、
高产花生新品种漯花
4087
的
[11]
马金娜
.
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濮科花
9
号的选育及配套栽
选育
[J].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45(7):1069-1071,1168.
培技术
[J].种业导刊
,
2017(3):17-18.
[8]
邓丽
,
任丽
,
谷建中
,
等
.
高产稳产花生品种开农
69
的选育
[J].
-274
-
蔬
菜
2020.2
3.1.2
育苗
尽可能在日光温室选用穴盘育苗
,
按
膨大期
。
7
月
5
日前浇水间隔
10
d,
每次滴水
25
mV
亩
。
5
000
株
/
亩预算每亩用
70
盘
72
孔穴盘
(
50
孔穴盘
以后浇水间隔缩到
8
d,
浇水量逐渐增加至
30
m
3
/
亩
,
更好
,
成果较高
)
,
采用育苗专用基质
(
也可自己配基
至
8
月
7
前后日共浇水
6
次
。
质
)
于
2
月
25
日至
3
月
5
日装盘
(
每代基质可装
4.1.3
果实成熟期
果实成熟期气温逐渐下降
,
辣
72
穴孔
14
盘
)
。
按育苗数量估算基质
,
然后将基质倒
椒需水逐渐减少
,8
月
17
日至
9
月
8
日共滴水
2
~
堆
,
用自来水拌潮
,
用掀将基质倒入穴盘再刮平
,
每
3
次
,
滴水间隔期
10
d,
每次滴水量
25
m
3
/
亩
。
10
盘为
1
摞压播种穴
,
最上层重新码摞压穴
,
按
1-
4.1.4
施肥
按辣椒生长发育规律
,
掌握
“
两头少中
2-1
粒
/
穴人工点播
,
种穴盖
1
cm
厚基质
。
在温室中
间多
”
的原则
,
施肥分别于第
3
次至第8
次滴水时随
地面按东西向铺地布
,
南北向每床宽约
1.7
m
纵向摆
水每次滴施尿素
2~3
kg/
亩
、
磷酸二氢钾
1~2
kg/
亩
。
6
排穴盘成育苗床,长度按温室南北宽度而定
。
摆好
4.2
病虫害防治
喷透水后盖厚
0.01
mm
的地膜
。
60%~70%
种子出苗
金塔县大田辣椒主要病害是辣椒疫病
,
通过高
后撤去地膜
。
白天
25
益耀
30
益,出苗后降至
22
益耀
畦栽培
、
合理滴水
、
药土预防
、
药物化防等手段控制
。
28
益
,
早晨温度
12
益耀
14
益,定植
1
周前逐渐降低温度
生育期防治
,
一是在辣椒开花结果生长高峰期的
7~
和适当控水
,
并开大温室通风口
,
加强辣椒苗的锻
8
月看天气预报浇水
,
选择晴天浇水
,
浇水后保持地
炼
,
使其适应大田条件
。
移苗前
10
d
叶施
1
次
0.2%
面没有径流水
,
以降低田间空气湿度
;
二是在浇水中
尿素
+
磷酸二氢钾
,
移苗前
3
d
叶施
1
次
75%
百菌清
每次随水滴施硫酸铜
500~750
g/
亩
,
以预防病害发
800
倍液
,
以增强苗子抗性
。
3.2
定植
生
。
通过上面管理基本不发生辣椒疫病
,
万一发病
,
当田间可见病株时
,
用
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400~
3.2.1
起垄
、
铺管
、
铺膜
4
月下旬按
1.2
m
沟心距
600
倍液灌根
,
当中心病株明显时用
50%
瑞毒铜可湿
划线起垄
,
垄沟
50
cm,
垄面
70
cm,
垄高
15~20
cm,
性粉剂
250
倍液或
0.30%
硫酸铜灌根封闭发病中心
。
辣椒主要虫害有地老虎和蚜虫
,
地老虎在
3
龄
采用一垄一管一膜的方式铺设滴灌带和地膜
,
滴灌
带头打结扎紧
,
以防漏水
。
前
,
以亩用
2.5%
敌杀死乳油
35~40
mL
对水
75
kg
在
3.2.2
移苗
于
5
月上旬
(
5~10
日
)
移苗
,
移栽前先
晴天傍晚对辣椒喷雾防治
。
蚜虫发现中心株及时点
确定滴头位置
,
按
30
cmx25
cm
行株距打移栽孔
,
孔
片挑治遥蚜虫的防治,首先是适当增加田间湿度
,
不
深
8~10
cm,
用
69%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8~10
g/
亩
能出现旱象
;
二是在现蕾开花期喷
0.1%~0.3%
硫酸
与细土
4
耀
5
kg
混拌配制药土
,
栽苗用药土覆盖苗孔
锌
1
次防治蚜虫
;
三是中后期选择保护天敌的药剂
至子叶与地面平齐
,
移栽后及时滴移苗水
,
滴水量为
防治
,
如毗虫啉类尧啶虫咪类等针对刺吸式口器昆虫
15~20
m
3
/
亩
,
土湿至定植孔,
5~7
d
后滴缓苗水
,
时间
的药剂
。
同移苗水
。
5采收与晾晒
9
月底至
10
月根据色泽分二次采收袁枯霜期前
收完
。
采收时避免挤压椒果
,
采收后及时选择地势相
4
田间管理
4.1
水肥管理
辣椒既怕旱又怕涝
,
因此采用膜下滴灌方式浇
对较高
、
干燥
、
通风顺畅的地方晾晒
。
开始摊平摊晒,
水
,
根据辣椒不同生育阶段对水肥的需求特点
,
适当
厚度
15~20
cm,
并且时常检查翻动遥
10
d
左右开始起
延缓浇水间隔时间和增减每次浇水数量
,
随水追施
垄晾晒
,
再晒
7~10
d,
两垄并一垄
,
逐渐增厚
,
且要保持
水溶性矿质元素肥料
,
最大浇水量不得超过
30
m
3
/
亩,
蓬松透气
。
当辣椒含水量下降到
18%
时进行人工筛
追肥尿素不超过
3
kg/
亩
、
磷酸二氢钾
2
kg/
亩
。
具体
选分级
,
包装存贮
,
以备加工
。
各阶段如下
。
6
回收管膜
辣椒采收后及时清理辣椒枯枝
,
单独回收地膜
4.1.1
苗期至初花期
辣椒缓苗后到开花初期浇
2
次
水
,
第一次苗水于
6
月
5
日前后
,
滴水量
22
m
3
/
亩
。第
支管
、
毛管等可再利用塑料统一交到循环利用加工
二次水于
6
月
15
日前后
,
滴水量
25
m
3
/
亩
。
4.1.2
果实膨大期
辣椒吸水需肥最大时期是果实
企业
。
-275
-
2024年6月3日发(作者:秦访文)
2020.2
蔬
菜
金塔县辣椒疫病防控栽培技术
刘福中
(
金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金塔
735300
)
摘要
:
辣椒疫病是辣椒产业发展中的的
“
癌症
”
,
一旦扩散极难防治
,
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甚至绝
收
。
采用起垄栽培
、
穴盘育苗移栽
、
膜下滴灌
、
生育盛期滴施硫酸铜预防的四项配套技术
,
有效预防
了辣椒疫病的发生,
使疫病通过栽培措施得到有效防控
遥
关键词
:
辣椒疫病
;
防控
;
栽培技术
金塔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北部边缘,
深居内陆
,
2
播前准备
根据用途(青椒
、
红椒)选择丰产性
、
早熟性
、
抗
种植区海拔
1
150~1
270
m,
平均气温
8
益
,
昼夜温差
2.1
品种选择
15
益
,
逸
10
益的有效积温
3
249
益
,
年无霜期
145
d,
年
日照时数
3
193
h,
日照率
70%
,
平均太阳辐射总量
病性好
、
色正
、
受市场喜欢的品种
,
目前在本县种植
153
kj/cm
2
。
年降水量
59.5
mm,
蒸发量
2
538.6
mm
。
表现较好的红椒有新红美
、
美国红等
。
光热资源丰富
,
气候干燥
,
属灌溉农业
,
灌溉条件
2.2
地膜准备
好
,
是发展优质辣椒生产的理想区域
。
年种植青红
以
1.2
m
幅宽为宜
,
膜厚为
0.010
mm
。
辣椒
5
万亩左右
,
是金塔县农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
2.3
滴灌带
径
,
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
,
辣椒疫病同时也蔓延
,
选择耐晒无粘连
、
无滴漏渗漏的内镶式滴管带
,
成了辣椒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
发病地块减产
辣椒滴头间距
25
cm,
滴头流量
2.5
L/h
o
30%
以上
,
甚至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
通过多年栽培研
3
育苗移栽
究
,
破解了辣椒疫病的危害
,
总结出起垄一育苗一滴
3.1
采用穴盘基质育苗
灌辣椒疫病防控栽培技术
。
3.1.1
种子处理
一是晒种
,
播种前将种子摊在报
纸上在太阳下晒
1~2do
二是温汤浸种
,
先把种子用
1
选择地块
,
施足基肥
地块选土壤肥力中上
、
土层厚
1m
以上
、
盐碱
水浸胀
,
把浸胀的种子沥干水
,
倒入
52
益耀
55
益的热
轻
、排灌方便的地块
。
结合秋耕亩深施农家肥
5
m
3
以
水中烫
15
min
(
对热水调温保持)
。
从热水中取出
,
投
上
,
播前亩施硝铵磷
10~15
kg
、
磷酸二铵
20~25
kg
、
入冷水中冷却
。
三是消毒
,
用
1%
的次氯酸钠浸种
5~
硫酸钾
5
kg
、
硫酸亚铁
1~2
kg
作基肥
。
10
min
后用清水洗净待播
。
作者简介
:
刘福中
(
1965-),
男
,
高级农艺师
。
电话
:
[5]
谷建中
,
郭敏杰
,
邓丽
,
等
.
基于亲缘系数的高油酸花生骨干亲
农业科技通讯
,2017(7):288-289.
[9]
李阳
,
姚潜
,
任丽
,
邓丽
,
等
.
花生新品种开农
1715
选育及丰产
本开选
016
的育种价值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47(9):
47-52.
性稳产性分析
[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6):280-281.
[6]
张忠信
,
董文召
,
高伟
,
等
.
早熟高油高产花生新品种豫花
47
号的选育
[J]
.
中国种业
,2018(5):77-78.
[10]
周彦忠
,
李飞
,
姬小玲
,
等
.
优质
、
矮秆
、
高岀仁率花生新品种
漯花
4011
的选育
[J].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56(8):1432-1434.
[7]
周彦忠
,
李飞
,
姬小玲
,
等
.
矮秆
、
高产花生新品种漯花
4087
的
[11]
马金娜
.
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濮科花
9
号的选育及配套栽
选育
[J].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45(7):1069-1071,1168.
培技术
[J].种业导刊
,
2017(3):17-18.
[8]
邓丽
,
任丽
,
谷建中
,
等
.
高产稳产花生品种开农
69
的选育
[J].
-274
-
蔬
菜
2020.2
3.1.2
育苗
尽可能在日光温室选用穴盘育苗
,
按
膨大期
。
7
月
5
日前浇水间隔
10
d,
每次滴水
25
mV
亩
。
5
000
株
/
亩预算每亩用
70
盘
72
孔穴盘
(
50
孔穴盘
以后浇水间隔缩到
8
d,
浇水量逐渐增加至
30
m
3
/
亩
,
更好
,
成果较高
)
,
采用育苗专用基质
(
也可自己配基
至
8
月
7
前后日共浇水
6
次
。
质
)
于
2
月
25
日至
3
月
5
日装盘
(
每代基质可装
4.1.3
果实成熟期
果实成熟期气温逐渐下降
,
辣
72
穴孔
14
盘
)
。
按育苗数量估算基质
,
然后将基质倒
椒需水逐渐减少
,8
月
17
日至
9
月
8
日共滴水
2
~
堆
,
用自来水拌潮
,
用掀将基质倒入穴盘再刮平
,
每
3
次
,
滴水间隔期
10
d,
每次滴水量
25
m
3
/
亩
。
10
盘为
1
摞压播种穴
,
最上层重新码摞压穴
,
按
1-
4.1.4
施肥
按辣椒生长发育规律
,
掌握
“
两头少中
2-1
粒
/
穴人工点播
,
种穴盖
1
cm
厚基质
。
在温室中
间多
”
的原则
,
施肥分别于第
3
次至第8
次滴水时随
地面按东西向铺地布
,
南北向每床宽约
1.7
m
纵向摆
水每次滴施尿素
2~3
kg/
亩
、
磷酸二氢钾
1~2
kg/
亩
。
6
排穴盘成育苗床,长度按温室南北宽度而定
。
摆好
4.2
病虫害防治
喷透水后盖厚
0.01
mm
的地膜
。
60%~70%
种子出苗
金塔县大田辣椒主要病害是辣椒疫病
,
通过高
后撤去地膜
。
白天
25
益耀
30
益,出苗后降至
22
益耀
畦栽培
、
合理滴水
、
药土预防
、
药物化防等手段控制
。
28
益
,
早晨温度
12
益耀
14
益,定植
1
周前逐渐降低温度
生育期防治
,
一是在辣椒开花结果生长高峰期的
7~
和适当控水
,
并开大温室通风口
,
加强辣椒苗的锻
8
月看天气预报浇水
,
选择晴天浇水
,
浇水后保持地
炼
,
使其适应大田条件
。
移苗前
10
d
叶施
1
次
0.2%
面没有径流水
,
以降低田间空气湿度
;
二是在浇水中
尿素
+
磷酸二氢钾
,
移苗前
3
d
叶施
1
次
75%
百菌清
每次随水滴施硫酸铜
500~750
g/
亩
,
以预防病害发
800
倍液
,
以增强苗子抗性
。
3.2
定植
生
。
通过上面管理基本不发生辣椒疫病
,
万一发病
,
当田间可见病株时
,
用
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400~
3.2.1
起垄
、
铺管
、
铺膜
4
月下旬按
1.2
m
沟心距
600
倍液灌根
,
当中心病株明显时用
50%
瑞毒铜可湿
划线起垄
,
垄沟
50
cm,
垄面
70
cm,
垄高
15~20
cm,
性粉剂
250
倍液或
0.30%
硫酸铜灌根封闭发病中心
。
辣椒主要虫害有地老虎和蚜虫
,
地老虎在
3
龄
采用一垄一管一膜的方式铺设滴灌带和地膜
,
滴灌
带头打结扎紧
,
以防漏水
。
前
,
以亩用
2.5%
敌杀死乳油
35~40
mL
对水
75
kg
在
3.2.2
移苗
于
5
月上旬
(
5~10
日
)
移苗
,
移栽前先
晴天傍晚对辣椒喷雾防治
。
蚜虫发现中心株及时点
确定滴头位置
,
按
30
cmx25
cm
行株距打移栽孔
,
孔
片挑治遥蚜虫的防治,首先是适当增加田间湿度
,
不
深
8~10
cm,
用
69%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8~10
g/
亩
能出现旱象
;
二是在现蕾开花期喷
0.1%~0.3%
硫酸
与细土
4
耀
5
kg
混拌配制药土
,
栽苗用药土覆盖苗孔
锌
1
次防治蚜虫
;
三是中后期选择保护天敌的药剂
至子叶与地面平齐
,
移栽后及时滴移苗水
,
滴水量为
防治
,
如毗虫啉类尧啶虫咪类等针对刺吸式口器昆虫
15~20
m
3
/
亩
,
土湿至定植孔,
5~7
d
后滴缓苗水
,
时间
的药剂
。
同移苗水
。
5采收与晾晒
9
月底至
10
月根据色泽分二次采收袁枯霜期前
收完
。
采收时避免挤压椒果
,
采收后及时选择地势相
4
田间管理
4.1
水肥管理
辣椒既怕旱又怕涝
,
因此采用膜下滴灌方式浇
对较高
、
干燥
、
通风顺畅的地方晾晒
。
开始摊平摊晒,
水
,
根据辣椒不同生育阶段对水肥的需求特点
,
适当
厚度
15~20
cm,
并且时常检查翻动遥
10
d
左右开始起
延缓浇水间隔时间和增减每次浇水数量
,
随水追施
垄晾晒
,
再晒
7~10
d,
两垄并一垄
,
逐渐增厚
,
且要保持
水溶性矿质元素肥料
,
最大浇水量不得超过
30
m
3
/
亩,
蓬松透气
。
当辣椒含水量下降到
18%
时进行人工筛
追肥尿素不超过
3
kg/
亩
、
磷酸二氢钾
2
kg/
亩
。
具体
选分级
,
包装存贮
,
以备加工
。
各阶段如下
。
6
回收管膜
辣椒采收后及时清理辣椒枯枝
,
单独回收地膜
4.1.1
苗期至初花期
辣椒缓苗后到开花初期浇
2
次
水
,
第一次苗水于
6
月
5
日前后
,
滴水量
22
m
3
/
亩
。第
支管
、
毛管等可再利用塑料统一交到循环利用加工
二次水于
6
月
15
日前后
,
滴水量
25
m
3
/
亩
。
4.1.2
果实膨大期
辣椒吸水需肥最大时期是果实
企业
。
-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