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人民币汇率延续调整?
2024年6月3日发(作者:廉晨欣)
人民币汇率延续调整?
人民币汇率延续调整,宏观审慎措施再度重启
继9月份人民币汇率跌破7.0、7.10和7.20,10月份,人民币汇率继续承
压。当月,中间价、收盘价(指境内银行间市场下午四点半收盘价,下同)累计分
别下跌1.1%、2.8%,二者均值较上月分别下跌2.3%、2.7%。到10月底,人民币
汇率中间价和收盘价较3月初年内高点分别下跌了12.2%和13.5%。上次人民币
汇率从2018年4月初的6.28附近调整至2020年5月底的7.20附近耗时26个
月时间,这次从6.30到7.30仅用了8个月时间。
10月10日-2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持续围绕7.10小幅波动,但收盘价震
荡走低,到24日跌至7.2610,相对当日中间价偏离了1.9%;25日,收盘价进一
步跌至7.3085,较中间价偏离程度触及±2%的波动区间上限(见图表1、2)。10
月10日-25日,CNH较CNY平均偏离+217个基点,24日偏离程度高达+633个基
点;1年期NDF隐含的汇率贬值预期均值为2.3%,最强贬值预期为3.0%(见图表3、
4)。在此背景下,10月25日上午,央行、外汇局宣布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
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以鼓励资本流入。
迄今为止,在本轮人民币汇率调整过程中,调节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汇风
险准备金率、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市场常见的外汇政策基本已经
出台。这些措施在前期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均有反向使用。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
处在2020年10月宣布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将“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此后
并未宣布重启“逆周期因子”。但据市场观察,2023年9月份以来,实际中间
价较报价模型计算出来的价格持续在偏强的方向。
受外汇政策影响,叠加美元指数回落,10月26日、27日收盘价升至7.2
附近,较中间价偏离程度重新收窄至1%以内。10月28日-11月3日,随着美元
指数上升,人民币汇率再次转跌,收盘价最低降至7.3200,创2008年以来新低。
由于美国劳工部11月4日公布的失业率上升、11月10日公布的CPI低于预期,
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放缓的预期增强,11月4日-15日美元指数从113降至107
下方。美元指数回落叠加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房地产金融支持措施出台,推
动人民币汇率收盘价从7.32升至7.03,累计升值4.1%;CNH较CNY转为偏升值
方向,日均汇差为-79个基点;1年期NDF隐含的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明显减弱,
降至2%以内
人民币双边和多边汇率继续下跌,出口企业财务压力和出口竞争力进一步
改善
10月份,滞后3个月和5个月环比的收盘价均值继续下跌,环比分别下跌
了6.7%、7.0%,前者跌幅较上月扩大2.0个百分点,创2018年9月以来新高,
后者跌幅较上月收窄1.4个百分点(见图表5)。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调整导致
出口企业的财务压力继续缓解。
虽然市场观察到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开在了偏强的位置,但人民币贬值压力并
没有被完全对冲。当月,中间价累计贬值770个基点,收盘价较中间价偏弱累计
贡献了851%。在银行间外汇市场(CFETS)交易的24种货币中,人民币兑5种货
币升值(包括卢布、日元、瑞郎、林吉特、澳元),兑其他19种货币贬值(兑英镑、
欧元和美元分别贬值4.9%、2.5%、1.1%)(见图表6)。受此影响,CFETS人民币
汇率指数环比下跌1.2%至100,参考BIS货币篮子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
指数分别累计下跌了1.2%、1.7%,均为2023年6月份以来新高;CFETS人民币汇
率指数同比回落了0.4%,加之国内通胀温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跌幅更
大(9月份,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同比上涨3.7%,实际有效
汇率同比下跌1.2%),这有助于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境内外汇供求为小幅逆差,市场主体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较强
2024年6月3日发(作者:廉晨欣)
人民币汇率延续调整?
人民币汇率延续调整,宏观审慎措施再度重启
继9月份人民币汇率跌破7.0、7.10和7.20,10月份,人民币汇率继续承
压。当月,中间价、收盘价(指境内银行间市场下午四点半收盘价,下同)累计分
别下跌1.1%、2.8%,二者均值较上月分别下跌2.3%、2.7%。到10月底,人民币
汇率中间价和收盘价较3月初年内高点分别下跌了12.2%和13.5%。上次人民币
汇率从2018年4月初的6.28附近调整至2020年5月底的7.20附近耗时26个
月时间,这次从6.30到7.30仅用了8个月时间。
10月10日-2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持续围绕7.10小幅波动,但收盘价震
荡走低,到24日跌至7.2610,相对当日中间价偏离了1.9%;25日,收盘价进一
步跌至7.3085,较中间价偏离程度触及±2%的波动区间上限(见图表1、2)。10
月10日-25日,CNH较CNY平均偏离+217个基点,24日偏离程度高达+633个基
点;1年期NDF隐含的汇率贬值预期均值为2.3%,最强贬值预期为3.0%(见图表3、
4)。在此背景下,10月25日上午,央行、外汇局宣布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
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以鼓励资本流入。
迄今为止,在本轮人民币汇率调整过程中,调节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汇风
险准备金率、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市场常见的外汇政策基本已经
出台。这些措施在前期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均有反向使用。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
处在2020年10月宣布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将“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此后
并未宣布重启“逆周期因子”。但据市场观察,2023年9月份以来,实际中间
价较报价模型计算出来的价格持续在偏强的方向。
受外汇政策影响,叠加美元指数回落,10月26日、27日收盘价升至7.2
附近,较中间价偏离程度重新收窄至1%以内。10月28日-11月3日,随着美元
指数上升,人民币汇率再次转跌,收盘价最低降至7.3200,创2008年以来新低。
由于美国劳工部11月4日公布的失业率上升、11月10日公布的CPI低于预期,
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放缓的预期增强,11月4日-15日美元指数从113降至107
下方。美元指数回落叠加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房地产金融支持措施出台,推
动人民币汇率收盘价从7.32升至7.03,累计升值4.1%;CNH较CNY转为偏升值
方向,日均汇差为-79个基点;1年期NDF隐含的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明显减弱,
降至2%以内
人民币双边和多边汇率继续下跌,出口企业财务压力和出口竞争力进一步
改善
10月份,滞后3个月和5个月环比的收盘价均值继续下跌,环比分别下跌
了6.7%、7.0%,前者跌幅较上月扩大2.0个百分点,创2018年9月以来新高,
后者跌幅较上月收窄1.4个百分点(见图表5)。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调整导致
出口企业的财务压力继续缓解。
虽然市场观察到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开在了偏强的位置,但人民币贬值压力并
没有被完全对冲。当月,中间价累计贬值770个基点,收盘价较中间价偏弱累计
贡献了851%。在银行间外汇市场(CFETS)交易的24种货币中,人民币兑5种货
币升值(包括卢布、日元、瑞郎、林吉特、澳元),兑其他19种货币贬值(兑英镑、
欧元和美元分别贬值4.9%、2.5%、1.1%)(见图表6)。受此影响,CFETS人民币
汇率指数环比下跌1.2%至100,参考BIS货币篮子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
指数分别累计下跌了1.2%、1.7%,均为2023年6月份以来新高;CFETS人民币汇
率指数同比回落了0.4%,加之国内通胀温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跌幅更
大(9月份,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同比上涨3.7%,实际有效
汇率同比下跌1.2%),这有助于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境内外汇供求为小幅逆差,市场主体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