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灵魂的堕落,人性的悲哀--从对话理论看《姚尼奇》的创作

IT圈 admin 25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5日发(作者:夙姗姗)

维普资讯

总23卷第5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23 No-5 

2002年5月 Joumai。f Southwest University f0r I ̄ationalitles.Ph ! 竺 ! 垒竺!!! -= 里 

灵魂的堕落,人性的悲哀 

从对话理论看《姚尼奇》的创作 

李志强 

(四川太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 1.0064) 

摘要: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脱胎于把的存在主义哲学砚,是他哲学观的升华。契诃夫与巴赫金有看非常接近的哲学蔓学 

观.其作品中有对话目素,小说《姚尼奇》就通过对话展示丁姚尼奇从一十尚有一丝志趣的青年蜕变成一十典型辛仕的过程- 

袁现了他是魂的堕落。 

关键词:对话理诧 契诃夫}巴赫金;姚卮奇;弃在主叉{人性;俄罗斯文学 

中图分类号:It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2)05—0o61—05 

在。在俄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压迫和杀戮他们决不手软。契诃夫说:‘让上帝走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的社会矛盾加剧, 

开,让所谓伟大的进步思想走开,我们将从人开始. 

由此产生了人的异化问题。“事实上.描述和揭露在 

我们将变得善良和关心人,不管他是谁,是僧侣,农 

充满矛盾和危机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个性的丧 

夫,工厂主,百万富翁,还是库页岛的服苦役犯,饭店 

失,人的自由被剥夺,人之受物及一切异己力量的支 

的什役。我们将从尊敬人,怜悯人,热爱人开始,舍 

配,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异化状态, 

此将一事无成……”- -

恢复人的个性和尊严,一直设存在主义者当做是哲 

纵观契诃夫的创作,我们可以清楚得看到,作家 

学的中心问题。”…可以这样说,存在主义哲学就是 

在创作伊始,就把“人”放在了首位。契诃夫的作品 

人的哲学,它要求尊重人.尊重人的自由和权利,避 

很少单纯的写景抒情,大多是对社会上各阶层形形 

免物化和沉沦。 

色色的人物的描写。他的作品中没有繁琐的哲学说 

契诃夫不是哲学家,但他的小说里却无时无刻 

教,没有长篇大论。他从不给作品下结论.而是让读 

不贯穿存在主义的这一思想精髓。正如俄罗斯作家 

者自己去评判。他所关心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他 

格罗斯曼写道: 

的笔下有小市民 农民知识分子,官僚等.他塑造了 

“契诃夫的道路就是俄罗斯的自由之路……契 

俄国文学长廊中一个又一个的生动形象:普里希别 

诃夫是文化停滞时代的代言人。契诃夫是俄罗斯最 

耶夫中士,奥楚蔑洛夫,姚尼奇…… 

伟大的旗帜的旗手,这面旗帜在俄罗斯历史上已经 

在《一个官员之死》中.一个小官吏因为打喷嚏 

高举了千年,这是真正俄罗斯民主精神的旗帜,您要 

不小心打到将军的身上一直惴惴不安 三番五次道 

知道,是俄罗斯人尊严的旗帜,是俄罗斯自由的旗帜 

歉,引起对方反感。其后,他亲自上门道歉,被将军 

赶出家门。 

……

甚至宣扬不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都是偏执 

的,主要是因为他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上帝出发。 

“契尔维亚科夫肚子里的东西不在原位了 他 

对他来说,主要的是让肯定善的思想获胜。因为上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他退到门口,走出 

去.到了街上.艰难地移动着双腿……他终于木然地 

帝的体现都总是力图强制性的使人感到上帝的存 

收稿日期:2001—11—20 

作者简介:李志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维普资讯

62 西南民硅学院学报-哲学社套科学版 第23卷 

返回家中,制服也没脱,往沙发上一躺便 

气。”… 

咽了 者 

正如巴赫金所说:“理论把行为弄到了愚钝的存 

在之中,从中榨取所有的理想成分,纳入了自己独立 

而封闭的领域,导致了行为的贫乏。托尔斯泰主义 

和文化虚无主义就是由此而来。” “ ”而契诃夫则 

把目光转到具体的行为上,这是二者创作风格的迥 

然不同。 

《胖子和瘦子》则讲述了一对老朋友相遇在车站 

上。当瘦子得知自己的老朋友胖子已擢升为三等文 

官时,马上变得 恭毕敬。动辄称阁下,您老,态度 

谦卑。 

“阁下…・・我…-深感荣幸】就是说,小时候的 

朋友忽然出息成一个大贵人了!嘻嘻。” 

“那哪儿成呢……您老这是哪儿的话……阁下 

的垂念……似乎让^觉得如同饮用甘美的酒 

晚于契诃夫的巴赫金早期深受存在主义的影 

响。在论《行为哲学》一文中,他讲到: 

“我存在着(充分体现这一判断包容的情感意 

, (p l2) 

……

在这些小故事中,瘦子和小官员无视自己的存 

在,完全成为他人存在的附属品.没有丝毫的个性和 

尊严。契诃夫在此深刻地揭示了此类弱势群体的自 

卑心理。 

《苦恼》《万卡》等作品则描写了可处于下层的劳 

动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车夫有苦无处诉说,只得 

向自己的马儿倾诉。“驽马嚼着草,听着.闻闻主人 

的手……姚纳讲得那么专心致志,他把心头的话全 

部都讲给它听…-” 万卡饱受欺凌,只有把自 

己的满腔希望寄托在一封交不出去的信上 “他陶 

醉在美好的期待中,过了大约一个钟头,便沉沉睡去 

……

他做梦看见~个炉灶,炉子上祖父坐着,耷拉着 

双光脚,给厨娘们读信……泥鳅在炉旁来回走着, 

摇晃着尾巴……” 、 

从这一意义上讲,契诃夫是存在主义思想的先 

驱者之一。 

在俄国文学史上.托尔斯泰过分注重揭示人的 

思想存在,终其一生都在苦苦地探索道德的自我完 

善,精神的复活和灵魂的解脱。车尔尼雪夫斯基指 

出:“‘心灵辩证法’和‘纯洁的道德感’是托尔斯泰艺 

术才华的两个主要特点。 在早期的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少年》和《青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贵族子 

弟尼科林卡成长历程的描写,反映了他早期的思想 

探索:不断在道德上自我完善,以根绝人类的一切罪 

恶和不幸。在《安娜-卡列宁娜》中,他面对无奈的现 

实,只有希冀个人的道德自我完善和向上帝呼吁。 

列文无力解决生活的种种矛盾.只有想到为上帝、为 

灵魂活着,才是人生意义之所在:同样,《复活》中的 

聂赫留朵夫公爵和玛丝洛娃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求得 

了灵魂的解脱和精神的复活:聂赫留朵夫公爵在法 

庭上发现今日的罪犯原来是昔日自己诱骗过的卡 

佳,不由良心发现 为了求得精神的解脱,他不辞辛 

劳为卡佳奔走呼¨ 。在卡佳被判流放后,他又追随 

她来到流放地,以赎前罪:而玛丝洛娃在此过程中 

认识到了自己的堕落和悲哀,晟终嫁给了一名革命 

志、行为等因素),我的的确确地存在着(整个地),我 

有义务说出这一点;我以唯一而不可重复的方式参 

与存在.我在唯一的存在中占据唯一的、不可重复 

的、不可替代的、他人无法进入的位置。现在我身处 

这一唯一之点,是任何他人在唯一存在中的唯一时 

间和唯一空问里所没有置身过的。围绕这一唯一之 

点,以唯一时间和唯一而不可重复的方式展开着唯 

的存在 ’’ 

巴赫金这里所指的存在,实际上是个人行为的 

产物,与个人行为相结合,他提出了人的问题。巴赫 

金认为审美世界是围绕着人这个具体的价值中心展 

开的。“在这个世界,一切之所以具有意义和价值, 

只是由于它和人联系在一起,是属于人的。…在这 

里,人完全不是因为漂亮才有人爱,而是因为有人爱 

才漂亮。 

普希金19世纪3O年代曾写过一首抒情诗《离 

别》=巴赫金运用自己的存在观,对此诗进行了精辟 

的分析:“……最后还有主题,亦即作品中全部具体 

而特殊的要素,以及这一要素在统一事件中的建构 

配置,全都是围绕着主人公其人的价值中心而实现 

的;存在在这里,在这唯一的事件中完全变成了人的 

存在,因为这里现存的一切,具有价值的一切.无不 

是此人生活事件的因素,他的命运的因素 

,,( 】f %%) 

尽管巴赫金深受存在主义哲学观的影响,但他 

并未囿于柯亨的新康德主义和胡塞尔的现象学思 

想,而是在他们思想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极富独创性 

的存在观——对话理论。他的对话理论实际上就是 

他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的升华。“在他看来,自由的根 

基不在于独自的上帝的意志,不在于必然的历史进 

程,不在于人的欲望,而是在于语言及社会的对话 

性。” “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 

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 

是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 

维普资讯

第5期 李志强 是魂的堕落,人性的悲袁 

契诃夫与巴赫金有着非常接近的哲学美学观。 

这就为契诃夫作品中的对话因素打下了基础。 

如前所述,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脱胎于他的 

存在主义哲学观,可以说是他哲学观的升华。这里 

的“复调”,实际上就是指对话主义。如巴赫金所说: 

“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主人公的每一个思想……从 

开始就感到自己是一场未完成对话中的一个对 

语。这样的思想并不追求圆满完成的,独自体系的 

整体。它与他人的思想,他人的意识处于短兵相接 

之中。’’ 

巴赫金的复调观起码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 

面即众多的声音和意识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台;第二 

个层蕊,这些不同的声音具有充分价值。“……不是 

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 

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恰是众多的地 

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台在某个统 

的事件中,而互相问不发生融合……主要人物,在 

艺术家的创作构思之中,便的确不仅仅是作者议论 

所表现的客体,而且也是直抒己见的主体。” 1l ”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意识中,主人公是 

由作者创造出来的,应该是由作者预先谋篇布局.决 

定作者的思想和基调。作者怎能和主人公平等地对 

话呢? 

巴赫金认为,存在是一种对话式的交流,假如对 

话停止,万物也将终结。创作是一种特殊的行为,巴 

赫金的认识论区分了我和他人,这在他的美学中就 

转化为作者和主人公的区分。作者相当于自我,主 

人公则相当于他人。“巴赫金提出的难题之一是.既 

要避免从包罗万象的‘一’出发进行思维.同时叉要 

避免一切事物化为一连串的二元对立。不要辩证法 

的非此/即彼,而要对话主义的既,叉。” l IDl l

巴赫金在考察了欧洲文学史后提出,陀斯妥耶 

夫斯基以前的作家的创作均属独自型。一方面,这 

论点的提出确定了陀斯妥耶夫斯基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即复调小说的祖师爷;另一方面,他也批判了 

卢那・察尔斯基的观点: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的作品 

也属于复调一类。巴赫金以托尔斯泰为例,列举了 

独自型的一些特点:“托尔斯泰的世界是铁板一块的 

独自型世界;主人公的诉述已经被放进作者关于他 

的诉述的固定框架之中。主人公的最后诉述也是以 

他人(即作者的)诉述为外壳表现出来的;主人公的 

自我意识不仅仅是他的固定不变形象一个因素,而 

且实质上是为这个固定不变的形象所预定的,即使 

在题材内容上意识已经历着危机和急剧的内心转折 

时也是如此。” 巴赫金认为,“在托尔斯泰的世界 

中,不会出现第二个同等权威的声音(与作者的声音 

对立),因此就没有多声部结台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中的主人公和作者的关 

系恰是独自型小说中的作者和主人公的关系。正是 

在这一基础上,巴赫金才提出陀斯妥耶夫斯基实现 

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的说法。即使如此,作者和 

主人公之问的对话关系也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作 

者和主人公相互独立.主人公超脱出作者的艺术构 

思。巴赫金认为,主人公的独立和自由是在作者立 

意之中。主人公的自由是作者构思的一个因素,主 

人公的议论是作者创造的,但这样创造的结果,主人 

公的议论就像另外一个他人说出的,就像主人公本 

人说出的一样,可以彻底地展示自己的内在逻辑和 

独立性 

由于这一原因,主人公的议论并不会从作者掏 

思中消逝,而仅仅是从独自型作者的视野中消 

失。” “ “作者承载着完成了的整体的紧张而能 

动的统一体……这个统一的整体对作者身上任何一 

个因素来说都是外在的……作者的意识是意识的意 

识,亦即涵盖了主人公意识及其世界的意识,作者意 

识用来涵盖和完成主人公意识的诸因素,原则上是 

外位于主人公本身的。 …巴赫金认为的复调小 

说得以成长的土壤,诸如所处时代的客观上的复杂 

性,矛盾性和多声部性,平民知识分子和社会游民的 

处境等同契诃夫的《姚尼奇》所处的环境大致相同。 

下面,我们就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契诃夫创作 

于晚期的小说《姚尼奇》作一分析。诚然,巴赫金认 

为,在俄国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对话 

性虽为显著。他指出:“众多独立而互不融合的声音 

和意识纷呈,由许多各充分价值的声音(声部)组成 

真正的复调——这确实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 

个基本特点。 ;a]fp 3}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契诃夫的 

几部作品中同样具有浓重的对话因素。 

《娆尼奇》创作于1898年,是契诃夫晚期代表作 

之一。此时的契诃夫正处于创作的高峰期,他的作 

品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主人 

斯塔尔采夫・娆尼奇是c城附近的一位医生。初来 

省城时,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心地善良的乡村医生. 

爱好广泛,喜欢读书,听音乐,结交品格高尚,有文化 

修养的人 在穷乡僻壤里工作,他特别苦闷,因此, 

他结交了屠尔金一家。屠尔金一家在c城可谓名 

维普资讯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套科学版 第23卷 

流。家长伊万・屠尔金常常为慈善性的募捐举办业 

余公演,他知道许多掌故、谜语、谚语,喜欢开玩笑, 

讲俏皮话;他的妻子薇拉常写小说,喜欢当着客人朗 

诵自己的作品;女儿卡佳是一个年轻的姑娘,会弹钢 

琴,但实际上,这家人只是附庸风雅而已。姚尼奇第 

次登门拜访,就大失所望。契诃夫在作品中很巧 

妙地作出暗示,当有人问女主人为什么不把作品拿 

去发表时,她答道:“我从来不拿出去发表,我写完, 

就藏在柜子里头。何必发表呢?……要知道,我们 

已经足可以维持生活了。” 在场的人都长出了一口 

气,觉得真是万幸。而女儿卡佳弹琴的手法也极其 

拙劣,但他们却自以为是,沾沾自喜。这充分反映了 

当时俄国上流社会的虚伪、庸俗、矫揉造作。尽管如 

此,姚尼奇还是爱上了卡佳。本来借助于对卡佳的 

爱,姚尼奇或许有希望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才气的 

人,但不幸的是,他遭到了卡佳的拒绝。随后.卡佳 

去了莫斯科学音乐。而姚尼奇在周围社会环境的感 

染下改变了兴趣:除了打牌,就是挣钱,“每到傍晚. 

他总要从衣袋里拿出看病赚来的钞票细细地清点, 

等到凑满好几百,他就拿到互相信用公司去存活期 

存款。” 一…他长得越来越胖,人们对他的招呼 

也发生了变化、刚到c城时,人们尊敬地称呼他德 

来特里・姚尼奇;后来,人们简单地称他为姚尼奇。 

尽管卡佳后来主动向他示爱,但他那时已经麻木不 

仁。就这样,他一步步走向堕落,丧失了人的尊严。 

契诃夫用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笔调深刻地 

揭示了造成这种普遍现象的社会原因。在俄国文学 

史上,无论是普希金的《驿站长》,果戈里的《外套》还 

是陀新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作家们都对小人物的 

软弱表示同情、而契诃夫对“小人物”则是指责多于 

同情。 

契诃夫小说“最醒目的特色是作家能够在篇幅 

有限的作品中,通过人物不断认识现实中矛盾过程. 

来展示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发展;” 在《姚 

尼奇》中,契诃夫将两个主人公——姚尼奇和卡佳加 

以对比,在对比中刻画两人的心理活动,揭示矛盾的 

发展,显现出两人的特点和变化。姚尼奇从一个尚 

有一丝志趣的青年逐渐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市侩。 

“古时,犹太圣人曾给人类提出了一个关于个人行为 

和社会行为的非常简单明了的公式‘如果我不为自 

己’,他说,‘那么有谁会为我呢?但是,如果我只为 

自己,那么我活着有什么样意义呢?’小市民只乐于 

接受这个公式前一半,但不能接受后一半。” 他想 

买一处待售的房屋,可以不顾屋内妇女是否穿衣。径 

直阉人察看房屋情况。在卡佳向他示爱后,他居然 

想起晚上常常从衣袋里拿出钞票来,津津有昧地清 

点 到最后,当别人提起屠尔金家卡佳本人时,他已 

经记忆模糊,当初付出的纯真感情已被熏心利欲挤 

掉了。“你们这是在谈哪个屠尔金家?是有个女儿 

会弹钢琴的那家吗?”此时,他心里尚存的最后一点 

希望之火熄灭了。卡佳刚一出场给人一种自命不 

凡,而技艺拙劣、无知的少女印象。她故意捉弄姚尼 

奇.自以为是。但是莫斯科回来后,她对姚尼奇的态 

度发生了转变。文中虽然设有点明其转变的原因. 

但我们仍然可以猜到: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能人太多 

了,对一个涉世未深,只学得一鳞半爪手艺,又自以 

为是的贵族小姐来说,打击太大了。像她这样的人 

外面比比皆是。但像姚尼奇那样心地善良,又有一 

定修养的人,在外面那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社会 

里,又太少了。相比之下,孰轻孰重,昭然若揭。但 

她还是忽视了这一点,社会是动态发展的,人也是动 

态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变化,人的思维也在发生变 

化。在当时那种社会条件下,姚尼奇不可能不发生 

变化。变化的结果.当然是卡佳希望落空。但卡佳 

同样无力对抗社会。在争取姚尼奇的打算失败后她 

只有顺应现实,再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过起贵族小 

姐波澜不惊的生活。她心理的一丝活力被压灭了。 

“考契克呢,天天弹钢琴,一连弹四个钟头。她一目 

了然地老起来,常生小病,年年秋天跟母亲一块儿上 

克里米亚去”。 p 

《姚尼奇》发表后,引起了当时批评界的关注,批 

评家们发现了契诃夫新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变化。 

“在故事讲述者背后到处可以看到作者本人,他痛苦 

而又细致地觉察到生活中的荒谬,并且投有力量克 

制自己不说话……原先那种客观、冷静地描写现实 

的手法已经让位于对生活灾难所作的忧虑的哲理议 

论,出现在读者眼前的不是事实,而是事实中所包含 

的哲理。”… 

的确,在《姚尼奇》中,契诃夫的写作手法发生了 

变化,同以往或早期单纯叙事的风格大相径庭。契 

诃夫所要描写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医生,而是他 

的自我意识。姚尼奇从一个心地善良的地方医生。 

到最后演变为一个惟利是图的市侩小人,是他自我 

意识的一种堕落。契诃夫对此虽着墨不多,却人木 

三分,让人印象深刻。在准备向卡佳求婚时,他的自 

我意识就在作祟,“他们大概笔丰厚的嫁妆。~趁现 

在时机不迟,赶快罢手l难道她可以做你的配偶吗? 

她娇生惯养,撒娇使性,天天睡到下午两点钟才起 

床;你,是教土执事的儿子,地方医生……H1 

“那又怎么样?……管它呢。” 

“何况,如果你娶她,她的双亲就会让你抛弃地 

维普资讯

第5期 李志强 灵魂的堕落,人性的悲袁 

方上的工作,住到城里。” 

当卡佳的思想发生转变,向他倾诉时,他却在暗 

自庆幸: 

“幸好我当时没娶她。”1 ]

此处,我们看到的不是姚尼奇是谁,而是他如何 

认识自己。契诃夫把“主人公整个完善的现实,变成 

主人公自我意识的材料:”” 把他对主人公的最 

终评价,变成了主人公自我意识的一个内容。 

罗杰-马尔・杜加尔是法国现代作家,他从纯对 

话的角度评价对话:“运用十分自然的对话,可以使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在舞台上演员们具有的那种 

强烈的感染力。” 那么,什么是对话呢?“用巴赫 

金的话说,对话是同意或反对的关系,前言和补充关 

系,问和答的关系。应该补充说,对话还有双向叙事 

或多方叙事的关系。” ” 

在《姚尼奇》中作者对主人公贯彻了一种对话立 

场:“这一立场确定主人公的独立性,内在的自由,未 

完成性和未论定性。对作者来说,主人公不是‘他’, 

也不是‘我’,而是不折不扣的‘你’,也就是他是另一 

个货真价实的‘我’(自在之你)”,l 契诃夫并没 

有介人到姚尼奇的自我意识中,也并未主导他的自 

我意识,而是同他积极的展开对话。他多么希望姚 

尼奇能幡然醒悟,摆脱社会环境的影响,摆脱物化思 

想的羁绊,但他无能为力,只能表示惋惜,“关于他可 

以说的都说完了。” 

“思想是超个人的超主观的,它的生存领域不是 

个人的意识,而是不同意识之间的对话交际。思想 

是在两个或几个意识相遇的对话点上演出的生动事 

件。” “ “ 契诃夫正是把思想看作是几个意识相遇 

演出的生动事件:在《姚尼奇》中,对话主要表现为 

两种方式,一种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另一种则是人物 

自身内心的对话 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卡佳和姚尼奇 

前后场的对话最典型。在前一场对话中可以看出, 

姚尼奇是一个善良的地方医生.充满对爱的憧憬;而 

卡佳却由于养尊处优,不知天高地厚,喜欢作弄人, 

完全是一副贵族小姐的样子。 

“我昨天曾到过墓地…-・我在那儿等您快等到 

两点了,我真难过……” 

“如果您连开玩笑都不懂,就难过吧。” 

但在后一场对话中,两人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姚 

尼奇已从一个尚有一丝志趣的青年变为典型的市 

侩,每天只知道数钱;卡佳从莫斯科返回后,人生态 

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她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 

“可是您有工作,有生活的崇高目标啊。往常您 

总是满心热爱地谈到您的医院。那时候我却是个怪 

女孩子,自以为钢琴圣手。其实,现在凡是年轻的小 

姐都弹钢琴,我也跟别人一样的弹,我没有什么与众 

不同的地方,我那种弹钢琴的本事就如同我的母亲 

写小说的本事一样。当然,我那时候不了解您,不过 

后来在莫斯科,我却常常想到您。我只想念您一个 

人。做一个地方医生,帮助受苦的人,为民众服务, 

那是多么幸福,多么幸福啊!我在莫斯科想到您的 

时候,您在我的心中显得那么完美,那么崇高 

,’【9’ b 7213) 

至于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又有两种表现形式, 

种是自己内心矛盾的冲突和把他人意识作为内心 

的一个对立的话语进行对话。这类对话是复调小说 

主要的艺术手段。在《姚尼奇》中这类对话主要表现 

在姚尼奇身上 

契诃夫巧妙地通过卡佳与姚尼奇的对话展示了 

斯塔尔来夫・姚尼奇蜕化为姚尼奇的过程,同时,他 

又利用对话本身具有的解放人和使人摆脱物化的意 

义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从而使《姚尼奇》的创作达到 

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 削放桐编著.新编现代西冉哲学【M]^晶出版社,20OO P 

334 

[2]格罗斯曼著,严肃幸、郑海凌降生存与命运》(上册)【M]工 

人出版社,P 335~336. 

【3]契诃夫小说选[M].法尚钜等译.四JfI^民出版杜.1998 P.9 

4]曹靖华主编俄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59I 

5]巴赫金著哲学美学[M].】998 P 55. 

[6](美]卡特琳挪・克拉克等著朱哈依尔-巴赫金[ ],中国^ 

是大学出版社,2OOO P】9 

【7]巴赫盘全集(第5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p.瑚 

[8]巴薪金文论选[M:中国社科出版杜 19%.P.69 

91契诃夫小说选(] j【舢人 文学出版社.1989.D.59l 

[】叫高尔基著.论文学续集[M].人民文学出版杜.1983 P 53 

[1l’(苏)屠尔科夫著.寰・巴-契诃夫和他的时代[M].中国杜台 

科学出版社.1984 D 345 

[】2]俄苏文学名著选读[M 商务印书馆,1984 D.599.597. 

L 3]崔道怡等犏“诛山理论 :对话与潜对话【M]工人出版社. 

】987 p 43【 

f【4 董小英著再登巴比伦塔——巴薪金与对话理论[M]三联 

书j占 1994+D 3 

【责任编辑徐其超) 

2024年6月5日发(作者:夙姗姗)

维普资讯

总23卷第5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23 No-5 

2002年5月 Joumai。f Southwest University f0r I ̄ationalitles.Ph ! 竺 ! 垒竺!!! -= 里 

灵魂的堕落,人性的悲哀 

从对话理论看《姚尼奇》的创作 

李志强 

(四川太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 1.0064) 

摘要: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脱胎于把的存在主义哲学砚,是他哲学观的升华。契诃夫与巴赫金有看非常接近的哲学蔓学 

观.其作品中有对话目素,小说《姚尼奇》就通过对话展示丁姚尼奇从一十尚有一丝志趣的青年蜕变成一十典型辛仕的过程- 

袁现了他是魂的堕落。 

关键词:对话理诧 契诃夫}巴赫金;姚卮奇;弃在主叉{人性;俄罗斯文学 

中图分类号:It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2)05—0o61—05 

在。在俄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压迫和杀戮他们决不手软。契诃夫说:‘让上帝走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的社会矛盾加剧, 

开,让所谓伟大的进步思想走开,我们将从人开始. 

由此产生了人的异化问题。“事实上.描述和揭露在 

我们将变得善良和关心人,不管他是谁,是僧侣,农 

充满矛盾和危机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个性的丧 

夫,工厂主,百万富翁,还是库页岛的服苦役犯,饭店 

失,人的自由被剥夺,人之受物及一切异己力量的支 

的什役。我们将从尊敬人,怜悯人,热爱人开始,舍 

配,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异化状态, 

此将一事无成……”- -

恢复人的个性和尊严,一直设存在主义者当做是哲 

纵观契诃夫的创作,我们可以清楚得看到,作家 

学的中心问题。”…可以这样说,存在主义哲学就是 

在创作伊始,就把“人”放在了首位。契诃夫的作品 

人的哲学,它要求尊重人.尊重人的自由和权利,避 

很少单纯的写景抒情,大多是对社会上各阶层形形 

免物化和沉沦。 

色色的人物的描写。他的作品中没有繁琐的哲学说 

契诃夫不是哲学家,但他的小说里却无时无刻 

教,没有长篇大论。他从不给作品下结论.而是让读 

不贯穿存在主义的这一思想精髓。正如俄罗斯作家 

者自己去评判。他所关心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他 

格罗斯曼写道: 

的笔下有小市民 农民知识分子,官僚等.他塑造了 

“契诃夫的道路就是俄罗斯的自由之路……契 

俄国文学长廊中一个又一个的生动形象:普里希别 

诃夫是文化停滞时代的代言人。契诃夫是俄罗斯最 

耶夫中士,奥楚蔑洛夫,姚尼奇…… 

伟大的旗帜的旗手,这面旗帜在俄罗斯历史上已经 

在《一个官员之死》中.一个小官吏因为打喷嚏 

高举了千年,这是真正俄罗斯民主精神的旗帜,您要 

不小心打到将军的身上一直惴惴不安 三番五次道 

知道,是俄罗斯人尊严的旗帜,是俄罗斯自由的旗帜 

歉,引起对方反感。其后,他亲自上门道歉,被将军 

赶出家门。 

……

甚至宣扬不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都是偏执 

的,主要是因为他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上帝出发。 

“契尔维亚科夫肚子里的东西不在原位了 他 

对他来说,主要的是让肯定善的思想获胜。因为上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他退到门口,走出 

去.到了街上.艰难地移动着双腿……他终于木然地 

帝的体现都总是力图强制性的使人感到上帝的存 

收稿日期:2001—11—20 

作者简介:李志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维普资讯

62 西南民硅学院学报-哲学社套科学版 第23卷 

返回家中,制服也没脱,往沙发上一躺便 

气。”… 

咽了 者 

正如巴赫金所说:“理论把行为弄到了愚钝的存 

在之中,从中榨取所有的理想成分,纳入了自己独立 

而封闭的领域,导致了行为的贫乏。托尔斯泰主义 

和文化虚无主义就是由此而来。” “ ”而契诃夫则 

把目光转到具体的行为上,这是二者创作风格的迥 

然不同。 

《胖子和瘦子》则讲述了一对老朋友相遇在车站 

上。当瘦子得知自己的老朋友胖子已擢升为三等文 

官时,马上变得 恭毕敬。动辄称阁下,您老,态度 

谦卑。 

“阁下…・・我…-深感荣幸】就是说,小时候的 

朋友忽然出息成一个大贵人了!嘻嘻。” 

“那哪儿成呢……您老这是哪儿的话……阁下 

的垂念……似乎让^觉得如同饮用甘美的酒 

晚于契诃夫的巴赫金早期深受存在主义的影 

响。在论《行为哲学》一文中,他讲到: 

“我存在着(充分体现这一判断包容的情感意 

, (p l2) 

……

在这些小故事中,瘦子和小官员无视自己的存 

在,完全成为他人存在的附属品.没有丝毫的个性和 

尊严。契诃夫在此深刻地揭示了此类弱势群体的自 

卑心理。 

《苦恼》《万卡》等作品则描写了可处于下层的劳 

动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车夫有苦无处诉说,只得 

向自己的马儿倾诉。“驽马嚼着草,听着.闻闻主人 

的手……姚纳讲得那么专心致志,他把心头的话全 

部都讲给它听…-” 万卡饱受欺凌,只有把自 

己的满腔希望寄托在一封交不出去的信上 “他陶 

醉在美好的期待中,过了大约一个钟头,便沉沉睡去 

……

他做梦看见~个炉灶,炉子上祖父坐着,耷拉着 

双光脚,给厨娘们读信……泥鳅在炉旁来回走着, 

摇晃着尾巴……” 、 

从这一意义上讲,契诃夫是存在主义思想的先 

驱者之一。 

在俄国文学史上.托尔斯泰过分注重揭示人的 

思想存在,终其一生都在苦苦地探索道德的自我完 

善,精神的复活和灵魂的解脱。车尔尼雪夫斯基指 

出:“‘心灵辩证法’和‘纯洁的道德感’是托尔斯泰艺 

术才华的两个主要特点。 在早期的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少年》和《青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贵族子 

弟尼科林卡成长历程的描写,反映了他早期的思想 

探索:不断在道德上自我完善,以根绝人类的一切罪 

恶和不幸。在《安娜-卡列宁娜》中,他面对无奈的现 

实,只有希冀个人的道德自我完善和向上帝呼吁。 

列文无力解决生活的种种矛盾.只有想到为上帝、为 

灵魂活着,才是人生意义之所在:同样,《复活》中的 

聂赫留朵夫公爵和玛丝洛娃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求得 

了灵魂的解脱和精神的复活:聂赫留朵夫公爵在法 

庭上发现今日的罪犯原来是昔日自己诱骗过的卡 

佳,不由良心发现 为了求得精神的解脱,他不辞辛 

劳为卡佳奔走呼¨ 。在卡佳被判流放后,他又追随 

她来到流放地,以赎前罪:而玛丝洛娃在此过程中 

认识到了自己的堕落和悲哀,晟终嫁给了一名革命 

志、行为等因素),我的的确确地存在着(整个地),我 

有义务说出这一点;我以唯一而不可重复的方式参 

与存在.我在唯一的存在中占据唯一的、不可重复 

的、不可替代的、他人无法进入的位置。现在我身处 

这一唯一之点,是任何他人在唯一存在中的唯一时 

间和唯一空问里所没有置身过的。围绕这一唯一之 

点,以唯一时间和唯一而不可重复的方式展开着唯 

的存在 ’’ 

巴赫金这里所指的存在,实际上是个人行为的 

产物,与个人行为相结合,他提出了人的问题。巴赫 

金认为审美世界是围绕着人这个具体的价值中心展 

开的。“在这个世界,一切之所以具有意义和价值, 

只是由于它和人联系在一起,是属于人的。…在这 

里,人完全不是因为漂亮才有人爱,而是因为有人爱 

才漂亮。 

普希金19世纪3O年代曾写过一首抒情诗《离 

别》=巴赫金运用自己的存在观,对此诗进行了精辟 

的分析:“……最后还有主题,亦即作品中全部具体 

而特殊的要素,以及这一要素在统一事件中的建构 

配置,全都是围绕着主人公其人的价值中心而实现 

的;存在在这里,在这唯一的事件中完全变成了人的 

存在,因为这里现存的一切,具有价值的一切.无不 

是此人生活事件的因素,他的命运的因素 

,,( 】f %%) 

尽管巴赫金深受存在主义哲学观的影响,但他 

并未囿于柯亨的新康德主义和胡塞尔的现象学思 

想,而是在他们思想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极富独创性 

的存在观——对话理论。他的对话理论实际上就是 

他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的升华。“在他看来,自由的根 

基不在于独自的上帝的意志,不在于必然的历史进 

程,不在于人的欲望,而是在于语言及社会的对话 

性。” “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 

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 

是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 

维普资讯

第5期 李志强 是魂的堕落,人性的悲袁 

契诃夫与巴赫金有着非常接近的哲学美学观。 

这就为契诃夫作品中的对话因素打下了基础。 

如前所述,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脱胎于他的 

存在主义哲学观,可以说是他哲学观的升华。这里 

的“复调”,实际上就是指对话主义。如巴赫金所说: 

“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主人公的每一个思想……从 

开始就感到自己是一场未完成对话中的一个对 

语。这样的思想并不追求圆满完成的,独自体系的 

整体。它与他人的思想,他人的意识处于短兵相接 

之中。’’ 

巴赫金的复调观起码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 

面即众多的声音和意识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台;第二 

个层蕊,这些不同的声音具有充分价值。“……不是 

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 

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恰是众多的地 

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台在某个统 

的事件中,而互相问不发生融合……主要人物,在 

艺术家的创作构思之中,便的确不仅仅是作者议论 

所表现的客体,而且也是直抒己见的主体。” 1l ”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意识中,主人公是 

由作者创造出来的,应该是由作者预先谋篇布局.决 

定作者的思想和基调。作者怎能和主人公平等地对 

话呢? 

巴赫金认为,存在是一种对话式的交流,假如对 

话停止,万物也将终结。创作是一种特殊的行为,巴 

赫金的认识论区分了我和他人,这在他的美学中就 

转化为作者和主人公的区分。作者相当于自我,主 

人公则相当于他人。“巴赫金提出的难题之一是.既 

要避免从包罗万象的‘一’出发进行思维.同时叉要 

避免一切事物化为一连串的二元对立。不要辩证法 

的非此/即彼,而要对话主义的既,叉。” l IDl l

巴赫金在考察了欧洲文学史后提出,陀斯妥耶 

夫斯基以前的作家的创作均属独自型。一方面,这 

论点的提出确定了陀斯妥耶夫斯基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即复调小说的祖师爷;另一方面,他也批判了 

卢那・察尔斯基的观点: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的作品 

也属于复调一类。巴赫金以托尔斯泰为例,列举了 

独自型的一些特点:“托尔斯泰的世界是铁板一块的 

独自型世界;主人公的诉述已经被放进作者关于他 

的诉述的固定框架之中。主人公的最后诉述也是以 

他人(即作者的)诉述为外壳表现出来的;主人公的 

自我意识不仅仅是他的固定不变形象一个因素,而 

且实质上是为这个固定不变的形象所预定的,即使 

在题材内容上意识已经历着危机和急剧的内心转折 

时也是如此。” 巴赫金认为,“在托尔斯泰的世界 

中,不会出现第二个同等权威的声音(与作者的声音 

对立),因此就没有多声部结台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中的主人公和作者的关 

系恰是独自型小说中的作者和主人公的关系。正是 

在这一基础上,巴赫金才提出陀斯妥耶夫斯基实现 

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的说法。即使如此,作者和 

主人公之问的对话关系也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作 

者和主人公相互独立.主人公超脱出作者的艺术构 

思。巴赫金认为,主人公的独立和自由是在作者立 

意之中。主人公的自由是作者构思的一个因素,主 

人公的议论是作者创造的,但这样创造的结果,主人 

公的议论就像另外一个他人说出的,就像主人公本 

人说出的一样,可以彻底地展示自己的内在逻辑和 

独立性 

由于这一原因,主人公的议论并不会从作者掏 

思中消逝,而仅仅是从独自型作者的视野中消 

失。” “ “作者承载着完成了的整体的紧张而能 

动的统一体……这个统一的整体对作者身上任何一 

个因素来说都是外在的……作者的意识是意识的意 

识,亦即涵盖了主人公意识及其世界的意识,作者意 

识用来涵盖和完成主人公意识的诸因素,原则上是 

外位于主人公本身的。 …巴赫金认为的复调小 

说得以成长的土壤,诸如所处时代的客观上的复杂 

性,矛盾性和多声部性,平民知识分子和社会游民的 

处境等同契诃夫的《姚尼奇》所处的环境大致相同。 

下面,我们就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契诃夫创作 

于晚期的小说《姚尼奇》作一分析。诚然,巴赫金认 

为,在俄国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对话 

性虽为显著。他指出:“众多独立而互不融合的声音 

和意识纷呈,由许多各充分价值的声音(声部)组成 

真正的复调——这确实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 

个基本特点。 ;a]fp 3}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契诃夫的 

几部作品中同样具有浓重的对话因素。 

《娆尼奇》创作于1898年,是契诃夫晚期代表作 

之一。此时的契诃夫正处于创作的高峰期,他的作 

品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主人 

斯塔尔采夫・娆尼奇是c城附近的一位医生。初来 

省城时,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心地善良的乡村医生. 

爱好广泛,喜欢读书,听音乐,结交品格高尚,有文化 

修养的人 在穷乡僻壤里工作,他特别苦闷,因此, 

他结交了屠尔金一家。屠尔金一家在c城可谓名 

维普资讯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套科学版 第23卷 

流。家长伊万・屠尔金常常为慈善性的募捐举办业 

余公演,他知道许多掌故、谜语、谚语,喜欢开玩笑, 

讲俏皮话;他的妻子薇拉常写小说,喜欢当着客人朗 

诵自己的作品;女儿卡佳是一个年轻的姑娘,会弹钢 

琴,但实际上,这家人只是附庸风雅而已。姚尼奇第 

次登门拜访,就大失所望。契诃夫在作品中很巧 

妙地作出暗示,当有人问女主人为什么不把作品拿 

去发表时,她答道:“我从来不拿出去发表,我写完, 

就藏在柜子里头。何必发表呢?……要知道,我们 

已经足可以维持生活了。” 在场的人都长出了一口 

气,觉得真是万幸。而女儿卡佳弹琴的手法也极其 

拙劣,但他们却自以为是,沾沾自喜。这充分反映了 

当时俄国上流社会的虚伪、庸俗、矫揉造作。尽管如 

此,姚尼奇还是爱上了卡佳。本来借助于对卡佳的 

爱,姚尼奇或许有希望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才气的 

人,但不幸的是,他遭到了卡佳的拒绝。随后.卡佳 

去了莫斯科学音乐。而姚尼奇在周围社会环境的感 

染下改变了兴趣:除了打牌,就是挣钱,“每到傍晚. 

他总要从衣袋里拿出看病赚来的钞票细细地清点, 

等到凑满好几百,他就拿到互相信用公司去存活期 

存款。” 一…他长得越来越胖,人们对他的招呼 

也发生了变化、刚到c城时,人们尊敬地称呼他德 

来特里・姚尼奇;后来,人们简单地称他为姚尼奇。 

尽管卡佳后来主动向他示爱,但他那时已经麻木不 

仁。就这样,他一步步走向堕落,丧失了人的尊严。 

契诃夫用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笔调深刻地 

揭示了造成这种普遍现象的社会原因。在俄国文学 

史上,无论是普希金的《驿站长》,果戈里的《外套》还 

是陀新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作家们都对小人物的 

软弱表示同情、而契诃夫对“小人物”则是指责多于 

同情。 

契诃夫小说“最醒目的特色是作家能够在篇幅 

有限的作品中,通过人物不断认识现实中矛盾过程. 

来展示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发展;” 在《姚 

尼奇》中,契诃夫将两个主人公——姚尼奇和卡佳加 

以对比,在对比中刻画两人的心理活动,揭示矛盾的 

发展,显现出两人的特点和变化。姚尼奇从一个尚 

有一丝志趣的青年逐渐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市侩。 

“古时,犹太圣人曾给人类提出了一个关于个人行为 

和社会行为的非常简单明了的公式‘如果我不为自 

己’,他说,‘那么有谁会为我呢?但是,如果我只为 

自己,那么我活着有什么样意义呢?’小市民只乐于 

接受这个公式前一半,但不能接受后一半。” 他想 

买一处待售的房屋,可以不顾屋内妇女是否穿衣。径 

直阉人察看房屋情况。在卡佳向他示爱后,他居然 

想起晚上常常从衣袋里拿出钞票来,津津有昧地清 

点 到最后,当别人提起屠尔金家卡佳本人时,他已 

经记忆模糊,当初付出的纯真感情已被熏心利欲挤 

掉了。“你们这是在谈哪个屠尔金家?是有个女儿 

会弹钢琴的那家吗?”此时,他心里尚存的最后一点 

希望之火熄灭了。卡佳刚一出场给人一种自命不 

凡,而技艺拙劣、无知的少女印象。她故意捉弄姚尼 

奇.自以为是。但是莫斯科回来后,她对姚尼奇的态 

度发生了转变。文中虽然设有点明其转变的原因. 

但我们仍然可以猜到: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能人太多 

了,对一个涉世未深,只学得一鳞半爪手艺,又自以 

为是的贵族小姐来说,打击太大了。像她这样的人 

外面比比皆是。但像姚尼奇那样心地善良,又有一 

定修养的人,在外面那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社会 

里,又太少了。相比之下,孰轻孰重,昭然若揭。但 

她还是忽视了这一点,社会是动态发展的,人也是动 

态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变化,人的思维也在发生变 

化。在当时那种社会条件下,姚尼奇不可能不发生 

变化。变化的结果.当然是卡佳希望落空。但卡佳 

同样无力对抗社会。在争取姚尼奇的打算失败后她 

只有顺应现实,再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过起贵族小 

姐波澜不惊的生活。她心理的一丝活力被压灭了。 

“考契克呢,天天弹钢琴,一连弹四个钟头。她一目 

了然地老起来,常生小病,年年秋天跟母亲一块儿上 

克里米亚去”。 p 

《姚尼奇》发表后,引起了当时批评界的关注,批 

评家们发现了契诃夫新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变化。 

“在故事讲述者背后到处可以看到作者本人,他痛苦 

而又细致地觉察到生活中的荒谬,并且投有力量克 

制自己不说话……原先那种客观、冷静地描写现实 

的手法已经让位于对生活灾难所作的忧虑的哲理议 

论,出现在读者眼前的不是事实,而是事实中所包含 

的哲理。”… 

的确,在《姚尼奇》中,契诃夫的写作手法发生了 

变化,同以往或早期单纯叙事的风格大相径庭。契 

诃夫所要描写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医生,而是他 

的自我意识。姚尼奇从一个心地善良的地方医生。 

到最后演变为一个惟利是图的市侩小人,是他自我 

意识的一种堕落。契诃夫对此虽着墨不多,却人木 

三分,让人印象深刻。在准备向卡佳求婚时,他的自 

我意识就在作祟,“他们大概笔丰厚的嫁妆。~趁现 

在时机不迟,赶快罢手l难道她可以做你的配偶吗? 

她娇生惯养,撒娇使性,天天睡到下午两点钟才起 

床;你,是教土执事的儿子,地方医生……H1 

“那又怎么样?……管它呢。” 

“何况,如果你娶她,她的双亲就会让你抛弃地 

维普资讯

第5期 李志强 灵魂的堕落,人性的悲袁 

方上的工作,住到城里。” 

当卡佳的思想发生转变,向他倾诉时,他却在暗 

自庆幸: 

“幸好我当时没娶她。”1 ]

此处,我们看到的不是姚尼奇是谁,而是他如何 

认识自己。契诃夫把“主人公整个完善的现实,变成 

主人公自我意识的材料:”” 把他对主人公的最 

终评价,变成了主人公自我意识的一个内容。 

罗杰-马尔・杜加尔是法国现代作家,他从纯对 

话的角度评价对话:“运用十分自然的对话,可以使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在舞台上演员们具有的那种 

强烈的感染力。” 那么,什么是对话呢?“用巴赫 

金的话说,对话是同意或反对的关系,前言和补充关 

系,问和答的关系。应该补充说,对话还有双向叙事 

或多方叙事的关系。” ” 

在《姚尼奇》中作者对主人公贯彻了一种对话立 

场:“这一立场确定主人公的独立性,内在的自由,未 

完成性和未论定性。对作者来说,主人公不是‘他’, 

也不是‘我’,而是不折不扣的‘你’,也就是他是另一 

个货真价实的‘我’(自在之你)”,l 契诃夫并没 

有介人到姚尼奇的自我意识中,也并未主导他的自 

我意识,而是同他积极的展开对话。他多么希望姚 

尼奇能幡然醒悟,摆脱社会环境的影响,摆脱物化思 

想的羁绊,但他无能为力,只能表示惋惜,“关于他可 

以说的都说完了。” 

“思想是超个人的超主观的,它的生存领域不是 

个人的意识,而是不同意识之间的对话交际。思想 

是在两个或几个意识相遇的对话点上演出的生动事 

件。” “ “ 契诃夫正是把思想看作是几个意识相遇 

演出的生动事件:在《姚尼奇》中,对话主要表现为 

两种方式,一种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另一种则是人物 

自身内心的对话 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卡佳和姚尼奇 

前后场的对话最典型。在前一场对话中可以看出, 

姚尼奇是一个善良的地方医生.充满对爱的憧憬;而 

卡佳却由于养尊处优,不知天高地厚,喜欢作弄人, 

完全是一副贵族小姐的样子。 

“我昨天曾到过墓地…-・我在那儿等您快等到 

两点了,我真难过……” 

“如果您连开玩笑都不懂,就难过吧。” 

但在后一场对话中,两人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姚 

尼奇已从一个尚有一丝志趣的青年变为典型的市 

侩,每天只知道数钱;卡佳从莫斯科返回后,人生态 

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她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 

“可是您有工作,有生活的崇高目标啊。往常您 

总是满心热爱地谈到您的医院。那时候我却是个怪 

女孩子,自以为钢琴圣手。其实,现在凡是年轻的小 

姐都弹钢琴,我也跟别人一样的弹,我没有什么与众 

不同的地方,我那种弹钢琴的本事就如同我的母亲 

写小说的本事一样。当然,我那时候不了解您,不过 

后来在莫斯科,我却常常想到您。我只想念您一个 

人。做一个地方医生,帮助受苦的人,为民众服务, 

那是多么幸福,多么幸福啊!我在莫斯科想到您的 

时候,您在我的心中显得那么完美,那么崇高 

,’【9’ b 7213) 

至于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又有两种表现形式, 

种是自己内心矛盾的冲突和把他人意识作为内心 

的一个对立的话语进行对话。这类对话是复调小说 

主要的艺术手段。在《姚尼奇》中这类对话主要表现 

在姚尼奇身上 

契诃夫巧妙地通过卡佳与姚尼奇的对话展示了 

斯塔尔来夫・姚尼奇蜕化为姚尼奇的过程,同时,他 

又利用对话本身具有的解放人和使人摆脱物化的意 

义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从而使《姚尼奇》的创作达到 

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 削放桐编著.新编现代西冉哲学【M]^晶出版社,20OO P 

334 

[2]格罗斯曼著,严肃幸、郑海凌降生存与命运》(上册)【M]工 

人出版社,P 335~336. 

【3]契诃夫小说选[M].法尚钜等译.四JfI^民出版杜.1998 P.9 

4]曹靖华主编俄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59I 

5]巴赫金著哲学美学[M].】998 P 55. 

[6](美]卡特琳挪・克拉克等著朱哈依尔-巴赫金[ ],中国^ 

是大学出版社,2OOO P】9 

【7]巴赫盘全集(第5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p.瑚 

[8]巴薪金文论选[M:中国社科出版杜 19%.P.69 

91契诃夫小说选(] j【舢人 文学出版社.1989.D.59l 

[】叫高尔基著.论文学续集[M].人民文学出版杜.1983 P 53 

[1l’(苏)屠尔科夫著.寰・巴-契诃夫和他的时代[M].中国杜台 

科学出版社.1984 D 345 

[】2]俄苏文学名著选读[M 商务印书馆,1984 D.599.597. 

L 3]崔道怡等犏“诛山理论 :对话与潜对话【M]工人出版社. 

】987 p 43【 

f【4 董小英著再登巴比伦塔——巴薪金与对话理论[M]三联 

书j占 1994+D 3 

【责任编辑徐其超)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