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什么

IT圈 admin 32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0日发(作者:蒉雅)

世界第八大奇迹

世界第8大奇迹是法国的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Le Mont-St-Michel)位于法国北部

芒甚省(La Manche),是耸立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之

间海面上的一个花岗岩小岛,从布列塔尼海岸望去宛

如童话世界一般:周围是碧海白沙,四周既无树木又

无房屋,一座锥形的小山兀然拔地而起。最为壮观的

是,山顶上的圣米歇尔教堂建筑群足足比它赖以存在

的、直径约1公里的小山高出近两倍!教堂哥特式的

尖顶高耸入云,顶上大天使圣米歇尔雕像手持利剑直

指苍穹。其景象恍若海上仙山。

圣米歇尔山被誉为世界第8大奇迹,它是天主教

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圣山距离

海岸有两公里远,受到海洋潮汐作用,交替与大陆相

连和隔断。涨潮和退潮时圣马洛湾的海水犹如万马奔

腾般迅猛,风清月白下,一面是安静肃穆的教堂,一

面是洪波涌起的大海,猎猎海风中壮观神圣的景象摄

人心魄。

多年来,这里早已成为法国、也是世界最著名的

自然和人文景点之一,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总量达到350万。圣米歇尔山经大自然的造化,本身

就是一大奇观。山上修道院,也是杰出工艺与独特天

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大文豪雨果曾赞誉说,圣米歇

尔山对法国如同大金字塔对埃及一样重要。

圣米歇尔山原名墓石山,与其称它为一座山,不

如说是一个小丘,因为它的最大高度不到80米,但由

于它孤处海岸边一望无垠的流沙之上,因此显得比实

际要高的多,所以赢得了山的称号。墓石山由坚硬如

铁的花岗岩石构成,坚实的岩基保障了教堂建造的结

实和稳固。

圣米歇尔山周围曾经环绕着一片浓密的森林,但

由于海水长年累月的侵蚀,最终消失了。今天人们可

以找到深埋在沙里的树干。「圣徒传」中记载了一次

真实的海啸,大约在八世纪初期的一次海水猛烈又破

坏性的侵袭,彻底改变了这里的地貌。圣米歇尔山从

此成为一座小岛。

圣米歇尔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08年。据说,

当时一位来自阿弗郎甚小镇的红衣主教奥贝梦见大天

使圣米歇尔,圣米歇尔示意他建造一座建筑物以彰显

其伟大。起初,奥贝主教并没有太在意此事,对大天

使连续两次托梦都不以为然。

一天夜里,大天使在电闪雷鸣中第三次出现在奥

贝的梦中,他用自己的神指在奥贝脑门上点了一下。

从梦中醒来的奥贝主教摸到了脑门上的凹痕,这才恍

然大悟,于是立刻赶往墓石山,着手完成大天使的神

旨。圣米歇尔山上就这样有了第一座教堂。

据宗教典故中的记载,这位圣米歇尔是守护天堂

入口的大天使,英勇无比,曾经勇战恶龙、胜过魔鬼

撒旦。他能称量人类的灵魂,区分善恶;他引领人们

进入天堂,使他们免受恶鬼的诱惑。同时,他也是法

国护国天使。在圣米歇尔山教堂钟楼的顶端,镀金的

大天使雕像手持利剑,展翅欲飞,庇佑着诺曼底的大

地。

奥贝主教所在的公元8世纪,是法国墨洛温王朝

最动荡的时期,朝拜圣人遗物的风气盛行。那时络绎

不绝的信徒前来墓石山朝拜,祈求圣米歇尔的保护。

墓石山因而成为中世纪基督教世界重要的朝圣地之

一。而今,奥贝主教所建的教堂只余下一堵墙,诉说

着圣米歇尔山名字的由来。

公元966年,法国已进入了加罗林王朝,时任诺

曼底公爵的理查德一世驱逐了居住在祈祷堂里的教

士,因为他们过着邪恶贪吃、不信奉上帝的生活。取

代他们的是来自于圣万佐耶Saint-Wandrille修道院

的本笃会修士,他们非常虔诚,新来的修士们开始在

这里建造本笃会修道院。

独处大海之中的圣米歇尔山,成了僧侣理想的祈

祷和默思的清静之所。重获新生的圣米歇尔祈祷堂在

朝圣者的慷慨奉纳以及诸侯王者的赠与下不断蓬勃发

展。依山而建的修道院越砌越高,覆盖圣米歇尔山最

高三个坡层,直至顶峰。这些被用作宿舍、食堂和财

政部室等的建筑物成了如今欧洲中世纪优秀建筑的见

证,并被冠以「美妙神奇」的别称。教堂中央的回廊

则呈现出一派和平港湾的形象,象征着所有高德的基

督徒亡故后栖息的美丽天堂。

1023年,开始修建修道院的教堂,到1060年已

经添建了罗马风格的大教堂和供修士们居住的多层建

筑。大教堂建成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朝圣者,这

块圣地也开始变得远近闻名。

整个教堂工程持续了近百年才结束。塔楼与中殿

是典型的罗马式建筑,保留了最初的风貌。虽然当时

还没有修建今天所见的尖顶,但因为教堂高耸于山顶,

不久便被雷电击中,引起大火,而且平均每隔25至

30年岛上就会发生大火灾。自从第一次建成至今,教

堂经历了十五、六次火灾和自身倒塌的损坏。

公元1156年至1186年,主教罗伯特·代·陶利

尼对教堂进行了修缮,在正门的两旁添加了两座高塔

楼,可惜其中一座在建成不久便自行倒塌了。由于他

的努力,环绕教堂的修道院也得到了扩建。从此,修

士们开始了珍贵的手抄经本的工作。

12世纪末年,这里最大的建筑规划是修造一座拥

有餐厅、缮写厅和廊院的新修道院附属建筑。13世纪

初建筑落成,又修建了有深壕沟的围墙,它在英法百

年战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时的圣米歇尔山

教堂、修道院和附属楼已浑然一体,它们被四周间有

半圆的月形塔楼的围墙紧紧簇拥在上面,大有固若金

汤之势。

从13世纪开始,加佩王朝的腓力二世开始了统一

国家的征伐,法兰克王国的王权得到了加强。他将

1066年起纳入英国势力范围近一个半世纪的诺曼底

收归法兰西王国,在收复战争中,支持法王的布列塔

尼士兵曾放火焚烧圣山,致使修道院北侧建筑严重损

毁。腓力二世为了弥补这个不幸的破坏,慷慨解囊,

重建这座盛名远播的修道院。

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最终仅耗时17

年(1211-1228年,对那个年代而言是不可思议的)

就完成了这一杰作,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闻名遐迩

的拉梅维耶尔(意为「奇迹」)修道院。这段时间的

建筑,具有中古加洛林王朝古堡和古罗马式教堂的风

格。这里成为诺曼底境内最具规模的宗教建筑群,朝

圣人数更盛。

13-16世纪初,环绕教堂主体的东侧和南侧分别

建起了院长居所和俗权仪式专用厅等建筑,最后形成

了今天人们所见的规模。

15世纪,教堂内古罗马风格的唱诗台部份倒塌,

当时没有立即修补,而是整整过了一个世纪,才由一

座新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风格相结合的唱诗台所代

替;同时,在山下的村镇里建造了第二座教堂。

公元1780年,古老的教堂正面突然倒塌,随之而

倒的是钟楼和三间偏殿,圣米歇尔山的正面一片废墟,

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损失。新的正面是在法国大革命

之后才兴建起来的,风格为端庄的新古典主义。18世

纪末,依着古教堂的滑道修筑了四条加固矮墙,从山

顶的教堂一直通向山脚,以此来支撑教堂,防止再次

倒塌。

今天所看到的教堂,哥特式的尖顶和500公斤重

的大天使米歇尔手持利剑的镀金雕像,是1879年才添

加上的。最后一次修缮工作,在20世纪末完成。

沿圣米歇尔山的青石板路拾阶而上,两旁商店和

餐馆林立,偶尔有一些小旅店。来势汹汹的海风与巨

浪被坚固的山墙隔绝在外,这些精巧的建筑给人的感

觉既温暖又舒适。

大约走20分钟后,雄浑壮观的圣米歇尔教堂和修

道院建筑群就安详地展现在眼前了。建筑群里每一个

房间、每一条拱线、每一条花纹都向上冒出尖峰,所

有尖峰错落有致、井然有序,让人感觉有一股向上飞

升的合力。

大教堂呈十字形,分祭坛、耳堂和大殿三部份。

由于高低不平的山顶无法提供宽阔平整的地基,人们

便沿山坡修筑了几处建筑以使教堂建在同一个水平面

上。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门的大门廊,从门前的

平台上即可俯瞰大海。

整座教堂集罗马与哥特式建筑风格于一体:前部

大殿为典型的罗马风格,其穹隆的开间多达7道,两

侧的拱门式长廊之上的楼廊砌有罗马式的拱窗,以保

证教堂的通风与采光。与大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哥特

式三层圆形祭坛,祭坛四周的玫瑰窗上镶嵌的玻璃并

不绚丽多彩,就这样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内却隐藏着

虔诚淡定的心灵,它使所有来者无不产生敬畏之意。

圣米歇尔山的独特与引人之处,除了十三个世纪

以来不断在岛上修建的教堂及其附属建筑群外,更有

海潮涨退的天然奇景。圣米歇尔山所处的圣马洛湾潮

水落差巨大,涨潮时速度惊人。每逢傍晚,大西洋的

潮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腾而来,刹那间将圣米歇

尔山四周的流沙淹没,顿时一片汪洋,只有长堤与陆

地相连。浪潮最高可以有15公尺,气势磅礡。如今,

许多游客就是冲着这潮汐的声势而来。

因为圣马洛海湾涨潮时如此骇人,所以旧时曾流

传有许多可怕的故事,比如,会追赶骑士的涨潮、在

巨大的流沙中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满载货物的马

车、陷入淤泥不能自拔而悲惨死去的旅人。还曾有一

些试图趟过海水上山的信徒被汹涌的海水卷走。

过去,更曾发生整个岛屿被海潮淹没的事情,许

多来此朝拜的人因此而丧生。在岛的入口处,设有海

潮涨落的时刻牌,涨潮时不允许游客到海滨游玩。很

多年来,涨潮时再也没有淹没整个岛屿,不过,如果

有一天曾淹没西西森林的海啸再次奔涌而来,或许会

重现昔日的景观。

如今在每年春天和秋天,会有两次大潮出现,一

次在3月21日左右,另一次是9月23日左右。每当

此时,圣米歇尔山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海湾的退潮往往也开始得非常突然,也许几分钟

前还是一望无际深不可测的大海,突然之间海水退向

远处,满眼望去已是裸露的海滩和海滩上颜色很特别

的流沙。几乎所有的法国古典文学大师,从雨果到莫

泊桑,都曾经被潮水的多变所迷惑。以前交通不便,

加上朝圣者必须以船只或是等到退潮才能横越沙洲进

入圣城,来一趟要历经重重险阻,更使这座圣山充满

高不可攀的神秘感。

退潮的时候,圣米歇尔山周围是一大片无边无际

的沙洲,15公里以外,才能看到大西洋的海水。但千

万别被表面平坦光滑、看似松软安全的流沙所迷惑。

圣马洛海湾附近的海底布满大大小小的地下河床,潮

起潮落很容易将沙冲稀,那些过于自信的旅行者很可

能陷入其中,它内部的暗流就会像蛇一样滑动,慌乱

中被缠住拔不出双腿的游人,就会被流沙吞噬。雨果

曾经描写道:「陷入流沙之中,一定会遭到惊心动魄

的埋葬,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然的、毫不容情的……」

圣米歇尔山就是这样「朝现夕隐」,充满了神秘

感。白天大海退潮时,水落岸出,通往修道院的道路

显现出来,可是到了黄昏就开始涨潮,天一黑,岛就

变成了孤岛。此刻,站在拉梅维耶尔教堂外的回廊平

台上,极目远眺烟波浩渺、波澜壮阔的大西洋,你会

感觉到这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就宛如大西洋波涛中的一

艘永不沉没的航船。而正是这艘航船,1000年来它始

终在惊涛骇浪中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力量。

2024年6月10日发(作者:蒉雅)

世界第八大奇迹

世界第8大奇迹是法国的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Le Mont-St-Michel)位于法国北部

芒甚省(La Manche),是耸立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之

间海面上的一个花岗岩小岛,从布列塔尼海岸望去宛

如童话世界一般:周围是碧海白沙,四周既无树木又

无房屋,一座锥形的小山兀然拔地而起。最为壮观的

是,山顶上的圣米歇尔教堂建筑群足足比它赖以存在

的、直径约1公里的小山高出近两倍!教堂哥特式的

尖顶高耸入云,顶上大天使圣米歇尔雕像手持利剑直

指苍穹。其景象恍若海上仙山。

圣米歇尔山被誉为世界第8大奇迹,它是天主教

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圣山距离

海岸有两公里远,受到海洋潮汐作用,交替与大陆相

连和隔断。涨潮和退潮时圣马洛湾的海水犹如万马奔

腾般迅猛,风清月白下,一面是安静肃穆的教堂,一

面是洪波涌起的大海,猎猎海风中壮观神圣的景象摄

人心魄。

多年来,这里早已成为法国、也是世界最著名的

自然和人文景点之一,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总量达到350万。圣米歇尔山经大自然的造化,本身

就是一大奇观。山上修道院,也是杰出工艺与独特天

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大文豪雨果曾赞誉说,圣米歇

尔山对法国如同大金字塔对埃及一样重要。

圣米歇尔山原名墓石山,与其称它为一座山,不

如说是一个小丘,因为它的最大高度不到80米,但由

于它孤处海岸边一望无垠的流沙之上,因此显得比实

际要高的多,所以赢得了山的称号。墓石山由坚硬如

铁的花岗岩石构成,坚实的岩基保障了教堂建造的结

实和稳固。

圣米歇尔山周围曾经环绕着一片浓密的森林,但

由于海水长年累月的侵蚀,最终消失了。今天人们可

以找到深埋在沙里的树干。「圣徒传」中记载了一次

真实的海啸,大约在八世纪初期的一次海水猛烈又破

坏性的侵袭,彻底改变了这里的地貌。圣米歇尔山从

此成为一座小岛。

圣米歇尔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08年。据说,

当时一位来自阿弗郎甚小镇的红衣主教奥贝梦见大天

使圣米歇尔,圣米歇尔示意他建造一座建筑物以彰显

其伟大。起初,奥贝主教并没有太在意此事,对大天

使连续两次托梦都不以为然。

一天夜里,大天使在电闪雷鸣中第三次出现在奥

贝的梦中,他用自己的神指在奥贝脑门上点了一下。

从梦中醒来的奥贝主教摸到了脑门上的凹痕,这才恍

然大悟,于是立刻赶往墓石山,着手完成大天使的神

旨。圣米歇尔山上就这样有了第一座教堂。

据宗教典故中的记载,这位圣米歇尔是守护天堂

入口的大天使,英勇无比,曾经勇战恶龙、胜过魔鬼

撒旦。他能称量人类的灵魂,区分善恶;他引领人们

进入天堂,使他们免受恶鬼的诱惑。同时,他也是法

国护国天使。在圣米歇尔山教堂钟楼的顶端,镀金的

大天使雕像手持利剑,展翅欲飞,庇佑着诺曼底的大

地。

奥贝主教所在的公元8世纪,是法国墨洛温王朝

最动荡的时期,朝拜圣人遗物的风气盛行。那时络绎

不绝的信徒前来墓石山朝拜,祈求圣米歇尔的保护。

墓石山因而成为中世纪基督教世界重要的朝圣地之

一。而今,奥贝主教所建的教堂只余下一堵墙,诉说

着圣米歇尔山名字的由来。

公元966年,法国已进入了加罗林王朝,时任诺

曼底公爵的理查德一世驱逐了居住在祈祷堂里的教

士,因为他们过着邪恶贪吃、不信奉上帝的生活。取

代他们的是来自于圣万佐耶Saint-Wandrille修道院

的本笃会修士,他们非常虔诚,新来的修士们开始在

这里建造本笃会修道院。

独处大海之中的圣米歇尔山,成了僧侣理想的祈

祷和默思的清静之所。重获新生的圣米歇尔祈祷堂在

朝圣者的慷慨奉纳以及诸侯王者的赠与下不断蓬勃发

展。依山而建的修道院越砌越高,覆盖圣米歇尔山最

高三个坡层,直至顶峰。这些被用作宿舍、食堂和财

政部室等的建筑物成了如今欧洲中世纪优秀建筑的见

证,并被冠以「美妙神奇」的别称。教堂中央的回廊

则呈现出一派和平港湾的形象,象征着所有高德的基

督徒亡故后栖息的美丽天堂。

1023年,开始修建修道院的教堂,到1060年已

经添建了罗马风格的大教堂和供修士们居住的多层建

筑。大教堂建成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朝圣者,这

块圣地也开始变得远近闻名。

整个教堂工程持续了近百年才结束。塔楼与中殿

是典型的罗马式建筑,保留了最初的风貌。虽然当时

还没有修建今天所见的尖顶,但因为教堂高耸于山顶,

不久便被雷电击中,引起大火,而且平均每隔25至

30年岛上就会发生大火灾。自从第一次建成至今,教

堂经历了十五、六次火灾和自身倒塌的损坏。

公元1156年至1186年,主教罗伯特·代·陶利

尼对教堂进行了修缮,在正门的两旁添加了两座高塔

楼,可惜其中一座在建成不久便自行倒塌了。由于他

的努力,环绕教堂的修道院也得到了扩建。从此,修

士们开始了珍贵的手抄经本的工作。

12世纪末年,这里最大的建筑规划是修造一座拥

有餐厅、缮写厅和廊院的新修道院附属建筑。13世纪

初建筑落成,又修建了有深壕沟的围墙,它在英法百

年战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时的圣米歇尔山

教堂、修道院和附属楼已浑然一体,它们被四周间有

半圆的月形塔楼的围墙紧紧簇拥在上面,大有固若金

汤之势。

从13世纪开始,加佩王朝的腓力二世开始了统一

国家的征伐,法兰克王国的王权得到了加强。他将

1066年起纳入英国势力范围近一个半世纪的诺曼底

收归法兰西王国,在收复战争中,支持法王的布列塔

尼士兵曾放火焚烧圣山,致使修道院北侧建筑严重损

毁。腓力二世为了弥补这个不幸的破坏,慷慨解囊,

重建这座盛名远播的修道院。

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最终仅耗时17

年(1211-1228年,对那个年代而言是不可思议的)

就完成了这一杰作,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闻名遐迩

的拉梅维耶尔(意为「奇迹」)修道院。这段时间的

建筑,具有中古加洛林王朝古堡和古罗马式教堂的风

格。这里成为诺曼底境内最具规模的宗教建筑群,朝

圣人数更盛。

13-16世纪初,环绕教堂主体的东侧和南侧分别

建起了院长居所和俗权仪式专用厅等建筑,最后形成

了今天人们所见的规模。

15世纪,教堂内古罗马风格的唱诗台部份倒塌,

当时没有立即修补,而是整整过了一个世纪,才由一

座新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风格相结合的唱诗台所代

替;同时,在山下的村镇里建造了第二座教堂。

公元1780年,古老的教堂正面突然倒塌,随之而

倒的是钟楼和三间偏殿,圣米歇尔山的正面一片废墟,

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损失。新的正面是在法国大革命

之后才兴建起来的,风格为端庄的新古典主义。18世

纪末,依着古教堂的滑道修筑了四条加固矮墙,从山

顶的教堂一直通向山脚,以此来支撑教堂,防止再次

倒塌。

今天所看到的教堂,哥特式的尖顶和500公斤重

的大天使米歇尔手持利剑的镀金雕像,是1879年才添

加上的。最后一次修缮工作,在20世纪末完成。

沿圣米歇尔山的青石板路拾阶而上,两旁商店和

餐馆林立,偶尔有一些小旅店。来势汹汹的海风与巨

浪被坚固的山墙隔绝在外,这些精巧的建筑给人的感

觉既温暖又舒适。

大约走20分钟后,雄浑壮观的圣米歇尔教堂和修

道院建筑群就安详地展现在眼前了。建筑群里每一个

房间、每一条拱线、每一条花纹都向上冒出尖峰,所

有尖峰错落有致、井然有序,让人感觉有一股向上飞

升的合力。

大教堂呈十字形,分祭坛、耳堂和大殿三部份。

由于高低不平的山顶无法提供宽阔平整的地基,人们

便沿山坡修筑了几处建筑以使教堂建在同一个水平面

上。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门的大门廊,从门前的

平台上即可俯瞰大海。

整座教堂集罗马与哥特式建筑风格于一体:前部

大殿为典型的罗马风格,其穹隆的开间多达7道,两

侧的拱门式长廊之上的楼廊砌有罗马式的拱窗,以保

证教堂的通风与采光。与大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哥特

式三层圆形祭坛,祭坛四周的玫瑰窗上镶嵌的玻璃并

不绚丽多彩,就这样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内却隐藏着

虔诚淡定的心灵,它使所有来者无不产生敬畏之意。

圣米歇尔山的独特与引人之处,除了十三个世纪

以来不断在岛上修建的教堂及其附属建筑群外,更有

海潮涨退的天然奇景。圣米歇尔山所处的圣马洛湾潮

水落差巨大,涨潮时速度惊人。每逢傍晚,大西洋的

潮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腾而来,刹那间将圣米歇

尔山四周的流沙淹没,顿时一片汪洋,只有长堤与陆

地相连。浪潮最高可以有15公尺,气势磅礡。如今,

许多游客就是冲着这潮汐的声势而来。

因为圣马洛海湾涨潮时如此骇人,所以旧时曾流

传有许多可怕的故事,比如,会追赶骑士的涨潮、在

巨大的流沙中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满载货物的马

车、陷入淤泥不能自拔而悲惨死去的旅人。还曾有一

些试图趟过海水上山的信徒被汹涌的海水卷走。

过去,更曾发生整个岛屿被海潮淹没的事情,许

多来此朝拜的人因此而丧生。在岛的入口处,设有海

潮涨落的时刻牌,涨潮时不允许游客到海滨游玩。很

多年来,涨潮时再也没有淹没整个岛屿,不过,如果

有一天曾淹没西西森林的海啸再次奔涌而来,或许会

重现昔日的景观。

如今在每年春天和秋天,会有两次大潮出现,一

次在3月21日左右,另一次是9月23日左右。每当

此时,圣米歇尔山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海湾的退潮往往也开始得非常突然,也许几分钟

前还是一望无际深不可测的大海,突然之间海水退向

远处,满眼望去已是裸露的海滩和海滩上颜色很特别

的流沙。几乎所有的法国古典文学大师,从雨果到莫

泊桑,都曾经被潮水的多变所迷惑。以前交通不便,

加上朝圣者必须以船只或是等到退潮才能横越沙洲进

入圣城,来一趟要历经重重险阻,更使这座圣山充满

高不可攀的神秘感。

退潮的时候,圣米歇尔山周围是一大片无边无际

的沙洲,15公里以外,才能看到大西洋的海水。但千

万别被表面平坦光滑、看似松软安全的流沙所迷惑。

圣马洛海湾附近的海底布满大大小小的地下河床,潮

起潮落很容易将沙冲稀,那些过于自信的旅行者很可

能陷入其中,它内部的暗流就会像蛇一样滑动,慌乱

中被缠住拔不出双腿的游人,就会被流沙吞噬。雨果

曾经描写道:「陷入流沙之中,一定会遭到惊心动魄

的埋葬,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然的、毫不容情的……」

圣米歇尔山就是这样「朝现夕隐」,充满了神秘

感。白天大海退潮时,水落岸出,通往修道院的道路

显现出来,可是到了黄昏就开始涨潮,天一黑,岛就

变成了孤岛。此刻,站在拉梅维耶尔教堂外的回廊平

台上,极目远眺烟波浩渺、波澜壮阔的大西洋,你会

感觉到这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就宛如大西洋波涛中的一

艘永不沉没的航船。而正是这艘航船,1000年来它始

终在惊涛骇浪中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力量。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