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柴俊材)
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西湖初级中学校长易发红:学校管理日
臻规范,农村学校大有可为
2014年,宜都市被确定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
准》(以下简称《管理标准》)(试行)实验区,西湖中学作
为实验学校参与了实验工作,并在2016年的全国义务教育
学校管理标准实验总结研讨会上提供了交流现场,可以说见
证了《管理标准》从诞生到成熟的精彩历程。
这次修订印发的《管理标准》正式版,突出了对十九大
关于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强调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和
科学的质量观,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
期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管理标准》涵
盖了学校工作的主要方面,特别是具体内容要求细致,可操
作性强,既能让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的基层管理者对标
落实,积极创造条件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又便于各校根据
自身特点在某一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从而形成特色,
达到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办学效果。对农村学校而言,《管
理标准》可谓一剂良方,在落实运用时大有可为之处。
一是对照标准办学,补齐发展短板。近年来,中央和地
方对农村教育投入很大,随着校安工程、全面改薄工程的实
施,农村学校在硬件条件上不亚于城镇学校,但办学理念和
管理水平与城镇学校仍有较大差距。《管理标准》内容全面,
可操作性强,对农村学校管理者而言,是管校治校的兵法秘
诀。学校可对照6大管理职责、22项管理任务、88条具体
内容,逐一梳理学校管理工作的短板和不足,提升学校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广大教职工可通过学习原文更
新教育观念,改进育人方法,提升依法从教的水平。
二是坚持内涵发展,打造办学特色。农村学校在保护地
方自然价值、传承乡村传统文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进步、
培养农村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农村学校特别是小
规模学校的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如何挖掘和利用地方
乡土资源和学校自身资源,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办学品牌,
《管理标准》为农村学校指出了方向。《管理标准》每一条
背后都暗含着一个办学特色的切入点,学校要因地制宜,调
动乡村各种力量和资源,把学校建设成乡村的文化中心,实
现农村发展格局的整体提升。同时,以继承和发扬地方的传
统工艺、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等优秀文化为己任,把自然环
境、地理标识资源、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等问题融入学校教育之中,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综合
实践活动,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三是增强队伍素质,提升教育质量。随着城市化进城加
快,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择校”的根源是“择师”,是人民
群众对教育质量的不满意。教师专业发展是农村学校发展的
重点和难点,新修订的《管理标准》突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的关键,即如何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管理标准》从教
师的师德建设和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发
展支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有
利于学校加强队伍管理,提升教师素质。同时在提升教育教
学水平方面,充分体现了科学的质量观,强化了对学生认知、
合作、创新、职业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
合素质。
四是关爱留守学生,确保教育公平。随着国家助学体系
的健全,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但农村孩子大
多是留守儿童,往往行为上失管、精神上失落、学习上失效、
道德上失范,所以关爱留守学生是农村学校艰巨而重大的任
务。《管理标准》因其全面而规范的指导,有利于学校建立
健全关爱留守学生和困难学生的机制和平台。相对而言,农
村学校在落实《管理标准》时,更要突出促进教育公平的各
项举措,如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指导,寄宿制学
生的关爱帮扶等,不断满足需要关注的学生的需求,切实保
障每一名学生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管理标准》为学校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提供了指南。我们广大校长一定要学习消化、对标落实、创
新实践,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让孩子们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
教育。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柴俊材)
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西湖初级中学校长易发红:学校管理日
臻规范,农村学校大有可为
2014年,宜都市被确定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
准》(以下简称《管理标准》)(试行)实验区,西湖中学作
为实验学校参与了实验工作,并在2016年的全国义务教育
学校管理标准实验总结研讨会上提供了交流现场,可以说见
证了《管理标准》从诞生到成熟的精彩历程。
这次修订印发的《管理标准》正式版,突出了对十九大
关于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强调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和
科学的质量观,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
期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管理标准》涵
盖了学校工作的主要方面,特别是具体内容要求细致,可操
作性强,既能让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的基层管理者对标
落实,积极创造条件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又便于各校根据
自身特点在某一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从而形成特色,
达到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办学效果。对农村学校而言,《管
理标准》可谓一剂良方,在落实运用时大有可为之处。
一是对照标准办学,补齐发展短板。近年来,中央和地
方对农村教育投入很大,随着校安工程、全面改薄工程的实
施,农村学校在硬件条件上不亚于城镇学校,但办学理念和
管理水平与城镇学校仍有较大差距。《管理标准》内容全面,
可操作性强,对农村学校管理者而言,是管校治校的兵法秘
诀。学校可对照6大管理职责、22项管理任务、88条具体
内容,逐一梳理学校管理工作的短板和不足,提升学校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广大教职工可通过学习原文更
新教育观念,改进育人方法,提升依法从教的水平。
二是坚持内涵发展,打造办学特色。农村学校在保护地
方自然价值、传承乡村传统文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进步、
培养农村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农村学校特别是小
规模学校的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如何挖掘和利用地方
乡土资源和学校自身资源,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办学品牌,
《管理标准》为农村学校指出了方向。《管理标准》每一条
背后都暗含着一个办学特色的切入点,学校要因地制宜,调
动乡村各种力量和资源,把学校建设成乡村的文化中心,实
现农村发展格局的整体提升。同时,以继承和发扬地方的传
统工艺、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等优秀文化为己任,把自然环
境、地理标识资源、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等问题融入学校教育之中,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综合
实践活动,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三是增强队伍素质,提升教育质量。随着城市化进城加
快,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择校”的根源是“择师”,是人民
群众对教育质量的不满意。教师专业发展是农村学校发展的
重点和难点,新修订的《管理标准》突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的关键,即如何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管理标准》从教
师的师德建设和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发
展支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有
利于学校加强队伍管理,提升教师素质。同时在提升教育教
学水平方面,充分体现了科学的质量观,强化了对学生认知、
合作、创新、职业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
合素质。
四是关爱留守学生,确保教育公平。随着国家助学体系
的健全,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但农村孩子大
多是留守儿童,往往行为上失管、精神上失落、学习上失效、
道德上失范,所以关爱留守学生是农村学校艰巨而重大的任
务。《管理标准》因其全面而规范的指导,有利于学校建立
健全关爱留守学生和困难学生的机制和平台。相对而言,农
村学校在落实《管理标准》时,更要突出促进教育公平的各
项举措,如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指导,寄宿制学
生的关爱帮扶等,不断满足需要关注的学生的需求,切实保
障每一名学生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管理标准》为学校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提供了指南。我们广大校长一定要学习消化、对标落实、创
新实践,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让孩子们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