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融合SOR理论的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研究

IT圈 admin 30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5日发(作者:曲梦蕊)

工作探索

融合SOR理论的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研究

王文韬,张震,张坤,刘咏梅,谢阳群

*

摘要文章研究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并构建模型,为智能健康手环技术与

服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引入“刺激-机体-反应”(Stimulus-Organism-

Response,SOR)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抽取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

素,构建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主要

受到平台弹性、环境刺激、认知结构和情感焦点的影响。

关键词SOR理论智能健康手环不持续使用行为质性研究

引用本文格式王文韬,张震,张坤,等.融合SOR理论的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20,40(5):92-102.

WANGWentao,ZHANGZhen,ZHANGKun,LIUYongmei,XIEYangqun

Abstract

ResearchontheDiscontinuousUseofSmartHealthBraceletsinthe

LightoftheSORTheory

buildupamodelforanalyzingsuchfactors,aimingtoprovidetheoreticalreferencefortheimprovementofsmart

Thispaperintendstoclarifythefactorsinfluencingthediscontinuoususeofsmarthealthbracelets,and

sofqualitativeresearchandinthelightofthestimulation-body-reaction(SOR)

theory,itmakesananalyticcodingoftheinterviewmaterials,extractstheinfluencingfactorsofthediscontinuous

structureandemotionalfocus.

useofsmarthealthbracelets,sthatthediscontinuoususeof

smarthealthbraceletsismainlyinfluencedbysuchfactorsasplatformflexibility,environmentalstimuli,cognitive

KeywordsSORtheory;smarthealthbracelet;discontinuoususe;qualitativeresearch

0引言

近年在万物互联大背景下,具有测量体力活

动和能量消耗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迅猛发展

[1]

通俗讲,智能穿戴设备是可穿戴于人体身上的智

能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因其在运动数据统计、健

康数据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逐渐成为健康

和医疗服务领域的关注重点

[2]

。在李志军等人的

研究中采纳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给出的

定义,认为智能穿戴设备是计算机技术结合多媒

体和无线传播技术,以不突显异物感的输入或输

出仪器(如首饰、眼镜或衣服)连接个人局域网、

侦测特定情境或成为私人智慧助理,进而成为使

用者在行进动作中处理信息的工具

[3]

。自2014年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融合SOR理论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与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9CTQ024)研究成果。

92

工作探索

始,智能穿戴设备的投资开始快速涌向医疗健康

领域,出现了较多智能健康手环产品,如Jawbone

UP、健康手环咕咚等

[4]

。据2016年数据统计,华

米科技手环总销量已超过1,850万只,位列全球

第二

[5]

。作为智能健康手环主要代表之一的小米手

环4更是在8天内(2019年6月14日到2019年6月

21日)售出100万只

[6]

。除小米手环外,华为手环、埃

微蛋卷手环等智能健康手环同样有不错的销量。

可见,智能健康手环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用户接受。

作为人们获取自身健康信息较为便捷、有效

的途径,智能健康手环可通过获取个人数据起到

指导用户健康生活的作用。此外,智能健康手环

亦能为用户提供如天气、时间等信息。作为未来

物联网发展中重要链接中介和信号控制设备之

一,智能健康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将为人

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然而智能健康手环行业的

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使用之初,它确实引发了

用户兴趣,但各种数据表明,使用一段时间后,

部分用户会失去兴趣,不再使用智能健康手环

[7]

这无疑会对智能健康手环发展甚至对未来智能社

区的推进造成障碍。那么,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为

什么会出现不持续使用行为?是哪些因素影响着

用户产生不持续使用行为?对智能健康手环用户

不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探索上述问

题、进一步充实不持续使用行为相关研究,亦能

为智能健康手环技术与服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助力智能健康手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记录用户日常健康、锻炼数据并与智能手机同步

和分享的方式起到指导个体健康生活的作用。

智能健康手环功能各异,大多功能集中于健

康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等方面

[9]

。不同用户群

体偏好的功能不尽相同。比如,为满足家长实时

掌握婴幼儿身体状况的需求,针对婴幼儿设计的

智能健康手环更加侧重心率和温度等指标的测

[10]

;为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针对老年人设计

的智能健康手环将更加侧重锻炼计步和睡眠质量

监控等方面

[11]

;面向中学生成长的智能健康手环

更加侧重学业管理、德育管理、借阅消费和健康

运动等

[12]

。此外,亦有研究抛开特定用户群体,

仅针对手环功能设计进行相关研究,如针对心率

测量系统

[13]

、蓝牙模块

[14]

等。与此同时,为探析

用户行为进而优化智能健康手环服务,出现了关

于智能健康手环用户行为的相关研究。胡亚飞等

研究了智能手环在员工健康行为干预方面的应用

效果,得出佩戴智能手环辅以多种健康激励的干

预方式可对员工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健康状况

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是可行的干预策略

[15]

;王

林等探讨了运动社交平台对用户使用智能手环的

影响并基于研究结果为智能手环发展提出建议

[7]

目前对智能健康手环的研究大都是针对智能健康

手环的设计和功能等,虽然亦有部分学者针对智

能健康手环用户行为进行研究,但该部分研究大

多围绕某一特定因素展开,虽有针对性但广泛性

与普适性相对较弱。因此,为得出适用范围较广

的结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行业发展,本文

对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进行探索具

有一定现实价值。

1.2SOR理论

人类行为是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早期心理

学较多关注外界刺激与个人行为间的联系,即典

型的S-R理论,由于S-R理论只能分析表达显

性的外在刺激和结果,无法呈现刺激接受者的内

在意识和心态感知

[16]

。针对该问题,Tolman提

出“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将用户放在

中心位置,否定刺激(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

机械的,认为人们的行为从刺激(S)到反应(R)过

93

1研究回顾

1.1智能健康手环

智能健康手环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近

几年开始普及。10多年前,名为“血糖监测系

统”的发明专利首先开始了在手环上的设想,该

发明通过将监测装置戴在手腕上监测人体数据,

这篇专利申请是最早披露通过手环监测人体数据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专利文献,算是今天各式智

能健康手环雏形

[8]

。随后,拥有监测心率、计算

步数等更多功能的智能健康手环不断出现并激发

了用户使用兴趣。当前智能健康手环大都可通过

◎2020年第5期◎

工作探索

程中,“有机体内部状态”即个体(O)的内化感知

起着中介作用

[17]

SOR理论起初用于分析和解释环境刺激对人

类行为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被应用

于零售行业消费行为研究中,是消费行为研究的

基本理论之一。如Eroglu融合SOR理论对用户

网络购物行为进行研究

[18]

;Chang等结合SOR理

论对零售环境3个特征即环境、设计、社会在冲

动购买行为中的作用进行探索

[19]

。此后,SOR理

论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已有学者结合SOR理论

对情报学研究进行了探索。罗琳和杨洋结合SOR

理论对用户标签使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探索

[20]

邓卫华和易明基于SOR理论对在线用户追加评

论信息采纳机制进行分析

[21]

;郑美玉基于SOR理

论对手机图书馆用户持续使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并提出系统质量、服务水平和使用成本等因素对

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22]

。本文首先使用内

容分析法对得到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绝大

多数用户由于受到外界刺激(S)或内在机体(O)的

影响进而产生了不持续使用行为,而这一行为的

发生机理与SOR理论所研究的问题有着相似之

处,即需充分考虑用户作为主体在不同刺激作用

下是否会触发不持续使用行为(R)。徐孝娟等将信

息质量等因素作为S,感知隐私风险等作为O,

流失意愿作为R对社交网站用户流失行为进行了

探讨

[23]

;谢玉华等将环境因素等作为S,情感心

理状态等作为O,员工抱怨等作为R对员工抱怨

研究进行评述

[24]

。因此,本文融合SOR理论度量

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具有一定可行

性与探索意义。表1为部分研究SOR理论下因素

举例,对于不同研究目的,S、O、R三者下的因

素不尽相同,其中与本文相同或相近的因素有感

知有用性等。本文在对访谈资料进行内容分析过

程中借鉴之前研究因素,并创新性地提出任务技

术适配等因素,对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

行为进行探索。

表1部分研究SOR理论下因素举例

研究内容

用户标签使用行为

S下因素

信息质量

O下因素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

R下因素

未来参与意愿

使用意愿和行为

参考来源

罗琳和杨洋

[20]

邓卫华和易明

[21]

用户对追加评论信息的追评功能、追评信息呈现

接收者内部反馈

采纳机制内容、情境

手机图书馆用户持续使用

社交网站用户流失行为

用户网络购物行为

冲动购买行为

购买意图

购买意愿

系统质量、服务水平、使

需求匹配度、感知趣味性

用成本

系统粘性、持续使用意愿郑美玉

[22]

徐孝娟等

[23]

Eroglu

[18]

Chang等

[19]

Kim和Lennon

[25]

Park和Lennon

[26]

信息质量、系统质量、社感知隐私风险、满意度、感知有用

流失意愿

会临场感、替代品吸引力性、感知社会资本

在线环境线索

环境、设计、社会

型号、颜色、心情等

品牌名称、是否促销

内部状态

情绪反应

感知价值、消费者对商店的印象

购物行为

冲动购买行为

购买意愿

乐趣心情、唤起状态、感知信息等购买意图

1.3不持续使用行为研究

对持续使用行为已有较多研究,如针对高校

图书馆电子资源

[27]

、信息系统

[28]

、移动图书馆

[29]

慕课

[30]

、移动应用

[31]

。相比之下,对用户不持续

使用行为的研究较少。不持续使用概念较早是在

医学领域内受到关注,是研究药物的不持续使

用,如Herings等研究了不持续使用非典型抗精

神病药物与患者自杀率的关系

[32]

。随后学者将该

概念引入信息系统相关领域中,探讨信息系统的

94

不持续使用行为,如Maier等对Facebook用户

行为进行观察,认为社交过载与SNS疲惫会引起

用户使用意向不连续,而调整社交过载与缓解疲

惫则会降低该意向

[33]

;郭佳等以“压力源-应变-

后果”为框架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不持续使用影

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指出影响因素有感知过载、隐

私关注等

[34]

;牛静等对用户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

行为进行研究,发现社交过载等会影响用户行

[35]

;石婷婷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不持续使用行

工作探索

为进行研究,发现感知过载和用户隐私关注等会

影响用户行为

[36]

;林家宝等引入“压力源-应变-

结果”模型框架对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进行研

究,发现社交超载和信息超载等会影响用户行

为。此外,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健康的

[37]

表2被试基本情况

指标

性别

年龄(岁)

18~25

安徽省内(合肥、宣

城、滁州、安庆、宿

州、六安)

安徽省外(辽宁鞍山、

山东莱芜、山东枣庄、

贵州铜仁、上海)

面对面

特征频次

14

10

24

16

占比(%)

58.33

41.67

100.00

66.66

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围绕健康领域开展的用户行

为研究亦不断增加,如赵栋祥等对用户健康管理

服务的使用行为进行研究

[38]

,付少雄等对手机使

用行为与用户健康间的关系进行调查

[39]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已有文献对不持续使用

行为进行了探索,但研究智能健康手环用户行为

的文献较少,且已有文献对用户使用行为过程揭

示不够深刻,特别是针对用户感知层面研究较

少。因此,本文融合SOR理论,构建智能健康

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模型,研究不同外界刺

激作用于用户感知进而对用户行为的影响机理。

访谈方式

籍贯

8

24

5

12

7

579分36秒

24分09秒

33.34

100.00

20.83

50.00

29.17

/

/

使用手环时间

6个月及以下

(使用多长时间

6~12个月

后出现不持续

12个月及以上

使用行为)

访谈时长(分钟)

总访谈时长

人均访谈时长

(2)设计访谈提纲。本文在结合相关文献基础

[44-45]

,设计了一份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在正式

访谈前,研究者对提纲进行预测试,结合实际访

谈情况对半结构化访谈提纲进行修正与完善,使

之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分为

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术语界定和访谈对象基本信

息采集,第二部分为用户使用手环的相关经历和

对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探索。

(3)访谈过程。访谈时间跨度为期一周,2名

研究者一组采访一名被试。所有采访资料共计

579分钟36秒,平均访谈用时24分钟09秒,最

长35分钟40秒,最短19分钟22秒。访谈方式

均为面对面访谈。实验严格遵从纽伦堡准则

[46]

在正式访谈开始前,研究者告知被试的责任、宣

读注意事项,在被试同意的情况下,与被试签订

书面知情同意书并告知被试访谈预计花费时间,

并对能否录音与被试进行确认,在被试同意的前

提下对本次访谈全程录音。采访结束后由2名研

究者共同对转录的音频资料进行文本规范化处

理,形成24份文档,每份文档即为一名被试的

访谈资料,将其以R01~R24顺序命名。

2.3编码与分析

本文在SOR理论视角下,采用分析法并通

过开放编码分析数据。在正式编码前设计了一套

95

2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结合SOR理论,选

择与质性研究较为契合具有指向性的半结构化访

谈法对被试者进行访谈

[40]

,获取智能健康手环用

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原始数据,并借助NVivo12软

件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和分析,通过逐级归纳智

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构建

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模型。

2.2数据收集

(1)确定访谈对象。由于本文是针对智能健康

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因此被试对象

必须具有智能健康手环使用经历,且在使用一段

时间后出现不持续使用行为。在样本数量上,由

于研究更看重研究样本所能提供信息的丰富性而

不是样本数量的多少

[41]

,样本数量一般在20~30

之间较为合适

[42]

,因此,本文共筛选24位符合研

究的被试。在被试年龄分布上,随着量化青年的

出现,越来越多青年人习惯通过科技量化生活指

标,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亦是以青年人为主

[43]

,故本

文选择青年人作为主要访谈对象,被试基本情况

见表2。

◎2020年第5期◎

工作探索

严密的文献编码方案,包括文献导入方式、编码

规则及最终结果呈现等。将规范化处理后的24

份访谈资料导入NVivo12软件中,逐一阅读每

一访谈资料,提取其中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

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将相同或相近意思的变量进

行合并

[47]

。共进行两轮编码。第一轮开放编码的

目的在于构建编码表。融合SOR理论抽取智能

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常用概

念,如有用性认知、易用性认知、期望确认与满

意程度、成本投入、隐私风险、服务质量、功

能、任务技术适配、外观、手环自身质量、便携

性、个人喜好和习惯、娱乐性、信任、自我展

示、组织承诺、社会性认知等,初步形成17个

基本范畴,并分别对应纳入刺激(S)和机体(O)

下,分别对应于平台弹性(S)、环境刺激(S)、认

知结构(O)、情感焦点(O),最终汇总于编码表。

第二轮编码由2名编码人员基于同一编码表分

别进行,编码结束后,汇总不一致的编码,并

进行讨论,保留一致意见作为最终编码结果。

具体数据编码汇总情况如表3所示。

表3数据编码汇总

刺激/机体

功能

任务技术适配

平台弹性(S)外观

手环自身质量

便携性

环境刺激(S)

组织承诺

社会性认知

有用性认知

易用性认知

认知结构(O)

期望确认与满意程度

成本投入

隐私风险

服务质量

个人喜好和习惯

情感焦点(O)

娱乐性

信任

自我展示

常用概念参考点数量(个)参考点占比(%)材料来源数量(个)

24

22

16

10

7

4

2

28

19

12

11

10

5

10

8

6

2

12.25

11.22

8.17

5.10

3.57

2.04

1.02

14.29

9.70

6.12

5.61

5.10

2.55

5.10

4.08

3.06

1.02

因素占比(%)

材料来源列表

[R04-R07,R09-R16,R24]

[R02,R04,R05,R10,R11,R13-R16]

[R01,R02,R05,R08,R11-R14,R16]

[R02,R05,R11,R15,R16]

[R01-R03,R07,R09]

[R08,R14,R15]

[R04,R08]

[R01-08,R10,R11,R14,R16,R23]

[R01,R03-08,R10,R12,R15]

[R01,R04,R05,R09,R10,R13-R15]

[R01,R04,R07,R10,R12-R14,R16]

[R01,R04,R07,R08,R10,R12,R15,R16]

[R07,R09,R10,R13,R14]

[R02,R03,R07,R08,R10,R14,R15]

[R04,R07,R08,R10,R12-R14]

[R01,R04,R06,R08,R12,R14]

[R02,R10]

13

9

9

5

5

3

2

13

10

8

8

8

5

7

7

6

2

通过对访谈资料编码分析,明确

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各

影响因素占比,并在此基础上绘制核

心范畴分布及占比图,见图1(本文百

分比均保留两位小数并采取四舍五入

的方法,如最后得到百分比相加不等

于100%,在不改变占比大小顺序的基

础上进行修改)。认知结构对用户不持

续使用智能健康手环影响最大,编码

参考点占比43.37%,其次是平台弹性

(40.31%)、情感焦点(13.26%)和环境

刺激(3.06%)。

96

因素名称

图1核心范畴分布及占比图

工作探索

2.4研究信度、效度及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提升研究信度,本文采用目的抽

样、研究者协同编码、二次访谈等方式。

在确定访谈对象时,对被试严格筛选,

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人。采访和转录的研

究者为2人一组协同编码,尽可能排除

个体编码带来的不确定因素。采访完成

后,对部分访谈转录文本不确定的内容

与相应被试协商并进行二次访谈,确保

访谈数据真实准确。

研究效度即研究结果有效性程度,

指研究结果准确性和可推广性。为保证研究效

度,本文采用“三角检验”方法,即采用多种手

段对同一案例进行多维交叉验证,以避免由于研

究者主观偏见而对研究结论产生错误判断

[48]

。本

文通过对不同籍贯、年龄的群体进行半结构化访

谈,获取智能健康手环不持续使用行为相关信

息,佐之以相关领域研究者论文

[49-50]

,确保三角

检验有效实施,进而确保本文有较高效度。

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本文采用Francis等所

使用的方法:对前16份访谈资料进行编码,结

果发现在对第21份资料进行编码时已没有新的

基本范畴出现,随后继续对剩余3份资料进行编

码,完成后通过重复样本编码并结合预留的5份

样本数据编码完成理论饱和度检验

[51]

。结果没有

出现新范畴,被试数达到对特定主题进行探讨的

充分样本量,研究建立的理论模型已达饱和,因

此,研究结论有一定可靠性。

2.5理论模型构建

经过数据编码分析,将每个范畴间内在关系

梳理清楚后,本文采用NVivo12软件的建模功

能并融入SOR理论,构建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

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平台弹性和环境刺激属于外部因素,即SOR

理论中的S(刺激);认知结构和情感焦点属于内部

因素,即SOR中的O(机体);R则是机体对所受

刺激作出的反应,在本文中表现为用户对智能健

康手环的不持续使用行为。其中,任务技术适

配、手环自身质量、便携性大致通过影响用户认

◎2020年第5期◎

吸收

内化

影响

内化

传导

触发

行为

外化

图2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知结构进而使用户产生不持续使用行为;功能、

外观大致通过影响用户情感焦点进而使用户产生

不持续使用行为;社会性认知大致通过影响用户

认知结构或情感焦点进而使用户产生不持续使用

行为。值得注意的是,S、O、R间并不是严格的

S→O、O→R,已有学者证实,特别是刺激维度

的情景因素,存在S直接影响R的关系

[52]

。本文

重点关注不持续使用行为,通过探究其行为机制

进而有针对性提出意见。

3结果透视

3.1刺激(S)

(1)平台弹性。平台弹性是智能健康手环用户

不持续使用行为的外部刺激因素之一,属于SOR

理论中的S。平台弹性指与技术相关的,如可行

的操作系统

[53]

、硬件配置和软件框架等

[54]

影响用

户使用体验的因素,在本文中包括便携性、任务

技术适配、功能、外观、手环自身质量。

平台弹性编码参考点为79个,占比40.31%。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智能健康手环本身功能因

素。其次是任务技术适配,这2点在平台弹性中

占比58.23%。外观占比20.25%。在采访中本

文发现,对智能健康手环外观有要求的用户多为

女性用户。手环自身质量占比12.66%。以上4

点占比达91.14%,此外,便携性对用户不持续

使用智能健康手环亦有一定影响,占比8.86%。

其中部分相关原始编码数据如下:①在便携性

上,主要表现在佩戴智能健康手环时是否方便,

97

工作探索

如“要去洗衣服,可能就不太方便,也就不怎么

用手环了”(R02);“手环佩戴起来有点麻烦,出

汗的时候戴在手上很难受,就不用了”(R09)。

②在任务技术适配上,主要表现在手环的某些技

所以后期没有再继续使用”(R04);“让我不使用

的原因是手环不能够实时更新数据(需要依赖手机

进行信息更新),提供的服务始终是那么几种,不

能持续关注我身体的一些状态,不能提供一些其

他我想要的”(R15)。③在功能上,主要表现在

一些需要加强的功能和用户希望智能健康手环拥

有的功能,如“提供不了很多服务或者是让用户

满意的话,我肯定不会去持续地使用”(R10);

“不使用手环是因为这款手环有时会出现一些功能

上的故障”(R11)。④在外观方面,如“腕带变得

很脏,我肯定也不会一直用”(R05);“它设计是

黑白的,看上去十分单调,没有想要继续使用的

欲望”(R12)。⑤在手环自身质量上,如“不持续

使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腕带坏了”(R05)。

(2)环境刺激。环境刺激是影响用户不持续使

用智能健康手环的另一外部刺激因素,属于SOR

理论中的S。环境刺激是指能够激发个体产生某

种行为的各种外界因素,在本文中,环境刺激包

括组织承诺和社会性认知。

环境刺激编码参考点为6个,占比3.06%。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组织承诺,在环境刺激中占比

66.67%。如用户处在社团或群体中,群体成员

都不使用手环,这会对用户产生一定影响。其次

是社会性认知,在环境刺激中占比33.33%,一

些用户认为其他人的观点、行为等对自己不持续

使用有影响。其中部分相关原始编码数据如下:

①在组织承诺上,如“他们不用而我在用,我觉

得自己有些奇怪,可能就不用手环了”(R08);

“他们有的不定期使用,然后我使用频率就变少

了,渐渐就不用了”(R14)。②在社会性认知上,

如“我觉得他们认为不好,我也会受他们影响不

再使用手环”(R08)。

3.2机体(O)

(1)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激发智能健康手环

98

术不能较好地支持用户需要,“专业性不够强,

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的内在因素之一,属于SOR

理论中的O。认知结构是与个人感知认识相关

的,随用户体验而变化的知识结构

[55]

。在本文中

认知结构包括成本投入、期望确认与满意程度、

易用性认知、隐私风险、有用性认知、服务

质量。

认知结构编码参考点为85处,编码占比

43.37%。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用户对智能健康

手环的有用性认知;其次是易用性认知,智能健

康手环在具备一定功能之外,还应易上手,方便

操作;期望确认与满意程度亦是影响用户不持续

使用行为的因素之一,用户购买商品前会对该商

品产生一定期望,若购买后商品没有达到用户预

期,用户则有可能放弃持续使用。此外,成本投

入与隐私风险亦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以上5点

在认知结构中占比94.12%。除上述影响因素外,

服务质量对用户不持续使用有一定影响,占比

5.88%。其中部分相关原始编码数据如下:①在

成本投入上,如“成本大于带来的好处,我觉得

它不足以弥补成本,所以不选择继续用它”

(R10);“更新功能的同时需要我增加一定费用,

我觉得有可能不持续使用它”(R12)。②在期望

确认与满意程度上,如“功能没有达到自己的预

期就不想用”(R01);“它对于我的健康监测并没

有想象中那么好,并不能满足我的期待,所以我

不会一直用它”(R04);“放弃使用它主要因为不

好用,没有达到期望”(R10)。③在易用性认知

上,如“像一些老年人,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

的话,对于他们而言使用智能手环,可能会造成

一些障碍,所以就不怎么用了”(R06)。④在隐

私风险上,如“我选择不使用它是因为害怕个人

信息,隐私被他人知道和利用”(R04);“手环保

护不了我的隐私,功能再好我都不可能会去用”

(R10)。⑤在有用性认知上,如“感觉它没有什

么用,所以不会使用”(R01);“觉得手环功能不

是特别必要,所以后来渐渐不怎么使用了”(R06);

感觉手环的用处没有特别大,就没戴它”(R16)。

⑥在服务质量上,主要表现在商家售后服务的质

量,如“提供不了很多服务或者是让用户满意的

工作探索

话,我肯定不会去持续地使用”(R10)。

(2)情感焦点。情感焦点是激发用户不持续使

用行为的另一内在因素,属于SOR理论中的O。

情感焦点指用户情绪关注的

[56]

、对用户某种特定

行为有影响的情感作用

[57]

,在本文表现为个人喜

好和习惯、信任、娱乐性、自我展示。

情感焦点编码参考点为26个,占比13.26%。

影响最大的是个人喜好和习惯,在情感焦点中占

比38.46%,其次是手环的娱乐性,占比30.77%,

之后是用户对智能健康手环的信任,占比23.08%,

最后是自我展示,占比7.69%。其中部分相关原

始编码数据如下:①在个人喜好和习惯方面,如

“上学后不锻炼了,也就不常使用”(R15)。②在

信任上,主要表现为用户对品牌或智能健康手环

提供数据的信任,如“苹果公司之前曝光过对用

户信息窃取的事件,让我不想持续使用”(R04)。

③在娱乐性上,主要表现在智能健康手环缺少娱

乐功能,如“手环现在的娱乐性不是特别强,不

能满足我大多数娱乐需求”(R04)。④在自我展

示上,如“看到别人的展示我感到自己没有他们

做得好,也就不想再用手环”(R10)。

需求,如在访谈中被试提到:“外观单调,不想

持续使用”(R12)。此外,在质量上,智能健康

手环应提供一定保证。如采用防汗、透气和具有

弹性材质的腕带和纳米级别的机身设计等,提高

智能健康手环的耐磨、防尘和防摔性能。如在访

谈中被试提到:“质量问题影响我持续使用。”(R23)

(2)环境刺激。在访谈中被试提到:“(朋友中)

只有我一人用,就不想用”(R08),因此,智能

健康手环制作商可首先在某一组织或用户群体推

行使用智能健康手环,尽可能开发针对该用户群

体的功能,由一个组织或群体逐步推广智能健康

手环的使用,这同时要求智能健康手环必须在功

能、外观等方面满足用户需求,使用户自发性地

向身边朋友推荐。

4.2机体(O)

(1)认知结构。通过对认知结构影响因素抽取

和分析可知,智能健康手环首先应具备其产品本

身重要使用价值,如针对现代年轻群体(年轻群体

是购买智能健康手环的主要群体之一)的睡眠监

测、健康减肥与瘦身优化服务。作为青年代表的

大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质滑坡,心理障

碍,人际适应不良等问题较严重

[58]

。因此,针对

不同群体,智能健康手环应在用户上传基本信息

后,对应推送合适的健康监测指标和优化对策,

通过针对性的量化指标提醒(如饮食热量提醒)让

用户意识到所使用的智能健康手环具有其他产品

很难替代的功能和使用价值,让用户真切感受到

智能健康手环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如在访谈中被

试提到:“针对性较强的功能对我来说有较大吸

引力”。(R23)

首先,智能手机功能十分强大,这就要求智

能健康手环的设计者们开发实用的、智能手机不

能做到的独特功能。与智能手机不同的生存生态

即智能健康手环需要用户时刻穿戴在身,因此可

在开发过程中深入嵌入多种生物传感器设备,通

过对用户多种生理特征数据的侦测和收集,形成

用户个体健康小数据,结合健康大数据为用户提

供最具针对性的健康优化建议。其次,智能健康

手环的操作应当尽量简洁,容易上手。操作复杂

99

4启示

4.1刺激(S)

(1)平台弹性。在访谈中被试提到:“实用功

能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便不再想用”(R24)。智

能健康手环的设计者应在优化现有手环功能的基

础上,添加与用户日常任务相匹配的实用功能,

如日程振动提醒,基于位置的日程服务,用户到

达某位置后,由智能健康手环的振动提醒用户在

此位置应执行的任务,如回家服药等任务活动。

此外,亦可通过定时(整点或半小时一次)血压或

血糖测试,定时监测用户身体症状,并为用户提

供匹配的健康训练任务,量化用户健康生活。智

能健康手环作为一款智能穿戴设备,其在某种程

度上也应具备一定时尚元素。设计者应在手环外

观设计上进行创新,尽可能使手环外表变得“花

哨”一些,如可通过加入更多颜色选择或变换手

环整体外观风格以迎合用户,特别是女性用户的

◎2020年第5期◎

工作探索

会让用户产生疲劳,进而导致不持续使用行为。

智能健康手环的优势在于便携,但它的屏幕相对

较小,因此,不建议在较小的屏幕上附加太多不

方便操作的功能。从目前技术来看,智能健康手

环无法替代智能手机,因此,在智能健康手环上

附加过多功能反而会使手环操作更加繁琐,应基

于用户需求围绕便捷与健康信息功能开发。再

次,在宣传智能健康手环时应尽量避免硬件数据

堆砌,硬件数据堆砌会使用户在购买前对手环产

品产生较高期望,若购买后手环未达到用户期

望,用户会有较大可能产生不持续使用行为,不

利于智能健康手环行业发展。相关人员应提高其

系统流畅性,优化用户体验,甚至在宣传时可选

择不透露手环部分功能而是以“彩蛋”的形式允

许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以持续激发用

户使用兴趣。最后,智能健康手环厂商应对用户

隐私信息进行保密,智能健康手环中大多数据与

用户身体健康状况相关,一旦存在泄漏风险,用

户极有可能选择不持续使用,且平台再使用的可

能性很低。因此,智能健康手环厂商应加强对手

环用户的隐私数据保护技术,通过引入个人私有

云的形式保存用户健康数据,另一方面,用户在

使用智能健康手环之初,可对用户的信息收集采

取分段自愿执行策略,在用户处于产品粘性交叉

的初始阶段,应提高用户产品价值获得感,缩小

使用户产生抵触情绪的因素。

(2)情感焦点。通过对情感焦点影响因素的抽

取和分析可知,用户喜好、习惯难以改变,若用

户在使用智能健康手环过程中与习惯发生冲突,

用户很有可能坚持自己的习惯而放弃使用智能健

康手环。手环可提供健康信息和量化的生理指

标,但这些功能的实现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上传

如个人生理特征、位置等较为隐私的信息,这需

要用户的信任。因此,相关人员应确保用户个人

信息不会被泄露。此外,现有智能健康手环在设

计过程中过多依赖软硬件工程师的设计,却少有

医学专业人士参与,这不利于智能健康手环为用

户提供科学严谨的数据、信息和服务,其结果亦

会导致用户不信任,出现不持续使用行为。正如

100

在访谈中被试提到:“感觉手环的功能还是不够

专业,让我想放弃它”。(R22)

4.3反应(R)

用户反应在本文表现为不持续使用行为,即

用户发生不持续使用行为后其再次使用的可能性

较低。因此,为确保用户粘性,需尽可能迎合用

户需求,生产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此外,智能

健康手环较大的优势是便携性,若能使用户在使

用智能健康手环的过程中产生类似“心流体验”

的精神状态,则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用户手环体

验较好

[59]

。因此,智能健康手环的设计者需提升

手环互动性,加强用户间联系,从而提升用户粘

性,降低不持续使用行为发生的可能。此外,不

同用户群体间使用体验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划

分用户群体进而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亦尤为重要。

5结语

正如一些业界专业人士的预测,智能健康手

环作为智能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不断延伸,

其未来将会成为收集、整合和分析医疗保健数据

的基础载体,能够帮助人们节约医疗成本,缩短

诊疗流程,甚至在未来颠覆整个医疗就诊模式

[2]

因此,对于智能健康手环不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

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但本文被试者主要为大学

生,研究结论是否具有较好的普适性仍有待商

榷。且本文S、O、R三者下变量关系仅通过访谈

得到,作用机理仍有待明确。因此,本文是对智

能健康手环用户行为研究的初步探索。在未来,

对智能健康手环的研究需要更加细致,如详细划

分用户群体,以此扩大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参考文献

[1]温煦,袁冰,李华,等.论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我国体

力活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体育科技,

2017,53(2):80-87.

[2]张敏,罗梅芬,聂瑞.基于产品与消费者特征视角的

健康科技产品购买意愿研究[J].软科学,2017,31

(5):94-98.

[3]李志军,郭同德.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新闻领域中应用

路径探讨[J].中国出版,2016,25(22):16-20.

工作探索

[4]陈根.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新浪潮[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66.

[20]罗琳,杨洋.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用户标签使用行为影

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8,36(3):85-

94.

[21]邓卫华,易明.基于SOR模型的在线用户追加评论

信息采纳机制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

(8):33-39,56.

[22]郑美玉.基于SOR框架的手机图书馆用户持续使用

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4):

52.

[23]徐孝娟,赵宇翔,吴曼丽,等.SOR理论视角下的

社交网站用户流失行为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

2017,36(7):188-194.

[24]谢玉华,李路瑶,覃亚洲,等.基于SOR理论框架

的员工抱怨研究述评与展望[J].管理学报,2019,16

(5):783-790.

[25]KimH,LennonSJ.E-atmosphere,emotional,cog⁃

nitive,andbehavioralresponses[J].JournalofFashion

Marketingand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

nal,2010,14(3):412-428.

[26]ParkM,ameandpromotionin

onlineshoppingcontexts[J].JournalofFashionMar⁃

ketingand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

2009,13(2):149-160.

[27]严安,严亚兰.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持续使用意愿影

响因素实证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3,33(3):

43-50,30.

[28]陈渝,路洋.习惯下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研究述

评[J].图书馆论坛,2016,36(3):34-41.

[29]甘春梅.移动图书馆持续使用意愿的实证分析[J].图

书馆论坛,2016,36(1):79-84.

[30]杨根福.MOOC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16,22(1):100-111.

[31]MALIKA,SURESHS,sinflu⁃

encingconsumers’attitudetowardsadoptionand

continuoususeofmobileapplications:aconceptual

model[J].Procediacomputerscience,2017,122:

106-113.

[32]HERINGSRMC,sedsuicide

attemptrateamongpatientsinterruptinguseofatypical

antipsychotics[J].PharmacoepidemiologyandDrug

Safety,2003,12(5):423-424.

[33]MAIERC,LAUMERS,WEINERTC,

effectsoftechnostressandswitchingstresson

discontinueduseofsocialnetworkingservices:a

studyofFacebookuse[J].InformationSystemsJournal,

2015,25(3):275-308.

[5]徐剑韬,吴玥瑭.多元化战略实施:以小米生态链为

例[J].财政监督,2018,18(16):112-116.

[6]中关村在线.小米手环4出货量突破100万:有史以

来最快[EB/OL].[2019-07-05].http://.

/720/.

[7]王林,胡梦迪,朱文静.运动社交平台对用户使用智

能手环行为的影响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7,7(3):5-14,44.

[8]

[9]

曾珍.从典型专利浅谈智能手环的发展[J].信息系统

工程,2016,23(8):96-97.

吴丙朕.基于智能手环的多元综合评价系统与功能

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18(Z1):

104-106.

[10]盛钢峰,范祥林,朱成棋,等.婴幼儿智能手环健康

检测系统设计[J].软件导刊,2018,17(7):147-

149.

[11]陈征,高书杰.老年智能健康手环市场调研与对策研

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4):105-107.

[12]曹萌.面向中学生成长的智能手环的功能设计[J].数

字通信世界,2018(2):142,159.

[13]孙超,王游司,陈洪燕,等.智能手环心率测量系统

的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

(8):149-150.

[14]王烈进,王游司,陈洪燕,等.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

手环蓝牙模块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

(23):260-261.

[15]胡亚飞,徐慧,谢杨,等.智能手环在员工健康行为

干预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8,13(6):502-506.

[16]logyasthebehavioristviewsit[J].

Psychologicalreview,1913,20(2):158.

[17]ivebehaviorinanimalsandmen

[M].California:UnivofCaliforniaPress,1951:8-

19.

[18]ErogluSA,MachleitKA,cal

testingofamodelofonlinestoreatmosphericsand

shopperresponses[J].Psychology&marketing,2003,

20(2):139-150.

[19]ChangHJ,EckmanM,ationofthe

Stimulus-Organism-Responsemodeltotheretail

environment:theroleofhedonicmotivationin

impulsebuyingbehavior[J].TheInternationalReview

ofRetail,DistributionandConsumerResearch,

2011,21(3):233-249.

◎2020年第5期◎

101

工作探索

[34]郭佳,曹芬芳.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不持续使用意愿研

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7(5):25-31.

[35]牛静,常明芝.社交媒体使用中的社会交往压力源与

不持续使用意向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71

(6):5-19.

[36]石婷婷.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的实

证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9,49(1):1-8.

[37]林家宝,林顺芝,郭金沅.社交媒体超载对用户不持

续使用意愿的双刃剑效应[J].管理学报,2019,16

(4):587-594.

[38]赵栋祥,霍朝光,范昊.隐私视角下移动健康管理服

务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

(5):74-81.

[39]付少雄,林艳青.手机使用对用户健康的负面影响研

究——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J].图书情报知识,

2019,37(2):120-129.

[40]吴祁.农村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行为影响因

素[J].图书馆论坛,2017,37(9):79-90.

[41]ativeevaluationandresearch

methods(2,ed.)newburyPark[J].Modernlan⁃

guagejournal,1990,10(4):543.

[42]gms,praxis,problems,and

promise:groundedtheoryincounselingpsychology

research[J].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2005,

52(2):156-166.

[43]邵光英,余涛,郭世豪.量化青年人群对体育经济的

促进作用[J].运动,2017,9(19):145-146.

[44]CONSTANTIOUID,DAMSGAARDJ,KNUT⁃

rincrementalstepstowardadvanced

mobileserviceadoption[J].Communicationsofthe

ACM,2007,50(6):51-55.

[45]刘鲁川,孙凯,王菲,等.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行

为实证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6):

50-57.

[46]伦道夫·史密斯,史蒂芬·戴维斯.实验心理学:勘

破心理世界的侦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2-23.

[47]甘春梅,梁栩彬,李婷婷.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社交网络

用户行为研究综述:基于国外54篇实证研究文献的内

容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7):134-143.

[48]张坤,王文韬,李晶,等.电子健康网站用户信息披

露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

(16):82-91.

[49]郭佳,曹芬芳.倦怠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不持续使用

意愿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9):77-81.

[50]卢珈璟,唐可月,闵庆飞.社会化媒体不持续使用意

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

(8):94-100.

[51]FRANCISJJ,JOHNSTONM,ROBERTSONC,

anadequatesamplesize?operationalising

datasaturationfortheory-basedinterviewstudies[J].

Psychology&health,2010,25(10):1229-1245.

[52]李旭,刘鲁川,张冰倩.认知负荷视角下社交媒体用

户倦怠及消极使用行为研究——以微信为例[J].图书

馆论坛,2018,38(11):94-106.

[53]logyplatformsinRussia:a

catalystforconnectinggovernment,science,and

business?[J].TripleHelix,2014,1(1):6.

[54]Sangiovanni-VincentelliA,rm-

baseddesignandsoftwaredesignmethodologyforem⁃

beddedsystems[J].IEEEDesign&TestofComputers,

2001,18(6):23-33.

[55]SEZERŞ.SchoolAdministrator’sCognitiveConstructs

RelatedtoIdealTeacherQualifications:APhenome⁃

nologicalAnalysisBasedonRepertoryGridTechnique

[J].Education&Science/EgitimveBilim,2016,41

(186):37-51.

[56]GanderF,ProyerRT,bo-

controlledonlinestudyonpotentialmediatorsofa

pleasure-basedpositivepsychologyintervention:The

roleofemotionalandcognitivecomponents[J].

JournalofHappinessStudies,2018,19(7):2035-

2048.

[57]JOHNSONMK,NOLDESF,DeLEONARDIS

nalfocusandsourcemonitoring[J].

JournalofMemoryandLanguage,1996,35(2):

135-156.

[58]李凤英,邢金明.生态文明视野下高校体育对大学生

健康的促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

83-86,100.

[59]段菲菲,翟姗姗,池毛毛,等.手机游戏用户粘性影

响机制研究:整合Flow理论和TAM理论[J].图书情

报工作,2017,61(3):21-28.

作者简介王文韬,博士,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震(通信作者,zzimfor@),安徽

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静宜大学资讯学院交

换生;张坤,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

究生;刘咏梅,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副教

授;谢阳群,博士,教授,合肥师范学院副

校长。

收稿日期2019-06-08

(责任编辑:吴卫娟;英文编辑:郑锦怀)

102

2024年6月15日发(作者:曲梦蕊)

工作探索

融合SOR理论的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研究

王文韬,张震,张坤,刘咏梅,谢阳群

*

摘要文章研究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并构建模型,为智能健康手环技术与

服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引入“刺激-机体-反应”(Stimulus-Organism-

Response,SOR)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抽取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

素,构建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主要

受到平台弹性、环境刺激、认知结构和情感焦点的影响。

关键词SOR理论智能健康手环不持续使用行为质性研究

引用本文格式王文韬,张震,张坤,等.融合SOR理论的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20,40(5):92-102.

WANGWentao,ZHANGZhen,ZHANGKun,LIUYongmei,XIEYangqun

Abstract

ResearchontheDiscontinuousUseofSmartHealthBraceletsinthe

LightoftheSORTheory

buildupamodelforanalyzingsuchfactors,aimingtoprovidetheoreticalreferencefortheimprovementofsmart

Thispaperintendstoclarifythefactorsinfluencingthediscontinuoususeofsmarthealthbracelets,and

sofqualitativeresearchandinthelightofthestimulation-body-reaction(SOR)

theory,itmakesananalyticcodingoftheinterviewmaterials,extractstheinfluencingfactorsofthediscontinuous

structureandemotionalfocus.

useofsmarthealthbracelets,sthatthediscontinuoususeof

smarthealthbraceletsismainlyinfluencedbysuchfactorsasplatformflexibility,environmentalstimuli,cognitive

KeywordsSORtheory;smarthealthbracelet;discontinuoususe;qualitativeresearch

0引言

近年在万物互联大背景下,具有测量体力活

动和能量消耗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迅猛发展

[1]

通俗讲,智能穿戴设备是可穿戴于人体身上的智

能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因其在运动数据统计、健

康数据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逐渐成为健康

和医疗服务领域的关注重点

[2]

。在李志军等人的

研究中采纳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给出的

定义,认为智能穿戴设备是计算机技术结合多媒

体和无线传播技术,以不突显异物感的输入或输

出仪器(如首饰、眼镜或衣服)连接个人局域网、

侦测特定情境或成为私人智慧助理,进而成为使

用者在行进动作中处理信息的工具

[3]

。自2014年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融合SOR理论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与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9CTQ024)研究成果。

92

工作探索

始,智能穿戴设备的投资开始快速涌向医疗健康

领域,出现了较多智能健康手环产品,如Jawbone

UP、健康手环咕咚等

[4]

。据2016年数据统计,华

米科技手环总销量已超过1,850万只,位列全球

第二

[5]

。作为智能健康手环主要代表之一的小米手

环4更是在8天内(2019年6月14日到2019年6月

21日)售出100万只

[6]

。除小米手环外,华为手环、埃

微蛋卷手环等智能健康手环同样有不错的销量。

可见,智能健康手环已开始被越来越多用户接受。

作为人们获取自身健康信息较为便捷、有效

的途径,智能健康手环可通过获取个人数据起到

指导用户健康生活的作用。此外,智能健康手环

亦能为用户提供如天气、时间等信息。作为未来

物联网发展中重要链接中介和信号控制设备之

一,智能健康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将为人

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然而智能健康手环行业的

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使用之初,它确实引发了

用户兴趣,但各种数据表明,使用一段时间后,

部分用户会失去兴趣,不再使用智能健康手环

[7]

这无疑会对智能健康手环发展甚至对未来智能社

区的推进造成障碍。那么,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为

什么会出现不持续使用行为?是哪些因素影响着

用户产生不持续使用行为?对智能健康手环用户

不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探索上述问

题、进一步充实不持续使用行为相关研究,亦能

为智能健康手环技术与服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助力智能健康手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记录用户日常健康、锻炼数据并与智能手机同步

和分享的方式起到指导个体健康生活的作用。

智能健康手环功能各异,大多功能集中于健

康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等方面

[9]

。不同用户群

体偏好的功能不尽相同。比如,为满足家长实时

掌握婴幼儿身体状况的需求,针对婴幼儿设计的

智能健康手环更加侧重心率和温度等指标的测

[10]

;为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针对老年人设计

的智能健康手环将更加侧重锻炼计步和睡眠质量

监控等方面

[11]

;面向中学生成长的智能健康手环

更加侧重学业管理、德育管理、借阅消费和健康

运动等

[12]

。此外,亦有研究抛开特定用户群体,

仅针对手环功能设计进行相关研究,如针对心率

测量系统

[13]

、蓝牙模块

[14]

等。与此同时,为探析

用户行为进而优化智能健康手环服务,出现了关

于智能健康手环用户行为的相关研究。胡亚飞等

研究了智能手环在员工健康行为干预方面的应用

效果,得出佩戴智能手环辅以多种健康激励的干

预方式可对员工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健康状况

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是可行的干预策略

[15]

;王

林等探讨了运动社交平台对用户使用智能手环的

影响并基于研究结果为智能手环发展提出建议

[7]

目前对智能健康手环的研究大都是针对智能健康

手环的设计和功能等,虽然亦有部分学者针对智

能健康手环用户行为进行研究,但该部分研究大

多围绕某一特定因素展开,虽有针对性但广泛性

与普适性相对较弱。因此,为得出适用范围较广

的结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行业发展,本文

对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进行探索具

有一定现实价值。

1.2SOR理论

人类行为是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早期心理

学较多关注外界刺激与个人行为间的联系,即典

型的S-R理论,由于S-R理论只能分析表达显

性的外在刺激和结果,无法呈现刺激接受者的内

在意识和心态感知

[16]

。针对该问题,Tolman提

出“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将用户放在

中心位置,否定刺激(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

机械的,认为人们的行为从刺激(S)到反应(R)过

93

1研究回顾

1.1智能健康手环

智能健康手环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近

几年开始普及。10多年前,名为“血糖监测系

统”的发明专利首先开始了在手环上的设想,该

发明通过将监测装置戴在手腕上监测人体数据,

这篇专利申请是最早披露通过手环监测人体数据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专利文献,算是今天各式智

能健康手环雏形

[8]

。随后,拥有监测心率、计算

步数等更多功能的智能健康手环不断出现并激发

了用户使用兴趣。当前智能健康手环大都可通过

◎2020年第5期◎

工作探索

程中,“有机体内部状态”即个体(O)的内化感知

起着中介作用

[17]

SOR理论起初用于分析和解释环境刺激对人

类行为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被应用

于零售行业消费行为研究中,是消费行为研究的

基本理论之一。如Eroglu融合SOR理论对用户

网络购物行为进行研究

[18]

;Chang等结合SOR理

论对零售环境3个特征即环境、设计、社会在冲

动购买行为中的作用进行探索

[19]

。此后,SOR理

论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已有学者结合SOR理论

对情报学研究进行了探索。罗琳和杨洋结合SOR

理论对用户标签使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探索

[20]

邓卫华和易明基于SOR理论对在线用户追加评

论信息采纳机制进行分析

[21]

;郑美玉基于SOR理

论对手机图书馆用户持续使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并提出系统质量、服务水平和使用成本等因素对

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22]

。本文首先使用内

容分析法对得到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绝大

多数用户由于受到外界刺激(S)或内在机体(O)的

影响进而产生了不持续使用行为,而这一行为的

发生机理与SOR理论所研究的问题有着相似之

处,即需充分考虑用户作为主体在不同刺激作用

下是否会触发不持续使用行为(R)。徐孝娟等将信

息质量等因素作为S,感知隐私风险等作为O,

流失意愿作为R对社交网站用户流失行为进行了

探讨

[23]

;谢玉华等将环境因素等作为S,情感心

理状态等作为O,员工抱怨等作为R对员工抱怨

研究进行评述

[24]

。因此,本文融合SOR理论度量

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具有一定可行

性与探索意义。表1为部分研究SOR理论下因素

举例,对于不同研究目的,S、O、R三者下的因

素不尽相同,其中与本文相同或相近的因素有感

知有用性等。本文在对访谈资料进行内容分析过

程中借鉴之前研究因素,并创新性地提出任务技

术适配等因素,对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

行为进行探索。

表1部分研究SOR理论下因素举例

研究内容

用户标签使用行为

S下因素

信息质量

O下因素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

R下因素

未来参与意愿

使用意愿和行为

参考来源

罗琳和杨洋

[20]

邓卫华和易明

[21]

用户对追加评论信息的追评功能、追评信息呈现

接收者内部反馈

采纳机制内容、情境

手机图书馆用户持续使用

社交网站用户流失行为

用户网络购物行为

冲动购买行为

购买意图

购买意愿

系统质量、服务水平、使

需求匹配度、感知趣味性

用成本

系统粘性、持续使用意愿郑美玉

[22]

徐孝娟等

[23]

Eroglu

[18]

Chang等

[19]

Kim和Lennon

[25]

Park和Lennon

[26]

信息质量、系统质量、社感知隐私风险、满意度、感知有用

流失意愿

会临场感、替代品吸引力性、感知社会资本

在线环境线索

环境、设计、社会

型号、颜色、心情等

品牌名称、是否促销

内部状态

情绪反应

感知价值、消费者对商店的印象

购物行为

冲动购买行为

购买意愿

乐趣心情、唤起状态、感知信息等购买意图

1.3不持续使用行为研究

对持续使用行为已有较多研究,如针对高校

图书馆电子资源

[27]

、信息系统

[28]

、移动图书馆

[29]

慕课

[30]

、移动应用

[31]

。相比之下,对用户不持续

使用行为的研究较少。不持续使用概念较早是在

医学领域内受到关注,是研究药物的不持续使

用,如Herings等研究了不持续使用非典型抗精

神病药物与患者自杀率的关系

[32]

。随后学者将该

概念引入信息系统相关领域中,探讨信息系统的

94

不持续使用行为,如Maier等对Facebook用户

行为进行观察,认为社交过载与SNS疲惫会引起

用户使用意向不连续,而调整社交过载与缓解疲

惫则会降低该意向

[33]

;郭佳等以“压力源-应变-

后果”为框架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不持续使用影

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指出影响因素有感知过载、隐

私关注等

[34]

;牛静等对用户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

行为进行研究,发现社交过载等会影响用户行

[35]

;石婷婷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不持续使用行

工作探索

为进行研究,发现感知过载和用户隐私关注等会

影响用户行为

[36]

;林家宝等引入“压力源-应变-

结果”模型框架对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进行研

究,发现社交超载和信息超载等会影响用户行

为。此外,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健康的

[37]

表2被试基本情况

指标

性别

年龄(岁)

18~25

安徽省内(合肥、宣

城、滁州、安庆、宿

州、六安)

安徽省外(辽宁鞍山、

山东莱芜、山东枣庄、

贵州铜仁、上海)

面对面

特征频次

14

10

24

16

占比(%)

58.33

41.67

100.00

66.66

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围绕健康领域开展的用户行

为研究亦不断增加,如赵栋祥等对用户健康管理

服务的使用行为进行研究

[38]

,付少雄等对手机使

用行为与用户健康间的关系进行调查

[39]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已有文献对不持续使用

行为进行了探索,但研究智能健康手环用户行为

的文献较少,且已有文献对用户使用行为过程揭

示不够深刻,特别是针对用户感知层面研究较

少。因此,本文融合SOR理论,构建智能健康

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模型,研究不同外界刺

激作用于用户感知进而对用户行为的影响机理。

访谈方式

籍贯

8

24

5

12

7

579分36秒

24分09秒

33.34

100.00

20.83

50.00

29.17

/

/

使用手环时间

6个月及以下

(使用多长时间

6~12个月

后出现不持续

12个月及以上

使用行为)

访谈时长(分钟)

总访谈时长

人均访谈时长

(2)设计访谈提纲。本文在结合相关文献基础

[44-45]

,设计了一份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在正式

访谈前,研究者对提纲进行预测试,结合实际访

谈情况对半结构化访谈提纲进行修正与完善,使

之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分为

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术语界定和访谈对象基本信

息采集,第二部分为用户使用手环的相关经历和

对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探索。

(3)访谈过程。访谈时间跨度为期一周,2名

研究者一组采访一名被试。所有采访资料共计

579分钟36秒,平均访谈用时24分钟09秒,最

长35分钟40秒,最短19分钟22秒。访谈方式

均为面对面访谈。实验严格遵从纽伦堡准则

[46]

在正式访谈开始前,研究者告知被试的责任、宣

读注意事项,在被试同意的情况下,与被试签订

书面知情同意书并告知被试访谈预计花费时间,

并对能否录音与被试进行确认,在被试同意的前

提下对本次访谈全程录音。采访结束后由2名研

究者共同对转录的音频资料进行文本规范化处

理,形成24份文档,每份文档即为一名被试的

访谈资料,将其以R01~R24顺序命名。

2.3编码与分析

本文在SOR理论视角下,采用分析法并通

过开放编码分析数据。在正式编码前设计了一套

95

2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结合SOR理论,选

择与质性研究较为契合具有指向性的半结构化访

谈法对被试者进行访谈

[40]

,获取智能健康手环用

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原始数据,并借助NVivo12软

件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和分析,通过逐级归纳智

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构建

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模型。

2.2数据收集

(1)确定访谈对象。由于本文是针对智能健康

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因此被试对象

必须具有智能健康手环使用经历,且在使用一段

时间后出现不持续使用行为。在样本数量上,由

于研究更看重研究样本所能提供信息的丰富性而

不是样本数量的多少

[41]

,样本数量一般在20~30

之间较为合适

[42]

,因此,本文共筛选24位符合研

究的被试。在被试年龄分布上,随着量化青年的

出现,越来越多青年人习惯通过科技量化生活指

标,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亦是以青年人为主

[43]

,故本

文选择青年人作为主要访谈对象,被试基本情况

见表2。

◎2020年第5期◎

工作探索

严密的文献编码方案,包括文献导入方式、编码

规则及最终结果呈现等。将规范化处理后的24

份访谈资料导入NVivo12软件中,逐一阅读每

一访谈资料,提取其中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

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将相同或相近意思的变量进

行合并

[47]

。共进行两轮编码。第一轮开放编码的

目的在于构建编码表。融合SOR理论抽取智能

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常用概

念,如有用性认知、易用性认知、期望确认与满

意程度、成本投入、隐私风险、服务质量、功

能、任务技术适配、外观、手环自身质量、便携

性、个人喜好和习惯、娱乐性、信任、自我展

示、组织承诺、社会性认知等,初步形成17个

基本范畴,并分别对应纳入刺激(S)和机体(O)

下,分别对应于平台弹性(S)、环境刺激(S)、认

知结构(O)、情感焦点(O),最终汇总于编码表。

第二轮编码由2名编码人员基于同一编码表分

别进行,编码结束后,汇总不一致的编码,并

进行讨论,保留一致意见作为最终编码结果。

具体数据编码汇总情况如表3所示。

表3数据编码汇总

刺激/机体

功能

任务技术适配

平台弹性(S)外观

手环自身质量

便携性

环境刺激(S)

组织承诺

社会性认知

有用性认知

易用性认知

认知结构(O)

期望确认与满意程度

成本投入

隐私风险

服务质量

个人喜好和习惯

情感焦点(O)

娱乐性

信任

自我展示

常用概念参考点数量(个)参考点占比(%)材料来源数量(个)

24

22

16

10

7

4

2

28

19

12

11

10

5

10

8

6

2

12.25

11.22

8.17

5.10

3.57

2.04

1.02

14.29

9.70

6.12

5.61

5.10

2.55

5.10

4.08

3.06

1.02

因素占比(%)

材料来源列表

[R04-R07,R09-R16,R24]

[R02,R04,R05,R10,R11,R13-R16]

[R01,R02,R05,R08,R11-R14,R16]

[R02,R05,R11,R15,R16]

[R01-R03,R07,R09]

[R08,R14,R15]

[R04,R08]

[R01-08,R10,R11,R14,R16,R23]

[R01,R03-08,R10,R12,R15]

[R01,R04,R05,R09,R10,R13-R15]

[R01,R04,R07,R10,R12-R14,R16]

[R01,R04,R07,R08,R10,R12,R15,R16]

[R07,R09,R10,R13,R14]

[R02,R03,R07,R08,R10,R14,R15]

[R04,R07,R08,R10,R12-R14]

[R01,R04,R06,R08,R12,R14]

[R02,R10]

13

9

9

5

5

3

2

13

10

8

8

8

5

7

7

6

2

通过对访谈资料编码分析,明确

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各

影响因素占比,并在此基础上绘制核

心范畴分布及占比图,见图1(本文百

分比均保留两位小数并采取四舍五入

的方法,如最后得到百分比相加不等

于100%,在不改变占比大小顺序的基

础上进行修改)。认知结构对用户不持

续使用智能健康手环影响最大,编码

参考点占比43.37%,其次是平台弹性

(40.31%)、情感焦点(13.26%)和环境

刺激(3.06%)。

96

因素名称

图1核心范畴分布及占比图

工作探索

2.4研究信度、效度及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提升研究信度,本文采用目的抽

样、研究者协同编码、二次访谈等方式。

在确定访谈对象时,对被试严格筛选,

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人。采访和转录的研

究者为2人一组协同编码,尽可能排除

个体编码带来的不确定因素。采访完成

后,对部分访谈转录文本不确定的内容

与相应被试协商并进行二次访谈,确保

访谈数据真实准确。

研究效度即研究结果有效性程度,

指研究结果准确性和可推广性。为保证研究效

度,本文采用“三角检验”方法,即采用多种手

段对同一案例进行多维交叉验证,以避免由于研

究者主观偏见而对研究结论产生错误判断

[48]

。本

文通过对不同籍贯、年龄的群体进行半结构化访

谈,获取智能健康手环不持续使用行为相关信

息,佐之以相关领域研究者论文

[49-50]

,确保三角

检验有效实施,进而确保本文有较高效度。

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本文采用Francis等所

使用的方法:对前16份访谈资料进行编码,结

果发现在对第21份资料进行编码时已没有新的

基本范畴出现,随后继续对剩余3份资料进行编

码,完成后通过重复样本编码并结合预留的5份

样本数据编码完成理论饱和度检验

[51]

。结果没有

出现新范畴,被试数达到对特定主题进行探讨的

充分样本量,研究建立的理论模型已达饱和,因

此,研究结论有一定可靠性。

2.5理论模型构建

经过数据编码分析,将每个范畴间内在关系

梳理清楚后,本文采用NVivo12软件的建模功

能并融入SOR理论,构建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

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平台弹性和环境刺激属于外部因素,即SOR

理论中的S(刺激);认知结构和情感焦点属于内部

因素,即SOR中的O(机体);R则是机体对所受

刺激作出的反应,在本文中表现为用户对智能健

康手环的不持续使用行为。其中,任务技术适

配、手环自身质量、便携性大致通过影响用户认

◎2020年第5期◎

吸收

内化

影响

内化

传导

触发

行为

外化

图2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知结构进而使用户产生不持续使用行为;功能、

外观大致通过影响用户情感焦点进而使用户产生

不持续使用行为;社会性认知大致通过影响用户

认知结构或情感焦点进而使用户产生不持续使用

行为。值得注意的是,S、O、R间并不是严格的

S→O、O→R,已有学者证实,特别是刺激维度

的情景因素,存在S直接影响R的关系

[52]

。本文

重点关注不持续使用行为,通过探究其行为机制

进而有针对性提出意见。

3结果透视

3.1刺激(S)

(1)平台弹性。平台弹性是智能健康手环用户

不持续使用行为的外部刺激因素之一,属于SOR

理论中的S。平台弹性指与技术相关的,如可行

的操作系统

[53]

、硬件配置和软件框架等

[54]

影响用

户使用体验的因素,在本文中包括便携性、任务

技术适配、功能、外观、手环自身质量。

平台弹性编码参考点为79个,占比40.31%。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智能健康手环本身功能因

素。其次是任务技术适配,这2点在平台弹性中

占比58.23%。外观占比20.25%。在采访中本

文发现,对智能健康手环外观有要求的用户多为

女性用户。手环自身质量占比12.66%。以上4

点占比达91.14%,此外,便携性对用户不持续

使用智能健康手环亦有一定影响,占比8.86%。

其中部分相关原始编码数据如下:①在便携性

上,主要表现在佩戴智能健康手环时是否方便,

97

工作探索

如“要去洗衣服,可能就不太方便,也就不怎么

用手环了”(R02);“手环佩戴起来有点麻烦,出

汗的时候戴在手上很难受,就不用了”(R09)。

②在任务技术适配上,主要表现在手环的某些技

所以后期没有再继续使用”(R04);“让我不使用

的原因是手环不能够实时更新数据(需要依赖手机

进行信息更新),提供的服务始终是那么几种,不

能持续关注我身体的一些状态,不能提供一些其

他我想要的”(R15)。③在功能上,主要表现在

一些需要加强的功能和用户希望智能健康手环拥

有的功能,如“提供不了很多服务或者是让用户

满意的话,我肯定不会去持续地使用”(R10);

“不使用手环是因为这款手环有时会出现一些功能

上的故障”(R11)。④在外观方面,如“腕带变得

很脏,我肯定也不会一直用”(R05);“它设计是

黑白的,看上去十分单调,没有想要继续使用的

欲望”(R12)。⑤在手环自身质量上,如“不持续

使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腕带坏了”(R05)。

(2)环境刺激。环境刺激是影响用户不持续使

用智能健康手环的另一外部刺激因素,属于SOR

理论中的S。环境刺激是指能够激发个体产生某

种行为的各种外界因素,在本文中,环境刺激包

括组织承诺和社会性认知。

环境刺激编码参考点为6个,占比3.06%。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组织承诺,在环境刺激中占比

66.67%。如用户处在社团或群体中,群体成员

都不使用手环,这会对用户产生一定影响。其次

是社会性认知,在环境刺激中占比33.33%,一

些用户认为其他人的观点、行为等对自己不持续

使用有影响。其中部分相关原始编码数据如下:

①在组织承诺上,如“他们不用而我在用,我觉

得自己有些奇怪,可能就不用手环了”(R08);

“他们有的不定期使用,然后我使用频率就变少

了,渐渐就不用了”(R14)。②在社会性认知上,

如“我觉得他们认为不好,我也会受他们影响不

再使用手环”(R08)。

3.2机体(O)

(1)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激发智能健康手环

98

术不能较好地支持用户需要,“专业性不够强,

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的内在因素之一,属于SOR

理论中的O。认知结构是与个人感知认识相关

的,随用户体验而变化的知识结构

[55]

。在本文中

认知结构包括成本投入、期望确认与满意程度、

易用性认知、隐私风险、有用性认知、服务

质量。

认知结构编码参考点为85处,编码占比

43.37%。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用户对智能健康

手环的有用性认知;其次是易用性认知,智能健

康手环在具备一定功能之外,还应易上手,方便

操作;期望确认与满意程度亦是影响用户不持续

使用行为的因素之一,用户购买商品前会对该商

品产生一定期望,若购买后商品没有达到用户预

期,用户则有可能放弃持续使用。此外,成本投

入与隐私风险亦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以上5点

在认知结构中占比94.12%。除上述影响因素外,

服务质量对用户不持续使用有一定影响,占比

5.88%。其中部分相关原始编码数据如下:①在

成本投入上,如“成本大于带来的好处,我觉得

它不足以弥补成本,所以不选择继续用它”

(R10);“更新功能的同时需要我增加一定费用,

我觉得有可能不持续使用它”(R12)。②在期望

确认与满意程度上,如“功能没有达到自己的预

期就不想用”(R01);“它对于我的健康监测并没

有想象中那么好,并不能满足我的期待,所以我

不会一直用它”(R04);“放弃使用它主要因为不

好用,没有达到期望”(R10)。③在易用性认知

上,如“像一些老年人,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

的话,对于他们而言使用智能手环,可能会造成

一些障碍,所以就不怎么用了”(R06)。④在隐

私风险上,如“我选择不使用它是因为害怕个人

信息,隐私被他人知道和利用”(R04);“手环保

护不了我的隐私,功能再好我都不可能会去用”

(R10)。⑤在有用性认知上,如“感觉它没有什

么用,所以不会使用”(R01);“觉得手环功能不

是特别必要,所以后来渐渐不怎么使用了”(R06);

感觉手环的用处没有特别大,就没戴它”(R16)。

⑥在服务质量上,主要表现在商家售后服务的质

量,如“提供不了很多服务或者是让用户满意的

工作探索

话,我肯定不会去持续地使用”(R10)。

(2)情感焦点。情感焦点是激发用户不持续使

用行为的另一内在因素,属于SOR理论中的O。

情感焦点指用户情绪关注的

[56]

、对用户某种特定

行为有影响的情感作用

[57]

,在本文表现为个人喜

好和习惯、信任、娱乐性、自我展示。

情感焦点编码参考点为26个,占比13.26%。

影响最大的是个人喜好和习惯,在情感焦点中占

比38.46%,其次是手环的娱乐性,占比30.77%,

之后是用户对智能健康手环的信任,占比23.08%,

最后是自我展示,占比7.69%。其中部分相关原

始编码数据如下:①在个人喜好和习惯方面,如

“上学后不锻炼了,也就不常使用”(R15)。②在

信任上,主要表现为用户对品牌或智能健康手环

提供数据的信任,如“苹果公司之前曝光过对用

户信息窃取的事件,让我不想持续使用”(R04)。

③在娱乐性上,主要表现在智能健康手环缺少娱

乐功能,如“手环现在的娱乐性不是特别强,不

能满足我大多数娱乐需求”(R04)。④在自我展

示上,如“看到别人的展示我感到自己没有他们

做得好,也就不想再用手环”(R10)。

需求,如在访谈中被试提到:“外观单调,不想

持续使用”(R12)。此外,在质量上,智能健康

手环应提供一定保证。如采用防汗、透气和具有

弹性材质的腕带和纳米级别的机身设计等,提高

智能健康手环的耐磨、防尘和防摔性能。如在访

谈中被试提到:“质量问题影响我持续使用。”(R23)

(2)环境刺激。在访谈中被试提到:“(朋友中)

只有我一人用,就不想用”(R08),因此,智能

健康手环制作商可首先在某一组织或用户群体推

行使用智能健康手环,尽可能开发针对该用户群

体的功能,由一个组织或群体逐步推广智能健康

手环的使用,这同时要求智能健康手环必须在功

能、外观等方面满足用户需求,使用户自发性地

向身边朋友推荐。

4.2机体(O)

(1)认知结构。通过对认知结构影响因素抽取

和分析可知,智能健康手环首先应具备其产品本

身重要使用价值,如针对现代年轻群体(年轻群体

是购买智能健康手环的主要群体之一)的睡眠监

测、健康减肥与瘦身优化服务。作为青年代表的

大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质滑坡,心理障

碍,人际适应不良等问题较严重

[58]

。因此,针对

不同群体,智能健康手环应在用户上传基本信息

后,对应推送合适的健康监测指标和优化对策,

通过针对性的量化指标提醒(如饮食热量提醒)让

用户意识到所使用的智能健康手环具有其他产品

很难替代的功能和使用价值,让用户真切感受到

智能健康手环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如在访谈中被

试提到:“针对性较强的功能对我来说有较大吸

引力”。(R23)

首先,智能手机功能十分强大,这就要求智

能健康手环的设计者们开发实用的、智能手机不

能做到的独特功能。与智能手机不同的生存生态

即智能健康手环需要用户时刻穿戴在身,因此可

在开发过程中深入嵌入多种生物传感器设备,通

过对用户多种生理特征数据的侦测和收集,形成

用户个体健康小数据,结合健康大数据为用户提

供最具针对性的健康优化建议。其次,智能健康

手环的操作应当尽量简洁,容易上手。操作复杂

99

4启示

4.1刺激(S)

(1)平台弹性。在访谈中被试提到:“实用功

能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便不再想用”(R24)。智

能健康手环的设计者应在优化现有手环功能的基

础上,添加与用户日常任务相匹配的实用功能,

如日程振动提醒,基于位置的日程服务,用户到

达某位置后,由智能健康手环的振动提醒用户在

此位置应执行的任务,如回家服药等任务活动。

此外,亦可通过定时(整点或半小时一次)血压或

血糖测试,定时监测用户身体症状,并为用户提

供匹配的健康训练任务,量化用户健康生活。智

能健康手环作为一款智能穿戴设备,其在某种程

度上也应具备一定时尚元素。设计者应在手环外

观设计上进行创新,尽可能使手环外表变得“花

哨”一些,如可通过加入更多颜色选择或变换手

环整体外观风格以迎合用户,特别是女性用户的

◎2020年第5期◎

工作探索

会让用户产生疲劳,进而导致不持续使用行为。

智能健康手环的优势在于便携,但它的屏幕相对

较小,因此,不建议在较小的屏幕上附加太多不

方便操作的功能。从目前技术来看,智能健康手

环无法替代智能手机,因此,在智能健康手环上

附加过多功能反而会使手环操作更加繁琐,应基

于用户需求围绕便捷与健康信息功能开发。再

次,在宣传智能健康手环时应尽量避免硬件数据

堆砌,硬件数据堆砌会使用户在购买前对手环产

品产生较高期望,若购买后手环未达到用户期

望,用户会有较大可能产生不持续使用行为,不

利于智能健康手环行业发展。相关人员应提高其

系统流畅性,优化用户体验,甚至在宣传时可选

择不透露手环部分功能而是以“彩蛋”的形式允

许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以持续激发用

户使用兴趣。最后,智能健康手环厂商应对用户

隐私信息进行保密,智能健康手环中大多数据与

用户身体健康状况相关,一旦存在泄漏风险,用

户极有可能选择不持续使用,且平台再使用的可

能性很低。因此,智能健康手环厂商应加强对手

环用户的隐私数据保护技术,通过引入个人私有

云的形式保存用户健康数据,另一方面,用户在

使用智能健康手环之初,可对用户的信息收集采

取分段自愿执行策略,在用户处于产品粘性交叉

的初始阶段,应提高用户产品价值获得感,缩小

使用户产生抵触情绪的因素。

(2)情感焦点。通过对情感焦点影响因素的抽

取和分析可知,用户喜好、习惯难以改变,若用

户在使用智能健康手环过程中与习惯发生冲突,

用户很有可能坚持自己的习惯而放弃使用智能健

康手环。手环可提供健康信息和量化的生理指

标,但这些功能的实现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上传

如个人生理特征、位置等较为隐私的信息,这需

要用户的信任。因此,相关人员应确保用户个人

信息不会被泄露。此外,现有智能健康手环在设

计过程中过多依赖软硬件工程师的设计,却少有

医学专业人士参与,这不利于智能健康手环为用

户提供科学严谨的数据、信息和服务,其结果亦

会导致用户不信任,出现不持续使用行为。正如

100

在访谈中被试提到:“感觉手环的功能还是不够

专业,让我想放弃它”。(R22)

4.3反应(R)

用户反应在本文表现为不持续使用行为,即

用户发生不持续使用行为后其再次使用的可能性

较低。因此,为确保用户粘性,需尽可能迎合用

户需求,生产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此外,智能

健康手环较大的优势是便携性,若能使用户在使

用智能健康手环的过程中产生类似“心流体验”

的精神状态,则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用户手环体

验较好

[59]

。因此,智能健康手环的设计者需提升

手环互动性,加强用户间联系,从而提升用户粘

性,降低不持续使用行为发生的可能。此外,不

同用户群体间使用体验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划

分用户群体进而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亦尤为重要。

5结语

正如一些业界专业人士的预测,智能健康手

环作为智能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不断延伸,

其未来将会成为收集、整合和分析医疗保健数据

的基础载体,能够帮助人们节约医疗成本,缩短

诊疗流程,甚至在未来颠覆整个医疗就诊模式

[2]

因此,对于智能健康手环不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

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但本文被试者主要为大学

生,研究结论是否具有较好的普适性仍有待商

榷。且本文S、O、R三者下变量关系仅通过访谈

得到,作用机理仍有待明确。因此,本文是对智

能健康手环用户行为研究的初步探索。在未来,

对智能健康手环的研究需要更加细致,如详细划

分用户群体,以此扩大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参考文献

[1]温煦,袁冰,李华,等.论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我国体

力活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体育科技,

2017,53(2):80-87.

[2]张敏,罗梅芬,聂瑞.基于产品与消费者特征视角的

健康科技产品购买意愿研究[J].软科学,2017,31

(5):94-98.

[3]李志军,郭同德.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新闻领域中应用

路径探讨[J].中国出版,2016,25(22):16-20.

工作探索

[4]陈根.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新浪潮[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66.

[20]罗琳,杨洋.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用户标签使用行为影

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8,36(3):85-

94.

[21]邓卫华,易明.基于SOR模型的在线用户追加评论

信息采纳机制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

(8):33-39,56.

[22]郑美玉.基于SOR框架的手机图书馆用户持续使用

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4):

52.

[23]徐孝娟,赵宇翔,吴曼丽,等.SOR理论视角下的

社交网站用户流失行为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

2017,36(7):188-194.

[24]谢玉华,李路瑶,覃亚洲,等.基于SOR理论框架

的员工抱怨研究述评与展望[J].管理学报,2019,16

(5):783-790.

[25]KimH,LennonSJ.E-atmosphere,emotional,cog⁃

nitive,andbehavioralresponses[J].JournalofFashion

Marketingand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

nal,2010,14(3):412-428.

[26]ParkM,ameandpromotionin

onlineshoppingcontexts[J].JournalofFashionMar⁃

ketingand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

2009,13(2):149-160.

[27]严安,严亚兰.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持续使用意愿影

响因素实证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3,33(3):

43-50,30.

[28]陈渝,路洋.习惯下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研究述

评[J].图书馆论坛,2016,36(3):34-41.

[29]甘春梅.移动图书馆持续使用意愿的实证分析[J].图

书馆论坛,2016,36(1):79-84.

[30]杨根福.MOOC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16,22(1):100-111.

[31]MALIKA,SURESHS,sinflu⁃

encingconsumers’attitudetowardsadoptionand

continuoususeofmobileapplications:aconceptual

model[J].Procediacomputerscience,2017,122:

106-113.

[32]HERINGSRMC,sedsuicide

attemptrateamongpatientsinterruptinguseofatypical

antipsychotics[J].PharmacoepidemiologyandDrug

Safety,2003,12(5):423-424.

[33]MAIERC,LAUMERS,WEINERTC,

effectsoftechnostressandswitchingstresson

discontinueduseofsocialnetworkingservices:a

studyofFacebookuse[J].InformationSystemsJournal,

2015,25(3):275-308.

[5]徐剑韬,吴玥瑭.多元化战略实施:以小米生态链为

例[J].财政监督,2018,18(16):112-116.

[6]中关村在线.小米手环4出货量突破100万:有史以

来最快[EB/OL].[2019-07-05].http://.

/720/.

[7]王林,胡梦迪,朱文静.运动社交平台对用户使用智

能手环行为的影响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7,7(3):5-14,44.

[8]

[9]

曾珍.从典型专利浅谈智能手环的发展[J].信息系统

工程,2016,23(8):96-97.

吴丙朕.基于智能手环的多元综合评价系统与功能

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18(Z1):

104-106.

[10]盛钢峰,范祥林,朱成棋,等.婴幼儿智能手环健康

检测系统设计[J].软件导刊,2018,17(7):147-

149.

[11]陈征,高书杰.老年智能健康手环市场调研与对策研

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4):105-107.

[12]曹萌.面向中学生成长的智能手环的功能设计[J].数

字通信世界,2018(2):142,159.

[13]孙超,王游司,陈洪燕,等.智能手环心率测量系统

的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

(8):149-150.

[14]王烈进,王游司,陈洪燕,等.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

手环蓝牙模块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

(23):260-261.

[15]胡亚飞,徐慧,谢杨,等.智能手环在员工健康行为

干预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8,13(6):502-506.

[16]logyasthebehavioristviewsit[J].

Psychologicalreview,1913,20(2):158.

[17]ivebehaviorinanimalsandmen

[M].California:UnivofCaliforniaPress,1951:8-

19.

[18]ErogluSA,MachleitKA,cal

testingofamodelofonlinestoreatmosphericsand

shopperresponses[J].Psychology&marketing,2003,

20(2):139-150.

[19]ChangHJ,EckmanM,ationofthe

Stimulus-Organism-Responsemodeltotheretail

environment:theroleofhedonicmotivationin

impulsebuyingbehavior[J].TheInternationalReview

ofRetail,DistributionandConsumerResearch,

2011,21(3):233-249.

◎2020年第5期◎

101

工作探索

[34]郭佳,曹芬芳.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不持续使用意愿研

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7(5):25-31.

[35]牛静,常明芝.社交媒体使用中的社会交往压力源与

不持续使用意向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71

(6):5-19.

[36]石婷婷.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的实

证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9,49(1):1-8.

[37]林家宝,林顺芝,郭金沅.社交媒体超载对用户不持

续使用意愿的双刃剑效应[J].管理学报,2019,16

(4):587-594.

[38]赵栋祥,霍朝光,范昊.隐私视角下移动健康管理服

务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

(5):74-81.

[39]付少雄,林艳青.手机使用对用户健康的负面影响研

究——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J].图书情报知识,

2019,37(2):120-129.

[40]吴祁.农村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行为影响因

素[J].图书馆论坛,2017,37(9):79-90.

[41]ativeevaluationandresearch

methods(2,ed.)newburyPark[J].Modernlan⁃

guagejournal,1990,10(4):543.

[42]gms,praxis,problems,and

promise:groundedtheoryincounselingpsychology

research[J].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2005,

52(2):156-166.

[43]邵光英,余涛,郭世豪.量化青年人群对体育经济的

促进作用[J].运动,2017,9(19):145-146.

[44]CONSTANTIOUID,DAMSGAARDJ,KNUT⁃

rincrementalstepstowardadvanced

mobileserviceadoption[J].Communicationsofthe

ACM,2007,50(6):51-55.

[45]刘鲁川,孙凯,王菲,等.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行

为实证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6):

50-57.

[46]伦道夫·史密斯,史蒂芬·戴维斯.实验心理学:勘

破心理世界的侦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2-23.

[47]甘春梅,梁栩彬,李婷婷.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社交网络

用户行为研究综述:基于国外54篇实证研究文献的内

容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7):134-143.

[48]张坤,王文韬,李晶,等.电子健康网站用户信息披

露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

(16):82-91.

[49]郭佳,曹芬芳.倦怠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不持续使用

意愿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9):77-81.

[50]卢珈璟,唐可月,闵庆飞.社会化媒体不持续使用意

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

(8):94-100.

[51]FRANCISJJ,JOHNSTONM,ROBERTSONC,

anadequatesamplesize?operationalising

datasaturationfortheory-basedinterviewstudies[J].

Psychology&health,2010,25(10):1229-1245.

[52]李旭,刘鲁川,张冰倩.认知负荷视角下社交媒体用

户倦怠及消极使用行为研究——以微信为例[J].图书

馆论坛,2018,38(11):94-106.

[53]logyplatformsinRussia:a

catalystforconnectinggovernment,science,and

business?[J].TripleHelix,2014,1(1):6.

[54]Sangiovanni-VincentelliA,rm-

baseddesignandsoftwaredesignmethodologyforem⁃

beddedsystems[J].IEEEDesign&TestofComputers,

2001,18(6):23-33.

[55]SEZERŞ.SchoolAdministrator’sCognitiveConstructs

RelatedtoIdealTeacherQualifications:APhenome⁃

nologicalAnalysisBasedonRepertoryGridTechnique

[J].Education&Science/EgitimveBilim,2016,41

(186):37-51.

[56]GanderF,ProyerRT,bo-

controlledonlinestudyonpotentialmediatorsofa

pleasure-basedpositivepsychologyintervention:The

roleofemotionalandcognitivecomponents[J].

JournalofHappinessStudies,2018,19(7):2035-

2048.

[57]JOHNSONMK,NOLDESF,DeLEONARDIS

nalfocusandsourcemonitoring[J].

JournalofMemoryandLanguage,1996,35(2):

135-156.

[58]李凤英,邢金明.生态文明视野下高校体育对大学生

健康的促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

83-86,100.

[59]段菲菲,翟姗姗,池毛毛,等.手机游戏用户粘性影

响机制研究:整合Flow理论和TAM理论[J].图书情

报工作,2017,61(3):21-28.

作者简介王文韬,博士,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震(通信作者,zzimfor@),安徽

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静宜大学资讯学院交

换生;张坤,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

究生;刘咏梅,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副教

授;谢阳群,博士,教授,合肥师范学院副

校长。

收稿日期2019-06-08

(责任编辑:吴卫娟;英文编辑:郑锦怀)

102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