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浅谈70mm 以上焦段的长焦镜头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2024年7月21日发(作者:封清舒)
理论与实践
浅谈70mm以上焦段的
长焦镜头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邹乃硕
吉林日报社
关于长焦镜头的定义,较为公认的阐释为:比标
准镜头焦距长的镜头,称作长焦镜头。这里所指“标
准焦距”长度一般为所拍摄底片对角线的长度。由此
我们能看到,界定长焦镜头的焦段范围与拍摄底片的
中长焦等字样。但不管是在实际拍摄中,还是厂商的
界定中,中长焦一般都有较为相似的成像特点与使用
方法。综上,本文将集中讨论70mm以上焦段的长焦镜
头(以下简称“长焦镜头”)在拍摄中的特点与注意
事项。我们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长焦镜头的成像
特点:
1、视场大小。镜头焦距越长,视野角度相对越窄,
被摄物体成像越大。反之,镜头焦距越短,视野角度
相对越宽,被摄物体成像越小。
2、景深大小。长焦镜头对景深的影响大致包含三
个方面的重要因素:镜头焦段、与被摄物体距离,镜
头光圈大小。景深的变化是这三方面主要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因此在分析时,应控制其他两个变量,才
能分析出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①镜头焦段的影响。在拍摄同一物体且光圈大小
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长则景深范围越小,镜头
焦距越短则景深范围相对越大。
②与被摄物体的距离。在镜头焦段与光圈大小相
同的情况下,与被摄物体距离越大则景深相对越大,
与被摄物体距离越小则景深相对越小。
③镜头光圈大小。在拍摄同一物体且镜头焦段相
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3、透视关系。在使用长焦镜头拍照的时候,照片
中的背景和主体之间的距离,看上去比实际的距离要
短,同时也会形成一种远处的背景要比实际上的要大
的感觉,由此产生视觉空间被压缩了的感觉,被称为“空
间压缩”又称“透视压缩”。
以上三种特性共同决定了长焦镜头的表现特点。
理
画幅大小相关。对于不同画幅来讲,到底哪个焦段属
论
于长焦镜头并非固定不变的。鉴于摄影记者使用较多
与
的为135画幅相机,本文以下焦段均为等效135画幅
实
相机的焦段。
践
对于长焦镜头的认定有以下几种:
.. All Rights Reserved.
108
1、《当代新闻摄影实务》(作者:高剑,北京大
学出版社,2012年版)认为90mm以上焦段即为长焦镜
头,其中90-135mm的是中焦镜头,135-300mm为长焦
镜头,300mm以上为超长焦镜头,
2、《新闻摄影教程(第四版)》(作者:盛希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认为60-135mm的是
中焦段镜头,135-250mm为长焦镜头,250mm以上为超
长焦镜头。
在相机生产厂商尼康公司的网站中,将70-200mm
变焦镜头及105mm定焦镜头归类为长焦镜头;在佳能
公司的网站中,将85mm定焦镜头归类为中远摄镜头,
将70-200mm变焦镜头归类为远摄镜头;在索尼公司的
网站中,85mm 以上镜头名称中出现“中远摄”字样;
在富士公司的网站中,60mm定焦镜头被定义为中长焦
镜头;在适马公司的网站中,135mm以上焦段的宣传内
容中出现了长焦字样(此处均选择参考135全画幅相
机适配镜头)。
根据上面的情况我们了解到,对于长焦镜头的界
定范围目前并没有绝对的规定,特别是较多的出现了
作者简介:邹乃硕(1988年4月),男,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民族:汉族,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级记者,
单位:吉林日报社,科室:视觉新闻部,职务:记者,研究方向:新闻摄影。
108
可以说,长焦镜头的使用,主要是解决“拍得到”与“拍
的好”这两个问题。“拍得到”自不必赘述,在距离
被摄物体较远时,长焦镜头是将其定格下来的重要甚
至是唯一选择,这时的“拍得到”甚至就是“拍的好”;
但在许多情况下,拍摄同一主题既可以选择长焦,又
可以选择其他焦段时,如何通过长焦镜头来实现“拍
的好”就显得尤有意义了。大致概括为以下三点:
使用长焦镜头的视场较小,要及时做好对焦、
追焦
当代的相机对焦技术快速发展,但是当物体快速
运动时,因为长焦镜头的合焦距离较长,也容易在拍
摄时无法第一时间“瞄准”“锁定”被摄物体,这就
要求我们对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有初步的预判。而且
在一些情况下,突然出现的其他干扰因素也会影响镜
头对焦。
在拍摄中,有的摄影记者采取先通过较短焦段观
察,再快速选择长焦段“推”上去的方法拍摄,更易
观察不易“跟丢”;有的摄影记者采用后键对焦的方式,
即将对焦模式调整为连续对焦,对焦功能设置在AF-ON
按钮上,将半按快门的同时锁定对焦与测光功能分离,
这样只要按住AF-ON按钮就会一直锁定对焦或追焦,
在需要拍摄时快速按下快门键,更好的完成高度运动
时的抓拍。这样的好处有以下三点:其一,不用担心
因光线的变化而重新测光。其二,当被摄物体突然被
其他元素干扰、遮挡时,因为焦平面已经锁定不会影
响对焦结果。其三,需要先对焦后构图时,就可以通
过AF-ON键先完成对焦,然后移动镜头再进行构图,
不会产生模糊失焦的情况。当然,这只是一种拍摄习
惯而非固定之规,还是需要使用自己更熟悉的方式完
成拍摄。
据了解,使用的是半按快门锁定曝光与对焦、然
后再重新进行构图的拍摄者也不在少数。笔者也曾经
长期使用此种方法。这里就有一个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当我们用大光圈拍摄、锁定了对焦与曝光之后,再次
进行重新构图时会发现最终成像出现失焦的情况,这
种情况被称为余弦误差。余弦误差是一个光学的概念,
摄影领域的余弦误差并没有权威的学术解释,比较有
代表性的诠释为指相机对焦后旋转一定角度重新构图,
成像时实际焦点偏移,偏移量与重新构图所旋转的角
度成正比。(如右图1、图2)
理论与实践
图1
图2
由图可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焦平面的
改变及大光圈形成的小景深不足以覆盖两次对焦的范
围。解决的方式也很简单,第一次构图时的已锁定焦
点与再次构图时该点所在位置不要偏移过大、光圈不
要过大即可。但在实际操作中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
每次新闻摄影拍摄都准确的测量景深也并不现实,因
此如果使用此种拍摄方法一定要在第一次构图选择焦
点时特别注意,避免此种情况情况影响最终成像。
10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论与实践
使用长焦镜头的景深像较小,要正确控制好
视就成了长焦镜头的优势。长焦镜头可以有效地压缩
景深范围
被摄主体与其他部分之间的空间,使画面呈现出较为
长焦镜头的突出主体作用明显,因此更应正确控
紧密的状态,或内容紧凑,或压迫感强。同时,长焦
制好景深范围,让需要被表达的拍摄主体置于景深范
镜头可以凭借视场小、景深浅的优势,使得主体更加
围之内。笔者就曾经追求极致的小景深效果而忽略了
突出,更容易排除掉画面冗余信息。但正如上文提到
视觉表达的准确性,造成了拍摄人物时一只眼睛实焦
的,追求干净、去除冗余并不是一味虚化、因噎废食,
而另一只眼睛虚焦的现象。无论何种技术手段都是为
而应该是有效信息饱满、画面层次丰富的有机统一。
了表达主题而服务的,为了“景深而景深”的方法不
此处需要注意两点情况:
可取。这就如同精彩的影视作品中,前景、中景、背
第一,由于长焦镜头视场较小且普遍体积较大,
景层次明显,画面丰富立体,而一些“快消品”影视
尤其是使用300mm以上的焦段进行拍摄时,相机的稳
剧往往只能看到演员的面部特写,新闻摄影是新闻性
定性及合理的快门速度就显得尤为关键。即使相机和
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过度追求小景深非常容易丢失
镜头的防抖技术日益先进,扔建议使用三脚架、独脚
背景中的有价值信息。被摄主体往往是环境中的主体,
架作为稳定、支撑并确保安全快门速度及合理感光度,
丢掉环境往往让画面过于单薄干涩。
从而保证画面清晰。同时,如果在较小的空间内使用
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按下景深预览按更准确的了
也要注意长焦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
解景深范围。需要特别提醒的事,为了更好的控制景
第二,使用长焦镜头,尤其是超长焦段镜头时,
深,拍摄时经常会采用较大光圈甚至是最大光圈,而
务必注意现场空气质量与光线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
大多数的相机镜头最佳成像效果往往不在最大光圈处,
的“视宁度”。视宁度原本是天文观测领域的概念,
有的镜头大光圈带来的边缘锐度不足、“紫边”等弊
它是指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如今也被广泛应
端也应注意。
用到摄影领域。视宁度与温度有关。“空气弯曲光的
能力,也就是折射率,取决于它的密度,更直接地说
合理运用长焦镜头的透视特点,让画面清晰
是温度。当温度不同的空气团相遇时,其对光线的作
饱满
用就像是薄透镜。例如在火焰的上方或者是被太阳拷
除去只能用长焦拍摄到的场景外,有大量场景是
热的公路上,你也能看到类似的情况;热气流会使本
即可以使用标准焦距镜头表现,也可以使用长焦镜头
就糟糕的视宁度更加突出。当用长焦镜头时,也放大
拍摄的。即使在被摄主体大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不
了这些影响”。同时,空气中若灰尘较大也会一定程
同镜头也有不同的表现侧重。有观点认为标准镜头更
度的影响成像质量,这都是我们在实际拍摄中需要注
接近人眼的视觉效果,那么人眼不可能呈现的独特透
意的。
参考文献
[
[
1
[
2
]
]
盛希贵
:
高剑宁
:《
:《
新闻摄影教程
当代新闻摄影实务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3年版.
[
3
4
]
]
徐忠民
谢琳
:《
新闻摄影教程
:《
新闻摄影学
》,
》,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
,
2007
,
2012年版.
2009
年版
年版
.
.
110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年7月21日发(作者:封清舒)
理论与实践
浅谈70mm以上焦段的
长焦镜头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邹乃硕
吉林日报社
关于长焦镜头的定义,较为公认的阐释为:比标
准镜头焦距长的镜头,称作长焦镜头。这里所指“标
准焦距”长度一般为所拍摄底片对角线的长度。由此
我们能看到,界定长焦镜头的焦段范围与拍摄底片的
中长焦等字样。但不管是在实际拍摄中,还是厂商的
界定中,中长焦一般都有较为相似的成像特点与使用
方法。综上,本文将集中讨论70mm以上焦段的长焦镜
头(以下简称“长焦镜头”)在拍摄中的特点与注意
事项。我们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长焦镜头的成像
特点:
1、视场大小。镜头焦距越长,视野角度相对越窄,
被摄物体成像越大。反之,镜头焦距越短,视野角度
相对越宽,被摄物体成像越小。
2、景深大小。长焦镜头对景深的影响大致包含三
个方面的重要因素:镜头焦段、与被摄物体距离,镜
头光圈大小。景深的变化是这三方面主要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因此在分析时,应控制其他两个变量,才
能分析出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①镜头焦段的影响。在拍摄同一物体且光圈大小
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长则景深范围越小,镜头
焦距越短则景深范围相对越大。
②与被摄物体的距离。在镜头焦段与光圈大小相
同的情况下,与被摄物体距离越大则景深相对越大,
与被摄物体距离越小则景深相对越小。
③镜头光圈大小。在拍摄同一物体且镜头焦段相
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3、透视关系。在使用长焦镜头拍照的时候,照片
中的背景和主体之间的距离,看上去比实际的距离要
短,同时也会形成一种远处的背景要比实际上的要大
的感觉,由此产生视觉空间被压缩了的感觉,被称为“空
间压缩”又称“透视压缩”。
以上三种特性共同决定了长焦镜头的表现特点。
理
画幅大小相关。对于不同画幅来讲,到底哪个焦段属
论
于长焦镜头并非固定不变的。鉴于摄影记者使用较多
与
的为135画幅相机,本文以下焦段均为等效135画幅
实
相机的焦段。
践
对于长焦镜头的认定有以下几种:
.. All Rights Reserved.
108
1、《当代新闻摄影实务》(作者:高剑,北京大
学出版社,2012年版)认为90mm以上焦段即为长焦镜
头,其中90-135mm的是中焦镜头,135-300mm为长焦
镜头,300mm以上为超长焦镜头,
2、《新闻摄影教程(第四版)》(作者:盛希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认为60-135mm的是
中焦段镜头,135-250mm为长焦镜头,250mm以上为超
长焦镜头。
在相机生产厂商尼康公司的网站中,将70-200mm
变焦镜头及105mm定焦镜头归类为长焦镜头;在佳能
公司的网站中,将85mm定焦镜头归类为中远摄镜头,
将70-200mm变焦镜头归类为远摄镜头;在索尼公司的
网站中,85mm 以上镜头名称中出现“中远摄”字样;
在富士公司的网站中,60mm定焦镜头被定义为中长焦
镜头;在适马公司的网站中,135mm以上焦段的宣传内
容中出现了长焦字样(此处均选择参考135全画幅相
机适配镜头)。
根据上面的情况我们了解到,对于长焦镜头的界
定范围目前并没有绝对的规定,特别是较多的出现了
作者简介:邹乃硕(1988年4月),男,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民族:汉族,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级记者,
单位:吉林日报社,科室:视觉新闻部,职务:记者,研究方向:新闻摄影。
108
可以说,长焦镜头的使用,主要是解决“拍得到”与“拍
的好”这两个问题。“拍得到”自不必赘述,在距离
被摄物体较远时,长焦镜头是将其定格下来的重要甚
至是唯一选择,这时的“拍得到”甚至就是“拍的好”;
但在许多情况下,拍摄同一主题既可以选择长焦,又
可以选择其他焦段时,如何通过长焦镜头来实现“拍
的好”就显得尤有意义了。大致概括为以下三点:
使用长焦镜头的视场较小,要及时做好对焦、
追焦
当代的相机对焦技术快速发展,但是当物体快速
运动时,因为长焦镜头的合焦距离较长,也容易在拍
摄时无法第一时间“瞄准”“锁定”被摄物体,这就
要求我们对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有初步的预判。而且
在一些情况下,突然出现的其他干扰因素也会影响镜
头对焦。
在拍摄中,有的摄影记者采取先通过较短焦段观
察,再快速选择长焦段“推”上去的方法拍摄,更易
观察不易“跟丢”;有的摄影记者采用后键对焦的方式,
即将对焦模式调整为连续对焦,对焦功能设置在AF-ON
按钮上,将半按快门的同时锁定对焦与测光功能分离,
这样只要按住AF-ON按钮就会一直锁定对焦或追焦,
在需要拍摄时快速按下快门键,更好的完成高度运动
时的抓拍。这样的好处有以下三点:其一,不用担心
因光线的变化而重新测光。其二,当被摄物体突然被
其他元素干扰、遮挡时,因为焦平面已经锁定不会影
响对焦结果。其三,需要先对焦后构图时,就可以通
过AF-ON键先完成对焦,然后移动镜头再进行构图,
不会产生模糊失焦的情况。当然,这只是一种拍摄习
惯而非固定之规,还是需要使用自己更熟悉的方式完
成拍摄。
据了解,使用的是半按快门锁定曝光与对焦、然
后再重新进行构图的拍摄者也不在少数。笔者也曾经
长期使用此种方法。这里就有一个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当我们用大光圈拍摄、锁定了对焦与曝光之后,再次
进行重新构图时会发现最终成像出现失焦的情况,这
种情况被称为余弦误差。余弦误差是一个光学的概念,
摄影领域的余弦误差并没有权威的学术解释,比较有
代表性的诠释为指相机对焦后旋转一定角度重新构图,
成像时实际焦点偏移,偏移量与重新构图所旋转的角
度成正比。(如右图1、图2)
理论与实践
图1
图2
由图可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焦平面的
改变及大光圈形成的小景深不足以覆盖两次对焦的范
围。解决的方式也很简单,第一次构图时的已锁定焦
点与再次构图时该点所在位置不要偏移过大、光圈不
要过大即可。但在实际操作中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
每次新闻摄影拍摄都准确的测量景深也并不现实,因
此如果使用此种拍摄方法一定要在第一次构图选择焦
点时特别注意,避免此种情况情况影响最终成像。
10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论与实践
使用长焦镜头的景深像较小,要正确控制好
视就成了长焦镜头的优势。长焦镜头可以有效地压缩
景深范围
被摄主体与其他部分之间的空间,使画面呈现出较为
长焦镜头的突出主体作用明显,因此更应正确控
紧密的状态,或内容紧凑,或压迫感强。同时,长焦
制好景深范围,让需要被表达的拍摄主体置于景深范
镜头可以凭借视场小、景深浅的优势,使得主体更加
围之内。笔者就曾经追求极致的小景深效果而忽略了
突出,更容易排除掉画面冗余信息。但正如上文提到
视觉表达的准确性,造成了拍摄人物时一只眼睛实焦
的,追求干净、去除冗余并不是一味虚化、因噎废食,
而另一只眼睛虚焦的现象。无论何种技术手段都是为
而应该是有效信息饱满、画面层次丰富的有机统一。
了表达主题而服务的,为了“景深而景深”的方法不
此处需要注意两点情况:
可取。这就如同精彩的影视作品中,前景、中景、背
第一,由于长焦镜头视场较小且普遍体积较大,
景层次明显,画面丰富立体,而一些“快消品”影视
尤其是使用300mm以上的焦段进行拍摄时,相机的稳
剧往往只能看到演员的面部特写,新闻摄影是新闻性
定性及合理的快门速度就显得尤为关键。即使相机和
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过度追求小景深非常容易丢失
镜头的防抖技术日益先进,扔建议使用三脚架、独脚
背景中的有价值信息。被摄主体往往是环境中的主体,
架作为稳定、支撑并确保安全快门速度及合理感光度,
丢掉环境往往让画面过于单薄干涩。
从而保证画面清晰。同时,如果在较小的空间内使用
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按下景深预览按更准确的了
也要注意长焦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
解景深范围。需要特别提醒的事,为了更好的控制景
第二,使用长焦镜头,尤其是超长焦段镜头时,
深,拍摄时经常会采用较大光圈甚至是最大光圈,而
务必注意现场空气质量与光线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
大多数的相机镜头最佳成像效果往往不在最大光圈处,
的“视宁度”。视宁度原本是天文观测领域的概念,
有的镜头大光圈带来的边缘锐度不足、“紫边”等弊
它是指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如今也被广泛应
端也应注意。
用到摄影领域。视宁度与温度有关。“空气弯曲光的
能力,也就是折射率,取决于它的密度,更直接地说
合理运用长焦镜头的透视特点,让画面清晰
是温度。当温度不同的空气团相遇时,其对光线的作
饱满
用就像是薄透镜。例如在火焰的上方或者是被太阳拷
除去只能用长焦拍摄到的场景外,有大量场景是
热的公路上,你也能看到类似的情况;热气流会使本
即可以使用标准焦距镜头表现,也可以使用长焦镜头
就糟糕的视宁度更加突出。当用长焦镜头时,也放大
拍摄的。即使在被摄主体大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不
了这些影响”。同时,空气中若灰尘较大也会一定程
同镜头也有不同的表现侧重。有观点认为标准镜头更
度的影响成像质量,这都是我们在实际拍摄中需要注
接近人眼的视觉效果,那么人眼不可能呈现的独特透
意的。
参考文献
[
[
1
[
2
]
]
盛希贵
:
高剑宁
:《
:《
新闻摄影教程
当代新闻摄影实务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3年版.
[
3
4
]
]
徐忠民
谢琳
:《
新闻摄影教程
:《
新闻摄影学
》,
》,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
,
2007
,
2012年版.
2009
年版
年版
.
.
110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