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9日发(作者:仝丝萝)
低剂量薄层CT扫描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可行性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薄层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形态特
征的显示能力,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
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患者低剂量胸部ct体检发现孤立性
肺结节的患者分别对结节进行150mas常规剂量薄层及30mas低剂
量薄层扫描,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或术后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分
析低剂量薄层扫描影像显示肺结节大小、密度、空泡征、钙化、毛
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等特征的显示能力。结果:30mas低剂量薄
层扫描显示结节大小、密度、空泡征、钙化、分叶征、毛刺征及胸
膜凹陷等征象与150mas常规剂量薄层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30mas低剂量薄层ct扫描能够显示孤立性肺结节
的影像细节,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低剂量螺旋
ct扫描用于胸部常规体检是可行的。
【关键词】肺结节;低剂量;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
(2012)06-0247-02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诊断和
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肺组织具有高反差和低x线
吸收率的特点,采用胸部ct低剂量扫描检出肺结节并进行初步诊
断及鉴别诊断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外对于低剂量ct 在肺部结节的
研究较少涉及肺结节形态特征显示能力。我们对常规低剂量胸部ct
体检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分别进行150mas常规剂量薄层及
30mas低剂量薄层扫描,分析低剂量薄层扫描对肺结节影像细节的
显示能力,探讨低剂量薄层ct 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现
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我科行低剂量胸
部ct体检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39例。其中男27例,女12例。
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48岁。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纳入标准:①
肺内边界确切病灶,直径≤30mm(病灶直径为其横断面图像长、宽
径的算术平均值),病灶任意长宽径比≤3:2;②经穿刺或术后病理
证实为周围型肺癌。
1.2 ct扫描方案: 采用飞利浦(mx4000dual)双排螺旋ct机,
常规低剂量胸部扫描参数:扫描采用自肺底至肺尖顺序,以尽可能
减少病人屏气状态控制不佳时对容积数据的影响;采用容积数据扫
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mas;螺距1.0;重建矩阵512×512,
重建层厚10mm,层距10mm。低剂量薄层扫描:常规剂量平扫发现
病灶后告知患者拟加扫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薄层扫描,患者知情同意
后进行扫描。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条件分别为管电流150mas及
30mas,层厚均为2.5mm;扫描范围包括结节上下3cm范围,其它扫
描参数均与常规剂量扫描一致。受检者取仰卧位,扫描前由有经验
的医师或技师多次训练患者用力吸气后屏气。
1.3 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所有图像在飞利浦accurad精影工
作站上处理及分析。设置纵隔窗窗宽300hu,窗位35hu,肺窗窗宽
800hu,窗位-650hu,允许调节窗宽窗位观察。由两位高年资放射
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所有病例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薄层图像进
行阅读,记录结节的数量、大小、密度、空泡征、钙化、分叶征、
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判定标准:结节为能够明确边界、密度高于
附近肺组织局灶性病变;结节大小是肺窗显示结节最大层面,计算
长、宽径的算术平均数,精确到毫米;结节密度为结节的平均ct
值,放大后测量三次感兴趣区的平均ct值,取三次ct值的平均值;
记录空泡征、钙化、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的显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
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
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p﹤0.05认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39例经低剂量胸部ct体检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分别
进行150mas常规剂量薄层及30mas低剂量薄层扫描。患者150mas
常规剂量薄层及30mas低剂量薄层扫描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比较见表
1,30mas低剂量薄层扫描显示结节大小、密度、空泡征、钙化、分
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等征象与150mas常规剂量薄层扫描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认为,接受x线照射剂量每增加1msv将增
加5/10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提出x线活动三原则,即实践正当
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计量限制值,并呼吁在放射学检查中遵
循合理使用低剂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的
原则。alara即: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
剂量,而不应单纯追求高质量的图像质量而忽视患者辐射剂量
[1-2]。胸部低剂量ct使患者所受的x线照射剂量下降了80%以
上,显著降低了可能引起的人体辐射损伤,同时低剂量扫描也降低
了设备的损耗,降低了ct的运营成本。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
年升高,而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早期临床干预及延长五年
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naidich等[2]通过对12名患者低剂量扫
描(10ma管电流)与常规ct(150ma)图像比较性研究,证实低剂
量情况下仍可显示肺的正常和病理结构,表明胸部低剂量ct可以
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而薄层扫描一方面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另一
方面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对显示病灶的细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低剂量薄层ct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30mas低剂量薄层扫描在显示结节大小、密度、空
泡征、钙化、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等征象与150mas常规剂
量薄层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的一致[3]。
而多项肺部结节的hrct研究表明,周围型肺癌具有显著的恶性形
态学特征,结节的形态特征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hrct
基本可明确诊断,对临床选取恰当的干预方案及患者早期治疗意义
重大。另外,在分析低剂量薄层扫描图像时,选择恰当的窗技术非
常重要,对低剂量薄层图像的窗宽、窗位范围与常规剂量扫描有所
不同,进行窗宽、窗位调节可使病灶的细节显示更清楚。
综上所述,低剂量薄层ct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结节内部特征
和边缘征象的显示方面与常规剂量薄层扫描具有相同价值。笔者认
为低剂量ct扫描基本能满足临床诊断,尤其是在发现病灶定性方
面,低剂量薄层已能和常规剂量扫描一致。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辐射
损伤和设备耗损。完全能在健康体检中广泛应用,使ct有可能象
普通胸片一样,满足于临床上对肺部疾病治疗的需要。参考文献
[1]slovis tl. the alara concept in pediatric ct: myth
or reality? radiology. 2002,223(1):5-6.
[2]刘士远,于红.积极推进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1):6-7
[3]naidich dp, marshall ch, gribbin c, et al. low-dose
ct of the lungs: preliminary ogy, 1990,
175: 729-731
[4]markowitz sb, miller a, miller j, et al. ability of
low-dose helical c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enign and m
alignant noncalcified lung nodules. chest, 2007, 131(5):
1028-1034
2024年8月9日发(作者:仝丝萝)
低剂量薄层CT扫描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可行性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薄层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形态特
征的显示能力,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
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患者低剂量胸部ct体检发现孤立性
肺结节的患者分别对结节进行150mas常规剂量薄层及30mas低剂
量薄层扫描,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或术后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分
析低剂量薄层扫描影像显示肺结节大小、密度、空泡征、钙化、毛
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等特征的显示能力。结果:30mas低剂量薄
层扫描显示结节大小、密度、空泡征、钙化、分叶征、毛刺征及胸
膜凹陷等征象与150mas常规剂量薄层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30mas低剂量薄层ct扫描能够显示孤立性肺结节
的影像细节,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低剂量螺旋
ct扫描用于胸部常规体检是可行的。
【关键词】肺结节;低剂量;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
(2012)06-0247-02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诊断和
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肺组织具有高反差和低x线
吸收率的特点,采用胸部ct低剂量扫描检出肺结节并进行初步诊
断及鉴别诊断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外对于低剂量ct 在肺部结节的
研究较少涉及肺结节形态特征显示能力。我们对常规低剂量胸部ct
体检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分别进行150mas常规剂量薄层及
30mas低剂量薄层扫描,分析低剂量薄层扫描对肺结节影像细节的
显示能力,探讨低剂量薄层ct 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现
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我科行低剂量胸
部ct体检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39例。其中男27例,女12例。
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48岁。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纳入标准:①
肺内边界确切病灶,直径≤30mm(病灶直径为其横断面图像长、宽
径的算术平均值),病灶任意长宽径比≤3:2;②经穿刺或术后病理
证实为周围型肺癌。
1.2 ct扫描方案: 采用飞利浦(mx4000dual)双排螺旋ct机,
常规低剂量胸部扫描参数:扫描采用自肺底至肺尖顺序,以尽可能
减少病人屏气状态控制不佳时对容积数据的影响;采用容积数据扫
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mas;螺距1.0;重建矩阵512×512,
重建层厚10mm,层距10mm。低剂量薄层扫描:常规剂量平扫发现
病灶后告知患者拟加扫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薄层扫描,患者知情同意
后进行扫描。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条件分别为管电流150mas及
30mas,层厚均为2.5mm;扫描范围包括结节上下3cm范围,其它扫
描参数均与常规剂量扫描一致。受检者取仰卧位,扫描前由有经验
的医师或技师多次训练患者用力吸气后屏气。
1.3 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所有图像在飞利浦accurad精影工
作站上处理及分析。设置纵隔窗窗宽300hu,窗位35hu,肺窗窗宽
800hu,窗位-650hu,允许调节窗宽窗位观察。由两位高年资放射
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所有病例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薄层图像进
行阅读,记录结节的数量、大小、密度、空泡征、钙化、分叶征、
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判定标准:结节为能够明确边界、密度高于
附近肺组织局灶性病变;结节大小是肺窗显示结节最大层面,计算
长、宽径的算术平均数,精确到毫米;结节密度为结节的平均ct
值,放大后测量三次感兴趣区的平均ct值,取三次ct值的平均值;
记录空泡征、钙化、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的显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
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
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p﹤0.05认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39例经低剂量胸部ct体检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分别
进行150mas常规剂量薄层及30mas低剂量薄层扫描。患者150mas
常规剂量薄层及30mas低剂量薄层扫描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比较见表
1,30mas低剂量薄层扫描显示结节大小、密度、空泡征、钙化、分
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等征象与150mas常规剂量薄层扫描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认为,接受x线照射剂量每增加1msv将增
加5/10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提出x线活动三原则,即实践正当
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计量限制值,并呼吁在放射学检查中遵
循合理使用低剂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的
原则。alara即: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
剂量,而不应单纯追求高质量的图像质量而忽视患者辐射剂量
[1-2]。胸部低剂量ct使患者所受的x线照射剂量下降了80%以
上,显著降低了可能引起的人体辐射损伤,同时低剂量扫描也降低
了设备的损耗,降低了ct的运营成本。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
年升高,而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早期临床干预及延长五年
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naidich等[2]通过对12名患者低剂量扫
描(10ma管电流)与常规ct(150ma)图像比较性研究,证实低剂
量情况下仍可显示肺的正常和病理结构,表明胸部低剂量ct可以
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而薄层扫描一方面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另一
方面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对显示病灶的细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低剂量薄层ct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30mas低剂量薄层扫描在显示结节大小、密度、空
泡征、钙化、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等征象与150mas常规剂
量薄层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的一致[3]。
而多项肺部结节的hrct研究表明,周围型肺癌具有显著的恶性形
态学特征,结节的形态特征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hrct
基本可明确诊断,对临床选取恰当的干预方案及患者早期治疗意义
重大。另外,在分析低剂量薄层扫描图像时,选择恰当的窗技术非
常重要,对低剂量薄层图像的窗宽、窗位范围与常规剂量扫描有所
不同,进行窗宽、窗位调节可使病灶的细节显示更清楚。
综上所述,低剂量薄层ct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结节内部特征
和边缘征象的显示方面与常规剂量薄层扫描具有相同价值。笔者认
为低剂量ct扫描基本能满足临床诊断,尤其是在发现病灶定性方
面,低剂量薄层已能和常规剂量扫描一致。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辐射
损伤和设备耗损。完全能在健康体检中广泛应用,使ct有可能象
普通胸片一样,满足于临床上对肺部疾病治疗的需要。参考文献
[1]slovis tl. the alara concept in pediatric ct: myth
or reality? radiology. 2002,223(1):5-6.
[2]刘士远,于红.积极推进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1):6-7
[3]naidich dp, marshall ch, gribbin c, et al. low-dose
ct of the lungs: preliminary ogy, 1990,
175: 729-731
[4]markowitz sb, miller a, miller j, et al. ability of
low-dose helical c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enign and m
alignant noncalcified lung nodules. chest, 2007, 131(5):
1028-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