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0日发(作者:劳夏彤)
海信家电公司的分配活动分析
1、公司介绍:白电综合品牌,多元业务成型
1.1、历史:国内白电综合品牌,深耕行业三十余载
初创期(1984-2001):快速崛起,两地上市。海信家电最早可追溯
至1984年在广东成立的“珠江冰箱厂”,主打容声品牌。1992年完成股
份制改造,成立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扩大。1996年成
功赴港上市,1999年于深交所挂牌交易,实现A+H股上市。
扩张期(2002-2017):蓬勃发展,业务扩张。2002年,海信集团
收购北京雪花冰箱厂进入冰箱业。2003年,与日本日立合资成立海信日
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开始涉足商用空调市场。2006年,科龙电器与海
信集团实现重组,并于次年更名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海信科龙与惠而浦联合成立公司,进行洗衣机全球产销。
转型期(2018-至今):加速拓展,多元布局。2018年,海信科龙
改名为海信家电集团,同年收购欧洲家电品牌Gorenje以及中国约克多联
机业务,扩大海外战略布局、延伸业务范围。2019年海信家电受让联合
贸易持有的0.2%股权后,将海信日立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021年海信集
团收购日本三电控股,布局新能源领域,进军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
板块业务。
1.2、股权:混改完成,治理优化
混改后海信家电由国有独资转为无实控人状态。混改之前(截至
20Q3),海信集团为海信家电实控人,持股比例为32.36%;青岛国资委
100%控股海信集团,因此青岛国资委为海信家电最终控制人。2020年
12月24日,海信集团以海信电子为主体,公开增发4150万股(占增发
后总股本的17.2%),引入青岛新丰作为战略投资者。此外,青岛国资委
将所持有海信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华通集团(青岛市直属国有资本
运营平台)。混改后,海信家电由国有独资转为无实控人状态。截至
21Q3,青岛新丰及一致行动人上海海丰共计持股海信家电约27%;海信
集团对海信家电持股比例降至26.79%。海信家电实际控制人由海信集团
转为无实际控制人。
混改有望引入股东资源、释放组织活力。战投股东青岛新丰与上海海
丰为一致行动人,海丰为亚洲区领先的航运物流企业,经营网络覆盖14
个国家和地区的72个主要港口,混改后海信家电与青岛新丰在业务上能
够发挥协同效应,推动出海战略。此外,混改也有助于改善国有独资企业
管理低效的问题,释放组织活力。
1.3、财务:营收稳步增长,盈利整体上行
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助力规模扩张。2006-2021年公司营收由69.78
亿元提升至675.63亿元,15年CAGR为16.34%。除内生增长外,外延
并购对公司营收规模的扩张起到积极作用,伴随海信日立(19Q4)、三
电控股(21Q2)相继并表,公司开启增长新阶段。
白电业务占据主导,暖通空调占比提升。白电为主营业务,2021年
占比达79.1%。伴随中央空调的海信日立的并表,暖通空调业务占比由
2016年的38.8%提升至2021年的45.0%,冰洗业务占比则由47.8%下
降至34.1%,暖通空调取代冰洗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内销业务占比过半,
品牌出海顺利推进。2021年公司内销、外销占比分别为65.72%、
34.28%。近年来,随着公司品牌出海战略的顺利推进,公司外销收入由
2016年的84.6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231.6亿元。
毛利率稳步改善,整体稳定在20%左右。近年来,公司毛利率稳步改
善,由2018年的19.01%提升至2021年的19.70%。分产品看,2021
年公司暖通空调/冰洗/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6.3%/16.7%/15.5%。
2019年海信日立并表,受高毛利中央空调业务增长的带动,公司暖通空
调毛利率已超过冰洗。分区域看,2021年公司内销/外销毛利率为
29.3%/8.5%,内销盈利水平远高于外销代工。
2、长期逻辑:三大业务齐头并进,未来增长空间打开
2.1、白电业务:深耕细分+品牌出海,白电二线龙头突围
内销:深耕冰箱三十载,空冰市场份额居前
容声品牌底蕴深厚,公司冰箱份额领先。容声和海信为海信家电主要
的冰箱品牌,截至21H1年,海信系(海信+容声)冰箱销量市占率为
18%,位居行业第二,仅次于海尔。其中,容声前身为广东珠江冰箱厂,
自1983年生产第一台容声冰箱以来,深耕冰箱市场近三十年,品牌底蕴
深厚,地位巩固。容声冰箱长期引领行业创新,1993年研发出国内首台
无氟冰箱,2006推出SPA原生态冰箱、2019年推出集合“智慧无水雾
控湿、AI负离子除菌杀毒、SUPL多频光照养鲜”三大核心技术的WILL
冰鲜箱,能够让果蔬食材“继续生长7天”。
据AVC统计,2021年容声冰箱线上销售额为71.78亿元,市占率达
12.15%,同比-0.01pct;线下销售额为33.11亿元,市占率达11.51%,
同比+0.72pct。近年来,国内冰箱行业高端化趋势明显,容声品牌持续
升级,2021年万元以上冰箱中容声线上销额市占达3.17%,线下销额市
占达6.65%。据中怡康数据统计,截至21H1,国内空冰洗销量CR3分别
为83%/68%/71%,冰箱行业销量CR3低于空调和洗衣机。从结构来看,
截至2020年,空冰洗销量TOP1品牌市占率均在34%以上,但第二大品
牌的市占率分别为30%/18%/28%。海信家电作为冰箱销量第二大品牌,
未来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
深耕细分市场,发力新风空调。“两高一新”(高能效、高品质和新
风功能)成为国内空调产品升级趋势,空调细分市场蓬勃发展。在此背景
下,公司持续发力新风空调细分市场,相继推出新风空调、母婴空调、大
风量空调、智慧空调等差异化产品。据AVC统计,2021年新风空调线上
零售规模达8.2亿元,同比增长492.7%;线下销售额达19.1亿元,同比
增长57.4%。公司于2008年便布局新风空调,经过10余年的技术积累,
公司已成为行业新风空调领域标杆企业。据AVC统计,2021年10月海
信系新风空调线上/线下零售额份额分别达13%/18%,位居行业第二/第
二。2021年新风空调线上/线下渗透率为1.00%/5.69%,在健康消费趋
势下,未来新风空调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新风空调细分赛道的
领导品牌有望持续受益。
外销:三管齐下助力全球扩张
自主品牌出海成效显著。早在2006年海信集团便提出“海信未来发
展大头在海外”的国际化战略,并成立国际营销公司,将原科龙系空冰海
外业务并入,构筑统一的海外销售平台。目前海信家电自主品牌出海战略
成效显著,2021年海信冰箱在中东非洲/澳洲地区销量份额达11%/9%,
位居行业第一/第五。全球并购扩展业务边界。为完善海外白电业务布局,
2018年海信家电并购斯洛文尼亚品牌Gorenje(古洛尼),进一步扩大了公
司区域和业务边界。Gorenje(古洛尼)为欧洲四大家电集团之一,生产设
施分布于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捷克、瑞典、荷兰,主要收入来自于德
国、俄罗斯、荷兰、斯堪的纳维亚等地。Gorenje集团旗下拥有8个品牌,
其中Gorenje和ASKO为国际品牌。据Euromonitor,2021年Gorenje
集团在东欧地区的大家电零售量份额为4.7%,位列第5。(报告来源:未
来智库)
2.2、央空业务:行业快速成长,龙头持续受益
行业:中央空调处于成长阶段,市场空间广阔
中央空调行业销售规模已近千亿,家用市场加速扩容。据产业在线数
据,2012-2021年间我国中央空调行业销售规模由468亿元增至1120亿
元,9年CAGR达10.2%。2021年同比增长27.0%。其中,受益于小型
制冷技术的快速发展,家用中央空调市场加速扩容,规模占比由2015年
的26%增长至2021年的33%。多联机为主流机型,占比过半。从产品形
态上,中央空调主要有冷水机组、多联机、溴化锂、单元机、末端、热泵
两联供机组(含户式水机)等六大品类。多联机凭借安装简单、施工周期
短、系统运行稳定、节能性好等优点,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机型,2021
年多联机占比达52.3%。2012-2021年国内多联机市场规模从208亿元
增至675亿元,9年CAGR达14.0%,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累计同比增
长31%。
竞争梯度清晰,国产品牌领先。国内中央空调品牌梯度清晰,据艾肯
网统计,按照2021年销售规模大小可将各品牌划分为6个梯队,第一个
梯队为销售规模100亿元以上的品牌,主要包括格力、美的楼宇科技、大
金和日立;海信及约克在第三梯队,销售规模在40-60亿元。从市占率来
看,21H1市场CR3为42%,CR5为58%,市场较为集中。其中,国产
品牌整体占优,格力、美的、海尔、海信市占率分列1、2、6、9名。
精装房渗透与新基建扩容有望成为行业未来成长的两大驱动力。据
AVC统计,2016-2021年国内精装修楼盘开盘套数由115万套增长至
286万套,精装修渗透率由12%快速提升至35%,中央空调精装房配套
率也由18H1的17%提升至21H1的36%。目前主流品牌一拖三中央空
调整体价格在2.1-3.6万元/套,与之对应的中高端分体式空调整体价格则
在1.5-2.8万元/套,二者价差基本缩窄至万元以内。整体来看,精装修渗
透提升+中央空调精装房配套率提升将继续推动家用中央空调市场增长。
工装市场方面,伴随新基建的落地,大数据中心、轨道交通枢纽等基础设
施的建设将进一步带动中央空调工装市场的扩容。
海信日立:品牌+产品+渠道立体化优势突出,龙头地位稳固
“日立+海信+约克”三大品牌高低互补,综合市占率行业领先。子
公司海信日立规模快速增长,营收由2011年的2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
184亿元,10年CAGR达24%。其中,日立是核心品牌,定位高端,主
打多联机。据AVC统计,2021年1-7月日立中央空调在中高端地产精装
配套5万元和10万元以上楼盘中市占率分别为60.2%和33.8%,均位列
第一。据艾肯网统计,21H1日立多联机市占率为18.2%,位列第二,仅
次于大金。海信是2012年海信日立推出的自主品牌,定位性价比,品牌
规模位居第二梯队;2018年江森自控将约克多联机中国区业务转移至海
信日立,品牌定位介于日立与海信之间,品牌规模位居第三梯队。整体来
看,海信家电中央空调三大品牌高低互补,21H1多联机市占率达23%,
位居行业第一,在主流机型多联机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产品矩阵完善,应用场景丰富。海信家电中央空调产品矩阵完善,涵
盖家用、商用多种场景。家用中央空调包括5G荣耀家系列、荣耀家系列、
Ai家系列、变频R+等系列产品,荣耀系列以业内唯一搭载nanoTM技
术,在抑制霉菌、细菌、臭味、过敏物质,分解PM2.5附着的致癌物方
面表现亮眼,Ai家成为行业首款场景中央空调,变频R+系列采用“PID+
模糊控制”技术和直流变频技术,快速升频,实现高效快速制冷制热,居
家体感更舒适。商用中央空调涵盖轻型商用系列、商用变频多联机系列、
水动力机组系列、风冷模块和末端产品系列以及空气源热泵等系列产品。
其中轻型商用嵌入机主打小巧美观,变频多联机设置三维立体感温,更好
满足人体舒适性,空气源热泵蓝焰系列采用先进的带补气增焓的压缩技术,
改善冷媒循环系统,有效解决了寒冷地区的制热问题。
渠道体系完备,专业化程度高。中央空调家装渠道集中度较高,
2021年CR3为56%、CR5为74%,其中“海信+日立”市占率达18%,
位列行业第三。工装渠道集中度稍低,21H1CR3为39%、CR5为51%,
“海信+日立”市占率为10%,位列行业第三。日立品牌在高端楼盘优势
明显,已与融创、保利、新城、龙湖、碧桂园等全国400多家知名地产公
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在2020年荣获龙湖集团年度“A级供应商”称
号。家装渠道方面,公司加大市场投入力度,推进线上线下直营店一体化
发展。消费者可在线上进行预约,实地到店体验产品,并在2020年打造
首家全品线、全品牌的“海信品质之家”家电体验中心,提高客户线下沉
浸式购物体验。截止2021年底,公司全国销售网点累计2137家,其中
中部地区网点分布更为密集,渠道下沉明显。
2.3、汽车热管理业务:并购三电控股,新业务未来可期
相较燃油车,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技术壁垒更高
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技术难、价值高。汽车热管理系统是用于调节汽车
座舱温度及汽车零部件工作温度的系统。燃油车热管理系统只需制冷,制
热则利用发动机余温,主要包括座舱空调系统和动力总成冷却系统。电动
车热管理系统不仅需制冷还需制热,主要包括座舱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
系统和电机电控冷却系统。相比燃油车,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技术更复杂。
主要体现在:1)新增零部件和部分零部件电动化;2)新增电池热管理系
统;3)相较发动机,电池和电机电控系统对温控要求更高;4)为提升续
航里程,能耗要求更高。因此,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更高。
电动空调压缩机为电动车热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技术壁垒较高。汽
车空调压缩机用于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汽,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活塞式
(斜盘式、曲柄连杆式)和旋转式(旋叶式、涡旋式)。电动车无发动机,
活塞式压缩机并不适合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涡旋式压缩机由于结构紧凑、
安装方便而广泛应用于电动空调热管理系统。电动涡旋式压缩机结构更复
杂、技术难度更高,价值量也更高,目前拥有涡旋式压缩机技术的厂家较
少。
热泵空调系统是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用于制热。
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制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PTC制热,优势在于成本
低、寿命长、技术成熟简单,劣势在于能耗较高;另一种是热泵空调制热,
优势在于节能、结构紧凑,劣势在于技术较为复杂。由于使用热泵空调能
够有效降低能耗,从而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历程,因此成为未来发展趋
势。
三电控股有望打开成长新空间
三电控股为全球老牌汽车热管理零部件及系统供应商。三电控股的前
身为1943年成立的三共电机公司,1970年开始生产汽车空调压缩机,是
全球领先的汽车热管理零部件及系统供应商。三电控股主要产品包括热泵
空调系统以及汽车空调压缩机、HVAC总成、热交换器、空调管路等零部
件,其中汽车空调压缩机为公司优势业务。目前三电控股的汽车空调电动
压缩机及热管理系统产品已在新能源汽车上得到应用,并与特斯拉、吉利
等诸多知名主机厂展开合作。
2021年海信家电入主三电控股。2019财年之前,三电控股营收规模
长年保持在160亿人民币左右,毛利率维持在15%-19%。因疫情冲击、
外部环境恶化及内部经营不善等原因,2019财年以来三电控股经营陷入
困境,2020财年营收规模缩水至82亿人民币,并出现亏损。2021年5
月海信家电以214亿日元(约13亿人民币)的总价认购三电控股定增股
份,交易完成后海信家电成为三电控股控股股东,共持有75%股权。
受益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公司热管理业务未来可期。2015-2021
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由54.7万辆增长至675.0万辆,6年CAGR达52.03%。
其中,中国电动车销量由33.1万辆增长至352.1万辆,6年CAGR为
48.29%。三电控股作为全球老牌汽车热管理零部件及系统供应商,目前
积极发力电动车热管理业务,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红利,由于两家企业在供应链采购端存在原材料重叠,因此可以发挥规模
经济优势,降低采购成本,修复三电控股盈利能力。同时,海信家电也可
借助三电控股完成技术攻关与品牌塑造,开启第三成长曲线。
3、短期关注:原材料波动+稳增长政策+赛事催化+并购整合
3.1、关注原材料价格短期波动,静待成本拐点到来
受俄乌冲突事件及库存水平等因素的影响,3月以来家电主要原材料
价格走势出现分化,其中铜、铝、钢价格冲高,塑料价格有所回落。截至
3月29日,铜/铝/钢/塑料价格累计同比+11.90%/+32.07%/+3.20%/-
17.05%。目前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后续伴随原材料价格逐步企稳,公
司主业盈利有望迎来修复。
3.2、稳增长政策呵护+世界杯赛事催化,终端需求有望改善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对经济稳增长的政策部署将步入
兑现期。地产政策方面,2022年2月以来地产需求侧政策发力,多地出
台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供购房补贴等
政策,伴随利好政策的逐步释放,房地产需求逐步企稳,家电需求有望边
际改善。消费政策方面,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规划》,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家电更新行动、实施
家具家装下乡补贴和新一轮汽车下乡,后续消费政策有望逐步发力,进一
步促进家电消费。此外,2022年世界杯将于卡塔尔举办,公司体育营销
策略将继续发挥作用,带动公司全球销售增长。
3.3、三电控股加速整合,利润有望扭亏为盈
2021年12月2日三电控股发布公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于2021年
12月31日执行提升劳动效率改革措施,将为相关员工提供定期及特殊遣
散费、再就业服务等优惠待遇。从历史上看,海信家电已有多次全球并购
且成功扭亏的案例,并购整合经验丰富。作为后续整合改革的开端,此次
劳动效率改革有望初步改善三电控股的经营状况。此外,2021年11月三
电控股提名海信家电董事长代慧忠先生为董事长候选人,此番管理层变动
有望加强两家公司的业务协同,加速三电控股的整合进程。(报告来源:
未来智库)
4、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营收预测:未来伴随原材料成本问题缓解以及中央空调、新能
源热管理业务持续放量,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14.82/8.67%/7.49%。其中,冰洗产品营收增速分别为
12.06%/7.53%/6.19%,空调产品营收增速分别为9.08%/5.05%/3.81%,
三电控股营收增速分别为6.00%/10.00%/12.00%。
(2)期间费用率预测:2022-2024年公司体育营销持续推进,新业
务加大推广力度,预计销售费用率为11.80%/12.20%/12.30%;收购三
电控股后,短期管理费用有所提升,预计管理费用率为
1.81%/1.84%/1.84%;研发力度加大,预计研发费用率为
2.98%/3.01%/3.01%;财务费用延续稳健,财务费用率为-0.30%/-
0.58%/-0.72%。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75.72/842.99/906.11亿
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7/18.88/20.68亿元。
2024年8月10日发(作者:劳夏彤)
海信家电公司的分配活动分析
1、公司介绍:白电综合品牌,多元业务成型
1.1、历史:国内白电综合品牌,深耕行业三十余载
初创期(1984-2001):快速崛起,两地上市。海信家电最早可追溯
至1984年在广东成立的“珠江冰箱厂”,主打容声品牌。1992年完成股
份制改造,成立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扩大。1996年成
功赴港上市,1999年于深交所挂牌交易,实现A+H股上市。
扩张期(2002-2017):蓬勃发展,业务扩张。2002年,海信集团
收购北京雪花冰箱厂进入冰箱业。2003年,与日本日立合资成立海信日
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开始涉足商用空调市场。2006年,科龙电器与海
信集团实现重组,并于次年更名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海信科龙与惠而浦联合成立公司,进行洗衣机全球产销。
转型期(2018-至今):加速拓展,多元布局。2018年,海信科龙
改名为海信家电集团,同年收购欧洲家电品牌Gorenje以及中国约克多联
机业务,扩大海外战略布局、延伸业务范围。2019年海信家电受让联合
贸易持有的0.2%股权后,将海信日立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021年海信集
团收购日本三电控股,布局新能源领域,进军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
板块业务。
1.2、股权:混改完成,治理优化
混改后海信家电由国有独资转为无实控人状态。混改之前(截至
20Q3),海信集团为海信家电实控人,持股比例为32.36%;青岛国资委
100%控股海信集团,因此青岛国资委为海信家电最终控制人。2020年
12月24日,海信集团以海信电子为主体,公开增发4150万股(占增发
后总股本的17.2%),引入青岛新丰作为战略投资者。此外,青岛国资委
将所持有海信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华通集团(青岛市直属国有资本
运营平台)。混改后,海信家电由国有独资转为无实控人状态。截至
21Q3,青岛新丰及一致行动人上海海丰共计持股海信家电约27%;海信
集团对海信家电持股比例降至26.79%。海信家电实际控制人由海信集团
转为无实际控制人。
混改有望引入股东资源、释放组织活力。战投股东青岛新丰与上海海
丰为一致行动人,海丰为亚洲区领先的航运物流企业,经营网络覆盖14
个国家和地区的72个主要港口,混改后海信家电与青岛新丰在业务上能
够发挥协同效应,推动出海战略。此外,混改也有助于改善国有独资企业
管理低效的问题,释放组织活力。
1.3、财务:营收稳步增长,盈利整体上行
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助力规模扩张。2006-2021年公司营收由69.78
亿元提升至675.63亿元,15年CAGR为16.34%。除内生增长外,外延
并购对公司营收规模的扩张起到积极作用,伴随海信日立(19Q4)、三
电控股(21Q2)相继并表,公司开启增长新阶段。
白电业务占据主导,暖通空调占比提升。白电为主营业务,2021年
占比达79.1%。伴随中央空调的海信日立的并表,暖通空调业务占比由
2016年的38.8%提升至2021年的45.0%,冰洗业务占比则由47.8%下
降至34.1%,暖通空调取代冰洗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内销业务占比过半,
品牌出海顺利推进。2021年公司内销、外销占比分别为65.72%、
34.28%。近年来,随着公司品牌出海战略的顺利推进,公司外销收入由
2016年的84.6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231.6亿元。
毛利率稳步改善,整体稳定在20%左右。近年来,公司毛利率稳步改
善,由2018年的19.01%提升至2021年的19.70%。分产品看,2021
年公司暖通空调/冰洗/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6.3%/16.7%/15.5%。
2019年海信日立并表,受高毛利中央空调业务增长的带动,公司暖通空
调毛利率已超过冰洗。分区域看,2021年公司内销/外销毛利率为
29.3%/8.5%,内销盈利水平远高于外销代工。
2、长期逻辑:三大业务齐头并进,未来增长空间打开
2.1、白电业务:深耕细分+品牌出海,白电二线龙头突围
内销:深耕冰箱三十载,空冰市场份额居前
容声品牌底蕴深厚,公司冰箱份额领先。容声和海信为海信家电主要
的冰箱品牌,截至21H1年,海信系(海信+容声)冰箱销量市占率为
18%,位居行业第二,仅次于海尔。其中,容声前身为广东珠江冰箱厂,
自1983年生产第一台容声冰箱以来,深耕冰箱市场近三十年,品牌底蕴
深厚,地位巩固。容声冰箱长期引领行业创新,1993年研发出国内首台
无氟冰箱,2006推出SPA原生态冰箱、2019年推出集合“智慧无水雾
控湿、AI负离子除菌杀毒、SUPL多频光照养鲜”三大核心技术的WILL
冰鲜箱,能够让果蔬食材“继续生长7天”。
据AVC统计,2021年容声冰箱线上销售额为71.78亿元,市占率达
12.15%,同比-0.01pct;线下销售额为33.11亿元,市占率达11.51%,
同比+0.72pct。近年来,国内冰箱行业高端化趋势明显,容声品牌持续
升级,2021年万元以上冰箱中容声线上销额市占达3.17%,线下销额市
占达6.65%。据中怡康数据统计,截至21H1,国内空冰洗销量CR3分别
为83%/68%/71%,冰箱行业销量CR3低于空调和洗衣机。从结构来看,
截至2020年,空冰洗销量TOP1品牌市占率均在34%以上,但第二大品
牌的市占率分别为30%/18%/28%。海信家电作为冰箱销量第二大品牌,
未来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
深耕细分市场,发力新风空调。“两高一新”(高能效、高品质和新
风功能)成为国内空调产品升级趋势,空调细分市场蓬勃发展。在此背景
下,公司持续发力新风空调细分市场,相继推出新风空调、母婴空调、大
风量空调、智慧空调等差异化产品。据AVC统计,2021年新风空调线上
零售规模达8.2亿元,同比增长492.7%;线下销售额达19.1亿元,同比
增长57.4%。公司于2008年便布局新风空调,经过10余年的技术积累,
公司已成为行业新风空调领域标杆企业。据AVC统计,2021年10月海
信系新风空调线上/线下零售额份额分别达13%/18%,位居行业第二/第
二。2021年新风空调线上/线下渗透率为1.00%/5.69%,在健康消费趋
势下,未来新风空调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新风空调细分赛道的
领导品牌有望持续受益。
外销:三管齐下助力全球扩张
自主品牌出海成效显著。早在2006年海信集团便提出“海信未来发
展大头在海外”的国际化战略,并成立国际营销公司,将原科龙系空冰海
外业务并入,构筑统一的海外销售平台。目前海信家电自主品牌出海战略
成效显著,2021年海信冰箱在中东非洲/澳洲地区销量份额达11%/9%,
位居行业第一/第五。全球并购扩展业务边界。为完善海外白电业务布局,
2018年海信家电并购斯洛文尼亚品牌Gorenje(古洛尼),进一步扩大了公
司区域和业务边界。Gorenje(古洛尼)为欧洲四大家电集团之一,生产设
施分布于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捷克、瑞典、荷兰,主要收入来自于德
国、俄罗斯、荷兰、斯堪的纳维亚等地。Gorenje集团旗下拥有8个品牌,
其中Gorenje和ASKO为国际品牌。据Euromonitor,2021年Gorenje
集团在东欧地区的大家电零售量份额为4.7%,位列第5。(报告来源:未
来智库)
2.2、央空业务:行业快速成长,龙头持续受益
行业:中央空调处于成长阶段,市场空间广阔
中央空调行业销售规模已近千亿,家用市场加速扩容。据产业在线数
据,2012-2021年间我国中央空调行业销售规模由468亿元增至1120亿
元,9年CAGR达10.2%。2021年同比增长27.0%。其中,受益于小型
制冷技术的快速发展,家用中央空调市场加速扩容,规模占比由2015年
的26%增长至2021年的33%。多联机为主流机型,占比过半。从产品形
态上,中央空调主要有冷水机组、多联机、溴化锂、单元机、末端、热泵
两联供机组(含户式水机)等六大品类。多联机凭借安装简单、施工周期
短、系统运行稳定、节能性好等优点,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机型,2021
年多联机占比达52.3%。2012-2021年国内多联机市场规模从208亿元
增至675亿元,9年CAGR达14.0%,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累计同比增
长31%。
竞争梯度清晰,国产品牌领先。国内中央空调品牌梯度清晰,据艾肯
网统计,按照2021年销售规模大小可将各品牌划分为6个梯队,第一个
梯队为销售规模100亿元以上的品牌,主要包括格力、美的楼宇科技、大
金和日立;海信及约克在第三梯队,销售规模在40-60亿元。从市占率来
看,21H1市场CR3为42%,CR5为58%,市场较为集中。其中,国产
品牌整体占优,格力、美的、海尔、海信市占率分列1、2、6、9名。
精装房渗透与新基建扩容有望成为行业未来成长的两大驱动力。据
AVC统计,2016-2021年国内精装修楼盘开盘套数由115万套增长至
286万套,精装修渗透率由12%快速提升至35%,中央空调精装房配套
率也由18H1的17%提升至21H1的36%。目前主流品牌一拖三中央空
调整体价格在2.1-3.6万元/套,与之对应的中高端分体式空调整体价格则
在1.5-2.8万元/套,二者价差基本缩窄至万元以内。整体来看,精装修渗
透提升+中央空调精装房配套率提升将继续推动家用中央空调市场增长。
工装市场方面,伴随新基建的落地,大数据中心、轨道交通枢纽等基础设
施的建设将进一步带动中央空调工装市场的扩容。
海信日立:品牌+产品+渠道立体化优势突出,龙头地位稳固
“日立+海信+约克”三大品牌高低互补,综合市占率行业领先。子
公司海信日立规模快速增长,营收由2011年的2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
184亿元,10年CAGR达24%。其中,日立是核心品牌,定位高端,主
打多联机。据AVC统计,2021年1-7月日立中央空调在中高端地产精装
配套5万元和10万元以上楼盘中市占率分别为60.2%和33.8%,均位列
第一。据艾肯网统计,21H1日立多联机市占率为18.2%,位列第二,仅
次于大金。海信是2012年海信日立推出的自主品牌,定位性价比,品牌
规模位居第二梯队;2018年江森自控将约克多联机中国区业务转移至海
信日立,品牌定位介于日立与海信之间,品牌规模位居第三梯队。整体来
看,海信家电中央空调三大品牌高低互补,21H1多联机市占率达23%,
位居行业第一,在主流机型多联机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产品矩阵完善,应用场景丰富。海信家电中央空调产品矩阵完善,涵
盖家用、商用多种场景。家用中央空调包括5G荣耀家系列、荣耀家系列、
Ai家系列、变频R+等系列产品,荣耀系列以业内唯一搭载nanoTM技
术,在抑制霉菌、细菌、臭味、过敏物质,分解PM2.5附着的致癌物方
面表现亮眼,Ai家成为行业首款场景中央空调,变频R+系列采用“PID+
模糊控制”技术和直流变频技术,快速升频,实现高效快速制冷制热,居
家体感更舒适。商用中央空调涵盖轻型商用系列、商用变频多联机系列、
水动力机组系列、风冷模块和末端产品系列以及空气源热泵等系列产品。
其中轻型商用嵌入机主打小巧美观,变频多联机设置三维立体感温,更好
满足人体舒适性,空气源热泵蓝焰系列采用先进的带补气增焓的压缩技术,
改善冷媒循环系统,有效解决了寒冷地区的制热问题。
渠道体系完备,专业化程度高。中央空调家装渠道集中度较高,
2021年CR3为56%、CR5为74%,其中“海信+日立”市占率达18%,
位列行业第三。工装渠道集中度稍低,21H1CR3为39%、CR5为51%,
“海信+日立”市占率为10%,位列行业第三。日立品牌在高端楼盘优势
明显,已与融创、保利、新城、龙湖、碧桂园等全国400多家知名地产公
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在2020年荣获龙湖集团年度“A级供应商”称
号。家装渠道方面,公司加大市场投入力度,推进线上线下直营店一体化
发展。消费者可在线上进行预约,实地到店体验产品,并在2020年打造
首家全品线、全品牌的“海信品质之家”家电体验中心,提高客户线下沉
浸式购物体验。截止2021年底,公司全国销售网点累计2137家,其中
中部地区网点分布更为密集,渠道下沉明显。
2.3、汽车热管理业务:并购三电控股,新业务未来可期
相较燃油车,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技术壁垒更高
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技术难、价值高。汽车热管理系统是用于调节汽车
座舱温度及汽车零部件工作温度的系统。燃油车热管理系统只需制冷,制
热则利用发动机余温,主要包括座舱空调系统和动力总成冷却系统。电动
车热管理系统不仅需制冷还需制热,主要包括座舱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
系统和电机电控冷却系统。相比燃油车,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技术更复杂。
主要体现在:1)新增零部件和部分零部件电动化;2)新增电池热管理系
统;3)相较发动机,电池和电机电控系统对温控要求更高;4)为提升续
航里程,能耗要求更高。因此,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更高。
电动空调压缩机为电动车热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技术壁垒较高。汽
车空调压缩机用于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汽,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活塞式
(斜盘式、曲柄连杆式)和旋转式(旋叶式、涡旋式)。电动车无发动机,
活塞式压缩机并不适合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涡旋式压缩机由于结构紧凑、
安装方便而广泛应用于电动空调热管理系统。电动涡旋式压缩机结构更复
杂、技术难度更高,价值量也更高,目前拥有涡旋式压缩机技术的厂家较
少。
热泵空调系统是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用于制热。
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制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PTC制热,优势在于成本
低、寿命长、技术成熟简单,劣势在于能耗较高;另一种是热泵空调制热,
优势在于节能、结构紧凑,劣势在于技术较为复杂。由于使用热泵空调能
够有效降低能耗,从而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历程,因此成为未来发展趋
势。
三电控股有望打开成长新空间
三电控股为全球老牌汽车热管理零部件及系统供应商。三电控股的前
身为1943年成立的三共电机公司,1970年开始生产汽车空调压缩机,是
全球领先的汽车热管理零部件及系统供应商。三电控股主要产品包括热泵
空调系统以及汽车空调压缩机、HVAC总成、热交换器、空调管路等零部
件,其中汽车空调压缩机为公司优势业务。目前三电控股的汽车空调电动
压缩机及热管理系统产品已在新能源汽车上得到应用,并与特斯拉、吉利
等诸多知名主机厂展开合作。
2021年海信家电入主三电控股。2019财年之前,三电控股营收规模
长年保持在160亿人民币左右,毛利率维持在15%-19%。因疫情冲击、
外部环境恶化及内部经营不善等原因,2019财年以来三电控股经营陷入
困境,2020财年营收规模缩水至82亿人民币,并出现亏损。2021年5
月海信家电以214亿日元(约13亿人民币)的总价认购三电控股定增股
份,交易完成后海信家电成为三电控股控股股东,共持有75%股权。
受益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公司热管理业务未来可期。2015-2021
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由54.7万辆增长至675.0万辆,6年CAGR达52.03%。
其中,中国电动车销量由33.1万辆增长至352.1万辆,6年CAGR为
48.29%。三电控股作为全球老牌汽车热管理零部件及系统供应商,目前
积极发力电动车热管理业务,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红利,由于两家企业在供应链采购端存在原材料重叠,因此可以发挥规模
经济优势,降低采购成本,修复三电控股盈利能力。同时,海信家电也可
借助三电控股完成技术攻关与品牌塑造,开启第三成长曲线。
3、短期关注:原材料波动+稳增长政策+赛事催化+并购整合
3.1、关注原材料价格短期波动,静待成本拐点到来
受俄乌冲突事件及库存水平等因素的影响,3月以来家电主要原材料
价格走势出现分化,其中铜、铝、钢价格冲高,塑料价格有所回落。截至
3月29日,铜/铝/钢/塑料价格累计同比+11.90%/+32.07%/+3.20%/-
17.05%。目前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后续伴随原材料价格逐步企稳,公
司主业盈利有望迎来修复。
3.2、稳增长政策呵护+世界杯赛事催化,终端需求有望改善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对经济稳增长的政策部署将步入
兑现期。地产政策方面,2022年2月以来地产需求侧政策发力,多地出
台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供购房补贴等
政策,伴随利好政策的逐步释放,房地产需求逐步企稳,家电需求有望边
际改善。消费政策方面,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规划》,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家电更新行动、实施
家具家装下乡补贴和新一轮汽车下乡,后续消费政策有望逐步发力,进一
步促进家电消费。此外,2022年世界杯将于卡塔尔举办,公司体育营销
策略将继续发挥作用,带动公司全球销售增长。
3.3、三电控股加速整合,利润有望扭亏为盈
2021年12月2日三电控股发布公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于2021年
12月31日执行提升劳动效率改革措施,将为相关员工提供定期及特殊遣
散费、再就业服务等优惠待遇。从历史上看,海信家电已有多次全球并购
且成功扭亏的案例,并购整合经验丰富。作为后续整合改革的开端,此次
劳动效率改革有望初步改善三电控股的经营状况。此外,2021年11月三
电控股提名海信家电董事长代慧忠先生为董事长候选人,此番管理层变动
有望加强两家公司的业务协同,加速三电控股的整合进程。(报告来源:
未来智库)
4、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营收预测:未来伴随原材料成本问题缓解以及中央空调、新能
源热管理业务持续放量,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14.82/8.67%/7.49%。其中,冰洗产品营收增速分别为
12.06%/7.53%/6.19%,空调产品营收增速分别为9.08%/5.05%/3.81%,
三电控股营收增速分别为6.00%/10.00%/12.00%。
(2)期间费用率预测:2022-2024年公司体育营销持续推进,新业
务加大推广力度,预计销售费用率为11.80%/12.20%/12.30%;收购三
电控股后,短期管理费用有所提升,预计管理费用率为
1.81%/1.84%/1.84%;研发力度加大,预计研发费用率为
2.98%/3.01%/3.01%;财务费用延续稳健,财务费用率为-0.30%/-
0.58%/-0.72%。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75.72/842.99/906.11亿
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7/18.88/20.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