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发(作者:初晗)
前世今生小叫吹
符庆国
历史迷蒙小叫春
近年来,“雷语”、“雷人”一词在互联网上和报端流行,其
中一句“一座叫春的城市”,因其语言不雅,影响城市形象而被
网民传为笑谈,列为流行雷语之最。
叫春,是个俚语俗词,就词意当解释为动物求偶时发出的叫
声。因其为求欢之声,是一切动物生命之本能,让人类对此有了
发挥想象的空间而复想连翩。
淮河岸边的三空桥乡有一个叫“沙冢遗址”的历史文化遗迹,
1979年10月,在考古部分试掘中,“沙冢遗址”里发现新石器
时期的陶器、石器和人类生活遗物,房基、墓室等文物千余件,
其中有一件最具代表性的陶制泥塑玩具,红陶鸟。据专家考证,
“沙冢遗址”的红陶鸟为“红山文化”的代表作。
2009年6月24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时,又在该乡肖
营村发现了继承“红山文化”的衍生文物,制作泥玩具的石模子。
以石模子制作泥玩具在我省乃至全国尚属首次,而这种泥模子是
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沽的制作工艺所不具备的。用石模子制作
的泥玩具被列为我省三大泥玩具之一,它就是淮滨小叫吹。
小叫吹又叫泥叫吹,俗称小叫春,小响响等。是一种泥制的
能发出声音的口哨。据史料记载, “土,赋以兽雉形,屈通而
声,叫春”。古人用水和泥巴制成具有口哨功能的小动物,并钻
1
制通气的孔道,这种有孔的气道在口哨中部位置稍微弯曲,否则
有气而无声。从历史文化的研究意义上来讲,这种能吹的泥玩具
在造物之初,应该是新石器时期土著部落人的一种求偶呼叫的工
具。
上古时代,氏族部落,为母系社会。所以,一个部落的生存
繁衍是头等大事,没有繁衍就不能壮大,没有壮大就不能战胜野
兽和其它部落的侵扰。人类最初产生的文明思维说明,用口哨呼
唤的方式代替求偶的呼声也就不奇怪了。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小叫春演变成今天儿童玩具的小
响响,实属时空转换的必然。就象今天把女性叫美女,把千金小
姐的桂冠贬损为性服务一样,此一时彼一时也。
人类对春天寄予太多的希望,他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然
而,春天来临的时候,春寒料峭或再来一场倒春寒,给人们的期
待“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不管春
天的脚步或快或慢,她都不能有停歇的时候。不管春姑娘有多么
害羞,面对人类对她真诚的爱,她也会毫不犹豫的撩开自己矜持
的面纱,去亲吻大地,拥抱万物,让大地复苏。她唤醒灵魂,让
一切生命鲜活灵动起来。
二月的春雷,催促春的步伐,一场春雨淅淅沥沥地播洒,酥
润着山河大地,那些因严冬蛰伏在地下的生命开始萌动。小草冒
出尖尖的嫩芽,土地泛上一层绿色,那苍白灰暗的柳条象涂了一
层橄榄色而发光的油。低垂的柳丝,如同绿色的布幔在空中飘舞。
2
二月柳烟的标致景观告诉人们,春天真的来了。
春雨贵似油,有了二月的春雨的洗涤,迎来了三月明媚的阳
光。清明前后,种瓜栽豆,大江南北,春耕播种,车水育秧。为
了感谢大自然无私的恩泽,人们在繁忙的农时,辛勤耕耘在春天
里。
阳光、雨水,是万物得以生存繁衍的环境和条件,太阳的作
用也逐渐显露出来。当人们还在吟唱着“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
句时,太阳驱逐着清明前的阴霾,它终于让人们领略到“不到清
明天不明”的大自然的变化规律。
春天就在响响里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习俗,清明插柳也是这个
节日的千家万户的礼俗行为,所以有了“清明不插柳,死了
变黄狗”的俚语。
清明节在农历三月之初,有时会和三月三的节日叠加,
如此越发使清明节更加隆重起来。
阳春三月,日煦风和,一片明媚,春耕育秧,农活繁忙,
人类充满对春的希望。大自然对地球万物无私的惠赠,人类
对大自然恩泽的感谢,无不在这个节日里充分地表达出来。
孩提时代,玩耍是天性,在大人们三月忙碌的身影中,
小孩们也往往凑凑热闹,脱下棉衣,身心轻快,爬树也溜溜
的快,这折柳的活儿也当仁不让了。
3
当千家万户插柳剩下的那些粗细不一的柳枝,小孩们便
裁成长短,用力搓动枝条上的树皮,让皮与枝条分开,再把
枝条抽出,脱下来的树皮成了一个圆筒筒。根据喇叭的大小,
用剪子将圆筒筒铰整齐,将口吹的部位轧扁,然后用嘴使劲
一吹,便会发出一阵阵清脆嘹亮的喇叭声,这便是柳笛了。
每到此时,儿时的同伴便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看谁的笛声
嘹亮。稍大一些的同伴竟能玩一把含在口内的短笛,这种技
巧最让人羡慕。还有的嚷嚷让大人做一个较粗长的大柳笛,
有模有样地剜上几个孔,用手指按孔当竹笛吹起来了,竟然
也能发出浑厚粗犷的音质来。
除了制作柳笛外,儿时的玩具那就当数小叫吹了,我们
称它为小响响。那个时代,科技不发达,物资匮乏,不象今
天,各式各样的电动玩具,从卡通形象到遥控飞机,从掘土
机到坦克汽车,从七星瓢虫到蜥蜴恐龙,还有芭比娃娃到皮
皮狗之类,真可谓千物万象,无所不包。比起我们小时候玩
泥巴,捏泥人泥狗,想起来,真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之慨。
我们按有钱人给小孩买的小叫吹,自己比着做。先去淮河边
把接近底层的古铜色土挖出,我们叫它“老土”。用它兑上
水,这种土粘性大,和好的土有韧性,把小叫吹做成扁平状,
分前后两个部分,中间稍微弯曲。用嘴吹的部分叫前部,回
音的腹部叫后部,小叫吹的形状捏好后,先不钻孔,暂放阴
晾处。一两天后,水分散发,趁未完全干硬时,用小刀在前
4
部掏孔,然后在后部把腹腔内土取出,做成回音孔,放在自
家的柴灶里烧制,这样,一只自己动手做的小叫吹便成功了。
我们这些没钱买小叫吹的孩子们会骄傲地拿出自己亲
手制作的小叫吹与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买的小叫吹比着吹,
看谁吹的响,看谁吹的亮。在淮河边,在柳林深处,在耕牛
遍地的原野,在集市的空地上使劲的吹,此起彼伏,一声高
过一声,一浪高过一浪,响彻天空。它把人们对春的热爱,
对春的祝福,对春的感谢,吹到玉皇大帝的心坎上。让王母
娘娘每年三月三的蟠桃会上多了一曲春的交响乐,这何尝不
是一支来自人间的“地籁之音呢?”
春的盎然,春的萌动,春的阳光,春的明媚,春的舒展,
春的清爽,春的繁忙,春的希望,在一声声的柳笛里,在一
声声的小叫吹里,让人们忘却了当下的烦恼,对未来充满无
限的憧憬。一声声的柳笛,一声声的响响,和着孩提时代对
生活的朦胧,和着那柳笛声,和着那响响声,孩子们兴高采
烈地呼喊,叫春啰,叫春啰!
5
2024年8月15日发(作者:初晗)
前世今生小叫吹
符庆国
历史迷蒙小叫春
近年来,“雷语”、“雷人”一词在互联网上和报端流行,其
中一句“一座叫春的城市”,因其语言不雅,影响城市形象而被
网民传为笑谈,列为流行雷语之最。
叫春,是个俚语俗词,就词意当解释为动物求偶时发出的叫
声。因其为求欢之声,是一切动物生命之本能,让人类对此有了
发挥想象的空间而复想连翩。
淮河岸边的三空桥乡有一个叫“沙冢遗址”的历史文化遗迹,
1979年10月,在考古部分试掘中,“沙冢遗址”里发现新石器
时期的陶器、石器和人类生活遗物,房基、墓室等文物千余件,
其中有一件最具代表性的陶制泥塑玩具,红陶鸟。据专家考证,
“沙冢遗址”的红陶鸟为“红山文化”的代表作。
2009年6月24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时,又在该乡肖
营村发现了继承“红山文化”的衍生文物,制作泥玩具的石模子。
以石模子制作泥玩具在我省乃至全国尚属首次,而这种泥模子是
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沽的制作工艺所不具备的。用石模子制作
的泥玩具被列为我省三大泥玩具之一,它就是淮滨小叫吹。
小叫吹又叫泥叫吹,俗称小叫春,小响响等。是一种泥制的
能发出声音的口哨。据史料记载, “土,赋以兽雉形,屈通而
声,叫春”。古人用水和泥巴制成具有口哨功能的小动物,并钻
1
制通气的孔道,这种有孔的气道在口哨中部位置稍微弯曲,否则
有气而无声。从历史文化的研究意义上来讲,这种能吹的泥玩具
在造物之初,应该是新石器时期土著部落人的一种求偶呼叫的工
具。
上古时代,氏族部落,为母系社会。所以,一个部落的生存
繁衍是头等大事,没有繁衍就不能壮大,没有壮大就不能战胜野
兽和其它部落的侵扰。人类最初产生的文明思维说明,用口哨呼
唤的方式代替求偶的呼声也就不奇怪了。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小叫春演变成今天儿童玩具的小
响响,实属时空转换的必然。就象今天把女性叫美女,把千金小
姐的桂冠贬损为性服务一样,此一时彼一时也。
人类对春天寄予太多的希望,他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然
而,春天来临的时候,春寒料峭或再来一场倒春寒,给人们的期
待“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不管春
天的脚步或快或慢,她都不能有停歇的时候。不管春姑娘有多么
害羞,面对人类对她真诚的爱,她也会毫不犹豫的撩开自己矜持
的面纱,去亲吻大地,拥抱万物,让大地复苏。她唤醒灵魂,让
一切生命鲜活灵动起来。
二月的春雷,催促春的步伐,一场春雨淅淅沥沥地播洒,酥
润着山河大地,那些因严冬蛰伏在地下的生命开始萌动。小草冒
出尖尖的嫩芽,土地泛上一层绿色,那苍白灰暗的柳条象涂了一
层橄榄色而发光的油。低垂的柳丝,如同绿色的布幔在空中飘舞。
2
二月柳烟的标致景观告诉人们,春天真的来了。
春雨贵似油,有了二月的春雨的洗涤,迎来了三月明媚的阳
光。清明前后,种瓜栽豆,大江南北,春耕播种,车水育秧。为
了感谢大自然无私的恩泽,人们在繁忙的农时,辛勤耕耘在春天
里。
阳光、雨水,是万物得以生存繁衍的环境和条件,太阳的作
用也逐渐显露出来。当人们还在吟唱着“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
句时,太阳驱逐着清明前的阴霾,它终于让人们领略到“不到清
明天不明”的大自然的变化规律。
春天就在响响里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习俗,清明插柳也是这个
节日的千家万户的礼俗行为,所以有了“清明不插柳,死了
变黄狗”的俚语。
清明节在农历三月之初,有时会和三月三的节日叠加,
如此越发使清明节更加隆重起来。
阳春三月,日煦风和,一片明媚,春耕育秧,农活繁忙,
人类充满对春的希望。大自然对地球万物无私的惠赠,人类
对大自然恩泽的感谢,无不在这个节日里充分地表达出来。
孩提时代,玩耍是天性,在大人们三月忙碌的身影中,
小孩们也往往凑凑热闹,脱下棉衣,身心轻快,爬树也溜溜
的快,这折柳的活儿也当仁不让了。
3
当千家万户插柳剩下的那些粗细不一的柳枝,小孩们便
裁成长短,用力搓动枝条上的树皮,让皮与枝条分开,再把
枝条抽出,脱下来的树皮成了一个圆筒筒。根据喇叭的大小,
用剪子将圆筒筒铰整齐,将口吹的部位轧扁,然后用嘴使劲
一吹,便会发出一阵阵清脆嘹亮的喇叭声,这便是柳笛了。
每到此时,儿时的同伴便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看谁的笛声
嘹亮。稍大一些的同伴竟能玩一把含在口内的短笛,这种技
巧最让人羡慕。还有的嚷嚷让大人做一个较粗长的大柳笛,
有模有样地剜上几个孔,用手指按孔当竹笛吹起来了,竟然
也能发出浑厚粗犷的音质来。
除了制作柳笛外,儿时的玩具那就当数小叫吹了,我们
称它为小响响。那个时代,科技不发达,物资匮乏,不象今
天,各式各样的电动玩具,从卡通形象到遥控飞机,从掘土
机到坦克汽车,从七星瓢虫到蜥蜴恐龙,还有芭比娃娃到皮
皮狗之类,真可谓千物万象,无所不包。比起我们小时候玩
泥巴,捏泥人泥狗,想起来,真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之慨。
我们按有钱人给小孩买的小叫吹,自己比着做。先去淮河边
把接近底层的古铜色土挖出,我们叫它“老土”。用它兑上
水,这种土粘性大,和好的土有韧性,把小叫吹做成扁平状,
分前后两个部分,中间稍微弯曲。用嘴吹的部分叫前部,回
音的腹部叫后部,小叫吹的形状捏好后,先不钻孔,暂放阴
晾处。一两天后,水分散发,趁未完全干硬时,用小刀在前
4
部掏孔,然后在后部把腹腔内土取出,做成回音孔,放在自
家的柴灶里烧制,这样,一只自己动手做的小叫吹便成功了。
我们这些没钱买小叫吹的孩子们会骄傲地拿出自己亲
手制作的小叫吹与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买的小叫吹比着吹,
看谁吹的响,看谁吹的亮。在淮河边,在柳林深处,在耕牛
遍地的原野,在集市的空地上使劲的吹,此起彼伏,一声高
过一声,一浪高过一浪,响彻天空。它把人们对春的热爱,
对春的祝福,对春的感谢,吹到玉皇大帝的心坎上。让王母
娘娘每年三月三的蟠桃会上多了一曲春的交响乐,这何尝不
是一支来自人间的“地籁之音呢?”
春的盎然,春的萌动,春的阳光,春的明媚,春的舒展,
春的清爽,春的繁忙,春的希望,在一声声的柳笛里,在一
声声的小叫吹里,让人们忘却了当下的烦恼,对未来充满无
限的憧憬。一声声的柳笛,一声声的响响,和着孩提时代对
生活的朦胧,和着那柳笛声,和着那响响声,孩子们兴高采
烈地呼喊,叫春啰,叫春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