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日发(作者:扶痴柏)
一种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设备
发布时间:2022-01-10T02:18:15.34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8期 作者: 凌斌 王永亮
[导读] 针对市场光学防抖马达CASE组装工艺基本以人工手动放入部品
凌斌 王永亮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广东 东莞 523325
摘要:针对市场光学防抖马达CASE组装工艺基本以人工手动放入部品放置治具为主,因其效率低下,人员浪费,产品品质不稳定的问
题,故设计了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设备。通过结合现阶段工业技术,采用一定的机架的送料机构、夹料机构和组装台,研究光学防
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的方法。通过该设备解决了光学防抖马达组自动定位精度、受台移动时其位置精度,独特的夹料机构及专用CASE放
置治具的设计,实现了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达到减少企业成本,提升光学防抖马达的品质。
关键词:光学防抖;自动组装;送料机构;夹料机构;组装台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生产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国内各工业企业争相开展设备革新,各行各业秉持机械换人,从而降低企业
成本并间接提升效率,其中光学防抖马达CASE组装工序也急需从人工手动放入部品放置治具中不断改进,转化为机器作业,本文从减少企
业人力成本、提升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方向出发,设计研发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自动化设备,研发过程中,针对如何夹取、组装及运
送机构之间相互配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与改善后,其独特的夹料机构、专用CASE放置治具的设计及智能化的
上料机构,不仅提升了本工序光学防抖马达CASE组装的生产效率,还提升了部品良品率,为逐步实现智能制造打下基础。
为此,本论文从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化组装出发,探究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工序的创新成果。
1 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方案
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始终以提升产品品质、减少安全隐患、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工人劳动强度为目标。在上料机构上,采用伺
服电机、丝杆、导杆、气缸、电缸等动力源驱动料盘升降治具移动,利用光感原件等感应器监控限制其移动范围,达到自动上料的目的;
在取料机构上,采用可调节行程的电缸、专用夹料治具以及机械手的配合,精准且无损的夹取部品,完成取料动作;在定位、组装机构
上,利用特定治具配合气缸进行限位,再组装到部品放置受台中,实现部品定位及组装的动作为基本思路,同时考虑设备故障时,如何快
速维修调整,尽可能减少故障维修时间为中心,最终在设计优化、通力协作、有序运行的前提下,实现设备每天高效率生产,减少公司运
营成本。
1.1 设备整体
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烘烤组装设备主要由JANOME机械手、送料机构、夹料机构、机架、操控系统(触摸屏、PLC、电磁阀)、机
加工零件、光感元件、市购品标准件、气动元件、电子元件等部分组成。如下图1所示
1.2 CASE自动组装工艺困难点
(1)机械手、送料机构与运送平台均需使用精密电机及气缸,确保其能到达指定位置且误差<0.03mm,才能确保各个机构之间无误差配
合;否则,移送精度不足时,夹料机构中的夹具驱动组件就无法准确夹取料盘中的部品;且也无法准确组装到部品放置受台伤,并会撞击
料盘/部品造成料盘中部品散落、划伤、形变等现象,且浪费人员、时间进行整理,所以设备移送精度为首要考虑要素。
(2)为了让部品便捷快速地放入料盘中,料盘定位槽公差偏大,即料盘与部品之间配合松动,从而导致了料盘中每个部品位置偏差较大,
如夹料机构中的夹具设计及寸法与部品凹槽寸法相近,则在夹具夹取过程中,极易与料盘/部品发生碰撞,导致料盘中部品全部散落,耗费
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进行整理,所以夹具的寸法及公差如何设计也是重要考虑要素。
(3)部品被夹具驱动组件夹持过程中,部品属于散乱、未被定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无法直接进行组装,如直接组装到部品放置治具中,
会引起部品未装好、划伤、翘起等不良多发;所以在部品组装前,定位机构的如何设计也很重要。
(4)料盘为分体设计,分为胶盒和PET盒。因为批量操作,需方便快捷,所以PET盒设计厚度较薄,经反复清洗后,易出现中心变形,向
上凸起,导致所放置部品高度不一,中间偏高,在夹取机构运行过程中,极易造成夹取机构撞击PET盒,部品散落、损坏等不良发生。
2 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设备重要机构说明
2.1 夹料机构
夹料机构由夹具和夹具驱动组件组成。如下图2所示
2.1.1夹具、夹具驱动组件及料盘
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设备经过初期试做运行,发现夹具与部品接触面的设计及部品放置受台的定位PIN对夹料机构能否准确组装
CASE有重要影响。所设计的夹具与部品放置受台配合不良时,会出现夹具撞击受台PIN、部品组装不到位、翘起、表面划伤等不良。故夹
具的设计及部品放置受台的定位PIN相关寸法经过多次检讨、改善及研究设计,最终在满足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设备使用的情况
下,达到高品质、高产能需求。
2.1.2夹具驱动组件
为了确保夹具可满足部品被准确夹取的需求。本设备采用JANOME 4轴精密机械手带动夹料机构在组装台上移动,同时为了保证部品被准
确夹取的情况下不被损坏,在多次使用气缸进行调整测试都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后,决定采用行程可调节更加精密的电缸作为夹具驱动组
件。
2.1.3夹具
为了实现部品从料盘中自动组装到部品放置受台上,夹具、部品放置受台及料盘的设计需两两对应,其中夹具作为料盘和部品放置受台之
间的运送部分,其设计不仅要避开部品放置受台PIN的位置,而且与部品接触面寸法相互配合,还要在部品接触面设计高度限位槽;再考虑
到部品所属材料为塑料,硬度较低,极易被外物所划伤,所以为了避免夹具对部品造成损坏,故该夹具采用POM材料,如下图3所示:
2.1.4料盘
PET盒的形变对夹取机构能否准确夹持部品而不撞击部品有重要影响。厚度较薄的PET盒经反复洗净后容易出现中间凸起形变,从而影
响夹取机构在夹取中间部品过程中撞击PET盒,引起PET盒弹性形变,导致部品散落等不良现象。通过更改材料以及厚度等多次综合测试
后,得出更换抗形变系数高的材料及增加厚度可有效预防PET盒形变,从而大概率避免了夹取机构撞击PET盒/部品的不良现象,故而PET盒
质量、抗形变能力对机台效率十分重要,必须严格把控并定期检测,保证机台可持续稳定的运行。
2.2送料机构
送料机构由伺服电机、升降丝杆、导杆、料盘定位气缸、料盘横向移动气缸、料盘移动治具、料盘升降治具、光感元件及气动元件组
成,主要作用在于与外部人员对接,由感应器传达需上料信号,蜂鸣器显示黄灯来提示相关人员进行料盘供给。料盘供给完成后,通过伺
服电机驱动同步带轮,导杆限制运动轨迹,同步带轮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左侧料盘升降治具稳步上升,待料盘上升到设定位置,光感元
件触发后,由料盘定位气缸前后夹持料盘完成限位,待右侧料盘升降治具下降到指定位置后,由料盘移动气缸将料盘送至右侧,完成送料
动作。
其中为了避免料盘没有放到指定位置,而直接开始运行,在设定位置处安装了光感元件来监控料盘位置;为了避免料盘横向移动过程
中,左右横向阻力过大,导致料盘移动治具出现前后出现脱节、不平行、不同步的现象发生,在料盘移动前后两端增加两个滑轨,降低横
向阻力,使气缸带动其横向运动时,由滑轨来确保其运动轨迹相对平行,如下图4所示:
2.3 定位机构
定位机构由两个气缸及定位治具组成,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变部品被夹取时散乱的状态,在料盘中简易夹取后,再到定位机构处由气缸、限
位治具和限位受台共同作用下,进行位置矫正、定位,再组装到部品放置受台中。如下图五所示:
3 解决的关键技术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解决了以下关键点:
①精密电机、气缸、丝杆、机械手及光感元件配合运用使机台精确性得到保障,通过精密电机、气缸、丝杆、机械手、光感元件及控制系
统的结合,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不但可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而且可以高效、准确、便捷的完成整个自动组装工作。
②夹具与料盘寸法相互配合的设计、夹具材料和夹具驱动组件电缸的选择运用、料盘的分体设计、以及PET盒的改善;使夹料机构可以“快
准狠”的夹取部品,而对部品不造成损坏,这些设计大大不但降低了夹料机构划伤部品的不良率,还提高机台持续稳定作业的效率。
③定位机构的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气缸及限位治具,在组装前完成部品定位,改变其散乱的状态,从而降低组装不良引起机台报
警不良率,并提高了作业衔接性和工作效率。
④料盘的分体设计,极大程度上减少定期洗净的工作量,以及增加了自动线上胶盒的通用性;PET盒的材料选择及与夹具相互配合的设
计,在实际运行中避免了因操作失误而引发大量部品散落的不良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为机台稳定运行提
供了保障。
⑤送料机构的便捷性以及智能化,持续不断的优化,提升资源利用率。在各部件稳定运行和制约下,利用电机、气缸和光感元件的相互配
合及限制作用,替代需要人工进行送料的复杂动作,实现送料自动化。
4 结束语
通过本设备设计开发,解决了光学防抖马达CASE手动组装生产效率瓶颈问题,实现了光学防抖马达CASE组装自动化,为目前市场上
有众多组装上料工艺的设备提供一类创新的参考,同时也为以后更专业的相关设备研究开发做铺垫。设备后续的改善推进也将有力地推动
着制造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智能制造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唐顺,肖剑兰,周峰.基于plc的自动送料线控制系统设计[J].轻工科技,2019(07):93-94.
[2]张淑侠.基于plc自动送料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声技术,2019(08):49-52.
[3]曹嘉佳.基于FX3U系列PLC和伺服电缸的定位控制系统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8(23):91-92.
[4] 蒋莉莉.可编程控制器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9(26):76.
[5]张小多,张强,武进虎,吴志超,唐剑.电缸在工业自动化的应用与选型简述[J].长江大学,2020(01):43-46
[6]乐涵潇.自动化生产线Proface触屏界面的可用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2018,11:84.
2024年9月3日发(作者:扶痴柏)
一种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设备
发布时间:2022-01-10T02:18:15.34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8期 作者: 凌斌 王永亮
[导读] 针对市场光学防抖马达CASE组装工艺基本以人工手动放入部品
凌斌 王永亮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广东 东莞 523325
摘要:针对市场光学防抖马达CASE组装工艺基本以人工手动放入部品放置治具为主,因其效率低下,人员浪费,产品品质不稳定的问
题,故设计了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设备。通过结合现阶段工业技术,采用一定的机架的送料机构、夹料机构和组装台,研究光学防
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的方法。通过该设备解决了光学防抖马达组自动定位精度、受台移动时其位置精度,独特的夹料机构及专用CASE放
置治具的设计,实现了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达到减少企业成本,提升光学防抖马达的品质。
关键词:光学防抖;自动组装;送料机构;夹料机构;组装台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生产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国内各工业企业争相开展设备革新,各行各业秉持机械换人,从而降低企业
成本并间接提升效率,其中光学防抖马达CASE组装工序也急需从人工手动放入部品放置治具中不断改进,转化为机器作业,本文从减少企
业人力成本、提升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方向出发,设计研发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自动化设备,研发过程中,针对如何夹取、组装及运
送机构之间相互配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与改善后,其独特的夹料机构、专用CASE放置治具的设计及智能化的
上料机构,不仅提升了本工序光学防抖马达CASE组装的生产效率,还提升了部品良品率,为逐步实现智能制造打下基础。
为此,本论文从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化组装出发,探究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工序的创新成果。
1 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方案
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始终以提升产品品质、减少安全隐患、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工人劳动强度为目标。在上料机构上,采用伺
服电机、丝杆、导杆、气缸、电缸等动力源驱动料盘升降治具移动,利用光感原件等感应器监控限制其移动范围,达到自动上料的目的;
在取料机构上,采用可调节行程的电缸、专用夹料治具以及机械手的配合,精准且无损的夹取部品,完成取料动作;在定位、组装机构
上,利用特定治具配合气缸进行限位,再组装到部品放置受台中,实现部品定位及组装的动作为基本思路,同时考虑设备故障时,如何快
速维修调整,尽可能减少故障维修时间为中心,最终在设计优化、通力协作、有序运行的前提下,实现设备每天高效率生产,减少公司运
营成本。
1.1 设备整体
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烘烤组装设备主要由JANOME机械手、送料机构、夹料机构、机架、操控系统(触摸屏、PLC、电磁阀)、机
加工零件、光感元件、市购品标准件、气动元件、电子元件等部分组成。如下图1所示
1.2 CASE自动组装工艺困难点
(1)机械手、送料机构与运送平台均需使用精密电机及气缸,确保其能到达指定位置且误差<0.03mm,才能确保各个机构之间无误差配
合;否则,移送精度不足时,夹料机构中的夹具驱动组件就无法准确夹取料盘中的部品;且也无法准确组装到部品放置受台伤,并会撞击
料盘/部品造成料盘中部品散落、划伤、形变等现象,且浪费人员、时间进行整理,所以设备移送精度为首要考虑要素。
(2)为了让部品便捷快速地放入料盘中,料盘定位槽公差偏大,即料盘与部品之间配合松动,从而导致了料盘中每个部品位置偏差较大,
如夹料机构中的夹具设计及寸法与部品凹槽寸法相近,则在夹具夹取过程中,极易与料盘/部品发生碰撞,导致料盘中部品全部散落,耗费
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进行整理,所以夹具的寸法及公差如何设计也是重要考虑要素。
(3)部品被夹具驱动组件夹持过程中,部品属于散乱、未被定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无法直接进行组装,如直接组装到部品放置治具中,
会引起部品未装好、划伤、翘起等不良多发;所以在部品组装前,定位机构的如何设计也很重要。
(4)料盘为分体设计,分为胶盒和PET盒。因为批量操作,需方便快捷,所以PET盒设计厚度较薄,经反复清洗后,易出现中心变形,向
上凸起,导致所放置部品高度不一,中间偏高,在夹取机构运行过程中,极易造成夹取机构撞击PET盒,部品散落、损坏等不良发生。
2 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设备重要机构说明
2.1 夹料机构
夹料机构由夹具和夹具驱动组件组成。如下图2所示
2.1.1夹具、夹具驱动组件及料盘
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设备经过初期试做运行,发现夹具与部品接触面的设计及部品放置受台的定位PIN对夹料机构能否准确组装
CASE有重要影响。所设计的夹具与部品放置受台配合不良时,会出现夹具撞击受台PIN、部品组装不到位、翘起、表面划伤等不良。故夹
具的设计及部品放置受台的定位PIN相关寸法经过多次检讨、改善及研究设计,最终在满足光学防抖马达CASE自动组装设备使用的情况
下,达到高品质、高产能需求。
2.1.2夹具驱动组件
为了确保夹具可满足部品被准确夹取的需求。本设备采用JANOME 4轴精密机械手带动夹料机构在组装台上移动,同时为了保证部品被准
确夹取的情况下不被损坏,在多次使用气缸进行调整测试都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后,决定采用行程可调节更加精密的电缸作为夹具驱动组
件。
2.1.3夹具
为了实现部品从料盘中自动组装到部品放置受台上,夹具、部品放置受台及料盘的设计需两两对应,其中夹具作为料盘和部品放置受台之
间的运送部分,其设计不仅要避开部品放置受台PIN的位置,而且与部品接触面寸法相互配合,还要在部品接触面设计高度限位槽;再考虑
到部品所属材料为塑料,硬度较低,极易被外物所划伤,所以为了避免夹具对部品造成损坏,故该夹具采用POM材料,如下图3所示:
2.1.4料盘
PET盒的形变对夹取机构能否准确夹持部品而不撞击部品有重要影响。厚度较薄的PET盒经反复洗净后容易出现中间凸起形变,从而影
响夹取机构在夹取中间部品过程中撞击PET盒,引起PET盒弹性形变,导致部品散落等不良现象。通过更改材料以及厚度等多次综合测试
后,得出更换抗形变系数高的材料及增加厚度可有效预防PET盒形变,从而大概率避免了夹取机构撞击PET盒/部品的不良现象,故而PET盒
质量、抗形变能力对机台效率十分重要,必须严格把控并定期检测,保证机台可持续稳定的运行。
2.2送料机构
送料机构由伺服电机、升降丝杆、导杆、料盘定位气缸、料盘横向移动气缸、料盘移动治具、料盘升降治具、光感元件及气动元件组
成,主要作用在于与外部人员对接,由感应器传达需上料信号,蜂鸣器显示黄灯来提示相关人员进行料盘供给。料盘供给完成后,通过伺
服电机驱动同步带轮,导杆限制运动轨迹,同步带轮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左侧料盘升降治具稳步上升,待料盘上升到设定位置,光感元
件触发后,由料盘定位气缸前后夹持料盘完成限位,待右侧料盘升降治具下降到指定位置后,由料盘移动气缸将料盘送至右侧,完成送料
动作。
其中为了避免料盘没有放到指定位置,而直接开始运行,在设定位置处安装了光感元件来监控料盘位置;为了避免料盘横向移动过程
中,左右横向阻力过大,导致料盘移动治具出现前后出现脱节、不平行、不同步的现象发生,在料盘移动前后两端增加两个滑轨,降低横
向阻力,使气缸带动其横向运动时,由滑轨来确保其运动轨迹相对平行,如下图4所示:
2.3 定位机构
定位机构由两个气缸及定位治具组成,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变部品被夹取时散乱的状态,在料盘中简易夹取后,再到定位机构处由气缸、限
位治具和限位受台共同作用下,进行位置矫正、定位,再组装到部品放置受台中。如下图五所示:
3 解决的关键技术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解决了以下关键点:
①精密电机、气缸、丝杆、机械手及光感元件配合运用使机台精确性得到保障,通过精密电机、气缸、丝杆、机械手、光感元件及控制系
统的结合,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不但可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而且可以高效、准确、便捷的完成整个自动组装工作。
②夹具与料盘寸法相互配合的设计、夹具材料和夹具驱动组件电缸的选择运用、料盘的分体设计、以及PET盒的改善;使夹料机构可以“快
准狠”的夹取部品,而对部品不造成损坏,这些设计大大不但降低了夹料机构划伤部品的不良率,还提高机台持续稳定作业的效率。
③定位机构的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气缸及限位治具,在组装前完成部品定位,改变其散乱的状态,从而降低组装不良引起机台报
警不良率,并提高了作业衔接性和工作效率。
④料盘的分体设计,极大程度上减少定期洗净的工作量,以及增加了自动线上胶盒的通用性;PET盒的材料选择及与夹具相互配合的设
计,在实际运行中避免了因操作失误而引发大量部品散落的不良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为机台稳定运行提
供了保障。
⑤送料机构的便捷性以及智能化,持续不断的优化,提升资源利用率。在各部件稳定运行和制约下,利用电机、气缸和光感元件的相互配
合及限制作用,替代需要人工进行送料的复杂动作,实现送料自动化。
4 结束语
通过本设备设计开发,解决了光学防抖马达CASE手动组装生产效率瓶颈问题,实现了光学防抖马达CASE组装自动化,为目前市场上
有众多组装上料工艺的设备提供一类创新的参考,同时也为以后更专业的相关设备研究开发做铺垫。设备后续的改善推进也将有力地推动
着制造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智能制造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唐顺,肖剑兰,周峰.基于plc的自动送料线控制系统设计[J].轻工科技,2019(07):93-94.
[2]张淑侠.基于plc自动送料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声技术,2019(08):49-52.
[3]曹嘉佳.基于FX3U系列PLC和伺服电缸的定位控制系统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8(23):91-92.
[4] 蒋莉莉.可编程控制器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9(26):76.
[5]张小多,张强,武进虎,吴志超,唐剑.电缸在工业自动化的应用与选型简述[J].长江大学,2020(01):43-46
[6]乐涵潇.自动化生产线Proface触屏界面的可用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20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