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多宝格,帝王级的“玩具箱”
2024年10月16日发(作者:承若菱)
清乾隆 九屉木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多宝格,帝王级的“玩具箱””
文:于纪 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
“多宝格”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最有趣的藏品之一,也被戏称为皇帝的“玩具箱”,毕竟把玩古玩是
不少皇帝喜爱的放松形式,因此,这类专为陈设古玩,集收、纳、藏多功能为一体的箱匣,成为紫禁城
最为常见的陈设家具。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在一定程度上,宫廷和文人收藏鉴古之风推动了多宝格的流行与繁荣。清代宫
廷多宝格的设计将“巧”字发挥到了极致。每次开合之间,内设的重重机关都可以让帝王领略到寻宝的
惊喜与乐趣。
062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雍正十二美人图 博古幽思》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乾隆亲自参与设计
多宝格又称“百宝格”或“博古格”,是专为陈
设古玩器物的。具体起源于何时,无法准确考证。不
过在明代的各家笔记中,却常提到当时的士人在旅行
之时,常携带一种匣子,内盛各种日常用品,以备不
时之需。此外,亦喜将文房用器,置于另一种匣中,
往往一匣可放置各类文房用具达二三十件之多。这样
的匣子皆可视为清代多宝格的前身。
通过清宫档案可知聚集文物使之成组,无论作
为陈设或装匣贮存,在康熙时期已经出现,但当时并
未使用多宝格或百什件等名称,直至雍正朝才出现有
“百事件”,乾隆朝则作“百什件”“百拾件”,同时文
献中也能见到“多宝格”。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
600多册《陈设档》中,载录了数量丰富且俗称“多
宝格”的“百什件”,仅在书名题签中带“百什件”
者已超过60种,列在养心殿名下者最少也有26种,
充分折射出清帝对于这类文物的重视与喜爱。
我们从《雍正十二美人图 博古幽思》中也不难
看出,作为一种用于陈列各式珍玩的家具,多宝格在
雍正年间就已出现。而多宝格在宫廷真正流行,则是
在乾隆时期。这时候,多宝格品种最为齐全,形制最
为华丽,常常用作宫廷陈设、书斋清赏,或是储放文
玩雅器。
乾隆皇帝对多宝格真的很上心,还亲自参与设
计,并要求造办处根据他的设计制作相应的工艺品。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他几乎全程
参与一些陈设珍玩的格子设计与摆放过程,甚至隔三
差五就要看看正在制作中的半成品进度,足见其对多
宝格的极高兴致。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
就有记载乾隆对多宝格设计的批示:“
……凉瑶簇百什
件屉内有小抽屉一件,将墙挈上着郎世宁画画片一张糊
上,其上层屉内白玉斋戒牌一件,挑出永不许配用,着
另挑玉器一件换人屉内。其配成鼻烟壶二件不成对,亦
不必用,如有成对者选二件成装,如无成对者另选别的
器皿一件成装……
”
除此之外,乾隆本人还喜欢给“玩具箱”进行
命名,比如天球合璧、琅
玕
聚、天府球琳、集琼藻、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063
清乾隆 集琼藻多宝格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玩阁、瑾瑜匣、万宝箱等。比如乾隆因为爱收藏古
董,特地将尺寸小的各式古玩收集起来,用漂亮的漆
盒搭配各种结构不同的抽屉与匣来盛装,这种盒装古
玩通称为“百什件”。当时一共组装了九盒有名字的“百
什件”,每一盒又都有不同的名字,盒内都会附上内
部所装古玩的文物清册,记载文物在盒内的位置,称
为“名色摺子”。为了收藏与搬运方便,还特别制作
造型统一的外盒,以珍贵的紫檀木镶嵌象牙花案而成,
并在盒盖上刻出名字,叫做“集琼藻”。
卷册页。工匠巧妙利用四分之一圆柱空间,交错成精
彩有趣的小格,小格中所有玉器都配有合适木座。自
右而左,可看到一、三小格采用传统木雕装饰,搭配
竹黄屉柜的概念,将玉器及书画融于其中;而二、四
小格则采用西洋镟床制作出各种装饰支柱,再以圆形
转盘方式,配有画西洋楼阁的圆弧玻璃画,让摆放的
玉器能以旋转方式呈现,故称为“转盘格子”。配合
格子大小,搭配适合的玉器,同时结合各种精湛手艺,
善于安排空间,因而形成紫檀及竹黄高低错落的小格,
呈现乾隆时期工匠的巧思,也成为宫廷陈设古玩的最
“机关重重”背后的开箱趣味
皇帝对多宝格爱不释手,不仅是因为收藏其中
的珍玩价值连城,更是因为多宝格的设计巧妙。
我们来看这只圆柱形的盒子,样子极其平凡。
但当你打开后,就会发现里面另有乾坤。
这件圆盒外壁用竹丝拼接后再黏饰缠枝番莲纹
竹黄片,并且利用机轴原理,将圆筒形盒分成四个扇
形,180°打开来可成为一字形小屏风,360°翻转后
可成为一个正方形筒状。
此格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活计档》所记“紫
檀木镶竹丝转盘格子”,当时就有要求配合木座及手
佳范例。
再看这件清乾隆时期的紫檀多宝格方匣,外表
看是个再规矩不过的方盒形,着实平平无奇,打开后
却令人惊叹。
工匠运用了“开窗”的装饰手法,一方面让人
能欣赏到书画,另一方面又使人对窗内产生期待的心
理。方盒在一一抽去隔板、推出4个扇形后,造型变
得很有流动感,加上中心圆形玉璧回旋的效果,让人
以为它会像风车一样开始转动。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如果你仔细研究,就会发
现,方匣的底座同样是一个极为精致的收纳空间,这
与现代居室设计利用地板下储物的概念如出一辙。
06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清乾隆 紫檀木镶竹丝转盘格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紫檀多宝格方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065
清乾隆 桌形木匣(外出楠木摺叠百什件桌内部)打开后内有乾坤
此外,这件名为“外出楠木折叠百什件桌”也
很有巧思。
从乾隆六年(1741年)的《活计档》可看出,
乾隆皇帝曾下令制作“外出楠木摺叠百什件桌”,对
照院藏确实是楠木矮桌或称为炕几,桌脚可拆卸,放
入桌子的大屉内,大屉内则以“百什件”形态装配,
除各类文具如笔、墨、砚、纸镇、水盛外,还有花瓶
等各种精美文玩。
将外出时可能用到的文房搭配赏玩的文物,俨
然一间自给自足的小书房。不难想象出,皇帝出游时,
若需要写字作画,把桌子架好,将内容物取出,便可
自由创作,也可赏玩文物。这种奢侈的优雅,简直艳
羡旁人啊。
多宝格内层层叠叠的机关设计,让玩家既像探
清乾隆 桌形木匣(外出楠木摺叠百什件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秘,又像解码。据说,有些设计巧妙的多宝格,让人
即使知道甚至看到格中、抽屉里或隔板旁有宝物,但
如果找不到机关就是拿不到。你的好奇心和征服欲有
没有被燃起?
如此魅力四射的多宝格,皇帝又怎能抗拒?
06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头等珍玩才能放进“多宝格”
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来看,收藏
心摸索,才能一探究竟。且每一件器物都有固定的位
在宫廷中的珍玩会被分以等级,头等收于“多宝格”,
置,错误放置会导致最终不能全部放入。要一件件拿
次等或更次等则置于“百什件”和“万宝箱”中。因
出来鉴赏,再一一复归原位,这类兼具装饰与赏玩,
此,收藏在多宝格中的都是名副其实的珍宝。
巧妙运用收、纳、藏多种变化的“箱子”,着实有趣。
如前文提到的紫檀云龙纹多宝格方盒,内藏47
(编辑/余彩霞)
件珍玩。打开方盒,顶层托盘装有从春秋战国到辽、金、
明、清时期的玉器。其中一件是战国金村风格的玉虎。
还有一件金、元时期的“春水”玉饰。装在其他空间
的,除了瓷碗、玉瓶、书画等,还有来自日本的莳绘
盒。这是日本一种特殊的漆器,在漆器上以特殊方式
装饰金银片。此外,还有西洋镶钟表宝石盒和装饰着
小巧钟表的戒指等。
难怪有专家说:多宝格所涵内容之丰富,可谓“上
下五千年,东西十万里”皆在其中。
多宝格最独特之处就在于设计,琳琅多样,精
巧无比。不论盒、匣、箱、柜,皆是一种妥善利用空
间的工艺作品,以最有限的空间,存放最多的物品;
在造型上,力求美观精巧。所以,往往一件多宝格,
箱中有盒、盒中有套匣、套匣中又有屉,辗转曲折。
但从外观上看,怎么也看不出盒内会藏着如此乾坤。
清乾隆 雕紫檀蟠龙方盒中西洋镶钟表宝石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复杂的组合逻辑,就像一个迷宫,必须耐
清乾隆 雕紫檀蟠龙方盒百什件(内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067
2024年10月16日发(作者:承若菱)
清乾隆 九屉木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多宝格,帝王级的“玩具箱””
文:于纪 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
“多宝格”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最有趣的藏品之一,也被戏称为皇帝的“玩具箱”,毕竟把玩古玩是
不少皇帝喜爱的放松形式,因此,这类专为陈设古玩,集收、纳、藏多功能为一体的箱匣,成为紫禁城
最为常见的陈设家具。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在一定程度上,宫廷和文人收藏鉴古之风推动了多宝格的流行与繁荣。清代宫
廷多宝格的设计将“巧”字发挥到了极致。每次开合之间,内设的重重机关都可以让帝王领略到寻宝的
惊喜与乐趣。
062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雍正十二美人图 博古幽思》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乾隆亲自参与设计
多宝格又称“百宝格”或“博古格”,是专为陈
设古玩器物的。具体起源于何时,无法准确考证。不
过在明代的各家笔记中,却常提到当时的士人在旅行
之时,常携带一种匣子,内盛各种日常用品,以备不
时之需。此外,亦喜将文房用器,置于另一种匣中,
往往一匣可放置各类文房用具达二三十件之多。这样
的匣子皆可视为清代多宝格的前身。
通过清宫档案可知聚集文物使之成组,无论作
为陈设或装匣贮存,在康熙时期已经出现,但当时并
未使用多宝格或百什件等名称,直至雍正朝才出现有
“百事件”,乾隆朝则作“百什件”“百拾件”,同时文
献中也能见到“多宝格”。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
600多册《陈设档》中,载录了数量丰富且俗称“多
宝格”的“百什件”,仅在书名题签中带“百什件”
者已超过60种,列在养心殿名下者最少也有26种,
充分折射出清帝对于这类文物的重视与喜爱。
我们从《雍正十二美人图 博古幽思》中也不难
看出,作为一种用于陈列各式珍玩的家具,多宝格在
雍正年间就已出现。而多宝格在宫廷真正流行,则是
在乾隆时期。这时候,多宝格品种最为齐全,形制最
为华丽,常常用作宫廷陈设、书斋清赏,或是储放文
玩雅器。
乾隆皇帝对多宝格真的很上心,还亲自参与设
计,并要求造办处根据他的设计制作相应的工艺品。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他几乎全程
参与一些陈设珍玩的格子设计与摆放过程,甚至隔三
差五就要看看正在制作中的半成品进度,足见其对多
宝格的极高兴致。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
就有记载乾隆对多宝格设计的批示:“
……凉瑶簇百什
件屉内有小抽屉一件,将墙挈上着郎世宁画画片一张糊
上,其上层屉内白玉斋戒牌一件,挑出永不许配用,着
另挑玉器一件换人屉内。其配成鼻烟壶二件不成对,亦
不必用,如有成对者选二件成装,如无成对者另选别的
器皿一件成装……
”
除此之外,乾隆本人还喜欢给“玩具箱”进行
命名,比如天球合璧、琅
玕
聚、天府球琳、集琼藻、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063
清乾隆 集琼藻多宝格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玩阁、瑾瑜匣、万宝箱等。比如乾隆因为爱收藏古
董,特地将尺寸小的各式古玩收集起来,用漂亮的漆
盒搭配各种结构不同的抽屉与匣来盛装,这种盒装古
玩通称为“百什件”。当时一共组装了九盒有名字的“百
什件”,每一盒又都有不同的名字,盒内都会附上内
部所装古玩的文物清册,记载文物在盒内的位置,称
为“名色摺子”。为了收藏与搬运方便,还特别制作
造型统一的外盒,以珍贵的紫檀木镶嵌象牙花案而成,
并在盒盖上刻出名字,叫做“集琼藻”。
卷册页。工匠巧妙利用四分之一圆柱空间,交错成精
彩有趣的小格,小格中所有玉器都配有合适木座。自
右而左,可看到一、三小格采用传统木雕装饰,搭配
竹黄屉柜的概念,将玉器及书画融于其中;而二、四
小格则采用西洋镟床制作出各种装饰支柱,再以圆形
转盘方式,配有画西洋楼阁的圆弧玻璃画,让摆放的
玉器能以旋转方式呈现,故称为“转盘格子”。配合
格子大小,搭配适合的玉器,同时结合各种精湛手艺,
善于安排空间,因而形成紫檀及竹黄高低错落的小格,
呈现乾隆时期工匠的巧思,也成为宫廷陈设古玩的最
“机关重重”背后的开箱趣味
皇帝对多宝格爱不释手,不仅是因为收藏其中
的珍玩价值连城,更是因为多宝格的设计巧妙。
我们来看这只圆柱形的盒子,样子极其平凡。
但当你打开后,就会发现里面另有乾坤。
这件圆盒外壁用竹丝拼接后再黏饰缠枝番莲纹
竹黄片,并且利用机轴原理,将圆筒形盒分成四个扇
形,180°打开来可成为一字形小屏风,360°翻转后
可成为一个正方形筒状。
此格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活计档》所记“紫
檀木镶竹丝转盘格子”,当时就有要求配合木座及手
佳范例。
再看这件清乾隆时期的紫檀多宝格方匣,外表
看是个再规矩不过的方盒形,着实平平无奇,打开后
却令人惊叹。
工匠运用了“开窗”的装饰手法,一方面让人
能欣赏到书画,另一方面又使人对窗内产生期待的心
理。方盒在一一抽去隔板、推出4个扇形后,造型变
得很有流动感,加上中心圆形玉璧回旋的效果,让人
以为它会像风车一样开始转动。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如果你仔细研究,就会发
现,方匣的底座同样是一个极为精致的收纳空间,这
与现代居室设计利用地板下储物的概念如出一辙。
06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清乾隆 紫檀木镶竹丝转盘格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紫檀多宝格方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065
清乾隆 桌形木匣(外出楠木摺叠百什件桌内部)打开后内有乾坤
此外,这件名为“外出楠木折叠百什件桌”也
很有巧思。
从乾隆六年(1741年)的《活计档》可看出,
乾隆皇帝曾下令制作“外出楠木摺叠百什件桌”,对
照院藏确实是楠木矮桌或称为炕几,桌脚可拆卸,放
入桌子的大屉内,大屉内则以“百什件”形态装配,
除各类文具如笔、墨、砚、纸镇、水盛外,还有花瓶
等各种精美文玩。
将外出时可能用到的文房搭配赏玩的文物,俨
然一间自给自足的小书房。不难想象出,皇帝出游时,
若需要写字作画,把桌子架好,将内容物取出,便可
自由创作,也可赏玩文物。这种奢侈的优雅,简直艳
羡旁人啊。
多宝格内层层叠叠的机关设计,让玩家既像探
清乾隆 桌形木匣(外出楠木摺叠百什件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秘,又像解码。据说,有些设计巧妙的多宝格,让人
即使知道甚至看到格中、抽屉里或隔板旁有宝物,但
如果找不到机关就是拿不到。你的好奇心和征服欲有
没有被燃起?
如此魅力四射的多宝格,皇帝又怎能抗拒?
06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头等珍玩才能放进“多宝格”
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来看,收藏
心摸索,才能一探究竟。且每一件器物都有固定的位
在宫廷中的珍玩会被分以等级,头等收于“多宝格”,
置,错误放置会导致最终不能全部放入。要一件件拿
次等或更次等则置于“百什件”和“万宝箱”中。因
出来鉴赏,再一一复归原位,这类兼具装饰与赏玩,
此,收藏在多宝格中的都是名副其实的珍宝。
巧妙运用收、纳、藏多种变化的“箱子”,着实有趣。
如前文提到的紫檀云龙纹多宝格方盒,内藏47
(编辑/余彩霞)
件珍玩。打开方盒,顶层托盘装有从春秋战国到辽、金、
明、清时期的玉器。其中一件是战国金村风格的玉虎。
还有一件金、元时期的“春水”玉饰。装在其他空间
的,除了瓷碗、玉瓶、书画等,还有来自日本的莳绘
盒。这是日本一种特殊的漆器,在漆器上以特殊方式
装饰金银片。此外,还有西洋镶钟表宝石盒和装饰着
小巧钟表的戒指等。
难怪有专家说:多宝格所涵内容之丰富,可谓“上
下五千年,东西十万里”皆在其中。
多宝格最独特之处就在于设计,琳琅多样,精
巧无比。不论盒、匣、箱、柜,皆是一种妥善利用空
间的工艺作品,以最有限的空间,存放最多的物品;
在造型上,力求美观精巧。所以,往往一件多宝格,
箱中有盒、盒中有套匣、套匣中又有屉,辗转曲折。
但从外观上看,怎么也看不出盒内会藏着如此乾坤。
清乾隆 雕紫檀蟠龙方盒中西洋镶钟表宝石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复杂的组合逻辑,就像一个迷宫,必须耐
清乾隆 雕紫檀蟠龙方盒百什件(内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