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萤石,简介,鉴别

IT圈 admin 65浏览 0评论

2024年10月17日发(作者:表乐芸)

萤石

梁杰龙学习

萤石,又称为“氟石”,是一种钙的氟化物,因在紫外线、阴极射线照射下发出荧光而得名。萤石(Fluorite)

的"Fluor"在拉丁语中是“容易溶解”的意思。人类对萤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在古罗马

时代,人们就已用萤石来雕刻杯、碗、瓶等装饰品。在中国,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已开始选用萤

石做装饰品了。萤石在工业上用途广泛,主要用做炼钢或炼铝时的助熔剂及交通、医学等领域。

色泽鲜明的萤石可以作为宝玉石材料,因为萤石的解理发育、硬度小,所以很少用于磨制戒面,主要

用来制作珠粒、球体和雕件。颜色鲜艳、晶形好的萤石晶体或萤石晶簇可作为矿物晶体观赏石。具有明显

磷光效应的萤石,常被人们作为“夜明珠”收藏。

一、萤石的基本性质

(一) 矿物名称

萤石(Fluorite),在矿物学中属于萤石族。

(二) 化学成分

萤石的化学式为CaF2,萤石理论上含Ca51.33%,F48.67%。通常含杂质较多,Ca

常被Y和Ce等稀土元素替代(替代量较多时称为钇萤石和铈萤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

Fe2O3、Al203、Si02、沥青物质(乌灰色萤石加热时有臭味)、微量的Cl(主要是黄色萤石)、

O2、He、U、C02等。

(三) 晶系及结晶习性

萤石为等轴晶系。单晶呈立方体、

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及聚形(见图3-

2-125),立方体晶面上常出现与棱平行

的网格状条纹,集合体为粒状、晶簇状、

条带状、块状等(见图3-2-126)。

(四) 光学性质

1.颜色

纯净的萤石为无色,但因含有较多Y、Ce等元

素,造成萤石结构空位,产生色心而致色。萤石的颜

色非常丰富,除红色和黑色少见外,几乎可以看到其

他的任何颜色。常见的颜色肩\浅绿色至深绿色、蓝、

绿蓝、紫、棕、黄、粉、灰、褐、玫瑰红、深红、无色等

(见图3-2-127),且常有多种颜色共存于一块萤石之上,

构成多姿多彩的图案。颜色的多样性既与晶体缺陷、包体、

混人物有关,也与成矿温度有关。成矿温度从高至低依次是紫色一淡蓝色一绿色。

2.光泽及透明度

玻璃光泽至亚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

3.光性特征

均质体。

4.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折射率:1.434(± 0.001);双折射率:无。

5.多色性

无多色性。

6.发光性

在阴极射线下或紫外光照射下,萤石可有紫或紫红色荧光,随不同品种而异,一般具很

强的荧光。某些萤石有热发光性,即在受热的情况下(如在酒精灯上加热,或经热水浸泡,

或在太阳光下曝晒等其他方式加热)可发出磷光。另外紫色萤石具有摩擦发光的特性。

7.吸收光谱

萤石的可见光吸收谱不特征,变化较大。一旦有吸收,吸收线表现得很明显。

(五) 力学性质

1.解理

萤石有平行(1111)四组完全解理,解理面常出现三角形的解理纹。

2.硬度

摩氏硬度为4。

3.密度

3.18(+0.07,-0.18)g/cm

3

(六) 放大检查

放大检查时,可见萤石的色带(见图3-2-128),两相包体(见图3-2-129)、三相包体或

多相包体(见图3-2-130)。

(七) 特殊光学效应

有些萤石具有变色效应。

二、萤石的品种

珠宝界常按萤石的工艺用途、颜色特征和发光性来划分萤石的品种。

1.按工艺用途划分

按工艺用途可将萤石分为宝石级和玉石级两种。

(1)宝石级

单晶颗粒大、透明、颜色鲜艳、均匀或呈独特的花纹,其中以祖母绿色、葡萄紫色、紫

罗兰色为最佳。因硬度低,很少用于首饰,而多用于观赏和收藏。

(2)玉石级

为粒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半透明,单一颜色或不同颜色相间呈条带状分布,多用于雕刻

或制成工艺摆件。用于制作玉器的萤石,主要用其颜色和透明度,尤以颜色最重要。因萤石

解理发育,所制玉器以保色为主,不追求纤巧。

2.按常见颜色划分

按常见颜色可将萤石分为绿、紫、蓝色等品种。

(1)绿色萤石

蓝绿、绿、浅绿色。较常见的为晶簇。古有“软水绿晶”之说,现已不用。

(2)紫色萤石

深紫、紫,常呈条带状分布。古有“软水紫晶”之称,现已不用。

(3)蓝色萤石

灰蓝、绿蓝、浅蓝,往往表面深,中心浅。

(4)黄色萤石

橘黄至黄色,常呈条带状出现。

(5)无色萤石

无色透明至半透明,以单晶或晶簇出现。

3.特殊的萤石品种——萤石“夜明珠”

“夜明珠”又称为“隋珠”、“明月珠”、“夜光璧”,千百年

来一直被国人视为珍宝。但“夜明珠”的材料众说不一,多数

专家认为,具有磷光效应(现象)的矿物和岩石才能称为“夜明珠”。

目前已发现萤石、金刚石、方解石、白钨矿、磷灰石、锂辉石等20余种矿物在外来能量的

激发下能发出可见磷光。特别是近几年在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萤石“夜明珠”(见图

3-2-131)。

萤石“夜明珠”原石的颜色一般为墨绿色、深绿色、浅绿色、紫色等,透明一半透明。

发光性和发光的颜色、强度主要与矿物成分中含有稀土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由于矿物在

结晶的过程中稀土元素进入晶格时,形成发光中心或晶体结构存在缺陷所致。发光的颜色和

明暗与原石颜色的深浅有关,也与原石或球体的大小成正消长关系。通常绿色萤石的磷光比

紫色的强。

三、萤石与相似宝石的鉴别

萤石有可能与石英、玉髓、绿柱石相混,但只要稍加注意,则不难区分。萤石与相似宝

石的鉴别特征见表3-2-5。

四、萤石的优化处理及其鉴别

(一) 热处理

热处理在萤石中较为常见,通过加热可使暗蓝至黑色萤石变成蓝色。一般来说,这种热

处理的萤石很难鉴定,其颜色在300ºC以下的环境中是稳定的。

(二) 充填塑料或树脂

在萤石中充填塑料或树脂,其主要目的是愈合表面裂隙,使其在加工或佩戴时不至碎裂。

经充填处理的萤石的鉴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放大检查

放大检查裂隙处可见塑料或树脂。

(2)热针试验

热针测试可熔树脂和塑料并伴有辛辣气味。

(3)紫外荧光

紫外荧光观察,充填的塑料和树脂可有特征荧光。

(三) 辐照处理

无色的萤石通过辐照可产生紫色。辐照处理的萤石很不稳定,遇光就会很快褪色,因此

这种处理方法不具实用价值。

(四) 优化处理的萤石“夜明珠”

目前通过优化处理使萤石产生磷光效应的方法主要有:充填磷光粉、涂层、辐照。

1.充填磷光粉

磷光粉又称夜光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超细(1500—2000目)夜光材料,由铝酸锶、二

氧化硼和稀上元素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将本身不能发光的天然普通萤石放到磷光粉和胶的混合液中浸泡,并加热,使磷光粉沿

着解理和裂隙渗入萤石中,然后进行抛光。

经磷光粉充填的萤石,鉴定时可见其解理和裂隙发光性强,其他地方无发光性或发光性

较弱。

2.涂层

在萤石表面涂上绿色或透明的含有磷光粉的胶。其特点是能在白天较暗的条件下发出很

强的绿光或者白光,具体发光颜色是磷光粉控制的。鉴定特征如下。

1)从明亮处转移到暗处,可见发光,或在灯光的照射下就会发光。

2)表面具蜡状光泽,用手摸感觉发涩,用针扎在珠子表面感觉较软。

3.辐照

将原来没有磷光效应的萤石通过放射线辐射而使其产生磷光效应。通常可用/射线对萤

石进行辐照处理产生磷光效应,因为了射线的能量小,所以该萤石“夜明珠”没有放射性。

经γ射线辐照的萤石发光时通体均匀,磷光可以保持3个月左右。这种辐

射处理的萤石用目前的珠宝鉴定仪器尚不能明确地鉴别出来。

五、萤石的品质评价

宝石级萤石要求透明、无杂色、颜色鲜艳。

玉石级萤石集合体则要求颗粒细、致密、块度较大。

萤石观赏石则要求晶形完整、透明,颜色鲜艳,或晶簇造型好(见

图3-2-132)。

萤石“夜明珠”的品质评价最重要的因素有:磷光辉度(亮度)、颜

色及发光持续时间的长短。另外还要求萤石颜色纯净单一、透明或半透

明、矿物晶体或块体完整、瑕疵少、有一定的耐久性。

六、萤石的产状、产地简介

萤石是一种多成因的矿物,主要产于热液矿床中。无色透明的萤石晶体产于花岗伟晶岩

或萤石脉的晶洞中。

据探测,世界萤石总储量约9.35x l08t。世界宝石级萤石主要分布于美国、哥伦比亚、

加拿大,英国、纳米比亚,以及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俄罗斯、

西班牙、澳大利亚、南非、墨西哥等地。

中国是世界上萤石矿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占世界萤石储量的35%。各个省区几乎都找

到了萤石资源,其中宝石级萤石主要分布于湖南、浙江、内蒙古、河北、福建、江西、广

西、贵州、新疆等地。中国的萤石矿床主要产于火山岩和硅酸盐岩中,少部分产于沉积碳

酸盐岩中。

2024年10月17日发(作者:表乐芸)

萤石

梁杰龙学习

萤石,又称为“氟石”,是一种钙的氟化物,因在紫外线、阴极射线照射下发出荧光而得名。萤石(Fluorite)

的"Fluor"在拉丁语中是“容易溶解”的意思。人类对萤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在古罗马

时代,人们就已用萤石来雕刻杯、碗、瓶等装饰品。在中国,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已开始选用萤

石做装饰品了。萤石在工业上用途广泛,主要用做炼钢或炼铝时的助熔剂及交通、医学等领域。

色泽鲜明的萤石可以作为宝玉石材料,因为萤石的解理发育、硬度小,所以很少用于磨制戒面,主要

用来制作珠粒、球体和雕件。颜色鲜艳、晶形好的萤石晶体或萤石晶簇可作为矿物晶体观赏石。具有明显

磷光效应的萤石,常被人们作为“夜明珠”收藏。

一、萤石的基本性质

(一) 矿物名称

萤石(Fluorite),在矿物学中属于萤石族。

(二) 化学成分

萤石的化学式为CaF2,萤石理论上含Ca51.33%,F48.67%。通常含杂质较多,Ca

常被Y和Ce等稀土元素替代(替代量较多时称为钇萤石和铈萤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

Fe2O3、Al203、Si02、沥青物质(乌灰色萤石加热时有臭味)、微量的Cl(主要是黄色萤石)、

O2、He、U、C02等。

(三) 晶系及结晶习性

萤石为等轴晶系。单晶呈立方体、

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及聚形(见图3-

2-125),立方体晶面上常出现与棱平行

的网格状条纹,集合体为粒状、晶簇状、

条带状、块状等(见图3-2-126)。

(四) 光学性质

1.颜色

纯净的萤石为无色,但因含有较多Y、Ce等元

素,造成萤石结构空位,产生色心而致色。萤石的颜

色非常丰富,除红色和黑色少见外,几乎可以看到其

他的任何颜色。常见的颜色肩\浅绿色至深绿色、蓝、

绿蓝、紫、棕、黄、粉、灰、褐、玫瑰红、深红、无色等

(见图3-2-127),且常有多种颜色共存于一块萤石之上,

构成多姿多彩的图案。颜色的多样性既与晶体缺陷、包体、

混人物有关,也与成矿温度有关。成矿温度从高至低依次是紫色一淡蓝色一绿色。

2.光泽及透明度

玻璃光泽至亚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

3.光性特征

均质体。

4.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折射率:1.434(± 0.001);双折射率:无。

5.多色性

无多色性。

6.发光性

在阴极射线下或紫外光照射下,萤石可有紫或紫红色荧光,随不同品种而异,一般具很

强的荧光。某些萤石有热发光性,即在受热的情况下(如在酒精灯上加热,或经热水浸泡,

或在太阳光下曝晒等其他方式加热)可发出磷光。另外紫色萤石具有摩擦发光的特性。

7.吸收光谱

萤石的可见光吸收谱不特征,变化较大。一旦有吸收,吸收线表现得很明显。

(五) 力学性质

1.解理

萤石有平行(1111)四组完全解理,解理面常出现三角形的解理纹。

2.硬度

摩氏硬度为4。

3.密度

3.18(+0.07,-0.18)g/cm

3

(六) 放大检查

放大检查时,可见萤石的色带(见图3-2-128),两相包体(见图3-2-129)、三相包体或

多相包体(见图3-2-130)。

(七) 特殊光学效应

有些萤石具有变色效应。

二、萤石的品种

珠宝界常按萤石的工艺用途、颜色特征和发光性来划分萤石的品种。

1.按工艺用途划分

按工艺用途可将萤石分为宝石级和玉石级两种。

(1)宝石级

单晶颗粒大、透明、颜色鲜艳、均匀或呈独特的花纹,其中以祖母绿色、葡萄紫色、紫

罗兰色为最佳。因硬度低,很少用于首饰,而多用于观赏和收藏。

(2)玉石级

为粒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半透明,单一颜色或不同颜色相间呈条带状分布,多用于雕刻

或制成工艺摆件。用于制作玉器的萤石,主要用其颜色和透明度,尤以颜色最重要。因萤石

解理发育,所制玉器以保色为主,不追求纤巧。

2.按常见颜色划分

按常见颜色可将萤石分为绿、紫、蓝色等品种。

(1)绿色萤石

蓝绿、绿、浅绿色。较常见的为晶簇。古有“软水绿晶”之说,现已不用。

(2)紫色萤石

深紫、紫,常呈条带状分布。古有“软水紫晶”之称,现已不用。

(3)蓝色萤石

灰蓝、绿蓝、浅蓝,往往表面深,中心浅。

(4)黄色萤石

橘黄至黄色,常呈条带状出现。

(5)无色萤石

无色透明至半透明,以单晶或晶簇出现。

3.特殊的萤石品种——萤石“夜明珠”

“夜明珠”又称为“隋珠”、“明月珠”、“夜光璧”,千百年

来一直被国人视为珍宝。但“夜明珠”的材料众说不一,多数

专家认为,具有磷光效应(现象)的矿物和岩石才能称为“夜明珠”。

目前已发现萤石、金刚石、方解石、白钨矿、磷灰石、锂辉石等20余种矿物在外来能量的

激发下能发出可见磷光。特别是近几年在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萤石“夜明珠”(见图

3-2-131)。

萤石“夜明珠”原石的颜色一般为墨绿色、深绿色、浅绿色、紫色等,透明一半透明。

发光性和发光的颜色、强度主要与矿物成分中含有稀土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由于矿物在

结晶的过程中稀土元素进入晶格时,形成发光中心或晶体结构存在缺陷所致。发光的颜色和

明暗与原石颜色的深浅有关,也与原石或球体的大小成正消长关系。通常绿色萤石的磷光比

紫色的强。

三、萤石与相似宝石的鉴别

萤石有可能与石英、玉髓、绿柱石相混,但只要稍加注意,则不难区分。萤石与相似宝

石的鉴别特征见表3-2-5。

四、萤石的优化处理及其鉴别

(一) 热处理

热处理在萤石中较为常见,通过加热可使暗蓝至黑色萤石变成蓝色。一般来说,这种热

处理的萤石很难鉴定,其颜色在300ºC以下的环境中是稳定的。

(二) 充填塑料或树脂

在萤石中充填塑料或树脂,其主要目的是愈合表面裂隙,使其在加工或佩戴时不至碎裂。

经充填处理的萤石的鉴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放大检查

放大检查裂隙处可见塑料或树脂。

(2)热针试验

热针测试可熔树脂和塑料并伴有辛辣气味。

(3)紫外荧光

紫外荧光观察,充填的塑料和树脂可有特征荧光。

(三) 辐照处理

无色的萤石通过辐照可产生紫色。辐照处理的萤石很不稳定,遇光就会很快褪色,因此

这种处理方法不具实用价值。

(四) 优化处理的萤石“夜明珠”

目前通过优化处理使萤石产生磷光效应的方法主要有:充填磷光粉、涂层、辐照。

1.充填磷光粉

磷光粉又称夜光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超细(1500—2000目)夜光材料,由铝酸锶、二

氧化硼和稀上元素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将本身不能发光的天然普通萤石放到磷光粉和胶的混合液中浸泡,并加热,使磷光粉沿

着解理和裂隙渗入萤石中,然后进行抛光。

经磷光粉充填的萤石,鉴定时可见其解理和裂隙发光性强,其他地方无发光性或发光性

较弱。

2.涂层

在萤石表面涂上绿色或透明的含有磷光粉的胶。其特点是能在白天较暗的条件下发出很

强的绿光或者白光,具体发光颜色是磷光粉控制的。鉴定特征如下。

1)从明亮处转移到暗处,可见发光,或在灯光的照射下就会发光。

2)表面具蜡状光泽,用手摸感觉发涩,用针扎在珠子表面感觉较软。

3.辐照

将原来没有磷光效应的萤石通过放射线辐射而使其产生磷光效应。通常可用/射线对萤

石进行辐照处理产生磷光效应,因为了射线的能量小,所以该萤石“夜明珠”没有放射性。

经γ射线辐照的萤石发光时通体均匀,磷光可以保持3个月左右。这种辐

射处理的萤石用目前的珠宝鉴定仪器尚不能明确地鉴别出来。

五、萤石的品质评价

宝石级萤石要求透明、无杂色、颜色鲜艳。

玉石级萤石集合体则要求颗粒细、致密、块度较大。

萤石观赏石则要求晶形完整、透明,颜色鲜艳,或晶簇造型好(见

图3-2-132)。

萤石“夜明珠”的品质评价最重要的因素有:磷光辉度(亮度)、颜

色及发光持续时间的长短。另外还要求萤石颜色纯净单一、透明或半透

明、矿物晶体或块体完整、瑕疵少、有一定的耐久性。

六、萤石的产状、产地简介

萤石是一种多成因的矿物,主要产于热液矿床中。无色透明的萤石晶体产于花岗伟晶岩

或萤石脉的晶洞中。

据探测,世界萤石总储量约9.35x l08t。世界宝石级萤石主要分布于美国、哥伦比亚、

加拿大,英国、纳米比亚,以及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俄罗斯、

西班牙、澳大利亚、南非、墨西哥等地。

中国是世界上萤石矿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占世界萤石储量的35%。各个省区几乎都找

到了萤石资源,其中宝石级萤石主要分布于湖南、浙江、内蒙古、河北、福建、江西、广

西、贵州、新疆等地。中国的萤石矿床主要产于火山岩和硅酸盐岩中,少部分产于沉积碳

酸盐岩中。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