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承工:软件的IT变革 VMware独领风骚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这是VMware公司之前提出的未来战略,在过去几年,VMware已经逐渐实现了软件定义的服务器,未来将重点放在网络和存储之中。同时,在今年的EMC World大会上,EMC首次提出了“软件定义存储”,这与VMware的战略可谓一脉相承。那么EMC与VMware这两家IT领头羊将如何用软件定义IT未来呢?VMware 全球高级研发副总裁范承工将为我们一一解惑,以下为范承工演讲全文(有删改):
范承工: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我是范承工,现在在VMware负责定义软件定义存储与数据研发工作,过去6年我也在EMC工作,负责创建了EMC及VMware中国研发中心,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在北京和大家分享我们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最新的成果。
刚才叶成辉跟大家分享了所谓的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平台的概念,这张图展示的是所谓的第二代平台,第二代平台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作为后端,而前端是以PC与工作站为主的操作模式,我们过去二十年里非常熟悉的是这种模式。我们所谓的计算机科学、我们受的教育也是这么一个模式。
但是在过去的五年之中,这个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首先是移动对这个模式的冲击。比如说我过去一直做存储的,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网络存储解决了很好的企业里的文件、信息分享的工作,我可以在第二代平台上通过任何一台PC或者任何一台工作站都可以访问到我想要访问的文件,但是在今天传统的网络存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文件分享的需求。
首先我作为一个企业员工,我工作可能不只是在公司、不只是在防火墙背后,我有可能在家里或在飞机场各个地方想要访问我想要访问的文件。第二我可能不只是从我的笔记本电脑或者PC机上访问我的文件,很可能从我智能手机、手表等等各种各样的器件上访问我的文件。所以第三代平台需求就是从任何地方、从任何接触点都能够访问到我能访问的信息,这对存储对数据中心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个对它的冲击是云的产生,随着互联网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平台,特别是对于消费者的平台都是通过互联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而怎么使大型企业政府服务商也能把这种模式运用到他的企业中去,这是非常大的难题,所以怎么样有新型云架构数据中心服务于各种各样的包括手机、iPad、PC各种终端,这就是第三代平台,尤其是第三代平台基础架构怎么样实现。
而VMware公司,或者说包括VMware公司在内的EMC大家庭,我们致力于建立第三代平台的基础架构。以下三十分钟我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VMware所做的工作。
服务器虚拟化实际上就是软件定义的服务器,在这之前大家接触的都是硬件服务器,硬件服务器要起一个应用需要买一台新的机器,自从服务器虚拟化这个产生以后,服务器不仅是一个物理的概念也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它把虚拟概念做成抽象化、池化、自动化,每产生一个新应用的时候,很多时候不需要再买一台新的服务器,而只需要一个虚拟服务器就可以帮你部署一个新的存储。而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就是在服务器虚拟上的一个概念延伸,我们不仅希望能够把服务器用软件来定义,而我们希望能够把这样的功能推广到网络、推广到存储、推广到数据中心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以虚拟化软件来起家,现在把它延伸到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而且把它延伸到不仅是在企业内部的私有云,而且是企业外部的公有云,加在一起私有云和公有云就是混合云的概念,能够把软件数据中心不仅提供给企业客户,也能够提供给服务商伙伴,也能够以我们自己公司能够运行这样的服务来为我们企业客户服务。而光有后端数据中心还不够,我们要非常好地能够对终端进行衔接,希望对新一代智能手机、iPad以及新兴的终端,也能对他们有很好的服务。这是我们VMware三个注重点,就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混合云和我们终端计算的管理。
说到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在VMware公司经常提到一个字就是旅程,或者说唐僧西天取经的这么一个旅程。我们知道从现在硬件数据中心转化到软件的数据中心,如刚才的叶成辉先生说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旅程。就好像服务器的虚拟化也经历了十几年的旅程,这个旅程基本上会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怎么样把服务器可以虚拟化,可以通过使一台物理机变成多台虚拟机,这样做到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利用率,节省了开支,这是用户看到虚拟化的第一个好处。而在这之后就可以利用智能软件进行非常好的自动化,通过动态迁移可以使得你的虚拟机同不同物理机进行迁移。所以在抽象化、池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自动化。第三步可以通过虚拟架构把IT的基础设施以服务化的形式提供给内部客户,可以使IT服务化的形式服务公司内部各个部门,所以这是虚拟化服务器旅程的三个阶段。而很多客户在过去十几年伴随着我们进行了这个旅程,2008年大概有47%新的应用程序是在虚拟环境里产生,这个数字到去年已经达到了71%,我们的愿景是在将来接近90%到100%的虚拟化的百分比。回到十年以前这个百分比是非常小的1%、2%,所以软件服务器我们是经历了非常长的一个旅程。
我们相信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也是一个同样巨大的机会,或者更加巨大的机会,但是这个旅程也是非常艰难而漫长的旅程,但是我们有信心我们也有决心能够和我们的客户一起参加这个旅程。不仅把服务器能够软件化,而且逐渐的把网络、存储都能以软件的形式提供给客户。所以如果把虚拟化的原则应用到整个数据中心会是怎么样?大家知道服务器的市场大约全球是一百亿美元的规模,而VMware通过提供给客户在这个市场的价值,成为了一个市值三百多亿美元的非常成功的公司,而如果我们能够帮助我们客户实现整个数据中心软件化的话,这个市场规模比起服务器来说大了六七倍,大约是六百到七百亿美元的规模,而我们相信我们给客户带来的价值也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这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有非常高的热情和客户携手踏上这个旅程。
刚才提到软件定义数据化或者数据中心的虚拟化主要拆分成三个概念,抽象化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现在的数据中心无论是服务器或者存储,或者网络,越来越多是基础的X86的架构,X86的芯片已经越来越多在数据中心中取代特殊芯片,一旦在硬件基础上达到了统一,那么就有可能把具体的功能,无论是计算还是存储还是网络都可以进行抽象化的工作,而一旦抽象化就可以变成一个池子,这样就可以使得整个资源率得到提升,这个基础上再做到自动化的功能。现在中心有很多孤立的岛屿,为不同的应用、为不同的部门,它的硬件系统很多时候是一座一座并没有连接的岛屿,而这些岛屿造成的效果就是资源的浪费,而不是非常好地利用。通过软件数据中心,大家可以把它横向变成计算的池子,变成内存的池子、变成存储的池子,变成网络的池子,这样就可以使它的资源做到更好的利用,然后可以使它成为一个一个的我们叫做VDC,变成一个一个小的虚拟的数据中心。这每一个虚拟数据中心中包含了计算、存储以及网络所有功能,而这些虚拟数据中心和物理架构上可以有一个非常动态的,我今天虚拟数据中心可能用10%的资源,但是明天数据提升可能就用到20—30%的资源,我们通过虚拟数据中心的实现可以使云计算上很多好处提供给企业级的客户。
刚才提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中主要有三大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学计算机的时候经常学到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的三大组成部分。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服务器虚拟化,这是IDC和Gariner两家的调查数据,调查方式不同但是产生了同样一个趋势,就是X86负载的虚拟化百分比逐年提升,从40—50%逐年提升到现在的70—80%,而X86总的工作量,不只是新的应用程序工作量,而是现在所有应用工作程序的服务量也在逐渐的往虚拟化方面迁移。这个数据,大家看到在不久的将来虚拟化工作负载会高于物理机工作负载。大家可能说现在数据已经百分之六七十了,为什么到将来才会交叉?这是因为我们数的并不是虚拟机相对物理机的数量,而是数的所有物理机的数量,因为一台物理机上可以有很多台虚拟机,还是有更多的物理机器未经过虚拟化对应用进行支持,所以现在还有很多资源没有完全进行了虚拟化最好的利用,我们能够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除了物理和虚拟的比例之外,在服务器虚拟化上还有三个主要的成长的引擎,一个是我们的新兴市场和新的客户,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有很多新兴的国家,他们在服务器虚拟化上的增长还是非常之快,这也是VMware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第二还有很多的虚拟化的传统工作负载,还有很多虚拟化的工作需要做。第三有很多新一代应用程序,包括云的应用程序、包括大数据的应用程序,这些很多新兴应用程序还没有很完善在虚拟化平台上运转,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使得这些程序在虚拟化平台上很好地部署。由于这三项工作,我们到2016年有成倍的虚拟机数成长,所以已经在相对成熟的服务器虚拟化市场上我们还有很高的增长空间。
而网络和存储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崭新的机会,网络虚拟化最先出现的SDA,它最初的概念是open Flow,全世界很多服务商利用很多网络大型公司已经开始以NS为基础在进行,现在的网络都是以物理交换机进行它的调配,随着新兴应用的产生、随着云的产生、随着更复杂网络拓扑、网络结构的改变,很多时候物理网络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应用的需求,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对虚拟网络有非常细的细分、有非常动态的变化。这个时候用软件用规则驱使的软件来对它进行更好的大规模分布式的管理,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有软件定义的网络。用硬件定义的网络资源调配速度慢、放置移动受限制,而软件定义的网络能够完全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得第二层、第三层的网络都能够动态进行改变,它只是最底层文件包或者数据包的传动,通过硬件来实现,具体怎么样来传输完全由软件来控制,这样就可以得到以任何位置进行任何工作负载,能够使得运营更加高效。而VMware的内核里有很多虚拟网络技术,我们今年发布的是把VMware内部网络技术和NSX结合,合起来产生新的网络产品叫做网络安全软件集成。这个NSX不仅服务于VMware虚拟化环境,也很好服务于Open stack的环境。刚才提到的服务器、网络,下一个就是存储,VMware和EMC公司在软件定义的存储上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它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存储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将来我们大家知道是一个以数据为王的时代,前天和客户交流,大家谈到什么是大数据,过去我们以更多技术语言描绘大数据,它的数据规模很大、数据流量很多、数据要求时间非常快,但是大数据不仅是技术上的大,很大意义上不是大数据而是数据大。将来的IT架构可能以数据为中心、以数据为大的架构,这样数据增长就非常快。2011—2015年之间会有9倍数据增长,硬件功能也有很高的提升,刚才叶成辉介绍的在存储里面由于闪存的出现、新技术的出现对硬件架构也有新的变革。同时一些应用对存储有更新的要求,包括产生的大数据架构,对于存储的需求会有成倍的上升,这样一个架构上客户需要得到的是第一能够从已有的磁盘阵列中、已有存储产品中怎么样能够获得更好的价值,更加能够把它变成抽象化、池化、自动化的管理。我们也看到它有很多服务器或者是已经标准化的计算与存储架构,也希望开始尝试能不能像这些大型互联网的数据中心一样只通过软件在这些服务器上就能提供比较先进比较可靠的企业级的存储技术,怎么样能够利用这些价格比较低的所谓大宗商品型的服务器提供存储的功能。而无论你是用存储的阵列还是通过软件实现的存储功能,都能够通过软件很好地管理起来,能够使用户非常容易的在SAL的基础上生成自动的存储为用户的应用进行服务。EMC今年发布了一个产品Viper,叫软件定义管理存储,VMware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我们今年也会有更多存储产品问世。
和刚才网络定义可能非常接近,如果没有软件定义的存储的话,现有的环境可能客户会感觉到资源调配的速度、它的灵活性、它的自动化可能都有上升的空间,然后通过软件定义的存储我们可以逐步解决这样的问题,软件定义存储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我们把它叫做Storage hypervisor,它可以进行软件化的切分自动化的管理,这方面的工作VMware不是从今天才开始,从十年前我们第一代就为我们的虚拟机提供了这个功能,过去十年我们对它进行各方面的改进,现在可以直接接在服务器上,可以把虚拟硬盘放在这些硬件存储上,而这些虚拟硬盘可以服务于虚拟机的工作,而且可以进行动态的迁移。我们还有一个新的着力点,就是基于软件的存储阵列,我们现在和Islon公司合作,我们以软件的形式提供一个可扩展的产品,通过软件的形式架在普通服务器上提供非常可靠的存储服务的例子。我们是EMC非常强劲的可靠的存储技术加上Vsphere的技术给客户提供一个非常可靠的灵活的选择。我们还会有最新的明年发布的vVols功能,使得存储阵列更加智能,可以由不同的存储不同的服务。基于软件阵列,去年VMware宣布了研发,通过不同服务器上的硬盘通过智能软件结合起来变成虚拟阵列,然后应用在虚拟硬盘的存储点,在这个SAN上客户可以享受到过去的存储功能,我们和Islon准备退出把NAS功能提供给客户,把新型的Object的功能提供给客户,所以客户可以通过软件的形式达到SAN、NAS和Object的功能。这是对软件数据定义中心的介绍,我们刚才提到混合云是把软件数据定义中心不仅利用在私有云、利用在企业自己的数据中心中,而且怎么样延伸到公共云,通过网络定义安全使公共云好像是虚拟的私有云,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地盘一样,无需安全上的顾虑。底层的云基础架构使统一的基础架构,使得一个应用可以在私有云和公有云进行非常自动的无缝迁移。通过统一的管理和流程编排形态,通过统一网络、统一安全模式使得公有云和私有云连成一体。无论是用私有软件还有公有云的服务我们都有一个支持电话,真正为客户提供混合云的技术。
在VMware今年可以说是我们的混合云年,有很多重要的里程碑,5月21号,就是过去的两个星期前我们正式发布了VMware自己品牌的混合云的服务,这个服务6月份就有第一批客户。传统客户对于我们混合云服务有非常好的反响,截止到今天已经有六千个企业已经报名,使得他们的私有云和公有云可以无缝连接,这在传统的亚马逊、Google或者阿里云这样的定义有所不同。传统的公有云大多以中小企业作为起始点,这些比较小的公司可能不想有自己的数据中心,首先把他的应用放在公有云上。而我们公有云以大型企业作为我们的起始点,混合云作为开始点,我们的客户都是本身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公有云是他数据中心的延伸,而且有非常好的网络安全的支持,使得他们不会担心和其他客户混在一起。我们会提供两种模式,一种是物理隔离的模式,可以使不同企业的云端有物理层的客户之间的隔离,也可以通过虚拟隔离的形式通过虚拟层使客户之间进行完全隔离,这就打消了很多大企业利用公有云的基础顾虑,使得他可以更加放心地把自己的应用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移动。
光提到数据中心和私有云公有云结合在一起的混合云,这只是我们三足鼎立中的两个脚,第三个脚是怎么样使我们的数据中心对于终端进行更好的支持和服务。大家知道在第二代中PC是我们主要的终端,可能业界有很多包括微软、Ctrix给企业提供很好的终端管理软件,我们现在进入后PC时代,各个不同的终端,怎么在新型终端中对于智能终端以及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到的各种终端,怎么样进行更加统一的管理。不只是对这些器件进行管理,而是对使用这些器件的人提供更多的价值。比如说在一个企业内工作的职员,怎么样更好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器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应用,这些应用有些是在企业私有云中,有些可能是在公有云中。我作为VMware的雇员之一已经用了三十多个不同的Saas提供的服务,很多是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应用,即使这样也要对它进行很好的管理,不能什么人都可以查我的工资单我的HR的信息,这时候我们推出了×管理平台,它可以在数据中心应用、公有的应用,我们还可以对你的文件进行管理,无论是什么器件还是在什么地方都能够访问到你想要访问的文件,都能够访问到你想要访问的应用数据,这样就使得未来移动的时代,对于你用各种各样器件,旅行中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有最新的应用和分享。这是基于云后端基础上对于终端进行很好的应用管理以及数据管理的服务,这也是我们现在在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第三代平台的世界里,在后端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作为它的基础,通过混合云的形式提供给我们的企业客户,对企业客户中的所有用户,无论你用什么样的终端都能够进行很好的统一管理,而不会损失现代企业所要达到的安全上的任何的顾虑,而能够进入新的云的移动的时代。这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基本介绍,谢谢大家。
范承工:软件的IT变革 VMware独领风骚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这是VMware公司之前提出的未来战略,在过去几年,VMware已经逐渐实现了软件定义的服务器,未来将重点放在网络和存储之中。同时,在今年的EMC World大会上,EMC首次提出了“软件定义存储”,这与VMware的战略可谓一脉相承。那么EMC与VMware这两家IT领头羊将如何用软件定义IT未来呢?VMware 全球高级研发副总裁范承工将为我们一一解惑,以下为范承工演讲全文(有删改):
范承工: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我是范承工,现在在VMware负责定义软件定义存储与数据研发工作,过去6年我也在EMC工作,负责创建了EMC及VMware中国研发中心,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在北京和大家分享我们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最新的成果。
刚才叶成辉跟大家分享了所谓的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平台的概念,这张图展示的是所谓的第二代平台,第二代平台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作为后端,而前端是以PC与工作站为主的操作模式,我们过去二十年里非常熟悉的是这种模式。我们所谓的计算机科学、我们受的教育也是这么一个模式。
但是在过去的五年之中,这个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首先是移动对这个模式的冲击。比如说我过去一直做存储的,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网络存储解决了很好的企业里的文件、信息分享的工作,我可以在第二代平台上通过任何一台PC或者任何一台工作站都可以访问到我想要访问的文件,但是在今天传统的网络存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文件分享的需求。
首先我作为一个企业员工,我工作可能不只是在公司、不只是在防火墙背后,我有可能在家里或在飞机场各个地方想要访问我想要访问的文件。第二我可能不只是从我的笔记本电脑或者PC机上访问我的文件,很可能从我智能手机、手表等等各种各样的器件上访问我的文件。所以第三代平台需求就是从任何地方、从任何接触点都能够访问到我能访问的信息,这对存储对数据中心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个对它的冲击是云的产生,随着互联网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平台,特别是对于消费者的平台都是通过互联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而怎么使大型企业政府服务商也能把这种模式运用到他的企业中去,这是非常大的难题,所以怎么样有新型云架构数据中心服务于各种各样的包括手机、iPad、PC各种终端,这就是第三代平台,尤其是第三代平台基础架构怎么样实现。
而VMware公司,或者说包括VMware公司在内的EMC大家庭,我们致力于建立第三代平台的基础架构。以下三十分钟我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VMware所做的工作。
服务器虚拟化实际上就是软件定义的服务器,在这之前大家接触的都是硬件服务器,硬件服务器要起一个应用需要买一台新的机器,自从服务器虚拟化这个产生以后,服务器不仅是一个物理的概念也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它把虚拟概念做成抽象化、池化、自动化,每产生一个新应用的时候,很多时候不需要再买一台新的服务器,而只需要一个虚拟服务器就可以帮你部署一个新的存储。而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就是在服务器虚拟上的一个概念延伸,我们不仅希望能够把服务器用软件来定义,而我们希望能够把这样的功能推广到网络、推广到存储、推广到数据中心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以虚拟化软件来起家,现在把它延伸到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而且把它延伸到不仅是在企业内部的私有云,而且是企业外部的公有云,加在一起私有云和公有云就是混合云的概念,能够把软件数据中心不仅提供给企业客户,也能够提供给服务商伙伴,也能够以我们自己公司能够运行这样的服务来为我们企业客户服务。而光有后端数据中心还不够,我们要非常好地能够对终端进行衔接,希望对新一代智能手机、iPad以及新兴的终端,也能对他们有很好的服务。这是我们VMware三个注重点,就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混合云和我们终端计算的管理。
说到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在VMware公司经常提到一个字就是旅程,或者说唐僧西天取经的这么一个旅程。我们知道从现在硬件数据中心转化到软件的数据中心,如刚才的叶成辉先生说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旅程。就好像服务器的虚拟化也经历了十几年的旅程,这个旅程基本上会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怎么样把服务器可以虚拟化,可以通过使一台物理机变成多台虚拟机,这样做到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利用率,节省了开支,这是用户看到虚拟化的第一个好处。而在这之后就可以利用智能软件进行非常好的自动化,通过动态迁移可以使得你的虚拟机同不同物理机进行迁移。所以在抽象化、池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自动化。第三步可以通过虚拟架构把IT的基础设施以服务化的形式提供给内部客户,可以使IT服务化的形式服务公司内部各个部门,所以这是虚拟化服务器旅程的三个阶段。而很多客户在过去十几年伴随着我们进行了这个旅程,2008年大概有47%新的应用程序是在虚拟环境里产生,这个数字到去年已经达到了71%,我们的愿景是在将来接近90%到100%的虚拟化的百分比。回到十年以前这个百分比是非常小的1%、2%,所以软件服务器我们是经历了非常长的一个旅程。
我们相信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也是一个同样巨大的机会,或者更加巨大的机会,但是这个旅程也是非常艰难而漫长的旅程,但是我们有信心我们也有决心能够和我们的客户一起参加这个旅程。不仅把服务器能够软件化,而且逐渐的把网络、存储都能以软件的形式提供给客户。所以如果把虚拟化的原则应用到整个数据中心会是怎么样?大家知道服务器的市场大约全球是一百亿美元的规模,而VMware通过提供给客户在这个市场的价值,成为了一个市值三百多亿美元的非常成功的公司,而如果我们能够帮助我们客户实现整个数据中心软件化的话,这个市场规模比起服务器来说大了六七倍,大约是六百到七百亿美元的规模,而我们相信我们给客户带来的价值也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这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有非常高的热情和客户携手踏上这个旅程。
刚才提到软件定义数据化或者数据中心的虚拟化主要拆分成三个概念,抽象化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现在的数据中心无论是服务器或者存储,或者网络,越来越多是基础的X86的架构,X86的芯片已经越来越多在数据中心中取代特殊芯片,一旦在硬件基础上达到了统一,那么就有可能把具体的功能,无论是计算还是存储还是网络都可以进行抽象化的工作,而一旦抽象化就可以变成一个池子,这样就可以使得整个资源率得到提升,这个基础上再做到自动化的功能。现在中心有很多孤立的岛屿,为不同的应用、为不同的部门,它的硬件系统很多时候是一座一座并没有连接的岛屿,而这些岛屿造成的效果就是资源的浪费,而不是非常好地利用。通过软件数据中心,大家可以把它横向变成计算的池子,变成内存的池子、变成存储的池子,变成网络的池子,这样就可以使它的资源做到更好的利用,然后可以使它成为一个一个的我们叫做VDC,变成一个一个小的虚拟的数据中心。这每一个虚拟数据中心中包含了计算、存储以及网络所有功能,而这些虚拟数据中心和物理架构上可以有一个非常动态的,我今天虚拟数据中心可能用10%的资源,但是明天数据提升可能就用到20—30%的资源,我们通过虚拟数据中心的实现可以使云计算上很多好处提供给企业级的客户。
刚才提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中主要有三大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学计算机的时候经常学到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的三大组成部分。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服务器虚拟化,这是IDC和Gariner两家的调查数据,调查方式不同但是产生了同样一个趋势,就是X86负载的虚拟化百分比逐年提升,从40—50%逐年提升到现在的70—80%,而X86总的工作量,不只是新的应用程序工作量,而是现在所有应用工作程序的服务量也在逐渐的往虚拟化方面迁移。这个数据,大家看到在不久的将来虚拟化工作负载会高于物理机工作负载。大家可能说现在数据已经百分之六七十了,为什么到将来才会交叉?这是因为我们数的并不是虚拟机相对物理机的数量,而是数的所有物理机的数量,因为一台物理机上可以有很多台虚拟机,还是有更多的物理机器未经过虚拟化对应用进行支持,所以现在还有很多资源没有完全进行了虚拟化最好的利用,我们能够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除了物理和虚拟的比例之外,在服务器虚拟化上还有三个主要的成长的引擎,一个是我们的新兴市场和新的客户,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有很多新兴的国家,他们在服务器虚拟化上的增长还是非常之快,这也是VMware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第二还有很多的虚拟化的传统工作负载,还有很多虚拟化的工作需要做。第三有很多新一代应用程序,包括云的应用程序、包括大数据的应用程序,这些很多新兴应用程序还没有很完善在虚拟化平台上运转,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使得这些程序在虚拟化平台上很好地部署。由于这三项工作,我们到2016年有成倍的虚拟机数成长,所以已经在相对成熟的服务器虚拟化市场上我们还有很高的增长空间。
而网络和存储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崭新的机会,网络虚拟化最先出现的SDA,它最初的概念是open Flow,全世界很多服务商利用很多网络大型公司已经开始以NS为基础在进行,现在的网络都是以物理交换机进行它的调配,随着新兴应用的产生、随着云的产生、随着更复杂网络拓扑、网络结构的改变,很多时候物理网络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应用的需求,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对虚拟网络有非常细的细分、有非常动态的变化。这个时候用软件用规则驱使的软件来对它进行更好的大规模分布式的管理,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有软件定义的网络。用硬件定义的网络资源调配速度慢、放置移动受限制,而软件定义的网络能够完全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得第二层、第三层的网络都能够动态进行改变,它只是最底层文件包或者数据包的传动,通过硬件来实现,具体怎么样来传输完全由软件来控制,这样就可以得到以任何位置进行任何工作负载,能够使得运营更加高效。而VMware的内核里有很多虚拟网络技术,我们今年发布的是把VMware内部网络技术和NSX结合,合起来产生新的网络产品叫做网络安全软件集成。这个NSX不仅服务于VMware虚拟化环境,也很好服务于Open stack的环境。刚才提到的服务器、网络,下一个就是存储,VMware和EMC公司在软件定义的存储上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它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存储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将来我们大家知道是一个以数据为王的时代,前天和客户交流,大家谈到什么是大数据,过去我们以更多技术语言描绘大数据,它的数据规模很大、数据流量很多、数据要求时间非常快,但是大数据不仅是技术上的大,很大意义上不是大数据而是数据大。将来的IT架构可能以数据为中心、以数据为大的架构,这样数据增长就非常快。2011—2015年之间会有9倍数据增长,硬件功能也有很高的提升,刚才叶成辉介绍的在存储里面由于闪存的出现、新技术的出现对硬件架构也有新的变革。同时一些应用对存储有更新的要求,包括产生的大数据架构,对于存储的需求会有成倍的上升,这样一个架构上客户需要得到的是第一能够从已有的磁盘阵列中、已有存储产品中怎么样能够获得更好的价值,更加能够把它变成抽象化、池化、自动化的管理。我们也看到它有很多服务器或者是已经标准化的计算与存储架构,也希望开始尝试能不能像这些大型互联网的数据中心一样只通过软件在这些服务器上就能提供比较先进比较可靠的企业级的存储技术,怎么样能够利用这些价格比较低的所谓大宗商品型的服务器提供存储的功能。而无论你是用存储的阵列还是通过软件实现的存储功能,都能够通过软件很好地管理起来,能够使用户非常容易的在SAL的基础上生成自动的存储为用户的应用进行服务。EMC今年发布了一个产品Viper,叫软件定义管理存储,VMware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我们今年也会有更多存储产品问世。
和刚才网络定义可能非常接近,如果没有软件定义的存储的话,现有的环境可能客户会感觉到资源调配的速度、它的灵活性、它的自动化可能都有上升的空间,然后通过软件定义的存储我们可以逐步解决这样的问题,软件定义存储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我们把它叫做Storage hypervisor,它可以进行软件化的切分自动化的管理,这方面的工作VMware不是从今天才开始,从十年前我们第一代就为我们的虚拟机提供了这个功能,过去十年我们对它进行各方面的改进,现在可以直接接在服务器上,可以把虚拟硬盘放在这些硬件存储上,而这些虚拟硬盘可以服务于虚拟机的工作,而且可以进行动态的迁移。我们还有一个新的着力点,就是基于软件的存储阵列,我们现在和Islon公司合作,我们以软件的形式提供一个可扩展的产品,通过软件的形式架在普通服务器上提供非常可靠的存储服务的例子。我们是EMC非常强劲的可靠的存储技术加上Vsphere的技术给客户提供一个非常可靠的灵活的选择。我们还会有最新的明年发布的vVols功能,使得存储阵列更加智能,可以由不同的存储不同的服务。基于软件阵列,去年VMware宣布了研发,通过不同服务器上的硬盘通过智能软件结合起来变成虚拟阵列,然后应用在虚拟硬盘的存储点,在这个SAN上客户可以享受到过去的存储功能,我们和Islon准备退出把NAS功能提供给客户,把新型的Object的功能提供给客户,所以客户可以通过软件的形式达到SAN、NAS和Object的功能。这是对软件数据定义中心的介绍,我们刚才提到混合云是把软件数据定义中心不仅利用在私有云、利用在企业自己的数据中心中,而且怎么样延伸到公共云,通过网络定义安全使公共云好像是虚拟的私有云,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地盘一样,无需安全上的顾虑。底层的云基础架构使统一的基础架构,使得一个应用可以在私有云和公有云进行非常自动的无缝迁移。通过统一的管理和流程编排形态,通过统一网络、统一安全模式使得公有云和私有云连成一体。无论是用私有软件还有公有云的服务我们都有一个支持电话,真正为客户提供混合云的技术。
在VMware今年可以说是我们的混合云年,有很多重要的里程碑,5月21号,就是过去的两个星期前我们正式发布了VMware自己品牌的混合云的服务,这个服务6月份就有第一批客户。传统客户对于我们混合云服务有非常好的反响,截止到今天已经有六千个企业已经报名,使得他们的私有云和公有云可以无缝连接,这在传统的亚马逊、Google或者阿里云这样的定义有所不同。传统的公有云大多以中小企业作为起始点,这些比较小的公司可能不想有自己的数据中心,首先把他的应用放在公有云上。而我们公有云以大型企业作为我们的起始点,混合云作为开始点,我们的客户都是本身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公有云是他数据中心的延伸,而且有非常好的网络安全的支持,使得他们不会担心和其他客户混在一起。我们会提供两种模式,一种是物理隔离的模式,可以使不同企业的云端有物理层的客户之间的隔离,也可以通过虚拟隔离的形式通过虚拟层使客户之间进行完全隔离,这就打消了很多大企业利用公有云的基础顾虑,使得他可以更加放心地把自己的应用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移动。
光提到数据中心和私有云公有云结合在一起的混合云,这只是我们三足鼎立中的两个脚,第三个脚是怎么样使我们的数据中心对于终端进行更好的支持和服务。大家知道在第二代中PC是我们主要的终端,可能业界有很多包括微软、Ctrix给企业提供很好的终端管理软件,我们现在进入后PC时代,各个不同的终端,怎么在新型终端中对于智能终端以及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到的各种终端,怎么样进行更加统一的管理。不只是对这些器件进行管理,而是对使用这些器件的人提供更多的价值。比如说在一个企业内工作的职员,怎么样更好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器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应用,这些应用有些是在企业私有云中,有些可能是在公有云中。我作为VMware的雇员之一已经用了三十多个不同的Saas提供的服务,很多是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应用,即使这样也要对它进行很好的管理,不能什么人都可以查我的工资单我的HR的信息,这时候我们推出了×管理平台,它可以在数据中心应用、公有的应用,我们还可以对你的文件进行管理,无论是什么器件还是在什么地方都能够访问到你想要访问的文件,都能够访问到你想要访问的应用数据,这样就使得未来移动的时代,对于你用各种各样器件,旅行中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有最新的应用和分享。这是基于云后端基础上对于终端进行很好的应用管理以及数据管理的服务,这也是我们现在在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第三代平台的世界里,在后端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作为它的基础,通过混合云的形式提供给我们的企业客户,对企业客户中的所有用户,无论你用什么样的终端都能够进行很好的统一管理,而不会损失现代企业所要达到的安全上的任何的顾虑,而能够进入新的云的移动的时代。这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基本介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