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Ajax:

互联网 admin 37浏览 0评论

Ajax:

Ajax for .NET Framework
.aspx




WEB文献收集/翻译站
Xpath教程
AJAX 教程
怎样使用XHTML
......
很多好的东东哦,哎,要好好学习了哦~~

AJAX基础教程 (From: /) 什么是 AJAX?

  AJAX (异步 JavaScript 和 XML) 是个新产生的术语,专为描述JavaScript的两项强大性能.这两项性

能在多年来一直被网络开发者所忽略,直到最近Gmail, Google suggest和google Maps的横空出世才使人

们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

  这两项被忽视的性能是:

     * 无需重新装载整个页面便能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 对XML文档的解析和处理.

   步骤 1 – "请!" --- 如何发送一个HTTP请求

  为了用JavaScript向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 需要一个具备这种功能的类实例.

这样的类首先由Internet Explorer以ActiveX对象引入, 被称为XMLHTTP. 后来Mozilla, Safari 和其他

浏览器纷纷仿效, 提供了XMLHttpRequest类,它支持微软的ActiveX对象所提供的方法和属性.

  因此, 为了创建一个跨浏览器的这样的类实例(对象), 可以应用如下代码: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 Mozilla, Safari, ...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if (window.ActiveXObject) { // IE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上例对代码做了一定简化,这是为了解释如何创建XMLHTTP类实例.

实际的代码实例可参阅本篇步骤3.)

  如果服务器的响应没有XML mime-type header,某些Mozilla浏览器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 如果服务器响应的header不是text/xml,可以调用其它方法修改该header.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text/xml');

  接下来要决定当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后,需要做什么.这需要告诉HTTP请求对象用哪一个JavaScript函数

处理这个响应.可以将对象的onreadystatechange属性设置为要使用的JavaScript的函数名,如下所示: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nameOfTheFunction;

  注意:在函数名后没有括号,也无需传递参数.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在扉页(fly)中定义函数及其对

响应要采取的行为,如下所示: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do the thing
};

  在定义了如何处理响应后,就要发送请求了.可以调用HTTP请求类的open()和send()方法, 如下所示:

http_request.open('GET', '.file', true);
http_request.send(null);

     * open()的第一个参数是HTTP请求方式 – GET, POST, HEAD 或任何服务器所支持的您想调用的方式

. 按照HTTP规范,该参数要大写;否则,某些浏览器(如Firefox)可能无法处理请求.有关HTTP请求方法的详

细信息可参考.html W3C specs
     * 第二个参数是请求页面的URL.由于自身安全特性的限制,该页面不能为第三方域名的页面.同时一定

要保证在所有的页面中都使用准确的域名,否则调用open()会得到"permission denied"的错误提示.一个

常见的错误是访问站点时使用domain.tld,而当请求页面时,却使用www.domain.tld.
     * 第三个参数设置请求是否为异步模式.如果是TRUE, JavaScript函数将继续执行,而不等待服务器响

应.这就是"AJAX"中的"A".

  如果第一个参数是"POST",send()方法的参数可以是任何想送给服务器的数据. 这时数据要以字符串

的形式送给服务器,如下所示:

name=value&anothername=othervalue&so=on

  步骤 2 – "收到!" --- 处理服务器的响应

  当发送请求时,要提供指定处理响应的JavaScript函数名.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nameOfTheFunction;

  我们来看看这个函数的功能是什么.首先函数会检查请求的状态.如果状态值是4,就意味着一个完整的

服务器响应已经收到了,您将可以处理该响应.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 everything is good, the response is received
} else {
    // still not ready
}

  readyState的取值如下:

    * 0 (未初始化)
    * 1 (正在装载)
    * 2 (装载完毕)
    * 3 (交互中)
    * 4 (完成)

(Source)

  接着,函数会检查HTTP服务器响应的状态值. 完整的状态取值可参见 W3C site. 我们着重看值为200

OK的响应.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 perfect!
} else {
    // there was a problem with the request,
    // for example the response may be a 404 (Not Found)
    // 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response codes
}

  在检查完请求的状态值和响应的HTTP状态值后, 您就可以处理从服务器得到的数据了.有两种方式可

以得到这些数据:

    * 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 以文本字符串的方式返回服务器的响应
    * http_request.responseXML –

以XMLDocument对象方式返回响应.处理XMLDocument对象可以用JavaScript DOM函数

   步骤 3 – "万事俱备!" - 简单实例

  我们现在将整个过程完整地做一次,发送一个简单的HTTP请求. 我们用JavaScript请求一个HTML文件,

test.html, 文件的文本内容为"I'm a test.".然后我们"alert()"test.html文件的内容.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http_request = false;

    function makeRequest(url) {

        http_request = false;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 Mozilla, Safari,...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if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 {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text/xml');
            }
        } else if (window.ActiveXObject) { // IE
            try {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sxml2.XMLHTTP");
            } catch (e) {
                try {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catch (e) {}
            }
        }

        if (!http_request) {
            alert('Giving up :( Cannot create an XMLHTTP instance');
            return false;
        }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alertContents;
        http_request.open('GET', url, true);
        http_request.send(null);

    }

    function alertContents() {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alert(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alert('There was a problem with the request.');
            }
        }

    }
</script>
<span
    style="cursor: pointer;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οnclick="makeRequest('test.html')">
        Make a request
</span>

  本例中:

    * 用户点击浏览器上的"请求"链接;
    * 接着函数makeRequest()将被调用.其参数 – HTML文件test.html在同一目录下;
    * 这样就发起了一个请求.onreadystatechange的执行结果会被传送给alertContents();
    * alertContents()将检查服务器的响应是否成功地收到,如果是,就会"alert()"test.html文件的内

容.

  步骤 4 – "X-文档" --- 处理XML响应

  在前面的例子中,当服务器对HTTP请求的响应被收到后,我们会调用请求对象的reponseText属性.该属

性包含了test.html文件的内容.现在我们来试试responseXML属性.

  首先,我们新建一个有效的XML文件,后面我们将使用这个文件.该文件(test.xml)源代码如下所示:

<?xml version="1.0" ?>
<root>
    I'm a test.
</root>

  在该脚本中,我们只需修改请求部分:

...
οnclick="makeRequest('test.xml')">
...

  接着,在alertContents()中,我们将alert()的代码alert(http_request.responseText);换成:

var xmldoc = http_request.responseXML;
var root_node = xmldoc.getElementsByTagName('root').item(0);
alert(root_node.firstChild.data);

  这里,我们使用了responseXML提供的XMLDocument对象并用DOM方法获取存于XML文件中的内容.
posted @ 2006-03-20 09:30 lrary 阅读(8)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Session详解  一、术语session

 
在我的经验里,session这个词被滥用的程度大概仅次于transaction,更加有趣的是transaction与session在某些语境下的含义是相同的。

    session,中文经常翻译为会话,其本来的含义是指有始有终的一系列动作/消息,比如打电话时从拿起电话拨号到挂断电话这中间的一系列过程可以称之为一个 session.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话“在一个浏览器会话期间,……”,这里的会话一词用的就是其本义,是指从一个浏览器窗口打开到关闭这个期间 ①。最混乱的是“用户(客户端)在一次会话期间”这样一句话,它可能指用户的一系列动作(一般情况下是同某个具体目的相关的一系列动作,比如从登录到选购商品到结账登出这样一个网上购物的过程,有时候也被称为一个transaction),然而有时候也可能仅仅是指一次连接,也有可能是指含义①,其中的差别只能靠上下文来推断②。

    然而当session一词与网络协议相关联时,它又往往隐含了“面向连接”和/或“保持状态”这样两个含义, “面向连接”指的是在通信双方在通信之前要先建立一个通信的渠道,比如打电话,直到对方接了电话通信才能开始,与此相对的是写信,在你把信发出去的时候你并不能确认对方的地址是否正确,通信渠道不一定能建立,但对发信人来说,通信已经开始了。“保持状态”则是指通信的一方能够把一系列的消息关联起来,使得消息之间可以互相依赖,比如一个服务员能够认出再次光临的老顾客并且记得上次这个顾客还欠店里一块钱。这一类的例子有“一个TCP session”或者 “一个POP3 session”③。

    而到了web服务器蓬勃发展的时代,session在web开发语境下的语义又有了新的扩展,它的含义是指一类用来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保持状态的解决方案④。有时候session也用来指这种解决方案的存储结构,如“把xxx保存在session 里”⑤。由于各种用于web开发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都提供了对这种解决方案的支持,所以在某种特定语言的语境下,session也被用来指代该语言的解决方案,比如经常把Java里提供的javax.servlet.http.HttpSession简称为session⑥。

    鉴于这种混乱已不可改变,本文中session一词的运用也会根据上下文有不同的含义,请大家注意分辨。

    在本文中,使用中文“浏览器会话期间”来表达含义①,使用“session机制”来表达含义④,使用“session”表达含义⑤,使用具体的“HttpSession”来表达含义⑥

    二、HTTP协议与状态

 
保持HTTP 协议本身是无状态的,这与HTTP协议本来的目的是相符的,客户端只需要简单的向服务器请求下载某些文件,无论是客户端还是服务器都没有必要纪录彼此过去的行为,每一次请求之间都是独立的,好比一个顾客和一个自动售货机或者一个普通的(非会员制)大卖场之间的关系一样。

    然而聪明(或者贪心?)的人们很快发现如果能够提供一些按需生成的动态信息会使web变得更加有用,就像给有线电视加上点播功能一样。这种需求一方面迫使HTML逐步添加了表单、脚本、DOM等客户端行为,另一方面在服务器端则出现了CGI规范以响应客户端的动态请求,作为传输载体的HTTP协议也添加了文件上载、 cookie这些特性。其中cookie的作用就是为了解决HTTP协议无状态的缺陷所作出的努力。至于后来出现的session机制则是又一种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保持状态的解决方案。

    让我们用几个例子来描述一下cookie和session机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笔者曾经常去的一家咖啡店有喝5杯咖啡免费赠一杯咖啡的优惠,然而一次性消费5杯咖啡的机会微乎其微,这时就需要某种方式来纪录某位顾客的消费数量。想象一下其实也无外乎下面的几种方案:1、该店的店员很厉害,能记住每位顾客的消费数量,只要顾客一走进咖啡店,店员就知道该怎么对待了。这种做法就是协议本身支持状态。

    2、发给顾客一张卡片,上面记录着消费的数量,一般还有个有效期限。每次消费时,如果顾客出示这张卡片,则此次消费就会与以前或以后的消费相联系起来。这种做法就是在客户端保持状态。

    3、发给顾客一张会员卡,除了卡号之外什么信息也不纪录,每次消费时,如果顾客出示该卡片,则店员在店里的纪录本上找到这个卡号对应的纪录添加一些消费信息。这种做法就是在服务器端保持状态。

    由于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而出于种种考虑也不希望使之成为有状态的,因此,后面两种方案就成为现实的选择。具体来说cookie机制采用的是在客户端保持状态的方案,而session机制采用的是在服务器端保持状态的方案。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采用服务器端保持状态的方案在客户端也需要保存一个标识,所以session机制可能需要借助于cookie机制来达到保存标识的目的,但实际上它还有其他选择。

    三、理解cookie机制

 
cookie机制的基本原理就如上面的例子一样简单,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会员卡”如何分发:“会员卡”的内容;以及客户如何使用“会员卡”。

    正统的cookie分发是通过扩展HTTP协议来实现的,服务器通过在HTTP的响应头中加上一行特殊的指示以提示浏览器按照指示生成相应的cookie.然而纯粹的客户端脚本如JavaScript或者VBScript也可以生成cookie.

    而cookie 的使用是由浏览器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后台自动发送给服务器的。浏览器检查所有存储的cookie,如果某个cookie所声明的作用范围大于等于将要请求的资源所在的位置,则把该cookie附在请求资源的HTTP请求头上发送给服务器。意思是麦当劳的会员卡只能在麦当劳的店里出示,如果某家分店还发行了自己的会员卡,那么进这家店的时候除了要出示麦当劳的会员卡,还要出示这家店的会员卡。

    cookie的内容主要包括:名字,值,过期时间,路径和域。

    其中域可以指定某一个域比如。google.com,相当于总店招牌,比如宝洁公司,也可以指定一个域下的具体某台机器比如www.google.com或者froogle.google.com,可以用飘柔来做比。

    路径就是跟在域名后面的URL路径,比如/或者/foo等等,可以用某飘柔专柜做比。

    路径与域合在一起就构成了cookie的作用范围。

    如果不设置过期时间,则表示这个cookie的生命期为浏览器会话期间,只要关闭浏览器窗口,cookie就消失了。这种生命期为浏览器会话期的 cookie被称为会话cookie.会话cookie一般不存储在硬盘上而是保存在内存里,当然这种行为并不是规范规定的。如果设置了过期时间,浏览器就会把cookie保存到硬盘上,关闭后再次打开浏览器,这些cookie仍然有效直到超过设定的过期时间。

    存储在硬盘上的cookie 可以在不同的浏览器进程间共享,比如两个IE窗口。而对于保存在内存里的cookie,不同的浏览器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IE,在一个打开的窗口上按 Ctrl-N(或者从文件菜单)打开的窗口可以与原窗口共享,而使用其他方式新开的IE进程则不能共享已经打开的窗口的内存cookie;对于 Mozilla Firefox0.8,所有的进程和标签页都可以共享同样的cookie.一般来说是用javascript的window.open打开的窗口会与原窗口共享内存cookie.浏览器对于会话cookie的这种只认cookie不认人的处理方式经常给采用session机制的web应用程序开发者造成很大的困扰。

    下面就是一个goolge设置cookie的响应头的例子HTTP/1.1 302 FoundLocation: : PREF=ID=0565f77e132de138:NW=1:TM=1098082649:LM=1098082649:S=KaeaCFPo49RiA_d8; expires=Sun, 17-Jan-2038 19:14:07 GMT; path=/; domain=.google.comContent-Type: text/html


这是使用HTTPLook这个HTTP Sniffer软件来俘获的HTTP通讯纪录的一部分

浏览器在再次访问goolge的资源时自动向外发送cookie

用Firefox可以很容易的观察现有的cookie的值使用HTTPLook配合Firefox可以很容易的理解cookie的工作原理。

 IE也可以设置在接受cookie前询问

    四、理解session机制

    session机制是一种服务器端的机制,服务器使用一种类似于散列表的结构(也可能就是使用散列表)来保存信息。

    当程序需要为某个客户端的请求创建一个session的时候,服务器首先检查这个客户端的请求里是否已包含了一个session标识 - 称为 session id,如果已包含一个session id则说明以前已经为此客户端创建过session,服务器就按照session id把这个 session检索出来使用(如果检索不到,可能会新建一个),如果客户端请求不包含session id,则为此客户端创建一个session并且生成一个与此session相关联的session id,session id的值应该是一个既不会重复,又不容易被找到规律以仿造的字符串,这个 session id将被在本次响应中返回给客户端保存。

    保存这个session id的方式可以采用cookie,这样在交互过程中浏览器可以自动的按照规则把这个标识发挥给服务器。一般这个cookie的名字都是类似于SEEESIONID,而。比如weblogic对于web应用程序生成的cookie,JSESSIONID= ByOK3vjFD75aPnrF7C2HmdnV6QZcEbzWoWiBYEnLerjQ99zWpBng!-145788764,它的名字就是 JSESSIONID.

    由于cookie可以被人为的禁止,必须有其他机制以便在cookie被禁止时仍然能够把session id传递回服务器。经常被使用的一种技术叫做URL重写,就是把session id直接附加在URL路径的后面,附加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作为URL路径的附加信息,表现形式为http://……/xxx;jsessionid= ByOK3vjFD75aPnrF7C2HmdnV6QZcEbzWoWiBYEnLerjQ99zWpBng!-145788764另一种是作为查询字符串附加在URL后面,表现形式为http://……/xxx?jsessionid=ByOK3vjFD75aPnrF7C2HmdnV6QZcEbzWoWiBYEnLerjQ99zWpBng!-145788764这两种方式对于用户来说是没有区别的,只是服务器在解析的时候处理的方式不同,采用第一种方式也有利于把session id的信息和正常程序参数区分开来。

    为了在整个交互过程中始终保持状态,就必须在每个客户端可能请求的路径后面都包含这个session id.

    另一种技术叫做表单隐藏字段。就是服务器会自动修改表单,添加一个隐藏字段,以便在表单提交时能够把session id传递回服务器。比如下面的表单<form name="testform" action="/xxx"><input type="text"></form>

    在被传递给客户端之前将被改写成<form name="testform" action="/xxx"><input type="hidden" name="jsessionid" value="ByOK3vjFD75aPnrF7C2HmdnV6QZcEbzWoWiBYEnLerjQ99zWpBng!-145788764"><input type="text"></form>

    这种技术现在已较少应用,笔者接触过的很古老的iPlanet6(SunONE应用服务器的前身)就使用了这种技术。

    实际上这种技术可以简单的用对action应用URL重写来代替。

    在谈论session机制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误解“只要关闭浏览器,session就消失了”。其实可以想象一下会员卡的例子,除非顾客主动对店家提出销卡,否则店家绝对不会轻易删除顾客的资料。对session来说也是一样的,除非程序通知服务器删除一个session,否则服务器会一直保留,程序一般都是在用户做log off的时候发个指令去删除session.然而浏览器从来不会主动在关闭之前通知服务器它将要关闭,因此服务器根本不会有机会知道浏览器已经关闭,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觉,是大部分session机制都使用会话cookie来保存session id,而关闭浏览器后这个 session id就消失了,再次连接服务器时也就无法找到原来的session.如果服务器设置的cookie被保存到硬盘上,或者使用某种手段改写浏览器发出的HTTP请求头,把原来的session id发送给服务器,则再次打开浏览器仍然能够找到原来的session.

    恰恰是由于关闭浏览器不会导致session被删除,迫使服务器为seesion设置了一个失效时间,当距离客户端上一次使用session的时间超过这个失效时间时,服务器就可以认为客户端已经停止了活动,才会把session删除以节省存储空间。

    五、理解javax.servlet.http.HttpSession

 
HttpSession是Java平台对session机制的实现规范,因为它仅仅是个接口,具体到每个web应用服务器的提供商,除了对规范支持之外,仍然会有一些规范里没有规定的细微差异。这里我们以BEA的Weblogic Server8.1作为例子来演示。

    首先,Weblogic Server提供了一系列的参数来控制它的HttpSession的实现,包括使用cookie的开关选项,使用URL重写的开关选项,session持久化的设置,session失效时间的设置,以及针对cookie的各种设置,比如设置cookie的名字、路径、域, cookie的生存时间等。

    一般情况下,session都是存储在内存里,当服务器进程被停止或者重启的时候,内存里的session也会被清空,如果设置了session的持久化特性,服务器就会把session保存到硬盘上,当服务器进程重新启动或这些信息将能够被再次使用, Weblogic Server支持的持久性方式包括文件、数据库、客户端cookie保存和复制。

    复制严格说来不算持久化保存,因为session实际上还是保存在内存里,不过同样的信息被复制到各个cluster内的服务器进程中,这样即使某个服务器进程停止工作也仍然可以从其他进程中取得session.

    cookie生存时间的设置则会影响浏览器生成的cookie是否是一个会话cookie.默认是使用会话cookie.有兴趣的可以用它来试验我们在第四节里提到的那个误解。

    cookie的路径对于web应用程序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项,Weblogic Server对这个选项的默认处理方式使得它与其他服务器有明显的区别。后面我们会专题讨论。

    关于session的设置参考[5] .html#1036869

    六、HttpSession常见问题(在本小节中session的含义为⑤和⑥的混合)

    1、session在何时被创建一个常见的误解是以为session在有客户端访问时就被创建,然而事实是直到某server端程序调用 HttpServletRequest.getSession(true)这样的语句时才被创建,注意如果JSP没有显示的使用 <% @page session="false"%> 关闭session,则JSP文件在编译成Servlet时将会自动加上这样一条语句 HttpSession session = HttpServletRequest.getSession(true);这也是JSP中隐含的 session对象的来历。

    由于session会消耗内存资源,因此,如果不打算使用session,应该在所有的JSP中关闭它。

    2、session何时被删除综合前面的讨论,session在下列情况下被删除a.程序调用HttpSession.invalidate();或b.距离上一次收到客户端发送的session id时间间隔超过了session的超时设置;或c.服务器进程被停止(非持久session)

    3、如何做到在浏览器关闭时删除session严格的讲,做不到这一点。可以做一点努力的办法是在所有的客户端页面里使用javascript代码window.oncolose来监视浏览器的关闭动作,然后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来删除session.但是对于浏览器崩溃或者强行杀死进程这些非常规手段仍然无能为力。

    4、有个HttpSessionListener是怎么回事你可以创建这样的listener去监控session的创建和销毁事件,使得在发生这样的事件时你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工作。注意是session的创建和销毁动作触发listener,而不是相反。类似的与HttpSession有关的listener还有 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HttpSessionActivationListener和 HttpSessionAttributeListener.

    5、存放在session中的对象必须是可序列化的吗不是必需的。要求对象可序列化只是为了session能够在集群中被复制或者能够持久保存或者在必要时server能够暂时把session交换出内存。在 Weblogic Server的session中放置一个不可序列化的对象在控制台上会收到一个警告。我所用过的某个iPlanet版本如果 session中有不可序列化的对象,在session销毁时会有一个Exception,很奇怪。

    6、如何才能正确的应付客户端禁止cookie的可能性对所有的URL使用URL重写,包括超链接,form的action,和重定向的URL,具体做法参见[6] .html#100770

    7、开两个浏览器窗口访问应用程序会使用同一个session还是不同的session参见第三小节对cookie的讨论,对session来说是只认id不认人,因此不同的浏览器,不同的窗口打开方式以及不同的cookie存储方式都会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影响。

    8、如何防止用户打开两个浏览器窗口操作导致的session混乱这个问题与防止表单多次提交是类似的,可以通过设置客户端的令牌来解决。就是在服务器每次生成一个不同的id返回给客户端,同时保存在session里,客户端提交表单时必须把这个id也返回服务器,程序首先比较返回的id与保存在session里的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本次操作已经被提交过了。可以参看《J2EE核心模式》关于表示层模式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使用javascript window.open打开的窗口,一般不设置这个id,或者使用单独的id,以防主窗口无法操作,建议不要再window.open打开的窗口里做修改操作,这样就可以不用设置。

    9、为什么在Weblogic Server中改变session的值后要重新调用一次session.setValue做这个动作主要是为了在集群环境中提示Weblogic Server session中的值发生了改变,需要向其他服务器进程复制新的session值。

    10、为什么session不见了排除session正常失效的因素之外,服务器本身的可能性应该是微乎其微的,虽然笔者在iPlanet6SP1加若干补丁的Solaris版本上倒也遇到过;浏览器插件的可能性次之,笔者也遇到过3721插件造成的问题;理论上防火墙或者代理服务器在cookie处理上也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出现这一问题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程序的错误,最常见的就是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去访问另外一个应用程序。我们在下一节讨论这个问题。

    七、跨应用程序的session共享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大项目被分割成若干小项目开发,为了能够互不干扰,要求每个小项目作为一个单独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可是到了最后突然发现某几个小项目之间需要共享一些信息,或者想使用session来实现SSO(single sign on),在session中保存login的用户信息,最自然的要求是应用程序间能够访问彼此的session.

    然而按照Servlet规范,session的作用范围应该仅仅限于当前应用程序下,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是不能够互相访问对方的session的。各个应用服务器从实际效果上都遵守了这一规范,但是实现的细节却可能各有不同,因此解决跨应用程序session共享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首先来看一下Tomcat是如何实现web应用程序之间session的隔离的,从 Tomcat设置的cookie路径来看,它对不同的应用程序设置的cookie路径是不同的,这样不同的应用程序所用的session id是不同的,因此即使在同一个浏览器窗口里访问不同的应用程序,发送给服务器的session id也可以是不同的。



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可以推测Tomcat中session的内存结构大致如下。

笔者以前用过的iPlanet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式,估计SunONE与iPlanet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对于这种方式的服务器,解决的思路很简单,实际实行起来也不难。要么让所有的应用程序共享一个session id,要么让应用程序能够获得其他应用程序的session id.

    iPlanet中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来实现共享一个session id,那就是把各个应用程序的cookie路径都设为/(实际上应该是/NASApp,对于应用程序来讲它的作用相当于根)。

    <session-info><path>/NASApp</path></session-info>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共享的session应该遵循一些编程约定,比如在session attribute名字的前面加上应用程序的前缀,使得 setAttribute("name", "neo")变成setAttribute("app1.name", "neo"),以防止命名空间冲突,导致互相覆盖。

    在Tomcat中则没有这么方便的选择。在Tomcat版本3上,我们还可以有一些手段来共享session.对于版本4以上的Tomcat,目前笔者尚未发现简单的办法。只能借助于第三方的力量,比如使用文件、数据库、JMS或者客户端cookie,URL参数或者隐藏字段等手段。

    我们再看一下Weblogic Server是如何处理session的。


笔者以前用过的iPlanet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式,估计SunONE与iPlanet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对于这种方式的服务器,解决的思路很简单,实际实行起来也不难。要么让所有的应用程序共享一个session id,要么让应用程序能够获得其他应用程序的session id.

    iPlanet中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来实现共享一个session id,那就是把各个应用程序的cookie路径都设为/(实际上应该是/NASApp,对于应用程序来讲它的作用相当于根)。

    <session-info><path>/NASApp</path></session-info>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共享的session应该遵循一些编程约定,比如在session attribute名字的前面加上应用程序的前缀,使得 setAttribute("name", "neo")变成setAttribute("app1.name", "neo"),以防止命名空间冲突,导致互相覆盖。

    在Tomcat中则没有这么方便的选择。在Tomcat版本3上,我们还可以有一些手段来共享session.对于版本4以上的Tomcat,目前笔者尚未发现简单的办法。只能借助于第三方的力量,比如使用文件、数据库、JMS或者客户端cookie,URL参数或者隐藏字段等手段。

    我们再看一下Weblogic Server是如何处理session的。


 从截屏画面上可以看到Weblogic Server对所有的应用程序设置的cookie的路径都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在Weblogic Server中默认的就可以共享session了呢?然而一个小实验即可证明即使不同的应用程序使用的是同一个session,各个应用程序仍然只能访问自己所设置的那些属性。这说明Weblogic Server中的session的内存结构可能如下

对于这样一种结构,在 session机制本身上来解决session共享的问题应该是不可能的了。除了借助于第三方的力量,比如使用文件、数据库、JMS或者客户端 cookie,URL参数或者隐藏字段等手段,还有一种较为方便的做法,就是把一个应用程序的session放到ServletContext中,这样另外一个应用程序就可以从ServletContext中取得前一个应用程序的引用。示例代码如下,

    应用程序A context.setAttribute("appA", session);

    应用程序B contextA = context.getContext("/appA");HttpSession sessionA = (HttpSession)contextA.getAttribute("appA");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用法不可移植,因为根据ServletContext的JavaDoc,应用服务器可以处于安全的原因对于context.getContext("/appA");返回空值,以上做法在Weblogic Server 8.1中通过。

    那么Weblogic Server为什么要把所有的应用程序的cookie路径都设为/呢?原来是为了SSO,凡是共享这个session的应用程序都可以共享认证的信息。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修改首先登录的那个应用程序的描述符weblogic.xml,把cookie路径修改为/appA 访问另外一个应用程序会重新要求登录,即使是反过来,先访问cookie路径为/的应用程序,再访问修改过路径的这个,虽然不再提示登录,但是登录的用户信息也会丢失。注意做这个实验时认证方式应该使用FORM,因为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对basic认证方式有其他的处理方式,第二次请求的认证不是通过 session来实现的。具体请参看[7] secion 14.8 Authorization,你可以修改所附的示例程序来做这些试验。

    八、总结

 
session机制本身并不复杂,然而其实现和配置上的灵活性却使得具体情况复杂多变。这也要求我们不能把仅仅某一次的经验或者某一个浏览器,服务器的经验当作普遍适用的经验,而是始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摘要:虽然session机制在web应用程序中被采用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清楚session机制的本质,以至不能正确的应用这一技术。本文将详细讨论session的工作机制并且对在Java web application中应用session机制时常见的问题作出解答。

posted @ 2006-03-20 09:29 lrary 阅读(2)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AJAX应用到的技术 AJAX涉及到的7项技术中,个人认为Javascript、XMLHttpRequest、DOM、XML比较有用。

A、XMLHttpRequest对象
  XMLHttpRequest是XMLHTTP组件的对象,通过这个对象,AJAX可以像桌面应用程序一样只同服务器进行数据层面的交换,而不用每次都刷新界面,也不用每次将数据处理的工作都交给服务器来做;这样既减轻了服务器负担又加快了响应速度、缩短了用户等待的时间。

  IE5.0开始,开发人员可以在Web页面内部使用XMLHTTP ActiveX组件扩展自身的功能,不用从当前的Web页面导航就可以直接传输数据到服务器或者从服务器接收数据。,Mozilla1.0以及NetScape7则是创建继承XML的代理类XMLHttpRequest;对于大多数情况,XMLHttpRequest对象和XMLHTTP组件很相似,方法和属性类似,只是部分属性不同。

XMLHttpRequest对象初始化: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http_request = false;
//IE浏览器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sxml2.XMLHTTP");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Mozilla浏览器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script>

  XMLHttpRequest对象的方法:

方法描述
abort()

停止当前请求

getAllResponseHeaders()

作为字符串返回完整的headers

getResponseHeader("headerLabel")

作为字符串返回单个的header标签

open("method","URL"[,asyncFlag[,"userName"[, "password"]]])设置未决的请求的目标 URL,方法,和其他参数
send(content)发送请求
setRequestHeader("label", "value")设置header并和请求一起发送

  XMLHttpRequest对象的属性:

属性描述
onreadystatechange状态改变的事件触发器
readyState对象状态(integer):

 


0 = 未初始化
1 = 读取中
2 = 已读取
3 = 交互中
4 = 完成
responseText服务器进程返回数据的文本版本
responseXML服务器进程返回数据的兼容DOM的XML文档对象
status服务器返回的状态码, 如:404 = "文件未找到" 、200 ="成功"
statusText服务器返回的状态文本信息

B、Javascript
   Javascript一直被定位为客户端的脚本语言,应用最多的地方是表单数据的校验。现在,可以通过Javascript操作XMLHttpRequest,来跟数据库打交道。

C、DOM
   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是提供给HTML和XML使用的一组API,提供了文件的表述结构,并可以利用它改变其中的内容和可见物。脚本语言通过DOM才可以跟页面进行交互。Web开发人员可操作及建立文件的属性、方法以及事件都以对象来展现。比如,document就代表页面对象本身。

D、XML
  通过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以规范的定义结构化数据,是网上传输的数据和文档符合统一的标准。用XML表述的数据和文档,可以很容易的让所有程序共享。

7.2、AJAX开发框架
  这里,我们通过一步步的解析,来形成一个发送和接收XMLHttpRequest请求的程序框架。AJAX实质上也是遵循Request/Server模式,所以这个框架基本的流程也是:对象初始化à发送请求à服务器接收à服务器返回à客户端接收à修改客户端页面内容。只不过这个过程是异步的。

A、初始化对象并发出XMLHttpRequest请求
  为了让Javascript可以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必须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使用之前,要先将XMLHttpRequest对象实例化。之前说过,各个浏览器对这个实例化过程实现不同。IE以ActiveX控件的形式提供,而Mozilla等浏览器则直接以XMLHttpRequest类的形式提供。为了让编写的程序能够跨浏览器运行,要这样写: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 Mozilla, Safari, ...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if (window.ActiveXObject) { // IE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有些版本的Mozilla浏览器处理服务器返回的未包含XML mime-type头部信息的内容时会出错。因此,要确保返回的内容包含text/xml信息。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text/xml');
B、指定响应处理函数
  接下来要指定当服务器返回信息时客户端的处理方式。只要将相应的处理函数名称赋给XMLHttpRequest对象的onreadystatechange属性就可以了。比如: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processRequest;

  需要指出的时,这个函数名称不加括号,不指定参数。也可以用Javascript即时定义函数的方式定义响应函数。比如: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C、发出HTTP请求 

  指定响应处理函数之后,就可以向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了。这一步调用XMLHttpRequest对象的open和send方法。

http_request.open('GET', '.file', true);
http_request.send(null);

  open的第一个参数是HTTP请求的方法,为Get、Post或者Head。

  open的第二个参数是目标URL。基于安全考虑,这个URL只能是同网域的,否则会提示“没有权限”的错误。这个URL可以是任何的URL,包括需要服务器解释执行的页面,不仅仅是静态页面。目标URL处理请求XMLHttpRequest请求则跟处理普通的HTTP请求一样,比如JSP可以用request.getParameter(“”)或者request.getAttribute(“”)来取得URL参数值。

  open的第三个参数只是指定在等待服务器返回信息的时间内是否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如果为True,则不会继续执行,直到服务器返回信息。默认为True。

  按照顺序,open调用完毕之后要调用send方法。send的参数如果是以Post方式发出的话,可以是任何想传给服务器的内容。不过,跟form一样,如果要传文件或者Post内容给服务器,必须先调用setRequestHeader方法,修改MIME类别。如下:

http_request.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这时资料则以查询字符串的形式列出,作为sned的参数,例如:

name=value&anothername=othervalue&so=on
D、处理服务器返回的信息
  在第二步我们已经指定了响应处理函数,这一步,来看看这个响应处理函数都应该做什么。

  首先,它要检查XMLHttpRequest对象的readyState值,判断请求目前的状态。参照前文的属性表可以知道,readyState值为4的时候,代表服务器已经传回所有的信息,可以开始处理信息并更新页面内容了。如下: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 信息已经返回,可以开始处理
} else {
// 信息还没有返回,等待
}

  服务器返回信息后,还需要判断返回的HTTP状态码,确定返回的页面没有错误。所有的状态码都可以在W3C的官方网站上查到。其中,200代表页面正常。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 页面正常,可以开始处理信息
} else {
// 页面有问题
}

  XMLHttpRequest对成功返回的信息有两种处理方式:
   responseText:将传回的信息当字符串使用;
   responseXML:将传回的信息当XML文档使用,可以用DOM处理。

E、一个初步的开发框架
  总结上面的步骤,我们整理出一个初步的可用的开发框架,供以后调用;这里,将服务器返回的信息用window.alert以字符串的形式显示出来: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http_request = false;
function send_request(url) {//初始化、指定处理函数、发送请求的函数
http_request = false;
//开始初始化XMLHttpRequest对象
if(window.XMLHttpRequest) { //Mozilla 浏览器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if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 {//设置MiME类别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text/xml");
}
}
else if (window.ActiveXObject) { // IE浏览器
try {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sxml2.XMLHTTP");
} catch (e) {
try {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catch (e) {}
}
}
if (!http_request) { // 异常,创建对象实例失败
window.alert("不能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实例.");
return false;
}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processRequest;
// 确定发送请求的方式和URL以及是否同步执行下段代码
http_request.open("GET", url, true);
http_request.send(null);
}
// 处理返回信息的函数
function processRequest() {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 判断对象状态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 信息已经成功返回,开始处理信息
alert(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页面不正常
alert("您所请求的页面有异常。");
}
}
}
</script>
7.3、简单的示例
  接下来,我们利用上面的开发框架来做两个简单的应用。

A、数据校验
  在用户注册的表单中,经常碰到要检验待注册的用户名是否唯一。传统的做法是采用window.open的弹出窗口,或者window. showModalDialog的对话框。不过,这两个都需要打开窗口。采用AJAX后,采用异步方式直接将参数提交到服务器,用window.alert将服务器返回的校验信息显示出来。代码如下:

  在<body></body>之间增加一段form表单代码:

<form name="form1" action="" method="post">
用户名:<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value="">&nbsp;
<input type="button" name="check" value="唯一性检查" onClick="userCheck()">
<input type="submit" name="submit" value="提交">
</form>

  在开发框架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调用函数:

function userCheck() {
var f = document.form1;
var username = f.username.value;
if(username=="") {
window.alert("用户名不能为空。");
f.username.focus();
return false;
}
else {
send_request('sample1_2.jsp?username='+username);
}
}

  看看sample1_2.jsp做了什么: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2312" errorPage="" %>
<%
String username = request.getParameter("username");
if("educhina".equals(username)) out.print("用户名已经被注册,请更换一个用户名。");
else out.print("用户名尚未被使用,您可以继续。");
%>

  运行一下,嗯,没有弹出窗口,没有页面刷新,跟预想的效果一样。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sample1_2.jsp中实现更复杂的功能。最后,只要将反馈信息打印出来就可以了。


B、级联菜单
  我们在第五部分提到利用AJAX改进级联菜单的设计。接下来,我们就演示一下如何“按需取数据”。

  首先,在<body></body>中间增加如下HTML代码:

<table width="2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r>
<td height="20">
<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showRoles('pos_1')">经理室</a>
</td>
</tr>
<tr style="display:none">
<td height="20" id="pos_1"> </td>
</tr>
<tr>
<td height="20">
<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showRoles('pos_2')">开发部</a>
</td>
</tr>
<tr style="display:none ">
<td id="pos_2" height="20"> </td>
</tr>
</table>

  在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响应函数showRoles(obj):

//显示部门下的岗位
function showRoles(obj)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bj).parentNode.style.display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bj).innerHTML = "正在读取数据..."
currentPos = obj;
send_request("sample2_2.jsp?playPos="+obj);
}

  修改框架的processRequest函数:

// 处理返回信息的函数
function processRequest() {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 判断对象状态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 信息已经成功返回,开始处理信息
document.getElementById(currentPos).innerHTML = 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页面不正常
alert("您所请求的页面有异常。");
}
}
}

  最后就是smaple2_2.jsp了: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2312" errorPage="" %>
<%
String playPos = request.getParameter("playPos"); if("pos_1".equals(playPos)) out.print("&nbsp;&nbsp;总经理<br>&nbsp;&nbsp;副总经理"); else if("pos_2".equals(playPos)) out.println("&nbsp;&nbsp;总工程师<br>&nbsp;&nbsp;软件工程师");
%>

  运行一下看看效果:

7.4、文档对象模型(DOM)
  文档对象模型(DOM)是表示文档(比如HTML和XML)和访问、操作构成文档的各种元素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一般的,支持Javascript的所有浏览器都支持DOM。本文所涉及的DOM,是指W3C定义的标准的文档对象模型,它以树形结构表示HTML和XML文档,定义了遍历这个树和检查、修改树的节点的方法和属性。

7.4.1、DOM眼中的HTML文档:树
  在DOM眼中,HTML跟XML一样是一种树形结构的文档,<html>是根(root)节点,<head>、<title>、<body>是<html>的子(children)节点,互相之间是兄弟(sibling)节点;<body>下面才是子节点<table>、<span>、<p>等等。如下图:

  

  这个是不是跟XML的结构有点相似呢。不同的是,HTML文档的树形主要包含表示元素、标记的节点和表示文本串的节点。

7.4.2、HTML文档的节点
  DOM下,HTML文档各个节点被视为各种类型的Node对象。每个Node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利用这些属性和方法可以遍历整个文档树。由于HTML文档的复杂性,DOM定义了nodeType来表示节点的类型。这里列出Node常用的几种节点类型:
接口nodeType常量nodeType值备注
ElementNode.ELEMENT_NODE1元素节点
TextNode.TEXT_NODE3文本节点
DocumentNode.DOCUMENT_NODE9document
CommentNode.COMMENT_NODE8注释的文本
DocumentFragmentNode.DOCUMENT_FRAGMENT_NODE11document片断
AttrNode.ATTRIBUTE_NODE2节点属性

  DOM树的根节点是个Document对象,该对象的documentElement属性引用表示文档根元素的Element对象(对于HTML文档,这个就是<html>标记)。Javascript操作HTML文档的时候,document即指向整个文档,<body>、<table>等节点类型即为Element。Comment类型的节点则是指文档的注释。具体节点类型的含义,请参考《Javascript权威指南》,在此不赘述。

  Document定义的方法大多数是生产型方法,主要用于创建可以插入文档中的各种类型的节点。常用的Document方法有:

方法描述
createAttribute()用指定的名字创建新的Attr节点。
createComment()用指定的字符串创建新的Comment节点。
createElement()用指定的标记名创建新的Element节点。
createTextNode()用指定的文本创建新的TextNode节点。
getElementById()返回文档中具有指定id属性的Element节点。
getElementsByTagName()返回文档中具有指定标记名的所有Element节点。

  对于Element节点,可以通过调用getAttribute()、setAttribute()、removeAttribute()方法来查询、设置或者删除一个Element节点的性质,比如<table>标记的border属性。下面列出Element常用的属性:

属性描述
tagName元素的标记名称,比如<p>元素为P。HTML文档返回的tabName均为大写。

  Element常用的方法:

方法描述
getAttribute()以字符串形式返回指定属性的值。
getAttributeNode()以Attr节点的形式返回指定属性的值。
getElementsByTabName()返回一个Node数组,包含具有指定标记名的所有Element节点的子孙节点,其顺序为在文档中出现的顺序。
hasAttribute()如果该元素具有指定名字的属性,则返回true。
removeAttribute()从元素中删除指定的属性。
removeAttributeNode()从元素的属性列表中删除指定的Attr节点。
setAttribute()把指定的属性设置为指定的字符串值,如果该属性不存在则添加一个新属性。
setAttributeNode()把指定的Attr节点添加到该元素的属性列表中。

  Attr对象代表文档元素的属性,有name、value等属性,可以通过Node接口的attributes属性或者调用Element接口的getAttributeNode()方法来获取。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Element元素属性的最简单方法是getAttribute()和setAttribute()两个方法,而不是Attr对象。

7.4.3、使用DOM操作HTML文档
  Node对象定义了一系列属性和方法,来方便遍历整个文档。用parentNode属性和childNodes[]数组可以在文档树中上下移动;通过遍历childNodes[]数组或者使用firstChild和nextSibling属性进行循环操作,也可以使用lastChild和previousSibling进行逆向循环操作,也可以枚举指定节点的子节点。而调用appendChild()、insertBefore()、removeChild()、replaceChild()方法可以改变一个节点的子节点从而改变文档树。

  需要指出的是,childNodes[]的值实际上是一个NodeList对象。因此,可以通过遍历childNodes[]数组的每个元素,来枚举一个给定节点的所有子节点;通过递归,可以枚举树中的所有节点。下表列出了Node对象的一些常用属性和方法:

  Node对象常用属性:

属性描述
attributes如果该节点是一个Element,则以NamedNodeMap形式返回该元素的属性。
childNodes以Node[]的形式存放当前节点的子节点。如果没有子节点,则返回空数组。
firstChild以Node的形式返回当前节点的第一个子节点。如果没有子节点,则为null。
lastChild以Node的形式返回当前节点的最后一个子节点。如果没有子节点,则为null。
nextSibling以Node的形式返回当前节点的兄弟下一个节点。如果没有这样的节点,则返回null。
nodeName节点的名字,Element节点则代表Element的标记名称。
nodeType代表节点的类型。
parentNode以Node的形式返回当前节点的父节点。如果没有父节点,则为null。
previousSibling以Node的形式返回紧挨当前节点、位于它之前的兄弟节点。如果没有这样的节点,则返回null。

  Node对象常用方法:

方法描述
appendChild()通过把一个节点增加到当前节点的childNodes[]组,给文档树增加节点。
cloneNode()复制当前节点,或者复制当前节点以及它的所有子孙节点。
hasChildNodes()如果当前节点拥有子节点,则将返回true。
insertBefore()给文档树插入一个节点,位置在当前节点的指定子节点之前。如果该节点已经存在,则删除之再插入到它的位置。
removeChild()从文档树中删除并返回指定的子节点。
replaceChild()从文档树中删除并返回指定的子节点,用另一个节点替换它。

  接下来,让我们使用上述的DOM应用编程接口,来试着操作HTML文档。

  A、遍历文档的节点

  DOM把一个HTML文档视为树,因此,遍历整个树是应该是家常便饭。跟之前说过的一样,这里我们提供两个遍历树的例子。通过它,我们能够学会如何使用childNodes[]和firstChile、lastChild、nextSibling、previousSibling遍历整棵树。

  例子1-- sample3_1.htm:
  这个例子使用了childNodes[]和递归方式来遍历整个文档,统计文档中出现的Element元素总数,并把Element标记名全部打印出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使用DOM时,必须等文档被装载完毕再执行遍历等行为操作文档。sample3_1.htm具体代码如下: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无标题文档</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elementName = ""; //全局变量,保存Element标记名,使用完毕要清空
function countTotalElement(node) { //参数node是一个Node对象
var total = 0;
if(node.nodeType == 1) { //检查node是否为Element对象
total++;			//如果是,计数器加1
elementName = elementName + node.tagName + "\r\n"; //保存标记名
}
var childrens = node.childNodes;		//获取node的全部子节点
for(var i=0;i<childrens.length;i++) {
total += countTotalElement(childrens[i]); //在每个子节点上进行递归操作
}
return total;
}
</script>
</head>
<body>
<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alert('标记总数:' + countTotalElement(document) + '\r\n

全部标记如下:\r\n' + elementName);elementName='';">开始统计</a> </body> </html>

  例子2 – sample3_2.htm:
  接下来使用firstChile、lastChild、nextSibling、previousSibling遍历整个文档树。修改一下countTotalElement函数,其他跟sample3_1.htm一样:

function countTotalElement(node) { //参数node是一个Node对象
var total = 0;
if(node.nodeType == 1) { //检查node是否为Element对象
total++;			//如果是,计数器加1
elementName = elementName + node.tagName + "\r\n"; //保存标记名
}
var childrens = node.childNodes;		//获取node的全部子节点
for(var m=node.firstChild; m!=null;m=m.nextSibling) {
total += countTotalElement(m); //在每个子节点上进行递归操作
}
return total;
}

  B、搜索文档中特定的元素
  在使用DOM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定位到文档中的某个特定节点,或者具有特定类型的节点列表。这种情况下,可以调用Document对象的getElementsByTagName()和getElementById()方法来实现。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返回文档中具有指定标记名的全部Element节点数组(也是NodeList类型)。Element出现在数组中的顺序就是他们在文档中出现的顺序。传递给getElementsByTagName()的参数忽略大小写。比如,想定位到第一个<table>标记,可以这样写: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table”)[0]。例外的,可以使用document.body定位到<body>标记,因为它是唯一的。

  getElementsByTagName()返回的数组取决于文档。一旦文档改变,返回结果也立即改变。相比,getElementById()则比较灵活,可以随时定位到目标,只是要实现给目标元素一个唯一的id属性值。这个我们在《AJAX开发简略》的“级联菜单”例子中已经使用过了。

  Element对象也支持getElementsByTagName()和getElementById()。不同的是,搜索领域只针对调用者的子节点。

  C、修改文档内容
  遍历整棵文档树、搜索特定的节点,我们最终目的之一是要修改文档内容。接下来的三个例子将使用Node的几个常用方法,来演示如何修改文档内容。

  例子3 -- sample4_1.htm:
  这个例子包含三个文本节点和一个按钮。点击按钮后,三个文本节点和按钮的顺序将被颠倒。程序使用了Node的appendChild()和removeChild()方法。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无标题文档</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reverseNode(node) { // 颠倒节点node的顺序
var kids = node.childNodes; //获取子节点列表
var kidsNum = kids.length; //统计子节点总数
for(var i=kidsNum-1;i>=0;i--) { //逆向遍历子节点列表
var c = node.removeChild(kids[i]); //删除指定子节点,保存在c中
node.appendChild(c); //将c放在新位置上
}
}
</script>
</head>
<body>
<p>第一行</p>
<p>第二行</p>
<p>第三行</p>
<p><input type="button" name="reverseGo" value="颠倒"
onClick="reverseNode(document.body)"></p>
</body>
</html>

  例子4-- sample4_2.htm:
  例子1通过直接操作body的子节点来修改文档。在HTML文档中,布局和定位常常通过表格<table>来实现。因此,例子4将演示操作表格内容,将表格的四个单元行顺序颠倒。如果没有使用<tbody>标签,则<table>把全部的<tr>当做是属于一个子节点<tbody>,所以我们采用数组缓存的方式,把行数据颠倒一下。这个例子同时也演示了如何使用DOM创建表格单元行。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无标题文档</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reverseTable() {
var node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table")[0]; //第一个表格
var child = node.getElementsByTagName("tr"); //取得表格内的所有行
var newChild = new Array(); //定义缓存数组,保存行内容
for(var i=0;i<child.length;i++) {
newChild[i] = child[i].firstChild.innerHTML;
}
node.removeChild(node.childNodes[0]); //删除全部单元行
var header = node.createTHead(); //新建表格行头
for(var i=0;i<newChild.length;i++) {
var headerrow = header.insertRow(i); //插入一个单元行
var cell = headerrow.insertCell(0); //在单元行中插入一个单元格
//在单元格中创建TextNode节点
cell.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newChild[newChild.length-i-1]));
}
}
</script>
</head>
<body>
<table width="200" border="1"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tr>
<td height="25">第一行</td>
</tr>
<tr>
<td height="25">第二行</td>
</tr>
<tr>
<td height="25">第三行</td>
</tr>
<tr>
<td height="25">第四行</td>
</tr>
</table>
<br>
<input type="button" name="reverse" value="开始颠倒" onClick="reverseTable()">
</body>
</html>

  例子5 -- sample4_3.htm:
  正如我们在Node节点介绍部分所指出的那样,appendChild()、replaceChild()、removeChild()、insertBefore()方法会立即改变文档的结构。下面的例子包含两个表格,我们试着把表格二的内容替换表格一的内容。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无标题文档</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replaceContent() {
var table1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table")[0];
var table2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table")[1];
var kid1 = table1.firstChild.firstChild.firstChild; //定位到<td>节点
var kid2 = table2.firstChild.firstChild.firstChild; //定位到<td>节点
var repKid = kid2.firstChild; //定位到表格二<td>内含的TextNode节点
try {
//用表格二的单元格内容替换表格一的单元格内容,表格二变成没有单元格内容
kid1.replaceChild(repKid,kid1.firstChild);
//下面注释如果开放,将出现object error,因为表格二已经被改变
//kid2.replaceChild(kid1.firstChild,kid2.firstChild);
}catch(e){
alert(e);
}
}
</script>
</head>
<body>
<table width="200"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表格一</td>
</tr>
</tbody>
</table>
<br>
<table width="200"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表格二</td>
</tr>
</tbody>
</table>
<br>
<input type="button" name="replaceNode" value="替换" onClick="replaceContent()">
</body>
</html>

  注意,当执行kid1.replaceChild(repKid,kid1.firstChild);的时候,table2的子节点已经被转移到table1了,table2已经没有子节点,不能再调用table2的子节点。看看代码的注释,试着运行一下,应该就知道文档是怎么改变的了。

  D、往文档添加新内容
  在学会遍历、搜索、修改文档之后,我们现在试着网文档添加新的内容。其实没有什么新意,只是利用我们上述提到的Node的属性和方法而已,还是操作<table>标记的内容。有新意的是,我们要实现一个留言簿。是的,留言簿,你可以往里面留言,只是不能刷新噢。

  例子6 – sample5_1.htm: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无标题文档</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insertStr() {
var f = document.form1;
var value = f.str.value;
if(value!="") {
// 从最终的TextNode节点开始,慢慢形成<tbody>结构
var text = document.createTextNode(value); //新建一个TextNode节点
var td = document.createElement("td"); //新建一个td类型的Element节点
var tr = document.createElement("tr"); //新建一个tr类型的Element节点
var tbody = document.createElement("tbody"); //新建一个tbody类型的Element节点
td.appendChild(text); //将节点text加入td中
tr.appendChild(td); //将节点td加入tr中
tbody.appendChild(tr); //将节点tr加入tbody中
var parN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able1"); //定位到table上
parNode.insertBefore(tbody,parNode.firstChild); //将节点tbody插入到节点顶部
//parNode.appendChild(tbody); //将节点tbody加入节点尾部
}
}
</script>
</head>
<body>
<form name="form1" method="post" action="">
<input name="str" type="text" id="str" value="">
<input name="insert" type="button" id="insert" value="留言" onClick="insertStr()">
</form>
<table width="400"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id="table1">
<tbody>
<tr>
<td height="25">网友留言列表:</td>
</tr>
</tbody>
</table>
</body>
</html>

  我们之前说过,<table>的子节点是<tbody>,<tbody>的子节点才是<tr>,<tr>是<td>的父节点,最后<td>内部的TextNode节点。所以,往<table>增加单元格行要逐级形成,就像往树里面添加一个枝桠一样,要有叶子有径。看看,这个留言簿是不是很简单啊。这个例子同时也演示了往<table>表格标记里面增加内容的另一种方法。


  E、使用DOM操作XML文档
  在数据表示方面,XML文档更加结构化。DOM在支持HTML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系列的API,支持针对XML的访问和操作。利用这些API,我们可以从XML中提取信息,动态的创建这些信息的HTML呈现文档。处理XML文档,通常遵循“加载XML文档à提取信息à加工信息à创建HTML文档”的过程。下面的例子演示了如何加载并处理XML文档。

  这个例子包含两个JS函数。loadXML()负责加载XML文档,其中既包含加载XML文档的2级DOM代码,又有实现同样操作的Microsoft专有API代码。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文档加载过程不是瞬间完成的,所以对loadXML()的调用将在加载文档完成之前返回。因此,需要传递给loadXML()一个引用,以便文档加载完成后调用。

  例子中的另外一个函数makeTable(),则在XML文档加载完毕之后,使用最后前介绍过的DOM应用编程接口读取XML文档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形成一个新的table表格。

  例子7 -- sample6_1.htm: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无标题文档</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loadXML(handler) {
var url = "employees.xml";
if(document.implementation&&document.implementation.createDocument) {
var xmldoc = document.implementation.createDocument("", "", null);
xmldoc.onload =  handler(xmldoc, url);
xmldoc.load(url);
}
else if(window.ActiveXObject) {
var xmldoc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DOM");
xmldoc.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xmldoc.readyState == 4) handler(xmldoc, url);
}
xmldoc.load(url);
}
}
function makeTable(xmldoc, url) {
var table = document.createElement("table");
table.setAttribute("border","1");
table.setAttribute("width","600");
table.setAttribute("class","tab-conten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table);
var caption = "Employee Data from " + url;
table.createCaption().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caption));
var header = table.createTHead();
var headerrow = header.insertRow(0);
headerrow.insertCell(0).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姓名"));
headerrow.insertCell(1).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职业"));
headerrow.insertCell(2).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工资"));
var employees = xmldoc.getElementsByTagName("employee");
for(var i=0;i<employees.length;i++) {
var e = employees[i];
var name = e.getAttribute("name");
var job = e.getElementsByTagName("job")[0].firstChild.data;
var salary = e.getElementsByTagName("salary")[0].firstChild.data;
var row = table.insertRow(i+1);
row.insertCell(0).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name));
row.insertCell(1).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job));
row.insertCell(2).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salary));
}
}
</script>
<link href="css/styl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ead>
<body onLoad="loadXML(makeTable)">
</body>
</html>
供读取调用的XML文档 – employees.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employees> <employee name="J.Doe"> <job>Programmer</job> <salary>32768</salary> </employee> <employee name="A.Baker"> <job>Sales</job> <salary>70000</salary> </employee> <employee name="Big Cheese"> <job>CEO</job> <salary>100000</salary> </employee> </employees>
7.5、处理XML文档
  脱离XML文档的AJAX是不完整的。在本部分未完成之前,有读者说AJAX改名叫AJAH(H应该代表HTML吧)比较合适。应该承认,XML文档在数据的结构化表示以及接口对接上有先天的优势,但也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应该用XML表示。有些时候单纯的文本表示可能会更合适。下面先举个AJAX处理返回XML文档的例子再讨论什么时候使用XML。

7.5.1、处理返回的XML
   例子8 -- sample7_1.htm: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采用之前确定的AJAX开发框架,稍微修改一下body内容和processRequest的相应方式,将先前的employees.xml的内容读取出来并显示。

  body的内容如下:

<input type="button" name="read"
value="读取XML" onClick="send_request('employees.xml')">
processRequest()方法修改如下:
// 处理返回信息的函数
function processRequest() {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 判断对象状态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 信息已经成功返回,开始处理信息
var returnObj = http_request.responseXML;
var xmlobj = http_request.responseXML;
var employees = xmlobj.getElementsByTagName("employee");
var feedbackStr = "";
for(var i=0;i<employees.length;i++) { // 循环读取employees.xml的内容
var employee = employees[i];
feedbackStr += "员工:" + employee.getAttribute("name");
feedbackStr +=
" 职位:" + employee.getElementsByTagName("job")[0].firstChild.data;
feedbackStr +=
" 工资:" + employee.getElementsByTagName("salary")[0].firstChild.data;
feedbackStr +=  "\r\n";
}
alert(feedbackStr);
} else { //页面不正常
alert("您所请求的页面有异常。");
}
}
}

  运行一下,看来效果还不错:

7.5.2、选择合适的XML生成方式

  现在的web应用程序往往采用了MVC三层剥离的设计方式。XML作为一种数据保存、呈现、交互的文档,其数据往往是动态生成的,通常由JavaBean转换过来。由JavaBean转换成XML文档的方式有好几种,选择合适的转换方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式,以便需要的时候根据情况取舍。

  A、类自行序列化成XML
  类自行序列化成XML即每个类都实现自己的toXML()方法,选择合适的API、适当的XML结构、尽量便捷的生成逻辑快速生成相应的XML文档。显然,这种方式必须要求每个类编写专门的XML生成代码,每个类只能调用自己的toXML()方法。应用诸如JDOM等一些现成的API,可以减少不少开发投入。例子9是一个利用JDOM的API形成的toXML()方法。

  例子9 -- toXml() 的 JDOM 实现 -- Employ类的toXml()方法:

public Element toXml() {
Element employee = new Element(“employee”);
Employee.setAttribute(“name”,name);
Element jobE = new Element(“job”).addContent(job);
employee.setContent(jobE);
Element salaryE = new Element(“salary”).addContent(salary);
employee.setContent(salaryE);
return employee;
}

  JDOM提供了现成的API,使得序列化成XML的工作更加简单,我们只需要把toXML()外面包装一个Document,然后使用XMLOutputter把文档写入servlet就可以了。toXml()允许递归调用其子类的toXML()方法,以便生成包含子图的XML文档。

  使用类自行序列化成XML的方式,要每个类都实现自己的toXML()方法,而且存在数据模型与视图耦合的问题,即要么为每个可能的视图编写独立的toXML()方法,要么心甘情愿接收冗余的数据,一旦数据结构或者文档发生改变,toXML()就要做必要的修改。

  B、页面模板生成XML方式
  一般的,可以采用通用的页面模板技术来生成XML文档,这个XML文档可以符合任何需要的数据模型,供AJAX灵活的调用。另外,模板可以采用任何标记语言编写,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一个采用Struts标签库编写的XML文档,输出之前提到的employees.xml:

  Sample8_2.jsp:

<%@ page contentType="application/xml; charset=gb2312" import="Employee"%>
<%@ page import="java.util.Collection,java.util.ArrayList"%>
<?xml version="1.0"?>
<%@ taglib uri="/WEB-INF/struts-logic.tld" prefix="logic" %>
<%@ taglib uri="/WEB-INF/struts-bean.tld" prefix="bean"%>
<%
Employee em1 = new Employee();
em1.setName("J.Doe");
em1.setJob("Programmer");
em1.setSalary("32768");
Employee em2 = new Employee();
em2.setName("A.Baker");
em2.setJob("Sales");
em2.setSalary("70000");
Employee em3 = new Employee();
em3.setName("Big Cheese");
em3.setJob("CEO");
em3.setSalary("100000");
Collection employees = new ArrayList();
employees.add(em1);
employees.add(em2);
employees.add(em3);
pageContext.setAttribute("employees",employees);
%>
<employees>
<logic:iterate name="employees" id="employee">
<employee name="<bean:write name='employee' property='name'/>">
<job><bean:write name="employee" property="job"/></job>
<salary><bean:write name="employee" property="salary"/></salary>
</employee>
</logic:iterate>
</employees>

  

  采用页面模板生成XML方式,需要为每个需要的的数据模型建立一个对立的JSP文件,用来生成符合规范的XML文档,而不能仅仅在类的toXML()方法中组织对象图来实现。不过,倒是可以更加方便的确保标记匹配、元素和属性的顺序正确以及XML实体正确转义。

  参考资料中Philip McCarthy的文章还描述了一种Javascript对象标注的生成方式,本文在此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看了解。

7.5.3、如何在使用XML还是普通文本间权衡
  使用XML文档确实有其方便之处。不过XML文档的某些问题倒是要考虑一下,比如说延迟,即服务器不能立即解析XML文档成为DOM模型。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AJAX要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另外,某些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使用XML来表示数据,比如说数据足够简单成只有一个字符串而已。就好像我们之前提到的数据校验和级联菜单的例子一样。所以,个人认为在下面这些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XML来作为数据表示的介质:
  • 数据比较复杂,需要用XML的结构化方式来表示
  • 不用考虑带宽和处理效率支出
  • 与系统其他API或者其他系统交互,作为一种数据中转中介
  • 需要特定各式的输出视图而文本无法表示的

  总之,要认真评估两种表示方式的表示成本和效率,选择合适的合理的表示方式。   

  在关于AJAX的系列文章的下一篇,我们将综合使用DOM和XML,来实现一个可以持久化的简单留言簿。另外,还将试着模拟MSN Space的部分功能,来体会AJAX的魅力。

参考文章:

作者:fanscial标题:《AJAX简介》
网址:.html
作者:Amour GUO标题:《AJAX内部交流文档》
网址:.html
作者:MoztwWiki标题:《AJAX上手篇》
网址:.php/AJAX_%E4%B8%8A%E6%89%8B%E7%AF%87
作者:Philip McCarthy标题:面向Java开发人员的Ajax:构建动态的Java应用程序
网址:.html
作者:Philip McCarthy标题:面向Java开发人员的Ajax:Ajax的Java对象序列化
网址:.html
作者:David Flanagan书名:《Javascript权威指南》
posted @ 2006-03-20 09:12 lrary 阅读(7)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用AJAX改进你的设计 例子1:数据校验
  在输入form表单内容的时候,我们通常需要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因此,常常在页面上提供“唯一性校验”按钮,让用户点击,打开一个校验小窗口;或者等form提交到服务器端,由服务器判断后在返回相应的校验信息。前者,window.open操作本来就是比较耗费资源的,通常由window. showModalDialog代替,即使这样也要弹出一个对话框;后者,需要把整个页面提交到服务器并由服务器判断校验,这个过程不仅时间长而且加重了服务器负担。而使用AJAX,这个校验请求可以由XMLHttpRequest对象发出,整个过程不需要弹出新窗口,也不需要将整个页面提交到服务器,快速又不加重服务器负担。 例子2:按需取数据—级联菜单
  以前,为了避免每次对菜单的操作引起的重载页面,不采用每次调用后台的方式,而是一次性将级联菜单的所有数据全部读取出来并写入数组,然后根据用户的操作用JavaScript来控制它的子集项目的呈现,这样虽然解决了操作响应速度、不重载页面以及避免向服务器频繁发送请求的问题,但是如果用户不对菜单进行操作或只对菜单中的一部分进行操作的话,那读取的数据中的一部分就会成为冗余数据而浪费用户的资源,特别是在菜单结构复杂、数据量大的情况下(比如菜单有很多级、每一级菜又有上百个项目),这种弊端就更为突出。

  现在应用AJAX,在初始化页面时我们只读出它的第一级的所有数据并显示,在用户操作一级菜单其中一项时,会通过Ajax向后台请求当前一级项目所属的二级子菜单的所有数据,如果再继续请求已经呈现的二级菜单中的一项时,再向后面请求所操作二级菜单项对应的所有三级菜单的所有数据,以此类推……这样,用什么就取什么、用多少就取多少,就不会有数据的冗余和浪费,减少了数据下载总量,而且更新页面时不用重载全部内容,只更新需要更新的那部分即可,相对于后台处理并重载的方式缩短了用户等待时间,也把对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

例子3:读取外部数据
  AJAX可以调用外部数据,因此,可以对一些开发的数据比如XML文档、RSS文档进行二次加工,实现数据整合或者开发应用程序。 六、AJAX的缺陷

  AJAX不是完美的技术。使用AJAX,它的一些缺陷不得不权衡一下:

  • AJAX大量使用了Javascript和AJAX引擎,而这个取决于浏览器的支持。IE5.0及以上、Mozilla1.0、NetScape7及以上版本才支持,Mozilla虽然也支持AJAX,但是提供XMLHttpRequest的方式不一样。所以,使用AJAX的程序必须测试针对各个浏览器的兼容性。
  • AJAX更新页面内容的时候并没有刷新整个页面,因此,网页的后退功能是失效的;有的用户还经常搞不清楚现在的数据是旧的还是已经更新过的。这个就需要在明显位置提醒用户“数据已更新”。
  • 对流媒体的支持没有FLASH、Java Applet好。
  • 一些手持设备(如手机、PDA等)现在还不能很好的支持Ajax。

转载于:.html

Ajax:

Ajax for .NET Framework
.aspx




WEB文献收集/翻译站
Xpath教程
AJAX 教程
怎样使用XHTML
......
很多好的东东哦,哎,要好好学习了哦~~

AJAX基础教程 (From: /) 什么是 AJAX?

  AJAX (异步 JavaScript 和 XML) 是个新产生的术语,专为描述JavaScript的两项强大性能.这两项性

能在多年来一直被网络开发者所忽略,直到最近Gmail, Google suggest和google Maps的横空出世才使人

们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

  这两项被忽视的性能是:

     * 无需重新装载整个页面便能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 对XML文档的解析和处理.

   步骤 1 – "请!" --- 如何发送一个HTTP请求

  为了用JavaScript向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 需要一个具备这种功能的类实例.

这样的类首先由Internet Explorer以ActiveX对象引入, 被称为XMLHTTP. 后来Mozilla, Safari 和其他

浏览器纷纷仿效, 提供了XMLHttpRequest类,它支持微软的ActiveX对象所提供的方法和属性.

  因此, 为了创建一个跨浏览器的这样的类实例(对象), 可以应用如下代码: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 Mozilla, Safari, ...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if (window.ActiveXObject) { // IE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上例对代码做了一定简化,这是为了解释如何创建XMLHTTP类实例.

实际的代码实例可参阅本篇步骤3.)

  如果服务器的响应没有XML mime-type header,某些Mozilla浏览器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 如果服务器响应的header不是text/xml,可以调用其它方法修改该header.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text/xml');

  接下来要决定当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后,需要做什么.这需要告诉HTTP请求对象用哪一个JavaScript函数

处理这个响应.可以将对象的onreadystatechange属性设置为要使用的JavaScript的函数名,如下所示: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nameOfTheFunction;

  注意:在函数名后没有括号,也无需传递参数.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在扉页(fly)中定义函数及其对

响应要采取的行为,如下所示: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do the thing
};

  在定义了如何处理响应后,就要发送请求了.可以调用HTTP请求类的open()和send()方法, 如下所示:

http_request.open('GET', '.file', true);
http_request.send(null);

     * open()的第一个参数是HTTP请求方式 – GET, POST, HEAD 或任何服务器所支持的您想调用的方式

. 按照HTTP规范,该参数要大写;否则,某些浏览器(如Firefox)可能无法处理请求.有关HTTP请求方法的详

细信息可参考.html W3C specs
     * 第二个参数是请求页面的URL.由于自身安全特性的限制,该页面不能为第三方域名的页面.同时一定

要保证在所有的页面中都使用准确的域名,否则调用open()会得到"permission denied"的错误提示.一个

常见的错误是访问站点时使用domain.tld,而当请求页面时,却使用www.domain.tld.
     * 第三个参数设置请求是否为异步模式.如果是TRUE, JavaScript函数将继续执行,而不等待服务器响

应.这就是"AJAX"中的"A".

  如果第一个参数是"POST",send()方法的参数可以是任何想送给服务器的数据. 这时数据要以字符串

的形式送给服务器,如下所示:

name=value&anothername=othervalue&so=on

  步骤 2 – "收到!" --- 处理服务器的响应

  当发送请求时,要提供指定处理响应的JavaScript函数名.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nameOfTheFunction;

  我们来看看这个函数的功能是什么.首先函数会检查请求的状态.如果状态值是4,就意味着一个完整的

服务器响应已经收到了,您将可以处理该响应.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 everything is good, the response is received
} else {
    // still not ready
}

  readyState的取值如下:

    * 0 (未初始化)
    * 1 (正在装载)
    * 2 (装载完毕)
    * 3 (交互中)
    * 4 (完成)

(Source)

  接着,函数会检查HTTP服务器响应的状态值. 完整的状态取值可参见 W3C site. 我们着重看值为200

OK的响应.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 perfect!
} else {
    // there was a problem with the request,
    // for example the response may be a 404 (Not Found)
    // or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response codes
}

  在检查完请求的状态值和响应的HTTP状态值后, 您就可以处理从服务器得到的数据了.有两种方式可

以得到这些数据:

    * 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 以文本字符串的方式返回服务器的响应
    * http_request.responseXML –

以XMLDocument对象方式返回响应.处理XMLDocument对象可以用JavaScript DOM函数

   步骤 3 – "万事俱备!" - 简单实例

  我们现在将整个过程完整地做一次,发送一个简单的HTTP请求. 我们用JavaScript请求一个HTML文件,

test.html, 文件的文本内容为"I'm a test.".然后我们"alert()"test.html文件的内容.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http_request = false;

    function makeRequest(url) {

        http_request = false;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 Mozilla, Safari,...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if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 {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text/xml');
            }
        } else if (window.ActiveXObject) { // IE
            try {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sxml2.XMLHTTP");
            } catch (e) {
                try {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catch (e) {}
            }
        }

        if (!http_request) {
            alert('Giving up :( Cannot create an XMLHTTP instance');
            return false;
        }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alertContents;
        http_request.open('GET', url, true);
        http_request.send(null);

    }

    function alertContents() {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alert(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alert('There was a problem with the request.');
            }
        }

    }
</script>
<span
    style="cursor: pointer;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οnclick="makeRequest('test.html')">
        Make a request
</span>

  本例中:

    * 用户点击浏览器上的"请求"链接;
    * 接着函数makeRequest()将被调用.其参数 – HTML文件test.html在同一目录下;
    * 这样就发起了一个请求.onreadystatechange的执行结果会被传送给alertContents();
    * alertContents()将检查服务器的响应是否成功地收到,如果是,就会"alert()"test.html文件的内

容.

  步骤 4 – "X-文档" --- 处理XML响应

  在前面的例子中,当服务器对HTTP请求的响应被收到后,我们会调用请求对象的reponseText属性.该属

性包含了test.html文件的内容.现在我们来试试responseXML属性.

  首先,我们新建一个有效的XML文件,后面我们将使用这个文件.该文件(test.xml)源代码如下所示:

<?xml version="1.0" ?>
<root>
    I'm a test.
</root>

  在该脚本中,我们只需修改请求部分:

...
οnclick="makeRequest('test.xml')">
...

  接着,在alertContents()中,我们将alert()的代码alert(http_request.responseText);换成:

var xmldoc = http_request.responseXML;
var root_node = xmldoc.getElementsByTagName('root').item(0);
alert(root_node.firstChild.data);

  这里,我们使用了responseXML提供的XMLDocument对象并用DOM方法获取存于XML文件中的内容.
posted @ 2006-03-20 09:30 lrary 阅读(8)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Session详解  一、术语session

 
在我的经验里,session这个词被滥用的程度大概仅次于transaction,更加有趣的是transaction与session在某些语境下的含义是相同的。

    session,中文经常翻译为会话,其本来的含义是指有始有终的一系列动作/消息,比如打电话时从拿起电话拨号到挂断电话这中间的一系列过程可以称之为一个 session.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话“在一个浏览器会话期间,……”,这里的会话一词用的就是其本义,是指从一个浏览器窗口打开到关闭这个期间 ①。最混乱的是“用户(客户端)在一次会话期间”这样一句话,它可能指用户的一系列动作(一般情况下是同某个具体目的相关的一系列动作,比如从登录到选购商品到结账登出这样一个网上购物的过程,有时候也被称为一个transaction),然而有时候也可能仅仅是指一次连接,也有可能是指含义①,其中的差别只能靠上下文来推断②。

    然而当session一词与网络协议相关联时,它又往往隐含了“面向连接”和/或“保持状态”这样两个含义, “面向连接”指的是在通信双方在通信之前要先建立一个通信的渠道,比如打电话,直到对方接了电话通信才能开始,与此相对的是写信,在你把信发出去的时候你并不能确认对方的地址是否正确,通信渠道不一定能建立,但对发信人来说,通信已经开始了。“保持状态”则是指通信的一方能够把一系列的消息关联起来,使得消息之间可以互相依赖,比如一个服务员能够认出再次光临的老顾客并且记得上次这个顾客还欠店里一块钱。这一类的例子有“一个TCP session”或者 “一个POP3 session”③。

    而到了web服务器蓬勃发展的时代,session在web开发语境下的语义又有了新的扩展,它的含义是指一类用来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保持状态的解决方案④。有时候session也用来指这种解决方案的存储结构,如“把xxx保存在session 里”⑤。由于各种用于web开发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都提供了对这种解决方案的支持,所以在某种特定语言的语境下,session也被用来指代该语言的解决方案,比如经常把Java里提供的javax.servlet.http.HttpSession简称为session⑥。

    鉴于这种混乱已不可改变,本文中session一词的运用也会根据上下文有不同的含义,请大家注意分辨。

    在本文中,使用中文“浏览器会话期间”来表达含义①,使用“session机制”来表达含义④,使用“session”表达含义⑤,使用具体的“HttpSession”来表达含义⑥

    二、HTTP协议与状态

 
保持HTTP 协议本身是无状态的,这与HTTP协议本来的目的是相符的,客户端只需要简单的向服务器请求下载某些文件,无论是客户端还是服务器都没有必要纪录彼此过去的行为,每一次请求之间都是独立的,好比一个顾客和一个自动售货机或者一个普通的(非会员制)大卖场之间的关系一样。

    然而聪明(或者贪心?)的人们很快发现如果能够提供一些按需生成的动态信息会使web变得更加有用,就像给有线电视加上点播功能一样。这种需求一方面迫使HTML逐步添加了表单、脚本、DOM等客户端行为,另一方面在服务器端则出现了CGI规范以响应客户端的动态请求,作为传输载体的HTTP协议也添加了文件上载、 cookie这些特性。其中cookie的作用就是为了解决HTTP协议无状态的缺陷所作出的努力。至于后来出现的session机制则是又一种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保持状态的解决方案。

    让我们用几个例子来描述一下cookie和session机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笔者曾经常去的一家咖啡店有喝5杯咖啡免费赠一杯咖啡的优惠,然而一次性消费5杯咖啡的机会微乎其微,这时就需要某种方式来纪录某位顾客的消费数量。想象一下其实也无外乎下面的几种方案:1、该店的店员很厉害,能记住每位顾客的消费数量,只要顾客一走进咖啡店,店员就知道该怎么对待了。这种做法就是协议本身支持状态。

    2、发给顾客一张卡片,上面记录着消费的数量,一般还有个有效期限。每次消费时,如果顾客出示这张卡片,则此次消费就会与以前或以后的消费相联系起来。这种做法就是在客户端保持状态。

    3、发给顾客一张会员卡,除了卡号之外什么信息也不纪录,每次消费时,如果顾客出示该卡片,则店员在店里的纪录本上找到这个卡号对应的纪录添加一些消费信息。这种做法就是在服务器端保持状态。

    由于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而出于种种考虑也不希望使之成为有状态的,因此,后面两种方案就成为现实的选择。具体来说cookie机制采用的是在客户端保持状态的方案,而session机制采用的是在服务器端保持状态的方案。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采用服务器端保持状态的方案在客户端也需要保存一个标识,所以session机制可能需要借助于cookie机制来达到保存标识的目的,但实际上它还有其他选择。

    三、理解cookie机制

 
cookie机制的基本原理就如上面的例子一样简单,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会员卡”如何分发:“会员卡”的内容;以及客户如何使用“会员卡”。

    正统的cookie分发是通过扩展HTTP协议来实现的,服务器通过在HTTP的响应头中加上一行特殊的指示以提示浏览器按照指示生成相应的cookie.然而纯粹的客户端脚本如JavaScript或者VBScript也可以生成cookie.

    而cookie 的使用是由浏览器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后台自动发送给服务器的。浏览器检查所有存储的cookie,如果某个cookie所声明的作用范围大于等于将要请求的资源所在的位置,则把该cookie附在请求资源的HTTP请求头上发送给服务器。意思是麦当劳的会员卡只能在麦当劳的店里出示,如果某家分店还发行了自己的会员卡,那么进这家店的时候除了要出示麦当劳的会员卡,还要出示这家店的会员卡。

    cookie的内容主要包括:名字,值,过期时间,路径和域。

    其中域可以指定某一个域比如。google.com,相当于总店招牌,比如宝洁公司,也可以指定一个域下的具体某台机器比如www.google.com或者froogle.google.com,可以用飘柔来做比。

    路径就是跟在域名后面的URL路径,比如/或者/foo等等,可以用某飘柔专柜做比。

    路径与域合在一起就构成了cookie的作用范围。

    如果不设置过期时间,则表示这个cookie的生命期为浏览器会话期间,只要关闭浏览器窗口,cookie就消失了。这种生命期为浏览器会话期的 cookie被称为会话cookie.会话cookie一般不存储在硬盘上而是保存在内存里,当然这种行为并不是规范规定的。如果设置了过期时间,浏览器就会把cookie保存到硬盘上,关闭后再次打开浏览器,这些cookie仍然有效直到超过设定的过期时间。

    存储在硬盘上的cookie 可以在不同的浏览器进程间共享,比如两个IE窗口。而对于保存在内存里的cookie,不同的浏览器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IE,在一个打开的窗口上按 Ctrl-N(或者从文件菜单)打开的窗口可以与原窗口共享,而使用其他方式新开的IE进程则不能共享已经打开的窗口的内存cookie;对于 Mozilla Firefox0.8,所有的进程和标签页都可以共享同样的cookie.一般来说是用javascript的window.open打开的窗口会与原窗口共享内存cookie.浏览器对于会话cookie的这种只认cookie不认人的处理方式经常给采用session机制的web应用程序开发者造成很大的困扰。

    下面就是一个goolge设置cookie的响应头的例子HTTP/1.1 302 FoundLocation: : PREF=ID=0565f77e132de138:NW=1:TM=1098082649:LM=1098082649:S=KaeaCFPo49RiA_d8; expires=Sun, 17-Jan-2038 19:14:07 GMT; path=/; domain=.google.comContent-Type: text/html


这是使用HTTPLook这个HTTP Sniffer软件来俘获的HTTP通讯纪录的一部分

浏览器在再次访问goolge的资源时自动向外发送cookie

用Firefox可以很容易的观察现有的cookie的值使用HTTPLook配合Firefox可以很容易的理解cookie的工作原理。

 IE也可以设置在接受cookie前询问

    四、理解session机制

    session机制是一种服务器端的机制,服务器使用一种类似于散列表的结构(也可能就是使用散列表)来保存信息。

    当程序需要为某个客户端的请求创建一个session的时候,服务器首先检查这个客户端的请求里是否已包含了一个session标识 - 称为 session id,如果已包含一个session id则说明以前已经为此客户端创建过session,服务器就按照session id把这个 session检索出来使用(如果检索不到,可能会新建一个),如果客户端请求不包含session id,则为此客户端创建一个session并且生成一个与此session相关联的session id,session id的值应该是一个既不会重复,又不容易被找到规律以仿造的字符串,这个 session id将被在本次响应中返回给客户端保存。

    保存这个session id的方式可以采用cookie,这样在交互过程中浏览器可以自动的按照规则把这个标识发挥给服务器。一般这个cookie的名字都是类似于SEEESIONID,而。比如weblogic对于web应用程序生成的cookie,JSESSIONID= ByOK3vjFD75aPnrF7C2HmdnV6QZcEbzWoWiBYEnLerjQ99zWpBng!-145788764,它的名字就是 JSESSIONID.

    由于cookie可以被人为的禁止,必须有其他机制以便在cookie被禁止时仍然能够把session id传递回服务器。经常被使用的一种技术叫做URL重写,就是把session id直接附加在URL路径的后面,附加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作为URL路径的附加信息,表现形式为http://……/xxx;jsessionid= ByOK3vjFD75aPnrF7C2HmdnV6QZcEbzWoWiBYEnLerjQ99zWpBng!-145788764另一种是作为查询字符串附加在URL后面,表现形式为http://……/xxx?jsessionid=ByOK3vjFD75aPnrF7C2HmdnV6QZcEbzWoWiBYEnLerjQ99zWpBng!-145788764这两种方式对于用户来说是没有区别的,只是服务器在解析的时候处理的方式不同,采用第一种方式也有利于把session id的信息和正常程序参数区分开来。

    为了在整个交互过程中始终保持状态,就必须在每个客户端可能请求的路径后面都包含这个session id.

    另一种技术叫做表单隐藏字段。就是服务器会自动修改表单,添加一个隐藏字段,以便在表单提交时能够把session id传递回服务器。比如下面的表单<form name="testform" action="/xxx"><input type="text"></form>

    在被传递给客户端之前将被改写成<form name="testform" action="/xxx"><input type="hidden" name="jsessionid" value="ByOK3vjFD75aPnrF7C2HmdnV6QZcEbzWoWiBYEnLerjQ99zWpBng!-145788764"><input type="text"></form>

    这种技术现在已较少应用,笔者接触过的很古老的iPlanet6(SunONE应用服务器的前身)就使用了这种技术。

    实际上这种技术可以简单的用对action应用URL重写来代替。

    在谈论session机制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误解“只要关闭浏览器,session就消失了”。其实可以想象一下会员卡的例子,除非顾客主动对店家提出销卡,否则店家绝对不会轻易删除顾客的资料。对session来说也是一样的,除非程序通知服务器删除一个session,否则服务器会一直保留,程序一般都是在用户做log off的时候发个指令去删除session.然而浏览器从来不会主动在关闭之前通知服务器它将要关闭,因此服务器根本不会有机会知道浏览器已经关闭,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觉,是大部分session机制都使用会话cookie来保存session id,而关闭浏览器后这个 session id就消失了,再次连接服务器时也就无法找到原来的session.如果服务器设置的cookie被保存到硬盘上,或者使用某种手段改写浏览器发出的HTTP请求头,把原来的session id发送给服务器,则再次打开浏览器仍然能够找到原来的session.

    恰恰是由于关闭浏览器不会导致session被删除,迫使服务器为seesion设置了一个失效时间,当距离客户端上一次使用session的时间超过这个失效时间时,服务器就可以认为客户端已经停止了活动,才会把session删除以节省存储空间。

    五、理解javax.servlet.http.HttpSession

 
HttpSession是Java平台对session机制的实现规范,因为它仅仅是个接口,具体到每个web应用服务器的提供商,除了对规范支持之外,仍然会有一些规范里没有规定的细微差异。这里我们以BEA的Weblogic Server8.1作为例子来演示。

    首先,Weblogic Server提供了一系列的参数来控制它的HttpSession的实现,包括使用cookie的开关选项,使用URL重写的开关选项,session持久化的设置,session失效时间的设置,以及针对cookie的各种设置,比如设置cookie的名字、路径、域, cookie的生存时间等。

    一般情况下,session都是存储在内存里,当服务器进程被停止或者重启的时候,内存里的session也会被清空,如果设置了session的持久化特性,服务器就会把session保存到硬盘上,当服务器进程重新启动或这些信息将能够被再次使用, Weblogic Server支持的持久性方式包括文件、数据库、客户端cookie保存和复制。

    复制严格说来不算持久化保存,因为session实际上还是保存在内存里,不过同样的信息被复制到各个cluster内的服务器进程中,这样即使某个服务器进程停止工作也仍然可以从其他进程中取得session.

    cookie生存时间的设置则会影响浏览器生成的cookie是否是一个会话cookie.默认是使用会话cookie.有兴趣的可以用它来试验我们在第四节里提到的那个误解。

    cookie的路径对于web应用程序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项,Weblogic Server对这个选项的默认处理方式使得它与其他服务器有明显的区别。后面我们会专题讨论。

    关于session的设置参考[5] .html#1036869

    六、HttpSession常见问题(在本小节中session的含义为⑤和⑥的混合)

    1、session在何时被创建一个常见的误解是以为session在有客户端访问时就被创建,然而事实是直到某server端程序调用 HttpServletRequest.getSession(true)这样的语句时才被创建,注意如果JSP没有显示的使用 <% @page session="false"%> 关闭session,则JSP文件在编译成Servlet时将会自动加上这样一条语句 HttpSession session = HttpServletRequest.getSession(true);这也是JSP中隐含的 session对象的来历。

    由于session会消耗内存资源,因此,如果不打算使用session,应该在所有的JSP中关闭它。

    2、session何时被删除综合前面的讨论,session在下列情况下被删除a.程序调用HttpSession.invalidate();或b.距离上一次收到客户端发送的session id时间间隔超过了session的超时设置;或c.服务器进程被停止(非持久session)

    3、如何做到在浏览器关闭时删除session严格的讲,做不到这一点。可以做一点努力的办法是在所有的客户端页面里使用javascript代码window.oncolose来监视浏览器的关闭动作,然后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来删除session.但是对于浏览器崩溃或者强行杀死进程这些非常规手段仍然无能为力。

    4、有个HttpSessionListener是怎么回事你可以创建这样的listener去监控session的创建和销毁事件,使得在发生这样的事件时你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工作。注意是session的创建和销毁动作触发listener,而不是相反。类似的与HttpSession有关的listener还有 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HttpSessionActivationListener和 HttpSessionAttributeListener.

    5、存放在session中的对象必须是可序列化的吗不是必需的。要求对象可序列化只是为了session能够在集群中被复制或者能够持久保存或者在必要时server能够暂时把session交换出内存。在 Weblogic Server的session中放置一个不可序列化的对象在控制台上会收到一个警告。我所用过的某个iPlanet版本如果 session中有不可序列化的对象,在session销毁时会有一个Exception,很奇怪。

    6、如何才能正确的应付客户端禁止cookie的可能性对所有的URL使用URL重写,包括超链接,form的action,和重定向的URL,具体做法参见[6] .html#100770

    7、开两个浏览器窗口访问应用程序会使用同一个session还是不同的session参见第三小节对cookie的讨论,对session来说是只认id不认人,因此不同的浏览器,不同的窗口打开方式以及不同的cookie存储方式都会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影响。

    8、如何防止用户打开两个浏览器窗口操作导致的session混乱这个问题与防止表单多次提交是类似的,可以通过设置客户端的令牌来解决。就是在服务器每次生成一个不同的id返回给客户端,同时保存在session里,客户端提交表单时必须把这个id也返回服务器,程序首先比较返回的id与保存在session里的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本次操作已经被提交过了。可以参看《J2EE核心模式》关于表示层模式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使用javascript window.open打开的窗口,一般不设置这个id,或者使用单独的id,以防主窗口无法操作,建议不要再window.open打开的窗口里做修改操作,这样就可以不用设置。

    9、为什么在Weblogic Server中改变session的值后要重新调用一次session.setValue做这个动作主要是为了在集群环境中提示Weblogic Server session中的值发生了改变,需要向其他服务器进程复制新的session值。

    10、为什么session不见了排除session正常失效的因素之外,服务器本身的可能性应该是微乎其微的,虽然笔者在iPlanet6SP1加若干补丁的Solaris版本上倒也遇到过;浏览器插件的可能性次之,笔者也遇到过3721插件造成的问题;理论上防火墙或者代理服务器在cookie处理上也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出现这一问题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程序的错误,最常见的就是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去访问另外一个应用程序。我们在下一节讨论这个问题。

    七、跨应用程序的session共享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大项目被分割成若干小项目开发,为了能够互不干扰,要求每个小项目作为一个单独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可是到了最后突然发现某几个小项目之间需要共享一些信息,或者想使用session来实现SSO(single sign on),在session中保存login的用户信息,最自然的要求是应用程序间能够访问彼此的session.

    然而按照Servlet规范,session的作用范围应该仅仅限于当前应用程序下,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是不能够互相访问对方的session的。各个应用服务器从实际效果上都遵守了这一规范,但是实现的细节却可能各有不同,因此解决跨应用程序session共享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首先来看一下Tomcat是如何实现web应用程序之间session的隔离的,从 Tomcat设置的cookie路径来看,它对不同的应用程序设置的cookie路径是不同的,这样不同的应用程序所用的session id是不同的,因此即使在同一个浏览器窗口里访问不同的应用程序,发送给服务器的session id也可以是不同的。



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可以推测Tomcat中session的内存结构大致如下。

笔者以前用过的iPlanet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式,估计SunONE与iPlanet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对于这种方式的服务器,解决的思路很简单,实际实行起来也不难。要么让所有的应用程序共享一个session id,要么让应用程序能够获得其他应用程序的session id.

    iPlanet中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来实现共享一个session id,那就是把各个应用程序的cookie路径都设为/(实际上应该是/NASApp,对于应用程序来讲它的作用相当于根)。

    <session-info><path>/NASApp</path></session-info>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共享的session应该遵循一些编程约定,比如在session attribute名字的前面加上应用程序的前缀,使得 setAttribute("name", "neo")变成setAttribute("app1.name", "neo"),以防止命名空间冲突,导致互相覆盖。

    在Tomcat中则没有这么方便的选择。在Tomcat版本3上,我们还可以有一些手段来共享session.对于版本4以上的Tomcat,目前笔者尚未发现简单的办法。只能借助于第三方的力量,比如使用文件、数据库、JMS或者客户端cookie,URL参数或者隐藏字段等手段。

    我们再看一下Weblogic Server是如何处理session的。


笔者以前用过的iPlanet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式,估计SunONE与iPlanet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对于这种方式的服务器,解决的思路很简单,实际实行起来也不难。要么让所有的应用程序共享一个session id,要么让应用程序能够获得其他应用程序的session id.

    iPlanet中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来实现共享一个session id,那就是把各个应用程序的cookie路径都设为/(实际上应该是/NASApp,对于应用程序来讲它的作用相当于根)。

    <session-info><path>/NASApp</path></session-info>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共享的session应该遵循一些编程约定,比如在session attribute名字的前面加上应用程序的前缀,使得 setAttribute("name", "neo")变成setAttribute("app1.name", "neo"),以防止命名空间冲突,导致互相覆盖。

    在Tomcat中则没有这么方便的选择。在Tomcat版本3上,我们还可以有一些手段来共享session.对于版本4以上的Tomcat,目前笔者尚未发现简单的办法。只能借助于第三方的力量,比如使用文件、数据库、JMS或者客户端cookie,URL参数或者隐藏字段等手段。

    我们再看一下Weblogic Server是如何处理session的。


 从截屏画面上可以看到Weblogic Server对所有的应用程序设置的cookie的路径都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在Weblogic Server中默认的就可以共享session了呢?然而一个小实验即可证明即使不同的应用程序使用的是同一个session,各个应用程序仍然只能访问自己所设置的那些属性。这说明Weblogic Server中的session的内存结构可能如下

对于这样一种结构,在 session机制本身上来解决session共享的问题应该是不可能的了。除了借助于第三方的力量,比如使用文件、数据库、JMS或者客户端 cookie,URL参数或者隐藏字段等手段,还有一种较为方便的做法,就是把一个应用程序的session放到ServletContext中,这样另外一个应用程序就可以从ServletContext中取得前一个应用程序的引用。示例代码如下,

    应用程序A context.setAttribute("appA", session);

    应用程序B contextA = context.getContext("/appA");HttpSession sessionA = (HttpSession)contextA.getAttribute("appA");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用法不可移植,因为根据ServletContext的JavaDoc,应用服务器可以处于安全的原因对于context.getContext("/appA");返回空值,以上做法在Weblogic Server 8.1中通过。

    那么Weblogic Server为什么要把所有的应用程序的cookie路径都设为/呢?原来是为了SSO,凡是共享这个session的应用程序都可以共享认证的信息。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修改首先登录的那个应用程序的描述符weblogic.xml,把cookie路径修改为/appA 访问另外一个应用程序会重新要求登录,即使是反过来,先访问cookie路径为/的应用程序,再访问修改过路径的这个,虽然不再提示登录,但是登录的用户信息也会丢失。注意做这个实验时认证方式应该使用FORM,因为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对basic认证方式有其他的处理方式,第二次请求的认证不是通过 session来实现的。具体请参看[7] secion 14.8 Authorization,你可以修改所附的示例程序来做这些试验。

    八、总结

 
session机制本身并不复杂,然而其实现和配置上的灵活性却使得具体情况复杂多变。这也要求我们不能把仅仅某一次的经验或者某一个浏览器,服务器的经验当作普遍适用的经验,而是始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摘要:虽然session机制在web应用程序中被采用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清楚session机制的本质,以至不能正确的应用这一技术。本文将详细讨论session的工作机制并且对在Java web application中应用session机制时常见的问题作出解答。

posted @ 2006-03-20 09:29 lrary 阅读(2)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AJAX应用到的技术 AJAX涉及到的7项技术中,个人认为Javascript、XMLHttpRequest、DOM、XML比较有用。

A、XMLHttpRequest对象
  XMLHttpRequest是XMLHTTP组件的对象,通过这个对象,AJAX可以像桌面应用程序一样只同服务器进行数据层面的交换,而不用每次都刷新界面,也不用每次将数据处理的工作都交给服务器来做;这样既减轻了服务器负担又加快了响应速度、缩短了用户等待的时间。

  IE5.0开始,开发人员可以在Web页面内部使用XMLHTTP ActiveX组件扩展自身的功能,不用从当前的Web页面导航就可以直接传输数据到服务器或者从服务器接收数据。,Mozilla1.0以及NetScape7则是创建继承XML的代理类XMLHttpRequest;对于大多数情况,XMLHttpRequest对象和XMLHTTP组件很相似,方法和属性类似,只是部分属性不同。

XMLHttpRequest对象初始化: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http_request = false;
//IE浏览器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sxml2.XMLHTTP");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Mozilla浏览器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script>

  XMLHttpRequest对象的方法:

方法描述
abort()

停止当前请求

getAllResponseHeaders()

作为字符串返回完整的headers

getResponseHeader("headerLabel")

作为字符串返回单个的header标签

open("method","URL"[,asyncFlag[,"userName"[, "password"]]])设置未决的请求的目标 URL,方法,和其他参数
send(content)发送请求
setRequestHeader("label", "value")设置header并和请求一起发送

  XMLHttpRequest对象的属性:

属性描述
onreadystatechange状态改变的事件触发器
readyState对象状态(integer):

 


0 = 未初始化
1 = 读取中
2 = 已读取
3 = 交互中
4 = 完成
responseText服务器进程返回数据的文本版本
responseXML服务器进程返回数据的兼容DOM的XML文档对象
status服务器返回的状态码, 如:404 = "文件未找到" 、200 ="成功"
statusText服务器返回的状态文本信息

B、Javascript
   Javascript一直被定位为客户端的脚本语言,应用最多的地方是表单数据的校验。现在,可以通过Javascript操作XMLHttpRequest,来跟数据库打交道。

C、DOM
   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是提供给HTML和XML使用的一组API,提供了文件的表述结构,并可以利用它改变其中的内容和可见物。脚本语言通过DOM才可以跟页面进行交互。Web开发人员可操作及建立文件的属性、方法以及事件都以对象来展现。比如,document就代表页面对象本身。

D、XML
  通过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以规范的定义结构化数据,是网上传输的数据和文档符合统一的标准。用XML表述的数据和文档,可以很容易的让所有程序共享。

7.2、AJAX开发框架
  这里,我们通过一步步的解析,来形成一个发送和接收XMLHttpRequest请求的程序框架。AJAX实质上也是遵循Request/Server模式,所以这个框架基本的流程也是:对象初始化à发送请求à服务器接收à服务器返回à客户端接收à修改客户端页面内容。只不过这个过程是异步的。

A、初始化对象并发出XMLHttpRequest请求
  为了让Javascript可以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必须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使用之前,要先将XMLHttpRequest对象实例化。之前说过,各个浏览器对这个实例化过程实现不同。IE以ActiveX控件的形式提供,而Mozilla等浏览器则直接以XMLHttpRequest类的形式提供。为了让编写的程序能够跨浏览器运行,要这样写: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 Mozilla, Safari, ...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if (window.ActiveXObject) { // IE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有些版本的Mozilla浏览器处理服务器返回的未包含XML mime-type头部信息的内容时会出错。因此,要确保返回的内容包含text/xml信息。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text/xml');
B、指定响应处理函数
  接下来要指定当服务器返回信息时客户端的处理方式。只要将相应的处理函数名称赋给XMLHttpRequest对象的onreadystatechange属性就可以了。比如: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processRequest;

  需要指出的时,这个函数名称不加括号,不指定参数。也可以用Javascript即时定义函数的方式定义响应函数。比如: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C、发出HTTP请求 

  指定响应处理函数之后,就可以向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了。这一步调用XMLHttpRequest对象的open和send方法。

http_request.open('GET', '.file', true);
http_request.send(null);

  open的第一个参数是HTTP请求的方法,为Get、Post或者Head。

  open的第二个参数是目标URL。基于安全考虑,这个URL只能是同网域的,否则会提示“没有权限”的错误。这个URL可以是任何的URL,包括需要服务器解释执行的页面,不仅仅是静态页面。目标URL处理请求XMLHttpRequest请求则跟处理普通的HTTP请求一样,比如JSP可以用request.getParameter(“”)或者request.getAttribute(“”)来取得URL参数值。

  open的第三个参数只是指定在等待服务器返回信息的时间内是否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如果为True,则不会继续执行,直到服务器返回信息。默认为True。

  按照顺序,open调用完毕之后要调用send方法。send的参数如果是以Post方式发出的话,可以是任何想传给服务器的内容。不过,跟form一样,如果要传文件或者Post内容给服务器,必须先调用setRequestHeader方法,修改MIME类别。如下:

http_request.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这时资料则以查询字符串的形式列出,作为sned的参数,例如:

name=value&anothername=othervalue&so=on
D、处理服务器返回的信息
  在第二步我们已经指定了响应处理函数,这一步,来看看这个响应处理函数都应该做什么。

  首先,它要检查XMLHttpRequest对象的readyState值,判断请求目前的状态。参照前文的属性表可以知道,readyState值为4的时候,代表服务器已经传回所有的信息,可以开始处理信息并更新页面内容了。如下: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 信息已经返回,可以开始处理
} else {
// 信息还没有返回,等待
}

  服务器返回信息后,还需要判断返回的HTTP状态码,确定返回的页面没有错误。所有的状态码都可以在W3C的官方网站上查到。其中,200代表页面正常。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 页面正常,可以开始处理信息
} else {
// 页面有问题
}

  XMLHttpRequest对成功返回的信息有两种处理方式:
   responseText:将传回的信息当字符串使用;
   responseXML:将传回的信息当XML文档使用,可以用DOM处理。

E、一个初步的开发框架
  总结上面的步骤,我们整理出一个初步的可用的开发框架,供以后调用;这里,将服务器返回的信息用window.alert以字符串的形式显示出来: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http_request = false;
function send_request(url) {//初始化、指定处理函数、发送请求的函数
http_request = false;
//开始初始化XMLHttpRequest对象
if(window.XMLHttpRequest) { //Mozilla 浏览器
http_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if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 {//设置MiME类别
http_request.overrideMimeType("text/xml");
}
}
else if (window.ActiveXObject) { // IE浏览器
try {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sxml2.XMLHTTP");
} catch (e) {
try {
http_request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catch (e) {}
}
}
if (!http_request) { // 异常,创建对象实例失败
window.alert("不能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实例.");
return false;
}
http_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processRequest;
// 确定发送请求的方式和URL以及是否同步执行下段代码
http_request.open("GET", url, true);
http_request.send(null);
}
// 处理返回信息的函数
function processRequest() {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 判断对象状态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 信息已经成功返回,开始处理信息
alert(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页面不正常
alert("您所请求的页面有异常。");
}
}
}
</script>
7.3、简单的示例
  接下来,我们利用上面的开发框架来做两个简单的应用。

A、数据校验
  在用户注册的表单中,经常碰到要检验待注册的用户名是否唯一。传统的做法是采用window.open的弹出窗口,或者window. showModalDialog的对话框。不过,这两个都需要打开窗口。采用AJAX后,采用异步方式直接将参数提交到服务器,用window.alert将服务器返回的校验信息显示出来。代码如下:

  在<body></body>之间增加一段form表单代码:

<form name="form1" action="" method="post">
用户名:<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value="">&nbsp;
<input type="button" name="check" value="唯一性检查" onClick="userCheck()">
<input type="submit" name="submit" value="提交">
</form>

  在开发框架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调用函数:

function userCheck() {
var f = document.form1;
var username = f.username.value;
if(username=="") {
window.alert("用户名不能为空。");
f.username.focus();
return false;
}
else {
send_request('sample1_2.jsp?username='+username);
}
}

  看看sample1_2.jsp做了什么: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2312" errorPage="" %>
<%
String username = request.getParameter("username");
if("educhina".equals(username)) out.print("用户名已经被注册,请更换一个用户名。");
else out.print("用户名尚未被使用,您可以继续。");
%>

  运行一下,嗯,没有弹出窗口,没有页面刷新,跟预想的效果一样。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sample1_2.jsp中实现更复杂的功能。最后,只要将反馈信息打印出来就可以了。


B、级联菜单
  我们在第五部分提到利用AJAX改进级联菜单的设计。接下来,我们就演示一下如何“按需取数据”。

  首先,在<body></body>中间增加如下HTML代码:

<table width="2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r>
<td height="20">
<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showRoles('pos_1')">经理室</a>
</td>
</tr>
<tr style="display:none">
<td height="20" id="pos_1"> </td>
</tr>
<tr>
<td height="20">
<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showRoles('pos_2')">开发部</a>
</td>
</tr>
<tr style="display:none ">
<td id="pos_2" height="20"> </td>
</tr>
</table>

  在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响应函数showRoles(obj):

//显示部门下的岗位
function showRoles(obj)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bj).parentNode.style.display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bj).innerHTML = "正在读取数据..."
currentPos = obj;
send_request("sample2_2.jsp?playPos="+obj);
}

  修改框架的processRequest函数:

// 处理返回信息的函数
function processRequest() {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 判断对象状态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 信息已经成功返回,开始处理信息
document.getElementById(currentPos).innerHTML = http_request.responseText;
} else { //页面不正常
alert("您所请求的页面有异常。");
}
}
}

  最后就是smaple2_2.jsp了: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2312" errorPage="" %>
<%
String playPos = request.getParameter("playPos"); if("pos_1".equals(playPos)) out.print("&nbsp;&nbsp;总经理<br>&nbsp;&nbsp;副总经理"); else if("pos_2".equals(playPos)) out.println("&nbsp;&nbsp;总工程师<br>&nbsp;&nbsp;软件工程师");
%>

  运行一下看看效果:

7.4、文档对象模型(DOM)
  文档对象模型(DOM)是表示文档(比如HTML和XML)和访问、操作构成文档的各种元素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一般的,支持Javascript的所有浏览器都支持DOM。本文所涉及的DOM,是指W3C定义的标准的文档对象模型,它以树形结构表示HTML和XML文档,定义了遍历这个树和检查、修改树的节点的方法和属性。

7.4.1、DOM眼中的HTML文档:树
  在DOM眼中,HTML跟XML一样是一种树形结构的文档,<html>是根(root)节点,<head>、<title>、<body>是<html>的子(children)节点,互相之间是兄弟(sibling)节点;<body>下面才是子节点<table>、<span>、<p>等等。如下图:

  

  这个是不是跟XML的结构有点相似呢。不同的是,HTML文档的树形主要包含表示元素、标记的节点和表示文本串的节点。

7.4.2、HTML文档的节点
  DOM下,HTML文档各个节点被视为各种类型的Node对象。每个Node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利用这些属性和方法可以遍历整个文档树。由于HTML文档的复杂性,DOM定义了nodeType来表示节点的类型。这里列出Node常用的几种节点类型:
接口nodeType常量nodeType值备注
ElementNode.ELEMENT_NODE1元素节点
TextNode.TEXT_NODE3文本节点
DocumentNode.DOCUMENT_NODE9document
CommentNode.COMMENT_NODE8注释的文本
DocumentFragmentNode.DOCUMENT_FRAGMENT_NODE11document片断
AttrNode.ATTRIBUTE_NODE2节点属性

  DOM树的根节点是个Document对象,该对象的documentElement属性引用表示文档根元素的Element对象(对于HTML文档,这个就是<html>标记)。Javascript操作HTML文档的时候,document即指向整个文档,<body>、<table>等节点类型即为Element。Comment类型的节点则是指文档的注释。具体节点类型的含义,请参考《Javascript权威指南》,在此不赘述。

  Document定义的方法大多数是生产型方法,主要用于创建可以插入文档中的各种类型的节点。常用的Document方法有:

方法描述
createAttribute()用指定的名字创建新的Attr节点。
createComment()用指定的字符串创建新的Comment节点。
createElement()用指定的标记名创建新的Element节点。
createTextNode()用指定的文本创建新的TextNode节点。
getElementById()返回文档中具有指定id属性的Element节点。
getElementsByTagName()返回文档中具有指定标记名的所有Element节点。

  对于Element节点,可以通过调用getAttribute()、setAttribute()、removeAttribute()方法来查询、设置或者删除一个Element节点的性质,比如<table>标记的border属性。下面列出Element常用的属性:

属性描述
tagName元素的标记名称,比如<p>元素为P。HTML文档返回的tabName均为大写。

  Element常用的方法:

方法描述
getAttribute()以字符串形式返回指定属性的值。
getAttributeNode()以Attr节点的形式返回指定属性的值。
getElementsByTabName()返回一个Node数组,包含具有指定标记名的所有Element节点的子孙节点,其顺序为在文档中出现的顺序。
hasAttribute()如果该元素具有指定名字的属性,则返回true。
removeAttribute()从元素中删除指定的属性。
removeAttributeNode()从元素的属性列表中删除指定的Attr节点。
setAttribute()把指定的属性设置为指定的字符串值,如果该属性不存在则添加一个新属性。
setAttributeNode()把指定的Attr节点添加到该元素的属性列表中。

  Attr对象代表文档元素的属性,有name、value等属性,可以通过Node接口的attributes属性或者调用Element接口的getAttributeNode()方法来获取。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Element元素属性的最简单方法是getAttribute()和setAttribute()两个方法,而不是Attr对象。

7.4.3、使用DOM操作HTML文档
  Node对象定义了一系列属性和方法,来方便遍历整个文档。用parentNode属性和childNodes[]数组可以在文档树中上下移动;通过遍历childNodes[]数组或者使用firstChild和nextSibling属性进行循环操作,也可以使用lastChild和previousSibling进行逆向循环操作,也可以枚举指定节点的子节点。而调用appendChild()、insertBefore()、removeChild()、replaceChild()方法可以改变一个节点的子节点从而改变文档树。

  需要指出的是,childNodes[]的值实际上是一个NodeList对象。因此,可以通过遍历childNodes[]数组的每个元素,来枚举一个给定节点的所有子节点;通过递归,可以枚举树中的所有节点。下表列出了Node对象的一些常用属性和方法:

  Node对象常用属性:

属性描述
attributes如果该节点是一个Element,则以NamedNodeMap形式返回该元素的属性。
childNodes以Node[]的形式存放当前节点的子节点。如果没有子节点,则返回空数组。
firstChild以Node的形式返回当前节点的第一个子节点。如果没有子节点,则为null。
lastChild以Node的形式返回当前节点的最后一个子节点。如果没有子节点,则为null。
nextSibling以Node的形式返回当前节点的兄弟下一个节点。如果没有这样的节点,则返回null。
nodeName节点的名字,Element节点则代表Element的标记名称。
nodeType代表节点的类型。
parentNode以Node的形式返回当前节点的父节点。如果没有父节点,则为null。
previousSibling以Node的形式返回紧挨当前节点、位于它之前的兄弟节点。如果没有这样的节点,则返回null。

  Node对象常用方法:

方法描述
appendChild()通过把一个节点增加到当前节点的childNodes[]组,给文档树增加节点。
cloneNode()复制当前节点,或者复制当前节点以及它的所有子孙节点。
hasChildNodes()如果当前节点拥有子节点,则将返回true。
insertBefore()给文档树插入一个节点,位置在当前节点的指定子节点之前。如果该节点已经存在,则删除之再插入到它的位置。
removeChild()从文档树中删除并返回指定的子节点。
replaceChild()从文档树中删除并返回指定的子节点,用另一个节点替换它。

  接下来,让我们使用上述的DOM应用编程接口,来试着操作HTML文档。

  A、遍历文档的节点

  DOM把一个HTML文档视为树,因此,遍历整个树是应该是家常便饭。跟之前说过的一样,这里我们提供两个遍历树的例子。通过它,我们能够学会如何使用childNodes[]和firstChile、lastChild、nextSibling、previousSibling遍历整棵树。

  例子1-- sample3_1.htm:
  这个例子使用了childNodes[]和递归方式来遍历整个文档,统计文档中出现的Element元素总数,并把Element标记名全部打印出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使用DOM时,必须等文档被装载完毕再执行遍历等行为操作文档。sample3_1.htm具体代码如下: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无标题文档</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elementName = ""; //全局变量,保存Element标记名,使用完毕要清空
function countTotalElement(node) { //参数node是一个Node对象
var total = 0;
if(node.nodeType == 1) { //检查node是否为Element对象
total++;			//如果是,计数器加1
elementName = elementName + node.tagName + "\r\n"; //保存标记名
}
var childrens = node.childNodes;		//获取node的全部子节点
for(var i=0;i<childrens.length;i++) {
total += countTotalElement(childrens[i]); //在每个子节点上进行递归操作
}
return total;
}
</script>
</head>
<body>
<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alert('标记总数:' + countTotalElement(document) + '\r\n

全部标记如下:\r\n' + elementName);elementName='';">开始统计</a> </body> </html>

  例子2 – sample3_2.htm:
  接下来使用firstChile、lastChild、nextSibling、previousSibling遍历整个文档树。修改一下countTotalElement函数,其他跟sample3_1.htm一样:

function countTotalElement(node) { //参数node是一个Node对象
var total = 0;
if(node.nodeType == 1) { //检查node是否为Element对象
total++;			//如果是,计数器加1
elementName = elementName + node.tagName + "\r\n"; //保存标记名
}
var childrens = node.childNodes;		//获取node的全部子节点
for(var m=node.firstChild; m!=null;m=m.nextSibling) {
total += countTotalElement(m); //在每个子节点上进行递归操作
}
return total;
}

  B、搜索文档中特定的元素
  在使用DOM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定位到文档中的某个特定节点,或者具有特定类型的节点列表。这种情况下,可以调用Document对象的getElementsByTagName()和getElementById()方法来实现。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返回文档中具有指定标记名的全部Element节点数组(也是NodeList类型)。Element出现在数组中的顺序就是他们在文档中出现的顺序。传递给getElementsByTagName()的参数忽略大小写。比如,想定位到第一个<table>标记,可以这样写: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table”)[0]。例外的,可以使用document.body定位到<body>标记,因为它是唯一的。

  getElementsByTagName()返回的数组取决于文档。一旦文档改变,返回结果也立即改变。相比,getElementById()则比较灵活,可以随时定位到目标,只是要实现给目标元素一个唯一的id属性值。这个我们在《AJAX开发简略》的“级联菜单”例子中已经使用过了。

  Element对象也支持getElementsByTagName()和getElementById()。不同的是,搜索领域只针对调用者的子节点。

  C、修改文档内容
  遍历整棵文档树、搜索特定的节点,我们最终目的之一是要修改文档内容。接下来的三个例子将使用Node的几个常用方法,来演示如何修改文档内容。

  例子3 -- sample4_1.htm:
  这个例子包含三个文本节点和一个按钮。点击按钮后,三个文本节点和按钮的顺序将被颠倒。程序使用了Node的appendChild()和removeChild()方法。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无标题文档</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reverseNode(node) { // 颠倒节点node的顺序
var kids = node.childNodes; //获取子节点列表
var kidsNum = kids.length; //统计子节点总数
for(var i=kidsNum-1;i>=0;i--) { //逆向遍历子节点列表
var c = node.removeChild(kids[i]); //删除指定子节点,保存在c中
node.appendChild(c); //将c放在新位置上
}
}
</script>
</head>
<body>
<p>第一行</p>
<p>第二行</p>
<p>第三行</p>
<p><input type="button" name="reverseGo" value="颠倒"
onClick="reverseNode(document.body)"></p>
</body>
</html>

  例子4-- sample4_2.htm:
  例子1通过直接操作body的子节点来修改文档。在HTML文档中,布局和定位常常通过表格<table>来实现。因此,例子4将演示操作表格内容,将表格的四个单元行顺序颠倒。如果没有使用<tbody>标签,则<table>把全部的<tr>当做是属于一个子节点<tbody>,所以我们采用数组缓存的方式,把行数据颠倒一下。这个例子同时也演示了如何使用DOM创建表格单元行。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无标题文档</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reverseTable() {
var node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table")[0]; //第一个表格
var child = node.getElementsByTagName("tr"); //取得表格内的所有行
var newChild = new Array(); //定义缓存数组,保存行内容
for(var i=0;i<child.length;i++) {
newChild[i] = child[i].firstChild.innerHTML;
}
node.removeChild(node.childNodes[0]); //删除全部单元行
var header = node.createTHead(); //新建表格行头
for(var i=0;i<newChild.length;i++) {
var headerrow = header.insertRow(i); //插入一个单元行
var cell = headerrow.insertCell(0); //在单元行中插入一个单元格
//在单元格中创建TextNode节点
cell.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newChild[newChild.length-i-1]));
}
}
</script>
</head>
<body>
<table width="200" border="1"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tr>
<td height="25">第一行</td>
</tr>
<tr>
<td height="25">第二行</td>
</tr>
<tr>
<td height="25">第三行</td>
</tr>
<tr>
<td height="25">第四行</td>
</tr>
</table>
<br>
<input type="button" name="reverse" value="开始颠倒" onClick="reverseTable()">
</body>
</html>

  例子5 -- sample4_3.htm:
  正如我们在Node节点介绍部分所指出的那样,appendChild()、replaceChild()、removeChild()、insertBefore()方法会立即改变文档的结构。下面的例子包含两个表格,我们试着把表格二的内容替换表格一的内容。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无标题文档</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replaceContent() {
var table1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table")[0];
var table2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table")[1];
var kid1 = table1.firstChild.firstChild.firstChild; //定位到<td>节点
var kid2 = table2.firstChild.firstChild.firstChild; //定位到<td>节点
var repKid = kid2.firstChild; //定位到表格二<td>内含的TextNode节点
try {
//用表格二的单元格内容替换表格一的单元格内容,表格二变成没有单元格内容
kid1.replaceChild(repKid,kid1.firstChild);
//下面注释如果开放,将出现object error,因为表格二已经被改变
//kid2.replaceChild(kid1.firstChild,kid2.firstChild);
}catch(e){
alert(e);
}
}
</script>
</head>
<body>
<table width="200"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表格一</td>
</tr>
</tbody>
</table>
<br>
<table width="200"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表格二</td>
</tr>
</tbody>
</table>
<br>
<input type="button" name="replaceNode" value="替换" onClick="replaceContent()">
</body>
</html>

  注意,当执行kid1.replaceChild(repKid,kid1.firstChild);的时候,table2的子节点已经被转移到table1了,table2已经没有子节点,不能再调用table2的子节点。看看代码的注释,试着运行一下,应该就知道文档是怎么改变的了。

  D、往文档添加新内容
  在学会遍历、搜索、修改文档之后,我们现在试着网文档添加新的内容。其实没有什么新意,只是利用我们上述提到的Node的属性和方法而已,还是操作<table>标记的内容。有新意的是,我们要实现一个留言簿。是的,留言簿,你可以往里面留言,只是不能刷新噢。

  例子6 – sample5_1.htm: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无标题文档</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insertStr() {
var f = document.form1;
var value = f.str.value;
if(value!="") {
// 从最终的TextNode节点开始,慢慢形成<tbody>结构
var text = document.createTextNode(value); //新建一个TextNode节点
var td = document.createElement("td"); //新建一个td类型的Element节点
var tr = document.createElement("tr"); //新建一个tr类型的Element节点
var tbody = document.createElement("tbody"); //新建一个tbody类型的Element节点
td.appendChild(text); //将节点text加入td中
tr.appendChild(td); //将节点td加入tr中
tbody.appendChild(tr); //将节点tr加入tbody中
var parN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able1"); //定位到table上
parNode.insertBefore(tbody,parNode.firstChild); //将节点tbody插入到节点顶部
//parNode.appendChild(tbody); //将节点tbody加入节点尾部
}
}
</script>
</head>
<body>
<form name="form1" method="post" action="">
<input name="str" type="text" id="str" value="">
<input name="insert" type="button" id="insert" value="留言" onClick="insertStr()">
</form>
<table width="400"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id="table1">
<tbody>
<tr>
<td height="25">网友留言列表:</td>
</tr>
</tbody>
</table>
</body>
</html>

  我们之前说过,<table>的子节点是<tbody>,<tbody>的子节点才是<tr>,<tr>是<td>的父节点,最后<td>内部的TextNode节点。所以,往<table>增加单元格行要逐级形成,就像往树里面添加一个枝桠一样,要有叶子有径。看看,这个留言簿是不是很简单啊。这个例子同时也演示了往<table>表格标记里面增加内容的另一种方法。


  E、使用DOM操作XML文档
  在数据表示方面,XML文档更加结构化。DOM在支持HTML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系列的API,支持针对XML的访问和操作。利用这些API,我们可以从XML中提取信息,动态的创建这些信息的HTML呈现文档。处理XML文档,通常遵循“加载XML文档à提取信息à加工信息à创建HTML文档”的过程。下面的例子演示了如何加载并处理XML文档。

  这个例子包含两个JS函数。loadXML()负责加载XML文档,其中既包含加载XML文档的2级DOM代码,又有实现同样操作的Microsoft专有API代码。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文档加载过程不是瞬间完成的,所以对loadXML()的调用将在加载文档完成之前返回。因此,需要传递给loadXML()一个引用,以便文档加载完成后调用。

  例子中的另外一个函数makeTable(),则在XML文档加载完毕之后,使用最后前介绍过的DOM应用编程接口读取XML文档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形成一个新的table表格。

  例子7 -- sample6_1.htm: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title>无标题文档</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loadXML(handler) {
var url = "employees.xml";
if(document.implementation&&document.implementation.createDocument) {
var xmldoc = document.implementation.createDocument("", "", null);
xmldoc.onload =  handler(xmldoc, url);
xmldoc.load(url);
}
else if(window.ActiveXObject) {
var xmldoc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DOM");
xmldoc.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xmldoc.readyState == 4) handler(xmldoc, url);
}
xmldoc.load(url);
}
}
function makeTable(xmldoc, url) {
var table = document.createElement("table");
table.setAttribute("border","1");
table.setAttribute("width","600");
table.setAttribute("class","tab-conten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table);
var caption = "Employee Data from " + url;
table.createCaption().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caption));
var header = table.createTHead();
var headerrow = header.insertRow(0);
headerrow.insertCell(0).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姓名"));
headerrow.insertCell(1).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职业"));
headerrow.insertCell(2).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工资"));
var employees = xmldoc.getElementsByTagName("employee");
for(var i=0;i<employees.length;i++) {
var e = employees[i];
var name = e.getAttribute("name");
var job = e.getElementsByTagName("job")[0].firstChild.data;
var salary = e.getElementsByTagName("salary")[0].firstChild.data;
var row = table.insertRow(i+1);
row.insertCell(0).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name));
row.insertCell(1).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job));
row.insertCell(2).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salary));
}
}
</script>
<link href="css/styl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ead>
<body onLoad="loadXML(makeTable)">
</body>
</html>
供读取调用的XML文档 – employees.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employees> <employee name="J.Doe"> <job>Programmer</job> <salary>32768</salary> </employee> <employee name="A.Baker"> <job>Sales</job> <salary>70000</salary> </employee> <employee name="Big Cheese"> <job>CEO</job> <salary>100000</salary> </employee> </employees>
7.5、处理XML文档
  脱离XML文档的AJAX是不完整的。在本部分未完成之前,有读者说AJAX改名叫AJAH(H应该代表HTML吧)比较合适。应该承认,XML文档在数据的结构化表示以及接口对接上有先天的优势,但也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应该用XML表示。有些时候单纯的文本表示可能会更合适。下面先举个AJAX处理返回XML文档的例子再讨论什么时候使用XML。

7.5.1、处理返回的XML
   例子8 -- sample7_1.htm: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采用之前确定的AJAX开发框架,稍微修改一下body内容和processRequest的相应方式,将先前的employees.xml的内容读取出来并显示。

  body的内容如下:

<input type="button" name="read"
value="读取XML" onClick="send_request('employees.xml')">
processRequest()方法修改如下:
// 处理返回信息的函数
function processRequest() {
if (http_request.readyState == 4) { // 判断对象状态
if (http_request.status == 200) { // 信息已经成功返回,开始处理信息
var returnObj = http_request.responseXML;
var xmlobj = http_request.responseXML;
var employees = xmlobj.getElementsByTagName("employee");
var feedbackStr = "";
for(var i=0;i<employees.length;i++) { // 循环读取employees.xml的内容
var employee = employees[i];
feedbackStr += "员工:" + employee.getAttribute("name");
feedbackStr +=
" 职位:" + employee.getElementsByTagName("job")[0].firstChild.data;
feedbackStr +=
" 工资:" + employee.getElementsByTagName("salary")[0].firstChild.data;
feedbackStr +=  "\r\n";
}
alert(feedbackStr);
} else { //页面不正常
alert("您所请求的页面有异常。");
}
}
}

  运行一下,看来效果还不错:

7.5.2、选择合适的XML生成方式

  现在的web应用程序往往采用了MVC三层剥离的设计方式。XML作为一种数据保存、呈现、交互的文档,其数据往往是动态生成的,通常由JavaBean转换过来。由JavaBean转换成XML文档的方式有好几种,选择合适的转换方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式,以便需要的时候根据情况取舍。

  A、类自行序列化成XML
  类自行序列化成XML即每个类都实现自己的toXML()方法,选择合适的API、适当的XML结构、尽量便捷的生成逻辑快速生成相应的XML文档。显然,这种方式必须要求每个类编写专门的XML生成代码,每个类只能调用自己的toXML()方法。应用诸如JDOM等一些现成的API,可以减少不少开发投入。例子9是一个利用JDOM的API形成的toXML()方法。

  例子9 -- toXml() 的 JDOM 实现 -- Employ类的toXml()方法:

public Element toXml() {
Element employee = new Element(“employee”);
Employee.setAttribute(“name”,name);
Element jobE = new Element(“job”).addContent(job);
employee.setContent(jobE);
Element salaryE = new Element(“salary”).addContent(salary);
employee.setContent(salaryE);
return employee;
}

  JDOM提供了现成的API,使得序列化成XML的工作更加简单,我们只需要把toXML()外面包装一个Document,然后使用XMLOutputter把文档写入servlet就可以了。toXml()允许递归调用其子类的toXML()方法,以便生成包含子图的XML文档。

  使用类自行序列化成XML的方式,要每个类都实现自己的toXML()方法,而且存在数据模型与视图耦合的问题,即要么为每个可能的视图编写独立的toXML()方法,要么心甘情愿接收冗余的数据,一旦数据结构或者文档发生改变,toXML()就要做必要的修改。

  B、页面模板生成XML方式
  一般的,可以采用通用的页面模板技术来生成XML文档,这个XML文档可以符合任何需要的数据模型,供AJAX灵活的调用。另外,模板可以采用任何标记语言编写,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一个采用Struts标签库编写的XML文档,输出之前提到的employees.xml:

  Sample8_2.jsp:

<%@ page contentType="application/xml; charset=gb2312" import="Employee"%>
<%@ page import="java.util.Collection,java.util.ArrayList"%>
<?xml version="1.0"?>
<%@ taglib uri="/WEB-INF/struts-logic.tld" prefix="logic" %>
<%@ taglib uri="/WEB-INF/struts-bean.tld" prefix="bean"%>
<%
Employee em1 = new Employee();
em1.setName("J.Doe");
em1.setJob("Programmer");
em1.setSalary("32768");
Employee em2 = new Employee();
em2.setName("A.Baker");
em2.setJob("Sales");
em2.setSalary("70000");
Employee em3 = new Employee();
em3.setName("Big Cheese");
em3.setJob("CEO");
em3.setSalary("100000");
Collection employees = new ArrayList();
employees.add(em1);
employees.add(em2);
employees.add(em3);
pageContext.setAttribute("employees",employees);
%>
<employees>
<logic:iterate name="employees" id="employee">
<employee name="<bean:write name='employee' property='name'/>">
<job><bean:write name="employee" property="job"/></job>
<salary><bean:write name="employee" property="salary"/></salary>
</employee>
</logic:iterate>
</employees>

  

  采用页面模板生成XML方式,需要为每个需要的的数据模型建立一个对立的JSP文件,用来生成符合规范的XML文档,而不能仅仅在类的toXML()方法中组织对象图来实现。不过,倒是可以更加方便的确保标记匹配、元素和属性的顺序正确以及XML实体正确转义。

  参考资料中Philip McCarthy的文章还描述了一种Javascript对象标注的生成方式,本文在此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看了解。

7.5.3、如何在使用XML还是普通文本间权衡
  使用XML文档确实有其方便之处。不过XML文档的某些问题倒是要考虑一下,比如说延迟,即服务器不能立即解析XML文档成为DOM模型。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AJAX要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另外,某些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使用XML来表示数据,比如说数据足够简单成只有一个字符串而已。就好像我们之前提到的数据校验和级联菜单的例子一样。所以,个人认为在下面这些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XML来作为数据表示的介质:
  • 数据比较复杂,需要用XML的结构化方式来表示
  • 不用考虑带宽和处理效率支出
  • 与系统其他API或者其他系统交互,作为一种数据中转中介
  • 需要特定各式的输出视图而文本无法表示的

  总之,要认真评估两种表示方式的表示成本和效率,选择合适的合理的表示方式。   

  在关于AJAX的系列文章的下一篇,我们将综合使用DOM和XML,来实现一个可以持久化的简单留言簿。另外,还将试着模拟MSN Space的部分功能,来体会AJAX的魅力。

参考文章:

作者:fanscial标题:《AJAX简介》
网址:.html
作者:Amour GUO标题:《AJAX内部交流文档》
网址:.html
作者:MoztwWiki标题:《AJAX上手篇》
网址:.php/AJAX_%E4%B8%8A%E6%89%8B%E7%AF%87
作者:Philip McCarthy标题:面向Java开发人员的Ajax:构建动态的Java应用程序
网址:.html
作者:Philip McCarthy标题:面向Java开发人员的Ajax:Ajax的Java对象序列化
网址:.html
作者:David Flanagan书名:《Javascript权威指南》
posted @ 2006-03-20 09:12 lrary 阅读(7)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用AJAX改进你的设计 例子1:数据校验
  在输入form表单内容的时候,我们通常需要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因此,常常在页面上提供“唯一性校验”按钮,让用户点击,打开一个校验小窗口;或者等form提交到服务器端,由服务器判断后在返回相应的校验信息。前者,window.open操作本来就是比较耗费资源的,通常由window. showModalDialog代替,即使这样也要弹出一个对话框;后者,需要把整个页面提交到服务器并由服务器判断校验,这个过程不仅时间长而且加重了服务器负担。而使用AJAX,这个校验请求可以由XMLHttpRequest对象发出,整个过程不需要弹出新窗口,也不需要将整个页面提交到服务器,快速又不加重服务器负担。 例子2:按需取数据—级联菜单
  以前,为了避免每次对菜单的操作引起的重载页面,不采用每次调用后台的方式,而是一次性将级联菜单的所有数据全部读取出来并写入数组,然后根据用户的操作用JavaScript来控制它的子集项目的呈现,这样虽然解决了操作响应速度、不重载页面以及避免向服务器频繁发送请求的问题,但是如果用户不对菜单进行操作或只对菜单中的一部分进行操作的话,那读取的数据中的一部分就会成为冗余数据而浪费用户的资源,特别是在菜单结构复杂、数据量大的情况下(比如菜单有很多级、每一级菜又有上百个项目),这种弊端就更为突出。

  现在应用AJAX,在初始化页面时我们只读出它的第一级的所有数据并显示,在用户操作一级菜单其中一项时,会通过Ajax向后台请求当前一级项目所属的二级子菜单的所有数据,如果再继续请求已经呈现的二级菜单中的一项时,再向后面请求所操作二级菜单项对应的所有三级菜单的所有数据,以此类推……这样,用什么就取什么、用多少就取多少,就不会有数据的冗余和浪费,减少了数据下载总量,而且更新页面时不用重载全部内容,只更新需要更新的那部分即可,相对于后台处理并重载的方式缩短了用户等待时间,也把对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

例子3:读取外部数据
  AJAX可以调用外部数据,因此,可以对一些开发的数据比如XML文档、RSS文档进行二次加工,实现数据整合或者开发应用程序。 六、AJAX的缺陷

  AJAX不是完美的技术。使用AJAX,它的一些缺陷不得不权衡一下:

  • AJAX大量使用了Javascript和AJAX引擎,而这个取决于浏览器的支持。IE5.0及以上、Mozilla1.0、NetScape7及以上版本才支持,Mozilla虽然也支持AJAX,但是提供XMLHttpRequest的方式不一样。所以,使用AJAX的程序必须测试针对各个浏览器的兼容性。
  • AJAX更新页面内容的时候并没有刷新整个页面,因此,网页的后退功能是失效的;有的用户还经常搞不清楚现在的数据是旧的还是已经更新过的。这个就需要在明显位置提醒用户“数据已更新”。
  • 对流媒体的支持没有FLASH、Java Applet好。
  • 一些手持设备(如手机、PDA等)现在还不能很好的支持Ajax。

转载于:.html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