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赏访曼)
智能手机应用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
1.案例名称
开设智能手机应用课堂,助力老人融入智慧生活
2.案例内容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加快数字化发展进程,智能手机各种功能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年轻人而言,还有很多老年人存在智能手机使用不畅、功能迷茫等问题,本该带来的便利反而成为一种障碍。
为帮助老年朋友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地融入智慧生活和信息时代,XX学院依托本校老年大学这个平台,把智能手机应用专题讲座作为一个重要的模块,通过微信小程序XX免费开放《智能手机应用》课程,在老年大学其他专业课程线下课堂植入《智慧助老——智能手机使用》免费专题讲座,安排专人授课、现场辅导,受到老年朋友普遍欢迎。2021年10月以来,线上专题课程播放2400多次,开设线下专题讲座15场,惠及老年朋友300多人次,在XX市5个社区开展8场“智慧助老”走进社区活动,吸引126名老人参与。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整合资源,推进智慧助老
为深入贯彻落实《XX老干部局关于广泛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抓早抓细、 系统推进,针对老年人在出行、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细致分析、科学研判,发挥优势,补足短板,组织老年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整合资源,制定招生计划,做好智慧助老教育培训的课程建设、宣传推广和教学组织等工作。
(二)精心设计项目,对接智慧需求
以提供优质的智能技术应用教育培训为核心,全面调研、科学决策、院系联动、优质供给。按照“社会急需、适合老人、易于学习”的原则,深入走访社区了解学习需求,院系携手共同设计《智能手机应用》线上课程和《智慧助老——智能手机使用》线下专题讲座,开设智能手机开关机、锁屏解锁、通讯录、拍照美颜、手机导航、掌上公交、公交出行、滴滴出行、微信QQ应用、手机支付、浏览新闻、欣赏影视音乐、安全与维护等实需度高的内容,开展面向老年朋友的智能手机应用教育培训。
(三)精心构筑平台,拓宽智慧服务
勇于承担,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善作善成,持续推进以XX为品牌的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使其具备网络报名、培训管理、线上学习等多种服务与保障功能。提升老年大学、社区学院智慧助老服务保障能力,成为社区智慧助老服务保障体系一环,同时与XX社区等5个社区合作开展“智慧助老进社区”线下推广活动,共同打造品牌社区教育文化,创新发展社区教育模式。发挥XX作用,在接受省校教育业务指导的同时,借助省校众多优质 课程资源和教育培训平台,进一步拓展智慧助老服务的覆盖宽度和广度。
(四)精心组织运行,实施精准助老
根据学院实际和老年朋友的特点,确定“破解难点、抓住重点、找准结合点”的工作思路,区分智能手机应用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通过入校前电话沟通,学习中实时交流,学习后跟踪回访等形式,加强学情分析,实时掌握需求和进度,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智慧助老服务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采取图文讲解、案例分析、现场应用、释疑解惑、个别辅导、集体分享等多种模式,让老年人迅速融入智能手机应用课堂,踊跃尝试智能手机应用,为起点各异、目标有别的各类老年朋友提供了实需化、适老化的精准服务。
(五)精心协调保障,支撑服务需求
学院高度重视智慧助老服务工作,将其纳入效能考核范畴,安排工作落实到岗、到人。通过对接通信运营商、银行、商超、网约车平台等,进一步完善智慧助老服务内容;在日常教学任务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协调校内老年大学智慧教室、培训中心多媒体录播教室等作为智慧助老专门教室;指定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由培训学院和老年大学具体组织实施,安排相关二级学院提供师资、课程方面的支撑配合,同时结合志愿者服务活动、专题讲座、社区推广等,积极参与现场,为老年朋友提供一对一、手把手的操作辅导。
三、经验效果
(一)建立了常态长效学习机制。一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常态化学习。在让老年人实时通过线上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在日常每场线下教学中植入智能手机应用课程模块,使智能手机技术成为“必修课”,实现了形式多元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施训相结合的长效学习模式;二是通过学前沟通、学中交流、学后跟踪的模式实现质量保障,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全过程学习管理机制,帮助老年人做到真学真懂真用;三是通过实需化、个性化的灵活教学,在学习形式上不做硬性要求,进度上不做统一规定,实现分层次、高质量、有效率的智慧助老服务。
(二)建立了多方协同合作模式。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院高度重视发挥和借助各方力量,协同推进智慧助老服务,一是在组织校内制作课程的同时,通过政府公开采购形式,开发智能手机技术应用课程,迅速积累一批优质课程;二是充分发挥福建省老年大学分校的优势,争取省校支持,结合福建船政终身教育平台等载体,共推智慧助老,实现多渠道、高频度的宣传;三是注重吸引各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强与街道办、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购物配送平台等的沟通联系,整合各自资源和服务,有效提升智慧助老社区推广活动的多元化、精细化服务供给能力。
(三)提升了智慧助老服务能力。一是通过强调以具体模块教学规律与需求为逻辑起点的多元教学模式的设计,初步构建了以“需求为先、一人一案、模式多元”为特色的智慧助老教育培训体系,有效提升了个性化服务能力;二是借助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 平台作用,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融入社区智慧助老服务体系,对智慧助老社区推广的服务模式作了积极探索,有效提升了服务创新能力;三是建立了需求调研、模块教学、质量反馈的服务机制,实现了智慧助老全链条服务,提升了学院智慧助老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下阶段推进智慧助老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加剧和老年人对智能技术需求的日益增长,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迫在眉睫。学院将坚持关注、跟踪老年人的智能化高频需求,不断拓展智能化培训领域,进一步办好普适性智能技术应用课堂,提升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开展好“智慧助老”各项工作,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用得上、愿意用、用得好智能技术。
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赏访曼)
智能手机应用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
1.案例名称
开设智能手机应用课堂,助力老人融入智慧生活
2.案例内容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加快数字化发展进程,智能手机各种功能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年轻人而言,还有很多老年人存在智能手机使用不畅、功能迷茫等问题,本该带来的便利反而成为一种障碍。
为帮助老年朋友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地融入智慧生活和信息时代,XX学院依托本校老年大学这个平台,把智能手机应用专题讲座作为一个重要的模块,通过微信小程序XX免费开放《智能手机应用》课程,在老年大学其他专业课程线下课堂植入《智慧助老——智能手机使用》免费专题讲座,安排专人授课、现场辅导,受到老年朋友普遍欢迎。2021年10月以来,线上专题课程播放2400多次,开设线下专题讲座15场,惠及老年朋友300多人次,在XX市5个社区开展8场“智慧助老”走进社区活动,吸引126名老人参与。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整合资源,推进智慧助老
为深入贯彻落实《XX老干部局关于广泛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抓早抓细、 系统推进,针对老年人在出行、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细致分析、科学研判,发挥优势,补足短板,组织老年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整合资源,制定招生计划,做好智慧助老教育培训的课程建设、宣传推广和教学组织等工作。
(二)精心设计项目,对接智慧需求
以提供优质的智能技术应用教育培训为核心,全面调研、科学决策、院系联动、优质供给。按照“社会急需、适合老人、易于学习”的原则,深入走访社区了解学习需求,院系携手共同设计《智能手机应用》线上课程和《智慧助老——智能手机使用》线下专题讲座,开设智能手机开关机、锁屏解锁、通讯录、拍照美颜、手机导航、掌上公交、公交出行、滴滴出行、微信QQ应用、手机支付、浏览新闻、欣赏影视音乐、安全与维护等实需度高的内容,开展面向老年朋友的智能手机应用教育培训。
(三)精心构筑平台,拓宽智慧服务
勇于承担,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善作善成,持续推进以XX为品牌的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使其具备网络报名、培训管理、线上学习等多种服务与保障功能。提升老年大学、社区学院智慧助老服务保障能力,成为社区智慧助老服务保障体系一环,同时与XX社区等5个社区合作开展“智慧助老进社区”线下推广活动,共同打造品牌社区教育文化,创新发展社区教育模式。发挥XX作用,在接受省校教育业务指导的同时,借助省校众多优质 课程资源和教育培训平台,进一步拓展智慧助老服务的覆盖宽度和广度。
(四)精心组织运行,实施精准助老
根据学院实际和老年朋友的特点,确定“破解难点、抓住重点、找准结合点”的工作思路,区分智能手机应用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通过入校前电话沟通,学习中实时交流,学习后跟踪回访等形式,加强学情分析,实时掌握需求和进度,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智慧助老服务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采取图文讲解、案例分析、现场应用、释疑解惑、个别辅导、集体分享等多种模式,让老年人迅速融入智能手机应用课堂,踊跃尝试智能手机应用,为起点各异、目标有别的各类老年朋友提供了实需化、适老化的精准服务。
(五)精心协调保障,支撑服务需求
学院高度重视智慧助老服务工作,将其纳入效能考核范畴,安排工作落实到岗、到人。通过对接通信运营商、银行、商超、网约车平台等,进一步完善智慧助老服务内容;在日常教学任务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协调校内老年大学智慧教室、培训中心多媒体录播教室等作为智慧助老专门教室;指定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由培训学院和老年大学具体组织实施,安排相关二级学院提供师资、课程方面的支撑配合,同时结合志愿者服务活动、专题讲座、社区推广等,积极参与现场,为老年朋友提供一对一、手把手的操作辅导。
三、经验效果
(一)建立了常态长效学习机制。一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常态化学习。在让老年人实时通过线上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在日常每场线下教学中植入智能手机应用课程模块,使智能手机技术成为“必修课”,实现了形式多元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施训相结合的长效学习模式;二是通过学前沟通、学中交流、学后跟踪的模式实现质量保障,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全过程学习管理机制,帮助老年人做到真学真懂真用;三是通过实需化、个性化的灵活教学,在学习形式上不做硬性要求,进度上不做统一规定,实现分层次、高质量、有效率的智慧助老服务。
(二)建立了多方协同合作模式。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院高度重视发挥和借助各方力量,协同推进智慧助老服务,一是在组织校内制作课程的同时,通过政府公开采购形式,开发智能手机技术应用课程,迅速积累一批优质课程;二是充分发挥福建省老年大学分校的优势,争取省校支持,结合福建船政终身教育平台等载体,共推智慧助老,实现多渠道、高频度的宣传;三是注重吸引各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强与街道办、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购物配送平台等的沟通联系,整合各自资源和服务,有效提升智慧助老社区推广活动的多元化、精细化服务供给能力。
(三)提升了智慧助老服务能力。一是通过强调以具体模块教学规律与需求为逻辑起点的多元教学模式的设计,初步构建了以“需求为先、一人一案、模式多元”为特色的智慧助老教育培训体系,有效提升了个性化服务能力;二是借助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 平台作用,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融入社区智慧助老服务体系,对智慧助老社区推广的服务模式作了积极探索,有效提升了服务创新能力;三是建立了需求调研、模块教学、质量反馈的服务机制,实现了智慧助老全链条服务,提升了学院智慧助老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下阶段推进智慧助老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加剧和老年人对智能技术需求的日益增长,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迫在眉睫。学院将坚持关注、跟踪老年人的智能化高频需求,不断拓展智能化培训领域,进一步办好普适性智能技术应用课堂,提升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开展好“智慧助老”各项工作,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用得上、愿意用、用得好智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