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色彩的心理感应与联想

IT圈 admin 39浏览 0评论

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丙山柳)

色彩的心理感应与联想Psychological Induction and Association of Color文    红    Wen Hong装饰艺术研究Study on Decorative Art内容摘要:通过教学中的总结和经验,从简单的官能效应和直觉性心理效应中看到色彩的社会性和历史经验性。基于此再论“色彩”在“构成”中的关系问题和其所负载的心理感受和联想。关键词:官能效应  直感性心理效应当我们一谈到雾时,总有一缕淡淡的白色浮现在脑中;当我们说到一场婚礼时,总能感到红色的光芒;当我们感到悲伤时,总觉得太阳也蒙着一层蓝灰色。为什么最平凡的事情也总让人想到某种可以表达的色彩呢?根据色彩心理学的分析,每一种颜色都能与某种具体物体、抽象的词汇以及某种场面或某种情绪等形成异质同构的关系。如以上例子中,“雾”只是作为一个抽象的名词存在,由于人对现实的经验和记忆,而可以从“雾”中唤起人们对“白色”的联想;同样,作为一种情绪的“悲伤”,它与“蓝灰色”本无实质联系,但由于人们对色彩的定性和象征化,“蓝灰色”就变成一种体现冷静的、略带感伤的色彩。也就是说,在材质上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人们的心理作用后,可以表现出它们的相通性。这种异质同构的存在可能性,主要来自于人对色彩的经验和记忆,而这种经验初始于人生理的反应,即官能效应。《圣经・创世记》中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淆;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中间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即是光是视觉感官的第官,并使视线处于兴奋状态,而蓝色则相对而言显得平稳、冷静,所以处于放射性强的红色带动视觉,产生跳跃感和流动感,看起来似乎一需要,否则视线就会沉入渊面黑暗中。一切比蓝色的面积要广阔;色彩的冷暖感:黄色看视觉活动都是因为有光才存在。日本的小林秀起来比蓝色更温暖,从黄色的色性来看,它能雄在《近代绘画》中就这样写道:“色彩是破碎引起人的视觉注意力的波长仅次于红色,是色的光……太阳的光与地球相撞破碎分散,因而使整个地球形成美丽的色彩。”虽然这种说法与科学有些相背,但却揭示出色彩是因光作用于视觉才使世界显得丰富的。官能的感知是色彩进入人类文明 的第一步。根据科学考证:人的视觉和脑一样,兴奋与抑制、工作与休息均交替进行,尽管光照与反射的情况相同,眼睛处于兴奋状态时,会觉得色彩明亮、鲜艳和丰富些;眼睛疲劳时会觉得色彩灰暗简单些。这是从生理反应上分析色彩的官能效应,另外,色彩的生理反应还体现在错视、幻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直接联想。如色彩的胀缩感:同样大小的布面,红色的看起来要比蓝色的大,是因为红色的放射性比蓝色红黄蓝的构成    蒙德里安要高,红色进入视野后,刺激感题的雕漆、螺钿、雕塑等不胜枚举。这些都说明如何认识并运用好材料,是汉字艺术设计应用的新课题,其目的是展示美感。三、现代书法艺术中材料主体构成的创造美现代书法如同其它现代艺术一样,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是一种观念上的革命。它以中国的汉字文化为依托,但又跳出文字可识别的障碍,逐步地走向观念与抽象。在形式上融合了装饰、构成等诸多设计因素,引发了例如书法装置、行为、雕塑等观念性作品的产生,而这些作品大都和材料的运用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绘画讲究元素语言,现代书法同样在探索元素语言的多样性,它已从单一的水墨元素中走出,有色彩,有肌理,更多的是各种材料元素的广泛运用。当然,这些材料并不像在设计中一样,是一种直观的运用,它更多的是通过材料的质感、构成所引发的一系列思考,或者是喻为文字内容的一种意味,一种感受。如现代书法作品《禁》就是用铜金属构成的,作品中不同形状、大小、粗细的铜片(主要以方形变化为主)相互交错,排列在一个粗边正方形的铜框中。以方形为主的铜片以及铜片本身的硬质地感给人一种条条框框的感受,而满构图的排列又增加了这种感受,加上螺丝钉的连接,更从另一个层面去体现了“禁”字的意味。这样的现代书法不能算是前卫,但是它却反映了材料的质感与构成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形式美,它切合了“禁”字的本意,却又脱离了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以浅浮雕的构成形式充分展示出现代书法中材料构成的创造美。作为汉字艺术还有更多的形式,如汉字行为艺术等,但这些形式都和材料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见,汉字艺术存在着“材美”的特征,并将继续传承和演绎着材料对汉字艺术的影响,无论是作为载体还是主体,材料已成为汉字艺术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相信,材料的美感是和汉字艺术本身的美感相融合的,并将放大和延伸这种美感。参考文献:①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上海,1986。/②蔡国声:《印章三千年》,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③李名方、常国武: 《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④王强、刘树勇:《中国书法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1992。/⑤卡列平、魏立刚:《巴蜀点兵》, 四川出版社,重庆,1999。朱军  扬州职业大学艺术系127ART&DESIGN2005年壹月・总第141期装饰艺术研究Study on Decorative Art月光下的女人和鸟    米罗谱中最明亮的色彩之一,黄色的暖性,一是由于它的视觉冲击力造成的,二是因为黄色给人的直觉心理反应,特别是蓝色与黄色在一起时,蓝色常常处于弱势地位,这亦是一种错视结果。还有诸如色彩的进退感、轻重感、动静感等,都是由于色彩作用于视觉而直接产生的官能效应。作为一种单色,在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它们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而被人为地赋以某种特定的意义。如黄色,在古代中国是帝王、皇权的象征。皇家的物品多以黄色为主,以显示其富贵和华丽。而黄色在日本却代表着哀悼,是一种预示死亡的颜色,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在祭拜亡灵时,总喜欢插上一束黄色的菊花表示敬意,久而久之,黄色就被隐喻为一种怀念、哀悼的色彩。所以不同的社会环境会造成单色丰富的社会内涵。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人们在理解色彩时,并不完全相信自己的眼睛。对色彩的相关联想,是色彩存在的更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对社会经验的联想,某种色彩很可能将人引入对某一往事的回忆,或是对某一物体的感想,这种联想总是直接作用于心理,使色彩在“物性”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心理效应,这些由具体事物、具体语言所引发的色彩心理,被称为“直感性心理效应”。但在色彩构成中,色彩的官能效应和直感ART&DESIGN2005年壹月・总第141期性心理效应只是个体色存在的理由。 当人们对个体色的存在和个体色所蕴涵的象征内容有相当的理解和把握时,色彩构成中,最关键的就在其“构成”了。“构成”主要牵涉到两个问题,第一是单色的原始属性,即如前所述的官能效应和直觉性心理效应;第二是色彩在构成中的关系问题。色彩构成关系不仅限于色与色之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色与形之间的关系。所以,色彩构成的要旨就在于色与色,色与形,形与形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而由“构成”后的色彩体系所引发的心理效应与联想,才是色彩意义的灵魂。首先,色彩学研究告诉我们:色彩拥有无穷的色相和深浅浓淡的色阶。这些色相和色阶相互搭配、组合,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调性。或是以明度调子为主的配色,或是以色相调子为主的配色,或是以纯度调子为主的配色。总体来说,色彩的调性就是选择一种模式将某些色彩统一起来,按照阿恩海姆的论点来看,就是“直觉归类法”,将距离相近的色彩自觉地呈现出来。就如自然界的一花、一叶,无论从色、还是从形来看,都存在各自的特征,并且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它们又呈现不同的色和形,在色相、明度、纯度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深浅浓淡的变化。但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们必须以敏锐的知觉去把握和抽取现实事物之中的色相,并将不同程度的色彩按照事物的自然形态,予以秩序化。秩序的建立正是色彩调性的确性,在统一的调性中寻求色相与色阶的差异。而色彩构成的魅力就正在于那些微妙的变化中。其次,色彩构成的渐变,赋予色彩节奏感和韵律感,这一点恰恰属于色彩调性的基础之上。一幅色彩作品,无论是绘画、设计、还是雕塑,就其色性而言,一定会考虑到色彩的松紧、冷暖、进退、动静、纯度和丰富性之间的关系。鲜亮的色彩总是让人感到温暖、距离近、跳跃性强、纯正,而暗色却具有紧密、稳重、丰富的特征。如红色系谱中,粉红、桃红、大红,让人感到清新、欢悦、冲动,而暗红、土红、紫红,则相对而言较为沉稳、深邃。色彩构成中利用色的纯度、明度、色相的渐变,体现色彩的节奏感,时浓时淡,时深时浅,时紧时松,时近时远,使人的视觉作用于画面时能感到整体的平衡与和谐,而在局部又能刺激人的感官思维,产生心理效应和联想。如人们在体会蒙德里安的作品时,从最明亮的色彩到最深的色彩呈现一种色阶梯度和冷暖梯度,这种梯度的出现就体现出色彩的韵律感,白色的背景让人感到平静、沉寂,适当渗入暖调的矩形色块,使这种沉寂不至于憋闷,形成视觉上的透气性和游离性,同时也造成心理上的和谐。这样的色彩构成,往往让人深陷于旷远的回忆之中,也可能引发一个人对往事的记忆和思考。最后,色彩构成只有其独特的调性、节奏感还不够,给予色以形的形式,才使色彩构成进一步靠近艺术。塞尚就一直反对传统的以素描造型的绘画模式,而提倡以色造型。当然“色造型”和“色的形”是有区别的,但它们都揭示出色与形是相关联的,以色造型,是利用色彩的变化表现事物的形态;色的形,更趋向于一种心理感应。在设计中,更强调的是“色的形”,一幅作品,“形状和色彩的表现特性应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形状和色彩的表现力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如红色与方形相关联,象征物体的重量感、稳重感及确定感;蓝与圆形相关联,象征着温和、圆滑、轻快,极富流动性的感觉;而黄色与三角形相关联,产生一种积极活泼、好斗和进取的效果。因此,设计中总是能以形引出色彩,或赋予特定色彩以相应的形。色彩构成,其最充实的读解,正是来自人的心理效应,通过色彩个体、色彩组合,以及色彩运用者的充分调和,最终完成一个心理运动的过程,同时又营造一种心理联系、思维和记忆。设计与色彩构成的契合点,就在于色彩的心理感应和联想功能。优美的、离奇的、别出新意的设计总能打动人,正是由于它们有效地综合了色彩构成的这种基本要素。特别是色彩构成综合了时代性和社会性时,便会产生一种既具色彩象征(这是历史社会性的体现),又具时尚特色的流行色(色彩的现时主观性)。其实色彩构成就是人们对色彩相关联的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简而言之,它就是一个“关系”问题,但这个关系却牵涉了色彩的丰富社会内涵,如色彩的官能效应、色彩的历史象征性、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的构成原理等。作为一个设计者,不但要对色彩构成的历史象征性有所把握,还应能预测色彩的现时流行动态,这样色彩的心理感应和联想功能才能充分地为当下艺术和设计所把握。文红  重庆教育学院美术系128

2023年12月7日发(作者:丙山柳)

色彩的心理感应与联想Psychological Induction and Association of Color文    红    Wen Hong装饰艺术研究Study on Decorative Art内容摘要:通过教学中的总结和经验,从简单的官能效应和直觉性心理效应中看到色彩的社会性和历史经验性。基于此再论“色彩”在“构成”中的关系问题和其所负载的心理感受和联想。关键词:官能效应  直感性心理效应当我们一谈到雾时,总有一缕淡淡的白色浮现在脑中;当我们说到一场婚礼时,总能感到红色的光芒;当我们感到悲伤时,总觉得太阳也蒙着一层蓝灰色。为什么最平凡的事情也总让人想到某种可以表达的色彩呢?根据色彩心理学的分析,每一种颜色都能与某种具体物体、抽象的词汇以及某种场面或某种情绪等形成异质同构的关系。如以上例子中,“雾”只是作为一个抽象的名词存在,由于人对现实的经验和记忆,而可以从“雾”中唤起人们对“白色”的联想;同样,作为一种情绪的“悲伤”,它与“蓝灰色”本无实质联系,但由于人们对色彩的定性和象征化,“蓝灰色”就变成一种体现冷静的、略带感伤的色彩。也就是说,在材质上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人们的心理作用后,可以表现出它们的相通性。这种异质同构的存在可能性,主要来自于人对色彩的经验和记忆,而这种经验初始于人生理的反应,即官能效应。《圣经・创世记》中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淆;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中间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即是光是视觉感官的第官,并使视线处于兴奋状态,而蓝色则相对而言显得平稳、冷静,所以处于放射性强的红色带动视觉,产生跳跃感和流动感,看起来似乎一需要,否则视线就会沉入渊面黑暗中。一切比蓝色的面积要广阔;色彩的冷暖感:黄色看视觉活动都是因为有光才存在。日本的小林秀起来比蓝色更温暖,从黄色的色性来看,它能雄在《近代绘画》中就这样写道:“色彩是破碎引起人的视觉注意力的波长仅次于红色,是色的光……太阳的光与地球相撞破碎分散,因而使整个地球形成美丽的色彩。”虽然这种说法与科学有些相背,但却揭示出色彩是因光作用于视觉才使世界显得丰富的。官能的感知是色彩进入人类文明 的第一步。根据科学考证:人的视觉和脑一样,兴奋与抑制、工作与休息均交替进行,尽管光照与反射的情况相同,眼睛处于兴奋状态时,会觉得色彩明亮、鲜艳和丰富些;眼睛疲劳时会觉得色彩灰暗简单些。这是从生理反应上分析色彩的官能效应,另外,色彩的生理反应还体现在错视、幻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直接联想。如色彩的胀缩感:同样大小的布面,红色的看起来要比蓝色的大,是因为红色的放射性比蓝色红黄蓝的构成    蒙德里安要高,红色进入视野后,刺激感题的雕漆、螺钿、雕塑等不胜枚举。这些都说明如何认识并运用好材料,是汉字艺术设计应用的新课题,其目的是展示美感。三、现代书法艺术中材料主体构成的创造美现代书法如同其它现代艺术一样,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是一种观念上的革命。它以中国的汉字文化为依托,但又跳出文字可识别的障碍,逐步地走向观念与抽象。在形式上融合了装饰、构成等诸多设计因素,引发了例如书法装置、行为、雕塑等观念性作品的产生,而这些作品大都和材料的运用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绘画讲究元素语言,现代书法同样在探索元素语言的多样性,它已从单一的水墨元素中走出,有色彩,有肌理,更多的是各种材料元素的广泛运用。当然,这些材料并不像在设计中一样,是一种直观的运用,它更多的是通过材料的质感、构成所引发的一系列思考,或者是喻为文字内容的一种意味,一种感受。如现代书法作品《禁》就是用铜金属构成的,作品中不同形状、大小、粗细的铜片(主要以方形变化为主)相互交错,排列在一个粗边正方形的铜框中。以方形为主的铜片以及铜片本身的硬质地感给人一种条条框框的感受,而满构图的排列又增加了这种感受,加上螺丝钉的连接,更从另一个层面去体现了“禁”字的意味。这样的现代书法不能算是前卫,但是它却反映了材料的质感与构成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形式美,它切合了“禁”字的本意,却又脱离了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以浅浮雕的构成形式充分展示出现代书法中材料构成的创造美。作为汉字艺术还有更多的形式,如汉字行为艺术等,但这些形式都和材料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见,汉字艺术存在着“材美”的特征,并将继续传承和演绎着材料对汉字艺术的影响,无论是作为载体还是主体,材料已成为汉字艺术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相信,材料的美感是和汉字艺术本身的美感相融合的,并将放大和延伸这种美感。参考文献:①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上海,1986。/②蔡国声:《印章三千年》,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③李名方、常国武: 《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④王强、刘树勇:《中国书法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1992。/⑤卡列平、魏立刚:《巴蜀点兵》, 四川出版社,重庆,1999。朱军  扬州职业大学艺术系127ART&DESIGN2005年壹月・总第141期装饰艺术研究Study on Decorative Art月光下的女人和鸟    米罗谱中最明亮的色彩之一,黄色的暖性,一是由于它的视觉冲击力造成的,二是因为黄色给人的直觉心理反应,特别是蓝色与黄色在一起时,蓝色常常处于弱势地位,这亦是一种错视结果。还有诸如色彩的进退感、轻重感、动静感等,都是由于色彩作用于视觉而直接产生的官能效应。作为一种单色,在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它们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而被人为地赋以某种特定的意义。如黄色,在古代中国是帝王、皇权的象征。皇家的物品多以黄色为主,以显示其富贵和华丽。而黄色在日本却代表着哀悼,是一种预示死亡的颜色,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在祭拜亡灵时,总喜欢插上一束黄色的菊花表示敬意,久而久之,黄色就被隐喻为一种怀念、哀悼的色彩。所以不同的社会环境会造成单色丰富的社会内涵。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人们在理解色彩时,并不完全相信自己的眼睛。对色彩的相关联想,是色彩存在的更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对社会经验的联想,某种色彩很可能将人引入对某一往事的回忆,或是对某一物体的感想,这种联想总是直接作用于心理,使色彩在“物性”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心理效应,这些由具体事物、具体语言所引发的色彩心理,被称为“直感性心理效应”。但在色彩构成中,色彩的官能效应和直感ART&DESIGN2005年壹月・总第141期性心理效应只是个体色存在的理由。 当人们对个体色的存在和个体色所蕴涵的象征内容有相当的理解和把握时,色彩构成中,最关键的就在其“构成”了。“构成”主要牵涉到两个问题,第一是单色的原始属性,即如前所述的官能效应和直觉性心理效应;第二是色彩在构成中的关系问题。色彩构成关系不仅限于色与色之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色与形之间的关系。所以,色彩构成的要旨就在于色与色,色与形,形与形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而由“构成”后的色彩体系所引发的心理效应与联想,才是色彩意义的灵魂。首先,色彩学研究告诉我们:色彩拥有无穷的色相和深浅浓淡的色阶。这些色相和色阶相互搭配、组合,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调性。或是以明度调子为主的配色,或是以色相调子为主的配色,或是以纯度调子为主的配色。总体来说,色彩的调性就是选择一种模式将某些色彩统一起来,按照阿恩海姆的论点来看,就是“直觉归类法”,将距离相近的色彩自觉地呈现出来。就如自然界的一花、一叶,无论从色、还是从形来看,都存在各自的特征,并且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它们又呈现不同的色和形,在色相、明度、纯度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深浅浓淡的变化。但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们必须以敏锐的知觉去把握和抽取现实事物之中的色相,并将不同程度的色彩按照事物的自然形态,予以秩序化。秩序的建立正是色彩调性的确性,在统一的调性中寻求色相与色阶的差异。而色彩构成的魅力就正在于那些微妙的变化中。其次,色彩构成的渐变,赋予色彩节奏感和韵律感,这一点恰恰属于色彩调性的基础之上。一幅色彩作品,无论是绘画、设计、还是雕塑,就其色性而言,一定会考虑到色彩的松紧、冷暖、进退、动静、纯度和丰富性之间的关系。鲜亮的色彩总是让人感到温暖、距离近、跳跃性强、纯正,而暗色却具有紧密、稳重、丰富的特征。如红色系谱中,粉红、桃红、大红,让人感到清新、欢悦、冲动,而暗红、土红、紫红,则相对而言较为沉稳、深邃。色彩构成中利用色的纯度、明度、色相的渐变,体现色彩的节奏感,时浓时淡,时深时浅,时紧时松,时近时远,使人的视觉作用于画面时能感到整体的平衡与和谐,而在局部又能刺激人的感官思维,产生心理效应和联想。如人们在体会蒙德里安的作品时,从最明亮的色彩到最深的色彩呈现一种色阶梯度和冷暖梯度,这种梯度的出现就体现出色彩的韵律感,白色的背景让人感到平静、沉寂,适当渗入暖调的矩形色块,使这种沉寂不至于憋闷,形成视觉上的透气性和游离性,同时也造成心理上的和谐。这样的色彩构成,往往让人深陷于旷远的回忆之中,也可能引发一个人对往事的记忆和思考。最后,色彩构成只有其独特的调性、节奏感还不够,给予色以形的形式,才使色彩构成进一步靠近艺术。塞尚就一直反对传统的以素描造型的绘画模式,而提倡以色造型。当然“色造型”和“色的形”是有区别的,但它们都揭示出色与形是相关联的,以色造型,是利用色彩的变化表现事物的形态;色的形,更趋向于一种心理感应。在设计中,更强调的是“色的形”,一幅作品,“形状和色彩的表现特性应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形状和色彩的表现力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如红色与方形相关联,象征物体的重量感、稳重感及确定感;蓝与圆形相关联,象征着温和、圆滑、轻快,极富流动性的感觉;而黄色与三角形相关联,产生一种积极活泼、好斗和进取的效果。因此,设计中总是能以形引出色彩,或赋予特定色彩以相应的形。色彩构成,其最充实的读解,正是来自人的心理效应,通过色彩个体、色彩组合,以及色彩运用者的充分调和,最终完成一个心理运动的过程,同时又营造一种心理联系、思维和记忆。设计与色彩构成的契合点,就在于色彩的心理感应和联想功能。优美的、离奇的、别出新意的设计总能打动人,正是由于它们有效地综合了色彩构成的这种基本要素。特别是色彩构成综合了时代性和社会性时,便会产生一种既具色彩象征(这是历史社会性的体现),又具时尚特色的流行色(色彩的现时主观性)。其实色彩构成就是人们对色彩相关联的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简而言之,它就是一个“关系”问题,但这个关系却牵涉了色彩的丰富社会内涵,如色彩的官能效应、色彩的历史象征性、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的构成原理等。作为一个设计者,不但要对色彩构成的历史象征性有所把握,还应能预测色彩的现时流行动态,这样色彩的心理感应和联想功能才能充分地为当下艺术和设计所把握。文红  重庆教育学院美术系128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